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医学论文

医院医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医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院医学论文

医院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医院领导对急诊科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的发展认知程度不同,对急诊科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期的建设思想,对急诊科定位不清,对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在奖金、福利待遇、外出进修等方面也未给予相应的倾斜。

2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建设策略

2.1健全急诊体系的建设

按照急诊医学科建设与管理规范加强急诊医学的建设,建立独立完善的急诊急救医疗体系,包括急诊各附设科室的建设,急诊各科室及附属部门均设置于急诊区域内。改善急诊影像学、超声、检验服务流程。落实好各项核心制度,要求各级医护人员遵守急诊规章制度,并定期考核。健全急诊体系建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急诊妇产科24h提供急诊服务。制定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流程,制定120院前院内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和制度,实行合理转诊。加强绿色通道功能建设,及时开放绿色通道,对危重患者实行先救治后付费。及时更新急救设备,保障抢救设备100%完好。

2.2开展院前急救

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突出“时间就是生命”的救治观点,对需要救治的患者,院前急救医师要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指定的救护地点,争取救治时间;对生命体征不平稳患者迅速采取院前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对创伤患者采取保护性治疗,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导致不可逆性的伤亡。院前急救的能力体现了医院的急救水平,彰显了医务人员崇高的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对急诊医学科的建设更为有利的是赢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3开设急诊病区完善急诊科的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抢救、急诊留观、重症监护一体化建设是急诊医学科的发展模式。基层医院可以根据急诊人次、疾病种类、急诊人才梯队等实际情况开设急诊科病区,病区运行模式按普内科、普外科分组设置。急诊病区的开设有利于急诊医师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有利于急诊医师的临床经验积累,有利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急诊医学科的一体化管理,有利于急诊医学科的科教研发展。重症监护是急诊医学科的实力体现,基层医院因医疗安全、技术、质量、人才匮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开设急诊重症监护较为困难,二级甲等以下的基层医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如周边医院等级、患者的疾病谱、服务人群数量、医院的实力等综合性因素考虑是否开设急诊重症监护。

3基层医院急诊科的发展策略

3.1急诊人才的培养

合理的人才梯队是急诊科和急诊医学发展的关键。基层医院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着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在绩效考核、奖金分配、职称晋升、学习深造等方面向急诊科倾斜。急诊专业的发展需要固定一批受过专门训练,掌握急诊医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基层医院应坚持将急诊科医生向全科医生的方向培养和发展,使得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够熟练地处理内外科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继续教育等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人才及提高急诊科整体救治水平。对基层医院医生的急救专业培训可以采取“走出来,请进去”的办法,一是把医生送到上级医院急诊科短期培训,二是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团队上门授课、培训。

3.2急诊医学科的技术提升

急诊医学是综合性的跨多专业的学科,服务对象是内外妇儿等各学科的任何年龄的急重症患者,急诊科医师应成为“一专多能的高级全科救命医师”。急诊工作对医师及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每位急诊医护人员要全面掌握及熟悉各种技术操作,包括各种穿刺、气管插管、电复律及除颤、呼吸机的使用、洗胃、放置三腔二囊管等。因此,急诊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医院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急救技能培训,医院职能科室应定期对急诊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4急诊服务的发展策略

4.1急诊绿色通道的建设

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危重症患者最有效的系统,目前各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发展很不平衡,不适应目前医疗市场和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需要。为了确保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诊治,提高救治成功率,加强二、三级医院急诊绿色通道建设很有必要。急诊绿色通道是指院内为急危重症患者快速高效的服务系统。包括急诊预检、抢救室、手术室、药房、输血科、体液检验和影像检查等。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急性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严重创伤、多发伤;中毒、电击伤、溺水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均在来院后立即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急诊医护人员判定患者病情后及时开放急诊绿色通道。患者无需办理任何手续直接进入绿色通道,先行抢救,在白金10min内积极救治患者。需要行特殊检查或手术者,急诊医师电话联系相关科室,先行检查或特殊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危为安时再补交相关医疗费用。

