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见习内容概述
在这一年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是十分不易的。在这一年中,基地学校提供了相当多的资源和平台以提高我们新教师的个人素养和工作技能。
我的带教师傅是邹悦老师和阚晶星老师。两位老师都是十分经验丰富、热情开朗的老教师,让我能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回顾这个一年的培训,我从中获益匪浅,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一直到半日活动中的每个细节,都让我重新端正了自己的态度,从细节中获取进步。
二、参培经历及实践成长
在开展工作时,我会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好每月主题活动,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好每节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努力方向
小班幼儿从无到有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更认真努力工作,从日常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无论在进行活动时或是休息时,都密切留意幼儿的身体状况,经常检查幼儿是否有发烧状况或其他不舒服的状况。我们班的幼儿虽都是二胎,但由于家长工作都非常的忙碌,孩子都是有家中长辈带,长辈们都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晨间谈话、小故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教育,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知错就改、热爱劳动等良好的品质。
在几次的教学活动的观摩后,每次观摩活动我都是感触颇深的。在活动后的研讨中,教师们都非常积极参与。而且从教师们的讨论中可以发现大家的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在教师对教育不同思考的碰撞中,我们总能学到更多,总能更全面的看待问题。所以,参与了几次教学活动以及研讨以后,我知道做一个会思考、敢交流的教师是十分重要的,这无疑能加快我自身的成长。
三、见习成效
我们总说要尊重孩子爱孩子,但有时候我们往往忽略细节,一不小心又回到师主幼客的教育关系中。但在跟教学习时,我发现阚老师能真正地用心去做到爱孩子尊重孩子的。比如班级里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愿融入集体。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很少说话,甚至有些不愿意接触外界事物。阚老师在平时的活动中时刻不忘关注到他,引导他参与到活动中。一个学期下来,这个孩子说的话越来越多了,笑容也越来越多了,慢慢开始愿意开放自己的小世界,让别人走进去。阚老师的事例给我了很多的启发,其实在师幼关系中,平等和尊重也是互相的。我相信只要我用对了方式,我也能像阚老师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
四 、今后努力方向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教师培训 对策研究 徐州地区
一、论文研究的意义
近年来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需求持续上涨,培训供不应求,但是有的幼儿教师不愿意再参加“假培训”。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将从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培训对策研究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二、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分析
研究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徐州地区幼儿园教师对于接受继续教育的态度及已有的培训经验,还了解徐州地区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与现状。并根据以上结果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实施幼儿教师确切需要的、幼儿教师能够掌握并运用的多样化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
研究者对徐州地区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的部分幼儿园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0份,共计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调查结果显示,徐州市各个市辖区、县、县级市幼儿园幼儿教师培训活动或幼儿教师培训课程比例为70%。其中,幼儿园教师培训收费比例为55%,一周两次课程安排比例为71%,培训质量为95%,有园本培训比例为45%,如图:
在徐州地区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中,有37.5%的幼儿园缺少甚至缺失对教师培训活动的开展,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幼儿园的因素,例如:教师培训活动开展起来不容易组织和管理,幼儿园缺少相对专业的教师培训活动场所、材料、计划,幼儿园会对收费与否,教师培训活动开展的成果和影响犹豫。二是幼儿教师的因素,例如:幼儿教师对于教师培训的态度,幼儿教师接受培训前的关于学前教育的知识技能基础,幼儿教师的学习方式,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后是否及时反思并理解运用到日常幼儿园的活动中。
三、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师培训类型单一,以专家讲座形式为主,培训方会邀请一些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但是理论内容偏多,实际操作经验少。培训教师无法很好地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在平时的幼儿游戏与活动中。
幼儿教师培训内容陈旧,有些培训仍然以师德和知识技能的培训为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信息技术的培训,幼儿教师制作课件,音频、视频的制作,白板的使用等。
四、徐州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对策
(一)培训类型多样化
幼儿教师培训类型多样化是指以下园观摩、听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这三种培训形式为主。前两种培训教师的参与程度较高,有利于采取互动方式开展教学。专题讲座,教师更加青睐一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园长和教师,更接地气。
本调查还发现,教师更加愿意得到的培训材料是学员的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教师平时实践而得来的经验,再加上新的培训内容,两者不断融合碰撞出新的火花,得到反思与提升的成果。学员研修成果体现了参加培训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培训者在培训期间要对教师的文章或作业或论文及参与的研究课题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适当安排教师研讨和交流活动。
(二)培训内容层次化
