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学习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备课就是对教学各环节的策划,也是教学中的起始环节,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为使学法指导既具针对性,又具实效性,必须在备课中兼顾学法指导,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1.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探求历史真理的方法,使之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认识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为提高历史认识创造前提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典型材料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例如,《》的备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是:①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对比。②鸦片的输入及危害。③中国的禁烟运动。④第一次。⑤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即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果改为这样的设计:①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原理?(传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②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何称之为民族英雄?(传授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理论)③当时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人民群众为何会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和以后的抗英斗争?(传授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的原理)④是否可以认为没有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传授偶然性与必然性辩证关系的观点)⑤是否认同“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传授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观点)⑥“落后应该挨打”、“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定论)通过这样的“政史结合”,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以典型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材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备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①利用直观手段(如实地参观、图像资料等),以生动传神的课堂描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合适的乡土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情感教育。②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优秀业绩、高贵品质、治学态度等——进行意志品格教育。③史论结合,传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进行方法论教育。④利用典型材料,培养学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学生一旦形成了崇高的思想境界,就必然表现出崇高的责任感,学习知识、钻研学法也就有了更高的自觉性。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多环节的中心环节,它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和行为相互作用的主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因而学法指导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讲决定于这一环节。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能否有机地渗透学法指导是关键所在,在教学中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采用谈话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①怎样概括近现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轨迹?②近现代美国的对外政策具有怎样的变化过程?③美国对外侵略扩张过程中针对特殊地区或特殊时期是否有特殊政策?④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中,你受到什么样的历史启迪?⑤选辑有关史料,供学生阅读分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从中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的问题。
三、课外辅导点拨、强化学法
一方面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教授的学法,去实践或自我探求学法一般也要在课外进行,因此,课外辅导中点拨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中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
细致地做好解题指导,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理论,同样需要方法和技巧。而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和掌握,需要训练和指导。
首先是审题能力的指导。通过指导来提高学生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已知条件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挖掘加工能力;排除无效信息,提炼有效信息的扬弃能力等。
其次是深刻理解题意的指导。通过指导使学生对问题外露的能分清题型、要求、限制等,对问题内藏的能找准切入角度、分析层次及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等。
再次是指导学生养成反思答题过程的习惯。主要是反思答题是否正确、全面,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辩证性和创造性。
【摘要】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教学,由于方法不得当,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也很辛苦。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兼顾学习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
【关键词】教学学习方法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林强.谈谈教学方法与方法教学.山西医学教育,2004,(1).
[2]姜建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4).
(1)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
(2)逐步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
远期目标:把教师转变为学习者研究者,实现学习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有了目标,大家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开展了以下活动:
