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学生 工作能力训练 问题与对策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课题编号:2014sczy17

一、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双重属性,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目前,我国有一千多所全日制高职院校,设置会计类专业的学校就有近九百所,也就是说,所有的高职学生中每十名就有一名在学会计或者是相关财会类专业。然而,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主要在于会计核算,毕业生走向社会,仅仅对于会计核算工作“得心应手”。但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人员是除了懂会计核算工作,还要能进行纳税申报、抄税报税、支票支付以及销售货物等等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即“复合型会计人才”。然而,一个人要想获得很强的工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就必须要明白自己要解决什么样工作问题,以及解决工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找到解决工作问题的途径,最后使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这也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当具备的综合工作能力。

二、财会类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工作能力训练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市场大环境下,社会上每年都会有大量经验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的的普通高校财会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然而,很多的企业和单位却招聘不到所学的财会类专业人才,职业会计人才市场呈现供大于求、结构性失衡的总体特点。

经济越发展会计就越重要,这就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用人单位需要的不再是只懂会计业务的人才,而是综合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的复合型人才。许多的用人单位也表示,刚走出校门会计类专业大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基本能够达到要求,但是,他们实际的工作能力大多较弱。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越来越受到招聘单位的重视。因此,职业类院校对在校的财会类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工作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建立会计工作能力训练平台的优势

会计工作能力训练模式和传统的将学生安排到企业或事业单位实习的旧模式不同,它以科学工作原理为指导,通过应用工作标准训练器、工作标准训练软件和工作标准系列教材三大工具,在校内建立工作能力训练中心,按照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指导学生将带有磁铁的工作标准训练器吸附在训练平台上,然后取下反复训练,这样的训练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财经专业学生实习、实训难的问题。通过采用工作标准平台的训练,学生们亲身体验每项工作的流程和思路,然后用应用软件再去验证自己所学的该项工作标准,印象更加深刻。这种创新的训练模式 ,为我国当前财会专业学生的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的被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四、目前高职院校进行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能力训练和相关理论课程结合不紧密

现在我国高职院校通常选用的会计实训教材大多数文字表述多、内容和实际脱节,案例中选用的原始凭证格式老化,不能与时俱进。这类实训教材不能客观的还原企业真实业务和企业具体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建立会计工作能力训练平台,将抽象的工作能力训练变得直观,具有可操作性,使工作经验的传承简单简易,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工作流程本身加深理解、加深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提高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平时的理论讲授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有任何的提及,有的学生甚至以为会计工作能力训练就是去“摆模块”,去做“填空题”,把工作标准的训练器模块贴到模板上就可以了,没有真正明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的训练课程“形式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考核评价形式非常单一,结果是学生认为“会计难学”、老师认为“学生难教”,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工作能力差的局面。

(二)会计工作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目前缺乏进一步研发和更新

工作标准专家们根据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研究编制出的工作标准能够科学的表现和规范工作过程。每一个具体的工作标准,能够完整地表现实际工作中各种所需的制度要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生只要掌握一项工作标准,就等于掌握一项工作经验,最终能够有条不紊处理各项工作。会计工作标准则来源于企业会计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经济业务,工作标准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中具体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在不断的改革和修订,那么,在此基础上所研发的“会计工作标准”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应该进一步的更新和研发。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训练过程中所使用的《会计工作标准训练指南》和模块器都没有及时的进行改版和更新,从而影响了训练的效果。

(三)师资队伍整体的实践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

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要求会计类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然而实际上,很多教师都是表面化的“双师型”教师。要么是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理论知识欠缺;要么只是取得了中级职称证书,没有在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同时,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会计的实践教学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教师主讲的 “独角戏”。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照本宣科,使得整个会计工作能力训练过程受书本的限定,只要书本中的某个工作标准出现偏离或者没有与时俱进,学生也就无法对实际的工作标准有一个总体认识。这样的训练方法,完全偏离了会计工作能力训练的初衷,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四)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工作能力训练的质量不高

会计工作能力训练是在专门的实训室进行,但很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场所根本达不到规定的数量要求,而且教室与实训室通常不在一起,理论教室与实训教室分离,非常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实际工作,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当然,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的最好方式,也是检验学生会计工作能力训练效果和质量的最好平台。但现实的情况是:第一、高职院校的实习基地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全部学生实习的需要;第二、实习基地的标准不够高、规模不够大,无法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更有甚者某些高职院校只是形式上和实习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际上是“一纸空文”,这些所谓的校外实习基地流于形式,变成了文件和摆设,根本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五、完善会计工作能力训练的对策

(一)把理论课程的讲授与会计工作标准及工作能力训练平台有机的结合

首先,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就要给学生灌输关于会计工作标准的相关知识,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工作能力训练的次数,让学生反复的去训练,不断的去学习,去感受,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再结合实际的训练,查缺补漏。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学做一体化。同时,会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不能在“关起门”来模拟和仿真的状态下完成,学生应当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验证和体验。所以产学结台,工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二)根据实际的会计工作,与时俱进的对会计工作标准进行研发和更新

