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比的应用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知识与技能。(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认识比热容的单位;(2)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3)会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4)了解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2)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尝试用比热容知识解释沿海与内陆昼夜温差不同的原因,并了解城市的热岛效应;(3)运用“类比法”理解物质吸热升温和比热容的大小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热容知识向学生展示了物质热力学方面的美妙特性,而这方面特性是他(她)们之前未曾思量过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客观物质世界的求知欲。重点和难点:比热容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器材:铁架台、温度计(2支)、酒精灯、石棉网、大试管、火柴、植物油、水。
教学过程
一、由生活实际得出结论,并开启下文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所花的时间长,把一壶水烧开煮饭比把这壶烧成50℃的热水来洗脸所花的时间长。这说明:对于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也越多。那么,对于不同种物质呢?――比如水和植物油(用一般同学都比较熟悉的菜油),让质量相等的水和植物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反之,如果要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又是否相等?
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如何才能保证水和植物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学生思考解决办法,老师分析引导。(2)实验装置介绍如图,将酒精灯置于两试管的正中间,通过石棉网对试管进行加热,可认为在相等的时间内,两试管中的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即通过加热时间是否相同来表示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3)进行实验:让一位同学到台上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观察相等质量的水和植物油吸收相同多的热量之后,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在开始加热的头两分钟,一般看不出温度的差别,这时可让学生看一下课本,大约一分半钟左右,看完书之后就开始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这一过程约需要5―8分钟。说明:①为降低实验难度和节省实验时间,试管中的水和油可由教师在课前称好装好,在课上给学生说明即可;②水和油的质量以50克左右为宜。太多,则加热所需时间过长;过少,则看不出水和油的体积差别;③实验组装之前,要将两支试管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质量相等的水和油的体积有差别,联系之前所学的密度知识。④实验中所用的两支红线温度计要完全相同,因为这是一个演示探究实验,稍远一些的同学看不清温度计示数为多少,但大多数同学能看清温度计上红线上升的位置,对于座位靠后的同学可让它们上前观看。⑤此实验要有一两个学生参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仪器组装,最后由一名学生亲自点燃酒精灯,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学生却有如按下神舟飞船运载火箭点火起飞按钮般的兴奋和自豪。(4)观察。随着加热的进行,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渐渐显示出差别,油的温度逐渐高出水的温度,而且差别越来越大。(要留一定时间让后面的同学到前台进行观察,看清楚此时谁的温度高。(5)探究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植物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不相同!要使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需要停止对谁加热而继续对谁加热?――停止对油加热而继续对水加热!这说明,要使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它们需要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多,油吸收的热量少。物理学中,用比热容这一物理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三、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就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即相同的质量和升高相同的温度,所以取单位质量和升高1摄氏度的温度。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单位是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单位符号为J/(kg.℃)。指导学生观察物质的比热容表,理解水的比热容的物理含义,理解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指导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
四、热量的计算
(1)物质升温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Q吸=cm(t-t0);(2)物质降温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Q放=cm(t0-t);(3)综合公式:物质温度变化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t;(4)热平衡方程:Q吸=Q放
五、科学阅读:气候与热污染
(1)初步了解内陆沙漠地区 温差大,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其原因是砂石的比热容小海水的比热容大;(2)初步了解城市的热岛效应现象及其形成原因;(3)利用近期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资料进一步说明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例如三亚市、三沙市;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例如乌鲁木齐、贵阳等。
六、用“类比法”阐述物质升温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与比热容大小的关系
如图所示:高度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甲的容积大,乙的容积小,原来容器里面水位相同,都到达h处,现将相同的水量分别注入甲乙两容器中,甲的水位到达h1,乙的水位到达h2,由于甲的容积大,乙的容积小,所以甲的水位升高得少,乙的水位升高得多,即h1
物质吸收热量之后温度升高多少,或放出热量之后温度降低多少与物质比热容大小的关系就好比在容器中注入或放出一定的水量之后,容器中水位变化的情况与容器容积大小的关系一样。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目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培养大批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成高校改革的重点任务。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评价内容。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严重下滑,因此针对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已势在必行。
一、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生源质量下降。
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骤增,生源质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学生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较薄弱。
2.受就业、考研影响。
由扩招影响,近年来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异常严峻,而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这与部分学生找工作及考研的时间段相冲突,自然把毕业设计放在了从属地位。
3.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毕业设计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对设计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答辩前三四周加班加点,东拼西凑,更有甚者在网上购买毕业设计,准备敷衍过关。
(二)指导教师方面的原因
1.部分教师业精力和实践经验不足。
