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课改的有利条件及成果

自从我区进入课程改革以来,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为了保证课改实验工作积极有效地展开,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各学科骨干老师参加的课改领导小组,校长十分重视课改实验工作的开展,亲力亲为,对本次课改精神的理解比较到位,亲自主持召开课改动员大会。特别是西永小学的教导主任刘林同志到我校任校长以来,更是对课改予以了高度重视。在他的领导下,成立了教科室,任命了教科室主任,分管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他经常与教导处一起部署课改实验工作,制定课改实施方案,还深入课改年级的课堂听课,以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有问题的老师进行悉心指导,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十分重视校本教研的研讨、开发,并在学校经费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给予了经费上的支持。学校行政一班人在课改中以身作则,亲入教学的第一线,担任有困难的年级、班级的教学任务,这样的行为富有极强的感召力,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课改热情,为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改实验老师培训工作比较扎实有效。在教导处的组织下,对于新的课程标准,采取了多次学、反复学、全校学、组内学、个人学的多种方式,让大家对课标理解透彻、掌握到位。每次进修校的教材培训,一定派任课老师参加。各级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积极走出去,外出参观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老师吹到每一位老师的心中,让他们亲身感受这改革的浪潮。培训工作的开展,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转变了老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他们对课程改革的看法也在悄然转变,由当初的不以为然、事不关已到逼着改革、做样子应付检查,再到今天的积极参与、自觉反思,这就是进步!

组织教研活动是教导处的重要职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是为了提高课改实验水平,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实验。以前我校的教研活动大多是流于形式,无多大实效。课改以来,学校十分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导处不急于求成,而是步步为营,从基本工作做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校每一学年都开展上好一堂研究课活动,大力提倡老师上研究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在全校各个科组展开。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全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教学实践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形成了较好的教研氛围。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课改的特色所在,我校非常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积极创设条件,由教科室组织牵头,带领鼓励老师开设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已形成《诗歌诵读》、《手工制作》二门校本课程,由学有所长的老师担任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批老师在课改实践中成长,课改实践转变了老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了老师的教学能力。在重视双基的同时,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开始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课改实验老师不仅在各级教研活动中推出了优质示范课,还在片区以及沙区的赛课活动中获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提高。以前我校的老师怕动笔,不敢写,而今,在教导处的组织带领下,他们也勇于写出自己的教学体会,参加论文评选。只要跨出了第一步,下面的路就好走了,老师们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也小有所获。.新课程的实施改变了学生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的老师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

二、工作的反思

1、转变观念的问题。观念转变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仍有少数老师对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教育观念陈旧,,在教学教研和评价工作中,常自学或不自学地走回头路,特别是某些老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再加上中国的国情,应试教育的思想较为严重,而老师的教学效果也要看成绩,这造成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变。抑或个别老师职业道德不高,对工作懈怠,在学校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阻碍了工作的开展。这些都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特别是通过学习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研究方式,也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2、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较弱。没有校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是不完善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看来,因为教师们的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再者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经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与研究。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全畅通的出行条件有了新的期盼,对我县交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群众的期盼,交通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发展大局,站在时代的前列,旗帜鲜明的将科学发展观学到深处,落到实处;必须以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与我县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相匹配,以大枢纽、大网络、大物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交通大格局,积极推进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担负起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重要使命。

一、交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交通作为建设平果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本”是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近年来,我们交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各项工作都充分体现了“人”和“本”的思想,事事以人为本,时时以人为本,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把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始终贯穿于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管理上来,从真正意义上为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交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农村革命老区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通行政村等级公路硬化建设,目前我县通等级公路总里程907公里,其中二级公路31.3公里,三级公路133公里,四级公路742公里;目前,全县171个行政村及10个社区,所有社区已通等级路,148个行政村通四级路以上,占行政村总数86.5%,预计2008年底,全县171个行政村将村村通等级路。届时,全县行政村通等级公路率达100%,达到全市领先地位。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上以新增客运班线和营运客车为手段,促进运输市场的发展,净化了我县道路运输市场,使我县运输市场正朝健康、有序、安全方向推进,实现了车进站、站管车、人进站的良好秩序。今年来共审核办理道路运输证834本,新开通10条农村客运班线许可投入20辆,目前已有14辆投入运行,全县农村客运班线达23条,客运车辆总数达382辆。这都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大大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农民兄弟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特别是一些偏僻村庄,农民看着修到家门口的公路,从心底里感谢国家,感谢我们的党。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把握我县交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和正确评估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交通发展的规律和脉搏,是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对我县交通发展当前面临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

