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财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防范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企业理财活动空间的进一步扩大,理财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企业理财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日趋频繁,财务危机发生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决策风险可以说是企业最大的风险,决策风险防范应成为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的重点。企业财务危机防范应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机制
一方面,应成立财务危机防范控制网络,除了可以成立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机构外,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单位和业务区域划分情况,建立危机区域控制中心,各控制中心应配置控制人员,明确其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新疆石油管理局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危机防范机制,其有局财务处建立财务危机防范科,对个下属个企业进行防范危机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既防范了财务危机,又保证了国有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应制定财务危机控制制度,使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制度的核心是要根据各个控制对象,制订科学合理的控制标准和危机监测、信息反馈机制等,以便于将危机防范落实到实处。例如,新疆石油管理局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就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开展机制,将各种危机防范落到实处,企业那边财务管理实行院长负责制,各系部有自己的财务管理机制,再由财务处进行统筹控制,很好地防范了财务危机。
(二)实施有效的财务危机防范措施
财务危机防范措施主要是针对企业高风险经济活动领域或业务活动的特点,事先所作的一些财务危机防御性安排。一方面应建立企业决策制衡机制,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为了防范盲目或错误决策,企业应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决策层成员之间的制衡与约束,并建立决策负责制度,从而促使决策者谨慎而负责地行使决策权利。企业的财务决策按风险程度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和不确定决策,所以建立企业决策制衡机制,决策是企业管理的关键;另一方面应重视和借助企业外部独立机构的意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财务管理和各项决策中,听取和吸收外部专家的建议会有助于降低错误判断率,减少企业运行和决策中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控
财务危机预控是企业解决财务危机的关键环节,是对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危险性及其程度进行动态的分析与预测,并对引起企业财务危机的内在隐患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化解或阻碍财务危机不利的变动趋势,力求避免或延缓其发生。其主要作用有: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及时掌握企业财务安全状况和变动趋势,强化财务危机管理意识;即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也可以起到预先警示作用,促使企业提前作好应对和处理财务危机的准备,以免当财务危机爆发时失去处理危机的主动权。企业财务危机预控应重点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开展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工作。
财务危机预警是对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多角度分析判断,并及时发出危机警告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督促企业尽早作好预防和应对财务危机的准备。首先应从影响面广的经济危机、行业危机和重大事件的观察、分析与检测着手;其次,应时刻关注企业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如企业出现财务状况不佳的征兆、财务报表的异常表现;最后,运用适合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二)完善企业经营者的约束激励机制
经营者是企业主要决策者,直接影响着对企业起全局和长远作用的各种决策,其内容主要包括:1.对经营者采取恰当的激励约束方式,激励与业绩挂钩,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即期激励与长远激励相结合;2.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包括考评标准、考评方式、考评期限和考评依据,通过考评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经营者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另外,企业还应建立相对独立的考评组织,防止出现经营者自己考评自己的不合理局面。
(三)加强企业资金流动性和成本费用的控制
一方面企业拥有充足的变现力、很强的营运资金,是其能够顺利履行到期偿还义务
的安全保障,企业在考虑财务运行安全性的同时,应该关注营运资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成本费用失控是导致企业亏损的主要因素,必须重点加以控制。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处理
处理财务危机是一项系统工程,处理的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基本步骤和若干必要的环节,在危机处理中应认真对待每一个必经的步骤,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处理失败。企业应成立财务危机专门处理小组,收集相关资料、判断形势,采取正确的指导方针,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财务危机处理的关键是要明确重点,注意策略,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抓住处理财务危机的重点。抓住重点,就是要明确找出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根源以及影响财务危机处理的全局问题。
(二)注意处理财务危机的战略和措施。企业在财务危机处理中,为达到处理目标应采取主动进攻的战略,在处理财务危机行动中,既要注意机会成本、社会期望值,又要兼顾企业的承受能力;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既要满足解决眼前矛盾的要求,又要立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处理财务危机是转化危机的过程,如何抓住机遇、化险为夷,就必须十分注意具体策略的运用。
