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生活实际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114-01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人类不同时期的活动,是学科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自然学科都离不开实践活动。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将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通过社会实践联系在脑中构筑地理知识体系。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激起地理思维灵感。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高一阶段由于初三的一年中,将地理搁置,造成学生知识上的断层,在接受新知上感觉困难;高三学生,由于知识密度大,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要完成三年的复习任务,迎接决定自己命运的高考,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凡是对地理学科感到厌烦的学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缺乏地理思维能力。

1 高中生地理思维缺陷的表现

1.1 对地理学科缺乏重视

由于高考将地理纳入文综的考试范围,但是由于在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出现过时间上的间断,这样就造成文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从初中就沿袭下来一种学习地理知识的习惯即对结论机械地背记,不重视知识理论的探究。但是,高中地理的平时教学与高考,都侧重于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其实地理学科既是一种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科学。对于需要思维转换的题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1.2 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欠缺,思维广度深度受限

笔者通过近五年的文综试题刊看,学生的对于活题的应对能力较差,关键是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思路的宽度都很受限,导致在做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出现片面和孤立性,尤其是对一些易混的概念,不能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找准地理问题的切入点。如光和热,学生多数认为太阳辐射能强烈,其热量必定充足,却不清楚热量体现在何处。分析起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青藏地区,思维出现梗阻。

1.3 思维定势干扰了逻辑性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具有很清晰的思路,对每一章节的知识要做到脉络清晰,对于跨章节的内容要能够实现知识网络的构建,从而为形成准确的地理知识体系。但是一些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较大,单项的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是放在一起就乱了手脚,不能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整的逻辑体系,最后的结论经常出现错误。如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形成热力环流,这就要求学生对高、低气压产生的原因有清晰的逻辑分析,但是不少同学出现混淆就是思维定势在干扰。

2 以生活实际为契机,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笔者结合最近带过的几届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在一起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尝试多种改进的方法。进过不断的实践研究,发现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能够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2.1 稳扎稳打构建知识结构,夯实地理思维基础

任何一学科知识思维的形成,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地理学科更是如此。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对于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为学生讲到位,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注重逆向性思维的思考方式的练习。如“为什么北美大陆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而没有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却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气候?转看中国,由北向南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笔者就从问题的关键------两种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两个地区的地形、风带等的作用的不同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建立地理思维能力。

2.2 定准位深理解,重塑正确的地理思维

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需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定位。让学生在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如,笔者在讲人教版高二地理《能源资源的开发》笔者定位学生身边生活实际,通过多媒体展示嫦娥奔月的图片,今天变成现实,展示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短片。接着问学生嫦娥一号的旅程需要动力的推动,那么这个动力依靠什么能源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能源资源的开发。然后让学生结合身边实例说出知道的能源有哪些,然后进行再生与可再生的分类。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起合理开发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思维。

2.3 截取实际实例,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以致用的特点很明显,因为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笔者根据地理知识的特点,经常在讲课的过程中,截取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分析来探究地理知识。如高中地理专1《时间计算》,计算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或-两地经度差/4分钟(东大西小,东加西减)。笔者举例北京时间15点,重庆(106°E)的地方时为多少?根据公式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得出为14点4分。

3 小结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理思维能力做支撑。教师能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生活实际现象与知识点相结合,便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生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

当然,地理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也需要教师在将方法传授给学生后,通过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与现实生活实例的练习。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与解题技巧的提高,通过乡土校本资源的充分利用来加强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曹方.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0(7).

[2] 胡万贤.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浅谈[J].甘肃教育,2003(12).

[3] 薛景芝.谈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2005(Z2).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2篇

一.创建切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障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高质量的完成学习任务,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随着我校学案教学以及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实施,并按照《莱城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地理组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努力,探索出自主、合作、探究下的“目标导学,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这一有效教学模式。一般程序是:情景导入、认定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拓展目标-----小结提升、训练达标

1.情景导入、认定目标?? 学习兴趣是学生最现实的学习动机 ,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景创设,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引发兴趣的问题导入新课,导课导得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把三维目标呈现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 ?能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生成问题,以便于让学生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简单的问题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难一些的问题由小组内交流完成,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到班上共同探讨。

3.交流展示、拓展目标?? 让学生展示其学习情况,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学生自学中不明白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为教师精讲作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展示交流情况, 适时讲解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以达到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

4.小结提升、训练达标 学习完本节课之后,根据教材内容,可由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也可由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小结完了之后,要进行当堂训练测试,以便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在探究中合作与交流,在探究中快乐地成长。

以上教学模式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而成,这一模式既得到了 我校师生认可,更得到了我区教研室的高度赞扬,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地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二、加强地理知识记忆,及时归纳、总结,建构知识板块,实现有效学习。

地理教学中需要注重加强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因为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总整理,将所教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构成有机的地理知识板块,从而让学生在归纳知识总结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得到巩固提高。

