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学一做剖析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根据这次组织生活会的统一要求,我围绕“切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改进支部党员干部作风”主题,对照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新表现,认真梳理自己查,深入剖析问题根源,着力明确整改方向和措施。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一)担当意识不强方面
1.干部之间联系不够。仅与自己班上干部联系较多,与其他同事联系较少。
2.主动担责,研究工作不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思考少,担当作为意识不强。影响个人能力提高。
3.开拓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习惯用程序规避责任。疑难杂症请示上级,事事向领导报告,请领导签字把关。没有主动担起分内职责,解决问题不及时
(二)工作效能不优方面
1.创先争优意识不强。在规范化建设、活动开展、氛围营造等方面还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影响了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
2.主责主业不突出。忙于日常事务较多,用心研究基层党建较少,深入了解现状、困难、原因不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基层党建品牌叫的不响。
3.对工作思考不深不透,工作创新不足。
4.工作效能不够高,影响了工作效率。材料只求过关不求出彩,承担多项工作任务,导致岗位职责不明晰,做得多,但是没有把件件事都做好,成效不明显。
(三)能力素质不足方面
1.政治理论素养不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新理论、新要求还没有真正入脑入心,仅停留在资料上、笔记本上,还没有真正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指导实践还不够。
2.钻研政策研究不透。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学习党建业务知识,零星的学习没有达到系统性,党建业务研究不深不透。
3. 文字功底不扎实,综合思维能力有待提高。材料质量不高,有一定文字功底,但在起草综合性文稿方面,还要提高站位。影响个人能力提升,带头带领能力不足。
二、原因剖析
产生上述问题,经过剖析,认为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到重要位置,有时候有应付的思想,有时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计划性系统性不够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感觉自己知识面窄,视野不够开阔。
2.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不够创新。在当前新形势下,自己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不够新,看问题、办事情往往谨小慎微,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
3. 从高要求还不够严格、不够严实。对自己的要求不够。觉得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不一味追求完美,因此在思想上有时候存在惰性和自满情绪,认为自己已经做得不错了,以至于没有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有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有淡化的苗头。
三、整改方向和措施
这次对照检查和自我剖析,发现自身问题很多、能力不足,犹如一记当头棒喝,令人警醒。“知不足,然后能自反”,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下一步主要从四个方面扎实整改:
1.强化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政治素养过硬。以“”、“两学一做”、“支部主题党日”等为学习载体,加强理论学习,用新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鲜明旗帜、坚决态度。
2.强化以身作则,提高担当意识。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五勤、五善”。勤动脑、善思考,遇事要开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思考做什么、思考怎么做、思考怎么才能做好。勤动眼、善发现,要从细微中发现闪光点、从细微中找到薄弱点、从细微中摸索突破点、从细微中总结规律性,通过观察找到“见人未所见,发人所未发,思人所未思,做人所未做”的工作路子。勤动腿、善调研,要自觉养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搞调查研究的习惯。勤动嘴、善协调,要有正气,敢于直言,属于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耐心细致做好工作,做到以法服人,以理服人。勤动手、善办事,要善于把握各项工作发展规律,直面困难挑战,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3.强化争优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确保主责主业过硬。以身作则,负起责任,赶快行动,带头落实。要不断夯实业务知识的厚度,不断提高业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结合本职岗位、日常工作,围绕工作的重点、难点,敢于打破传统思维,不断创新方法和思路,推动本职工作有序运转、高效运行,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内容]
(江苏兴化唐刘中学华义平)
写作教学的指导需要有“序”,而且需要科学合理化的“序”。这较为科学合理的指导程序究竟是什么?多年来,笔者潜心于这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这样一条新思路,这就是①明确目标②研读领悟③探讨写法④训练操作⑤交流评议⑥指点迷津⑦修改重作⑧总结升华。这一指导程序合乎学生的认识感知规律,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逐步深化提高的认识过程。实践表明,运用这一程序进行写作的指导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可迅速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下面和大家谈谈我在教学时实施这八个步骤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第一步:明确目标在写作训练之前,笔者首先根据这次训练的目的意图及要求,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这次训练的目标,使学生个个心中有数。