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培训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乡镇 初中历史 教学 有效措施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的稳步实施,乡镇初中历史课被各地列为毕业升学考试的必修课程之一,其地位得到了恢复,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普遍关注和欢迎。然而在几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历史教学尤其是乡镇历史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令人堪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进行深入地反思,寻找应对的措施。
一、乡镇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不够
部分乡镇学校的领导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始终认为乡镇初中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语乡镇文、数学、英语等部分主要科目上,要在各个方面给予倾斜。至于历史等课程只要学校能够开设,有教师上就算不错了,更谈不上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力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二)师资力量薄弱
乡镇初中历史教师力量薄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曾经在2009年暑期初中历史乡镇教师的培训,全区参训的22名教师中只有3名乡镇教师是学习历史专业的,其余的19名教师均为非历史专业。由此可见乡镇初中历史的师资匮乏并非是一般性的问题了。
(三)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在许多乡镇初中,历史课教师在担任历史课教学前基本上是没有系统地学过历史专业的理论知识,很少接受其专业培训,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边教边学,沿袭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吃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更是难以得到保证。
(四)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够合理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各地从教材的选用到教学内容的设置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尤其是中考制度的改革,激活了初中历史教学,但也给教学内容的设置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样造成了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浪费了教育资源,给高中历史教学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五)评价制度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尽管许多学校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始终没有建立起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科学评价制度,甚至仍然采用的传统上的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形式,过分的关注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评价。
二、做好乡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凡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龙、成才。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和过分的关心,无形之中却在学生们心底压上了一块巨石,使他们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移,好像学习完全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前途以及未来都是以后的事,更不要提什么报效祖国。这种压力也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不胜负荷,疲于奔命,从而逐渐的形成了厌学心理。这种担心也导致了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的独占整个课堂时间,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牢牢束缚。学生只是被迫性的被动来接受教师送到嘴边的“美食”,完全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可言。事实证明,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视纪律,散漫无序,更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袖手旁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引导性的目的出发,指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提高乡镇初中历史教师素质
要针对乡镇中学的具体教学实际,加快对现有历史教师的培训工作,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乡镇历史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二是乡镇中学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如:请名师授课;组织观看教学录像;开展校内公开课、示范课等。三是历史课教师要立足教学岗位苦练“内功”,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以尽快适应历史教学。
(三)精选习题,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从乡镇初中生的角度来说,所学的知识,大多数都还不会在课后自觉地巩固和应用,这就需要老师掌握恰当的难度,精编练习题目,在课堂上安排时间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对学生遗漏的知识随时进行订正和弥补,以求完全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训练题目围绕大纲要求以选择、填空、填表、填图为主,口述简答为辅,目的是既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练习过程要体现“低、快”的原则:1.起点低。习题设置要做到让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过高会失去信心,过低则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习题设计要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历史是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2.快反馈。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课堂上及时练习与反馈,正是为了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乡镇初中生的成就感较弱,通过练习,给予鼓励性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可以驱动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得他们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
三、总结
总而言之,乡镇初中历史教学只有立足于课堂,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探寻符合乡镇初中生心理和知识水平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尽可能在课内达到,才能真正改变乡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不学,成绩低下”的现状,推动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凤.启发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1,(08).
《中国教师》:沈老师好,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即将投入使用。您能否谈谈自己在学习理解新课标过程中的体会?
