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应链管理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应链;采购管理;战略伙伴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24-02
企业的竞争力要求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时至今日,竞争力的要求表现在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上,企业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快速生产,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而作为采购供应部门在这种瞬息万变的需求环境中担任着保障供应的艰巨任务,使企业从资源约束中得以解脱。因而必须对采购管理投入力度,保这种供应的持续稳定性。
1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企业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能脱离其他企业而独立存在,因而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就要建立起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资源来参与竞争。供应链管理成为实现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信息和资源共享,为达客户需求发挥各自的能力。这代表着竞争已从企业之间升级到了供应链之间,供应链的出现是集成管理思想的体现。由此可将供应链定义为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在采购、制造、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对物流、信息、资金的控制来形成整体功能网络的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管理涉及的不仅仅是所销产品的管理,还包括链条中的合作伙伴间关系管理,根据每个企业的特点和竞争力来进行环节分配和资源整合,实现双赢。对参与企业的意义在于降低了采购成本,缩短周转时间,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利润增长。
2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地位变化
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使得采购管理的理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逐渐上升到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模式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已经受到了企业的重视,由采购在供应中的决定性地位而使供应链的优化政策从采购开始。采购这项工作是贯穿于生产始终的,所占的成本比重较大,控制好成本就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利润。另外采购产品的耐用程度和消耗量都会影响生产质量,耐用的产品产出量大,自然可以保证利润。如果忽略对采购的管理,不提升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不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那么就使采购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助益白白流失了。
由此可以看出采购管理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作用,同时采购管理也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支持。加快供应链的管理改革势必从整体上提高采购的运作效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研究,可以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来对采购现状进行解读,增加采购的策略,使采购在供应链上的战略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策略
3.1 全面采购策略
全面采购策略是从25项次策略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可用3种提炼而出的策略予以说明,分别是:支持供应策略、确保供应策略以及环境变动策略。其中支持供应策略是指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供需发生变化时能够通过电话、网络等及时沟通,在产品更新换代的时候邀请供应商参加企业举行的讲座、培训等,使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能够始终符合企业的水准要求;确保供应策略是指采购工作能够跟上企业对生产物料的需求,并保证这种供应是经济有效的,影响供应策略的因素包括议价方法的改变和供需状态的改变,要求采购者必须具备及时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环境变动策略中涉及的环境因素包括经济、政策、法律及企业利益等,采购工作要应对这些变化就必须具有预见能力,感知到环境因素会对工作产生的影响,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规避。
3.2 分层采购策略
分层采购战略的提出者是知名学者史培曼,这种战略的观点是企业内不同阶层会对采购有不同的任务。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出发,他们追求的是市场竞争力,这就对采购者的议价能力提出要求。提高了议价水平,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事业部阶层关注的则是特定事业的竞争力,他们的工作着力于进行供应商及产品价值分析,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采用系统策略来予以监管。再深入到部门阶层,就是绩效策略在发挥作用,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把握采购资源,控制采购费用,使采购满足单位的需求。
3.3 竞争导向策略
供应商与采购者之间的对抗会催生三种结果:采购者居主导、供应商居主导、两者势均力敌。由此发展出的三种竞争策略分别是:压榨策略、多角化策略和平衡策略。压榨策略是当供过于求时,供应商受到压力而不得不接受降价的现实,从而使得采购企业获取较大利润,但采购者不能凭借这种优势对供应商过度压榨,以免破坏长期供应关系;多角化策略是供应商实施的一种防御性的策略,凭借优势抬高供应价格,采购者就要做好信息收集,进行市场研究,找到价格更加合理的供应商或是替代材料;平衡策略是当两者力量持衡时,供需双方采用中庸的方式进行过度,协商价格和存货量,保证材料的持续供给。