(1)树立教师教育活动反思的意识。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要善于剖析自身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不足,鼓励教师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体验到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乐趣,做到天天反思、天天出新、天天有一个新自我,天天都有新收获。
(2)全面开展反思活动。
a.实践中反思。教师不要总是期望于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尤其是公开教学,有的教师害怕教学过程与备课有偏差,就像演教案戏一样去上课,这样,有很多生成的好机会都被错过,应该鼓励教师不怕出现问题,而是要在教育行动中去主动发现问题,增强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进行审视和调整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让教师在问题中成长。
b.笔记中反思。以往我园教师的反思笔记,大都是记录了班级幼儿的事情,忽略了反思要从多个视角进行,不仅从幼儿,还要从自己的经历、同事们的实践等进行;书写内容也不同于以往日记,还可记下突发的灵感和偶发事件及自己成长经历等,凭借反思笔记进一步搜集资料和分析已有的资料,这样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
c.阅读中反思。我园每周一是集体读书日,园里为教师准备《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启蒙》等专业刊物,为了更好的利用学校资源,我园给教师办师大图书馆的借书证,让教师能读到教育教学理论资料、教学研究刊物和教师自己感兴趣或急需参考文章;幼儿园还能将建立图书室,让教师、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让大家在阅读是相当与朋友对话交谈,心灵得到陶冶,心境得到澄明,让教师体验读书的乐趣的同时,引发教师对当前教育教学实践的思考,理清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去指导教育实践。
d.研究中反思。每周二、四是我园的反思日,鼓励教师做学习日的组织者,用自己的事例和同事们交流和讨论,勇于为大家当靶子,在反思自己和他人教育活动时,大家一起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了问题,让反思真正能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我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e.媒体反思。发挥电教甲级园的优势,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反思后动。如教师利用录音、录像,把自己的教学活动录制下来,然后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活动,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找出成功和不足,并能充分总结出个人经验,发挥自己专业方面的困惑问题。
f.观摩反思。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观摩、专家讲座、叙述报告和反思笔记,让年轻教师学习从何处进行观察、如何解决问题,用心揣摩反复推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共性的问题,寻找差距,借鉴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积累经验和应变的能力。
在开展一个学期后,大家以“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学习能力”为主题进行了总结与验收:
(1)教师反思能力提高——反思笔记效果呈现。学习之前,教师的反思笔记中记录的是简单的流水帐,学习之后,教师的反思笔记从多个视角进行记录:以教师自己进行剖析教学成长经历;以幼儿为视角,让幼儿成为一面镜子,能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幼儿眼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行为。以同事为视角。把同事同行的教育行为作为借鉴,对别人的经验善于发现和学习。
(2)提高教育实践有效性——多媒体呈现。通过课件设计、教学录像,说明自己如何发现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如何调整教育行为。
(3)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论文呈现。教师通过交流、讨论、座谈,自己将敢于研究的精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论文,说明反思教学不仅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自己素质的提高,成长为研究型的教师。
在实施一年后,我园教师树立了反思意识,在笔记中会反思,在生活中乐反思,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在反思时大都是自我阅读、书写、思考,缺少同伴之间的互助,久而久之,教师处于孤立、封闭、无援的状态中,所以,我们决定从同伴之间的反思入手,开展互助式反思教学,让教师进行合作、切磋、分享等横向交流活动,帮助教师化解困惑解决问题改变行为。
(1)互助式反思对教师们所能达到的预期效果。
a.通过多种形式互助是反思,促进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反思实效性。
b.促教师深入探索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转变教育观念与行为,体改研究能力。
c.建立教研工作创新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2)开展互助式反思工作步骤及内容。
a.一课多研。一是集体备课。借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集体商量和研究,讨论—实践—再讨论—再实践,促进教师利用观念的转变指导教育行为的改变。学年教师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园里根据课题把教师组织在一起采用合作学习方式,形成完整课题方案。班级教师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在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交换新信息。二是听课评课。教师间相互约课、听课和评课,教师互相学习彼此知识、能力、经验。三是观摩教研。也就是一课多教,教师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及特点制定教学方案,观摩后集体反思总结,提高教师的学习机智与艺术。
b.师徒结对。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师徒,学习骨干教师的教育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及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一是挖掘骨干教师见闻多经验丰富等教育资源,由师傅与徒弟共同制定计划。二是年轻教师诚信去学,善于观察,特别是师傅在处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和突发事件如何处理,同时多实践多总结,勤于反思,即使调整自己教育行为。三是合理安排时间持之以恒,既与师傅学习交流,而又不耽误自己工作,结对时间为2~3年,所以恒心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期末进行总结。
c.反思互助。利用我园每周二、五的反思日,教师进行反思互助。一是反思想法。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这些想法的合理性有时自己是难以把握的,如何把这些想法说给同伴听,思路会更清晰,困难和问题会更容易克服与解决,与别人交换一种思想,获得的是两种思想,正是这种同行间的交流探讨,才能真正的推动工作的进步。二是反思看法。教师们长期工作在一起,通过反思日对同事的思想认识和做法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持不同的意见,坦诚而策略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同伴,对方在获得关于自己的方法后,进行认真的再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思想、认为,古人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只要敢于善于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个人都能真确针对自己,整体素质才能提高。三是反思做法。教师通过配班、听课,反思同伴的做法,本着对事业负责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又讲究方式方法,注意场合、言语、神态,告知对自己的认识与策略,促进同事的进步。
