首页 > 文章中心 > 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

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驻村农技员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技推广; 体系建设; 机制创新; 四川郫县

1现状

1.1农业基本情况

郫县位于成都平原腹心,都江堰自流灌溉之首,是古蜀文化的发祥地和天府之国的源头,地势平坦,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被称为“天府粮仓”,素有“银郫县”之美誉。全县幅员432km2,辖14个镇、175个村,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总耕地面积2.13万公顷。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小麦、油菜、蔬菜、花卉,是国际都市农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农业保护区,“中国盆景之乡”、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 212元。

1.2推广体系现状

2004年,按照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精神,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布局、区位条件及镇级机构改革的实际,郫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下设了粮油土肥站、植保经作站、花卉办、8个农技片区站、4个农业产业化推进办公室。全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现有农技人员73人,其中:县级16人,农技片区站42人,产业化推进办15人。

在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委的亲自指导,县委、政府亲自督促,县财政、人事等单位的积极参与下,2006年郫县承担并顺利实施了农业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项目;同时全面启动了全县农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1年多的运行, 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操作性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新机制。2007年1月20~22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研究项目总结会在成都举行,农业部和全国28个省市的领导及代表到郫县考察了三道堰、友爱农技服务片站,通过听、看、问,“郫县模式”得到了国家农业部高度肯定,探索出的推广体系和运行模式为兄弟省、市农业体制改革和机制运行研究提供了参考。

2作法

2.1整合资源、健全网络,构建全方位覆盖的农业服务体系

2.1.1充实片站人员,配强农技推广服务力量。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为了让专业技术人员沉下去,服务工作更到位,在片站(办)人员编制和机构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人员优化调整,推出了“调、派、驻”三条措施。2006年以来,全县8个片站和4个推进办进行了人员编制的调整,由原来的每个片站5人,调整为4~6人不等;全局已下派27人到片站和推进办工作, 有20名专业技术人员进驻重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工作, 从而加强了一线服务队伍的力量,提升了基层农技站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构建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依托, 片站(办)为纽带, 农户(业主)为对象,运用现代服务手段的快捷高效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2.1.2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农业服务格局。在推行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相对分离的同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以弥补公益服务的缺失。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鼓励他们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农民走产业化道路。在农资经营户的管理上,采取“硬件设施必须达标、经营人员持证上岗”的办法,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要求他们在经销农资产品的同时,必须搞好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对于擅自农情信息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让农民接受技术“不出村、不过夜”。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建立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使用新技术。

2.2适应发展、转变观念,探索双向互动的服务方式

2.2.1以农户需求为目标,推行菜单服务方式。片站人员在服务区域内进行调查摸底,根据农户需求确定服务项目,开展上门服务、定向服务,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联系、科技成果直接推广、生产技术直接指导的服务新机制。三道堰、安德片站于2006年3月、8月结合实施农业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研究,在辖区内进行了农户需求调查,在汇总、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每人定点联系了10户科技示范户、3个农资销售点、1个龙头企业,通过这些渠道随时了解和掌握农户需求,不断修改和完善工作计划,及时提供配套服务,此项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2.2.2针对技术难题,搭建专家技术支持平台。就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加强与省农科院、川农大、市农科所等科研院校的合作,邀请专家前来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帮助承担起技术培训、科技咨询、项目论证、技术攻关等服务工作,从而带动基层农技人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安德农技片站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在泉水村建立了水稻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攻关田2.27hm2、核心区26.67hm2,试验示范了水稻新品种23个,实行统一技术方案、统一管理、病虫害统一防治等,推广应用了旱育秧、连免高桩抛秧、平衡施肥等集成技术,经项目验收组现场收打,攻关田产量达11 805 kg/hm2、核心区产量达10 890kg/hm2,分别比全镇平均产量增加3 540kg/hm2、2 625kg/hm2,达到了项目预期产量指标。2.2.3运用现代科技,建立呼叫服务方式。为了改变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信息不对称、传递不及时、利用不充分的现状,以县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中心为平台,在全县实施了“一个网站、一条热线、三级网络、四项服务”工程。农技人员主动向社会作出了“一次呼叫、两小时到位,免费指导、全过程服务”的服务承诺。