4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实施方法
4.1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企业的物料需求较大,很多供应商都希望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对于企业来说,确定好关键材料后就要进行最适宜供应商的选择。企业可以将所有部门都调动起来,成立一个小组,涉及采购、研发、生产、质检等多个方面。此联合小组要将供应商的成本控制、生产运作、技术开发等信息都集中起来,依靠这些信息对供应商做出评价,看供应商是否符合企业制定的合作标准。假如供应商的各方面条件可以达到标准要求,那么就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的长期合作意向进一步确定,从而确定好合作关系,保证材料供应的及时性和高质量。
4.2 加强对采购物料的分类管理
长期合作关系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物料供应,因为企业在生产中用到的材料以千万计,如果每一种都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会消耗很多精力与时间。因而企业可以对物料进行分类,根据类别来确定是否需要建立合作关系。分类时要考虑材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供应市场是否存在风险,材料是否容易获得,材料来源是否可靠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力量对比等,以这些因素为依据进行材料分类,从而确定与哪些材料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
4.3 培养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要将目光放长远,与优秀的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当然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高层的支持,并要建立在双方互相了解的基础之上。供需双方要在良好沟通之下对自身进行结构改进和文化塑造,以适应对方的要求,减少合作的障碍。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必须分析对方的期望和需求,给出好的合作态度,并采取信息共享,利润共存的合作方式,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环节的把握,只有每个部分都健康持续地运行才能带来企业总体利润的增长。采购管理凭借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且加强采购管理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作为企业要扩展视野,广开言路,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提供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李静宇,李冰漪.流程、人和技术优化的艺术——业内人士谈供应链[J].中国储运,2011(8).
[2]胡斌,柴旻.“夯实施工企业‘十二五’发展之基”系列之八——怎样赢在供应链[J].施工企业管理,2011(19).
[3]张东梅.供应链环境下零售企业采购模式的优化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1(S6).
[4]李志勇.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要点与运行思考[A].第四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4).
【关键词】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大力支持与扶助,我国的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逐渐完善,但是就目前发展来看,尚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割裂,产业链内部的消费者、中介组织者及上中游企业彼此之间的协同性较差,上下游之间缺乏一定的延伸性与弹性,我国积极加大帮扶力度,力求实现我国新能源光伏产业链供应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实现我国新能源光伏产业的优化与创新。
1 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
1.1 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内容
由电池供应商与组建供应商提供设备与材料借助物流传输给光伏系统集成商,光伏系统集成商在获取材料及设备后转化给业主,而同步开展的是电池供应商借助信息流将信息提供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对信息进行整合后反馈给业主。组件供应商借助服务流将最新动态发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在完成动态分析后将其传递给业主。在该模型中始终贯穿着资金的流动,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条。
1.2 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结构
我国供应链的结构一般呈现出网状结构与线性结构两种类型,其中针对光伏产业的供应链结构模式一般以光伏系统集成为核心。对于光伏产业供应链来说。产品的最初来源一般是自然界中的硅,其最终的去向是我国的电力产业。产品基于一定的生产需求而生产,最终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对于光伏产品来说,从原材料到产品其经历了光伏材料供应商及光伏成品制造商、光伏产品应用承包商三大主体,在进行主体传递的过程中实现了光伏产品的加工、产品的装配及转换等。在各个节点之间就需要借助需求与供应关系形成光伏产业的供应链。
对于我国的光伏产业来说,其供应链管理从硅胶原料的获取到电池的生产及集成系统的开发应用,本身是一种过程导向的管理,从宏观上说起要求同一条供应链条上的多种生产要素相互调和,增强供应链条的灵活性。借助供应链条,相关企业增强彼此合作,从而提升光伏产业整体供应能力与实力。光伏产业供应链的最终管理目的是借助节点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实现最小的成本支出最大的经济利益获取。
2 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型解读