沈为慧:可以。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颁布后,我就开始阅读了。当然,课程标准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单纯依靠一般性阅读是难以真正领会其核心内容的。把课标的学习贯穿到实践中,在备课、教学中仔细体会其精神,才是对课标的真正学习。经过几个月的阅读、实践,新课标在以下四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为什么教。教授历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技能,只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为提升他们的素养创造条件。其实这也是“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
第二,教什么。教师主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所谓“基本知识”指的是:贴近时代、社会、生活,反映人类文明主要成果,反映人类发展进程与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所谓“基本技能”包括:计算历史年代,识读历史年表,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识别与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等。其实这也是“学生学什么”的问题。
第三,怎么教。新课标第三部分不仅列出了“课程内容”,还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活动中学生就要思考“到哪查”“怎么选”的问题,所以查找和收集信息的过程,就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其实这也是“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第四,如何评,即“教师教得怎么样”的问题。关于评价的目标,新课标要求根据三维目标把每个板块内容的要点分别列举出来,“对每个要点进行可测量的描述”。关于评价的标准,新课标要求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水平制定标准,选择重要的项目作为评价维度,并用清晰、简要的语言描述每个维度的不同水平等级。其实这也是“学生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但是,在研读中我也产生了一些困惑,感觉对部分语句理解不清。比如,关于“课程设计思路”中写道,“本标准对每个学习板块规定了课程内容,并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课程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史思维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这里介绍的似乎是课程标准的文本结构与内容含义,而不是在说明历史课程是如何设计的。
再如,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中规定,“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遗址、遗迹、文学作品等是历史的载体还是历史的呈现方式?教学活动有这样的建议:“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如果文学作品是一种“历史呈现方式”的话,为什么还要分辨其与史实的区别?
又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还规定,“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是非、善恶、美丑与人生态度不属于同一层次,前者属于道德问题、价值观问题,后者属于人生观问题。
类似的情况还有几处,不再一一列举了。另外,新课标对部分概念也没有进行界定,如“历史意识”“历史素养”“人文素养”,这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中国教师》:与实验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相比,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诸多方面作了新的厘定。针对课标的变动,您认为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的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沈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执行标准比制定标准要难得多。在新课标的贯彻落实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问题,既有实验版课标实施时就有的问题,又有新课标颁布实施后产生的新问题。我觉得,在众多问题中,以下三个方面可能更加突出:
首先,教师问题。正如新课标所说的那样,“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而且还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然而,许多初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不达标,这将严重影响新课标理念的实施。从过去十年的实践看,即使学历水平达标的教师,也未必能真正领会课标理念。
其次,教材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历史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图册、教师教学用书等”。教科书能否“采用活泼、形象的方式和通俗、准确的语言”来陈述历史;能否真正避免“晦涩艰深的叙述”,避免“过于抽象的概念”,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表述方式”;能否真正“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各年级之间的能力层次”。教师教学用书能否科学“解读教科书相关内容中的信息”,能否真正“提供有效的教学活动范例”,能否真正“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学创新,及时反映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能否真正“向教师提供丰富、有用的教学资源”。
最后,教育质量评价问题。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做法本身是没错的,以纸笔测验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在现实情况下也并无大的不妥。可问题是,纸笔测验用的试卷能否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即评价目标与学习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二者有大的偏差,以这种评价结果作为评价结论,就会大大伤害尝试新课标理念的教师,进而影响新课标理念的实践。
《中国教师》:针对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您能否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历史 兴趣 激发
初中历史教学是基础教学,从初一到初三都安排历史课,并且参加中考。国家如此重视,而在现实中又如何呢?从学校到社会,从家长到学生,甚至教师本身都不重视。家长关心的只是数、语、外、物,而像政史地生等这样的学科学生又为此付出多少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守纪律,不认真学习,等待中考开卷等各种现象依次出现了,许多的困难摆在我们教师面前。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所有的教师也在努力探讨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1]。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现在的课堂要求课堂气氛要融洽,师生的关系要平等、和谐,那么微笑的力量更不能忽视。记得上学期,学校由于开展运动会的特殊情况,个别学科窜课。而我是与体育课窜课,体育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了,我担心学生由于窜课会哀声叹气,怨言满天。而当我像往常一样面带微笑走进二年四班时,学生竟然鼓起掌来,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的面孔,我知道了,他们喜欢历史老师,喜欢我教的历史课,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的教师。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幽默、有吸引力
