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信息生产实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生产实习的目的
生产实习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及其他任何专业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及设计工作原始资料的来源,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打下扎实基础。认真抓好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重要环节。
1、训练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2、让学生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现代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工艺过程及工艺技术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
二、生产实习的要求
1.了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2.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基本功能,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3.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4.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三、生产实习企业情况介绍
1.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邯钢)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的中心城市、河北省重要工业基地——邯郸。邯钢自1958年建厂投产以来,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成为总资产、销售收入双双超过300亿元,年产钢达800万吨的现代化钢铁企业集团。
20世纪90年代,邯钢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主动推墙入海、走向市场,通过创立并不断深化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核心的经营机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国有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成功典范,被国务院树立为全国学习的榜样,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公司先后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和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
21世纪以来,邯钢创新发展,再铸辉煌。250万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热轧薄板酸洗镀锌生产线、130万吨冷轧薄板生产线、12万吨彩涂板生产线等一大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装备相继建成投产,实现了以优质板材为主的产品结构调整,公司板材比达到73%,综合竞争实力产生了质的飞跃。XX年,邯钢在河北省百强企业中名列首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74位,在全国制造业中名列第28位,位居全国纳税百强企业第62位。并成为国际钢铁协会成员单位。
2.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分公司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分公司是中国网通集团河北省通信公司的市级运营机构,是邯郸地区主导的通信运营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近40亿元,有员工近两千人,辖15个县(市)分公司,以经营固定电话和数据通信业务为主,同时承担着党政专网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1998年以来,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分公司先后历经邮电分营、移动剥离、政企分开、电信重组等数次改革,现正致力于改制上市,向现代化企业迈进。
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分公司及所辖武安、峰峰、涉县三个县(市)分公司获得了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北省“文明单位”称号,11个县(市)分公司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7个营业窗口被省文明委命名为“三星级窗口”,9个班组被命名为“省级青年文明号”;其中电信营业部还获得了“邯郸市十佳标兵青年文明号”的荣誉。中国网通(集团)有限公司邯郸市分公司员工王静同志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成为全省通信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先进个人。
3.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邯郸分公司
河北移动通信公司邯郸分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邯郸市电信局移动通信业务分营组建而来,直属于河北移动通信公司,下辖15个县(市、区)移动分公司。XX年11月,成功实现境外上市,企业性质由国有改为外商独资经营,名称改为河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现有员工288人(含15县、市、区),主要经营移动电话通信业务(包括话音、数据、多媒体等);ip电话及互联网接入服务;从事移动通信、ip电话和互联网等网络的设计,投资和建设;移动通信、ip电话和互联网等设施的安装、工程施工和维修;经营与移动通信、ip电话和互联网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漫游结算清算、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广告业务、设备销售等;出售、出租移动电话终端设备、ip电话设备、互联网设备及其零配件、并提供售后服务。
本公司拥有邯郸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邯郸所有市、县和大部分乡镇,主要交通干线和重点地区基本实现了无缝隙覆盖,并与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现了联网,和世界81个国家和地区的163家移动运营商实现了国际自动漫游。相继开办了主叫号码显示、呼叫转移、信息点播、短信息、全球通移动秘书、全球通手机银行、全球通ip电话、全球通wap以及虚拟网等新业务。截止XX年12月,网上用户已超过29万户。
公司完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管理,面向市场,服务社会。始终坚持“用户的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服务宗旨,不断完善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移动通信服务。
4.中国铁通邯郸分公司
中国铁通邯郸分公司(简称邯郸铁通),是国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通)设在邯郸的业务发展及经营管理机构,面向公众提供固定网本地电话、国内国际长途电话、ip电话、公共数据传送、互联网、通信网络元素出租出售、视讯、无线寻呼等基础和增值电信业务。建有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体系和10050客服电话平台。
中国铁通邯郸分公司将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为社会公众提供"高速、安全、可靠、优质"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电信服务,以专业的品质,卓越的服务,打造中国铁通品牌,为发展邯郸通信信息产业,为建设中国电信强国而不懈努力、贡献力量。
5.邯郸市城建局
邯郸市城市建设局现有职工近万人,下属14个单位,主要担负着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市政建设和管护、城管监察等任务,直接服务于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近年来,该局积极围绕“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龙头,以样板街建设和路网建设为重点,以城市容貌综合整治和增强服务保障能力为基础”的建设和管理思路,大力度地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攻坚战,局连续四年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市“实绩突出领导集体”,连续三年夺得全市“优质服务杯”,局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19项,省、部级荣誉88项。全局主要基层单位有:市政工程公司,市政管理处,市自来水公司,市煤气公司,市热力公司,市园林管理处,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城市管理监察支队,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四、生产实习的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以观摩和实际操作实习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有的放矢,所以在实习前各教学班要根据生产实纲制订出具体的实习计划,保证以下内容的实施。