在光伏产业供应链中包含所有光伏产业基本要素,最初的硅原料供给、组合及信息的传递,到光伏系统的建构与集成,再到业务的验收,具有完整性与整体连贯性。模式下的光伏系统成为主导,以获取最大利益为优化目标,借助自身在光伏产业中的纽带作用,采用契约形式实现光伏产业各个要素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模式下的供应链管理,健全各项管理条约、约束机制及奖励机制,并将其作为选择与衡量企业的合作标准。
在光伏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型中还包括最基础的监控中心、信息化中心等现代管理平台系统,真正实现内部数据的获取,信息资源的同步共享、资金流的有效整合、实时监控数据分析、低成本运行管理等发展要求。在该管理模式下,供给方处于相同的供应链条上,借助信息的有效传递,服务的及时监控等最终确保产品始终围绕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供给,最大限度降低资源、管理与时间、成本等的浪费、光伏系统集成商是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关键与核心,在光伏产业的供应链管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当领导者、协调者及监督者。
在光伏系统的集成管理中,集成商批量采购光伏电站建设的核心设备,在采购后期进行整合并发送给项目所在地。光伏系统的集成商借助与该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签订相应的管理合同,建立完善必要的管理模式章程与规范,将此作为衡量供应商管理标准,实现该模式下个成员企业的行为始终围绕在光伏产业的促进上,在光伏产业的供应链管理中,积极建立系统集成为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的必然性趋势。
3 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的物流、信息、资金管理分析
3.1 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的物流特点分析
对于光伏产业供应链的物流来说,物流量大,复杂性高,光伏产业链本身比较长,节点比较多,从硅材料到硅片,再到太阳电池片等,最后达到光伏发电系统,因此在物流管理上要求迅速及时,管理清晰到位。此外,光纤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但是易损坏,具有一定的时效要求,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物流能加强与之配套的物流管理,增强彼此间的协调性,从组件厂接收订单到发货,形成采购、仓储、搬运、生产等一系列环节的时效性,加快物流运作,提高企业利润。
3.2 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的信息流特点分析
我国的光伏产业政策依赖程度比较高,存在于各国各个地区的光伏产业政策中,对于光伏系统集成来说,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十分重要。供应链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开放并为着共同的经济利益而协同合作。因此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其信息管理与整合要更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查阅资料,了解存盘,掌握订单,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高效整合。一般来说,信息要求合作企业之间对外公开,并彼此监督,信息的充分共享保证了光伏产业中的各成员能够以最充分的动态信息进行光伏产业高效的设计、生产、传输,最大限度满足当前光伏市场发展,也可以说,信息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是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长久稳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光伏产业的供应链模型管理中信息的共享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管理渠道。
3.3 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中的资金流特点分析
光伏产业的供应链流动方向为从消费方向向产品供给方流动,由业主将资金交给光伏系统集成商,按照逐层递推计算,光伏系统集成商借助采购组件、相关核心设备将资金转交给企业。在新能源光伏产业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企业成员在系统集成商的领导下,以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为核心开展合理竞争。各成员企业获取的利益是长远有效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此同时,行业的效益越好,其更方便借助集成系统开展融资业务,在开展融资业务时要完善项目资金流收入及支出模式,借助供应链的融资筹划保证集成系统及集成业务良好的资金流模式。不同的物资种类与不同的议价能力决定供应商要采取不同的融资模式,根据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与自身的集成供应能力灵活选择。
4 结束语
鉴于我国能源紧缺及光伏产业长期依赖国外市场的双重压力,我国必须加大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扶持与发展。通过分析市场动态、获取产业信息,不断建立并完善光伏产业供应链,形成完整稳定的产业供应链条,产业供应上做好光伏产业的辅助发展,实现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新突破。当前基于这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在鼓励光伏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投入资金大力支持光伏产业供应链的课题研究,理论指导实践,为我国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新能源光伏产业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本厚.新能源公司光伏项目供应链管理研究[D].新疆大学,2012.
[2]王华.新疆光伏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新疆大学,2013.
[3]杨立新,蔡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产业主体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2).
[4]张翼.社保基金投资新方向――开发新能源光伏产业模式的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39-41.