4.2急诊的医患沟通

有研究表明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与其医疗水平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良好的医患沟通引发患者较好的行为表现,从而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医生给予患者详细和完全的指导,患者遵医嘱的几率增加从而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众所周知,急诊医学科是高风险、低回报的科室,看似平稳的患者突发的意外情况可让医务人员措手不及,急诊医务人员工作时如履薄冰,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急诊科的医患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层医院的急诊医务人员适时、恰当、如实地同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可以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既有利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又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名誉安全。国内的前期研究也表明,患者对医患沟通的满意度对其诊后行为有显著影响,良好的医患沟通使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增强。

4.3优化急诊服务流程

医院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1、学校和实习单位监管脱节

毕业实习的场所一般要求选择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医院药剂科和具有一定规模和经营能力的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社会药房)。实习内容要求较为全面,但是由于学员的工作岗位相对固定,实际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并不理想,医院和社会药房两方面实习很难兼顾,实习任务基本上只能完成本单位尤其是本岗位包含的内容,实习内容很不全面。

2、毕业作业选题

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但是实际应用价值不高。调查报告一般比较少,文献综述和专题论文比例大。笔者从2004年指导大庆电大药学专业2002春季学员毕业作业至2011春季学员共指导86人次,发现调查报告占比为12.7%,文献综述类40%、专题论文47.3%。调查报告太少以致没有,这从2011秋季和2012春季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表中可以验证。以下是2011秋季和2012春季学生一些常见的药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浅谈药品的储存与运输;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介绍;浅谈普奈洛尔的药理作用和用法;中草药甘草解毒的作用机理浅析;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分析;浅谈中草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等。主要原因是调查报告耗时长,工作量大,需要配合的调查者也多,这样的任务对于一个在职、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的学员来说,是很难保证质量完成的。

3、毕业作业结构

上不完备、格式上不规范,对于这样的作业,指导教师应当做合理的增补,使其达到教学要求,防止偏离培养目标。因此指导教师批改、完善的工作量加大。毕业作业的结构以及格式主要指: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规范的结构程序是“序论本论结论”。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几点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成人学生是具有生活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

学习的目的相当明确,学习的态度相当主动,是有能力主动学习的自学者,实习计划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就安排在医院或者社会药房一方即可,学校在实习之前先与实习单位及相关科室联系,确定实习人数,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应该保持联络渠道畅通,遇到问题随时协商沟通,督促管理好学员,切实保证实习质量。

2、毕业作业

选题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与所给学生的完成时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素质要相一致。选题范围要窄,贴近生活,紧密结合实际。在毕业作业结构和格式要求方面,指导教师要把要求及时发给学生或直接把规范的范文发给学生,帮助学生自己学会做到论文结构完备,格式规范,一方面提高学生文本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减轻教师工作量。

3、因为大庆面积22161(其中市区5107)平方千米

医院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根据贵阳市部分基层医院现实情况,结合本院药剂科实际条件,尝试论述基层医院药剂科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及可能的工作开展途径。

2结果

2.1基层医院的现实情况定点医疗制度改革后,拥有大量优质医疗资源的大型医院,成为了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从而形成了大型医院就诊人满为患,部分基层医院门可落雀的极端现象,这不仅导致了就诊难的社会热门问题,也使得部分基层医院陷人了挣扎生存的困难境地。在医院软硬件条件均较为欠缺的情况下,促进诊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减缓就诊患者的流失或促进患者的回流,成为了基层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2.2用药水平的提高对基层医院生存发展的意义基层医院因其就诊患者数量有限,致医院规模一般较小,缺乏一些大型的诊断和治疗设备,同时也不能进行一些疑难手术等,因此,药物使用成为了基层医院疾病治疗的最主要方式。众所周知医院用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强调用药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促进基层医院诊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2.3药剂科医院药学服务开展的途径鉴于用药水平的提高对于基层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药剂科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开展促进医院用药水平提高的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成为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基层医院药剂科现有条件,可从两个方面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促进医护人员用药水平的提高和重视患者的用药教育。

