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就业工作要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数字

8794公里

从日前召开的2008年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国际会议上传来消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建设方案已基本敲定,工程总投资预计为1434.9亿元(不含关税和增值税),建设一条干线,8条支干线,管线全长8794公里。

56名

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公安机关经济侦查部门从吉尔吉斯斯坦、南非、菲律宾、泰国、缅甸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缉捕重大经济犯罪逃犯56名。

56个

文化部日前向社会正式公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河南省56个项目榜上有名,位居全国前列。

92.9%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我国8个省(市)72家企业生产的72种食糖的质量抽查结果,产品实物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2.9%。

9.76亿户

到2007年年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9.12亿户,按照信息产业部规划,今年我国将发展固定电话、手机用户6000万户以上,电话用户总数将达9.76亿户。

7833人vs4432人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今公布的生肖名字真不少,7833人名字带“猪”字,4432人带“鼠”字。据悉,这些人出生年份多集中在猪年、鼠年。广东名字里带“猪”的人位居全国之首,甘肃、山西叫“鼠”人数过千。

3个月vs5100多万元

据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消息,由劳动保障、建设、公安、工会四部门联合开展的持续3个多月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行动已于1月底结束。该行动共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5133.57万元。

资讯

农民工工资可能在1200元左右

新农门网对1万多名农民工的调查显示,有37%的农民工工资在800至1200元之间,有27%的农民工工资在1200至1500元之间。而根据新农门网对8000多家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9%的企业表示一线员工工资在1200至1600元之间,有26%的企业一线员工工资在800至1200元之间。这说明当前大部分的农民工实际工资在1200元左右。

中国将建立社会治安综治巡视制度

中央综治委在近日的《2008年全国综治工作要点》提出,要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巡视制度,通过明察暗访、问卷调查、重点督察、联合检查等方式,找问题、查薄弱环节,加强督导整改,兑现奖惩。充分发挥综治、纪检、组织、人事、监察五部门的作用,加大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地方,实施领导责任查究和“一票否决”制。

药品纳入今年政府采购范围

据财政部消息,2008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并将中小学生免费教科书、药品、农机具等关系群众利益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经济犯罪案件连续4年明显上升

日前,公安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犯罪活动走高态势日益显现。200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8.4万起,比2006年上升4.2%,自2004年以来连续4年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河北省;精准扶贫;基层创业;农村金融

一、研究背景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实施精确帮扶的治贫方式。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精准”二字紧扣现阶段扶贫工作要点。以解决好共性问题为基础,进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做到措施有力,行动有效,把精准扶贫工作扶到根上。而其方式则是利用发展农村金融及带动基层创业实现“精准扶贫”。

二、农村金融与基层创业的作用

(一)社会效益

首先,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其次,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创业,缓解就业压力并同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正向推进精准扶贫建设。农村金融与基层创业的建设,符合精准扶贫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要求,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村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农村金融与基层创业工作的优质建设,进而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做到最大程度的“精准”到位,最后才能让好的政策发挥最好的实际效益,实现最初的目的。于此,农村金融与基层创业建设无疑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助力。

(二)经济效益

促进城乡体系一体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基层创业促进了农村发展,推动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其次,农村金融与基层创业建设推动农民增收,拉动农民消费,活跃农村经济。为精准扶贫注入经济活力。精准扶贫包括精准扶富、精准扶德、精准扶志等多个方面。其中精史龈唬作为精准扶贫建设中最受关注的一方面,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全都对此饱含希冀,并且投入颇多心血。对此,既需要外部帮扶的“输血”,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农村金融与基层创业建设的“造血”。农村金融与基层创业建设为精准扶贫注入经济活力,与精准扶富、精准扶德、精准扶志三个方面有机有效结合,共同推进精准扶贫建设。

三、河北省精准扶贫道路探索

(一)发展农村金融和精准扶贫道路的契合点

中国三十年间削减了大批的穷困人口,穷困发生率大大降低,得到了重要的的脱贫经验。但于消除贫困而言,仍面临着新的艰难和挑战。农村金融是贫困村扶贫资金的重要来源,因此,扶贫需要连接农村金融与精准扶贫,建设贫困地区金融扶贫体系。

金融扶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在非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的区域性贫困人口、贫困的村庄中解决不确定问题,是解决金融贫困问题的重要思路。