当然,目标的设计一要具体,切忌笼统空泛,比如写记叙描写性的文题,不应只是“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具体、生动”之类的话;二要有针对性,目标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估计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写作训练的目标准了,导向明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至于盲目地走弯路,也就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步:研读领悟针对目标要求,布置学生课前广泛阅读与这次训练文体题型同类的文章。其目的有三:一是感知“写什么”,二是丰富积累,三是培养语感。同时指定(印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二至三篇,要求学生仔细研读领悟,初步了解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注意揣摩其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它为下一步探讨这类文章的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作了铺垫,是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阅读的材料则还可供学生在实际写作时模仿与借鉴。
第三步:探讨写法在上述研读领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对这类文章的写法(主要是构思和章法)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异同,寻找共性,探求规律,从而逐步形成共识。关于文章的写法问题,古人说“文无定法”,可大体则有。中学生训练的四类文体(记叙、议论、说明、实用)中,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自不待言,其他体裁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就议论文而言,总的来说通常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亦即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这就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模式。具体到某一题型又有相对的定式,如对一般事理的阐发可采用“引话题亮观点”“正面说反面议”“驳异议明是非”“提办法做总结”(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的思路展开,而对一些消极现象的评论则以采用“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道实质”的构思方法为佳,如此等等。
一般地说,对文章写法的探讨,我们固然应注意审题立意、选材剪裁、语言表达等方面,但更应着眼于文章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揣摩上,因为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学生写作的困惑主要有两点: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解决这两个问题,前者易,后者难。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模式,有助于学生摆脱不知“怎么写”的迷惘,从而合理地谋篇布局,严谨地构思行文。因此,在写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写法探讨”这一环节。抓住这一作前指导的环节,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该“怎么写”的问题,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第五步:交流评议习作初稿拟成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便结合各自的写作实际,在课上或课后作双向交流,分别谈本次写作的心得体会,尤其是主要困惑,及时而准确地反馈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信息。然后在全班筛选、推举出合乎这次写作要求、最能体现这次训练目的和意图的优秀习作(包括教师的“下水文”在内)与具有典型性失误的习作各一组(每一组二至三篇即可),引导学生集体议论,对比剖析,品评优劣。对优秀习作进行赏析,并揭示其成功的底蕴;对另一类习作则分析其典型失误之所在。这里姑且不论以上这一做法有多大好处,只是说它的确一改了过去那种在习作讲评课上通常仅由教师评议讲析的习惯做法,“交流”乃属创新之举,而“评议”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做法还多少带点“教学民主”的味儿,与传统的做法相比,总算是进步了。
第六步:指点迷津经过上述交流评议,随后重点小结归纳出本次写作训练中出现的典型失误,并进而给学生指点诊治的方法。这样做,其目的在于诫人以谬,让学生引以为鉴,同时“治病于已然”。这一步至关重要,它侧重于解决“不该怎么写”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症下药,纠正偏差,从而走出写作的误区。
第七步:修改重作要求学生重温此次习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基本写法、易犯毛病……在进一步明确该与不该“怎么写”的基础上,然后对照自己的习作当堂进行自改,或者互改。对一般习作应作大幅度的修改,乃至重作,以便升格提高;优秀习作则进一步加工润色,以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笔者则有目的有规律(便于轮番循环,且好、中、差兼顾)地重点抽改(面批)几篇。同时,对学生的批改适当作巡回指导并及时检查、验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应当指出,在这一环节上,我们似乎没有尽到对每一位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的义务,但我以为这倒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尝试。广大语文教师呼唤作文教学的改革,他们(包括我在内)的最大愿望之一是渴望能从“愚公移山”式的作文批改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因此,只要我们的尝试是切实可行、讲求实效的,那大可不避“偷懒取巧”的嫌疑。
幼儿园8月份工作总结
紧张而又忙碌的学期工作结束了,现将一学期以来的工作做以回顾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全体教师经过齐心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区域活动