针对徐州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地区的幼儿教师培训的相关现状,总结出幼儿教师的培训要丰富多样化。以师德为主线,增设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的培训,让徐州的幼师学习到发达一线城市的幼教资源。也可以增设信息技术的培训,让教师能够设计出自己想要的课件。
(三)学习方式参与化
幼儿教师学习方式参与化是指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示范课、听课,调动幼儿教师对培训课程的积极性,加强老师体验、理解和运用的一种参与化的学习模式。这种培训模式需要培训者的周全考虑与合理设置及教师的积极配合。选择典型性、普遍性的案例,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能够轻易激发老师对于案例分析的学习兴趣,参与和理解运用。在进行课程选择时,首先要符合幼儿教师的需求,其次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最后要有利于老师的学一反三,能够引发教师思考,以及培训结束后回幼儿园运用。
论文摘要:制度建设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动力和保障,幼儿园管理者应重视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园本培训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研管理制度、教师进修制度的建立。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强调幼儿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尤其强调幼儿教师个体职业生命质量的成长。川同时,专业发展也是教师个体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来自周围的推动力有助于教师形成良性的学习动机并外显为学习行为。在幼儿园管理中,制度建设可视为一种强劲的推动力,管理者通过建立和推行多种有效制度,创造出各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从而真正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意识与行为的形成。
一、园本培训制度的建立
园本培训是一种由幼儿园领导者根据本园实际J清况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实施、自行考核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2)当前幼儿园园本培训的方式丰富多样,但往往缺乏规划,致使培训缺乏延续性,大大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培训制度化有助于从一定程度缓解上述问题,也有助于增强培训的“实效化”和“系统化”,从而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技能。园本培训制度例示如下:
(一)专家、骨干引领制度
幼儿园有计划地通过邀请专家开讲座、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等形式帮助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增广视听。
(二)师徒结对互促制度
幼儿园可以在双方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建立师徒结对互促制度。要求“徒弟”结合自己的需求制定计划,而“师傅”则根据“徒弟”的需求制定辅导计划,并且这种指导过程要有记录和反馈。同时,还可以提供自荐方式将有经验、教育教学能力突出的幼儿教师组成一个“讲师团”,定期分主题向园内其他教师传授一些教学经验,如讲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怎样指导幼儿开展游戏活动,如何为幼儿创建适宜的学习环境,等等。
(三)专业写作、交流制度
例如,定期撰写与交流专业文章。要求幼儿教师定期写好业务笔记,并独立或合作撰写幼教论文。可通过创办本园的科研刊物,为教师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让教师在不断写作中学会反思、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定期举办教育沙龙。可选择在现场或网上平台进行,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经验、推广教育成果。
(四)对外学习制度
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其他知名的幼儿园进行考察学习,并参与片区教研活动、各级学术研讨会以及向专业期刊投稿等。
二、教师评价制度的建立
教师评价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动机、方向和程度,合理的评价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3)因此,幼儿园应重视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以激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机。评价应把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与幼儿教师的做事能力结合起来,让教师在一个宽松、愉快的评价氛围中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获得专业成长。
(一)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幼儿园开发和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闭发展性评价制度强调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它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使得评价的矫正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指标,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量的增加,如幼儿教师专业知识、活动组织能力、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质的提高,如幼儿教师由新手阶段向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阶段发展;三是自主发展,如幼儿教师具有自觉、自信、自理、自立的教育教学态度与能力,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主动性;四是个体价值的实现,如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具有强烈的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并作出职业承诺。 (二)建立开放性的教师评价制度
开放性的幼儿教师评价制度强调评价是一种民主、协调、共建的过程,通过采取幼儿教师之间互评的方式,进行参与方式的评价。它能激发幼儿教师自愿地参与评价标准与程序的编制过程,并以此作为提高和改进自己教育教学的目标。
(三)建立教师自我评价制度
幼儿园应定期举行一次教师个人述职,让教师就近一段时间以来师德表现、保育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将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反思,学会在总结中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在和其他教师的对比中看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从而为以后的发展确定适宜的目标。
三、教研管理制度的建立
园本教研是立足本园实际而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主要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幼儿园可尝试建立以下制度来保障园本教研顺利有效的组织和实施。
