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画赏析论文

中国画赏析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国画赏析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画赏析论文

中国画赏析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会甄别,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神韵

国画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明显的与其他艺术形式不一样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传统的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通过欣赏教学,能够让学生根据中国画的特点学会简单的甄别。比如,在人教版第五册第十课《童年》一课中,教材安排了中国画作品《翻身奴隶的儿女》和《瑞阳婴戏图》、年画作品《欢天喜地》、油画作品《战斗中成长》、摄影作品《金色童年》以及雕塑作品《冬天的阳光》等,这是一课融美术知识、德育、态度情感于一体的欣赏课。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画《翻身奴隶的儿女》表现的材料、形式、内容等特点,来介绍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神韵,并能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从而感受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

二、层层深入,了解中国画的创作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中国画欣赏的基本步骤。第一步,解题。让学生从了解中国画的结构入手,对中国画的题诗、落款、画面内容及创作意图所共同营造的画面意境所产生的美感和情趣有一定的感知,了解传统国画作品中诗、书、画、印之间的相映生辉。第二步,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创作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身世、影响力及其他代表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文化修养和底蕴内涵。第三步,进一步欣赏画作意境的表达。从分析画作的构图、色彩、笔墨的基本概念入手,了解画作创作的过程和意境的表现。第四步,艺术特色。结合画作的背景和作者的表现风格来分析作品,找到其表现特点和艺术感染力。

中国画的艺术特色,从了解中国画技法包括工笔和写意的形式开始,写意又分大写意、小写意等,画科又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蔬果等。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的,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难看得懂的作品,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找到美术创作中共同的元素,比如线条、墨色、构图和形式感方面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画作的美感以及似与非似之间所形成的丰富的想象空间,并让他们从欣赏中获得某种启迪、教育和艺术享受。

三、谈话提问,激发中国画的欣赏趣味

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通过提问和谈话、小组讨论等方法阐明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艺术特色、启发学生思维。

如,欣赏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是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后再简单谈谈对这幅画的感觉。谈过后教师再向学生介绍此画的艺术特色:画家运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和工整细丽的青绿画法,描绘出大自然的雄伟壮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深厚感情,教师再提问什么是青绿山水,学生讨论后教师再简介青绿山水的特色。谈话过后,再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的欣赏、评述,可使学生对中国画形式特色、思想有所认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四、借物抒情,提升中国画的欣赏品味

一幅好的国画作品必定包含作者内在的情感和艺术美的升华。如,我们在给学生欣赏表现梅花的作品时,要向学生介绍梅花的特性和特征及它包含和表达的意义:梅花属冬季花卉,冬末春初开花,为春天的象征。她预示着严冬即将过去,春天的万物复苏、百卉争艳的局面即将到来,因此梅花有“春息”“春讯”“报春”之称。梅花具有傲雪耐寒的品格、清雅素艳的风韵。人们在赏梅、咏梅、画梅的过程中,还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采用象征、比喻的手法,赋予它某种美好的吉祥意义,并与其他植物相组合,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成为借物抒情的好题材。通过对梅花精神的理解,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雪的“美的性格”感染了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中提升自己的品格,从而更加了解中国画的独特风格。

五、归类赏析,拓宽中国画的欣赏视野

除通过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国画欣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进行多样化类别欣赏。

1.专题欣赏

教学可选择各种专题,如《中国花鸟画欣赏》《中国山水画欣赏》等。采用专题欣赏的形式可以选择较多的作品,但要有重点,使重点分析和一般欣赏相结合,着重欣赏中国画中不同风格作品所带来的艺术表现力,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更加认识到祖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2.名作欣赏

可选择古今的著名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历代名画录》《开国大典》等等,通过课前预习、资料准备和课堂讲授的方法,使小学生初步接触这些艺术珍品。教师不但要介绍作者和创作的时代背景,阐述作品内容和形式,还要着重讲解它们的艺术成就和价值。有些内容,教师也可以编成故事,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此外,教师还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欣赏或称随堂欣赏或课间欣赏,就是在进行创作、写生、临摹等教学时,插入有关作品进行欣赏,让学生心有所向,提升作画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3.另辟蹊径,将美术欣赏延伸到课外

(1)阅读画册,或指定几幅作品(可把作品陈列在橱窗画廊里或教室的墙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欣赏和自由讨论。上课时,教师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谈欣赏体会,由教师进行欣赏辅导。

(2)参观国画作品展。对参观活动要有具体计划和安排,要制订明确的目标;观赏国画作品展前,要事先充分准备,教师也可以事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进行思考,回来后组织漫谈、讨论参观后的收获,再由教师小结观后感。

