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项目计划

学习项目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项目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项目计划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ISM分析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近几年来逐渐引入基础教育。项目化教学,简言之,就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其目标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项目化教学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工作任务结果的产品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验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从一定层面上来讲,可以被理解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即学生的职业能力),依据项目化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确实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学习能力)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将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了一大批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热门话题。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主要流程如下:

(1)项目内容设计: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用、删减、调整和加工;

(2)项目任务分析:教师根据内容提出任务,同学讨论;

(3)制定项目计划:学生制定,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

(4)实施计划:学生分组及明确分工,合作完成;

(5)评价:学生自我评估,教师评价;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材内容分析存在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各地区计算机软硬件配备不均衡,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起点的差异性较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内容的选择要适用于不同对象,内容的呈现要有灵活性,所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项目内容设计,项目内容设计分析的目的是让学习者减少对未知教学信息的不确定性,使学习者在认知上的不完全、不理解和不确定变为完全、理解和确定。项目内容设计实质上就是以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前提的教材内容分析。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吃透教材”,对学习的理解是学生“掌握教材”,但是真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却对教材内容缺乏科学的分析。大多数教师或是凭借自己的经验,或是依靠教参得出教学重难点,然后写出教案;有的老师干脆就照本宣科,把教材内容“灌”给学生;还有的老师完全抛弃教材,打字、玩游戏、上网就是他的课堂教学内容。而在项目化教学的内容设计环节,要求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用、删减,确定合适的项目知识内容;其次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所含知识点的关联,适当调整和加工为下一步项目任务设计做准备。

二、基于ISM分析实施项目内容设计的实践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教材内容设计作为教与学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很多科学教师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探究活动时,特别是实施项目化教学时,没有把握好知识的结构和呈现的先后顺序,会导致自己精心设计的探究过程或者探究活动序列混乱、探究偏离主线。所以作为一线教师,将教材中各知识点信息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将它们关联起来是授课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

从系统科学理论的角度来说,目前重点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就是要求教育者对教育系统进行充分的信息分析,并基于这种分析,在教育系统中广泛地进行信息的生成、加工、传递、存贮、利用等各种有意义的操作。而课程教学其实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过程,教材是教学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基于教学信息的教材内容分析对于课程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实施项目化教学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基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结构解释模型法或解释结构模型法)是Waffield将图论用于研究社会系统中复杂要素间关联结构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人们的经验和主观认识,并将内容结构用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图形予以呈现,是目前教材分析方法中运用较多的一种,ISM能够将教材的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形成合理的逻辑结构,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可操作性强的教材分析方法。以南方版的《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Flas制作模块为例进行ISM分析:

1.抽出要素,确定教材中的教学信息。在本教材涉及的Flas制作模块中抽出:①动画原理;②时间轴;③工具栏;④帧类型及应用;⑤图层;⑥库面板;⑦元件;⑧补间动画;⑨文本和声音,九个重要教学目标作为行为要素,进行ISM教材分析。

2.确定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根据目标行为的决定性前提行为,若学习目标A之前必须进行目标B的学习,则称B为A的直接下位目标,两者具有直接关系,表示为BA。例如,本例中教学目标①和教学目标②的直接关系表示为:①②。据此,以上九个学习目标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如图2。

3.根据上图的各教学目标要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列出以高级目标为横轴,直接低级目标为纵轴的目标矩阵。如上图1所示,教学目标①是教学目标②的直接低级目标,则相应的目标矩阵第1行第2列的值为“1”;教学目标②和教学目标③没有直接关系,则相应的目标矩阵第2列第3行以及第3列第2行的值为“0”(在矩阵中表示为“空”)。

4.对如上图2所示的目标矩阵进行分析,第1列、第6列均为空,则教学目标①和教学目标⑥不存在直接低级元素,即教学目标①和教学目标⑥为第一层级的学习目标。去掉矩阵中的第1行第1列以及第6行第6列,在得到的新矩阵中可确定位于第二层级的教学目标②和教学目标③。如此类推,得到教学目标④和教学目标⑤为第三层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⑦、教学目标⑧、教学目标⑨为第四层级的教学目标。所有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如上图3所示。按照各教学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层级关系,得到各教学目标之间的层级分布如图4所示。

