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分析

1引言

教学设计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进行分析,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类型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教学模式、课后进行教学评价等,教师能够通过教学设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本文就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

2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的自然学科,这些特点决定了高中物理学科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律。根据多来的探索研究,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2.1坚持以实验为优先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实验优先的思想。只要是学生能够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最好能够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当中,切忌用计算机模拟或者计算机仿真来替代。“对实验的兴趣是人的天性。”教师应尽最大的能力保持学生实验的浓厚兴趣。高中物理实验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是在实验方案选择、设计、过程展示分析以及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

2.2整体规划物理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学方案的设计需要体现这一教学目标。学生物理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成,各种物理能力层次有相对应的内容体系,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整体规划教学目标,提出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 如高一重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高二重点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推测答案、实施实验以及联系实际的能力;而高三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反思能力和构建完整物理知识体系的能力。

2.3推行教学主体活动化

当前流行的教学模式有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及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即“双主模式”)。教学设计关键在于尽可能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功能。“双主模式”在保留课堂教学环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4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

教学方案设计应具操作性。教学方案设计的理论性很强,技术要求比较高,教学设计方案不宜太细太全,否则反而不易操作。其次因为高中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方案的设计不应该太过繁杂。

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流程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高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身教学实践设计具体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指教学方案的设计,还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课堂反馈过程以及课后总结修改等环节。

3.1前期准备工作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之前,应先系统钻研高中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按照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类型的授课模式。如教师可以把高中物理分类成概念课、现象课、实验课和规律课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制定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还应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物理知识存量、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在这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具体教学目标。

3.2教案设计过程

教案设计应以物理教材为载体,在三个方面加强注意:一是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整体把握物理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照本宣科,应用系统的眼光看待知识点在整个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备课,将大部分力气花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的备课之上。三是对于一些较为容易探究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足学习研究,只需要粗略地准备一个框架性教案把握教学的大方向即可。

3.3课堂反馈过程

教师根据具体物理知识内容设计教案和实施课堂教学时,最好能够借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为清晰地向学生展现物理分析过程,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处理等。在课堂教学讲解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效果,并在这基础上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4课后总结修改

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教师课后应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和总结,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教案,通过重新整合教材、改变教学方式等方式,使物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目标的要求。

4结语

学校教育应根据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本文虽然是依据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展开,但这对其他学科的教学设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世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尝试[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8)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前模块;课堂活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我国大受追捧。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去年开始,我校尝试性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就目前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具体的范本可以借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受空间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常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在课后辅以适当的反思和练习,从而达到强化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整个教学流程的颠覆,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相应的练习是在课前进行的,教师在课前专门准备了相关的先学提纲、电子教案和教学视频,而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口头传授知识为主,而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要想真正把翻转教学模式大面积地应用于实践中,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1.课前模块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模块设计尤为重要,因为课前模块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块,只有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课前模块设计时,应切实着眼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促进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来说,课前模块设计涵盖了先学提纲设计、微课程设计、课堂评价设计以及学习支架设计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之初就要明确先学提纲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罗列,而是要通过先学提纲来引导学生精读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挖掘知识点的内延和外涵,引导学生在先学的环节中初步理解知识点的内延和外涵,为微课学习做好初步知识储备。因此,先学提纲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先学提纲的设计需要“简而精”。

学习支架设计的目的是让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教学效果,应该充分建构相应的学习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2.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阶段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应切实注重对课堂情境、会话、合作等要素的设计,使课堂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课堂活动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环境设计、活动小组设计和会话交流设计三个模块的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是课堂活动设计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学习,因此在进行学习环境设计时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真正愿意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一般来说,学习环境设计涵盖了物质环境设计和情感环境设计两方面的内容,物质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对教室内桌椅的摆放、物理实验室器材的摆放等都要有一定的设计,我们采用的是围坐式学习。情感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利用相对较为和谐融洽的环境使学生心理相对较为宽松,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

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主要是以活动小组的方式进行,因此活动小组的设计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活动小组人数以5~8人为宜,小组内各成员都担任相应的学科工作,相互合作,共同交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在每个小组内设置一名擅长沟通、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长,负责做好与教师和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工作,从而保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有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教室内不断巡视,对交流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内容不能偏离主题,以免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小组还容易出现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发言其他人不积极参与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各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切实保障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会话交流同样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之后,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设计了小组打擂台的环节,对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公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展示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加强会话交流的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此外,在会话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会话交流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目的。