未来企业是“创新、高效、绿色”且全面信息化的云端企业。在云时代下,各种知识快速折旧、经营环境快速变化、信息平台快速升级、管理机制加速转型、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实际的会计工作必然要顺应这种时代的变化。

与此同时,源于企业会计岗位上经常发生的真实经济业务,而制定的会计工作标准以及工作流程,也必然要与时俱进的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更新。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课教师和企业一线的会计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亲身体验企业运作的原理和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全方位、多维度体会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对一些变化较大的行业和岗位的会计工作标准和流程进行更新或者重新研发。

(三)教师到企业一线去顶岗和实习,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首先必须将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角色的转变。尤其是进行会计工作能力训练时,实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案例和学生共同讨论某一个会计工作标准的流程,最后达成共识,甚至可以向教材提出质疑,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授课的工作量,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训兴趣,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其次,会计专业课教师一定要“走出去”, 结合自己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到企业一线和单位去顶岗和实习,去验证和研究平时在教学和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否准确,是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四)努力提高学生进行会计工作能力训练的质量

要实现学校实践教学软硬件设施的更新与完善,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实训教学设施,这是必要的基础保障。高职院校要想提高会计工作能力训练的质量,就必须转变现有的训练方式。在训练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建立现代化的会计实验室,开发或引进最先进、最实用有效的训练软件,这些新的软硬件教学设施能够紧密结合专业技能的时代脉络,确保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工作标准和流程,达到“出校就能上岗”的目标。

六、结论与展望

高职类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本文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如何把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的会计工作能力训练进行完善,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总之,只有提高了学生会计工作能力训练的质量,才能把高职院校的财会类专业做大、做强,才能把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的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为用人单位培养出工作能力较强的合格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民权,刘晓玉.圆通会计工作标准训练指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卢德湖,赵巧.VBSE企业综合运营全景演练[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5.3

[4]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EB/OL].教育部,2015

[5]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1998-2014

[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2014

[7]孙淑娟.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改革探讨[J].管理工程师,2014

[8]王艳华,罗萍文,刘群.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内模拟实习 公司制模拟实习 校企结合 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对于培养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本专科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才。本文从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面分析了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和学生实习与就业时的困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改进措施,让职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有路、上岗有能。

    一、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及其原因

    时常会碰到自己已毕业的学生在商场里当导购员或其他无关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不乏在校时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令作为会计老师的我非常困惑和不解。

    1、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现状

    一方面,学校教学结构和开设的科目不合理,“重理论,轻操作”。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的学习和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方面,认为学生在毕业前只要考出会计证就万事大吉了,导致学生只有书本上的理论,而缺乏实践训练。校内的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只是走走过场,不能让学生了解到今后从事的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实战性。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会计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会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还要对管理、审计和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了解。而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弱,独立处理业务能力差,遇到问题无法主动出色地解决。用人单位对职校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不放心,也不称心。

    2、造成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现状的原因

    (1)教师队伍不专业。

    很多教师自己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就是镜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真正到企业或公司去体验过实际的会计工作,在教学生时也只是纸上谈兵。有的即使毕业实习时参与了企业会计工作,但也只是做做出纳,简单地记记账,没有涉及到整个会计流程,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会计实习过程中,往往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指导实习,有可能会和会计制度、会计规范发生冲突。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范文第3篇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

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

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范文第4篇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由高校毕业或其它学校毕业后直接到中职院校任教,多数未经历过企事业单位实际会计工作的锻炼,对实际企业中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环境等还是不十分了解。近年来,国家针对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教师实际企业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双师型教育政策,鼓励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但由于学校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往往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无法正常完成而搁浅。在学校实践教学中,实践课程的教师主要由理论教师担任,因此在模拟实训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思想往往与当前企业主流的会计理论和体系不符,与实际相差甚远,从而使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形同纸上谈兵,成为一句空话。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

1.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地位要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首要任务是提高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提高院校管理者、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中职院校教育的定位为就业教育、市场为导向的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为社会培养务实人才是中职院校的第一要务。因此中职院校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教学占据教学时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实践教学时间偏少,造成了理论过多,学生难以吃透,知识积压的现状。通过科学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努力建设更符合市场需要的实践教学课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2]。如让学生认识企业会计工作流程和企业会计工作的要点、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企业经营运作中,企业会计人员通过预算、核算及分析报表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汇报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供企业高层管理者管理和决策。如果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报表反映的企业管理状况和财务状况就难以准确和科学,甚至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到准确的财务数据,必须用严格的制度和规范的会计工作流程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工作在科学的监管和合理的制度下进行。2.在中职会计专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了使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在中职会计专业实施会计信息化教学即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需要。会计行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企业的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颠覆了传统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与理念,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未来,成为二十一世纪会计行业工作的主流工具。会计电算化从财会数据统计到财会数据查询以及审核功能都比传统的手工会计模式的效率更高,依托计算机技术研发的专业财会软件不仅能够快速统计企业和用户的财务数据,自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会计算与分析,并可以根据使用单位的需要定制财务数据分析功能,还能有效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全面性。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从会计工作方式、核算方式和内部控制流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会计内部控制上来看,影响十分深远[3]。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必然要面对会计电算化的现实问题,如果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手工阶段,势必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现实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3.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通常情况下,中职院校学生在毕业前都应当进入实习期,在此期间,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践为主,学生最佳实习方式是完全参与企业生产岗位,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真正的经营活动环节体会会计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在实际生产中得到验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然而由于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模式过于单一,企业对于培养实习生的兴趣不高。此外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许多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状况和会计信息的保密工作十分重视,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和实际生产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不愿意接受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即使有一定的实习岗位,通常也都沦为办公室无关紧要的杂工,并不能使实习学生获得真正的岗位技能。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06年11月下发了《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改革问题的通知》,但由于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发展水平不高,企业规范化程度不一,参与"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企业大多数难以完全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所要求的条件,使该优惠措施流于形式[4]。因此,要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就必须由国家尽快针对中职院校等的实习生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指导校企合作,同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职业院校实习生。