(一)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给交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目前,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县主城区在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强劲的运输需求。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汽车保有量,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还将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交通需求不仅表现在数量的快速增长,也表现在对高品质运输服务的强烈需求,对交通服务形式、内容与质量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增强交通服务能力,提高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多地方便社会公众,保障公众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成为交通部门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

(二)区域发展新定位,给交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平果县以“率先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打造现代文明铝都”这一主题,以该发展目标为定位、随着百色区域内已建成有亚洲最大的平果铝业公司,容易形成整体效应,成为区域性的最大的铝工业基地。这也是平果县撤县建市的雄心壮志。平果在区域优势上已成为经济通道上的枢纽城市,其承南启北、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交通建设也势必再一次被推向平果新一轮发展大潮的前沿,这就对交通网络建设的速度、规模、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科学发展观的新

理念,给交通发展赋予了新内涵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和消耗大量的能源、土地等资源,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我县土地资源相对紧缺,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不强。科学发展观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要求,给交通快速发展提出了新命题,交通部门必须积极运用交通发展新思维,探索交通发展新路径,增创交通发展新优势,开创交通发展新局面。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给交通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区域经济要协调发展,交通必须与之相适应。平果县在融入百色成为滇黔桂三省区边缘区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主城区的龙头优势,用交通推动周边市区协同发展,并有重点、有差异地确定不同区域的交通发展规模与水平。同时随着平果县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城市间、城郊间、城乡间人流物流也会迅猛增加。对此,平果交通应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优化网络布局,协调组织管理,完善标准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向智能化发展,实现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输之间的高效协同,逐步达到建设与管理的一体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发展需求。

(五)国家宏观调控的日益深入,给交通发展带来了新考验

如何应对宏观调控新形势下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是平果今后交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资金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交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制约瓶颈。在目前的政策框架下,除了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外,通乡油路提级改造工程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危桥改造、港站枢纽建设等交通重点工程所需资金中的相当一部分必须由地方配套筹集,数额巨大,地方筹资的难度越来越大;项目立项审批必须具备的条件越来越多,程序越来越复杂,项目前期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已经成为交通能否实现率先发展的关键。

总的来看,我县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三、当前我县交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全县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由南昆铁路为主动脉,南百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县乡道为支撑的大交通网络。但综观全局,我县大交通的格局并未真正形成,与平果县今后发展目标的要求比,与构建现代文明铝都的需要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比,我县的交通发展水平、交通适应能力和交通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一)公路总体建设水平还不高

相比周边先进地区而言,我县公路里程少,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市际干线公路网络化程度低,通达深度不够,等级公路里程比重低,三级以上公路仅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5.5%(不含高速公路),县乡村道路全部是四级公路,全县公路密度只为0.37公里/平方公里,全路网的效益得不到最高限度的发挥。

(二)地方公路分布不均衡,南北部公路交通发展差距较大

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相差大。公路网层次不完善,公路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建设与养护未能均衡发展。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养护问题日益突出。内河航道等级偏低,高等级航道数量明显不足,内河航区间缺乏有效连接。沿江港口等级较低,大型化、专业化码头泊位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化集装箱运输系统构建难度大,这远远不能满足平果今后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资源和环境对综合交通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平果县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与交通发展相关的土地、岸线、能源、城市发展空间和环境污染对交通发展的制约愈来愈大,尤其是土地资源紧缺地区,部分通道线位资源严重不足,发展空间严重受限。

(四)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整体服务效率不高

公、铁、水三种运输方式结构不够协调,重陆轻水,重主体建设、轻配套设施建设。客货枢纽站场建设布局不够合理,功能定位不准,设计标准不高,使铁路与公路、水路客货联运缺乏有效衔接。铁路客流与周边城镇间、市域内的公交运输、出租车的运输还不太协调。百色港平果旺江作业区不能如期运行,影响了港口的快速发展,也限制了公路、铁路功能的发挥。