3.信息化支撑环境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兴的教学模式,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还应加强对信息化支撑环境的设计。信息化支撑环境可以为翻转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使翻转教学模式更加顺利地开展。目前,我校采取的模式是“互联网+平板电脑”模式。学校投入资金进行了班级教室网络环境的建设,实现了校园网络班班通、无线网络班班通,建立了校园教学资源互动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台定制平板电脑,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从网络、硬件到学生自主学习再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设备和知识保障,从而提高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更进一步发展。学校还配备专人对老师和学生的平板电脑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更换,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从而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更进一步应用。

本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省时省力。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广大教育者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推广工作中来,为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途径和新应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玲.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5(06):133-136.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 教学设计 物理

一、教学设计概念

何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专家格斯塔弗森指出:“教学设计”这一术语被用以描述包括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指导实验和修改以及评定学习的整个过程。我国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二、新课标下物理教学各要素的设计

不同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的步骤往往是不同的。普遍的步骤是:陈述目标、任务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目标、任务分析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程标准》确定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确定每个知识点相应的学习水平,根据知识点的学习水平范围及其各知识点所具有的各种教育功能与价值,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个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中,只是强调了学科知识而没有具体说明每一节课教师应该使用哪种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没有显化的指出每一个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应该使用哪种科学方法来讲授。从而使得“过程与方法”显得虚化,没有给教师以指导作用。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先厘清具体的知识,然后找出重难点,最为重要的是写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何种科学方法来讲授,更为有效的体现出新课程的思潮。

2.任务分析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中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知识、能力等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充分的分析了学生的共同基础、学生之间的差别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实现新课程的这一要求。

3.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分析完成以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就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就是要解决“学生如何能更好的学”的问题,新课程更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及价值的自我实现,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传授多少知识给学生,而在于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教师在课堂上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组的角色,在教学准备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精心为学生预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设计案例

《互感与自感》一节作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应用,对于高中学生较难理解。互感和自感虽然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是概念较为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难,于是笔者基于上述各理论和设计要素,对互感教学引课部分进行教学设计。

[实验仪器]一个带铁芯的互感线圈组(内线圈,外线圈),有源音响,收音机。

[仪器连接]将收音机的两个输出端用导线引出来,分别与线圈组的内线圈相连,然后将有源音响的输入端用两个导线引出来,分别与线圈组的外线圈相连,让两个线圈分开,不套在一起。

[教学过程]

1.音响会发出声音么?

(1)先打开收音机让同学们收听一下收音机发出的声音(这时两个线圈彼此分开),然后打开有源音响,让同学听音响是否会发出声音。

(2)再将内线圈缓慢的靠近外线圈,再让同学们听音响是否会发出声音。

(3)将内线圈套进外线圈再让同学听音响是否会发出声音么?

2.音响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1)将内线圈缓慢靠近外线圈后,同学们听到音响也发出了声音;并且当内线圈套进外线圈时,音响发出的声音是最大的,上述两种情况是什么原因呢?

(2)再请同学们仔细的收听音响发出的声音,与收音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关系呢?

3.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打开收音机开关的瞬间,收音机和内线圈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会在内线圈中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当内线圈插入外线圈时,这个变化的磁场在外线圈中必然会导致磁通量的变化,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得出在外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由于外线圈与有源音响相连,形成闭合回路,则在有源音响和外线圈中会有感应电流,于是有源音响发出了声音。

四、小结

研究发现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本文首先在前人对教学设计及新课标下物理教学设计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个教学设计。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计划。无论是从教学目标、师生角色、教学活动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的。真正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明确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并为师生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施文本。

参考文献

[1]Husen,Torsten & Postlehwaite,T.Nneville.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2nd ed.) [M].1994.Vol5:2875.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10-211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磁感应课程;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加强学生对电磁感应内容的学习,对现代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对高中物理电磁感应课堂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质量给予相关策略。

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分析

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缺乏课堂的主体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不管学生是不是能听懂,就机械的传授课本上的内容,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2)重理论,轻实验。物理这门课程只是学习理论上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结合实验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但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教师只传授理论知识,缺乏对物理实验的关注。教师们还是特别注重传统的应试教育,教给学生更多的是物理上的考试技能,这样就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3)缺乏与现实生活结合教学。物理中的所有知识都来源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在物理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要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相结合。物理知识不是可以只看看书本,记一些相关的公式就可以掌握,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物理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老师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导致学生讨论的问题没有方向性,也没有讨论到问题的重点,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也没有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导致许多学生在讨论之后没有得到明确的结论,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设计的相关策略

1、加强对电磁感应实验教学的重视

在高中物理的电磁感应教学中要加强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在实验课程上,学生通过对具体实物进行观察研究,易于学生对电磁感应中产生现象的理解,通过生动形象的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电磁感应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对高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例如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把学生以4人为单位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感应实验,其中一名学生进行接线、一个读取数据、一个记录数据、一个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最后一起对记录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师在学生进行试验时,要仔细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及时发现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在电磁感应教学中通过利用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借助多媒体,增加对电磁感应内容的理解