目前,农村扶贫的精准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资金的匮乏,对象的模糊,成效的微小。缺乏可持续的扶贫模式问题,快速短期脱离贫困又快速返贫。

(二)搞好基层创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一步

通过对河北省一些农村进行调研我们发现,部分农村掀起了创业的小,其中槐底利用自主开发权收获“几个亿”。另外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基层创业农村是曲寨村,村内有大量闲置空地,非常鼓励返乡创业,并且可获取一定政府扶持补贴,如增值税减免、免电费等优惠政策,创业开展的如火如荼。基层创业发展越完善,农村的社会接触度就越高,农村建设也就越完善。

以基层创业角度进行精准扶贫道路探索的具体措施:

一是充分就业与有效供给相匹配,保证脱贫有门路。当前政策应鼓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以河北省政策为例,符合规定的小型企业当年新吸纳贫困劳动者就业,可给予每人每年5200元的税收优惠;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2年内贫困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补贴,并给予相应社会保险补贴。

二是观念转变与社会融入双推进,保证脱贫有动力。农民创业需要接受技能培训。一是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应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创业培训服务,鼓励和引导贫困人口创业,进行社会沟通,增强社会接触度。

三是基础要素与公共服务双优化,保证脱贫有支持。创业发展的中前期,政府应及时构建产业园,落实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实现基础设施更加普及,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基层创业势头更加明显的良性发展。

四是学生返乡与人才贡献双驱动,保证脱贫有后劲。在政府的组织下,基层创业者可联合设立职业培训以及创业培训专项资金。以河北省为例,离校前,为低保家庭的、正在享受国家助学贷款等四类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返乡创业或就业补贴。离校后,将贫困家庭毕业生纳入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管理范围,落实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政策。

参考文献: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至关重要。学校应结合自身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争取高校就业指导全员化第一,加强对辅导员的就业培训。辅导员通过培训掌握咨询技巧,通过咨询、心理辅导等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缓解就业压力等。[4]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求职书、自荐材料,通过模拟面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第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开展各类职业拓展活动,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同时,多走访企事业单位,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位知识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就业不仅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更是辅导员贯穿学生工作始终的一个重要内容。独立学院应充分重视辅导员的作用,争取高校就业指导全员化。(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就业指导的系统性独立学院不仅要加强辅导员就业培训,更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就业指导的系统性。有些学校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其指导服务作用尚不十分突出”。[5]独立学院应引入“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教学内容,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求职技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课程,为学生提供具体化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学校应协调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职业化的师资队伍,使独立学院就业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

二、以人为本,完善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

独立学院的就业更具挑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完善个性化、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一)推进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提倡“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点,推进分类培养,鼓励学生多元化就业。鼓励毕业生升学和面向基层就业。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要再期望享受到很多年前高等教育精英化时期的就业待遇”。[6]应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去,面向基层就业,支援落后地区。让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选调计划等。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目前,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独立学院学生在竞争上处于劣势,所以,自主创业成为一条重要的就业途径。要引导大学生针对市场变化,转变就业观念,摒弃“等、靠”的思想,正确认识自我,调整方向,进行自主创业。这是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加强创业指导是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二)优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有计划地开拓与巩固就业实习基地。学院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拓市场,利用毕业生的表现巩固就业市场,并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学校的知名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高校就业之路上新的探索模式。在校是学生,在企业或医院顶岗实习时是员工,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或医院的医生担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指派就业指导教师担任实习指导工作,参加企业或医院召开的实习生工作表现例会,听取用人单位对学生工作的评估;企业或医院委派相应的员工到高校接受教育,意为“顶岗”。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和员工一样,对其岗位负有一定的责任。积极组织专场招聘会。独立学院积极组织各类招聘会,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搜集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加强宣传,为“双选”提供良好服务。在招聘会前,就业部门或相关辅导员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医院资深医生或人力资源部门专家进行专业、礼仪、心理等方面的讲座,侧重就业观念指导和信息传递,以三、四年级学生为重点,提高招聘会的签约率。拓展就业市场网络体系。独立学院应通过高校门户网站、人事厅人才网、大学生就业网、职会网等各大网站与招聘单位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增强网络就业“双选”的功能。同时,采用电话、信函、QQ群、短信、飞信、电子邮件、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及时、更新招聘信息,实现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的全面互动。

