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扶贫工作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领导高度重视,夯实工作责任
我办把精准扶贫工作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多次专题研究,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余晓龙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办公室副主任朱甲玉同志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格局,余晓龙主任多次赴乡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和走访活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二、工作情况与成效
(一)抓规划计划制订,明确扶贫目标任务。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村村情,制订了精准扶贫五年规划和2015年度帮扶计划,根据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建立帮扶台帐,认真分析量身定做各户贫困户的帮扶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了以发展肉兔养殖和烟叶种植为主导产业的脱贫帮扶计划,并逐一落实了包扶责任,为2015年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农业产业发展。推动群众脱贫致富。村是乡贫困村之一,山多地少,发展落后,缺少能够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业综合开发办驻工作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组织群众到兴国养殖户家现场取经;然后邀请兴国盛达兔业有限公司到村现场考察、技术培训,并促成养殖帮扶协议,由他们提供养殖设备、技术、饲料、兔种,所养殖的肉兔由他们进行统一收购,解决了村民养殖的后顾之忧;我们了解到村民发展资金困难后,又自掏腰包10000余元帮助村民垫付兔种购买款,在我们的努力下,目前养殖肉兔达500余只、种植烟叶40余亩。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群众脱贫信心。本着“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群众得实惠”的服务宗旨,我们积极为村里争资金争项目共计197万元。争取扶贫资金50余万元,用于大屋、松山排等小组2000米水渠硬化,及青山背自来水改造;争取农网改造资金80余万元,用于电网改造工程;向上争取农业开发办资金64万元,用于笠婆任、新屋等小组3900米水渠硬化;争取“三送”工作3万元办实事项目资金,用于焦坑300余米水渠硬化。出资1.5万余元帮助村委完善办公条件,添置电脑、打印机,改善了他们的办公条件。
半年来,我办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委和基层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我们还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影响精准扶贫工作质量。二是村经济薄弱,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主要为年老体弱的老人和留守儿童,产业发展,精准扶贫工作推动难度大。三是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群众思想工作不到位。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抓好村“两委”建设,提升精准扶贫工作水平。健全工作机制,协助村委认真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建设。
二是抓好村集体项目建设,增强群众发展后劲。建造惠及村民集体设施。重点是笠婆任、新屋、蕉坑等小组水渠硬化,把此项工作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和落实惠民政策的重要举措,着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增强群众发展后劲。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多方筹集资金物资,对困难党员、低保户、特困难户、重点优抚对象、五保户等家庭或人员,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增加干部与农民群众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困难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一、指导思想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为契机,以“志智双扶”为抓手,审時度势、高瞻远瞩,以电商促发展、以发展促扶贫,找准位置、抢抓机遇,开放胸襟、拥抱时代,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积极推动全县消费扶贫工作。
二、工作进展
截至2020年10月,全县活跃网商总数达到1898家。以中药材、山货特产、农副产品为主要网销产品的电商产业正在形成,电商(含微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从业者不断增加。2020年1月至今,开展电商实操和直播培训500余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灵活就业10000多人,固定就业2000多人,孵化和转化电商网点30余家,预计全年完成农特产品上行交易额两亿元。
三、消费扶贫开展情况
2020年1月至今,通过购买包保的镇前进村笨鸡蛋、笨鸭蛋、大煎饼等农特产品,累计消费4000余元。通过购买包保的镇村的蓝莓等农特产品,累计消费6000余元。指导联首网商采购小沙河村蜂蜜6000元,八里村贫困户蜂蜜10000元,村合作社蓝莓2000元;村小斗商贸有限公司采购农户和贫困户甜玉米、土豆干、豆角干、蘑菇、山野菜、松子等农特产品100余万元。老农夫在拼多多开设的食品旗舰店实现线上销售保鲜参、干参等农特产品1000余万元。社区体验店实现线上销售人参、蒲公英茶、刺五加茶、蓝莓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财森到社区体验店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300余万元。吉珍庄淘宝旗舰店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400余万元。贝贝特产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300余万元。小两口特产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180多万元。合仙菇特产实现线上销售人参、木耳等农特产品300余万元。道地特产在拼多多实现线上销售保鲜参、蘑菇等农特产品200余万元。联首网商实现线上销售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销售山野菜、松子、鹿产品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镇村级电商服务站实现线上销售松子、核桃仁、榛子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等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苏子油、松子农特产品60余万元。镇合作社销售葡萄酒5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茶、人参、等农特产品2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蒲公英根、核桃、贝母等农特产品10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蘑菇、松子等农特产品30余万元。镇村村级电商服务站销售松花江野生鱼干10余万元。
四、消费扶贫典型经验
1、2020年3月9日,通过开展“战役助农、县长来了”直播活动帮助县镇食品有限公司在疫情之间销售松子、榛子等农特产品400余万元,带动灵活就业20余人,固定就业7人。食品有限公司发展不忘贫苦百姓,在县工信局和镇政府的指导下,为镇20户贫困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10000元,每户500元。