d.网络平台。为弥补有的教师不在一起备课,不能共同交流,教师决定利用网络,建立QQ群,教师在网上进行求助、交流、支持,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随笔反思、论文等发给同事,有他人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提出观点或质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能从中活动一些新思路新观点新信息,利于自己的视野开阔和水平的提高。
一、对顶岗实习生工作上的学校管理
顶岗实习学生被高师院校分配到对象顶岗实习学校以后,就由对象顶岗实习学校根据到校顶岗实习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给予分配指导教师和任教班级,并在指导教师为期2周的前期指导后,逐步开始正式上岗。而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的指定和委任,也需要对象顶岗实习学校根据到校顶岗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有针对性的安排,既要考虑到拟委任教师与顶岗实习生的年龄结构问题,又要考虑到双方的沟通和协调的问题。而且在顶岗实习学生正式上岗之后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进度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堂把控能力的提高、课后作业的修改、新课程教案的备课与编写、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的修正等一系列的有关教学工作上的协调和管理,都需要由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内的校长,或主管顶岗实习学生的校方专门部门,或不同学科的教研室,或专门的辅导教师,来对顶岗实习生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管理和协调。
二、对顶岗实习生生活上的学校管理
对于顶岗实习的同学而言,在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工作中,其工作和生活都必须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里完成。也就是所有顶岗实习学生的吃、住、行、工作都必须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的可控范围之内来完成。而作为高师顶岗实习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者,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必须为所有的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其主要包括饮食和住宿两个大的方面。
三、对顶岗实习生安全上的学校管理
安全问题是排在顶岗实习工作第一位的问题。而顶岗实习学生24小时都处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的可控范围之中,因此,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在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上,也是最为直接和最为及时的管理方,笔者认为这种安全管理主要也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出行安全上的管理,对于相对偏远的、出行交通不方便的或没有公交车可以直接到达的对象顶岗实习学校而言,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要特别的注意,可委托学校有私家车的其他教师带顶岗实习学生出行并返回,也可联系指定的社会运营车辆,定时定点定人的为顶岗实习生的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住宿的安全,对象顶岗实习学校必须保证所有顶岗实习学生住宿的安全,不仅包括水电、防盗等方面的安全,还必须保证有及时可用的应急通道,以最大限度的保证顶岗实习生的住宿安全;社交的安全,对于顶岗实习学生而言,其都是被高等师范院校派驻到一个极其陌生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交网络。
四、对顶岗实习生心理上的学校管理
对于顶岗实习学生中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沟通的同学而言,容易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或出现心理问题。因此,作为顶岗实习学生的直接管理方,对象顶岗实习学校要特别注意顶岗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安全的管理。不仅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照顾顶岗实习学生,更以朋友的身份,朋友的身份对出现短暂心理压力的顶岗实习生进行积极性的开导。并于驻点带队实习教师沟通或与学生家长沟通,妥善处理顶岗实习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促进和推动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成。
五、结语
(一)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某位教师在教授“冷战中的对峙”时将涉及到冷战的相关知识要点全部都制作成了课件,如历史背景、意义、成因、国际形势、引发问题等,同时将相关知识要点所对应的照片、评论、资料等都做了链接,并把多个相关视频嵌入到了课件中,这个课件的知识涵盖范围非常全面、生动、具体,总计四十余页。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目的不明了、知识点过多,整个课程成了老师一个人在讲说,学生跟不上老师飞快的思路和大量的灌输,这种方式方法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基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大部分教师都认同这样的教学方式:老师先把问题交于多媒体,然后再返回来去考虑整个教学安排,但这样刚好主次颠倒了。
(二)画蛇添足,生搬硬套
部分教师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教学方式,把一些课本上能够直接找到答案的小问题制作到课件上,把一些应进行板书的知识要点复制在课件上,将原本简单的教学过程越改越复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选其精华,挑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应让学生分得清主次,而不是混淆学生的认知,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的这种胡乱混淆、盲目抄用,只会让学生不知所云,更严重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新的学习压力。
(三)轻视抽象概括,忽视思维点拨
这是现在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上所遇到的最大的也是最不易处置的问题。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当前还盘桓在单纯的演示层面上,欠缺加工与再创造,不重视抽象归纳,忽略思维指点。信息技术资源无法与历史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无法激发学生思维,收效甚微。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部分教师并不认为其是有效的辅助,并不能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就必然会出现一定认识上的偏差。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不注重教学重难点,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不过多的关注。
二、解决的方法
(一)合理设计,层次分明