三、开拓创新,建立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

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建立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和完善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后,更要开拓创新,建立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一)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机制就业指导不止针对毕业生,要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中,从入学就着手做起,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计划地开展就业指导。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可帮助其了解专业特点及发展方向,借助测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进行初步的规划;对大三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其职业技能;教育大四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指导学生撰写个性化的推荐表和求职简历,强化面试等求职技能训练,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这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就业指导。(二)关注特殊群体的就业第一,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在高校扩招与社会加速转型的背景下,独立学院有其特殊性。如学费高,部分家庭经济困难使贫困大学生占了毕业生人数中的很大比例;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收入高,父母溺爱子女,在就业时眼高手低或胆怯竞争等。此外,女生比男生就业困难的现象也切实存在。这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学校应因势利导、化弊为利,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手法,帮助毕业生重新肯定自我,积极、主动地就业。第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独立学院就业指导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课程建设、能力培养及内涵提升等方面,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其主动参与就业竞争,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三)建立毕业生跟踪与反馈机制独立学院要建立毕业生跟踪与反馈机制,以此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就业的参考依据。就业工作人员及辅导员应主动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建立人才档案和信息资料库,尽己所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以校友会为平台,加强毕业生与母校间的联系,请往届优秀学生回母校讲解就业经历和工作心得,将用人单位的需求最直接地展现给学生;全面开放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为应、往届毕业生提供信息资讯与心理咨询等。此外,要针对不同专业就业流向、用人单位需求及毕业生和家长满意度等进行调查,把握学生就业层次、掌握市场需求,帮助独立学院有针对性制订招生计划,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

四、科学管理,健全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近年来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要高于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本是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公司及岗位,不难发现有以下特点:工作性质属于中低端技术型,工作岗位属于中低端岗位,虽然薪酬目前来说尚未达到最低,但从长远来看,岗位前景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高效速成成为当今信息网络化、物质化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社会的代名词,长期追求速成化、物质化的急功进取必然导致学生精神文明的缺失。同时,在校期间,学校过于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下降。再加上学生过分追求就业,对看似和就业没有多大联系的通识教育缺乏足够的兴趣。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日益沦落的综合素质,如何使学生高质量的就业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通识教育的合理安排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现在的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实践通识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渊博的知识面,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积极的创新创造冒险精神,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个人组织领导能力,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拥有坚强的毅力和健全的人格。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早在19世纪已被当时欧美的专家学者提出来,旨在解决学科过于分散和片面,知识被人为地割裂等问题,希望接受通识教育的学生能够对不同学科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将不同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最终成为完全的人、完整的人。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识教育开始进入中国教育专家学者的视线。直到2001年的北京大学启动了“元培计划”实验班,通识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开始走进校园。随后,通识教育的改革和尝试也在各大校园全面展开。

但是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对于通识教育的认可度和推广度远远没有其他普通高校那么的深入和强烈。因为通识教育的推广普及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技能实训及实习,进而会影响到以“就业至上”作为宗旨的高职院校的利益。

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影响的多方面原因,大多数高职毕业生缺乏积极主动寻找就业机会的意识和能力。就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高职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状态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生中只从事一种工作, 第二种是无目的频繁的跳槽换工作。原因是学生过早的被分到了自己不甚了解甚至于根本不了解的专业,并且专业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即使自己不喜欢不擅长,也只能将就干或换到非本专业的低端岗位上。这样的学生只能够勉强就业,何谈高质量的就业?如何使高职毕业生在众多高校毕业生中突出重围,单单靠具有实习顶岗经历这一项是远远不够的。但如何增加自身胜出的筹码呢?就业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求职的成功与否。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可分为两部分:内在能力和外界条件。内在能力是指毕业生所具有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内在品质,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外界条件则是指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因素,例如学校的排名,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两部分中内在能力尤为重要。要想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求毕业生具有独特的、有价值的,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和替代的能力。所以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竞争优势,它涵盖许多方面的内容:敬业爱岗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领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等。而这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录取毕业生的关键所在。这些能力如何培养呢?通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合理安排能够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也成为了高职院校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高职院校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地设置通识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呢?