一是理论学习制度。幼儿园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幼儿教师学习现代的幼儿教育理论,引导幼儿教师学习相关的保育及活动组织知识。同时,坚持每学期向教师推荐几本必读专业书籍,让幼儿教师在业余的时间里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二是对话交流制度。鼓励教师就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研讨,相互交流,从而实现经验共享。例如,定期举办“一课三研”活动、“教学诊断”活动等。
三是课题研究制度。幼儿园教研组应善于引导教师发现、提炼本园在保教工作中出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为园本课题,有条件的可以申报区级课题或省级课题,获得科研经费的支持。这有利于营造“科研兴园”、“让幼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氛围。
以园本教研为引领,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积极探讨的教研氛围,才能切实解决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随时发生的问题。教研管理制度化使教研活动由事务型、应付型向学术型转变,可视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四、教师进修制度的建立
【中图分类号】 G 443 R 395.6 G 478.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3-0287-02
【关键词】 职业;生活质量;对比研究;院校,保育
工作生活质量(简称QWL)是指组织中所有人员通过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的公开交流渠道,有权影响决策,改善自己的工作,进而导致人们更多的参与感、更高的工作满意感和更少的精神压力的过程。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关注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状况,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活质量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因素和提高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对提升幼儿教师的生命价值,促进幼儿园的教育和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天津市10个规划区中各抽取2所幼儿园,幼儿园规模至少有6个班,共抽取20所幼儿园,其中公办12所,民办8所。再从每所幼儿园中抽取保育员、教养员各5名,共抽取幼儿教师200名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其中保育教师95份(公办55份,民办40份),教养教师98份(公办60份,民办38份)。问卷有效率为96.5%。
1.2 方法 问卷借鉴“企业员工职业生活质量问卷[1]”,根据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活实际对有关项目进行修改,编制成“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个人信息、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度、工作情感、工作负荷、工作资源、工作自、工作回报、工作单调性、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等几个方面。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质幼儿园教师及教养员与保育员职业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1。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总体状况较低,满意度不高。幼儿教师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环境和办公桌,写笔记、教案、论文等必须回家完成;工作时间过长,没有上班和下班之分,在日常工作以外还有一部分的“隐含工作时间”,经常在家备课、做教具,还需要接听家长电话和家访等;幼儿园没有固定教材,课程模式经常变化,使得教师应接不暇;教学任务以外还经常有排练、演出、心得、课题、论文、各种评比活动,成了教师的沉重负担,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个人生活和身心健康;幼儿园班额标准一般在20~30人,但实际上大部分幼儿园的班级人数都超标,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幼儿,安全问题时刻困扰着教师们,这种精神状况已影响到幼儿教师的个人日常生活。
结果还显示,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较低,职业自卑感和不安全感较高。幼儿园保育教师和教养教师职业生活质量总体状况较低,对工作的满意度均较低,职业压力比较大。但教养教师的压力更多来自工作任务的繁重,保育教师的压力则更多来自内心的自卑和担心失去工作。在访谈中发现,保育员的职业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明显较高。
由于岗位分工的不同,保育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的日常管理,保育教师在人们的眼中更多的是“保姆”而不是“教育者”。束从敏等[2]对芜湖市100名幼儿教师职业生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3.3%的教师认为工作中的自己更像保姆。
教养教师精神压力大,职业成就感和满意度普遍较低,主要原因包括:(1)写作任务重。一般来说,一名幼儿教师必须完成教育计划、教案、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教育笔记、教具和学具准备、听课笔记、观摩活动效果分析、安全活动记录、教学软件制作、课题研究、论文、学期总结、家园联系记录等写作内容。在对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中,63.8%的受试者认为工作占据了她们许多原本应该享有的闲暇时间;47.3%的受试者感到自己在家里的脾气开始变坏;常常为一点小事对孩子和家人发火的人达55.9%[3]。(2)科研压力大,幼儿教师普遍对科研有畏难情绪,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3)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感。随着幼儿教育引入市场机制,孩子交费入园后,家长对幼儿教育服务的期望值提高,要求也随之增多。尤其是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致,甚至只要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一点“问题”,就要追究教师和幼儿园责任。由此,教师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多地成为了“服务”与“被服务”的简单关系。
因此,探讨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压力产生的根源,并对其进行分析,寻找缓解的方法已是刻不容缓。
4 参考文献
[1] 张勉.企业雇员离职意向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束从敏,姚国荣.幼儿教师职业生活质量的研究:对安徽省芜湖市100名幼儿教师职业生活的调查与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4(7):56-58.