1、参观邯钢的变电站区,热轧厂区和主控室,了解企业的信息控制链并初步了解erp企业资源计划。
整个过程主要是厂区工作人员现在讲解为主,介绍企业资源管理规划(erp)在企业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介绍erp技术发展概况、企业规划;介绍本地各种erp网的组成和互联;介绍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条例、保密制度等。
2、参观网通公司的邯郸通信史展览馆,充分了解邯郸通信的发展过程以及未来的规划。并且通过亲自的实践和操作来加深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的能力。
3、参观中国移动通信邯郸分公司的中心机房,近距离的观察移动通信网的铺设方式,了解移动通信网的主要枢纽设备和维护方式。
4、参观邯郸铁通设在我们学校的一个中转站,了解电话网和铁通宽带的实现原理,网络结构,维护方法等。
5、参观邯郸市城建局的监控机房,了解ddn等各种通信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并且实际感受一下他们的优缺点。
6.听取了各个公司的工程师来我校给我们做的精彩讲座。
以上几项内容主要是要让学生对各种通信网络的应用范围、发展过程、前景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了解,使学生巩固、深化和扩大所学的理论知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
五、生产实习过程
8月30号实习地点:邯钢的主变电站区
主要是听了厂区工作人员对这个变电站各个部分及其整个系统的连接方式,工作过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的介绍。并且进入中央监控室实地的查看整个工厂的实时工作状态,初步的了解一个工厂调度室的重要作用和工作工程,使我们在大脑中对erp有了一个初步的影象。
8月31号实习地点:邯钢的热轧厂区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065-03
电子信息产业是上海市的重点支柱产业。上海具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良好的商务和人文历史环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必然选择。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在所有新创造的价值当中,多数是靠研发设计而取得,制造加工环节的价值和利润很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升级在很大意义上是加大研发和技术创新,掌握价值链上游才是出路。
1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现状
整体来说, 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程度加深,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产业增长迅速,对GDP贡献增大。上海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迅速,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了结构性的调整和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扩散作用等从而促进了相关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升级,这对于整个上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起到了优化作用。
第二,劳动生产率提高,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作为行业升级的一个标志。从1997年以来到2008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速度为9%左右。目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上海工业的第一大行业,是与国际市场接轨最快的行业。2009年年底上海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98.2亿元。电子元器件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极大地提升了制造业技术、设备和工艺水平。集成电路产业的工艺水平也不断提升,中芯国际跻身全球芯片代加工三强。
第三,研发投入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加大新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品结构优化加快,自主创新取得丰厚回报。2010年1月19日,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在沪“上马”,意味着上海国资控股的集成电路企业具备不同技术等级的产品加工能力,可以制造大量国内急需的高端集成电路重要产品,对于上海市乃至我国自主掌握集成电路高端生产工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进出口额增加,外贸依存度大。外贸依存度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上海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大量增加,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说明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日益加深。
随着上海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增强,电子信息企业已不满足于只做加工配套,逐渐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但是上海本土电子信息企业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各方面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赢利能力弱;研发投入较低,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品牌效应不明显;核心基础产业薄弱;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等,使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相差甚远。
2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分析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是需求、资源供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核心因素是创新,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水平上升(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因素。
2.1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拉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市场信息传递,为产业部门提供某些科技产品的需求动向,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因素之一。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信息产品市场广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外这个强大的市场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出口是反映国外市场需求的一个直接指标。
2.2 资源方面
区域拥有的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各自的投入量是影响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
(1)自然资源及基础设施
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也是全国重要运输枢纽和国际中转港。自然资源及地理优势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及升级。经多年建设,上海信息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上海信息技术应用的覆盖面、渗透率明显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促进科技创新与进步,进而促进信息产业升级。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可以分为一般人力资源、专业人力资源和企业家人力资源三个层次。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缺乏技能的一般性劳动力无法在产业升级中发挥作用。电子信息产业的就业人员逐年增加,人员素质也有所提高,但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速度看,上海信息技术方面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比重仍然很小,与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平均30%以上的比例比较相差太远。(3)资本方面
