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生命流泪的样子》有感
五年3班 何霖欣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朋友的爱、父亲的爱……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最伟大的爱是母亲的爱。书的主人公盛欣怡是一个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生,她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但是,妈妈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这飞来的横祸使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着老师不断的鼓励,但对亲情和友谊的烦恼依然使她感道孤独和困惑。妈妈最终还是永远离开了她,十二岁的欣怡,却过早地体验到了生命和爱的深刻涵义。
读着欣怡的故事,我的眼睛慢慢湿润,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下来,当我读到第十章“妈妈对我深深的爱”我那幼小的心灵再一次被深深的震撼了。晚上那悲哀的蜡泪让欣怡看见了生命流泪的样子,欣怡无意中发现了妈妈的日记。
日记写到“突然的消息,我得了绝症,最放不下的人,是尚且年幼的欣怡。”这是妈妈病刚刚被发现的时候写的。“一天比一天痛苦!欣怡真让我着急。她什么都不会,我好不放心她!”“欣怡果然在进步。高兴,又难过。”……欣怡妈妈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欣怡的担忧和牵挂,母亲的心此刻是多么难过和不舍。尽管如此,欣怡妈妈还在在有限的时间里,教会欣怡学会面对生活,面对现实,让欣怡在生活中学会坚强。欣怡在妈妈的鼓励下,成长了,进步了。妈妈的心也得到安慰……尽管她知道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但是,妈妈深切地感觉到欣怡的每一点进步就是她生命的延续。
最终欣怡的妈妈还是去世了。看到这里,我大哭了一场,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温馨和感动——关于生命、亲情,还有母爱。
看完这本书我心里很不好受,也让我想起了在我幼儿园时,有一次我发高烧,妈妈很着急,马上带我去医院看医生。我打吊针打了一天,妈妈一直陪伴在我身旁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在她焦急的眼神里充满了对我的关爱,直到我的病好了,妈妈的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 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
语文教材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课堂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阵地,语文教师承担着在课堂教学中渗进德育的重要职责。只要教师能结合教材,坚持教学和德育“双轮驱动”,就一定能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情感,高尚的品德修养,让课堂绽开德育之花。
1.1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语言具有一种音乐美,或音韵铿锵,激越高亢;或柔和婉转,音调悠扬;或抑扬顿挫,优美和谐。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情表达的恰当、情态摹仿的真切,能使听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能大大增强文章的美感,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如教《鸟的天堂》〉一课,通过学生反复朗读优美的诗句,从而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从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1.2 在字词句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让学生透过这些词句,想象出具体的事物形象,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如教《 草原》第一段时,我抓住“柔美”“渲染”“墨线勾勒”“翠流”“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等词句,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句进行想象,在脑海里勾勒出草原的辽阔与美丽,从而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1.3 在分析课文内容中渗透德育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如教《长城》一课,通过看图和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又如教《将相和》一课,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蔺相如那种有勇有谋的性格和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以及廉颇那种知错就改的优良品德,从而提高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与行为习惯。
1.4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
现代化手段如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况,从而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不辞劳苦的工作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激发起学生崇敬与爱戴的思想感情。同时,使用先进的教学仪器,又能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
2 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俗话说:“文如其人”。作文是学生思想的流露,感情的倾诉,人格的体现,学生的作文是否有鲜明的主题,是否有健康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可看出学生的品德水准。在作文教学中,我始终以德育为主导,让学生感受生活,说真话,写实情,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2.1 在积累材料中初步感知
小学生写作文时的材料积累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观察、感受生活时的材料积累;二是阅读书报时的材料积累。抓住了这两方面适时进行德育渗透,便可使学生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2.1.1 指导学生多贴近自身的实际去进行观察和感受。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家乡》一文时,可先布置学生多了解、调查家乡的过去到现在所发生的变化,然后适当的引导,使学生感知这些变化的渊源。这样,学生作文时就能从家乡今昔的变化中抒发爱国爱乡情怀,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1.2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要帮助其选择有益的书刊,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领会、吸收优秀作品的构思、立意、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同时,逐步洗涤自己思想上的尘埃。
2.2 在指导审题时加以引导
作文教学,应抓好审题这一环节。在指导学生审题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导,提高他们思想道德水平。如《记一位乐于助人的同学》,应引导学生向这位“同学”学习“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对于一些较含蓄的文题,可以先多角度、有深度地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样,就能在训练过程中既使学生提炼出正确、鲜明的主题,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不断得以提高。
2.3 在活动作文中注重德育渗透
喜爱活动是小学生的天性,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既愉悦了身心、陶冶了品行,同时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当然,开展活动应该注意选择时机,做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3.1 节日作文。一年之中,各种各样的节日不胜枚举,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特定的意义。比如,母亲节、父亲节,节日这一天,做件什么事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呢?要鼓励学生先做后写。“做”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是理解的延伸和升华,是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指导学生在“做”字上下功夫,其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2.3.2 劳动作文。劳动教育也是德育的内容之一。组织学生养花、养鱼、养鸟、种草、种树、种庄稼,并做好观察日记,寓劳动于活动之中,寓作文于劳动之中,是对学生进行美化净化居所、保护生态环境、珍爱劳动成果等社会公德教育的最佳着力点。
2.3.3 爱心作文。给生病的同学补课、向战斗英雄献花、帮孤寡老人扫除庭院、给“希望工程”捐款、参加全国“手拉手”等“献爱心”活动,并将所见所做所想记录下来,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契机。
2.4 在作文评讲中注意德育强化
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不足之处尚多,优秀习作略少。尽管如此,教师在评讲学生作文时更应注意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强化。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习作中的每一处优点和细小进步,尤其是对于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反映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应大力给予表扬,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3 通过课外活动实施德育
课外活动比起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加自由活泼。因此,学生往往对此兴趣很浓,通过课外活动,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1 组织课外阅读
许多课外读物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文学作品、音乐欣赏等,我适时引导并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阅读,组织他们开展一些讨论,互相交流,写心得体会。
3.2 组织与语文相关的实践性活动
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经常看到孩子对着作文本发呆,不知该写什么。其实作文的实质是内心积蓄的自然宣泄,是内心感受的自然表达,是实际生活中普遍应用的一种交际方式。叶圣陶曾把这一见解深入浅出地概括为“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作文的实质决定了学生是作文的主体: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作文实践的主体。因而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爱生活