(三)调动相关利益部门和人员的积极性。财务危机是企业全局性、深层性的危机,对其进行处理,不仅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而且涉及各方的利益。
一、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
在吸取了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乾通公司提出了对化油器厂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财务主管由财务部提名,经公司领导讨论,由总经理聘任。财务主管的人选必须具备能坚持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会计法,坚持原则,业务水平、政策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能独挡一面的同志担任。
1.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的好处
①财务主管代表乾通公司对化油器厂实行财务监控,具有权威性。财务主管的工资福利待遇是由乾通公司制定并发放,克服了以往财务主管从属于经营者,职责权限也有限,往往是听命于经营者的状况,解决了财务主管的后顾之忧,可以放手大胆工作。
②实行财务主管委派制,保证财务主管能进入化油器厂的决策,监督经济活动,使其在具体运作中能够发挥财务监控作用,并体现及时性、有效性、经常性等特点,可以改变对财务监控乏力的局面。
③可以赋予财务主管一定的权限,并把责、权、利结合起来,更好更有效地实行财务监督控制,防止资产流失,以及违规违纪,甚至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可信度。
2.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
①遵守《会计法》及有关财政财经法规,制定化油器厂的会计制度,作为化油器厂经济活动准则;
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参与企业其他各项经济计划的制定;
③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④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⑤与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厂长任期目标、经营责任制、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提出经营目标及考核办法;
⑥对财务收入情况进行监督,其中一枚财务印章由财务主管保管,对不合法及有疑问的支出,可以停止支付或暂缓支付。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制止厂长,决策失误及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对一切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立即向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报告,并及时进行处置。
3.财务主管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财务主管必须对以下事项承担责任与
风险:
①不按《会计法》与财经制度办事;
②不执行公司资产管理委员会的决议,与经营者串通一气,失去监督职能,违法乱纪;
③在重大财务收支及内控制度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造成内部控制弱化、财务管理混乱;
④应该发现可能发生的损失,未及时采取强制措施而造成重大损失的;
⑤滥用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企业重大经济损失的。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主管实行委派制,为对投资企业实行有效的财务监控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二、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指标体系
对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明确目标,确保资产能够增值。原来对车间的考核,指标繁琐,达不到考核的真正目的。考核指标必须反映经营的实际状况,现在对化油器厂的考核主要有以下两个考核指标。
L.利润总额指标。此指标是反映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此指标进行。这是衡量化油器厂资产能够保值增值的重要指标。但在注重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更要注重经济运行质量能做到帐面利润与实际相符,为此必须考核另一项指标。
2、现金流量指标。此指标综合体现了企业资金营运的质量,是测试企业资产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支撑利润,那么利润也是虚的,结果是后患无穷,所以现金流量指标,是实行财务监控必不可少的指标。通过考核此指标.可以便化油器厂加强应收帐款管理工作。同时也促使化油器厂认真做好生产计划与准备工作,加强市场信息收集工作、分析工作,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缩短生产周期,保证生产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减少库存,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经营中的现金流入量/经营中的现金流出量,该指标必须大于l。
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尽可能地做到事前控制,便于财务主管监控的可操作性,必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具体做法是编制年度综合计划,包括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利润计划、财务收支计划、劳动工资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等等。综合计划的制定围绕考核指标进行,经过各方面反复平衡后,由厂长颁布、下达。综合计划是化油器厂的经济运行大纲,一切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以此为中心展开,任何人都不得跳开综合计划而另搞一套。对计划的执行情况,每月要进行汇总分析控制,并对预算执行结果,奖优罚劣,以形成预算是刚性的思想、人人必须认真贯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计划的修正,必须由厂长主持,经多方面平衡后,确保考核指标的完成才能更改,否则财务主管有权拒绝变更。