关键词 石油行业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结构模式
一、引言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的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原材料和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又称环境供应链管理(ESCM),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和强化环境因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有意思的绿色供应链研究,主要包括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优化利用,基于环保因素的供应商选择,绿色采购与营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与结构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实施,全面质量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等。
国内近几年才兴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内涵、原理、特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和集成特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特征、主要内容和目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模式等方面,然后在电子、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家电等行业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指出了应用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实施关键环节等。目前学术界普遍把GSCM定义为: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整个石油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在物资供应、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持续地应用环境策略,加强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个供应链条的绿色水平,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式
石油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供应链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与开发、储运、炼化、产品销售、客户等环节。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经过综合与改进,建立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石油行业GSCM管理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它通过市场的需求或者用户的需要进行输入,经过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网络,输出最终的石油化工产品,每一过程均是其上级过程的用户,也是其下级过程的供应者。通过对供应链网络各环节的绿色管理,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链接,提高网络的整体绿色水平。
石油行业GSCM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石油行业GSCM结构模型中,核心企业是石油勘探与开发公司。核心企业是指具有一定的核心能力,在供应链上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企业。中石油在改组过程中,油公司只保留勘探和开发等主要业务,证明了勘探开发企业是整个石油行业的核心企业。
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最值得重视。第一,石油勘探开发中容易污染环境,地震探测、油气泄漏及挥发等会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污染。第二,油气资源本身会污染环境,如油轮的沉没会污染大片的海域。第三,石油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价值巨大,而节约材料也是绿色环保的重要举措。第四,油气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油气生产各环节中的安全、环保、节能管理。
(四)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绿色供应链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实行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减少和消除破坏和危害生态环境的供应链管理活动。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殊性,石油行业GSCM应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绿色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
(一)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通过对材料源头的控制,在采购时就考虑材料是否是环境友好材料,如是否能循环再利用、是否可以通过焚烧或降解等措施来清除废弃物等。因此,需要选择绿色的供应商,并与之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供应商在优化企业供应链环境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全面环境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认证和HSE管理、对供应商的环境审计、第三方培训等方面来实现供应商的绿色化。
(二)绿色生产(勘探、开发、炼化)
绿色生产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化过程中持续应用环境策略,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筛选、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石油行业的绿色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等。
(三)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
1.绿色储运是指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储量和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及消耗,防止储运过程中影响生态环境事故的发生。
2.绿色包装要求企业把环保理念融入油气产品及石油化工产品包装中,以较少的材料、无污染、可回收、可再利用为原则来使用包装材料。
3.绿色营销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在产品定价、促销、油气配送等整个营销过程中,以环境保护的理念为指导,促进企业与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相一致。