中国画赏析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审美能力的涵义

基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学术界对于审美能力概念的阐述和归纳也各有不同,其实从字面上理解的话,审美能力又被称之为艺术鉴赏力,是指人们对于美的艺术形式进行感受、判断、想象、创造的能力。结合中外艺术界、学术界相关文献著作对于审美能力的阐述和笔者自身从事美术绘画行业的经验,审美能力是基于人类的学习、训练、实践、思维能力和艺术教育等而形成发展起来的能力。它是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式的主观感知为基础,对于艺术形式进行创造、加工、认知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审美能力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和历史经历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就是说,审美能力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国界性,它对于人民大众的思维意识具有提升和促进作用,可以激发人们用美的思维和认知来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助力更为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审美能力主要分为审美感觉力、审美想象力和审美理解力三个部分。首先是审美感觉力。审美感觉力主要是指人的审美感官,是人类感受任何美的形式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其次是审美想象力。审美想象力是基于人的审美能力作用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并将美的艺术形式经头脑加工、重新激发新的认知和感悟的能力。审美想象力是人类对于任何美的艺术形式从客观形态转化为主观认知感受的必要途径。它有助于激发人类对于客观艺术形态产生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想象力的主要形式有类比联想、关系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再次是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是人类对于美的事物形态上升到审美感受的主要阶段。只有基于理解力的加工,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觉才会向着美的意识提升和转化。只有建立在理解力基础上的审美感知才是具有美学意义上的审美能力。

二、美术绘画作品的阐述

美术绘画作品是指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为形式和手法,勾勒出来的或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基于实用性的角度来划分,绘画作品属于纯美术作品,也就是说,它是专门供人类观赏的美术作品形式。人类历史的发展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类珍贵的美术绘画作品灿若繁星。从古至今,拥有丰富审美意蕴的绘画作品数不胜数。就近现代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就有西方的《梦》《格尔尼卡》,梵高《向日葵》,中国近现代的齐白石《不倒翁图》《虾》,徐悲鸿《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奔马图》,张大千《黄山松》《山水》,吴冠中《北国风光》《长江万里图》《狮子林》等著作。这些都是人类在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珍贵财富和宝藏。虽然目前美术绘画作品种类繁多,而目前我国的艺术市场上所出现的相关美术绘画作品赏析之类的书籍著作质量却不高,绘画书籍赏析的作者出自各类人士,书籍和出版社也大多不成规模,书籍著作里面的内容大多浮于表面,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解读过于浅显,大众读者通过这些书籍著作很难获得更为深入的美学认知,因此要想通过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来获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说,提升目前艺术市场上关于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书籍质量迫在眉睫。

三、美术绘画赏析是提高和塑造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审美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自身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却并不是一劳永逸、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事情,它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钻研,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将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一件常态化的事情来做,才能有足够的经验知识的认知和累积,才能形成对于美的认知和欣赏感悟能力。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实践的验证,美术中的绘画作品赏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气质,对于人类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具有着意味深远的促进作用。因此,如果想要提升大众审美能力,就需要积极营造审美的氛围,尤其是重视美术绘画作品的强大审美能力提升、促进作用,充分依赖美术绘画作品来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美术绘画作品对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

美术绘画作品是最为典型的、也是在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艺术形态,它以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独特的审美功能以各种形式或形态存在于社会民众的生活和生产当中。有学者称美术绘画作品是培养和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捷径。笔者接下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美术绘画作品对于审美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以期探索培养审美能力的方式方法,促进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快速提升。

(一)增强审美的意识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就是人类具备欣赏和感悟美好事物形态的能力和意识。物质和精神是大众需求的两大形态。随着大众物质追求的满足,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随之迫切提升。基于实践和认知的反馈,美术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形态备受大众青睐,因此也成为了大众审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凡艺术作品大多是源于生活,美术绘画作品也不例外,它是作者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大众通过对美术绘画作品的赏析过程,可以挖掘其中生活的真谛和感悟。下面笔者就要以法国印象派著名美术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例子来进行说明。《日出•印象》是1873年莫奈在阿佛尔港口所绘制的一幅写生画作,它主要描绘了薄雾中阿佛尔港口的日出景象。整幅《日出•印象》画作中由淡蓝色、水蓝色、成色、红色和黑色五种色彩组合而成,通过这五种色彩的科学合理的搭配与组合,描摹出薄雾中日出时的阿佛尔港口的美丽景色。整幅画作朦胧中透露着真实、雾气蒸腾中蕴藏着灵动。这种全新的表现手法和美妙的画作构思让人们感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意境之美。再比如我国绘画界闻名遐迩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庐山图》,画卷从庐山含鄱口起笔,以细腻的笔法绘制出雨雾飘渺、壑底生烟、层峦叠嶂的庐山景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众通过对于《庐山图》绘画作品的赏析,于画作细节处感受庐山的气势磅礴之美,以此唤起内心深处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悟,促进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爱国主义教育。