生活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作文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正是因为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有了东西,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写了。
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只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才能更积极地投人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新课程改革提倡“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对小学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
二、引导学生写真话
在写作指导的设计中,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教育学生明白,作文是把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所为而作”。
只要敢说真话,就能写出好文章。
经常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对于写作文是有很大帮助的。如:“今天我在做眼保健操时,被扣分了,我为什么会被扣分的呢?”把这些真实的情况写下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醒了自己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三、鼓励学生多想象
黑格尔曾经说过:“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这充分说明想象对于作文的重要性。作文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
为了使学生写出富有想象力的作文,可以选择这样的题目:《二十年后的我》,《未来的地球》……这些主题不仅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而且能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另一方面,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比如对学生在作文当中的奇思妙想、新方法、新创意,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鼓励。
四、激发学生增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勤学苦练的最佳动力。小学生年龄尚小,往往是凭兴趣来学习的,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不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去学。所以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不好,我们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写作的兴趣。如果写作没有培养好兴趣,对学生来说,到最后成了一种折磨、一种负担。有些学生原先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偶有所得,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
五、指导学生会修改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修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由此可见,作文的修改是相当重要的。传统的作文修改是学生独立完成后由老师修改,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量大了,但学生对教师的劳动往往视而不见。传统的讲评方式,也往往只有让老师一人改到底,一次作文只讲三、四篇优秀习作或其中的某些片断,大多数的学生没有积极参与修改交流。叶老还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所以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交流、修改作文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评判、审定能力,变“师阅”为“生阅”,让他们在读、评、议、论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拓宽视野。
六、让孩子学会写家庭生活中的实际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练习写人的文章,可写父母、亲人。我经常告诫学生,回家多关心体贴父母,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组织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既创设了亲情氛围,增长了知识,又为创作提供了好的素材。如国庆节假日期间,我建议学生精心准备后,召开一次家庭联谊会。
关键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幼,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有一点错误的学生,一般他们也总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向命运挑战》《詹天佑》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第六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昆山的名人,同学们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又顾炎武,周火生、朱柏庐,在收集中,在写作中,学生都深刻地了解到了人物的品质和精神,也深深地受到了影响。这样班级里的同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都争先学习,使学生学有方向,赶有目标,班级的样样工作都走在了前面。学生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自尊、自强感也增强了。个别学生的讲吃、讲穿、随便花零钱,逃学、进游戏厅等不良行为得到了彻底改变。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从语文教学中受到思想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学必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个观点已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公认,并由广大语文教师付诸实践。然而,从目前社会上、学校中青少年暴露出来的问题来反思,思想道德教育这个主旋律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虽然很多,但语文教学自身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依然不容忽视。我们要认真研究并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一载体,加强对现有在校学生的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之成为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
苏教版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在介绍司马迁的生平事迹时,可以着重强调司马迁写《史记》足足用了十三年,在这期间,他曾为李陵辩护而获罪下狱,还惨遭宫刑,但他忍受奇耻大辱,坚持著书,终于为中国留下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光辉著作。又如,介绍司马光生平时,突出他花了整整十九年时间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为此,他“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简牍盈积,浩如烟海”,可见工程之大,用力之勤。另如《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梦圆飞天》《二泉映月》《郑和远航》《秦兵马俑》等课文都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或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教育。
特级教师陈志聪说:“语文课必须而且完全可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江山多娇的祖国,爱人才辈出的祖国,爱语言优美的祖国,爱具有优秀民族特点的祖国。”可见,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而且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健全人的个性。而个性心理素质是指个人的心理面貌,也即个人的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中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在听话、说话、阅读、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意志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习惯和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学生培养成《标准》里提出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
俗话说,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坏。很难想象,一堂支离破碎、干涩枯燥的语文课能够不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受到严重的削弱和挫伤。久而久之,也就会使其学习劲头消失殆尽。鉴于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激情洋溢地导入课文;别有钟情地介绍作者;字斟句酌地点拨、讲析;扣人心弦地述说、总结;即使是板书,也给学生以美的艺术熏陶。长期坚持这样做,就能赢得学生的“顶礼膜拜”,学生听课也会有“如沐春风”之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滋生暗长。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没有哪种灵丹妙药可使学生变得聪明。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发挥大脑的最佳功能状态,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值得研究,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自我控制、永恒勤奋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在平时要求学生养成读书、写字、说话、作文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踏踏实实的习惯,在课堂上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的习惯,在课外做到广读、多背、勤摘、勤写、重积累的习惯,读书感悟涵咏、尽情尽兴地评点鉴赏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