近年来,由于扩招导致师生比不足,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对毕业设计指导投入精力不足;还有一些教师缺乏现场经验,缺乏科研与实践背景,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2.选题方面原因。
选题的质量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部分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项目及学生就业去向脱钩较严重,内容空洞,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部分题目过于陈旧,因该类型课题网上资料齐全,从而导致作弊现象较严重。
(三)学校方面的原因
1.毕业设计经费投入不足。
一方面,配套实验设施建设不够。随着学校的扩招,实验资源不足,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在教师的进修及企业挂职锻炼方面投入不够,导致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2.毕业设计监督管理不完善。
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是保证其顺利的前提基础。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制订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在具体实施上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管理力度,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二、加强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新指导模式
(一)完善相关课程改革,调整毕业设计时间
到一些知名企业充分调研,了解企业、社会对人才及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及时更新,整合一些有相互重合部分的专业课程,多增设一些基础实验及综合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可将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第十周开始,以缓解学生精力不足。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完成文献检索、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及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相关讲座,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二)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
加强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多购置一些综合性试验设备,提高试验的开出率。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室,使学生和教师有机会到生产一线实习及毕业设计,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现场经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三) 加强毕业设计的监督管理及奖惩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对毕业设计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该与二级院系及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相关的工作。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展毕业设计讲座,让学生以更加严肃的态度去完成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把关,根据过程检查结果评定平时成绩,公平合理地对待最后的答辩及成绩评定。对于学术不端,抄袭及造假的学生给予通报批评及延期毕业等处分;对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和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将此项内容和教师的职称评定、奖励挂钩,以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为毕业设计改革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四)探索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模式
1.基于“3+1”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改革。
“3+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大一到大三,在此期间学生在学校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门课程,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第二阶段为第四年,学生在企业结合生产和科研开发实际,完成毕业设计选题及毕业实习,由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完成毕业设计指导进行生产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这种毕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践及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2.基于创新竞赛毕业设计改革。
近年来各种类型的大学生创新竞赛尤其是国家级、省级大赛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和社会的认可,如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竞赛从大二、大三开始,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避免了学生与大四的找工作、考研等相冲突,同时又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可将大赛内容分成几部分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增加了学生的分工和合作,大赛获得省级或国家级奖可代替毕业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基于实物模型、科研立项等的毕业设计改革。
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毕业设计的选题应鼓励实践性、多样化的选题模式。根据学生的基础及综合能力,选一部分学生参与实物模型制作,以机电专业为例,如结合单片机、PLC及基于三维软件的装置部件设计等的设计题目,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硬件调试的实践能力及软件应用能力将会得到提高,完成实物制作或模型的装配仿真即可代替毕业设计;对于部分参加大学生科研创新课题的同学,内容符合本专业方向,完成立项的结题答辩经审定通过可代替毕业设计。
三、总结
毕业设计是学生为主导、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毕业设计改革应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和监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二君.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索与体会 [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85-86.
[2]周艳荣,张玉莲,刘松平.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 [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1):58 -60.
关键词 CBI 专业英语 家具设计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BI in furniture design specialized English teaching
LI Song, WANG Jun, CHEN Guodo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Linan, Zhejiang 311300)
Abstract By comparing with five themes of CBI found that theme-subject instruction is suitable for furniture specialized English under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Using a flexible method to select course contents and divided into different parts by 6T' s approach which including theme, text, topic, thread, task and transition. This paper emphasis student's practice use of furniture design specialized English and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into periodic evaluation, aiming to equip students with the content area of the subject matter and simultaneously increase their language skills.