【关键词】教师素质;幼儿园素质教育;作用
In the 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eacher
character present condition analysis
Chen-Hui
【Abstract】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from implement it day since put forward to kid's teacher all new of request, in this decade of time, we full understanding go to teacher the character is in the decisive function in the kid's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at 《kid park education instruction outline 》of guide bottom, kid's teacher also always how will new of education principle conversion is education practice the behavior be kid's park thorough implement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importance contents, but,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is in kid's park walk to today return far reach expectation of target, the but again get into to a "bottleneck stage", the kid teacher is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ehavior also creation"stagnation appearance", severity bar 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go forward of step, therefore, I pass writing form questionnaire, telephone, network interview etc. form to 137 kid's teacher of profession cordiality, study train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continuing education, park origin teach to grind, teaching behavior, mind and body health etc. the circumstance carry on investigate, and combine an oneself at province class demonstration kid's park be a glimmer of work of actual circumstance, to the character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is province kid's teacher carry on not and very mature of analysis, hope to push kid the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have apocalypse.
【Key words】Teacher's character;Kid park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Function
素质教育从实施之日起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教育教学中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断创新,做一个适应时代要求,适应幼儿成长要求的反思型、全能型或完整型的幼儿教师。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充分认识到教师素质在幼儿园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的引领下,幼儿教师也一直把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转换为教育实践行为作为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素质教育在幼儿园走到今天还远没有达得预期的目标,似乎又进入到一个 “瓶颈阶段”,幼儿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教育行为也产生了“停滞状态”,严重阻碍了幼儿园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我通过书面问卷,电话、网络访谈等形式对137名幼儿教师的学习培训、学历进修,专业情意,园本教研,教学行为,身心健康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自身在省级示范幼儿园一线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我省幼儿教师的素质现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1.教师渴望学习,但实际成效不大
接受调查的幼儿教师表示自新《纲要》颁布以来,学前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己原有的理论、技能已跟不上今天教育发展的步伐,有90%的幼儿教师渴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接受新的教育行为指导。在调查中,75%的幼儿教师在近五年的时间里接受或参加过高学历进修、继续教育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观摩教学活动等形式的学习,(另25%的教师为学前教育发展较落后乡、镇幼儿园教师)却反映学习成效不大。
1.1为学历而学习
近五年,我省幼儿教师学历层次明显上升。在接受调查的137名教师中本科学历占17%,专科学历占61%,高中及中专学历占22%,其中参加和正在参加高学历进修的教师占总数的74%。接受高学历进修学习可以说是教师业务成长的正规有效的学习方式,可是有的教师反映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换到一张文凭,所以学习过程就敷衍了事;还有教师在选择学校专业时没有与学前教育对口的专业,只好选择中文、音乐专业,对实际教学工作并没有促进作用;另外一部分教师反映,在职教师很难争取到脱产进修学习,更多的教师参加的是函授、自学及远程教育,这种主要靠业余时间自主学习的形式几乎学不到什么实质性的知识。
1.2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学习不对口
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以师德教育和新课程、信息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将现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轮训一遍,教师素质明显提高,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调查中所有接受过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岗位培训教材偏重小学教师培训实用教材,比如新课标、新课程指导教材,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少之又少;各地市担任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有的根本就没有学前教育系,所以,授课教师多是由小学教育系教授担任,特别少的地市邀请了河南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讲课,使幼儿教师很难真正接受到专业的理论学习和指导。
1.3外出观摩学习机会少