(二)培养高尚的情操

美术绘画作品的作者都有着独到的审美理念和认知,他们基于现实客观事物,并结合自身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技能进行加工、创造,以赋予美术绘画作品全新的生命力和艺术形态。大众通过对于这些画家所绘制的作品进行赏析,可以从画面的艺术形态上领悟到作家关于美的认知,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笔者以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笔下的《八骏图》为例来进行说明。徐悲鸿先生的这幅《八骏图》是向从战场上凯旋而归的陈纳德将军致敬的著名画作,它以细腻灵动的笔调描绘出八匹昂首奋蹄的骏马,虽然画面上展示的是马的写意,但将这幅画置于当时的历史时期,这其中虎虎生威的八匹骏马无疑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写照。整个画作所散发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众多受众深深着迷、叹为观止,大众的性情得以陶冶,爱国主义情操亦被激发。

(三)丰富审美的体验

古今中外的美术绘画作品灿如繁星、数不胜数,但是不同类型的画作队会给予大众以不同的审美体验。广大民众要想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就一定要注重开拓审美眼界,多接触美术绘画作品、多进行优质作品的赏析,积累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在接触美术绘画作品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丰富内心意识里对于美术绘画作品的认知。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家长或相关教育机构一定要注重对其审美习惯的引导,从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丰富其审美体验,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满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相辅相成的,当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其精神文明素养也迫切需要提高,审美能力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能力之一,对于人类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基于实践和相关理论的认知,美术绘画作品汇集了人类意识形态的精髓,美术绘画作品赏析是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要重视美术绘画作品赏析的相关书籍著作等质量,切实为人民大众营造良好的美术绘画作品的审美氛围,让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助力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作者:王虎森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涂晓玲.对高中美术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思考[J].思维与智慧,2016,(23):24.

[2]李书志.现代美术绘画作品赏析对大众审美能力的塑造[J].大众文艺,2016,(02):83.

[3]方云定.论现代美术作品赏析对大众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展望,2015,(31):239.

中国画赏析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国画欣赏;教学方法

中国画又称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表现,是东方绘画的杰出代表。古时又把国画称为丹青,主要是指画在绢、纸上并且加以装裱美化的卷轴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墨汁、颜料,按照历史形成的表现形式、艺术法则和规律而创作出的绘画形式。国画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发展过程的辉煌岁月中,经过历代画家对其表现形式的反复锤炼、逐渐升华而日臻完善。它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界的珍宝,同时也为世界绘画艺术领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在初中开设国画欣赏课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欣赏国画可以使学生在优美的艺术熏陶下,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使他们为祖国文化的光辉灿烂而陶醉,为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而自豪。例如: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将山舞银蛇的北国风光、郁郁葱葱的江南景色、长江、黄河还有长城有机地统一在气势磅礴的画面中,旭日喷薄而出。在红太阳灿烂光辉的照耀下,祖国山河欣欣向荣,充满无限生机。观赏过后,学生对祖国山河的无比骄傲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2.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国画艺术有着久远丰富的发展过程,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传统的国画在绘画技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画家经常在画作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画、诗、书、印融为一体,珠联璧合。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说明了画与诗的不同特点,同时也描述出画诗的统一性。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画、诗、书、印在一幅画上的完美结合,在创作思想上蔑视对自然的单纯模仿和表面形式的追求,在审美观方面吸收了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中的丰富营养。国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国画所用材料的特质,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意象造型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表现艺术家主观感受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

3.提高学生的“意象”思维能力。国画中的写意画以“意象”构成的形式表现客观事物,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对自然物外在形态的超越而达到一种客体和主体情感紧密结合的表现形式,使主观情感通过客观事物的特质自然流露。借物抒意,是国画绘画中的精华,它渗透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髓。

二、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画欣赏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由于美术课并不是高考的考试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国画欣赏课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单纯讲授的时间过多,与学生互动环节时间过少。大部分教师讲课时间超过30分钟,有的甚至整节课讲授。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

2.教师讲授完全从国画本身出发,介绍的相关文化知识背景少。由于学生本身在绘画的技法和文化知识底蕴方面存在不足,单纯从画面上理解其美感的能力不够,造成学生很难深刻理解国画作品的精髓,体会其美感。