5.确定教学序列任务。根据以上的分析,教师在实施项目化教学时,可根据实际的学习者特征、学生起点能力、课时分配情况,按照层级之间由低层级向高层级、同一层级的不同要素之间按照先易后难、应用性由大到小、基础性由低到高的原则,灵活、合理地设计、安排教学序列任务。有了确定的教学序列任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将教学内容有逻辑性、有效地向学生传授。

以科学的方式进行教材内容分析能够使教师的授课过程更加具有逻辑性,更有效地设计学习任务,并将序列任务关联起来,从而减少教学过程中干扰信息的出现,减小课程安排的不确定性,灵活把控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进度。

综上所述,项目内容设计作为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科学的方式来设计项目内容有利于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全面掌握教材内容,通过梳理知识点结构,结合学习者特征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用、删减、调整和加工,有效地提取教学信息,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内容设计,确定合理、科学、最优化的教学序列,不拘泥于教材特定的内容顺序,并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最优化的教学路径,提高处理教材内容中的教育信息的能力,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随着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推广,教师不仅应注重项目内容设计,而且应该更多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期实现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内涵、原理与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07).

[2]傅德荣.教育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处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2(04):41.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实验计划;项目学习;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3-0144-03

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苏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2007年全国首批入选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60所高校之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本文以我校2004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及园艺专业的学生小组的项目为出发点,结合项目学习的基本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项目学习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考。

二、项目学习

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国际教育技术协会)的专家将项目学习定义为: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协作探究完成开放性任务的过程。其要素有:①任务: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的、非预测性的、多学科知识交叉的问题。②活动:执行项目的步骤和执行项目过程中一些具体安排。③情境: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④结果: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制作的产品或解决的问题。⑤步骤:明确任务,项目导入;制定计划,项目设计;执行任务,项目实施;达成目标,项目展示。

三、案例呈现

《一种草坪自动浇灌控制装置》

1. 明确任务,项目导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建设"生态城市"的呼声日益增高,城市绿化建设因此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有限的水资源严重制约着绿化的实施。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节水型绿化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之前也有一些节水浇灌系统的专利发表,但是其湿度采集点固定,在使用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还由于草坪草正常生长所需水分会随草种与季节的不同而改变,因此本项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性广、使用灵活的草坪自动浇灌控制装置。

2. 制定计划,项目设计

本项目预计是一个基于ADSP-BF537的节水型绿化自动浇灌系统。系统主要由两大模块组成:土壤湿度采集控制模块和中央控制模块。其中土壤湿度采集控制模块主要包括TDR型土壤水分传感器,无线收发设备nRF905,水阀控制设备,下位机AT89C51RD2。中央控制模块则由ADSP-BF537和无线收发设备nRF905构成。

系统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信息,信息经AD转换后交由AT89C51RD2保存。当下位机收到中央控制模块ADSP-BF537的查询信息后,将湿度数据送出。BF537对收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决定是否需要开启或关闭浇灌设备,并发相应命令给AT89C51RD2实施控制。系统中上、下位机之间采用射频收发器nRF905进行数据通信。

在绿地浇灌系统中,不仅要考虑土壤的湿度,还应该考虑浇灌的时间点是否合适。若土壤缺水,但此时正值温度较高的正午时分,则不能实施浇灌。因此中央控制模块在发送浇灌命令前,还必须核查系统的实时时钟。

由于相邻湿度采集模块的采集值同时低于湿度下限值的可能性极大,这容易造成无线传输中的冲突以及竞争问题,因此为使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系统中中央控制模块对各点湿度信息的采集采用查询方式。

3. 执行任务,项目实施

(1)组织实施: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同时加强分工协作。认真做实验记录,查阅论文资料,加强对实验结果理解,每周汇报与工作讨论,撰写论文、申报专利、进行学术交流。

(2)过程管理:实施主持人负责制。课题组定期进行进展汇报、存在问题讨论以及学术流。

(3)教师指导:在实践创新过程中,指导教师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仪器的原理与使用、性能测试与优化工艺、论文撰写等方面提供全面指导。

(4)对项目进行子项目划分:

子项目一,单片机对土壤湿度信息的采集与保存;子项目二,实现下位机与上位机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子项目三,调试、完成单个采样点与中央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水阀控制等所有功能;子项目四,实现中央控制模块对单个区域中多个采样点的综合处理控制功能;子项目五,实现中央控制模块对单个区域中多个采样点的综合处理控制功能;子项目六,设计中央控制算法,实现中央控制模块对多区域浇灌的控制;子项目七,进一步优化算法,完善系统功能。

下面具体以子项目一为例进行说明。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项目化 机电技术 触摸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02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笔者观察了很久,发现周边的学生都是游戏高手,特别对网络游戏玩得出神入化。出于好奇,笔者也尝试玩了一些游戏,最终发现现在的网络游戏都有一个强大的教学系统。刚进入系统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并有详细的提示,指导游戏者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当完成这些小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技能也就熟悉了。可以说这是游戏厂商很好的利用了教育技术并通过网络、动画等信息化手段加以完善的完美体现。它给笔者的启发是,作为职业学校工科类专业,我们的课程以技能教学为主,类似于游戏技能学习,可以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课程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探索一种以学生做主体、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为此,笔者在机电专业课程中选择了部分课程作为实践对象,利用信息化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把实践过程与做法与大家共享。

1 把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变成学习资源

把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变成学习资源,这是完成信息化教学的第一步,主要包含三层意思。

(1)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也可以把课程内容编制成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师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学习资源。

(2)充分利用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数字处理的视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课程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课件和学习者的课程学习中。

(3)将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评议、分析、讨论。

要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就必须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信息化加工和提炼,笔者的做法是先把学习内容项目化、任务化。这是要把学习的内容围绕职业能力养成来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对应的知识、技能,使学习的内容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直观体验,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情境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境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这里常采用的手段是实际的工作案例,通过图片加文字说明、视频加音频解说,用故事或现身说法的形式来表达更有吸引力。

第二,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小项目,并示范完成项目的过程。操作示范所选择的小项目很关键,就像玩游戏入门教程一样,它的任务要有示范性、启发性、容易被吸收和起到举一反三的功能。例如,在触摸屏控制机械手运动项目中,选择的示范项目可以是其中的一个动作的控制。表达的手法可以是微课视频、图文引导、现场示范等方式。

第三,探索尝试。这是学生吸收和消化的过程,让学生反思和模仿,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行动做引导,但可以不具体,笔者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编写操作指引的方式来指导,以不至于使不能消化的学生中途放弃。

第四,完成工作任务。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它指的信息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文字处理、图文解说、视频让学生明确工作任务,并为学生提供可线下自学的仿真软件或可自动操作的方法。

第五,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可对照的评价标准,对完成的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和改进,物化和量化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这既是一种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碎片化的学习、网络的学习、微小化课题学习都要求学生具有把知识重整和加以应用的能力。

我们要做的是把传统的知识组织系统在内容、结构、形式上进行改造,创建可应用于网络数字化环境,支持网络知识组织和检索的知识体。并为学生提供大量可供阅读的参考文件,如教程、产品手册、网络说明书、电子书等形式的参考资料,为学生进行知识重建提供帮助。又如,在机电一体化综合技术课程中变频器的教学项目中,三菱变频器使用手册(应用篇)就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效果。

在教学策略上创设情境,借助信息化学习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内容、多媒体呈现形式、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探索、合作协商学习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信息技能及学习方式

信息技能是指能清楚地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确定、评价、有效利用信息以及利用各种形式交流信息的能力。现在的时代是网络时代,海量的网络信息以及信息技术的表达方式,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化带来了机遇。但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能和正确的学习方式,才能够理解信息所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信息技能,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在操作中教师给予学生的信息要适当,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加工信息和利用信息来有效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4 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目前,信息化环境更多指的是多媒体应用和网络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教学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试验、创作实践等环节。教学活动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笔者以机电专业触摸屏的应用模块其中的一个教学项目为例,说明信息化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教案如下:

教学项目:触摸屏控制气动机械手的手动运行

课堂模式:“自主―探究―合作”模式

环境准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通迅环境

4.1 课前

(1)课程教学过程:①课前课前教学项目通知,表明本次课程工作任务;②学生线下活动。

(2)信息技术应用:①通过微信平台任务书和以图文解说方式完成任务的示范案例指导(触摸屏控制一个气缸的伸出缩回);②学生线下可利用触摸屏软件Eview和三菱仿真软件对示范案例进行初步验证;③微信平台回答学生问题。