2.3加大投入, 积极创新,确保快捷高效的服务质量

2.3.1加大资金投入,推进规范建设。根据片站工作职责、管理宽幅和工作任务,综合测算片站服务人员工作经费标准,按照实际人数足额划拨人平5 000元的办公经费。片站(办)工作人员生活和交通补贴标准高于局机关的20%,所有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每个片站(办)都落实了固定的办公场所,配置了桌椅、电脑、电话等办公用品,大多数片站还配置了汽车。每个农技片站都做到了“五有”(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相应的设施设备、稳定的专业队伍、专项的工作经费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了“三化”(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2.3.2实施分片包干,落实人员责任。根据片站管辖区域的宽幅、技术人员的数量,把片站人员分解落实到镇村,建立了分片包干责任制。将专业技术人员的姓名、服务内容、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统一制作成公示牌,在联系村显著位置向社会公示,促使服务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做好农业服务工作,同时也方便了广大农户。片站与服务区域镇政府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研究和讨论服务农业工作相关问题。农技人员主动参加服务区域镇的涉农工作会议,向镇党委和政府汇报涉农工作,形成多方配合协调机制。实现了片站与各镇配合更加默契 ,管理与服务不脱节,片站不因服务区域过宽而导致服务工作难以到位。

2.3.3开展社会评价,创新管理方式。片站(办)及服务人员不仅要接受县局的考核,还要接受镇党委、政府的考评,同时必须接受服务对象的定期测评。把值班情况、管理水平、协调配合、服务效率、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主要服务工作要素纳入片站(办)的社会评价体系;把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敬业精神、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等主要服务工作要素纳入片站(办)技术人员的社会评价体系。通过目标考核,大家觉得干好干坏就是不一样,站员的服务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工作积极热情、有耐心,较好地完成了下达的目标任务。

3启示

3.1 机构稳定是农技推广的保障

有的地方在镇乡机构改革中,不重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致使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然而郫县在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中,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虽然撤消了原有的乡镇农技站,但建立了公益性的片区农技站,人、财、物交由县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所需经费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实现了“五有”“三化”。郫县三道堰农技推广服务片站,是由原红光、三道堰、古城镇3个农技站整合建立的,自从2005年片区站建立以来,虽然农技推广人员由过去3个农技站18人精简到6人,但队伍更加精干了,能够专心从事推广工作。2年来,片区站通过分片包村、责任到人、主动作出服务承诺、开展技术培训,以及需求服务、呼叫服务、网络服务等形式,将新品种、新技术及时送到农民手中,对接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千米”。

3.2机制创新是农技推广的动力

农业技术推广改革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典型引路,稳步推进”的要求,着力推进四个方面的创新。

3.2.1推广观念的创新。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必须逐步实现“四个转变”。从以政府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发展的农技推广;从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提供综合服务的农技推广;从以技术为主线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以农民需求为主线的农技推广;从以提供生产技术服务为主的农技推广,逐步转变为提供生产技术、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等系列服务的农技推广。

3.2.2推广体制的创新。要根据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改革创新,逐步构建一个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对于基层农技推广的改革,要按公益性、区域性、综合性、层次性的原则设置机构,使其成为技术集成的基地、技术展示窗口、技术培训的平台。

3.2.3运行机制的创新。探索建立对农技推广机构和人员的科学考评制度,改变年底“算总账”的传统方法,试行绩效挂钩、重奖实绩突出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方法。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变对上负责为主为对下负责为主,以对下负责的实绩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特别是要由服务对象――农民评价其工作业绩。

3.2.4方式方法的创新。除积极组织示范指导与咨询培训相结合的常规推广外,要大力推行基层农技人员包村联户,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动普通农户的技术推广模式; 加大参与式(组织农民参与推广的全过程)、培训式(组织专家培训农技员和农民)、带动式(利用实施重大项目或企业参与带动社会化服务)、示范式(建立展示示范区、科技示范场)等新型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的应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