2.4促进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用药水平的提高基层医院规模一般较小,临床科室也相对较小,医护人员数量少,因此,在药剂科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不影响医院用药保障,有针对性地开展医院药学服务工作是前提条件。

2.4.1促进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提高的工作开展临床医生的处方或医嘱是患者用药的凭证,因此,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或掌握药品相关信息可促进临床医生的用药水平的提高,如:将新进药品资料分发于相关医生,可促进新药使用质量的提高;将国家的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及时地转达临床医生,可促进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药物说明书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药品临床使用指南,而临床医生却没有获得药品说明书的直接途径,对临床医生及时提供药品说明书,将促进药品临床使用质量的提高。

2.4.2促进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用药水平提高的工作开展医生处方,护士给药,是住院患者的用药过程。大量资料显示,不恰当的给药方式,将极大的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重视医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给药质量的影响,将促进医院用药水平的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给药过程中常存在的问题:给药时间间隔不合理,合理的给药间隔时间是药物临床使用安全有效的保证,而护士的工作情况常造成给药时间不合理情况(如:3次/,意味着下次给药需间隔sh,然而多次给药与护士的轮班制度,造成间隔时间常超过或少于sh);不规范给药方式,不规范的给药方式也影响药品临床使用的质量(如:需避光使用的药品,护士常因操作繁琐,而放弃使用避光器具),所以,基层医院药学服务可针对性地对医院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药品规范使用的知识培训工作。

2.5患者用药教育药品使用者了解或掌握一定的药物相关知识,将促进药物使用水平的提高。基层医院药剂科条件较为有限,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有较大的局限性,依据条件:针对基层医院门诊患者较多的情况,开展窗口患者用药教育工作[2〕;编写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等相关合理用药知识的通俗性传单等方式,以促进患者了解或掌握一定程度的药物知识等方式,促进患者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

3讨论

医院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1.1绩效管理机制落后,流于形式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绩效考核大多采取年底集中考核的形式,从思想道德、业务能力、出勤率、工作业绩等方面综合考评,分别评定出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考核过程往往都是“走过场”,考核结果也与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并无直接关系,因此考核工作常流于形式,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2薪酬管理上缺乏奖励机制,医务工作者工作量大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目前执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工资制度[2]:同一职称、同一学历的员工,不论工作岗位、工作量、工作责任、工作态度等,工资收入基本一样,这样的薪资制度无疑会滋生员工“干多干少一样、干和不干一样”的想法,严重影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效率。同时由于医学院校附属医院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机构,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比其他医院要大[3],医疗工作者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2改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人力资本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人力资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2.1加强附属医院高层管理者对人力资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医院管理者必须把人才放在主体地位,把人力资本当做资本来经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人力资本增值上,以投资的眼光来看待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及激励人才方面的投入,把人才看作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最重要的资本。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应充分了解自身目前的人力资本状况,将之与医院未来的发展相结合,及时与医学院校沟通,积极争取有力的政策,以招聘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同时,附属医院还应加强其人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既有医学背景知识,又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理论基础知识。

2.2严格把关,做好人力资本的引进工作附属医院的管理层应当在充分听取人事管理部门、财务部的专业意见后,结合各用人业务科室上报人才招聘计划,认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与上级医学院校积极沟通,组织招聘选拔、培训、薪资决策等工作,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力资本引进计划,按照计划对各个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笔试、面试,确保招聘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同时,附属医院还应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用人制度,避免医学院校内“近亲繁殖”现象。

2.3重视员工培训工作医疗行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医院要视人力资本培训是一种投资,是对员工知识补充和技能强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医学院校这一资源,加大对人才培训和开发的力度,为医院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医院应与上级医学院校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促进员工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对员工潜能的开发利用,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激励,使员工处于一种良性的自主管理状态,使人才的知识转化为医疗服务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以此来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4]。