语言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的随意性与教学语言的技巧性的作用必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故意打破课堂上的平淡气氛,布下迷阵。运用双关语、反语、故事、夸张、比喻、歇后语等等,让学生和自己一起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尤其历史本身离学生较远,学生不愿意学习枯燥的历史常识,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风趣,学生在学习上心理放松,从而使师生双方情感易于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用学识感染学生,成为他们的偶像
俗话说:教师教给学生一杯水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教育需要教师是常流水,教师要用丰富的学识感染学生,树立教师的威信,这也是时代对教师的需求,学生从内心佩服你,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我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校级培训,市级培训,国培等等,在各种活动中提升了我的专业素养,在我的教学中游刃有余,学生对我十分佩服,进而也爱上了历史学科。
四、教师要用爱心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有人认为我们科任教师上完课就没有事了,和学生交流,关心、爱护学生与我们关系不大,那是班主任的职责,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多年的历史教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只有走近学生的身边,走进学生的心灵,发自内心的关心学生,你才会取得学生的支持与信赖。教师用心去爱学生,也是我们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保障。
五、加强备课,寓活动于教学之中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精心备课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小科课要想上好,更是难上加难,学生不重视,不配合,早已准备在小科课上放松一下一天的紧张和疲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备课,寓教学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课堂纪律也就自然好了。我在历史课上把学生早已厌倦了的枯燥的课前提问变成了小组竞赛活动的形式,把提问的问题分为两类:必答题和抢答题。然后评出优胜组,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我校进行的学教测教学改革中,我利用导学案给学生搜集与教学相关的历史故事,记忆历史小歌谣,历史名言,与历史相关的学科知识等,不仅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走进历史。
六、关注差生,多点爱心,多些耐心,让他们一点点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我们小科教师更要爱每个学生,而且这种爱必须是全面公平的爱。有些学生数、语、外、物学不会,我们这些学科教师在歧视这些差生,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容易辍学。我在教学中,比较调皮的孩子我对他们不放弃,反而让他们充当这一学科的课代表,他们感觉到我对他们的重视与信任,与他们谈心,渐渐地他们爱上这门学科,有了学习的信心,在学生心目中一点点地树立起他们的威信,班级内部的成绩也被带动起来,学生得到最优秀的发展,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差生的关注,倾注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轻松快乐,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习取得成功,而成功又可激发学习兴趣[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用心教学生,用情去培育学生,让孩子们喜欢学习,相信今日付出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方法
自从新世纪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逐渐开展以来,素质教育的推进也更加深入。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历史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教学质量却不容乐观。通过历史教学,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升华为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输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为回应这种挑战,教师必须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主动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角色重新理解和定位。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实行“因材施教”。另外,历史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首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努力钻研新课标和新教材,理清线索,建构知识框架,同时把新旧教材作比较,研究体会“新”的优点和妙处,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渗透;其次,及时把握当今发展动态和了解新的成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史学研究不断发展,原有的结论随着时日推进逐渐显得陈旧和落后,所以教师要经常研究政治学动态和时政新观点,刻苦钻研,深化自己的知识及理论水平,扩大视野,广征博引,增加教学信息量。这样教学的内容才能常讲常新,使课本知识系统完整又富有时代感及丰富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进新课改。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体现,是教育领域里人际关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而师生关系更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保证。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所应追求的完美境界。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必须明确师生双方的角色定位,树立和落实适应课改要求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丰富情感,健全人格,实现教学知识传授与品德重塑的育人功能。另外,要形成师生情感交融的和谐气氛,教师自身的情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认知和师生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面带微笑,学生会感到亲切、温暖,学习就会很有劲头,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利用情绪的感染力,使知识、信息带有情感色彩,使课堂具有融洽、亲切、充满温暖的氛围。
三、课堂教学形式应当多样化
在教学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创新的当今时代,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应讲究教学方法的运用,且应探寻教法方式的多样化。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然后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仅仅重视使用教材,也要重视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历史的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历史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大课堂。教师应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图书馆、博物馆参观历史遗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书籍,使教与学的重点不再仅仅放在获得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课外研读历史的良好习惯,并能逐渐养成他们终身自我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科包涵着极其丰富的时空变化,历史现象纷繁复杂,历史人物千千万万,历史事件层出不穷,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下,仅依靠教师“一言堂”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