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区域活动的开展、个别化教学已占据整个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部分,在园领导的正确指引下,九月份新学期开始,我们就已经投入到了紧张的区域活动研讨和尝试中,在尝试中总结经验, 经验中再尝试,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区域活动日常化每个班有序步稳的开展起来了,各班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创设了适合她们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由每周一次区域活动,增加为两次。为了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去先进的幼儿园参观学习组织开展区域活动的经验,通过学习,我们的教师拓宽了教育思路, 对区域活动的设计有了更完美的创设和构思。 在活动材料上力求多元化。在活动内容和环境布置上力求新颖趣味浓。各班不断的更新主题活动,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来创设活动内容。使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快乐,获得成功的喜悦。为了提升我园个别化教学质量,我园经常组织教师在一起探讨在活动中成功与失败的经验,相互学习研究,不适合本班孩子年龄特点的材料相互交换,互通有无。组织开展区域活动模范班的观摩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对教师们的触动很大,教师们在网络上搜集相应的资料,利用一月份闲暇时间制作活动材料,争取下一个学期将我们的区域活动个别化教学达到先进的标准。
二、 教育教学
根据上级领导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示精神,我园也随之转变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带领下,针对我园的现状,展开了一系列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各个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转变了以往的教与学的模式,教师设计j教学活动基本是以孩子为主体,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中了解我们的社会,增长她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给孩子们创造发辉想象的空间。引导激发她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美术教学
绘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门学科,她们在涂涂画画中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能表达出她们稚趣所在,我园将这一学科设为特色教学,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为他们设计适合她们的绘画内容。孩子们从小班的简单认识颜色,到学前班的自创画。这些都是与教师们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20xx年x月份,我园组织幼儿参加"第七届全国少儿书画摄影创作大赛中赢得了骄人的成绩,参赛作品100多幅全部获奖。其中有六名幼儿获得了特等奖项。我园幼儿绘画作品每周一次的展出,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四、日常教育
一日常规的教育,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的教育无时不在,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引导督促和持之以恒的坚持。通过教师们辛勤努力,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喝水、上厕所排队,吃饭不挑食、安静进餐。早晨见到老师、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之间友好相处,不吵架,知道礼让,游戏时有合作精神。
五、安全教育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幼儿天真活泼,她们在玩耍中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很容易出现磕磕碰碰的事情。社会上的复杂环境孩子们也意识不到其中的危险所在。因此,我园将安全教育课题列为重点教育。教师们针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设计安全教育课题开展教育活动并详细记录过程。防振,防火等教育是通过模拟训练形式来教育幼儿,孩子们通过演练掌握了一些自救的常识。
六、健康教育
学期前我园全体教师利用假期搜集各种材料为孩子们制作了很多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体育器材。这些活动器材为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增添了无尽的乐趣。教师们在设计健康教育课程中,制作了浅显易见的教具,让孩子们很直观的了自己的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教育他们怎样的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及卫生常识。
七、家园联系
与家长的沟通是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 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们利用每天早晨晨检的时间和家长做简单的沟通。晚上离园时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将幼儿在园的一日表现、需要家长配合的事情公布给家长。十月份召开了家长座谈会,各班教师精心准备了会议资料,将我园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育手段、需要家长支持配合的事情等情况一一说明,给家长们也创造了和老师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通过这次家长会的交流,家长们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支持。
以上是我园一学期以来工作中的 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争取在下一学期我们的各项工作做出更好的成绩。
幼儿园8月份工作总结
一、行政事务
1.配合中心做好继续教育验证,顺利通过了XX年度的年检工作。建立教师档案袋,做好教师个人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业务主任整理XX年度园本研修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组织年级组长对继续教育上交资料和教师填写的个人档案资料进行认真的检查,重点检查教师的研修记录手册。
2. x月x日园长、业务主任、年级组长对全园角色游戏开展了随机调研。主要看:
一、活动环境创设和物品摆放是否合理
二、游戏内容是否围绕主题内容
三、材料是否丰富是否与主题匹配
四、教师的组织指导是否有效
五、幼儿玩得是否认真和投入
六、活动评价是否紧扣目标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及时把要调整的地方反馈给教师,提出调整策略,帮助改进。另外把调研情况通过网络进行反馈交流沟通,针对班级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要求班内两位教师商讨解决策略,并落实到实处。