在上完一节课时,教师不再是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一节到一章、从一章到一个单元等,这样到一个阶段学习结束时,学生就能拿出一张地理知识结构图,从而能够较好的掌握高中地理主要知识点。

四、举出生活例子,使地理融入生活

生活本身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地理信息,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地理化。生活中到处充满地理,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地理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地理生活走进学生视野,进入地理课堂,使地理教材变得更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感悟,发现地理的作用和意义,增强“用”地理的意识。

五、培养学生兴趣,让课堂更高效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非常浓烈,他们有太多的为什么,兴趣是一切行动的源泉、是动力的来源,让学生喜欢地理课,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去喜欢你,学生一旦喜欢你,他就喜欢去上你教的课,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对其进行爱的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把你当成朋友,相互理解、相互激励。从而促地理教学为有效。

六、备课时授好课的前提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原则;重理;导记;精炼;常新

为使高中地理教学永葆活力、青春常在,教师不仅要钻研本专业和其它学科的知识,还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严格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一、要遵循“重理”的原则

什么是高中地理之“理”呢?简言之,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基本概念,各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然条件与生产的关系,各生产部门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产配置等基本理论的初步知识等。

坚持重“理”教学,能使学生正确地宏观把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之“理”是地理知识的筋骨,体现了地理知识严密的内在联系,形成了地理学科的系统性、整体性。学生认识到了这一点,便能从思想认识上奠定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纠正学习地理靠“死记硬背”的偏见。重“理”教学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战略措施。地理之“理”一般是中学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了重理教学,则突出了重点,扣住了难点。反之,哪怕你将“理”之外的内容讲得如何生动,到头来也只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坚持重“理”教学,功夫主要下在“讲”上。我们要努力锤炼教学语言的准确性、文学性、趣味性,深入浅出、条分缕析,从个别到一般,从专题到综合,把“理”讲得形象生动、清晰剔透。做到讲一个问题,突破一个问题,不要弄成“夹生饭”。在教学时间上,要根据需要对章节教时重新安排,要舍得花时间,不要担心不能面面俱到。当然,讲述时在深度及联系其它学科知识方面均要考虑学生能否接受。

二、要遵循“导记”的原则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记忆。中学地理知识中的理解性内容需要记忆,记忆性内容自不必说。如仅地名一项,前些年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上下册中约有1350个左右的地名,此外还有附图、表格和注解中的几百个地名。完成如此大量的记忆任务,成为教学中的一座高峰。而跨越高峰的办法是“导记”。应让学生懂得理解性记忆的重要,掌握比较记忆、归纳整理记忆、联系记忆等方法。

比较记忆是指对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成因等进行对比,以加深理解和记忆。如在理解、记忆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特点成因及天气现象时,可列表进行比较。在理解“城市生态系统”概念时,可将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情况比较。归纳整理记忆法是对地理知识分类和整理,如在理解教材知识脉络结构、高初中知识有机联系时,可将各章节知识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归纳,将高初中知识进行纵向的归纳,深化理解和记忆。许多地理规律能在地图上直观反映出来。如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在光照图上反映出来;理解与记忆该规律,可联系光照图进行,效果会更好。对于大量的机械性记忆内容,可导之以查图、填绘地图记忆。如“模糊轻松”记忆、特征记忆、趣味记忆、比较记忆、归纳整理记忆等方法。通过记忆同一类的个别,进而掌握同一类的整体,尽量减少输入大脑中信息量的记忆方法。被人谓之“模糊轻松记忆法”,如记发达国家的工业部门,一般少不了钢铁、机械 、纺织、食品、化工、电子等,美英法加记飞机,美国再加记原子和宇航即可。其它部门可另记。虽不甚精确 ,但也差之不远,并大大节省了学习时间。

趣味记忆可寓学于乐,是攻克记忆难点的最有效方法。地理知识中,地理事物的分布,同类地理事物的名称、排序等类型的知识属记忆难点,但一经趣味处理,便能收到花时少、记忆深,甚至终生难忘的效果。如对我国居世界首位的矿产“钨、锑、锡、钼、锌、钛、钒、稀土”,可导之以谐音趣语“五弟寂寞心太烦兮”助记。记世界水力资源丰富的前六个国家属记忆同类事物的排序,在记住名称的基础上,可用“我联系买大衣”趣味助记,我表示我国,“联”表苏联,“系”近“西”表巴西 ,“买”近“美”(声母相同)表美国,“大”表加拿大,“衣”谐“伊”表扎伊尔。

在教给学生记忆方法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举例说明哪些是记忆重点,哪些是记忆难点,哪些要详记,哪些可略记。

三、要循序“精炼”的原则

“练”是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所不可缺少的环节。练习应坚持“精练”原则,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习题。无论是练基础,练专题,还是练小综合、大综合,教师要广泛占有资料,在比较之中于相同处确定练习重点,于相异处取练习题型及查漏补缺,结合学生实际精编代表性强、针对性强的习题进行练习。