2.4加强人才梯队的建设一方面,医院人力部门应依据医院现有人才梯队现状,进行人才梯队培养需求分析,包括医院组织分析、岗位分析、人员分析等,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结构制定合理、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在培训结束后要做好相应的培训效果考核工作,及时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培训计划;另一方面,医院还要建立和完善与人才梯队建设相关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专家及特殊人才的动态管理,构建高层次人才队伍,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实力和科研水平,对于一些特殊岗位可以花“高成本”从其它医院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

2.5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发展不仅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同时还要有一系列的支撑政策留住人才。医院管理层应当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公开考核过程与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晋升、职称晋升、工资晋升的主要依据,建立和完善公开、公平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

2.6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优化人力资本结构薪酬福利是影响人力资本使用率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更应该设计科学合理的薪资激励方案。相关部门要重视员工的福利愿望,按照工作表现支付薪资,按岗位、责任、贡献等因素,在体现出公平性的同时实行薪资差别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通过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压力,保证医疗、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2.7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工作环境建设医院文化代表了医院员工拥有的共同认知,是医院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3]。现代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医院文化融入人力资本管理之中。人力资本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管理,即医院人力资本管理最终要实现医院价值观与员工个人价值观的融合与渗透,使员工把个人追求与实现医院的目标统一起来。同时,良好的医院文化也是留住人才、凝聚人心的关键。医院管理者要把以医院文化为导向理念贯彻医院人力资本管理中,使医院文化和人力资本管理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医院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1.1适应了现代化管理的发展该系统利用灵活的分级授权管理功能,使得下属二级单位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员都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很好地开展工作,充分适应了现有管理结构与人员分工。在开班申请、证书管理等环节引入在线审批机制,使得上下级日常审批能在本系统中便捷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的转变,适应了现代化管理发展的趋势,促进了对我院办公室自动化的进程,实现了继续教育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

1.2提升了培训质量标准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保证项目质量的稳定性,是控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良好手段[2]。从项目导入、项目分配、开班申请、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课表管理、证书管理、账目管理到统计查询等继教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被纳入本系统中,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大大提升了项目培训质量;并且系统能够对每一步重要操作进行自动记录,对项目执行过程起到监督的作用,对提升培训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3提高了管理效率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纸介”管理模式,借助一套统一的工作系统平台,将项目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集中在一个平台进行,实行在线三级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规范化程度。

1.4提供了决策依据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使得大量管理数据沉淀在本系统中,逐步积累项目数据、学员数据和教师数据,不但使查询统计更为便捷,而且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今后的决策工作也提供了充实、准确的数据参考,将会使得决策更加科学化,为今后我院继续教育的更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系统介绍

本系统包括系统主页和管理系统两部分。

2.1系统主页通过访问系统主页,访问者可以实时了解我院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动态,包括查看我院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目录和短期培训计划;了解最新招生信息和相关管理制度等。同时,访问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网上直接报名参加即将开展的培训项目;学员还可以通过此网站查询自己的学习记录。对于我院各级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人员,也可通过主页登陆管理系统或快速链接到相关网站,见图1。

2.2管理系统我院共拥有6家直属医院和13家科研院所,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行院校统一管理,三级管理体系,即院校继续教育学院监督指导各个院所继续教育处,各院所继续教育处直接管理其下设各科室。这一管理组织结构决定了本系统管理员结构:本系统权限角色分为系统管理员、二级单位管理员和项目管理员三个层级。系统通过权限管理实现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合作。该管理系统充分结合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流程,将每个具体环节都纳入统一的平台。图2是本系统的树状图,展示了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共包括七个模块:我的工作平台、信息、项目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综合统计查询和项目评价。其中,我的工作台和信息属于系统扩展功能,非项目管理的常规流程,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人员日常管理。下面主要对其他几个模块的功能进行简单介绍。

