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作品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发表艺术欣赏论文,艺术作品论文投稿
20世纪这个伟大的艺术时间线索,它见证了艺术与社会的巨大变革,艺术家们向观看与描绘世界的传统方式发起了挑战,他们或是结集在层出不穷、令人眩目的艺术运动当中,有的是置于事外,冷静的汲取养分致力于个人独特的、甚至近乎不可理喻的探索。我们当下的在校学生,对待20世纪的艺术特别感兴趣,与以前相比,20世纪的变化也是最多最快,并且也反映在艺术当中,就单单反应在绘画、雕塑与建筑之中发生的变化和实验种类,20世纪就包含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气息。
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新“态度
艺术的发展与外界条件的变化是分不开的。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人们意识的改变,1789年左右,传统的审美就第一次被打破,从那时起,艺术家就感觉到以前公认题材的限定,如历史、神话、宗教等,不是他们想要表现的生活和历史的一部分,受周围的环境的改变和自己创作哲学来源的影响,他们更加愿意随心所欲的创作,而不是像以前把精力放在别人期待欣赏到的作品题材上,笔者认为这样的一个态度,也就是现代艺术的开始。
艺术家可以选择任意的一种题材,去进行创作,关注的角度和作品的效益也在随着创作语境的变化而更迭。更加通俗的说,就是先去掉一切属于认识的和知性的原有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艺术。
“真“的艺术价值观
自20世纪初以来的现代艺术就向近代前的美学价值体系发出了挑战,“美的艺术”的价值观点开始动摇,现代艺术提出以“真”的艺术去代替“美的艺术”。现代艺术观是对以审美为中心的传统艺术观的对立艺术观。我觉得西方现当代艺术在20世纪努力打破常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理性的质疑,强调艺术创作的非理性和无意识。二是对新奇创作的向往,取消艺术品的客体本身,甚至为新奇而新奇。三是消解艺术品与普通物品、普通人与艺术家界限,以现成品代替艺术品,用艺术的行为过程和艺术观念(行为艺术、偶发艺术、观念艺术等),最大限度的减少艺术品的物质客体成分。四是打破18世纪以来建立的博物馆体系和收藏制度,主张艺术趋向于自然,来对抗现代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对艺术的占有和冲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当代艺术也就形成了艺术创作主张和艺术形式多元并存,百家争鸣的状态,当然期间科技、思想哲学文化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横跨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流派和艺术家,他们都发起了对什么是艺术这一永恒话题的追问,表现主义的法国野兽派杜飞、马蒂斯、弗拉芒克;新即物主义的迪克西、奥罗兹克;立体主义的波拉克、毕加索;未来主义的巴拉、薄丘尼;俄国的抽象主义艺术的马列维奇、蒙哥里安、布朗库西;达达主义的杜尚、恩斯特;超现实主义的达利、布列松、培根等;乃至到20世纪后期的抽象表现艺术、波普艺术、极少主义、女性艺术等等。
这些现象和个体的出现就是这样宏观的证明了,20世纪的艺术是一个实验过程的艺术大现场,我至今都觉得有些运动的成果都在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日常思维和生活当中,这即兴的一句话,也证实了现当代艺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于现当代艺术切断了事物的使用价值或艺术功能,强调日常普通事物或事件的表演性,也就是艺术性。艺术以这样的方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
极少主义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美术学院 课程 感受 表达
前言
说起西班牙大家可能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世界第一运动—足球的卫冕之国,陌生的是除了足球西班牙还有什幺,翻开历史书可以找到西班牙是世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奥瑞纳文化”的洞窟美术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壁画。在17世纪初西班牙开始陆续产生堪称世界著名的艺术大师如埃尔格里诃,苏巴朗,委拉斯贵支……到了近代19世纪初出现了不可以一世的画家戈雅,以及立体派的创始人毕加索,超现实主义的奠基者达利……说起毕加索与达利,这两位大师都曾经就读于西班牙皇家艺术学院的圣费南德美术学院。即现在马德里大学美术学院,马德里大学的美术学院前身为西班牙皇家艺术学院(La Real Academia de Nobles Artes de San Fernando)中的圣费南德美术学院(Academia de Bellas Artes de San Fernando),成立于18世纪中,于1975年归并入马德里康晋鲁登斯大学(Universidad Complutense de Madrid,简称UCM),通常也称马德里大学,成为其下属的美术学院。