2.练重点、练题型。以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作为练习重点,练后及时讲评。研究高考题型及其变化进行题型练习,能使学生临阵不慌。

3.练倾向性薄弱环节。每次考练后,教师应统计分析哪些内容是哪些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个别辅导,然后再进行巩固性练习,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4.练审题、答题能力。我们常发现一些同学基础知识学得不错,但成绩难以拔尖。问题往往出在审题答题上。提高审题、答题能力要靠练习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练习,可以削弱由学生的习惯性思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的多端思维能力,也就提高了审题能力。

四、要遵循“常新”的原则

当今教改艺苑百花争妍,因此,我们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大胆创新,常教常新。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应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不同要求、不同学生情况经常变换教学形式。

坚持“常新”原则,主要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可采用综合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等。遇到较简单的内容时,还可把学生请上讲台讲课,或者采用“问答小结式 ”教学,即先由学生问答或师生间问答,后由教师小结。

练习的“常新”原则,主要是根据情况确定“练”法,如可进行口练与笔练、内容分散练与集中练、个人练与集体练等等。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4篇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初中地理教材的教学内容,再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认为传统的板图板画教学方法还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简单介绍初中地理教学中板图板画的应用策略与适用范围。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板图板画的应用策略

1.边讲边画的教学策略。即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在黑板上进行板图板画。学生的注意力会随教师的笔触和语言转移,讲完画完之后,使整个地理过程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各大洲、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分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还有自然环境特征,都可以应用板图板画,边讲边画,不仅可以直观地表现地理事物的分布,更能使学生清晰的、快速的掌握所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形成空间分布概念。

2.先讲后画的教学策略。即通过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口头讲授,先让学生对所讲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表象的认识,然后通过板图板画进行练习,把刚才的知识由表象转化为形象的知识。使其需要掌握的知识更牢固,也符合地理教学中以图释文的原则。只有将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记忆有了依托,也就更深刻了。如讲授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一节,教师先运用课本中的美国农业带(区)分布图,与学生共同分析农业带的分布原因,使学生对其分布有一个认识。之后在教学评价阶段,可以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绘制美国略图,共同巩固美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湖等,从而归纳出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哪些,接着再请学生填注美国农业带,既巩固了知识,又对本课做了小结,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同时又有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先画后讲的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策略最适合用在复习课上。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他们以板图板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再对学生进行复习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既检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读图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印象。如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特别是对日本、印度、中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的学习,都可以应用先画后讲的教学策略。先通过板图板画复习巩固各国的或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使学生一目了然,再分析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各国的人文环境特征是怎样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直观,而且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板图板画的适用范围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教学内容使用板图板画辅助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下面就对教材中适合采用板图板画教学手段的重要知识点做归纳整理。

初中地理知识小结范文第5篇

课题名称:青藏地区

姓名

工作单位

年级学科

八年级地理

教材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青藏地区》,主要有三部分:青藏地区的区域概况;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藏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本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第二课时,建立在学生已有七年级,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储备及知道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部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观念,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读图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区域概况。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联系已学知识,归纳说出青藏地区以高、寒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及生活的影响。

3.初步掌握归纳区域地理特征的方法。

教学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经过七年级地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地理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已经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中学生好动,参与意识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自己观察,实践探究、小组合作的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环节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自主学习

活动二:探讨交流

活动三:归纳提升

环节三:课堂小结

环节四:巩固练习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高和寒是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正是这独有的特征诞生了青藏神奇的自然景观、神奇的农牧业、神奇的民族风俗、神奇的宗教信仰。

举例说明这些“神奇”现象的具体表现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青藏地区有感性的认识。

板书: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活动一:自主学习

1.读教材P17图5-30“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以及与邻国的分界线。

2.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的经纬度范围,分析本区的海陆和纬度位置。

3.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主要地形区,分析本区海拔高度的特点。并 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4.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本区主要气候类型,说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5.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主要河流、湖泊,分析本区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

6.分析本区的景观特征。

学生读图分析

师组织学生进行同伴互助,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汇报。

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

活动二:探讨交流

1.读同纬度那曲和南京的气候资料,分析气温差异及形成原因。

2.拉萨被称为“日光城”的原因。在“青藏地区地形图”找出本区主要粮食种植区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请归纳本区种植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3.本区主要发展的农业产业类型?

4.用实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交通运输、居民点分布、民居建筑特点、居民饮食和服饰的影响。

读图观察分析。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汇报。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三:归纳提升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指导学生分析归纳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归纳总结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2.举例说明青藏地区内部也存在地域差异。

3.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中心发言人交流汇报。

学生回答后,师归纳小结。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六、教学板书

(一)区域概况

(二)自然环境特征

青藏地区

(三)农牧业生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