3. 开展了“班级常规之我见”研讨活动。x月x日上午,园内组织召开了班级常规管理研讨活动,全体班主任参加。此次研讨活动意在探讨班级管理的策略和途径,提高班级常规管理的能力。会上,各班主任教师就班级所遇到的常规问题、采取措施、成果经验等内容进行了面对面的剖析与研讨。大家热烈讨论、积极发言,特别分享了班级管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对于工作中棘手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大家也都积极献言献策。
此次活动,使大家都感到受益非浅,对每个人都有晋升和辅助,经过这一次的交换分享,大家对常规管理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为各自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多的小妙招,同时大家也对今后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更有信念。最后,园长强调:班级常规工作是重中之重,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使幼儿在良好的习惯培养中健康成长。
二、教育教学
1.做好园内观察记录评比工作,结合中心的工作意见和我园十月份培训内容“如何写好角色游戏观察记录?”,组织教师围绕角色游戏撰写观察记录。本次活动共有12位教师参加,在评比方法上我们采用教师个人推荐的方式,评出2篇优秀观察记录,xx和xx老师被推荐到中心参加评比。通过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观察、记录、分析、指导的能力和水平。
2.开展园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解读《一日活动组织规范》,并结合我园在一日活动常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让教师明知哪里做的还不够需要改进,力争常规管理上一个新台阶。通过培训活动,让教师们对照细则并认真落实到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
3.组织骨干教师和见习期教师参加太仓市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4. 加强年级组管理。一做好周计划的审议工作,经组长审议后再传给业务主任。
(一)看主题重点表述是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二)看集体教学活动内容是否围绕主题重点展开。
(三)看各活动内容与内容之间是否体现层次性、延续性。是否体现动静交替的原则。通过审议活动,确保课程计划质量。
(四)看课与课之间安排是否合理恰当。
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研课活动,重点围绕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原有经验有哪些目标制定是否合理?是否体现领域特点?根据领域特点是否挖掘课程内涵?是否把目标落实到各个环节?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层次性?通过研课活动,拓展教师思维方式,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教育科研
1.选送家教论文、案例,参加太仓市妇联组织的家教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2.结合专题开展了“主题背景下角色游戏主题化的实践研究”的专题学习,主要围绕“如何组织指导与评价主题背景下的角色游戏?”首先我们通过网络的形式,把专题学习内容挂到博客上,通过网络的形式让教师自学,并结合学习内容,把自己在领导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网络回复,随后有主持人xx老师梳理,针对在存在的问题开展园本研修活动,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针对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参与发言,给有问题的老师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并能学以致用。
3.做好角色游戏周计划记录表的整理工作。结合专题研究计划,尝试开展了将角色游戏和主题内容有机地整合,我们结合主题和每周的课程内容,把有价值的可生成的游戏主题挖掘出来,然后结合专题学习,在目标的制定、环境的创设、游戏材料的准备、组织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梳理,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园的角色游戏课程。
四、环境创设
1.为了能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里进行游戏活动,游戏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首先请xx老师结合到上海参观学习的机会,给教师们做了一个有关环境创设方面的专题讲座,内容是“谈谈如何结合年龄段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然后结合讲座,各班根据班级的格局和实际情况进行游戏环境的创设,老师们花了很大的精力,放弃了很多的休息时间,创设出了各具特色的区角游戏环境。
2. 围绕“秋天”主题,出版了第二期家教宣传橱窗。
【关键词】导学指导优化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8-0075-02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有效性等于教学内容总量乘以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度”。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不停地讲,甚至占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辅导,教学内容总量很多,但这些知识是教师粗暴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灌输,不是学生自觉主动建构,当然学生接受内容的百分度很低,这样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并在不知不觉中给所有学生造成伤害。优秀学生逐步形成对教师的依赖性,变得“高分+顺从”,逐渐缺乏创造性;差生成绩越来越差,逐渐失去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性,又会扼杀他们的创造性,不利于形成良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教师还是要在导学上多做文章,为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什么是导学呢?导学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协调发展的认知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