某位教师在讲授“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一课时,先是让学生根据投影出的图片来讲述“九色鹿”相关的故事,接下来进行了补充说明:投影中的3幅漂亮图片是源自敦煌石窟257号窟内的壁画,然后让学生观看了一段关于敦煌灿烂文化的影片,在观看的同时要求学生与自己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结合,并思考敦煌文化有哪些艺术价值。通过具体的视频,敦煌丰富多彩的壁画清晰可见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且伴随着悦耳动听、恰如其分的解释说明使敦煌艺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从中真正体会到了古人的崇高与伟大。最后让学生对敦煌艺术进行总结归纳:它是我国的艺术宝库,现在国际上都有人着手研究我国的敦煌艺术等。上面讲到的教学实例中,信息技术在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图片到视频,以及最后归纳总结,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解析、结构明朗。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使信息技术所表现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真正体现重难点问题,切实为教学服务。
(二)加工创造,突出重点
某位教师在讲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后,就开始讲关于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习俗与汉人的区别,他们生活在元朝之前是怎么样的,让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资料。影像介绍了蒙古族的发源地、生活习俗、经济发展情况和各个部落间的斗争,是教师精选一些视频、图像、背景音乐,依据教学要求进行重组,搭配解说而制成的。这样声情并茂的画质不仅能把较多资料呈现给学生,塑造历史的气氛,拓宽学生视野,而且在叙述历史事件和概念时,资料集中,明确精准,省时省力,使教学的进度加快,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学生探讨,从而明显提升了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当缺乏教学资源时,教师要有能力对资源进行搜集、分析、重组和加工使其更适合要求,以缩短历史和现实的差距,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有效互动,激发火花
有的学生对于科举考试相关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因为他们不熟悉当时的生活背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进行相关小游戏的设置以导入课程,比如举办唐代科举考试的抢答等活动,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被积极调动起来,他们对于要学习的内容就会感兴趣。然后,教师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学生则能够更容易理解所讲内容。这样,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游戏的方式讲解历史,指引学生按照一定的问题设置搜集答案,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游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致,帮助他们巩固了所学的新知,突显了该课的重点,并给下面更好地分析科举制的作用做了一个十分具有成效的铺垫。
三、结语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解答应用题,就能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比较也是数学的一种思维方法,掌握它的关键是既善于求同,也善于见异。例如下面两道应用题:(1)修一条乡村公路,第一天修了1800米,第二天修的比第一天的3倍少600米,第二天修了多少米?(2)修一条乡村公路,第二天修了4800米,比第一天修的3倍少600米,第一天修了多少米?通过比较,启发、诱导学生发现两题的相同点都是把第一天修的看作1倍数,第二天修的比第一天修的3倍少600米。不同的是(1)中1倍数是已知的,求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而(2)中是已知的一个数的几倍少几的数是多少?求1倍数。通过比较,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想象能力
1.丰富学生的想象。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以平面几何知识为契机,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想象。如对三角形的认识可采用直观教具或图片,组织学生参观房顶、三角架等,并告诉他们认真观察,在头脑中形成三角形的平面几何图形,然后再举出生活中一些大量的实例,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空间概念,光靠观察实物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去比一比,想一想,量一量,摆一摆,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记忆空间概念。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想象力,也是开拓智力的好途径。
三、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1.小学阶段引入概念,我们可采用直观教具,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对直观教具的分析概括中,发展观察力,如长方形概念的引入是在对黑板、书本等实物的表面形状的观察基础上,让学生数出有多少边,多少个角,以及哪边长度相等和各角的关系,从而形成长方形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都能得到发展。
2.在计算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如:计算45×37+45×63,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周密思考,再启发学生怎样可以简便计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又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启发式教学促思维开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传统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探索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也应该顺应新形势,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主动活动时间,养成用心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专心听课、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和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坚持“三多”。第一,多自学。我采用课前自学、课中自学等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甚至他们的一生都有极大的帮助。第二,多审题。我要求学生在审题时手上拿一支铅笔,边读边写、边想边说,遇到应用题时,找到已知条件划??“”,找到问题划“”,找到关键字词打着重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当然解题能力也大大提高。第三,多操作。小学低年级儿童直观性强。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增加操作量,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练一练,这样,课堂教学节奏有张有弛,动静结合,能有效发展学生思维。如《实验数学》中的“实践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之一,原因就是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教材中有一个测量身高的内容,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只见有的学生站着量,有的躺着量,可爱极了。他们在动手操作中会想到许多办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习的小主人。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