四、加快我县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总体目标

以“率先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打造现代文明铝都”这一主题为动力,以平果建设后三年任务为目标,以“交通优先发展”为载体,着力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格局。今年自治区把我县作为全区通乡油路提级改造试点县,利用这个的机会,实施通乡油路大会战即将启动。2008至2010年计划实施通乡油路提级改造7条151公里,其中2008年实施果化至进结至天等(平果段)、旧城至那沙、平果至太平至耶圩至海城等三级以上油路共82.13公里。2008年我县通行政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共9条65公里,这些项目争取于年底全部完工。利用后三年,着力把平果打造成为通村公路硬化百色市率先县。

(二)基本思路

1、落实“三个服务”。一是服务平果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县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打造现代文明铝都”的主题发展目标,自觉加快交通发展,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规模化程度,扩大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增创新优势、提供新动力、拓展新领域,形成满足需求、适度超前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形成平果经济社会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二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要求,高效优质地推进通村路面硬化建设,致力于改善农村交通状况,改善农村投资环境,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三是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和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大力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便捷度、舒适度,不断增加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水平,让人民群众出行满意。

2、实现“三个有机衔接”。一是注重各种交通网络的衔接和协调,以整体效益更大、比例结构更优的目标,对各种交通网络进行整合。二是注重境内外交通通道、走廊的衔接和协调,紧贴我县城镇体系和生产力布局,加快构建由多种运输方式有机构成的选择更自由、运行更可靠的大通道和大走廊。三是注重枢纽的衔接和协调,以实现打通毗邻市、县为目标,突出加强交通运输枢纽的整合,引导各种运输场站共建共享和加强连接性基础设施建设。

五、推动我县交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举措

对于平果交通而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既是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凸现期。针对当前平果交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实施“交通优先发展”和“交通惠及民生”为抓手,以构建现代化大交通格局为主攻方向,统筹兼顾,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平果交通又好又快发展。

(一)解放思想促发展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交通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清醒地认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面临的挑战和难题、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自身的定位和作为,不为过去的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不为目前的小进而停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创新有为,克难攻坚,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解放思想,关键是转变观念,服务发展。要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当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牢牢把握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加快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优,迅速兴起新一轮交通建设的。要深化对交通运输本质属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推进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有力提升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科学规划图发展

以构建平果现代化大交通格局的发展思路,以前瞻性的思维切实加强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制订我县大交通发展规划。一是精心谋划、确保水准。通过聘请区内外知名规划设计单位,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成果,结合平果地域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未来走势,从战略高度谋划平果未来交通的发展取向,研究编制交通基础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公路、港口、航道、公交、枢纽和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二是注重衔接、确保科学。按照优化、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积极适应现代交通建设的趋势,加强综合规划和统筹,加快资源整合,推行先进管理,加强对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之间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区域交通发展一体化,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三是严格执行、确保权威。严格按规划推进各类项目建设,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杜绝朝令夕改、事随人变现象。

(三)统筹兼顾谋发展

交通实现科学发展,关键是要统筹协调好“四个关系”。一是统筹协调好加快交通发展与服务地方发展的关系。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输的衔接配套,加快发展紧贴产业特点、便捷高效可靠的现代物流服务,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把平果打造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二是统筹协调好公路交通和水运交通发展的关系。在继续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坚持水陆并举的方针,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分发挥我县航道和港口区位的天然优势,努力使平果成为百色沿河港口的龙头。三是统筹协调好地区间交通发展的关系。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各地发展交通的热情,同时注重规划控制,分类指导,防止个别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协调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建立区域交通紧密合作机制,积极整合交通资源,优化区域交通网络。例如,打通与天等、马山、大化、武鸣等城市的交通动脉。四是统筹协调好交通建设和行业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养并重的方针,在继续优质高效地推进交通建设的同时,全面强化行业管理,积极推进交通建设结构调整。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现将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具体做法作一汇报。

一、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县县委政府把发展农村客运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纳入了政府的工作目标,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常委和副县长为副组长,交通、运管、财政、公安、税务、安监及乡镇为成员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县长挂帅,分管县长主抓,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县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了农村客运发展专题会、动员会和推进会,出台了《县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我县农村客运的发展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乡镇职责分工,制定了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和配套扶持政策,真正把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