3.缺少理解绘画创作的实践过程。一方面,学生缺少对绘画作品所体现的自然物的实际观察,很难理解绘画对象与作者的主观情感的融合通过国画作品得以表现的精妙之处。另一方面,学生也缺少国画绘画技能的训练,很难体会到不同绘画技法对同一事物的描绘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神韵。因此,深入研究国画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非常值得教师深入思考。

三、提高初中国画欣赏课教学效果的策略

1.要注意国画欣赏课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首先,欣赏的作品要尽量选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题材。提前告知学生将要欣赏的作品,要求学生置身于大自然,通过真实的切身体验感悟大自然或者通过图片观察作品所表现题材的实际形态,为学生能够对比实际与画作之间的不同,从而体会出作者创作过程中所要表达的主观情绪奠定基础;其次,要注意将欣赏与实际绘画紧密结合。教师在对绘画作品欣赏课上,要通过演示不同绘画技法表现同一题材所展现的不同效果,表现出作者在创作技巧选择上的精妙之处和体现出的美感,体现出不同绘画技法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的观察愉悦心情,提高审美能力。

2.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与国画欣赏有关的知识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做一些引导性讲解,由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对正确观点进行鼓励、表扬,对错误的认识进行分析、纠正,对学生没有涉及的欣赏要点进行补充。由于这种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对相关知识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加强相关知识的传授。国画作品重要的艺术特色就是画、诗、书、印的完美结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就画论画,而要结合对诗、书、印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加深对画作的理解。清代著名画家沈宗骞认为,“画与诗皆士人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入诗者,皆可入画”,形成了“异迹而同趣”的画及诗互相渗透的审美意象。对题诗画中诗作的讲解,必然给学生以更丰富的欣赏体验。题诗画中的诗同时也是一幅书法作品,其书法必定要与画、诗所要表达的意境相一致。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同样会帮助学生深化对画作的理解。“印”更是国画作品的必然构成要素。国画作者通常会治、备多款不同的内容和形状的印章。作者要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必然和所用印章紧密相连。同时许多国画作品与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对历史事件的讲解能够使绘画作品更鲜活,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受更直观,情感得以升华。

4.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它使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音、视频信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可以更完美地展现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达的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国画的笔墨韵味、设色要求、色彩理念和讲求留白,追求空灵,形成无画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构图效果,为不同国画作品和绘画技巧的比较、分析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沈伟华.浅释初级中学国画教学的重要性[J].华章,2013(9).

[2]高万军,李霞.小学国画欣赏刍议[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8).

[3]李卓.初中美术国画欣赏课的教学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中国画赏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042-01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主渠道是欣赏教学,美术欣赏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透过美术教学方案和学生在校的美术活动,不难发现:在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与鉴赏力、创造力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着不协调的发展,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生美术技能的训练,认为学生只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会制作一些手工作品和完成一些绘画作品就合格了,常以技能训练内容来代替整个美术教学内容,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艺术美的熏陶。

美术课主要是训练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课程,特别是新课标要求下,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欣赏课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欣赏与鉴别能力,学生具有了欣赏与鉴别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何优化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以生为本,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为让学生了解美术的种类及分类,每一学期适当安排一些由易到难的绘画技能训练课,把重点放在绘画上,学生有了绘画基础,对其他美术种类就易于掌握,学绘画离不开欣赏课。在学生学习绘画技能的同时,穿插一定份量的欣赏课,让学生面对每一幅作品学会鉴别与欣赏。授课过程中找些有关的中、西绘画的优秀作品,通过幻灯片、投影让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加以释疑讲解,让学生更能直观性了解各画种的特点。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究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欣赏课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七年级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上,我先通过具体作品着重讲解各类美术种类,后重点讲绘画,让学生了解各画种的特征及作画所需的材料。第二课时安排欣赏课,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某一画种的作品等有关资料,如中国画的种类、题材。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举出某一画种并讲出其特征,如中国画中的写意画有何特征?有什么表现技巧?按题材又可分为几种?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1、以线条造型;2、以形传神,形神兼备;3、造型简炼概括。其表现技法主要有:大写意、小写意及兼工带写,另外有泼墨法,以浓破淡,以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等等。按题材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教学重点放在欣赏花鸟画,花鸟画着重是构图、布局、追求画面的情趣,追求意境的表现。如清代四僧等常以画来抒发自己对世道不满的孤傲的思想感情;常以一石、一鸟、一鱼、一草构成画面,不空不塞、突破时空的局限。如山人《花鸟图册》写一小鸟蜷足缩颈立于孤石之上,意境空灵,用笔用墨变化多端,浓淡相间,富有层次。这一节欣赏课的安排又为后面的《鸟语花香》一课作了铺垫,通过学习竹子、梅花、鸟的画法,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对半知不解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作画,加深了理解,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经过提问、分析、解答,并结合放幻灯片,把各种题材的意笔画和工笔画进行对比讲解,达到了使学生感受深刻,既能初步阐述中国画意笔作品的特征和内涵,又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作品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主动参与意识,欣赏课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和问答式,鼓励学生自主地探究,尽量让学生参与分析作品,讲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课堂上举一、两幅优秀作品让学生轮流到讲台讲解自己的看法,分析作品的优点所在,让学生自己当表演者,教师在台下听,作必要的记录,并适时加予引导点拨,对部分学生的某些正确看法给予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应微笑予以指正,不能打击其积极性,让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例如,七年下册的欣赏课安排“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古代山水画册及本地画家的部分山水画等相关资料;上课时,我把预先准备好的课本提到的画家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阐述画面的构图、景色,启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北方的山那么宏伟壮观,领悟古代的画家如何把自己的主观情思表现于山水之间;接着,再给学生补充介绍山水画的各种皴法;最后,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已收集的本地画家的山水画作品,讲出各幅作品的优缺点。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领会画家们是怎样把眼前的美好景物通过山水画的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中激发学生的作画热情,又教育了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艺术欣赏活动,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中国画赏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学;传统动画赏析;课堂教学