在通信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财务的内部控制作为其组成的一个核心环节。无论是对于通信企业的运作还是经营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可以起到有效降低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各样财务风险概率的作用,为通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才能确保通信企业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往往都存在着会计信息错误、财务账目失真等现象,无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金的流通情况,造成这些现场产生的一系列原因就是因为没能对财务制度予以完善,不能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控制管理的独立性,继而无法有效监督财务人员的操作,无法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各个流程进行严格的规范。企业内部缺乏财务监控上的独立性,不仅会无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资金的流向,而且更使得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如同虚设。因此,只有健全科学、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才能够促进通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强烈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实践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建立的最根本保障。但是,现今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之中还是存在着对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将内部控制的工作划分到财务部门中的现象。这就很明显的看出,企业的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有效作用没能进行正确的理解,没有深刻意识到作为领导在内部控制中的义务与责任,只是将内部控制作为一种企业的管理手段来使用。所以,强化企业采取管理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是尤其重要的。
(二)财务控制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就我国现如今的市场竞争来说,其实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但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开展的比较晚,而且运用的时间也比较短。所以,在企业内部往往都比较缺乏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加上现如今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员还没能树立强烈的财务管理意识,还是沿用着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而落后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如今企业发展管理的需求。因此,想要促使通信企业得到长足发展,最根本也是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大量财务管理知识深厚、信息化管理水平与业务水平都较高的高素质人才。
(三)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而且随着我国现如今市场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革,在现今信息化大力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也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对其提出的严格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仍然还是有很多企业使用的是原来落后的管理制度,甚至有的企业根本还没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更是无从说起。因此,就信息化时代下的通信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其财务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对企业行为的内部控制
1、明确各项会计经济活动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者的决策水平高低对决策结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与其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能够使领导者获得全面、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要进行对企业与会计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明确,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来全面、真实的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经营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从根本上来说非常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增高。通常情况下,由于企业的制度或者业务流程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满足企业的经营需求。另外,对企业内部管理失控的情况可以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3、有效减少风险的发生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对其的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风险发生的情况,换一句话说,能够将风险进行有效的化解以及转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
(二)进行对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立企业内部的整体氛围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构建和谐的内部控制氛围,提高企业员工的控制觉悟与自觉的控制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在这一内部控制的内容中,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与事后监督,以此来实现将单一的执行制度转化成为整体体系的运转。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与防范机制。风险评估包含的内容往往是是一些很难达到最终经营管理目标的,带有一定阻碍性的经济活动。因此,对于这些风险予以分析、评估,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某企业在发展中没有完善的流程以及健全的制度体系,因此,企业内控的过程中的完成度与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可以保障预算实现的针对性措施,全面掌握预算执行的情况,并从定量、定性两个角度研究当前预算执行的状态、发展势头、预算执行阶段中形成的偏差,认真找出责任归属,并提出改进的相关意见。每个预算的执行部门需要创建月度预算执行分析体制。预算年度终了,预算管理委员会需要给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立体化的归纳分析,产生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另一方面,创设预算执行稽查与审计制度。尤其,要最大程度实现财务审计的监督功能,利用定期开展的监督检查,寻找出预算管理中每一个流程可能存在的不足,第一时间纠正预算执行阶段中产生的偏差。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对预算控制中的薄弱环节要告知责任单位和部门,以保证预算的实现。