资金的投入为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促使提高工艺水平和新产品的开发等。从美国实践看,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资本投入方面,外资在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固定投资中占不小比例,但是内资越来越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商投资规模有下降趋势。吸引外资的目的除弥补资金缺口外,同时会产生知识技术外溢效应。
2.3 技术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决定产业升级的基本因素中核心因素是创新,由技术创新引致的产业技术水平上升是促进产业升级的最核心影响因素。产业技术水平与该产业生命周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关系,较高的产业技术水平对应着较好的投入和产出关系,也就意味着较高的产业水平。较低级的技术在进入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后,后一个时期产生的新技术迅速成长,成为产业的核心技术,产业技术水平在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交替中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相应地,产业也向高级化和知识化发展(产业升级),即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最直接推动力。从技术发展看,信息技术的创新性与渗透性,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增长与产业升级。
2.4 制度政策
(1)国内政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制度和宏观经济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影响主要是指与企业和科研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和其他经济制度,如投资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外贸政策、管理与服务政策,专利保护制度等。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渗透性,且这些外部性常是正外部性,如果发展不好必然给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除了资金的投入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
(2)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准入,制定苛刻的技术、安全、卫生检疫等标准,使企业被迫从该市场退出或者无法进入该国市场;二是产品竞争力,出口商为满足进口国要求而在设备、人力投入及检测费用等方面增加了成本,从而使产品竞争力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实施也具有二重性,它改善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对技术标准和环保的认识不足,加强其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有利于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和重视质量认证,并且及时调整外贸政策和市场战略。
2.5 贸易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外向性产业,所以贸易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进口对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本市需求量大或者短期难以生产的信息产品或设备,通过引进国外的信息商品来满足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或者客户的信息需求;二是本市由于某些局限在技术或者研发上受阻时,可通过引进技术,改善信息产业部门的技术,进而促进产业发展。出口对电子信息产业影响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商品或劳务出口;二是技术出口。国际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方式日益增多,对信息产品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等促进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增大,使风险性增加。
2.6 其他因素
影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国民经济状况、关联产业的支持、科技发展水平等也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相关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产业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具有间接性,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其次,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高度发达的工业为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巨大的资金保障,也创造了对信息产业广泛而迫切的需求等。
3 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因素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上海市政府和企业应该努力协调各因素间关系,最大限度消除不利因素,积极鼓励发展有利因素,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3.1 加大资金投入,拓展产业融资渠道
电子信息产业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资金是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政府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的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投资融资体系。信息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特别是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因此上海市应该建立并完善多元投资体系。
3.2 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一般劳动力投入增加难以促使产业升级,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是关键。上海市很多中小型企业规模不能壮大,升级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信息人才资源匮乏这一瓶颈上,但限于投入成本,企业自身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政府有必要加大教育投入。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引进成本降低,成为引进海外人才的好时机。要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姿态和更具竞争力的环境,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为危机后的下一轮发展积蓄力量。
3.3 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
要提升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求政府加大研发力度,还应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在技术创新方面,上海市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目前上海市电子信息企业多停留在引进并单纯模仿阶段,从事低附加值业务,技术创新比较薄弱,主要技术都依赖国外,没有掌握主动权,这主要是技术研发的高成本和高风险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让愿意注册研发的企业获得相应利润,从而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
3.4 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目前上海市已经初步形成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缺乏,亟待完善。政策手段除具有灵活性等特点外,也具有不稳定性、随意性并伴有政策法规间的不连贯性与不统一性。完善的法律是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上海市应该学习各国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服务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规,使信息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运作,从而实现升级。
参考文献:
[1]李燕,曹永峰.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7(7).