2、2020年5月14日,通过“大美、县长直播”活动,累计实现销售保鲜参7万多棵,销售额突破40万元,通过直播营收,为县镇贫困户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8万元。
3、2020年8月5日,通过中国第四届线上蓝莓节直播直播活动,线上线下累计帮助农户和贫困户销售蓝莓20余万元。
4、计划2020年10月17日,在县道地药材交易中心举办国家扶贫日暨县电商产业扶贫和科技致富帮扶大会,通过电商协会为全县56户贫苦户发放电商扶贫帮扶资金28000元,每户500元。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电商人才匮乏,大多数年轻人缺少创业斗志,毅力不强。
2、优势电商平台入驻门槛较高,我县网销农特产品缺少相关资质和认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标准化程度不是特别高。
3、供应链易断,缺乏网销农特产品种养殖大户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
一、在政策文件出台方面
我区出台了《市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对消费扶贫工作进行了目标设定,通过组织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关协作方面和贫困地区建立长期稳定供销关系,力争销售贫困村农副产品10万元以上。我区结合市发改委出台的《市2020年消费扶贫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我区工作方案,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持续推进消费扶贫工作。
二、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区积极响应发展“市集经济”号召,举办了“促脱贫攻坚、建美丽庭院”和“城乡接力,助农地摊大集”等丰富多彩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活动,拉动了区疫情后的经济发展。
我们分别在两个贫困村开展的“促脱贫攻坚、建美丽庭院”活动,通过区委书记带头扫货、网红直播秒杀等方式,线上线下累计销售农副产品12万余元。在区政府门前开展了两期“城乡接力,助农地摊大集”活动,销售额达到35万元以上。
9月份我区在朝鲜族民俗村开展了“消费扶贫月”暨“丰收大集”活动,主要售卖贫困户种植的蔬菜水果,低保户养殖的土鸡蛋等农副产品,边缘户上山采集的蘑菇、野生猕猴桃,更有涉贫合作社及企业所生产的蜂蜜、沙棘饮品、月饼、酱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市民选择。各路网红主播也来到现场开启直播,通过线上优势,集中展示区产品特色,带动优质农副产品及旅游商品拓宽销路,销售额达10万元。
从六月份中旬开始至九月份,全区共有十二个镇街参与主场销售,共有商户400余户携带别具特色的农产品及农副产品销售商品,销售总额达140万余元。
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贫困村贫困群众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促进贫困村生产好产品、打造硬品牌、对接大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活动中我们发现,我区贫困人口相对年龄较大,生产的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他农副产品产量较少。在贫困村开展的活动消费主体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两个贫困村离市区较远。产品种类多以鸡鸭鱼为主,品种单一。同时因位置偏远,致使部分扶贫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各环节成本过高,存在优质不优价的问题。
四、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当前工作来看,我区已初步完成年初设定的工作目标。下一步,我区将结合“扶贫日”“第一书记代言”等相关活动,不断宣传推广贫困地区农产品。继续组织开展“城乡接力,助农地摊大集”活动,扩大消费主体,提高全区人民消费扶贫意识。
关键词:小额贷款;农村金融;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0)01-006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占全国人口60%以上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007年全国农村还有1487万绝对贫困人口。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萎缩、农村资金外流、农民贷款难等成为影响金融支农扶贫工作的难点问题。近几年,农户小额贷款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得到重视。小额贷款也是国际上比较成功的反贫困经验。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在孟加拉国创办的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通过小额贷款帮助贫民摆脱贫困的实践模式及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金融支农扶贫工作开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 尤努斯小额贷款模式及效果
1976年,尤努斯将27美元分别借给42个制作竹凳的赤贫妇女,希望她们能借助这笔贷款摆脱廉价出卖劳动力的命运。当年,专门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无抵押小额贷款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成立了。1983年,政府当局允许其正式注册。格莱珉银行主要面向同一社区贫困人口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要求借款人每周分期还款。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或养老金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该行股份,成为银行的股东。格莱珉银行完全是市场商业化运作模式,通过良好的企业管理实现滚动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近400万借款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分行遍及46620个村庄)、还款率高达98.89%的庞大的乡村银行网络,帮助近6成的借款人摆脱了贫困。这个模式被迅速推广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扶贫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选择贷款对象主要是有进取精神的社会最底层的赤贫者。并非所有赤贫者都能成为格莱珉银行的客户,只有迫切想要改善自己及整个家庭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愿意努力摆脱贫困的人,才能成为贷款对象。
二是创造五人贷款小组模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风险防范机制。将孤立的借款人放入相互联系且相对封闭的小团体中,将个人的表现与团体利益挂钩。同一村子里的8个小组组成一个中心,选举一名组长担任中心负责人,与银行工作人员密切协作,形成了“小组+中心+银行工作人员”的贷款程序和激励机制,有助于互相监督和防范贷款风险,有利于降低银行的监管成本。
三是创立小额贷款高速公路和弹性贷款计划。格莱珉银行为每一名贷款人制定了每周还款计划,使之完全有能力承受数额微小的每周还款。通常情况下,只要一个贷款者遵守日程安排,就能顺利还款,并且随着良好贷款记录的积累,逐渐扩大贷款数额,实现良性循环。如果遇到生意失败、疾病、意外事故等无法按期还款,可以重新制定偿还计划,延长贷款期或减少分期付款金额,保证贷款人的资金需要。
四是建立养老金账户制度,扩大信贷资金来源。格莱珉银行规定所有借款在8千塔卡(138美元)以上的借款人,按月最少对养老金账户存入50塔卡(0.86美元),10年后保证借款人可以收到约是存入资金2倍的养老金,不仅为借款人积累了养老金,更重要的是为银行带来巨大的现金流,确保有足够的自有资金扩大信贷业务。