例如,笔者在科学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十个环节进行导学:编制预习稿和课前练习;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练习;学生感知活动;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实验探究主动学习;得出结论规律;当堂练习;课后作业;分析作业情况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下面就导学实施的几个重要环节谈谈我的想法。
一 组织好有效预习,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1.教师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
吃透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会对学习新知识正反两面的影响,制订具体的、有操作性又有层次性的课前预习稿,为学生有目的地主动预习建立技术支持。这样许多知识,学生经过有目的的看书、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决;一些稍有难度的知识,学生自己如无法独力解决,可以通过组织合作讨论、查找资料来解决;一些疑难问题,也许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无法解决,但它也是有意义的。一是该问题通过学习组织反馈给教师,可让教师明确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需要在课堂上突破。二是有利于学生课前形成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学习后让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合作精神得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当然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如要求学生用红笔画出书中的重、难点内容;鼓励学生根据预习稿上的问题有目的性地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点和不明点。
2.学生个人自学力量是有限的
可通过创建学习组织(小组——大组——班集体的三层结构)合作学习,让群体的行动对个体施加影响,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律”能力。这样的自主学习有了组织保障。
3.课前预习要有反馈评价机制
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有目的的预习既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力。
二 做好感知活动的导学
感知活动既能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又能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增强认识。在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课时,可通试一试“给你一张纸、一根橡皮筋、一把尺子、一杯水,怎样使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当你说话时触摸自己的喉部,你感觉到了什么?”;通过猜一猜“发声的物体有共同的特点?”;再通过用做一做“发声的音叉触及水和乒乓球的实验”,验证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何用实验验证液体、气体振动也会发声?”通过以上自主探究,层层推进,学生真正掌握把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知识。学生通过体验,有了感性认识。这就为理论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 做好科学实验的导学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基石。教学中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与理解。
第一,教师在科学实验的设计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把家庭中的科学、旅途中的科学、运动场中的科学、学生熟知的科学事例融入的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是科学。不断改进课本中的演示实验的方案或装置,坚持用生活中的器材。越普通的材料,越简单的操作,越易于实验的开展,这样使学生实验均能随堂进行,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科学活动“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书上采用的是把正在发出声音的小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扎紧,然后再放入水中。但面临一个问题是小收音机现在在学生家中很难找到,大多数学生很难去完成这个实验。其实,材料不需这样很复杂,一盆水,两个石头就够了,让两个石头在水中撞击,就能达到目的。又如,在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时,一根锯条与一个木头就能解决问题。另外,要做到实验器材少而精,最大效益地发挥实验器材作用,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例如,在“声信息”学习后,让学生动一动脑,探究如何只利用塑料尺和钢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频率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声音的音色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第二,教师要集思广益,努力解决新课程中某些疑难实验做不好、做不了的问题,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第三,教师要有效利用好实验,培养学生技术设计能力。传统的演示实验是教材告诉方法,教师指导做实验,学生看现象并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这样做实验,学生只是充当一个“看热闹者”的角色。如何把学生转变成一个“看门道者”,甚至是一个实验的“设计者”呢?例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笔者采用了以下过程展开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
师:请你回忆测稻谷籽粒中含水量采用的方法,而今天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们又该怎么测呢?
生1:把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并拿出来。
生2:把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去掉。
师:以上两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易操作?你们的方法是?