4.绿色用户要求油气产品的使用者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环保意识,在使用中尽量避免环境污染,自觉抵制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四)绿色回收与再利用
绿色回收与再利用要在充分考虑回收处理成本与利用价值的基础上,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对于回收的物质,可分为可直接再利用物资、加工后再利用物资和废弃物三种。通过对前两种物资的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不污染环境。对于废弃物,要通过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等手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GSCM的内涵、结构模式和管理内容。在石油行业中实施GSCM,能提升石油企业的形象,促进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GSCM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开展,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GSCM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4)
[2]李成标,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
[3]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
[5]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商标权;商标注册;驰名商标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66-03
1引言
供应链理模式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共享,而与供应链分享理念相反的专有性则是知识产权的一个基本特征。当前有关商标权或是知识产权的研究,多从宏观的立法、司法或是行政管理的层面去探讨。而且,即便是从微观的企业层面去研究,也多是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其所提出的策略性建议也多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鲜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去探讨企业的商标管理策略。本文通过对一些经典的纠纷案例的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地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商标管理策略。
2供应链及商标权的基本理论
在供应链的管理模式下,一般会将链上的企业分为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往往给该类企业带来商标管理风险的,并不是其竞争对手,而是与其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链上非核心企业。同时,非核心企业由于在合作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其自身的权益也可能遭受来自核心企业的侵害。在如今供应链管理的时代,供应链之间由于有着不可避免的交叉,也会导致链际间商标权的侵权。
3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商标管理策略
3.1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商标策略
3.1.1案例引入
美国波派国际有限公司于1995年1月向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厦门波特鞋业有限公司注册第507017号“Propet”商标注册不当,请求予以撤销。理由是:此商标是美国波派国际有限公司于1985年在美国申请注册,并在多个国家申请注册,已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厦门波特公司仅与美国波派国际有限公司签订委托协议,接受对方委托大批量加工制造带有此商标的运动鞋,但无权在其他鞋类上使用该商标。双方于1991年3月终止合作。厦门波特公司在未经波派国际有限公司同意的情况下于1991年6月向中国商标局申请注册了此商标,并自行生产大量带有该商标的运动鞋。商标评审委员会最终撤销厦门波特公司的商标注册。
3.1.2案例分析
选择该案例作为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典型去分析,原因如下:
(1)核心企业和非核心企业的合作典型。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寻求一个上游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跨国式的合作生产,形成了一个供应链的生产模式。
(2)利益的共享,风险的共担。供应链生产模式,既给双方带来了收益,也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即核心企业的知识产权(在本案中主要是商标权),极易被非核心企业所窃取。
(3)风险并非不可避免。相对于公司所面临的其他风险而言,消除这种侵权风险的成本是很小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案例中的美国波派国际有限公司在合作前做好对商标的注册管理,那么就不会发生其商标权被侵犯五年之久。
(4)跨国模式的供应链模式。案例中的双方是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企业,一般发生抢注现象也较多为发生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这样就给作案者留有空当。
3.1.3策略借鉴
针对以上的漏洞与风险,最有效的防范策略就是进行及时的注册。而目前商标在国外的注册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逐一国家注册,该策略是指通过商标机构,向某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提起商标注册。第二,通过马德里途径注册,该策略是指根据《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书》和《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议定书》的规定,在马德里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商标注册。通过该途径,商标权利人直接向其本国或地区商标局递交一份国际注册申请书便能够使其商标在马德里联盟多个国家获得保护。第三,通过地区性的注册体系,如,非洲知识产权组织(OAPI)有一套自己的法律制度来保护成员国的商标,其成员国在该组织内完全接受该组织的约束。还有欧共体商标注册体系,在商标获得注册后,可在整个欧盟范围内有效。
以上的不同策略各有其优缺点,跨国公司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所要进入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实施相应的策略。
3.2供应链上非核心企业的商标策略
3.2.1案例引入
