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余秀华诗歌

余秀华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余秀华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余秀华诗歌

余秀华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汉 比喻修辞格 文化视角 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23-01

修辞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就是内容修辞格。汉语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对汉语 修辞格的认识和分析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自古以来,修辞格是人们探讨最多的内容。修辞格是人们用来调整、修饰语言的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言语模式,并且修辞格能够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虽然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构词、词序和句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从文化的视角对比英、汉的两种修辞格,通过了解二者之间的差,以便文化能够进行更好地交流,减少甚至避免交际的失败或失误。

1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比喻修辞格

1.1文化与修辞的关联

修辞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修辞格的使用,这有助于我们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种不同角度去理解,阐释修辞现象。通过对修辞现象的认识,能够充实我们的语言理论,加强我们的语言实践。不同的国家由于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观念,而这种“不同”则体现在修辞表达上,这就证明了修辞这种手法具有特定文化属性的特点。

1.2英汉比喻修辞格在翻译中的处理

英汉互译的首要原则就是以原文为基础,尽量贴近原文,改动不能太大;并且,在此基础上句中的比喻修辞格还有做到准确翻译,语句通顺,文意详尽完整;最后,可适当给译文进行一些装饰加工,通过润色文章,使得译文能够更加形象生动,而又符合要求。

翻译的基本理论应遵循“信、达、雅”的观点。也就是说,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忠实原文,其次才是根据语句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进行翻译,并保证文章的通顺和流畅。

1.3英汉文化视角下的比喻修辞格

比喻这种修辞,在各类的修辞手法中,可算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修辞格之一。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能够精炼语言,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比喻有着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特点。比喻就是通过介绍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不为人熟悉的事物,这样做有助于增强事物的想象性,从而使得人们更好的理解。此外,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还能突出所介绍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比喻这种简单而又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具有极佳的表达效果。

1.3.1比喻修辞格

比喻的构成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构成比喻的关键在于被比喻的二者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也就是说二者必须只能有相似之处,否则该比喻不成立。

1.3.2比喻的分类有明喻和暗喻两种

明喻使用比喻词将共同具有某种特性的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直修辞手法。一般,明喻的表达方式都是“像……(一般)”、“好像”、“仿若”这类的。在英语中,明喻的修辞格称为simile,来自拉丁语中的similis,和它具有相同意思的比喻词还有“like”、“as(if/though)”、“similar to”等。明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起到强化表达效果的作用。

暗喻也称为隐喻,也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其特点是在构成方式上缺少连接主体和喻体的比喻词,而用“是”或者“成为”等动词代替,有时甚至连动词也不用,直接表达。在英语中,暗喻的修辞格是metaphor,是一种含蓄的比喻,不充分说出但是却暗示二者之间的比较。

明喻在形式上更为突出是as,like一类词的关系,而隐喻则是be的关系。

2 英汉文化对比喻修辞格的喻体选择

由于中国和欧洲国家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同一事物就会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可以从英汉二者描述同一事物使用不同喻体中看出。比如形容人的蠢笨,中国人则会用动物“猪”表示,而英国人却用“鹅”;我们用“鸳鸯”来代表爱情、伴侣,而英国人却用一种长尾小鹦鹉来作为见证他们爱情的动物。

中文里,“红眼病”指的是嫉妒或羡慕别人,而在英文里的表达却是“green-eyed”,可是“green”是绿色。相似的还有“害群之马”,英文翻译为“black sleep”

英汉两种语言因为各自文化的不同在对喻体选择的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有助于减少交流时产生的误会。

3 结语

文化的载体是由语言来承担的,文化的现象也是由语言来体现的。因此,对英汉文化差异在修辞格方面的探讨就是十分必要的。无论什么语言,都会用到修辞这种手法,修辞是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模式,但是在英汉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二者比喻修辞格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两者的文化土壤不同。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除了要提高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多去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并体会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池昌海.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J].汉语学习,1996(3).

余秀华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汽车底盘构造;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改革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202

0 引言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笔者所在汽车工程学院进行了《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课程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从学生的反馈和授课教师的亲身体会来看,课程改革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将职业道德、行业规范置于了学生脑海。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确实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现将改革实践过程加以分享。

1 传统教室向理实一体化教室的改造

“硬件”对理实一体的项目化教学十分重要,这里的“硬件”指的就是教室、实训设备、工具等,其中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尤为重要,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个宽敞的实训室是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的。为此,学院对以往传统的能容纳40人只适合理论授课的教室进行了整体改造,打掉间壁墙不会影响主体结构与安全的前提下,将两间教室改造为一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分为学习区和实训区),共计改造了8个教室为4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同时配备了六角桌为学习区,将原来实验室的实训设备搬到实训区。