2.2.1项目管理。(1)项目导入。项目自获批公布之日起便进入计划状态。在“国家级CME项目申报与反馈系统”中可以直接导出我院当年所有获批项目,然后由院校继续教育处(一级管理员)经过模板化处里导入本系统,系统将根据项目所属二级单位自动分配到相应的二级单位。(2)职责分配。二级管理员再将本单位的项目分别指派给具体项目管理员。已分配项目将自动转入“职责已分配项目”中,如果再分配过程中出现分配失误,也可在此子模块中更改项目管理员。(3)开班申请。项目管理员登陆后可看到被分配管理的项目,然后根据计划项目开展时间,完成开班申请。对某项目而言,项目管理员可对项目信息进行修改,其中项目学分只能改小不能改大,而且必须上传招生公告。对于项目管理员提交的开班申请,将由二级管理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项目便正式转为实际项目。此时,项目信息将被自动在系统主页,并可接受外网学员在线报名。若开班内容有误或未能达到要求的条件,二级管理员可驳回申请并添加“审批意见”,由项目管理员重新提交开班申请。(4)课表维护。在开班申请审核通过后,项目管理员就可进行课表的添加与维护。同时系统还提供了课表打印和导出功能,供教师、学员或管理员下载打印课表。(5)证书管理。按照项目执行流程,证书管理处于培训结束后的环节。在培训结束后,项目管理员需要向二级管理员提交“办证申请”及合格学员列表;二级管理员进行审批通过;并在线填写审批意见。办证申请通过后,项目管理员便可通过证书管理进行证书打印相关操作。当证书被成功打印后,系统便自动记录学员证书处于“已打印”状态,将不可重复打印。通过证书管理功能,成功实现了学员学分证书在线审批、远程打印、系统管理,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管理效率,规范了证书管理,有效避免了以往证书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2.2.2教师管理。(1)教师导入与指派。为了使课表添加能够直接选取配置教师,一级管理员需要在项目开班申请审批通过后对相应项目进行教师导入与指派,可以批量导入、也可按项目添加。指派完成后项目管理员才能在课表添加时选择教师(项目管理员没有添加或更改教师的权限)。此项功能使得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教师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以往,由于人工管理的局限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不按原计划执行,教师更换率较为频繁,影响了培训质量。而通过该模块巧妙地将建立起一种有效的监管机制:一级管理员按照最初项目申报时的教师安排指派教师,若在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调整教师,项目管理员必须向一级管理员提出书面申请重新指派教师方可继续开展培训。这样一来,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项目执行过程中教师更换率;另一方面也促使各二级单位在项目申报初期,提高对教师选择的慎重性,从而有效保证了培训质量。(2)教师信息管理。该模块可对教师信息进行全面管理,包括查看、修改教师基本信息,添加、删除教师,查询重复教师以及查看教师所负责的项目。(3)教师综合查询。通过教师导入或添加,教师信息逐渐被累积并沉淀为一个越来越大的教师信息库,为之后的综合查询奠定了良好地基础。各级管理员根据自身权限与需求,自由设置查询条件进行综合查询。如:按照教师职称、所在单位类型、参加项目属性、所属二级学科等不同的查询条件进行查询。并且在查询结果中可以看到教师参加授课的总学时。这为后期教师评价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2.3学员管理。在本系统中,学员分为正式学员和网上学员,正式学员是指由项目管理员自己添加或批量导入的学员,而网上学员是指通过系统主页自行选择项目在线报名的学员。对于网上学员需通过项目管理员审核后方能转为正式学员。以上功能通过“学员管理”下的三个子模块(正式学员导入导出、网上学员管理、正式学员管理)即可实现。