生:第二方案易操作,方法是物质燃烧将氧气消耗掉。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碳、硫、红磷等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该实验最终用红磷,而不用碳、硫,为什么呢?请结合它们各自燃烧后的生成物来思考。
生:碳、硫燃烧后都会产生气体替补烧掉的氧气,使我们无法准确测出氧气的体积。
师:这样才能保障容器中的氧气被彻底烧尽?
生:红磷要多一点。
师:你知道用钢笔吸墨水的原理吗?你知道钢笔在吸墨水的过程中挤出了多少体积的气体吗?
师:在挤压钢笔笔尾的橡胶管时,钢笔中的气体被挤出一部分,钢笔内的气压变小,小于外面的气压,在大气作用下,墨水被压进钢笔。有多少体积墨水进入钢笔就有多少气体被挤出。该实验装置也是利用类似原理,物质在钟罩中燃烧,消耗了氧气,气压减少,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被压进,钟罩内水面上升。消耗掉多少体积氧气,钟罩中就多少体积的水上升。
师:观察这个钟罩上画了五条红线,最下一条红线画在什么地方?
生:最下一条红线画在红磷燃烧前钟罩内水面相平处。
师:标五条红线的目的就是把钟罩内的空气均分五等分。利于简单直接测出空气中氧气所占的比例。下面我们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了。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
生:刚才有一组同学做的实验测出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低于五分之一。
通过以上教师的引导,既能实验让学生明确实验的原理、方法、过程,提高实验的达成度,又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参与实验设计,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成功的实验,可以使学生真正搞懂科学概念和定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掌握理论,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知识。通过实验导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做好学生学习障碍的剖析,做好思维能力的导学
知识的获得要遵循一定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思维障碍:不但要受学生自身的心理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还要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制约。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和区别,容易思维混乱,出现各种错误。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有时会对一些概念的形成、理解和应用产生消极作用,甚至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许多学生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地面上的物体用力推,它就运动,撤掉该推力,物体就会逐渐减速直至停下来。这些同学的思维障碍主要是先入为主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不经分析,轻易得出结论。要解决这问题,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力对该物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不能忽略阻力,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这些力会阻碍物体运动。如果没有这些力,一个物体放在真空中绝对光滑的地面上(现实中不存在),物体将永不停息地运动下去,并不需要外力维持。要解决思维障碍,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回答问题前,要思考、分析,自己的结论一定要有理论支持。其次,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指导。例如,在学习电学时如何进行电路分析,在学习力学时如何进行受力分析。最后,教师在讲概念时,应展开充分的探究、分析、讨论,让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明确概念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概念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五 做好课前、课堂、课后的高效练习
第一步:明确目标在写作训练之前,笔者首先根据这次训练的目的意图及要求,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这次训练的目标,使学生个个心中有数。当然,目标的设计一要具体,切忌笼统空泛,比如写记叙描写性的文题,不应只是“线索清楚、详略得当”“具体、生动”之类的话;二要有针对性,目标的设计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估计学生在写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写作训练的目标准了,导向明了,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就不至于盲目地走弯路,也就有了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步:研读领悟针对目标要求,布置学生课前广泛阅读与这次训练文体题型同类的文章。其目的有三:一是感知“写什么”,二是丰富积累,三是培养语感。同时指定(印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二至三篇,要求学生仔细研读领悟,初步了解这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注意揣摩其写作思路和结构模式。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它为下一步探讨这类文章的写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作了铺垫,是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阅读的材料则还可供学生在实际写作时模仿与借鉴。