FLORA BERTRAND MARA公司是西班牙“NIKE”商标的持有人。并在西班牙向本国的CIDESPORT公司提供了许可证。2000年,CIDESPORT公司委托浙江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和浙江省嘉兴市银兴制衣厂加工制作NIKE男滑雪夹克,并由委托人提供布料、纽扣以及带有NIKE标识的衣物包装等。该批服装在报关出口时,被深圳海关以涉嫌侵犯美国耐克公司备案的NIKE商标权为由予以扣押。
3.2.2案例分析
本案有关“定牌加工”是否构成侵权,我国的法律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地方法院根据不同的案情做出的判决也是具有很大的差异。
西班牙NIKE公司和美国的NIKE公司,由于所处的主体市场不同也就无法形成正面的冲突(隐性冲突)。但是作为贴牌加工的企业的所在地在中国,而其中一个已经在中国进行了注册(参考上图)。所以,当另一个企业在中国进行商业活动时,必然会首先引发核心企业与另一条链上的非核心企业间的冲突(显性冲突)。
3.2.3策略借鉴
(1)企业策略。作为非核心企业,往往处于合作的劣势地位,一般对于订单很少进行全面的审核,这就给合作带来了隐患。为了尽量减少这样的合作风险,企业只有防患于未然,在开始合作时与对方签订严密的合同,要求委托方提供授权证明,并审查委托方是否为合法的商标许可人,相关的商标是否在中国进行了注册,并在出口国也具有相应的权利。最后,在商标合同中,尽量加入不侵权担保条款,一旦有因为商标授权有缺陷而引发的侵权纠纷,由委托方承担全部的法律责任。
(2)政府层面。当然,案例中不仅仅牵扯到微观的企业层面,也涉及宏观的立法层面。现实也是如此,经济的繁荣发展不仅仅是企业自身努力的结果,还需要政府在其他的宏观层面进行相应配件的不断完善,使得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本案中,希望立法者能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贴牌加工”是否构成侵犯商标权,以减少该类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4供应链链际间企业的商标策略
4.1案例引入
原告(日本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诉称其在与汽车相关的领域拥有“丰田”商标和“TOYOTA”商标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但原告发现,被告(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和北京亚辰伟业汽车销售中心)中,亚辰伟业公司销售由被告吉利公司制造的带有“丰田”商标和“TOYOTA”商标的汽车产品。要求法院:第一,判定被告吉利公司使用美日图形商标、“丰田”、“TOYOTA”商标行为构成侵犯原告商标权;第二,认定原告的丰田图形商标、“丰田”、“TOYOTA”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等六项权利请求。
4.2案例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本案涉及了两条供应链上的不同四家企业,这四家企业分别是,(日本)丰田株式会社、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北京亚辰伟业汽车销售中心、天津丰田公司。通过对案情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丰田为中心的供应链与以吉利为中心的供应链间并非是完全的界限分明,他们在天津丰田公司这个节点有了一个交集,而这个交集正是他们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4.3策略借鉴
该案例从法律的角度凸显出了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作为同一条链上的企业,产品的最终销售是由链上企业共同参与的结果,一旦有一个企业涉及侵权,那么就会在链上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整条链上的企业都成为所谓的“共犯”。
4.3.1驰名商标的基本内容
本案例涉及了一个法律专属名词,驰名商标。根据各国立法和国际公约的规定来看,驰名商标可以界定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知晓的商标。
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驰名商标在保护方面远远优于一般商标(参考下表)。
4.3.2驰名商标策略
目前驰名商标认定的主体主要有两个,一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二是人民法院,如丰田株式会社与吉利公司纠纷案,涉案企业采用的就是司法认定。现在驰名商标的防卫注册策略主要有联合商标策略和防御商标策略。
(1)联合商标策略。联合商标是指商标权人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注册的与正商标相近似的一系列商标。正商标就是最先设计注册的商标。例如,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除了注册“娃哈哈”商标外,又在同类商品上注册了“娃娃哈”、“哈娃娃”、“哈哈娃”等商标,“娃哈哈”是正商标,其他为联合商标。联合商标策略对企业具有多方面的益处。从权利的角度,它扩大了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将原来的商标专有权,变换成一个间接的禁止权。
(2)防御商标策略。防御商标是指商标权人在与注册商标所指定的商品和服务不同的其他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注册的同一商标。例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所有商品类别上都注册了“可口可乐”商标,以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上注册使用其商标。该策略扩大了商标权受保护的范围,加强了商标的保护力度。
4.3.3驰名商标反淡化策略
所谓驰名商标的淡化,又称搭便车,是指侵权人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使用于和该驰名商标不同种类的商品之上,使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进而导致该驰名商标的显著性下降并损害该驰名商标的声誉。一般情况下,所谓的淡化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弱化(blurring);第二,丑化(tarnishment);第三,退化(genericide)。
4.3.4谷歌公司的反淡化策略借鉴
目前,很多国际著名的企业都采取了一定的驰名商标反淡化策略。例如,谷歌公司对“Google”标志的使用就制定了严格的规范——《Google标志的使用规章》。首先在该章程中,谷歌为了保护其徽标的完整性,就规定到:“所有用户必须遵循的一个条件是:您不得篡改我们的徽标”。为了防止“Google”被通用化,谷歌还向媒体发出信函,请不要把Google当作动词使用。
为了实施商标的反淡化策略,谷歌公司做了一系列的措施,积极地去防范。然而作为中国的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却体现出了极大的差距。至今未见百度在这方面有什么策略的实施。所以,当百度成为了搜索的代名词,也就丧失了作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就会成为社会的公共财产,百度将不再拥有“baidu”。