五是建立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分支行和员工工作积极性。允许新开办的分行在成立第一年内向总部借款启动贷款业务,要求其在运营第一年内达到收支平衡。还建立了五星分行(员工)计划,对达到星级标准的分行和员工予以奖励,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确保格莱珉银行保持盈利并发展壮大。
二、借鉴尤努斯小额贷款模式,进一步做好金融支农扶贫工作
(一)要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我国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具有点多面广、熟悉农村、农户的优势,应以农村信用社和邮储银行为依托,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以借鉴“尤努斯小额贷款模式”的成功经验,完善小额贷款的运作和监督机制。成立由农村信用社或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和农户代表组成的农户信用评定小组,根据农户个人品质、还款记录、生产经营活动和偿债能力等指标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农村信用社或邮储银行根据农户信用等级颁发贷款证。持有贷款证的农户直接到信用社或邮储银行的营业网点办理限额以内的小额贷款。还可以向3―5户农户组成的联保小组发放联保贷款,满足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期限较长的农业资金需求,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
(二)鼓励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开办支农扶贫小额贷款
2008年5月,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旨在将现实存在的民间借贷市场纳入合法规范的轨道,为金融支农扶贫、发展小额信贷开辟了新渠道。应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赋予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地位,建立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吸引正规金融的商业性资金进入。目前,《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其目的是避免非法集资、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但也使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限制。应借鉴“尤努斯小额贷款模式”,在适当的时机放弃“只贷不存”的限制,将小额贷款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保证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
(三)应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政策性金融对小额贷款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国家应制定优惠政策,仿照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的办法,对政策支农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逐步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向农业领域配置。对农户小额贷款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金融机构,应予以适当减免营业税、降低或返还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调动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商业性资金参与农户小额贷款,通过增强竞争促进广大农村地区能够获得比较多的金融支持和较低的金融成本,使小额贷款的模式得到推广。
(四)应建立完善的“三农”风险补偿机制,分散、转移支农扶贫小额贷款的风险和损失
地方政府应出资设立农业风险补偿基金,采取政府扶持、农民互助合作、多方投资入股、各金融机构联合等方式,建立农村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保险体系,使农民在遭受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避免信贷资金损失。农村金融机构要在盈利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资金,对因农业自然灾害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核销,确保小额贷款持续壮大发展。
首先,扶贫办成立了专门机构,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的工作人员,制定了创先争优实施方案,支部书记、党员对社会的公开承诺,项目股和综合股各设立一名党员示范岗。
其次,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省、市、县创先争优活动的文件,大力宣传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在全办深入开展“乡学文建明、村学”活动,大力推广“城南经验”、“春风村经验”,引导党员“学习身边人、干好当前事”,进一步浓厚比学习、比工作、比奉献,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氛围,把全体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加快推进强县建设、构建和谐美好新、实现“十二五”开门红的宏伟目标上来。
最后,扶贫办全体党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想方设法解决我县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困难和矛盾,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坚决兑现支部及党员对社会的承诺,做到月初有计划、月中有检查、月底有评比、季度有小结,将创先争优活动在我办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一是加快省、市扶贫工作对接,力争将我县列入下一个十年扶贫规划。
(一)加强领导。成立省、市对接工作领导小组,由主任同志任组长,全面负责省、市对接工作,副主任进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省、市对接工作,同志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二)摸清我县贫困村贫困现状,积极向省市汇报全县贫困现状,力争省市部门的支持,做好编制县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的准备工作,此项工作由副主任罗德进同志牵头,项目股具体负责。
(三)工作要求:每月由主任召开办公会议,具体研究对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力争尽快落实。
二是抓好灾后重建工作,重点做好对项目乡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一)此项工作由主任同志牵头,副主任同志协助,项目股具体负责。
(二)工作要求:加强对项目乡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报送信息资料和汇总,编制投资效益分析报告,督促项目乡镇在项目竣工后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力争2011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
三是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
(一)此项工作由副主任同志牵头,项目股具体负责。
(二)工作要求:不定期按照省财政厅、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省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精神进行检查、审计和监管,确保互助资金项目的顺利运转和贫困村群众受益。
四是县芍药谷景区和产业扶贫试点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