[2]王招娣.长三角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3]王建平,汤文仙.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6).
摘要:从1978年到2013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逐渐发展成为安徽省支柱产业,从197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0.65亿元、利润0.07亿元分别增长到2013年的1419.63亿元、103.86亿元,增长2184倍和1484倍。但是,收入和利润年增长差异都十分显著,利润差异性高于收入差异性,同时,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利润与收入之间相关性不高。
关键词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收入;利润
本文使用统计数据态势研究方法(DTDA)和方差、标准差和差异百分比等公式。限于篇幅,本文所涉态势图省略。
1、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态势
从表1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3年36年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达到13655.11亿元,突破1万亿,从1978年0.65的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419.63亿元,2013年是1978年的2158倍,增长了2157倍,每年平均保持了60倍的增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前、本世纪以来,分别呈现M型、W型和L型发展,1986年、1994年和2002年是3个最高点。1978年到1988年期间,虽然略有波动,但收入总量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1986年到1993年期间,收入总量趋于缓慢增长,波动幅度不大,趋于稳定状态,1994年到本世纪初,收入总量进入放缓阶段,基本呈现下滑状态,2000年到2013年为止,安徽省收入总量呈现基本稳定,变动幅度不大,只有在2007年有小幅下滑,其余年间差距不大。
2、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利润态势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78年到2013年36年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利润收入合计达7616530.9万元、突破761亿,从1978年的751.94万元增长到2013年的103.86亿元,2013年是1978年的1381倍,增长了1380倍,每年平均保持了38倍的增长,但不同年间有涨有降、呈现波浪型发展模式,1980年、1997年、2002是3个高点。1981年到1991年期间,安徽省利润增长呈现波浪式的模式,略有涨幅,略有降幅,1993年,利润收入为亏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利润负增长,2003年到2013年,一直都处于平稳状态,波动幅度不大。
3、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收入与利润比较态势
从表3可以看出,1978年到2013年36年期间,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营业收入和利润年增长差异都十分显著,利润差异性高于收入差异性,同时,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差异也非常显著,利润与收入之间相关性不高。
参考文献:
[1] 周子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1949-2009)[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 工信部运行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2010、2011、2012、2013)[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2012,2013,2014.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职业能力;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高职教学需要相关企业的支持与配合,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唯一途径[1]。所谓双层次,是指培养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管理、质量检验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及培养部分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装配、销售、维护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谓多方向,包括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等专业方向。
一、“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两个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职业岗位和课程体系等要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情分析,依据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2]:
1.围绕企业需求和职业面向确定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和就业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2.围绕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专业方向和分层次教学。在明确就业岗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后,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在确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和分专业方向。
3.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二、“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1.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培养目标。根据行业及人才岗位调研,分析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专项调查资料,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安装、调试、销售、维护、设计及开发等相关工作,其中核心岗位是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和整机装配。通过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明确了行业、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构成[2]。我们以专业能力为主剖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为本专业核心岗位与核心能力对照表。
表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与核心能力对照表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生产第一线需要的,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高素质技术型专门人才,同时培养部分从事电子信息类产品生产管理、质量检验、销售、维护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依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分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通过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分析,确定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如表3所示。
表3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续表)
三、“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施及成效
1.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是为了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即行业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推行“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的教学改革,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开展项目式教学,电路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数字电子技术与项目实训、印刷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技术与项目实训等专业基础课程均采用项目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2.专业方向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经过三个学期的理实一体化专业基础训练,在第四学期,通过前三个学期主干课程成绩和学生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业分流,主要方向为产品设计方向(技术型)、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技能型)。每个专业方向分别有五门专业方向课程和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支撑,其中三门为专业核心课程。