近年来,幼儿园越来越多地重视师资培训工作,投入了较大的资金派优秀教师到外地学习他人成功的教学成果与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事实证明这是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实践行为,推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据调查,一所普通省级示范幼儿园平均每年派教师外出学习达65人次,有90%的教师反映这是最愿意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具体原因:多数会议安排既有理论讲座又有现场做课,现场做课既打开了教师的思路,又可以拿来就用;设在异地的学习地点使教师憧憬,教师在学习之余了解异地风情,将来还能用到教学当中,向孩子们讲述所到之处的人情风貌,生成出一节创意的教育活动;通过观摩学习了解其它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并与自己地区做一比较,反而会激发自身专注学前教育研究的决心。
但也有教师反映这种学习只限于各幼儿园较优秀、年轻的教师,对于那些年龄偏大、成绩平平的教师来说几乎是个梦想,致使一部分教师频繁外出,导致学习内容重复,造成资源浪费;而另一部分教师却越来越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2.“应彩云”像雾像雨又像风
“应彩云”这个名字对幼儿教师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作为一个引领着幼儿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她深厚的业务功底和她身上所散发着的独有的人格魅力,构筑了一个幼儿教师高尚的专业情操。每一位幼儿教师都欣赏她,但很少老师想追随她,成为她。有老师感触,像应彩云那样无时无刻地关爱孩子、尊重孩子,一切从孩子的身心发展出发的教育行为,令人佩服,可我们有时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难免带着个人急躁情绪面对孩子,相比之下,应彩云是“神”;还有教师认为应彩云四十多岁的年龄,还能保持一颗真挚的童心是个奇迹,而我们进入三十岁就没了工作激情,缺少了同孩子们玩的心情,开始想着退居“二线”,有的教师主动提出当保育员,有的争取到后勤工作;还有教师认为应彩云的成功少不了领导的扶持与宣传,而我们有些幼儿园却唯恐那位教师荣誉过多,骄傲膨胀,将老师该得的荣誉转给他人,说是平均分配,激励一下他人的积极性,这样做既打击了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又很难推出自己的名师,还助长了某些教师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由此,我们的幼儿教师感到自己的目标离应彩云很远很远。
3.“总结”里的园本教研
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园本教研,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园本教研,幼儿园教学成果产生于园本教研。近年来,我们更多地从总结、报告中了解到各个幼儿园都在科研兴园,园本教研都是专家参与、理论指导、形式多样、成果显著。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实际的园本教研远没有总结里的园本教研那么完美。据了解,一些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多是年级组长带领年级教师自主活动,业务园长很少参与,除非有大的活动安排。多数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计划,更多的是评议公开课和组织幼儿园大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安排“六一”、春(秋)游等活动方案。另外,幼儿园的课题研究缺少专家的参与指导,教师对于研究工作不知从何下手,结果总是不了了之,而且课题研究并没有成为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这些都说明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还没有完成从侧重组织到侧重研究;从侧重管理到侧重参与;从侧重指导到侧重引导的转变,最终影响了教师专业的进一步成长。
4.观念、行为仍是两张皮
自新《纲要》颁布以来,幼教改革形成了先转变教师观念,后进行观念到行为的转变两步走的行程,但时至今日,仍是教师行为与观念两张皮的现象。我们来听听教师的心声吧!首先,教师在把握新的建构式教材时,面对全班四五十名幼儿很难根据几个幼儿的兴趣点生成建构新的教学内容,这几个孩子感兴趣,其他孩子还不感兴趣呢!对于新的教育观念教师都能领会,但更多的是在公开课,优质课评选时展现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还是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带领幼儿完成原定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每位幼儿教师都想本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创造性地组织多种多样教育教学活动,可是为了迎合家长,不得不放弃很多想法,用更多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学习小学的知识,为幼儿上小学奠定基础。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但幼儿教师普遍缺乏教育反思,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教师说“每天早上7:40上班,下午6:30才下班,下班后我什么都不去想,动都不想动,还反思呢!”还有的老师说:“一个班四五十个人,能够按部就班地把课上下来,一个都不出事故就已经谢天谢地啦,哪里有时间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呀!”另一方面,幼师和职业高中学生一般都有轻文化和专业知识重技能技巧的倾向,这种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妨碍了许多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使他们在工作中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思想,很难完成从一个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也很难将自己的反思结果、教育成果进行理论总结了。
5.幼儿教师口头禅“忙、累、烦”
在接受访谈的教师中,都有“忙死啦、累死拉、烦死啦”口头禅,对于自己的工作都产生了“职业倦怠”。有的认为自己的工作被社会上的朋友看不起,没有成就感;有的教师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干了十多年却没有表现的机会,现实与理想的强力冲突促使她对工作产生倦怠;有的认为幼儿难管,家长难缠;有的认为幼儿园工作负荷大,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备课,布置环境,做研究、写计划,还要参加各种评比、竞赛、教研活动、公开科及为应付上级各种检查做的准备工作等等,使教师身心疲惫,无暇顾及自身专业成长。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教师素质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事实却非教师单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我们呼吁社会对幼儿教师给予更多地关心和理解,肯定她们的工作,她们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作出了不懈努力,她们应获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回报。其次,我们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幼儿园以教师为本,为教师营造宽松、积极的工作氛围,即时为幼儿教师“减负”――减少班额,减少重复性工作,适时为幼儿教师“松绑”――“让教师去做他们该做的事”。 另外,我们还要建议幼儿教师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互相鼓励,友好合作,丰富业余生活,使自己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我们相信通过社会、集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能够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推动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 马振海《素质教育:观念与实践》 河南大学出版社
[2] 朱家雄《给幼儿园教师“松绑”》2004年《幼儿教育》9期
[3] 赵瑜华《职业倦怠的原因探析》2006年《学前教育》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