学院教育层次等级
学院第一阶段的教学风格,完全承袭了其前身西班牙皇家艺术学院的传统,重视素描、绘画、雕刻之古典技法训练。第二阶段教学则着力于独立思考的自由创作。第三阶段教学,渗入对艺术理论方面的学究并完成博士阶段的研究性论文,同等于英美国家的Ph.D。当然,不同的美术学院在专业造诣上各有千秋,有些学院的第三阶段,博士阶段可能着重创作作品和作品论述,相当于英美国家的D.C.A(Doctor of Creative Art)或D.A.(Doctor of Art)。不过只要是美术学院的博士,在西班牙统一称为美术博士Doctora en belIes artes,同时注明专业方向Especialidad,比如造型艺术方向、技法与观念学方向等。
美术学院的掌制及改革
2007年之前西班牙的美术教育制度是高中毕业如果想念艺术专业必须上一年的大学预科班,合格之后才能攻读学士学位LICENCIATURA,但是与中国的不同西班牙的艺术专业是读五年毕业后能直接申请博士学位DOCTORADO,(2005年我以中国的学士学位申请不到合适的层次的课程,中国的艺术教育是四年。差了一年,如果以学位对换,我只能申请博士学位,这个又不太现实。只好继续语言的学习。)2007年之后西班牙国内高中平均成绩的7到7.5分即可以申请美术以及设计专业,并且需要通过一些专业课程的测试,与中国一样,艺术类的专业是最抢手和热门的。中国与西班牙达成教育对等协议,西班牙大学也逐步改制将5年学制缩短为4年,增加了博士课程之前必须完成MASTER课程,外国学生必须修满官方硕士60个学分才有资格成为博士候选人。
马德里大学的美术学院,一学年分为上下两个学期,共有三次考试:期中考、期末考和期终考,如果前两次的平均分数已经合格,则可在期终享受免考待遇。通常创作课的老师会鼓励学生参加期终考,在学期结束前做密集性的学习训练,而且一直持续到7月。9月是补考的时间,补考和重修的成绩在成绩单不会有所显示。
美术学院的入学条件
大多需要提交作品集,同时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经历,通过学历和学分的认证,从而确定可以进入的专业年级。博士阶段的申请,会要求学生提供学历认证、大学成绩单、个人作品集和论文。申请博士阶段的学生,应事先找好导师,沟通彼此的研究方向,艺术理念和专业论文的定位。
1)在西班牙学习艺术,语言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或许有人会说,艺术是无国界的,因此语言和艺术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是完全错误的!任何艺术学院都会严格拒绝语言不通的学生入学。留学他国,学习艺术,没有语言的支撑,如何和导师、同学进行沟通?
2)同时,在学院学习要学会主动提问,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导师理解自己的想法并做指点,不受地域文化的局限,从而开启新的思路。
学费和假期
学费是需要的,公立的学校便宜,美术学院licenciatura学费一学年约为1000-1200欧元。一整年为一个学年,十月初开始上课,其中有二次长假,第一次是耶诞假期开始之年假。包括除夕、元旦、三圣王之儿童节,另一个是(semana santa)圣周庆典之春假。西班牙各大学有时会有罢课,我求学期间在过年后有时会有一场由学生会主办的示威,反应大学生对时事或美术教育之自主想法。例如2008年学费上调,很多学生不满学院的做法,就在教学大厅搭起帐篷,意思说生活费都用来补充学费了,没有住得地方了,只有住在学校了。结果声势浩大的示威帐篷占据了整个大厅,老师和其他同学都只能从旁边通过!开始我认为这样的示威应该不会持续太久,结果是—直持续了一个学期……
如何把握创作课程的主动性
学习精神的重点呢,乃是“发表”一寻找自我、发表研究结果,乃可以主动出击的部分。“提问”是表达你的感受,让你受局限的想法能开启、触类旁通。而第二个重点“发表”,则更主动探讨,在你面对自我的反思所构筑的脉络中,接纳更深、更广的启迪,藉由更多的知识面向串连起来。
在美术学院第二阶段的创作课程,不仅仅是展现作品的时候!还是锻炼口才与应变能力,在中国很多学生都抱着“要就不做!要做就做个杰作!”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我读本科的时候是在湖南师范大学,当时一心沉迷于做公益海报,一直想拿大奖,后来得了第二届靳埭强设计奖的入围奖,还有一个世界华人设计大赛学生组的入围奖。完全忽视了做设计的真正出发原点与精髓。到了马德里大学学习之后起初是很艰难的,没有人可以问到经验,因为在我之前没有一个中国人学设计,我是第一个读上马德里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所有的一切即陌生又空白,上课找不到教室,胆怯老师的提问每次都是寻找最后一排,课后作业听的不是很明白又不从下手,那种无助的辛酸只有留学过的人才能真正懂。中国人的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因为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中国人),经历一段时间磨合熟悉,我渐渐的掌握了节奏,我会早一点去教室占个中间的位置,老师交代的作业不明白,下课我会请个同学喝个咖啡再虚心请教。我不再胆怯上台去展示我的作品谈我的感受我创作的概念。这个作品的背后你所做的努力,唯有你自己最清楚。重点是艺术意识展现的历程,而非仅结果。国内目前美术学院的学生,其实不断在应付各种不同科目的要求,深入思考的培养很微弱,只剩原始主观性的认知而误以之为思想。教育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在自我期望的脉络上,受到最大的支持、开拓了视野,不是使你往离开自我特色的道路走,去负荷别人想要给你更好的东西。