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电磁感应部分中有很多难点和重点,这些难点和重点单纯的靠讲解理论知识太过抽象,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使课堂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但是受到教学实验设施的限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图片和视频等进行播放,这样既能够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定律时,教师可以制作各种导体对磁感线的切割现象,根据实验现象,让学生分析总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区分产生的是感生电动势还是动生电动势,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高压输电时,教师可以收集高压输电的相关图片,增加学生对高压输电的了解,教师再讲解高压输电的相关知识,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3、创新教学方式,提高电磁感应教学质量

在学习相关的电磁感应知识时,物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电磁感应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自感现象涡流的相关知识时,讲解自感现象产生的相关原理,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那些电器用到了自感现象涡流的知识?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如提问学生生活做饭会用到一种炉子叫什么?学生会回答电磁炉,教师给学生讲解电磁炉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一种涡流现象进而对食物进行加热,教师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由于产生涡流而进行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物理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4]。

4、加强预习,做好课后练结

学好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对教学课程的预习、课后练习、总结等,这样才能够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全部吸收,这样还能够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教学生预习课前内容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方法在上课之前对所要学习的电磁感应内容进行预习,对自己不懂得问题可以借助网络知识查询,经过自己思考和查阅之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标记出来,及时向教师咨询。教师可以在下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需要预习的内容,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预习,更有利于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5]。学习了相关知识之后,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题来检查自己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对出现错误或是不会的相关知识点,要及时改正和补充知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情况,来布置一些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下认真思考,有助于增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思考。例如在学习交变电流之后,给学生布置题目,如交变电流产生的意义是什么?生活中那些设备上用到电感或电容对交变电流作用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课上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结束语:

学好高中物理中的电磁感应部分对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物理教师要根据高中物理课堂上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的设计,提高电磁感应教学的质量,保证学生对电磁感应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苏文.建立物理情景和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3(22):45-46

[2]黄瑞花.关于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03):85-86

[3]肖立绍.追寻探究式教学的真谛――从“楞次定律”探究式教学谈起[J].物理教学探讨.2012,09(17):47-48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设计

在找学生谈话时常听学生这么说: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却无从下手。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我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能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仅仅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希望学生能掌握知识建构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心理学家鲁宾斯坦的“问题思维理论”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源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在物理教学设计中需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

一、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要想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性

设计的问题,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而且是学生有能力解决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会产生思维“卡壳”现象,这样会抑制学生智能的发挥,阻碍思维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科学性

要求设计的问题从情景素材到具体内容都是真实可信的,不违背科学常理,而且设计的问题还应融入科学方法的要素,使学生学习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等。

3.针对性

设计的问题应题意明确,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概念的理解、区分易混淆的概念、纠正错误观念。

4.启发性

简单的一问一答,不能激发学生主动的思考。可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设计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

5.有序性

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6.现实性

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型”。

7.发展性

增加问题的开放性,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

为了达到有效提问,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这么做:

1.激发兴趣――设计问题的情境

歌德说过:“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得提出聪明的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应用生活实例、直观演示、多媒体技术等手段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2.训练思维的有序性、启发性――设计问题的台阶

对于一些学生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这时教师设计的问题坡度要尽量减缓,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问题关键、突破难点、学会新知识。当学生的思维积极向前推进去攻克难点时,教师的提问又会帮助他们开辟新的路径,接通新的联系,产生顿悟和突破。在这些小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严密而有序,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3.激发思维的碰撞――设计问题的矛盾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达到促进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这种以矛盾为基础的问题情境的产生和解决,就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发展的动力。在求汽车刹车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4.拓展思维空间――设计问题的多维性

中学生的思维形式偏重于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只具有初步的意识。而高中物理中有部分知识涉及到多解问题,比如:在质点的振动、波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问题中都有类似的情况。这时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进行考虑,从而想出多种方法和途径,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出来,扩大了课堂的内涵和外延,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天地,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有效手段。

三、问题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应在“元认知级”,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的提问。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

2.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3.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

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尖子生,转化后进生,达到共同提高。还要处理好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或过难而造成冷场。

四、结束语

在物理课堂中有效提问不仅仅在于“问”,更重要的是采用合适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提问。我觉得有效的问题设计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教学观念问题,是新课改中所倡导的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愉快,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心中有学生,才能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教师心中有目标,才能“粗中有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心中有策略,才能“长袖善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爱.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祖浩,张天若.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4]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5]徐大元.对物理教学中有关提问的一些思考.教育革新,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