4.2 创设学习情境,明确工作任务

(1)课程教学过程:①以工厂的实际应用案例作为情境导入;②真实操作环境,供学生观察、思考、操作。

(2)信息技术应用:①利用提前在工厂录好的小视频作为课程导入;②以系统触屏损坏更换为由提出工作任务,并播放气动机械手原来的动作及手动功能。

4.3 操作示范

(1)课程教学过程:①通过典型的小项目示范单个气缸的触摸屏画面制作及程序编写来启发学生编写整个任务的实施方案;②指导学生观察项目的特征、运动规律并进行思考和发表意见。

(2)信息技术应用:①播放微课视频――单个气缸触摸屏手动控制系统制作;②视频后不理解的学生重新看微信平台的图文示范。

4.4 制定方案,完成任务

(1)课程教学过程:①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②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③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任务的技术方案并实施。

(2)信息技术应用:①利用信息技术的可点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②网上查找资料;③上机查看Eview的软件说明书。

4.5 任务学习评价

(1)课程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小组互评,了解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应用:①通过多媒体提供评价标准供学生参考和对照;②提供评份表量化学生学习成果,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③通过网络平台“晒”劳动成果。

5 结语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第4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77

1 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反转课堂),是2007年美国的两位化学老师发展起来的,他们将授课的材料录制成视频,并放到互联网上,供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到课堂听讲的学生在课后补习。后来,萨阿曼.可汗创建了可汗学院,该学院以翻转课堂模式著称,学院的网上视频课程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喜爱,翻转课堂模式也因此流行起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反转课堂具有很多传统课堂不能达到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1.1 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可汗学院的教学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运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视频讲解一个个知识点,每一个视频都只针对一个特定的知识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学习起来特别方便。视频的长度恰好符合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2 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反转课堂采用的视频,与传统的教学视频有明显的不同,在反转课堂的视频中只能看到老师的手,在屏幕上不断地写写画画,标出重点,写下板书,视频学习者看起来很容易集中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传统的教学视频,将授课教师的人像和教室中的其他元素都包括在视频中,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对于自制力较差自主性不强的学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在教学手段上的优势大大地显示出来,教学视频的制作技术不断创新,方法越来越简单。

1.3 重新构建学习流程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顺序是信息传递在前,吸收内化在后,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将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同学师生、生生互动来实现知识的传递;课后由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缺乏学习自主性的高职学生来说,课后的吸收内化往往被忽视掉,大大降低了学习效果。翻转课堂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了重构,将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颠倒,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老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以及老师提供的实时在线的辅导答疑,自主完成信息的传递以及知识的获取;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讨论交流来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可以在课前掌握学生课程的学习情况,就疑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学之间通过交流来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增强学习效果。

1.4 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翻转课堂的学习材料后面一般都会有对应的测试题目,学生看完学习材料之后,可以通过题目测试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对回答的不好的问题可以回过头去再学习一遍,重点复习没掌握好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后台统计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从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在课上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互动。此外,翻转课堂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学生对于学习过的知识可以随时进行复习巩固,很好地照顾到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2 项目化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互补

2.1 项目化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强化各自优势,拓展价值空间

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的互联网优势,为项目任务的完成提供便利。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优势互补,实现1+1>2的功效,翻转课堂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二者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χ?识的自我构建。

2.2 项目化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弥补各自不足,实现价值最大化

2.2.1 关于知识的学习问题

在项目化教学中,课程对学科的显性理论知识不再给予较多的关注,而更多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对于隐性实践知识的自我构建。这种情况使学生难以掌握扎实系统理论知识,尤其对于理论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似乎什么都没学到。再者,有些教师反映,很多不得不让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难以进行项目化,这些知识往往容易被遗漏。对于项目化教学中容易出现的这些问题,可以引入翻转课堂,将一些容易被遗漏的、碎片化的理论知识,制作成视频材料,放到网上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学生可以自主灵活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出现不懂的,可以在网上或课后得到及时解答。