无拘束表达感受,技能永远排在第二位
说到教育,我们首先谈到关于学习精神。其实教育是使系统的学习,而非养成等待被教的习惯。教师只是一个在旁边引导以及带跑的这样一个角色,当你累了他会鼓励你向前跑,指导你正确的方向去冲向终点,而不是你的保姆他喂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因为感受力是做为一个人最基本的出发点,形成风格、独立思考的前提。任何一个学习场所,或提供沟通的一个座谈会,这种管道、场合里面,你的基本反应就是提出你所感受的、你形成的想法,然后大家给予重视、来谈来探讨。在国外,在西班牙的学习历程当中,也会遇到这样子的一种冲击,你发现同学问的问题,怎么这么的粗浅?对别人来讲毫不是问题,或是他真的没有准备、温过课,或是上节课讲的他也没来听,他就这样子提问!不能否认的是外国人的脑子确实不如中国的灵光,而这恰恰又体现出他们那淳朴规矩的一面。
98到99那年中央美术学院派出了刘小东,孙伟等目前国内顶尖级别的艺术家到马德里大学美术学院研修,孙伟老师是这样写道:“我现在选了三门课,一门是油画创作,这里的创作概念不同,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课,可以真实地看到教授和学生们的关系,可以看到学生们是如何“胡画”的,可以看到他们做的各种不同的实验和技巧,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和做艺术时的状态。我现在也开始胡画了,自由的有点不像中国人,有点象在草原的漆黑的夜里,可以没有意识的胡跑,只有我心中的光亮可以吸引我。第二门是五年级雕塑习作,上封信写过了,但我有一点新的体会,我感到其它的学生也不是不按教授要求做,而且他们天生的自由意识驱使他们不可能听老师的话,不可能按这个标准进行作业。自我是第一位的,他们舒畅而我们三个模特的控制之下,又是多么的被动,多么的不自然。技术失去了意义。第三门课是木雕课,他们这里是随便做什么,只要完成一件,工具都要自己买,材料比国内贵太多了,我买0.3m3的木头,花了200美金,木雕课刚开始上,没有太多体会。但有一点,这里从来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大师,有许多老人也是学生,他们的目的是非常简明的,就是“我喜欢”他们身上不背负太多的东西,只为了自由和高兴。多本质,多好玩,也让我们的学生自由点吧!当然首先是我们自己的内心自由。自由了、新鲜的东西就会进来,就会生长,学院的腐臭才能得到净化。”
21世纪学院教研的一些特色
首先介绍的Itziar Ruiz Molla是马德里大学美术博士留校任教,她创造的《身临其感》空间教学系统在07年瓦伦西亚科技大学召开的欧洲高等美术教育大会作为精品课程,08年在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举办的国际艺术教育大会上获得最具价值课程。《身临其感》也是马德里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空间专业的主要课程,它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三官独立去感受你对空间的意识延伸与创作,思维的排放路径以感知为线索,抛开一切书本资料,她作为马德里新生代的教师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经常与我讨论中国的事物,比如说她得课程中都带有类似“禅”的哲学元素。她个人也非常喜欢用摄影来记录身边的事物。我想她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来中国交流和学习。
另一个要介绍的是我的博士导师BARGUENO GOMEZ,EUGENIO先生,他是美术学院设计系的副系主任,主攻戏剧舞台空间设计,因为戏剧表演在西班牙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周末大家都会去欣赏不同的戏剧表演主题,学院旁边就是工厂,学院自己的制作坊,有做木工的,有做雕塑的,有一些领导的工作室,我在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时期选了一门戏剧舞台设计(学院特色专业之一,西班牙其他大学都没有),课程大致是这样的,导师先会教授一些舞台透视知识,之后就是熟读剧本(这个是很关键也是深度理解理清创作思路的重要环节),接着要在全班人面前阐述你的创作概念,所用的材质。提出概念是所有艺术学科中最基本与最敏感的环节,为什么说最基本呢,因为没有概念,你的作品是什么?作品没有表现出严格的概念性,那么你的作品就是滥竽充数的,你的作品充其量是个手工劳动作品,不是艺术品。那为什么又说是最敏感的呢,因为你提出一个概念很多人会质疑,会对你提出问题,提出他们的不解,争论与解答,充分的交换意见,最后以求达到共识,经过漫长的讨论,大家都各自确立了构思,紧接着就是进入制作阶段,从工厂定做一个木框架(凭学院的学生证可以免费)这个木框就是一个戏剧的舞台模型,在方寸之间张开你想象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