2 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在课程设计上,戴士弘教授的《职教院校整体教改》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引。根据汽车维修市场以换件维修为主的特点,结合汽车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四大组成部分,设计了以实训基地现有车型为主,知识覆盖整个课程,技能点涵盖汽车维修企业常见维修项目的四个大项目,八个子项目。如:更换离合器、大修变速器、补胎、制动系排气、更换刹车片等,要完成这些项目,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就需要把上课时间集中起来,因此我们将《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这门课程集中在四周内完成,在这四周内只学习这一门课程,这就保证了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而在这四周的时间里,每一个教学任务算一个单元,每个单元里有哪些环节需要结合本校设备、人员等具体条件进行设计。

3 实训仪器设备的配置

实训仪器设备也是上述“硬件”的一部分,对于《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这门课程,我们采取的是小班授课的方式,即将原来40人的标准班级平均分成两个小班,由两位老师同步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又将每个小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在小组间组织学习竞赛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涉及到技能训练的设备、工具理想配置应该达到每班(40人)8套。

4 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汽车专业培养的对象是未来工作在汽车维修行业的从业者,根据这一点,我们在学习汽车底盘构造的每一个部分时,总是先带领学生找到该部分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它和周围部分的连接关系,之后让学生制定如何将此部分从整车上拆下来,进一步研究其工作原理或更细致观察后续活动的拆解计划,当然我们会提供给学生该车的维修手册以便学生制定拆解计划。当学生拿出可行方案后,老师带领学生执行拆解方案将该部分拆解。然后对照拆解下来的实物,老师组织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知识传播的媒介进行功用、类型、原理等资料的收集并将所得资料梳理成体系。在这个单元里针对经常应用的技能,还要组织学生多次训练。学习过后,我们要将拆下的这部分再装回到原车原位,也就是组装。这样,经历了一拆一装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并且亲眼见到了所学实物,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及对工作原理的理解,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5 考核方法的改革

课程改革以前,考核侧重于理论,用一次考试决定一个学期的学习,经常闹出考试90多分的好学生到汽车上找不到离合器的安b位置的笑话。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在我国蓝领的收入和受社会尊重度都远小于白领,高校的扩招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生源,导致职业院校生源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而且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对理论考核比较反感,以往考核方法以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

对于《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这门课程我们设计了四次考核,即每个大项目结束后都会进行项目考核,项目考核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部分,理论部分占40%采用笔试开卷的方式,考核学生检索、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部分占60%考核本项目常用技能点。项目得分乘以根据该项目在《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这门课程中内容的比例计算出的权重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经过四次累加得到的结果是最终成绩的85%,另外15%是竞赛成绩,即四个学习小组在四周的学习过程中的比拼,所有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表现极优者都可以为自己的团队带来加分的机会,反之也会扣分,课程结束时净胜分最多一组夺冠,奖励15分;第二组亚军,奖励10分,其余两组只有5分。多次考试不会因为一次发挥失常影响了总成绩,汽车增加技能考核,更加贴近岗位,最后竞赛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很多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被同组队友带动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经过三轮的课程改革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授课模式确实适合高职教育专业课授课,这也是德式职业教育的本土化,下一步将在汽车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改革上实践探索,以适应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余秀华诗歌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学化学各版本教材,苯与溴(水)的实验

 

1选题的由来

苯能否使溴水和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问题在中学化学教材中语言表述不一,教师课堂语言表达常常出现混乱,有时产生“前言不搭后语”的矛盾;学生初次接触知识点时经常迷惑不解,应用中则是叫苦不迭。具体原因何在,如何表述实验事实更为贴切,带着问题,笔者查找资料并进行比较。

2各版本中学化学教材对实验的表述

为得到直观明确的判断化工论文,笔者按教材版本、页码、表述形式、探究实验设计和文字结论的顺序列举如下:

 

版本

页码

表述形式

探究实验设计

教材文字结论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二册

93页

图片和文字叙述

实验表明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这说明苯与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都不发生反应。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必修加选修2) 化学第二册

131页

图片和文字叙述

实验表明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论文格式。这说明苯与KMnO4酸性溶液和溴水都不发生反应。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61-62页

具体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3-1(1)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2)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反应。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66页

实验记录表格填写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苯,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ml溴水,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

72页

实验照片

余秀华诗歌范文第4篇

其中一首《我穿过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上疯传。人们嗨了起来,记者蜂拥而至,甚至惊动了当地宣传部门。一个月前还默默无闻的余秀华,现在百度百科对她的介绍是“当代著名诗人”,评论界甚至为她打起了嘴仗。有人称她为中国的狄金森,有人说她不是一个好诗人。