第三步:探讨写法在上述研读领悟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对这类文章的写法(主要是构思和章法)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异同,寻找共性,探求规律,从而逐步形成共识。关于文章的写法问题,古人说“文无定法”,可大体则有。中学生训练的四类文体(记叙、议论、说明、实用)中,应用文有一定的格式自不待言,其他体裁的文章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就议论文而言,总的来说通常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论述,亦即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这就形成了“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模式。具体到某一题型又有相对的定式,如对一般事理的阐发可采用“引话题亮观点”“正面说反面议”“驳异议明是非”“提办法做总结”(古人称之为“起、承、转、合”)的思路展开,而对一些消极现象的评论则以采用“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道实质”的构思方法为佳,如此等等。
一般地说,对文章写法的探讨,我们固然应注意审题立意、选材剪裁、语言表达等方面,但更应着眼于文章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揣摩上,因为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中学生写作的困惑主要有两点: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解决这两个问题,前者易,后者难。而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模式,有助于学生摆脱不知“怎么写”的迷惘,从而合理地谋篇布局,严谨地构思行文。因此,在写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忽视“写法探讨”这一环节。抓住这一作前指导的环节,很大程度上能解决该“怎么写”的问题,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第四步:训练操作这一步骤的实施,大体分这几步进行:首先出示文题,接着进行审题指导。审题指导的侧重点可因题型、文体的差别而异,对记叙性的命题作文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抓“题眼”,如何把握“旨趣”;而对供料型议论文,审题指导的内容应着重如下几个方面:(1)弄清着眼点,抓住材料的“神”;(2)把握侧重点,确定最佳议论角度;(3)选准联系点,力求和生活贴近,等等。然后指导学生编拟提纲,最后师生同作。平时的训练,通常是学生习作,教师“旁观”;其实,学生习作,教师亦下水垂范,我以为这个办法很好。师生共同参与,对学生来说,可激发兴趣,增强“竞争”意识;就教师而言,“下水”尝试,不仅与学生沟通了感情,而且能品尝到训练的甘苦,真切地体会到这次写作的困惑之所在,以便把握问题的关键,从而有利于加强习作指导的针对性。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平常我们自己不“下水”实践,只知纸上谈兵,叫学生写作是缺乏说服力的。当然,教师“下水”垂范,既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也还需要有点勇气。这个道理不言而喻。
第五步:交流评议习作初稿拟成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便结合各自的写作实际,在课上或课后作双向交流,分别谈本次写作的心得体会,尤其是主要困惑,及时而准确地反馈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信息。然后在全班筛选、推举出合乎这次写作要求、最能体现这次训练目的和意图的优秀习作(包括教师的“下水文”在内)与具有典型性失误的习作各一组(每一组二至三篇即可),引导学生集体议论,对比剖析,品评优劣。对优秀习作进行赏析,并揭示其成功的底蕴;对另一类习作则分析其典型失误之所在。这里姑且不论以上这一做法有多大好处,只是说它的确一改了过去那种在习作讲评课上通常仅由教师评议讲析的习惯做法,“交流”乃属创新之举,而“评议”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一做法还多少带点“教学民主”的味儿,与传统的做法相比,总算是进步了。
第六步:指点迷津经过上述交流评议,随后重点小结归纳出本次写作训练中出现的典型失误,并进而给学生指点诊治的方法。这样做,其目的在于诫人以谬,让学生引以为鉴,同时“治病于已然”。这一步至关重要,它侧重于解决“不该怎么写”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症下药,纠正偏差,从而走出写作的误区。
第七步:修改重作要求学生重温此次习作训练的目标要求、基本写法、易犯毛病……在进一步明确该与不该“怎么写”的基础上,然后对照自己的习作当堂进行自改,或者互改。对一般习作应作大幅度的修改,乃至重作,以便升格提高;优秀习作则进一步加工润色,以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笔者则有目的有规律(便于轮番循环,且好、中、差兼顾)地重点抽改(面批)几篇。同时,对学生的批改适当作巡回指导并及时检查、验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应当指出,在这一环节上,我们似乎没有尽到对每一位学生的习作进行“精批细改”的义务,但我以为这倒不失为一种可贵的尝试。广大语文教师呼唤作文教学的改革,他们(包括我在内)的最大愿望之一是渴望能从“愚公移山”式的作文批改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因此,只要我们的尝试是切实可行、讲求实效的,那大可不避“偷懒取巧”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