(二)深入调研,科学规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县组织交通、财政、运管、公安交管相关人员分别考察学习了周边等地农村客运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县委县府成立了十个组,对全县各乡镇、行政村人口分布、客运车辆数、运力情况、道路状况、客流量流向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就开通客运线路、运力投放方式、运行办法、市场监管等展开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使我们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既符合交通运输工作实际,也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三)政策扶持,大力投入

政府支持是发展农村客运的重要基础,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也是发展农村客运的必要条件。我县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改善通行条件。一是县财政、发改、交通等部门切实落实了GPRS安装费用全额补助、30%保险费补贴(含交强险、第三者险、承运人责任险)、成品油价补贴等政策,并针对农村客运发展试点的车辆,在投入运营第一年给予经营者20元/座•月的经济补贴。二是从低收取运营税费。税务部门对农村客运车辆税率按照低标准核定,客运企业按照零利润方式从低收取管理费,尽一切努力降低车辆运营成本,确保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三是加大安保设施投入。两年来,投资3000万余元,完成了12000米波形防护栏安装,完善了罗渡、中和、酉溪、苟角片区4大片区14个乡镇的乡村公路安保设施,病危桥10余座,为顺利推进农村客运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创新模式,提速发展

为快速平稳推进我县农村客运发展工作,我县转变观念,创新模式,不落窠臼,打破常规。一是创新行政审批。我县通村公路大部分为3.5米宽,理论上不具备开行农村客运的道路条件,但是广大农村群众安全、便捷乘车需要矛盾日益凸显,我县果断做出决策:对2011年前建成的通村公路,经安监、交通、公安及当地乡镇现场勘验认定符合条件的,即可开通农村客运;对2011年后新建的通村水泥路,路面宽度必须达4.5米以上,且安保设施与公路建设必须实现“三同时”,其中,县政府对新建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给予每公里35万元补助,大大激发了农村群众的修路热情,2011年我县新建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达到了79公里,今年我县将完成4.5米宽的通村水泥路100公里,为农村客运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灵活选择车型。综合考虑各个片区在经济发展、地域幅员、人口分布、运力需求、道路条件等方面的差异,结合实际选择车型:苟角红星高寺片区公路主要以苟角至的乡道为主,道路条件较好,因此投放19座的中型客车;乔家朝阳环线毗邻县城,又是农业产业化示范点,因此对原有路面拓宽后,公交车更适合群众出行需要;酉溪片区通村公路多为3.5米宽,且客流较为分散,7座长安微客不仅为参营车主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益,更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保障了安全;今年我们更侧重考虑群众安全出行,对车况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中和片区车型选择上尊重经营者意见,选择了价格在6万元左右的东风风行7座商务车,提升了安全性能和车辆档次。

(五)强力打非,保驾护航

县委政府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打击非法客运工作领导小组,预算了打非专项工作经费,整合了公安、运管、交通等众多部门和各乡镇的力量,成立了打击、处突、维稳、调处、督察五个大组,分片区成立打击小组,针对性集中开展打击非法客运,对从事非法客运的人员形成震慑,推动了片区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六)落实责任,加强监管

一是建立完善农村客运交通安全监管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本地农村客运发展的第一责任主体和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强化了农村客运源头管理。二是开展非法客运车辆清查摸底工作。县委政府府制定了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各乡镇对涉非车辆建立台账并报运管、交管部门备案。各行政村发动群众上路监督,使从事非法营运者处处受到制约。三是规范农村客运经营行为。加强对农村客运企业及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做到规范经营,严禁出现“满天飞”的现象。四是加强客运企业管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客运企业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培训和运营管理,建立健全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机制,对服务质量差、安全意识淡薄的车主坚决停止其运营,直至取消其农村客运经营资格。

二、取得成绩

在农村客运发展工作中,我县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大力投入,2011至2012年间,共投资3.2亿元,新建农村公路324公里,整改县乡道200公里,修建农村港湾式站点3个,招呼站14个,全县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和候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