四、结束语
会计类专业中企业财务管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强的应用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客观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有一套科学而适用的考核评价体系,包括考试内容及形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成功的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改变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片面的评价。
2企业财务管理考试现状
目前的考试中,还是以传统的考试模式为主,着重以理论考试为主,终结性考核为中心,无论在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目的上都与现在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创新型强技能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脱节。
2.1考核过程形式化
考试企业财务管理考试一直沿袭传统“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的形式,原来的考试方式为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成绩,三个部分的成绩均由教师评定。虽然考试并不是按最后的一张试卷定胜负,但平时成绩尽管占一定的比例,但依然是集中在考勤、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上,但平时作业整个班也就一两个版本,抄袭严重,课堂表现方面,作为高职学生不玩手机、不睡觉就很好了,期中也就一份大作业,无法客观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期末考试往往是以闭卷的形式,考试还要划出重点复习内容,即使如此,考试过程中作弊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甚至出现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的成绩不如表现欠佳的学生,出现倒挂的情况。无法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2.2考试内容不合理
企业财务管理本身是实践操作很强的一门课程,但是考试只是单纯的理论考试,强调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忽视实际操作,弱化了它的应用性。另外,考试的试卷大多由任课教师出题,高校缺乏对试卷质量的监控,而且这种考试仅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作出客观评价。传统的课程考试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无法对其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作出评价,使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对知识架构把握不住。应用性、实践性得不到体现。
2.3考试方式、评价主体单一
为了尽可能保障试卷的规范化和组卷、阅卷的客观性,虽然组建了试题库。但题型主要集中在单选、多选、名词解释、判断、简述等客观性题目,而综合分析、案例、实际操作等主观性试题较少。在考试方式上,主要是闭卷、笔试、理论考核,而开卷、口试、答辩、技能操作、实践能力考查较少,这种较为单一性的考试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考虑学习的应用性目的,总是以“应试”为主要目的,往往临近考试才临时抱佛脚。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多的是考查死记硬背能力,所以对学生不但起不到考核的作用,相反还削弱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评价主体方面,首先试卷主要由任课老师来出,平时、期中、期末评价都由任课老师来评价,但老师对学生在某些方面的评价有时不够全面和客观,往往会有所偏颇。鉴于以上几点原因,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潮流,课题组成员以考试改革为切入点,对课程教学安排、考试形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3深化财务管理课程考试改革的思路
3.1考核形式多样化
从过程来看,依然采用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阶段,但从考核的形式上不再停留在表面上,以更能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及应用上。增加口试的环节,这个主要体现在平时的课堂回答问题上,每人必须要有5次口头回答的机会,每次2分,口试占有10分,其次有2次课堂实践作业,必须当场提交,主要考核学生的当场消化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杜绝背后抄袭、蒙混过关的情况。如期中考试采用团队的形式,设计内容并进行PPT演示。期末可采用开卷的形式、重点通过案例分析计算进行考核,同时结合企业管理的用友ERP沙盘软件,运用财务管理的知识进行操作。口试、笔试、软件操作、PPT演示,做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全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考试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3.2考核内容的实用性、创新性
科学的考试,一方面考试内容要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不同的考试内容并贯彻个性化评价原则,另一方面,考试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创新性。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考试的内容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减少一些死记硬背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增加能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内容。