2.2.4综合查询统计。综合查询统计各级管理员均可使用,系统将自动根据每个用户的权限,控制每个管理员可以查询的范围。即一级管理员可以查询全院所有情况;二级管理员可以查询统计所在二级单位的所有情况;项目管理员只能查看自己所管辖项目的各类情况。由于该系统的数据是逐步累积的,因此,随着每年项目的开展,综合统计查询功能将基于一个庞大的继续教育项目信息数据库。连续性的时间序列数据,将为短期或中长期的项目总结、继续医学教育规划提供准确充实的统计资料,为更为科学的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2.5项目评价。督查是保证项目举办质量的关键[3]。本系统的“项目评价”模块便起到了项目督查的功能。我院继续教育处依据以往项目管理经验,借鉴兄弟单位成功的经验,经过调研,设计了一套对项目及教师的评价问卷,将其模板化并嵌入该系统。在每个项目结束后,要求学员及时对任课教师和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反馈评价,借助系统的统计功能直接进行统计分析。从中了解掌握学员对项目举办内容的符合程度、教师更换情况、学分授予、证书发放情况、教学环境等的意见和建议,这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改善项目管理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我们基于该系统建立了“按比例不定期抽查”和“自查”制度。各级管理员可借助该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经常性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和管理效率。

3系统不足与改进建议

在体验该管理系统带来的便捷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系统还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1数据模板与国家级CME项目申报系统对接不良我们在应用该系统的过程中,感触最为深刻的一点是:该系统所设计的“项目信息模板”、“教师信息模板”及“学员信息模板”并不能完全与国家级CME项目申报与反馈系统导出的数据相对接。在项目信息模板中,问题主要表现在本系统的项目信息模板字段顺序、格式不完全与国家级CME系统导出的excel数据库一致,这就导致在项目导入前,一级管理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导出的数据格式调整为以符合本系统的模板要求,方可成功将项目数据导入本系统。而对于“教师信息模板”,由于国家级CME系统中并没有对应的数据,一级管理员必须从项目申请书中一一收集录入(工作量大),且项目申请书关于教师的信息非常有限,远不足以满足模板的信息要求。而通过其他方式收集教师信息的成本太高,且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行。因此,在系统应用初期,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系统被推广利用程度。

3.2数据模板字段控制过严,数据信息搜集困难由于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的实现需要丰富充实的数据为基础,因此系统开发者在设计数据导入模板时,纳入的字段不但数量多,而且对字段格式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只要模板中存在一处必填信息不全或格式不正确的现象,整个数据库都将无法导入系统。然而,有些字段信息的搜集确实存在困难,如教师的出生日期、证件号,学员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学历、所在单位类型等。以上两个问题,我们经过多次与系统开发者研究讨论,要求系统开发者及时作了修改:将本系统数据模板中的字段顺序、字段格式尽量与国家级CME系统导出的数据格式保持一致,能够使本系统的数据与国家级CME导出数据尽量实现对接。对项目管理实际意义不大的字段信息尽量取消或改为选填项,以减轻系统应用的推广阻力。

3.3综合查询统计功能实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强大的综合查询统计功能是本系统一个突出优势,然而这一功能目前还不尽完美,其功能的实现需要完善的数据支持。正如前文所指出的,部分信息的搜集存在现实性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查询统计功能的实现。加之,目前系统刚刚应用不久,库中累积的数据有限,还不能够使得该系统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充分实现。

3.4个别功能模块设计不够完善此外,系统中个别功能模块设计还不够完善,不能灵活地应对处里实践管理中一些特殊情况。例如:

3.4.1教师重名筛查功能实现欠佳。在教师管理模块中,批量导入的教师重复率很高,因为一个教师可能同时担任多个项目的培训教师,筛查出重名教师后,只能一个一个进行删除,大大影响了办公效率。如若不对重名教师进行筛查清理又会进一步影响将来的查询统计功能。对此,我们建议系统开发者在每条记录前添加勾选框,以实现一次删除多条重复记录的目的。

3.4.2教师综合查询功能与项目实施相关的统计连接不够紧密。尽管在教师综合查询模块,管理人员可以按照不同查询条件进行所需的查询统计操作,但这些查询仅限于教师基本信息的查询与统计,而这些查询统计结果与项目执行情况相关性不大。鉴于此,我们建议系统开发者在此模块中增加与项目执行情况相关的查询统计功能。如教师指派次数,参加的项目数、培训的课时数、担任项目负责人的频率等,为后续的教师及项目评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