三、结语

会计工作毕业实习工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实训与理论;岗位与课堂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来,我们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遵守“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经过十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营造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环境。健全60个专用教室,根据会计岗位能力需要,将教室改造成会计工作的仿真场所,将仿真的会计资料移植到课堂,利用专用教室,通过学生对会计岗位角色的转换,进行会计岗位能力训练。第1至第4学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会计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训,主要在专用教室进行“教、学、做”,达到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会计工作能力训练+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实训: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等核心课程实训与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第1至第4学期,主要在专用教室“教、学、做”。(2)综合实训:第5学期的毕业前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在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中心和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心进行。(3)会计工作能力训练:每学期根据课程内容,选择相应会计工作标准,在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中心进行会计工作能力训练。(4)顶岗实习:第6学期开展为期10周的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对学生进行全面、全程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3.制定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与合作企业联合进行市场调研,分解出会计岗位群的不同技能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结合会计职业岗位标准建设课程标准,重点培养会计应用技能和职业素质,制定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4.实施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的教学方式。实施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八双”教学方式,达到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1)双内容――设置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两项教学内容。会计专业实现理实一体教学与生课程实训相结合的核心,是要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同时反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2)双大纲――实施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两套教学大纲。为了规范课程内容、明确教学任务,防止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对主干课程分别编写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大纲”和学生课程实训“实训大纲”。③双教材――采用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两种教材。采用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双教材”进行教学,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教材主要选用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训教材采用本院编写的实践教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训教程》、《财务会计实训教程》、《成本会计实训教程》、《会计电算化实训教程》等。④双计划――执行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两套计划。为确保“双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课程教学的“双大纲”和选用的“双教材”,同时编制每个课程的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和学生课程实训两种“教学进度计划表”及“课时授课计划”。⑤双师型――使用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双师型教师队伍。“双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素质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会计专业已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还聘请了大量的专业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他们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既能进行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又能承担实践实训指导任务。⑥双环境――营造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两种授课环境。“双环境”是指对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主要在具备实训条件的专业教室进行,完成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对课程实训教学,在具备实训条件的会计专业专用教室或者实训中心进行,使专业教室成为教、学、做同时进行,教室和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对会计电算化实训和综合实训,在会计、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⑦双考核――采取理实一体的课程教学与学生课程实训两种考核方式。为了实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目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学习和课程实训课的学习效果,实行“双考核”制度,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和标准。⑧双证书――实现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按照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还应当取得珠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并规定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

二、“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1.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对传统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基本保持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与课程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这些内容配合课程需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满足会计工作岗位对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要求。

2.以提高技能为目标,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独立设置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训”课程。这些课程与理论课教学在同一学期开设,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实务训练,学中做、做中学,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每一独立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同时,将毕业前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工作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会计主干课程“课程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工作能力训练+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

3.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适应会计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学院狠抓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国家考核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中级任职资格证书。会计教师边教学边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仿真实训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和案例。

4.以“仿真”操作为手段,优化实践性教学条件。(1)编写实训教材,满足了课程实训与理实一体教学相融的基本资料。(2)建立了适应课程实训的专业教室,满足了课程实训与理实一体教学相融的基本条件。(3)建立了适应综合训练的校内实训中心,增强了实训的“仿真性”。(4)建立了适应顶岗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创造了实现“零”距离接轨的有效途径。

三、实施“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后取得成效

1.形成了特色,完善了财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训与理论相融并进,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我院人才培养具备了明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衔接――双证书教育。(2)课程实训与理实一体教学并进――教、学、做统一。(3)岗位实训与课堂学习结合――“零距离”接轨。(4)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联系――德、能双全。(5)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互补――循序渐进。(6)手工操作与电算应用组合――手、机并用。

2.服务了社会,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由于会计专业毕业生具有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形成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适应能力,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用人单位评价我院毕业生素质高、理论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可以直接进入实际工作角色。学院通过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感到满意,综合评价称职率达到100%。

3.培养了高技能人才,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再加上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大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直接进入角色,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