3.暑期专业实践与毕业综合实践。利用暑期进行专业实践。主要参与企业产品组装、调试与质量检验,利用专业技能融入企业生产,提高职业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专业在企业的真实运作,切身感受现代企业的文化气息。2011年正式实行每位学生完成一个学分的暑期社会专业实践。2011年组建了申瓯实践队、华信宝丰实践队、永安数码实践队三支暑期专业社会实践队伍,其中在申瓯实践队技经术部实习的学生负责光端机的组装、检测、调试、维修、包装直至发货,在生产部SMT车间的学生进行生产装配工艺及管理方面的实习。实践内容涵盖了本专业学生两个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训练。2012年组建了申瓯实践队、特福隆集团实践队、创力电子实践队、恒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永安数码实践队共5支专业实践队伍,5位老师参与指导。
毕业综合实践在第六学期进行。其中1-8周进行毕业设计,实行导师制与校企合作。一方面利用电子研究所这些校内研发基地,借助老师的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及企业指导老师,与校内老师合作共同完成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2012年毕业设计过程中与温州申瓯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温度控制系统,用于企业产品-程控交换机的温度控制,学生对这一真实企业项目非常感兴趣,同时对毕业设计结束进入该企业顶岗实习或就业充满期待。9-18周下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要求务必与专业对口,并要求及时登录学院毕业综合实践管理平台,按时提交毕业生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月度报告、顶岗实结等实习资料。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学校安排老师每月一次到企业指导,与企业指导老师沟通,落实学生的实习计划。本专业与温州众多知名的民营企业签订协议,其中申瓯通信设备有限公司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之一,每年接待大批学生参加毕业顶岗实习,此外还有亚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亚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
4.实施成效。通过实施“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一是有一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参加全国大赛取得好成绩,比如2011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获国家三等奖1项,2011“康尼”杯全国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全国大赛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2011年全省高职院校“机器人”项目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省赛二等奖1项,三等项3项。二是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层次比较高,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评价很高。本专业近三年毕业生年底平均就业率为99.40%,其中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10届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8.21%。2009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100%,优良率≧80.3%;2010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100%,优良率90%;2011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100%,优良率≧95.78%。
四、结 语
总之,我们通过搭建电子技术教学平台,保障学生具备行业通用能力,保证就业。在此基础上,进行分专业方向、分层次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为毕业后升职加薪作好准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双层次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为培养优秀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但由于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快,技术、技能要求高,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并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建丽.职业教育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J].职业时空,2010,(6):50-51.
[2] 高芳,王雪丽,王迪.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设计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1):115-116.
关键词:高职 电子信息专业 实践教学 创新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职电子类专业教育的关键部分,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该模块的教学也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过程。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教育可以加大实训强度,提高学生对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技能。实践性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开展学校、企业和实践部门的合作教育,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综合发展的全方面素质,增强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可能性,最终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包括按照企业部门和学校的统一调度进行实践教育,并以企业和学校之间签订的合作教育计划合同作为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证。
一、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特点
作为工科类的高职专业,高职电子类信息专业的综合实践能力可以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模块。根据各模块之间的功能确定实训课程的内容,制订出相关的实训课程教育计划。
1.基本技能方面
基本实践技能是进行实践教育的最基本功能模块,这个模块是所有电子信息产业类学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只有具备这项能力才能够任职工作岗位。比如在应用电子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基本电子信息技能实际操作训练和摹本训练,通过对这些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了解和掌握日常的用电知识,同时还能够熟练地使用日常比较常用的电工材料和工具,掌握电工基本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参与日常的电工操作。
2.专业技能方面
专业类的技能指的是能够胜任岗位或者与之相关的专业能力,它是和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技能板块,在进行电子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技能课程的开设要涉及单片机应用技能训练、EDA应用技术技能训练、电视机原理技能训练等一系列实践课程。通过这些实际操作课程的训练,学生的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和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维护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能够初步构建比较简单的电路和对一般电路故障进行技术分析,能够通过专业的绘图软件进行电工原理图和印刷版图的绘制,能够对单片机以及单片机电路系统进行较高程度的仿真,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电路的整体编排能力,极大地缩短了毕业生和企业的磨合期,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走向工作岗位。
3.综合技能方面