Key words CBI; Specialized English; furniture design; teaching practice
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是近些年来比较热点的二语教学理念,在世界许多国家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它是指在学习学科知识同时,习得语言的一种教学理念。CBI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模式也比较多样化,其最具代表性的有五种:沉浸模式(Immersion Model)、保护模式(Sheltered Subject Instruction, 简称SSI)、辅助模式(Adjunct Language Instruction, 简称ALI)、主题模式(Theme-Based Instruction, 简称TBI)和内容操练模式。专业英语是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使用英语为目的课程结构,教学所基于的内容不仅限于生活常识,更多是基于职业技能或学科知识的,因此这在某种程度上与CBI教学理念是一致。如何将CBI理念中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设计专业英语中运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1 CBI教学模式选择
CBI最具代表性的有五种教学模式,很多学者对CBI教学模式及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五种CBI教学模式侧重语言和内容的程度各不相同。家具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从设计到工艺,从生产到营销都属于其范畴,其知识点也可以分为若干模块。鉴于此,家具设计专业英语教学中首选主题模式。第一,主题模式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可以顾及多数人。第二,教学内容和材料比较灵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与兴趣确定方向和主题。第三,主题模式主要目的是通过语言为媒介,传递新知识和信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水平。围绕话题、主题,通过案例分析、图片、影视、模拟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独立学习能力。
2 课程材料的选择
2.1 教材的选定
选定难易程度适中、内容较广泛的家具设计专业英语书籍作为学生使用教材,以便学生自学和阅读使用。教师除教材外,应该根据专业知识选择相关的参考书籍,比如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艺术设计专业英语等教材。
2.2 模块化内容
根据CBI主题模式的特征,对家具设计专业英语知识内容进行模块化划分。
家具设计理论主题模块: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和补充,包括家具设计史论、色彩与绘图理论、家具设计名家及作品解读与赏析等。
家具设计基础主题模块:内容包括家具设计图学、设计软件、家具设计构成、家具设计方法。
家具商贸与会展模块:包括商贸函电书写、产品使用说明与介绍、展会英语等。
家具设计实践模块:包括国外设计网站、国外知名家具企业网站查阅、国际知名设计大赛Red dot、IF等模拟设计。
3 CBI模式下教学方法与过程
专业英语的学习强调学生对专业词汇、表达的掌握与应用,但这些知识教师不能一味地讲授,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因此在不同的主题模块内容下,应衍生出不同的话题和任务。
3.1 家具设计理论主题模块
对于设计理论来讲,往往都以教师传授的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收,这种方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课程内容为依据,利用CBI模式中的“6T”方法(分别代表主题、课文、话题、线索、任务和过渡)将课程内容灵活的组织起来,可以有效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课堂的趣味性。以设计理论主题模块内容为例,首先对中西方设计发展脉络简要阐述,然后选定特定时期或地域的家具作为主题,围绕主题给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英语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总结成材料汇报。其次,在前期话题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任务,要求选择熟悉或崇拜的设计师进行深度分析,内容和形式不限,给出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最后,从理论学习上延伸到家具设计作品实体上,按照教师给出的设计作品与设计理论相关联,并给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也很好地衔接了下一主题的课程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连贯性。
3.2 家具设计基础主题模块
利用案例法,将课程中关于设计方法与图纸绘制的文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主题。比如学生习惯于用中文来进行设计讨论,图纸说明,软件使用等。利用这一特征,要求学生将自己曾经做过的设计,用英语进行讨论(包括设计构思、方法、过程和结果),并将使用的中文软件安装成英文软件,熟悉设计软件的英文界面和操作。
3.3 家具商贸与会展模块
家具贸易已成为我国家具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主题内容围绕订单、邮件、电话、QC现场沟通和检验完成贸易。并根据内容设置情景模拟话题,如客户参观家具工厂,了解产品等。随着家具展会的不断兴起,国际性家具展览会也越来越多,以米兰国际家具展、科隆国际家具展、高点国际家具展、上海国际家具展和广州国际家具展为主题对国际家具展的活动形式、会前联系、会下交流和会后联系这四个主要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内容和书 信格式进行讲授。根据内容布置相应书写任务,并分组模拟展会中的主题活动,如客户接待,产品介绍,设计推广等,达到学与用的统一,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情况允许,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国际家具展,作为实践教学。
3.4 家具设计实践模块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因此设计实践往往是他们最能够积极参与的模块,但如何将专业英语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这需要教师很好地来进行设计。首先,设计需要有一定主题和方向,将国际知名设计赛事作为设计实践的主题,比如Red Dot,IF等,要求学生阅读国际大赛网站,理解大赛宗旨、格式要求以及参赛方式,并欣赏历年大赛获奖作品,从而开阔眼界。其次,按照国际大赛要求,模拟参加设计大赛,包括国外设计网站查阅,国外知名家具企业网站查阅等,为设计准备素材,完成后小组用英文讨论方案,老师随机参与讨论,以便监督学生用英文表达设计构思。再次,从方案草图绘制开始,要求用英文记录设计构思、材料、结构、工艺方法等,达到回顾和使用之前学过的专业词汇和表达;利用英文版软件完成效果图、生产图、展板绘制,并书写完成设计思路和作品说明。最后,小组完成作品后,将所有材料汇总并制作成册,作为课程考核材料,并要求学生在讲台做英文汇报,实现在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设计工作。
4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有着较大的影响,常规的考试型考查方式,会使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知识点的记忆上,而语言的使用效果不佳。因此在CBI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考核方式也因更加灵活。比如,将每一模块中的主题讨论、作业、汇报材料等作为阶段性的成绩。将设计实践中的讨论活跃度,设计方案的表达情况和英文的写作情况,以及小组汇报材料准备与表现情况等作为分数比重较大的模块。考核结果就是将每一阶段的成绩按照比例汇总成最终成绩。
5 小结
CBI模式融语言、内容为一体,让家具设计专业英语的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笔者对CBI教学模式和专业英语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课堂效果也不断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用英文展示设计成果,并陆续有同学参加Red Dot、IF等国际顶级赛事,并取得奖项。然而家具设计是一个交叉性极强的学科,课程内容广泛,更新迅速,教师需在CBI教学理念指导下,不断强化语言和专业知识,不断归纳不同的学习主题和话题,从而增加家具设计专业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教改项目 (项目编号:YB1211)
参考文献
[1] Brinton D.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 [M]. Nunan D.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3.