2.2.2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积极性问题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及项目化教学等很多教学方法都广受质疑的问题。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否积极参与,参与的广度如何,特别是刚从高中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的高职生来说,尤其存疑。在翻转课堂中,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如何确保学生积极认真地学习网络学习材料,是教师们比较头疼的难题。但是,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监督技术,通过网络监控每位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和项目化完成过程,并将监控结果纳入课程考核中;其次,在项目化教学中强化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合作实现相互监督,在团队中,只有先学习好视频材料,才可以进入团队完成项目任务,项目任务的完成等都必须在视频学习之后才可以完成。

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

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分为原始凭证识别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复式记账等十多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解决一个技能问题。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翻转课堂和项目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团队协作和个性化学习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进行讲演分享,讲演分享严格要求质量,明确具体要求,拓宽延伸知识,完成组间评价。

3.1 课前

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化分解,并根据项目情况准备视频课程教学资源,在制作视频教学资源时,要多搜集书籍、微视频、课件等素材,并借助专业视频制作软件,制作教学微视频,并将其传到网上学习平台供学生学习,学习视频后面要附带相应的检验问题和团队项目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根据老师的安排,自行学习教学视频,做好检验题目,并准备好项目任务和自学中不懂的问题,将问题以组为单位汇总反馈给老师,老师在课上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

3.2 课上

课上教师一改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讨论巩固复习课前的内容。课上通过师生交流、个性化指导、相互点评、评价反馈等的教学活动,在探讨交流中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同时,课上进行演讲分享,学生演讲分析为主,小组间评价打分,教师点评通过课前团队任务的布置,团队分工的确定,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各组针对所学内容检索收集资料,上台讲演分享,拓宽新知识,把握前沿技术。在演讲时,其他组成员认真听讲,针对台上内容进行提问,并进行组间打分评价,教师针对小组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打分,最后,由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第5篇

【摘要】《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述机械生产中比较常见的机械工艺、加工精度、装备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和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的能力。在这门课程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模式;考核方式;改革

项目化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熟练应用金属切削原理、刀具、工艺规程编制、加工精度分析、机床夹具等相关知识体系,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是机械制造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骨干课程。本课程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合理设计,保证其具有实践性和机械制造专业代表性,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性指导,帮助学生对案例中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和分析研究,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模式构建

下面主要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谈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模式构建。

(一)教学设计

教学方案设计体现专业化、现场化。以实际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大指标。目标设计体现学生的工艺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项目要做到具体、实际可检验。策略设计体现现场化特点,通过工作任务、技术知识的相关性描述,让学生有机会去实践任务并获得具体的工作体验。整个教学环节要处处体现师生之间的密切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方法

项目必须有实践性,让学生亲临其境。项目以典型机械产品零件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尽量保证每个项目在一个教学单元,完成结果检测指标化,并能够激起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利用自主探讨法、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角色转换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学手段

目前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将学生带到工厂里,在工厂生产现场开展实地教学。2014年起,梧州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结合学院转型发展工作,实施“厂中有校、校地协同育人”教学模式改革,将学生带到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梧州奥卡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进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现场实地教学,由工厂科技人员结合产品生产情况组织具体项目来授课,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产品零件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为依托,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工厂生产现场合二为一,使学生亲临其境,亲身体验工作氛围。师生反映教学和学习效果十分明显。

三、项目内容实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构造与设计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数控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并胜任岗位要求,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能力的成长规律,组织课程的四个项目教学内容,分别是轴类加工、套类加工、箱体类加工和齿轮类加工,最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比如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船用起重机、锚机的龙头企业,齿轮加工是该企业的特L之一。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后,我们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齿轮加工典型项目,以工厂实际齿轮加工为载体,让学生在工厂实地学习,实地了解齿轮加工的全部工艺过程。

我们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项目名称: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共16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8学时。

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

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

训练方式:工厂技术人员现场示范讲解,学生实际操作,自主学习。

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四、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从应会知识、实作技能、平时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四个方面进行鉴定,主要由课程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组成,涵盖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制定,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

例如前面圆柱齿轮工艺制定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圆柱齿轮结构特点及齿轮加工机床运动特点,刀具的种类、材料及结构,齿轮加工工艺,各类夹具的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10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5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

1.实作技能考核占50%。主要是各个教学项目的应会知识、实作技能、平时成绩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四个方面的综合平均得分。

2.期末闭卷考核占50%。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