比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某一个项目的具体应用,比如用案例进行一个具体的分析,或一个筹资项目、投资项目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决策,几人一小组进行设计并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多人参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并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利用用友等ERP沙盘的软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经营一个企业,运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管理等财务管理的知识模拟进行创业创新,既考核了该课程的知识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以往的考核评价都是由任课老师评价,占用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老师面对一个班四五十位同学,有的可能都不大认识,评价起来难免不够全面也不够客观,在考试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改革后,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比如在团队合作完成的任务过程中,就要有小组成员的打分和评价,如期中团队项目PPT的设计、制作和演示都有小组成员分工完成,所以小组成员根据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ERP沙盘演练过程中也是团队合作,也有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同时软件本身也有打分功能,所以就形成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电脑评价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更科学、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对该门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任何公司的持续存在都是以创造能为市场所承认的价值为前提的。保险企业创造的价值可以分成三部分:①保障价值;②投资价值;③服务价值。保险企业一切活动都必须最终对这三方面的价值提升做出贡献,否则就是对资源的无用耗费。推动保险企业经营活动的资源主要来自于股东的投入和客户的保费。“资源耗费——作业行为——价值创造”是公司运转的基本逻辑。
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由财务信息流系统和资金流系统构成,以提供外部制式化信息、内部管理决策信息、进行费用控制和保障资金收支安全为目的的功能系统。
第一,财务信息流系统——通过财务会计特有的“确认”和“计量”技术,从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保险业务自身风险管理和先收入后支出的复杂性,财务信息的生成离不开统计与精算技术。实际工作可以概括为“会计与统计并行,会计与精算互辅”。尽管如此,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通过确认和计量作业反映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及其在会计期间的变化、期间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费用发生和利润增减等“历史性”信息,为公司各个层面的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
第二,资金流系统——以效率和风险平衡为原则,以保持资金流量和存量的健康结构为标准,对经营活动中资金流动进行管理控制。保险公司的资源来自于股东和客户,狭义的资金管理工作就是保证资金流动的安全,准确判断各个作业环节对资金流量的规模、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需求,及时满足业务、费用和资本性支出的需要。同时,对存量资金的使用提出变现能力、波动性、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要求。当然,广义的资金流管理涉及的方面要广泛得多。在现实工作中,财务信息流和资金流管理工作结合得非常紧密一一资金流管理要利用财务信息来判断已拨付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控制过失舞弊风险、预测短期资金流量变动:财务信息流管理要利用资金流动的实际结果来印证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的可靠性。
管理核心
目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确保资金收支的安全、提供制式化财务信息、以费用管理为核心”,体现在三个方面:
1、保险公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机构还在高速扩张。由此而引发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基层资金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尤其是日常工作中资金收支量巨大,强化并确保资金收支的安全就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尽管这项工作不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但对保险公司基本风险的控制意义重大。
2、保险公司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有政府监管部门、股东、债权人、税务部门、公司管理层、员工、工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按照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每个月要报送大量制式化的报表。财务核算系统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分类和汇总加工生成报表。目前财务核算与公司的管理决策、风险控制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真实的、相关的“精致”财务信息还很缺乏。比如,反映资金运用效益的、以完全成本或全耗费成本反映产品盈亏的、费用耗费情况和财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都不够充分。随着保险公司管理朝着集约化逐步推进,对高质量、个性化财务信息的要求成为必然,财务报表生成之前的核算工作和生成之后的分析工作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对“费用规模的控制”,即发生前的预算控制、发生时的资金与核算控制、发生后的分析反馈(决算)控制,通过对费用的合理控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目的。
职能执行
基于目前保险公司的组织结构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把财务管理的职能分解为:资金管理、业务管理、费用管控、决策执行等。
(一)资金管理
对保险公司来说,业务的推动、人员的发展、机构的完善都需要资金支持。从财务学的角度看,资金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营运资本”。对于公司,资金是“流动的能量”。我们认为资金具有“产”和“权”的双重属性。就“产”的属性而言,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作为企业资源,资金流动到什么方面,这种“产”的能量就要在什么地方释放。同时,作为“产”资金就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它的总体规模、结构和流动节奏都是财务管理工作要把握的。容易被忽略的是资金“权”的属性。按照产权经济学的观点“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接点”。就企业内部而言,业主和公司法人之间、总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分公司和营业区之间……都存在一种“契约式”的权责关系。即资金出让方把资金运用权交给使用者,使用者要合理运用,并且在偿还本金的前提下要返还资金出让者要求的期望收益。换句话说,资金的使用不是免费的、而是有“资本成本”的。