(一)解决了农村客运“开不通”的问题,实现了“可开通”、“开得通”。

一是政策瓶颈实现新突破。针对我县农村道路基础较差的实际,对已经建成且有必要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在完善必要的安保设施后,组织安监、交通、公安等部门及相关乡镇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拟开通农村客运公路进行现场勘验、签字验收后,运管部门予以行政许可;对今后需要开通客运的农村公路,路面宽度下限提高至4.5米,且道路安保设施配套与公路建设做到“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二是安全保障得到新加强。投入120余万元,完成了酉溪片区恐平路、酉溪环线公路、苟红路、苟高路的路面整治和安保设施安装;投入105余万元,拓宽了乔家朝阳环线公路;投入308万元,完成了6公里波形防护栏和县乡道公路安保设施安装,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运力优化取得新进展。两年来,全县共改造农村客运线路22条,新增或更新农村客运车辆117辆,农村客运运力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二)解决了农村客运“留不住”的问题,做到了“留得住”、“有效益”。

农村客运更为注重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便民利民,但其普遍存在路况差、客流散、运价低、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的现象。为此,我县制定实施了补贴优惠、简化审批手续等优势政策,形成政策洼地,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获得了广大群众和车主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同时,破除执法部门单打独斗的常规,出动刑侦、经侦、治安等公安精锐力量,运管、乡镇及当地派出所全力配合,形成打击非法客运的高压态势,切实规范客运市场秩序,维护合法营运车主的正当权益,坚定了农村群众和客运车主的信心,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实现了快速、有效推进。去年,全县共查处非法客运车辆217辆。今年,全县继续加大打非力度,目前为止,已经查处了非法客运车辆216辆,完成全年目标的90%,非法客运现象的蔓延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解决了农村客运“管不住”的问题,做到了“有人管”、“管得住”。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辖区农村客运发展第一责任主体和道路交通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客运车主为本企业安全责任主体,严格考核奖惩,初步建立完善了的农村客运发展责任体系。二是把好准入关口。严格审查农村客运参营车辆和驾驶人员资质,确保车辆安全技术性能良好、驾驶人员驾驶技术过硬。三是加强车辆管理。充分发挥各乡镇派出所、交管办作用,加强农村公路路面管理,政府全额补贴并强制安装车辆GPRS监控系统,延伸了管理触角、强化了管理手段。四是实行公司化管理。成立安格公司酉溪分公司,严格按照公司化管理模式,完善了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一岗双责、服务质量考评、安全例检、培训学习、“黑名单”及市场退出等机制,有效规范了农村客运从业人员的营运行为。

(四)解决了农村客运“赔不起”的问题,做到了“有人赔”、“赔得起”。

一是无论新增购买的大中型客车,还是吸纳加入农村客运的微型客车,准入的首要条件就是强制保险。二是政府给予30%的保险补贴,减轻了经营者负担,也有效解决了发生交通事故面临巨额赔偿的运营风险。三是在农村客运车型选择上,主要选择微型或小型的客车,座位数一般不超过9座,降低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

我县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积极推广试点地区成功经验,激发了其他乡镇发展农村客运的积极性。我县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县10大片区44个乡镇860多个村的农村客运发展工作,全面解决老百姓安全出行问题。

三、经验启示

片区试点工作,不仅改善了当地农村客运发展薄弱的现状,也为全县农村客运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是必须坚持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运力需求的差异,同样的一套成熟经验,往往会有不同效果。所以要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了解需求、把握需求,探讨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模式和经验。

二是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做到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在打击非法客运中破除了以前单个部门执法的常规,出动了刑侦、经侦、治安等警力联合运管、乡镇及当地派出所共同出击,对从事非法客运者震慑大,打击效果明显。通过政策倾斜、公司化、片区化模式、简化审批手续、鼓励本地人参与等方式,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使得后期的车辆吸纳投放工作事半功倍,井然有序。

三是必须坚持促进民生,做到多予少取、让利于民。农村地区普通存在路况差、客流散、运价低、成本高、营收少、效益差的现象,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把农村客运定位在“公益”项目上,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做到“立足长远、适度减免、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更有利建立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长效机制。