余秀华为什么一夜成名?妇女,农民,脑瘫,三重弱势,叠加在一起,唤起了普遍的好奇和同情。

无独有偶。前些时候,打工诗人郑晓琼,富士康诗人许立志都曾引起关注,媒体密集报道,人们不吝点赞,奖项纷至沓来。

现在,文学是一件奢侈品,诗歌更是奢侈品中的战斗机,一般人是玩不起的。普通人写诗会被看作“不务正业”。曾有一句讥诮的话:“你全家都是诗人”,就是对“游手好闲”者的不屑和鄙视。可是余秀华、郑晓琼、许立志等,他们不仅写诗,还来自底层,肉体在生存线上挣扎,精神却在自由翻飞。

余秀华说,她爱诗歌,从来不指望它能带来什么。她写的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郑晓琼、许立志也一样,他们写流水线上的螺丝钉,写被机器轧断的手指,写绝望中的希望。

“诗穷而后工”,当年,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依靠,沿江而下,滞留夔州,写出名篇《秋兴八首》。而“底层诗人”们的诗,随便拿出一首来,都可使文学教授“非常感动”,文艺青年更是“泪流满面”。于是,理性、务实的人们在微信上惊呼:好诗来了!

余秀华诗歌范文第5篇

请原谅我还在写诗

坐在诗人余秀华身边,像是遇到一个久违的朋友,谈诗歌谈生活。诗歌创作对常人来说是很难的事,但对余秀华来说却很简单,她的诗是她生活的记录,是写给自己的。她第一次写诗是因为觉得好玩、觉得无聊才写的。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干农活,在家里生活很无聊,写几行诗会觉得这一天很有意义。最早她把诗发在博客里,后来被大家发现,她也越来越有名。

她说,有时候写诗就是经常练笔,写着写着就出来了,有时候突然写出来一首好诗,连自己都被吓一跳,但是有时候也会虚度过去一天,有时候也会逼迫自己必须写两句诗。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诗歌只是取悦我自己,与你无关”。

她说写诗很简单,把形容词当动词用,把动词当作形容词来用,多写就是,比如:白云白的浩浩荡荡,你懂得运用就没那么复杂。多多练习就会写诗,但成为一个诗人是要有综合素质的。

现在参加活动比较多,觉得别人好心好意邀请自己,一般都会去。今年写诗不多,她的母亲因为癌症一直在武汉化疗,她一直陪伴母亲在武汉,其实她心中很牵挂母亲,为母亲的病痛着急,但见面只能安慰母亲,母亲却责怪她心狠,我都得癌症了你也不哭?

因为出版了两部诗集,现在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只有写诗时才是快乐的,她的第二本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预计到年底可以收入20多万元。她说:“我从来也没想过能被大家认可,像做梦一样。”

每一个时辰都是孤独的

见到她的人,很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但很快就会发现自己错了,外表柔弱的她内心强大而犀利。她并不热衷记者采访,尤其不喜欢那些不懂诗的人问东问西,当她发现记者录音时,立即站起来去卫生间,很久没有出来。中午吃饭时,她孤独地坐着,很少说话。坐在他身边的帅哥有点紧张。她问道:“是不是坐在我身边你吃不下饭呀?”

她讨厌虚伪的人。她说,无论将来如何,她永远不会改变自己的真实。她曾加入好几个微信圈,但因为受不了群里人的发言而全部退群,她说:这些人很无聊!当谈到那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时,她说:有人说这首诗太黄,“睡”是一个多美好的词啊!说完她像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她谈她的生活与困惑,真实而淳朴。19岁时,大她十几岁的丈夫倒插门来到她家,丈夫没有文化,她觉得他不爱她,是因为无家可归才和她结婚的。当时丈夫上门时提的条件是将来她需要看大病时,他不出钱,这句话也一直是她的心结。

他们有一个19岁的儿子正在武汉上大学,她认为丈夫不懂得教育孩子而只是心疼,他们基本也不在一个频道上。丈夫常年在外边打工,做一些很粗的活,每年春节会回来。余秀华说,丈夫在的时候她很压抑,当丈夫不在家时却很轻松,“我会给自己的丈夫最大限度的自由,他也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

她说她的诗写自己的生活但也虚构。当记者说不太懂《我养的狗,叫小巫》这首诗时,她开心地说,那是一次和丈夫生气后,骂丈夫的,把丈夫比作小狗。丈夫很生气,说他没有在外边找女人,还要告她呢。说完,她开心地大笑。

孤独一直伴随着她,她用长短的句子来书写一个渴望爱情女子心中的呐喊。她在《婚姻》一诗中写道:

我多么喜欢孤独

喜欢黄昏的时候一个人在河边

洗去身上的伤痕

这辈子做不到的事情,我要写在墓志铭上

相关期刊更多

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福建热作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