这里有必要强调与资金运用有关的“约束理论”,它认为公司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其中的某种资源是最关键的限制因素,这种资源被称为“约束因子”。通过有效管理这种约束因子,可以整合其他附属资源,从而改进整个管理体系。我们认为,对于保险公司,资金就是这种约束因子。抓住资金流动的方向、规模和时间等要素,提高资金流量和存量的管理水平,就能够整合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结构,总体提升资源的投入产出比。
资金运用要有强烈的“投资”意识——资金运用的方向是否能满足资本成本的条件。当几个方案在争夺资金时,要判断出哪个方案能产生更多资本回报:而作为申请和使用资金的部门要知道资金不是免费的午餐,能不能完成资本成本的要求。而理想的财务管理系统应当能为资金的拨出方提供资本成本,例如:期望利率、期望收益、收益回收周期、风险和波动性方面的论证和信息支持,同时应当为资金的接受方提供资本成本和期望收益的考核标准、资金使用策略等方面的信息支持。
(二)业务管理
财务管理系统的特性决定了它要和所有的业务部门发生直接的、频繁的和紧密的联系(如图1)。财务信息的归集、分类、汇总、分析和管理都要植根于业务活动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只有理解了各个业务系统运作程序、控制关键点、决策模型等,才能有的放矢地搜集加工决策支持信息。
比如,精算系统计划对市场营销系统推广产品的盈利能力作一个评估,那么相当程度的成本费用都要从财务管理系统取得。而财务系统提供这方面的数据,离不开对产品特性的了解、离不开对营销方式的了解、离不开对前后线人员结构和相应人力成本的了解,同时也离不开对决策模型和分析技术的了解。只有对两个业务系统的众多方面有充分了解,财务管理系统才能提供真实、相关的决策支持信息。只有对业务系统有全面和深入的把握才能充分披露反映盈利能力、潜在风险等基本而重要的财务信息。资金流运用的效率更和业务系统密切相关,有如下基本原则:①资本成本补偿原则;②存量和流量结构合理原则:③资金流量和业务需要时间匹配原则;④事前计划预算、事中控制执行、事后反馈分析相结合原则。可以看出资金流管理必须和各个业务系统的战略规划、战术打法、指令、计划、要求、信息反馈等结合在一起才能进行。
(三)费用管控
费用规模控制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
现在保险公司所执行的费用规模控制基本思路是:本着先收后支的原则,按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可用费用,然后控制费用发生的总规模不要超出公司可以承受的额度。其中费用计提比率的计算是以销售预算为基础,综合各种因素给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各个项目的“期望”结果,然后倒推出一个“折中的”计提比率。预算控制的目的是费用的规模,但控制力量的指向必须是“行为”,而不是最终的结果(费用规模)。换个角度说,我们不能简单地从规模上“压”费用,而是要明晰预算投入和对应行为的因果关系,提高资源使用的投入产出比。
如果我们把资金比喻成一枝箭,把箭靶想象成为资金配置的位置,那么,效率要通过瞄准来实现一一瞄得越准,箭越接近靶心,就越有效率;而效力是通过“当机立断”的扳弓放箭过程来完成射箭的一系列动作,动作越干净利落,就越有效力。资金的配置使用也是类似的道理。没有“价格”(资本成本)作为准星的市场机制来瞄准,资金这枝箭就不能射中靶心,产生效益;然而,一味的讨价还价和论证效益,又有可能失去机会、缺乏行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的资金既要能有效率地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方面,又要有效力地进行实际的配置和运用行为。
财务管理管控的对象是资金和费用、管控的方面是效益和风险,而管控的执行要做到效力与效率的平衡。
运用ABC法和“基于行为的预算管理”(Acvity—basedBudgeting,ABB),有利于费用管控。按现有预算管理思路,把费用分解为业务性、资本性和费用性三部分。先从费用性部分进行突破,基本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对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行成本库设立,成本动因分解,通过成本动因的链接把费用归集到各个部门、人员乃至产品上。不仅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成本费用归集结果,更重要的是明晰企业资源投入的方向、原因和对应的产出。从科学预算的角度,测算预算期间作业发生的原因、作业的数量和相应的各个作业环节的投入,可以从“作业行为”的层面做出预算。同时从这三个方面针对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开展预算管理的激励与控制。
目前的费用管控是一种“保费分成”刚性机制。这种机制有很好的效力——简单、客观、便于操作。但是缺乏效率——资源没有得到最佳配置。特别是当费用的实际使用部门对某项费用的使用有确实的投入产出效率把握时,财务管理的保费分成机制就陷于尴尬之中——讲效率,则违反费用和预算规定;讲效力,则对抗不了费用使用部门的“理”和“力”。我们认为财务管理部门目前可以做两项改进:①研究作业预算管理,构建基于作业和投入产出分析的费用管控机制,提高资金运用的投入产出比,掌握“效率”主动权:②在现有管控机制下,根据财务人员的水平和业务实际情况,给予费用管控人员一定的灵活空间。
此外,管控工作本身也要有投入产出的思想,清楚在各个管控环节投入了多少成本,而可以控制的低效、无效、浪费损失(合称“差错成本”)又有多大。如图2所示,管控的准确度在理想水平上的总成本(管控成本差错成本)是最小的。这条原则很抽象,但是规定了设计管控系统广度和深度的基本要素。
(四)决策执行
执行管理是对财务决策执行过程的控制。公司管理中信息的上传下达、资源配置的具体执行都要依托于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具有一些“天然优势”:掌握财务信息、直接负责资金的划拨、了解公司管理和资源配置原则、对业务有一种财务意义上的敏感性等。但是这些优势往往也蕴涵着某种“天然劣势”:真实财务信息和业绩考核“悖论”、资金划拨及费用支出“冲突”、执行刚性原则对灵活的具体业务“不兼容”等。可以讲,财务管理部门是公司日常工作众多矛盾交汇的结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我们认为用如下模式来完成执行过程:
1.形象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要对自己部门在公司的整体形象有一个定位。并且要时刻从他人的反馈中了解其他部门对自己是如何认知的。根据心理学的“镜像原理”,一个人的头脑中都对自身形象有一个认知映射,而人们的日常行为受到这种认知的影响甚至制约——你越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越会向什么样的人去发展。我们认为,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树立一个决策支持、风险管控、业务服务的健康形象。而这种形象应当具备服务、便捷、透明、公平、效率的品质和相当程度的人情味。
2.任务要想对各种矛盾的来龙去脉加以把握,必须对特定阶段、管理层面的思路、策略和具体计划进行了解。基于此,财务管理才能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主要矛盾是什么、哪里是“大同”、哪里是“小异”。财务管理工作可以从5W1H(为什么、是什么、哪里、何时、谁如何)方面去明确各个阶段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方面。要分析业务部门工作的方向和节奏,同时把形象要素融入到具体的任务制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