四是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做到统筹规划、加快建设。应该全面推进“建、管、养、运、安”一体化建设,把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发展,才能为农村客运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五是必须坚持打非治违,做到疏堵结合、服务发展。酉溪片区试点工作在前期曾一度进展缓慢,群众持观望态度者较多。县委县政府立即决定召开酉溪片区打击非法客运现场会,激励士气,增添信心。会后,当地群众呈现出热情高涨的势头。因此,要把打击非法客运作为发展农村客运的强有力抓手,坚持打击力度不减,整治队伍不散,处罚手段不软,为农村客运的生存和发展拓展空间。一方面高压治违,转化一大批非法客运为合法客运;一方面加强教育疏导,消化一批非法客运,积极发展农村客运。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现将我校教学工作现状及今后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目前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校本届初三现有学生 508人,设八个教学班。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成分复杂,学生人数较少,学生中农村人口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遵规守纪,积极上进,整体学风较为浓厚。但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学困生较多,学生流动性较强,且由于家长多忙于经营疏于管理,辍控保学任务重。

针对本届学生的特点,我们通过强化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狠抓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适当增加教学时间,加大练习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测评等形式,定期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反馈,从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方面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开学至今已经召开了初三代课复课教师会和学生会复课动员会,分析班级学生的各学科情况,均衡学生的学科水平,尽量挽救偏科现象。一模后及时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唤起家长对学生初三阶段学习的重视,形成教学合力。年级测评结束后及时进行表彰鼓励,通过正面引导,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努力营造好学上进的学习氛围。在教研室组织的一模中,我校总分平均分为468.17,在全区排名第三。其中语文平均78.56,位居区第六名。数学平均74.74,位居区第一名。英语平均为72.62,位居区第二名。化学和历史都位居区第七名,物理、政治位居第十。总体成绩还算理想,个别科目还有提升,但与我们的工作目标有一定差距。

二、下阶段工作安排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和中考改革精神为指导,以10年中考试题和《11年中考考试说明》为导向,以校本教研为龙头,以精细化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加强中考复课研讨,落实初三毕业班各项工作要求,聚焦课堂,完善过程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把握中考方向,加强策略研究,发挥凝聚力作用,团结协作,加大培优拔中辅差力度,强调年级整体,学科整体,力争三率稳中求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与步骤

1、加快初三教学节奏和进度,为系统复课留足时间。借鉴以往经验在初三阶段留出足够的复课时间是提高中考成绩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学期开学后,我们要求各科教师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教学进度,从5月份起进入完全复习阶段。3月底前完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紧扣课本的第一轮基础复习,生达到合格水平。4月份底前完成的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其主要目的是将第一轮基础复习的知识点、线结合,交织成知识网。用学科内的不同主干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应试技巧,为下一步的强化训练打好基础。5月份的第三轮强化训练复习阶段,其重点是查缺补漏。各科教师要找符合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详细的讲评,包括错因分析、解题方法优选及卷面规范要求等。6月份为第四轮综合模拟训练阶段,以适应性训练及检查反馈为重点,以中考仿真模拟训练为主要手段,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方法,进入临考状态。《1》

2、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加强考试的动态研究,深入研究《中考说明》和近三年来中考试题,尤其是正确把握好中考改革趋势,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及复课,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增强模拟考试的导向性。

3、根据现状,依据对薄弱学科的质量分析,落实整改补救措施,加强对薄弱科目的补差力度。针对学生低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情况,全面开展补差行动,从第一学期起学校增强物理、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力量,加强过程管理,争取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确保明年中考无弱科。

4.做好分类推进工作,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抓两头促中间,分类推进,关注提优、拔尖、辅差活动。根据测评成绩统计,从班级、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分析,及时商讨策略,改进工作,争取最大的工作效率。一是要进行拉差补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和学习效果,尽量扩大中等层面的学生,为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中考合格率。二是要抓前50名学习,拔尖促尖,提高中考优秀率。要求智优生各学科均衡发展。对智优生薄弱学科采取辅优计划。努力做到培优转化,重点提高;调动情绪,重视效率;学困辅导,紧抓不放。

5、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目标意识。

(1)通过召开年级组学生会、各种专题的学生座谈会、家长会等形式,努力营造全员重视初三毕业生的教育氛围,激励和鞭策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

(2)年级组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开展工作,抓好班风、学风建设,做到严而有格,活而不乱。杜绝旷课、逃课等现象发生,保证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加强对晨读,午自习的自主化管理,确保各班平稳健康发展。