综合类技能指的是学生在知识、日常工作经验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完成职业所要求的综合经验和理论知识。它最直接地体现在毕业生在岗位上需要的直接能力和技能程度上。实践性的综合类技能训练通常是通过实际操作训练的方式来体现的,这个实际操作模块主要由综合实训、毕业实习和毕业综合设计三个部分组成。
二、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思路
1.完善教学体系
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特点,按照专业学科的基础、实践和综合创新几个模块进行由浅入深的综合性完善。按照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进行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意识,坚持发展个性和因材施教的基本思路,聘请与该学科相关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师进行辅导,创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综合性实践内容能够顺利实施。实践工程教育阶段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工作阶段。在电子类信息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工程实践课程的建设和系统完善,将整个实践课程纳入电子信息实践教育日程中,通过先进的电工电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结合,实现多层级、多角度的综合性实践教学。
2.优化教学内容
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性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将理论知识和日常实践进行统一,增强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践能力,高职电子信息专业实践内容要从多方面入手。要从整体上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的内容,结合高职类教育人才的实际教育目标,精简验证性理论课程,加大操作设计和综合实验的课程比例。设立开放性实验课程,增加实践性的教育内容,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设立实验课题,可促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要和学生一同讨论关于实践性教育的完善问题,协助学生分析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计划的可行性,通过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育模式进行实践性教育,培养学生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实践性模拟软件进行课程实践。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不能直接使用大规模的设备进行实践模拟,因此高职院校就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实践教学,通过对单元电路的模拟设计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强化师资建设
随着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复合型的高素质电子信息专业类人才需求十分迫切。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师资的人才队伍。当前因为高职院校发展速度很快,导致了各个院校之间的发展基础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高职类院校的电子信息教育师资力量十分薄弱,这就从教育源头上严重制约了电子信息专业的综合平衡性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职类学校要大力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稳定高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是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技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所以学校方面要加大力度培养中青年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参与各种实践类实习和培训,学习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同时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教师进入企业进行调研实习活动或者进行某项技能的专业性进修,使得专业老师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专业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了解熟悉电子信息产业实践过程。
4.抓好教学环节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打破传统的死板教育模式,结合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合作模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区域性信息产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所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实践目标和考核办法来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能力考评。通过具有实际意义的实验为考核载体,将实验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贯穿在整个考核单元中,做到在考核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和层次分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前后内容能够准确衔接,从而提升高职电子类信息产业专业的办学能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在进行实践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依托校外的实践基地,通过加强毕业实习和实训实习的实践教育环节来检验学生是否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通过学生的专业实习以及研究报告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在学生系统学习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以及高频电路等理论课的基础上,要组织学生们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性操作,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电路信息方面研发和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层面的工作中,以此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顶岗的实习方式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实习模式,通过这种实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实际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素质,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自我认同感。
三、小结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需要及时地进行实践观念的更新,整合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单一实践教学方法,制定出一套比较合理的教学体系。综合性实践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高职类信息教育发展要符合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需求,创新性的教学课程体系要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做出灵活调整。在进行实践教育创新的过程中,要明确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和能力结构要求,缩短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实践性教育更好的合作,可以让学校的学生既能够学习学校的知识,又能够了解工作的方法,真正实现教学生产化,做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对接。作为一所生产型学校,通过实践性教育,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延伸,学校成为企业的基地,真正让最广大员工实现学习的梦想,也让学生实现工作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分工合作,发挥各自长处。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祖复,金锵.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3]王秋华,章坚武,骆毅.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6(17).
[4]黄力,赖兆磬,葛祥友.高职嵌入式系统教学与实践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