一、在高职院校教学中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要在差异中融合

通识教育要依据专业的不同特点设置通识教育的内容。专业性强,入门口径窄,不容易被胜任的专业中要更加重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内容可有所减少。专业性不是很强,入门口径较宽,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短期培训即可胜任的岗位,这些专业中的通识教育内容应增加。所以通识教育的内容要根据专业的不同特点具体设置。

二、通识教育要重视提高教学质量

通识教育任课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所谓“授人一瓢水,自己得至少有一桶水”。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通识教育,教师本身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广阔的视野,强烈的责任心,能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及组织领导意识。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讲授通识教育,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能力。

三、高职院校应强化通识教育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意识

要想使高职学生乐于接受通识教育,学院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能够加强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动力。高职院校制定学院政策时,比如工作要点的制定,教学改革的文件中都可以提出与专业课并存的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适当邀请知名专家介绍通识教育增强其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必要性。

高校就业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坚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也需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中心开展,偏离经济发展的中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就成为了无本之木。在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需要找准切入点,从而一方面寻找到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工作方向,同时另一方面不断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将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而需要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从而解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从而深刻认识到当前人民的五险信息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对于提高经办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作用。化五险信息系统的整合优化,促进社会保障卡的发行与运用,促进新旧系统平稳过渡是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另外,在数据整合、业务整合等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抓住险种之间因为政策缺少全局而带来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推动一站式服务与网上申报工作,不断促进电子档案、医疗监控、绩效考核等信息化过程中的功能化建设,从而认识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对于当前围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已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当前,大部分省市已经完成了五险统一软件的上线,从而推动了保险业务数据集中工作;社会保障卡逐渐覆盖城市参保人员,业务往来中的故障大幅度降低,实现了微信、网站、支付宝等服务,促进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在之后的发展中,信息化建设需要深入贯彻互联网+人社工作方向,把握形势,明确工作要点,从而建立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紧迫感与责任感,切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因为是国家与党工作的重点所在,不断采用各种方式促进就业与再就业。当前,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人口排名世界第一,因而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复杂和困难,也更加的紧迫。因而从改革开放开始,我党和政府一直都在致力于就业与再就业问题,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与措施,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而随着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GDP增速已然告别两位数增长,因而就业形势明显更加严峻。依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2年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我国城镇中待业劳动力达2500万人,其中包括高校毕业生680万人。在严峻的就业背景下,我国政府不断采取了各种措施推动就业,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采用得力措施的情况下,2012年新增就业6.4万人,城镇失业登记率牢牢把控在3.8%以下,从而实现了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目标。

3强化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

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不断强化人力资源职业能力建设。推动职业能力培训,从而不断促进技术职业教育,推动就业,实现经济发展。开展职业能力建设,必然需要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单位与各职业技能院校、高素质人才培训基地、技能人才试点企业等联动发挥作用,不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提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比例,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政策。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职业技能培训院校学生规模,强化鉴定考核工作,做好技能振兴工程项目建设,立足实际,切实有效地规划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任务。当前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时期,因而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单位认真贯彻职业能力建设规划,抓紧机遇,迎接挑战,认准发展方向,切实落实培训措施,从而保证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而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都需要逐步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从而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效率,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掌握职业能力培训主动权,求真务实,确保措施有成果,突出重点,强化宣传。

4疏通。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困难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企改制、劳资纠纷、拆迁纠纷等案件正在不断上升,而持久战式上访等问题常有出现,开展工作的确有着较大的困难,但目前确实存在个别官员面对时缺乏一定的工作耐心。另外,因群体性上访要开展责任追究,因而也有个别领导,从而使得渠道堵塞,人民群众的困难与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矛盾不断激化。在此背景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中,需要依靠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不断完善机制,为人民群众开拓渠道,引导上访人员借助法律解决问题,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采用多种措施完善工作,经过不懈努力,目前群访、闹访等案件不断减少,而上访人员通过仲裁、行政复议以及诉讼等手段解决了自身诉求,从而有效推动了经济发展中法制化建设。

5切实推动事业单位改革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逐步为我国所重视,依据中央的事业单位改革意见,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正在不断趋于深化,目标在2020年形成全新的事业单位管理运行机制。在事业单位改革中,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对于职能弱化、有编无人、无编无人的事业单位要进行撤销,对于编制在4人以下或者有职能重复的事业单位要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对于转制并且得到了企业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要稳定退出管理序列,做好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化工作。。另外,针对当前存在的占编人员,需要健全减员倒编制度,与相应的部门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出现自然减员时,需要进行备案,而后进行减员手续的办理。目前,除了法律依据或者省级以上管理部门明确规定之外,要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增长,保证‘零增长”,依据撤销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新设事业单位,不审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而对于超编的事业单位,需要采用只出不进的措施,禁止继续超编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