(3)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防止缺乏针对性的机械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尽可能做到分层布置,精选作业。重视作业批改和个别辅导。每次作业必须要认真及时批改并及时反馈,在做好全面上反馈的同时,有重点地做好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并加强教育管理,杜绝作业拖拉、抄袭现象的发生。

(4)坚持施行周考制度,加大初三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力求稳中求进。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力求数据精细,问题透彻,目标实际。

6、完善激励评价机制,调动教师教学热情。

为调动教师教学热情,建立适当的激励评价机制是必要的,尽管学校经济紧张,但在初三奖励方面毫不犹豫。总体思路:强调整体,淡化个人。即强调学校整体、学科整体三率教学质量,淡化个人绩效。

7、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指导学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初三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一模进行后,我们进行了学习经验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8、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切实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工作,开好家长会,尤其是智优生和学困生家长会,交流学校近期工作情况,学生在校情况,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以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来教育子女,并为他们提供有效信息,建议适合孩子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与期望目标,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9、对毕业班同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抓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勤奋创造奇迹,成功来自努力”、“知识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完成最后冲刺,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科研经验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近几年来,我院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的领导支持下,选准“突出专科优势,加快改貌配套建设,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造大培强“梁氏正骨”特色专科以提升知名度,加快改貌配套建设以增强竞争力,使我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带动全镇卫生事业迈上了新台阶,连续三年在泰安市农村卫生工作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一、找准差距,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

建院四十多年来,在几代医院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医疗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同其他许多乡镇卫生院一样,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卫生院自身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缺乏特色等原因造成发展后劲不足。房屋陈旧,医疗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在医疗水平高、设备精良的市级医院和经验丰富的村级诊所的前后“夹击”下,卫生院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转变,尽快找到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迅速摆脱困境,作为关系卫生院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摆在了院领导班子面前。在经过广泛考察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符合世界医药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安驾庄梁氏正骨”三百年来形成的良好声誉是我院特有的无形资产,它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医院所无法比拟的。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梁氏正骨的名牌效应,造大培强这一专科龙头,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院步入良性轨道,健康发展。同时也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环境,提高装备水平,为专科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思想认识的到位,使我们迅速确立了“以加强骨伤专科建设为突破口,形成龙头带动,以改貌配套建设为基础,提高硬件水平,促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随后,我们经过科学部署,精心组织,迅速集中力量投入到了建设中来。

二、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加快骨伤专科建设步伐

虽然梁氏正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具有传统优势,但在目前医学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就显得科技含量低,规模相对较小。为保证骨科建设尽快步入快车道,真正在全院起到龙头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一是出台政策措施。1998年,我们集思广益,制定了《安驾庄镇卫生院骨伤科发展规划》,明确了“传统引路,中西结合”的办科方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梁氏正骨传人聘为副院长,调拨2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骨科内部人事管理自主,奖金分配自主,骨科人员在晋级晋升、住房分配、参政入党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2000年,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又适时召开了由院两委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作出了《关于加强骨伤科建设的决定》。这些文件措施的制定,为推动骨伤科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是提高医疗装备水平。在卫生经费不到位,各项建设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院对骨科建设一直实行财政单列,每年的骨科专项经费增幅都保持在15%以上。为提高改善骨伤科的医疗装备水平和诊疗环境,我们先后投资300万元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高标准骨科病房楼和手术室,配齐了骨科手术器械,更新不锈钢折叠床及橱具50件套,并全部安装了空调,购置了骨科牵引床、M-904E多功能麻醉机、自动洗片机等设备。