本文以我国众多传统动画中选取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为例,分别为《山水情》《抬驴》以及《大闹天宫》,对我国传统动画的概况进行立体展示,作为思考、展望我国传统动画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的依据,另外,通过对传统动画的赏析,拓展中职学生的艺术视野,丰富中职课堂的文化内涵。我们分五部分开展传统动画赏析课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教学课题

为在课堂上营造与传统动画相称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请有古筝特长的同学,在课程开始之前,演奏传统动画主题曲,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好奇。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吗?你们知道哪些我国传统动画?通过问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活跃度,以此来引入教学课题—中国传统动画赏析。

二、通过赏析水墨风格动画《山水情》,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这节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整理关于我国传统动画的相关资料,然后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发送给教师,经过教师的综合比较后,选出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了解中国传统动画的发展历程与分类。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动画的赏析方式及动画中的艺术语言,让学生掌握赏析动画作品的基本常识,激发学生我国传统动画的喜爱。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水墨风格动画《山水情》,并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以下问题:①动画中包含的听觉元素:配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而成?动画中包含哪些音效?②动画中的视觉元素:动画画面布局效果?色彩搭配如何?然后与学生共同对《山水情》的艺术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即音乐美、画面美、意境更美。这是以学生的听视觉引入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赏析动画中的视听元素,引导学生在生动的、趣味性的情境下,多感官参与到动画解析课程中,感受水墨风格动画的无穷魅力,提升美的认知能力。同时了解我国传统动画的基本知识,这也是这节课程的知识点之一。

三、通过赏析《抬驴》《大闹天宫》,并进行对比,深化审美体验

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欣赏剪纸动画《抬驴》的剧情,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动画中分别用到什么配乐?②这部动画属于什么绘画风格?③动画中路人是什么身份?他们分别是什么观点?然后让学生鉴赏《抬驴》的艺术特点,即皮影艺术、剪纸艺术、戏曲动画。《抬驴》同样是以学生的听视觉引入教学,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动画中的视听元素,感受我国传统动画剪纸风格动画的艺术魅力,并与水墨风格的动画比较异同。在欣赏《抬驴》之后,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爷孙抬驴的动作,切实体验剪纸风格动画在运动规律上的特性。这种体验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我展示空间,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剪纸动画夸张的特性,加深审美体验。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民族风格动画《大闹天宫》的相关问题:①《大闹天宫》这部民族风格动画在造型艺术上的特点?美术风格包含哪些独特的民族文化?②《大闹天宫》中的音乐包含哪些民族元素?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赏析《大闹天宫》这部民族风格动画的艺术特点,即传统戏曲、脸谱、年画。通过对这三部中国传统动画的赏析,归纳中国传统动画中所包含的艺术元素,并通过表格体现。然后进行对比总结,由感性体验升华到理性思考,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其掌握对中国传统动画的鉴赏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程的知识点之一。

四、思考探究,提升赏析能力

在赏析完三部传统动画后,教室可以提问学生下列问题:①你们更喜欢哪种风格的传统动画?请说明理由?②与现代动画相比,中国传统动画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劣势?③中国传统动画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在这一环节,可以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于中国传统动画的观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思考与探究,并对中国传统动画的优势、劣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