5结论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因其在链上所处的地位的不同,也就导致了其所面临的风险有差别,进而也就决定了其所采取策略的侧重点不同。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关键企业,无论在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它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着整个链条的命运。因此,供应链上的非核心企业一般都会围绕着核心企业去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以配合核心企业。只有在实现核心企业的不断壮大、竞争力的持续提高和风险的合理规避,才能使得整条链条的利益最大化,继而链上的所有企业才能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管理;再造工程
一、引言
从目前国际企业经营来看,国际竞争已经从生产环节与销售环节向整体环节过度,从国内企业经营看,制约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症结仍是交易成本过高。供应链管理能使生产系统较好地管理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客户的整个生产过程,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此来缩小企业总的生产成本。因此,能否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建立起应变市场的有效管理机制,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供应链企业集成化管理模式一供应链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即供应链企业的再造问题。
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CM)是将企业制造过程、库存系统以及供应商产生的数据此三者合并在一起,然后对供应链中的各要素比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工业流等,实施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协调与控制,并且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供应链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以期构建起销企业以及客户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内耗和消费,达到供应链整体效率与效益的最优状态。
因此供应链管理由信息管理、价值(资金)管理、物流管理、服务(技术)管理四大块组成。四大块是综合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集成化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对企业经营思想的革命,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和企业内部条件。从内部条件看,主要涉及企业规模、信息化程度、产品及市场占有特征,企业行业地位,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纳入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应顺应这一新的管理体制而作相应的变革,因此供应链企业就需要有一个改造过程―企业再造工作。
三、企业再造工程
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nering),又称为“企业再生工程”或企业改造过程,是由美国当代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首先提出来的。1993年,在他与詹姆斯.钱宾合著的《ReenginneringCorporation》一书中是这样定义企业再造工程:所谓企业再造工程,是指对企业的关键作业流程从根本上进行重新思考和彻底重组,以求得在成本、服务以及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再造工程的几个要点:其一,企业再造工程是以企业的关键作业流程为核心的;其二,这种再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革,而是一种“根本的”、“彻底的”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其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显著的改善”。哈默还认为,企业重建目的是在成本品质、速度及服务等方面绩效取得最大幅度改进,以此来对企业程序进行再设计与重组,企业重建包含六大原则:(1)工作设计的整体化;(2)注意力分布的向外化。(3)信息处理过程的基层化;(4)流程形式和组织形式的扁平化;(5)部门活动的平行化;
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再造工程
1.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要求
(1)纳入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需要从供应链企业的整体结构出发,并且需要考虑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2)企业需要有快速捕获市场信息的能力和通畅的信息沟通聚道。(3)企业需要放弃“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封闭经营模式,要向与供应链相关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纽带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转变。(4)企业需要转变思维方法,从纵向思维向横向一体化的多维空间思维转变。(5)企业需要有较高的柔性。包括组织市场,企业间界面柔性,生产柔性、技术柔性,计划与决策柔性,以及资金使用的柔性等。
2.供应链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是从整置出发,并追求竞争优势的提高和整体效率,减小浪费和内耗,追求优势互补和最优合作,供应链企业间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改善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增强信息共享、保持战略伙伴间的一贯性操作,产生更强的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供应链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3.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再造工程
(1)企业宏观结构调整
首先,供应链管理需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纳入供应链后,根据供应链不同部位,供应链企业的宏观结构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一般认为供应链企业的组建类型有三种,即“X”型、“Y”型、“Z”型,供应链中不同类型的企业的位置和作用不同。
(2)企业微观结构重组
供应链企业的重建(再造)是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出发的,而一般企业的重建只是从本企业的利益出发。供应链企业的重建和一般企业的重建的相同点是:重建的目的都是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快速应变市场。①信息管理与信息工程。②柔性企业与柔性管理。③矩阵管理与并行工程。其关键是协调各领域企业间的通信和决策过程中各级组织人员的全面参与,最终达到在项目之初就保证质量和能进行连续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