[2] Met. M.Content -based Instruction: Defining Terms, Making Decisions[J].NFLC Reports. Washington, DC:The National Foreign Language Center,1999.
比的意义这课是在学生掌握分数应用题及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以及能解答简易方程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意义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让比的意义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的教学之中。
设计理念:
一、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以知识获取为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把“什么是比?为什么学习比,比有什么作用?”作为核心问题隐藏在整节课的教学思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比的事务活动中感知、体验、理解和深化比的意义。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课程高度。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将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分数形式和比值的区别的联系等后移到下堂课,以腾出时间来创设不同背景下的不同生活问题。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能够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积极发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关键词:“两课”评比;职校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2-0143-01
江苏省教科院颁布苏教科院科[2010]11号文件《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活动旨在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有效转化;引导职校教师坚持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教师。
近几年,江苏省各职业学校如火如荼地深入开展“两课”评比,奖项的获得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质量,也是学校各类评估的指标之一。 通过“两课”评比的实践,笔者和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四大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1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两课”评比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创新的过程,是体现教学目标制定能力、教学背景分析能力和教学过程设计能力的过程,也是教师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的过程。
1)教学目标制定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主题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师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教学结果的评价。“两课”评比中参赛教师事先要依据教材内容与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具体表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多方面有机整合三维目标,准确分析教学重难点,达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后的喜悦,逐步变兴趣为探索动力的目的。
2)教学背景分析能力的提升
就一个说课主题而言,教学背景的分析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情,分析授课对象的特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得教学过程有导向性和针对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其次要熟悉教材,了解它的纵横联系和总体特点,才能将“教学目标”放在整个教材体系之中,科学、合理规划教学计划。最后要着眼整个单元和教学内容,了解它的整体特点和内在联系。
3)教学过程设计能力的提升
“两课”能促进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习,与新思想接轨,与先进理念同行,并把所学理论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参赛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剖析,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遵循职教理念,设计教学过程,寻求适合学生的教法、学法和教学实施流程。
2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提升
“两课”比赛中教师将先进理念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巧妙地将教学设计思路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实施过程,也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两课”评比中教学实施过程能有效反映一个参赛教师的激发动机能力、信息化素养和语言能力、多向互动能力。
1)激发动机能力的提升
一堂课开好头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两课”评比能促进教师通过创设社会情境、问题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时注意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手段,及时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强化或补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信息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提升
在信息化校园建设日趋成熟的今天,教学对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的信息素养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课”评比能促进教师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并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和存储工具。“两课”评比中PPT制作和教师语言是现场说课环节中尤为重要的,他们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载体。
3)多向互动能力的提升
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互动交流式的学习,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的课堂,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课”评比中教师通过师生互动把自己与学生真正地平等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通过生生互动、群体互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3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提升
教学评价能力是指教师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元、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三维目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两课”评比促进参赛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能力和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的提升。
1)学生学习评价能力的提升
“两课”评比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给出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反应的变化,并给予准确的评价。教师要事先根据说课内容设计学生活动记录单,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学生学习反馈单,了解课堂学习效果;设计教师课堂观察记录表,以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2)教学效果评价能力的提升
参赛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评价确定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通过教师自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4 “两课”评比促进职校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
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地得到提升,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核心因素。在“两课”备赛过程中,教师要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等方面进行反思。首先要总结本次课教学设计中好的做法、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其次对存在的问题和疏漏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为今后的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5 结束语
“两课”评比虽然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手段,但是在经历“两课”评比后,教师学习了更加先进的职教教学理念、探究了更加适合职教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设计了符合职业教育“五对接”的教学流程、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婧.“五课”教研、“两课”评比与职校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J].理论前沿,2013(10).
[2] 梁方.“两课”评比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探讨[J].才智,2014(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