传统的历史教学,一般都是靠嘴巴讲,有时会挂上一些地图,以增加感性认识,但形式仍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文字、声音、图形等信息的载体按一定的要求和原则有机地整合起来,利用文字、实物等多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实现一定教学目的的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会明显提高。
五、历史课堂教学要做到“趣、细、新、实”
[关键词]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问题分析;对策
河南省普通高中从2008年秋季开始实施新课程方案,新课改已经进行了三年,这三年的历史教学我们都是在摸索中走过来的。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新课改实施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课程功能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课程功能。”这就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所在的学校有这么一个群体——艺术生(音乐、美术生),对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此,笔者谈一谈关于高中艺术生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问题分析
首先,艺术生对历史学科不重视。艺术生是指高中阶段学习美术、音乐等特长的学生,高考时高校以他们的专业和文化课成绩为标准来划线录取,对他们的文化课成绩要求比文化生低,所以很多艺术生重视专业课,对文化课不够重视,尤其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他们认为在高考中历史科的分值不大,认为历史就是过去的事,抱着学习历史无用的态度。
其次,艺术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时间不足。在笔者所在学校,艺术生每周有专门的时间学习专业课,高三还有一个月的专业集训,之后还要去高校参加专业课的校考,直到高三专业课考试结束后才能专心学习文化课。
再次,艺术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很多学生思维方式不转变,停留在初中阶段死记硬背,新课改要求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新课改的历史教学是把政治、经济、文化等融会贯通,而学生对通史的线索不清晰。“背了记不下,记下了用不上,用上了不得分”是个常见问题。
最后,教师不能真正的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都很认真负责,但新课改后我们能不能真正的领悟新课改的精神,而不只是换汤不换药,能不能坚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能不能在新课程下对艺术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都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对策
(一)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历史教学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朝代、事件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还要使学生热爱生活和国家,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是一种爱的情感教育。这就决定了历史课程的基本价值追求:通过学习历史,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学者鱼霞在《情感教育》一书中指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进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健全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鉴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艺术生的美感,这也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能激发艺术生热情从而对他们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的美学观认为:“劳动创造美”,所以在讲述古代史的时候,要让学生通过古代生产工具、水利技术、发明创造的发展和演变来感受劳动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决心。在讲文学艺术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其中。一些美术作品和音乐作品对这些艺术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以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自己观看欣赏。例如在讲述文艺复兴的时候,不妨让学生自己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发现她的微笑充满人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人文主义。学生在美的教育中,体会到艺术大师美的精神。这样历史教学就跟艺术生的专业特长紧密结合。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对学生很重要。高中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学生延续了初中历史学习中机械的记忆方法,花很多时间去背但记不住。高中历史教材跨度大,内容多,范围广。但是如果认真研究教材我们会发现,每本教材甚至每段历史都围绕着某一条或几条主要线索展开。只要抓住主要线索,“顺藤摸瓜”,把知识分块整理,理清线索,就能主次分明,轻松掌握。所以要引导学生梳理线索,形成“藤”,然后顺着“藤”去把握琐碎的知识点。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看目录,给学生讲解纲目结构,进行时期阶段的划分。很多学生记了但考试时用不上,这就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做题的能力。
(四)教师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我们自己得有一桶水。首先,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新课改的培训,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我们要多学习多完善,不善于学习的历史教师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我们要充实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再次,我们要多交流多反思多改善,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应该多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跟同学科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多交流。我们还要和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所需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我们要重视教后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教师终身受益。”所以我们不妨通过这种形式来进行反思,从而来改善教学。第四,作为艺术生的老师,我们更要多看多听多感悟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三、结语
新课改对我们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近几年艺术考生的比例增加,怎样让艺术生重视历史学科,肯用一定的时间去学习历史知识,有一个好的历史成绩在高考中为他们的文化成绩添彩,这些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所以对艺术生的历史教学要求更高。我们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们要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启迪我们的艺术生。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有效地学习历史的方法才能对他们进行有效教学。历史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我们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冯长运、李明海.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鱼霞. 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