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群体。专科优势要靠人才去发挥,骨科特色要靠人才去体现。我们看准这一点,在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上下了大量工夫。选好人,任命梁氏正骨第十七代传人梁华兴为学科带头人,充当领头雁,搞好传帮带。大胆提拔重用一批年轻业务骨干,为骨科发展输入新鲜血液。目前,骨科医护人员已经达到了20人,人才结构趋于合理。育好人,制定详尽的《骨科人才培养计划》,在新分配学生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骨科,作为后备人才培养。每年定期派出1—2人员到泰安中心医院、济南90医院及省内外知名骨埔皆航扪啊S煤萌耍瞥奥圩逝疟病钡木晒勰睿岢秩稳宋ㄏ汀⑽ú攀怯茫杂姓娌攀笛У囊滴窆歉裳沟W樱ɡ攀钟茫鞘共呕峁┕憷杼ā=改辏以航鲇糜诠强迫嗽迸嘌怠⒔萄Э蒲小⒊晒崩木丫痛锏?5万元。骨科大夫孙波从济南进修回来后,大胆实践,将所学新技术很快应用于临床,带动骨外手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骨科病房护士长张蕾年仅23岁,但她扎实肯干,团结带领全科同志创造性工作,连续两年被授予“肥城市十佳护士”、“泰安市优秀护士”的荣誉称号。经过多年努力,我院高素质、业务精、年轻化的骨伤科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形成,为骨科技术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四是改革人事分配制度。2000年我们将骨伤科做为试点,并逐步向全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人、择优录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对竞争岗位、任职条件、选拔程序做了详细规定。经过资格审查、考试考核、面试答辩、民主测评后择优上岗,每两年一个聘期,保持聘任动态性。在分配制度改革中,我们实行了院科两级核算,坚持“想闲无钱,劳动有酬,多劳多得,向一线倾斜”,科室每个人的效益工资与个人工作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相挂钩。改革后,收入高的同志每月能达到两千多元,低的仅能拿到几百元的基本工资。在骨伤科试点成功后,我们又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院推开,对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职工实行合同制管理,对行政后勤科室实行“岗位目标得分考评责任制”,临床医技科室实行“成本核算”管理,充分发挥出了每个岗位的最大潜能。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积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扩大梁氏正骨的知名度。先后在山东电视台、山东广播电台、《山东卫生报》、《泰安卫生》等多家新闻媒体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去年初,我们还专门建成了骨伤科网站,全球用户只要登录国际互联网,就能轻松浏览到梁氏正骨的有关信息。

“突出专科,培植龙头”的工作思路,使骨伤科在几年时间内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1年,我院骨科门诊量达到30800人次,占全院门诊量的38%,收住院1060人次,占全院住院量的67%,床位使用率达92.3%,业务收入突破300万元,占全院总收入的46.5%。梁氏正骨的牌子越来越响,接诊范围辐射6省16地50多个县市区,梁氏膏药也远销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为海外人士带去福音。

三、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全面实施改貌配套工程。

在实施改貌配套工作中,我们以“外塑形象,增强后劲”为出发点,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标准,对医院医疗区和生活区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基础建设方面,1998年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以门诊楼和病房改造为重点的一期工程,建成了开放式中西药房;1999年投资400万元,完成了以病房楼和康复楼建设为主体的二期改貌工程,率先完成了泰安市卫生局下达的第二轮改貌配套任务;2000年又对门诊楼进行了外部装修改造,建成了风格别致的绿地广场,使整个院容院貌有了很大改观;2001年重点抓好“安居”工程,建起了面积320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职工宿舍楼。在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医疗设备的投入,近几年先后投资120万元,购置了F-820血液分析仪、C980C电解质分析仪、CX—9000B超、美高仪心脏工作站、SDN-660脑电地形图仪、LH2802胎儿监护仪、三氧消毒机、自控式洗胃机等一批高新医疗设备。安装空调120台,更新升降式不锈钢病床、全棕床垫100件套。购进南京依维柯救护车,改善了医疗服务条件。配置了一批IBM电脑,实行了微机系统化管理。医院技术装备力量进一步增强。

在搞好院内改貌建设的同时,我们结合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村卫生所改貌建设。对全镇的村级卫生所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将每村一室合并为15处卫生所。卫生所由村里提供房屋,镇里适当扶持,镇、村、院共同建设。针对原村卫生所建设标准普遍不高的实际,引入竞争机制,采取“谁建设,谁受益”的办法,哪个村工作力度大,建设标准高,就把卫生所设在哪里,充分调动了各村投资建所的积极性,加快了改貌建设的步伐。人口只有800人的西江村经济并不发达,但村两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千方百计筹资4万元,将原村委大院重新装修改造,屋内吊顶,铺地面砖,墙壁刮瓷,外墙贴墙面砖,改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卫生所,切实为村民解决了看病就医的问题,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在全镇各级的共同努力下,目前15处卫生所已顺利完成了改貌任务,并全部达到了第二轮改貌建设的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