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庄清洁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转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县上召开农村清洁工程会议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成立了组织机构并落实了专人负责抓好此项工作,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乡村干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清洁工程进展顺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平安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65公里,东接**县高川镇五里坝镇,西连杨家河乡,北依**县马家湾乡,总面积116.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02亩,辖7个村36个村民小组,常住居民2843户1029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根据本乡实际情况,乡政府决定2011年在老庄坪村进行农村清洁工程试点。
二、主要做法
1、成立组织,制定实施方案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村清洁试点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分**建工作的副乡长和包片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乡长任办公室主任。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支书、村主任亲自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为了把此项利民工程落到实处,先后制定《老庄坪村环境卫生整治村规民约》和《2011-2012年度平**农村清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等。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搞好老庄坪村整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村庄条件,把整治与改造结合起来,满足群众需求,维护农民利益。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不随意拆房开路或取直道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就地取材,以改善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主要内容。
3、强化整治、狠抓落实
积极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加强农村道路、巷道、沟渠水塘,清洁污泥积水,按照“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的要求,狠抓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与改厕、改厨、改圈、改水、改路等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切实改变农村脏、乱、差现状。
4、典型引导、逐步推进,
以老庄坪村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为契机,通过示范引导作用,从2012年开始将在全乡其余的6各村大力推广,力争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真正起到“重点突出、全面开花”的成效。
三、清洁工程完成情况
按照“八项建设”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实施 “三改”(改厨、改厕、改圈)53户;二是栽行道树60棵,砌花坛30个,实施了村庄绿化工程;三是硬化院场2600平方米;四是整修入户路和户间路1200米,硬化中心村庄主要**300米。五是新建沼气池12口;六是新建了中心村庄饮水工程1处;七是争取市联扶单位支持路灯10盏,将实现中心村庄亮化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通过各种会议、座谈会,编写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栏等形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本村立足本村实际,紧紧围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美化村容村貌”的总目标,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巩固提升本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村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万亩,主要农作物是甜瓜、杏子、高粱、红枣、棉花等。下辖XX个村民小组,共XX户XX人,其中:维吾尔族XX户XX人、回族XX户XX人、汉族XX户XX人、苗族XX户XX人,XX至XX岁群体XX人。
二、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县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基础、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立足实际,循序渐进,通过不懈努力,全面改善本村人居环境。
三、主要做法
1.抓组织,明确职责。为扎实做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立了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第一书记任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其他村两委为成员。负责制定本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综合协调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2.抓宣传,营造氛围。村通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联户长会议等形式,认真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关要求,使之家喻户晓。通过标语、微信等形式将文明行为、文明理念,文明方式宣传到千家万户,发动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参与到本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从而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营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3.抓重点,整体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村积极发动村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本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一方面通过组建保洁队、定期发动村民开展卫生大扫除等方式,确保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另一方面村委会购置XX个垃圾箱分别放置到XX个村民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每天清运,将生活垃圾运到本村指定地点进行掩埋处理,确保本村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实施环境整治工程。本村通过推进改路、改水、改厕等工程,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0年本村新铺设沥青路 公里,水泥硬化路 公里,组织实施自来水管道维修 公里,新建富民安居房 座,新建卫生厕所 个。三是加强村容村貌改变。以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全村基本实现巷道硬化,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砖混结构住房覆盖率达到100%,村村主干道两侧商铺整齐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村容村貌较以往有明显改善。
四、工作成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快“三清”(即清理粪堆、垃圾堆和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作进度,积极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置等污染防治,倡导并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实施绿化造林,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到年底将全区3个镇全部建设成市级生态镇,80%以上的村庄建设成市级生态村。
二、创建生态村镇数量
结合全区新农村星级管理和生态市、区建设工作计划,初步选择有创建工作基础,且经过努力短期内能达到创建标准的3个镇和54个村,率先启动创建工作。
三、创建内容
(一)生态镇创建
1、完善镇总体建设规划,根据生态镇考核指标,制定生态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以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中心,各镇按“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模式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各镇应配备垃圾中转运输车辆及清运队伍。
3、各镇因地制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未将排污管网接入城市统一排污管网的镇,人口在1万人以上,规模较大的镇宜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站),一般镇可采用人工湿地、生物滤池或稳定塘等生化处理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4、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快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绿化工作,不断提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5、督促区域内工业企业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有工业园区的应编制规划环评。
(二)生态村创建
1、“三清”工程
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制订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建立村庄保洁员队伍,制订管理制度,清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以“三清”为主的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合理布局农户粪土、垃圾、柴草集中堆放点,规范畜禽养殖,治理乱搭、乱建,保持村庄干净整洁。
2、改水工程
一是生活饮用水水量不小于40升/人·天,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二是划定水源保护区,建设并完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建筑物。三是供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每年定期进行1-2次水质检测。
3、改厕工程工程
一是普及推广沼气式、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二是厕所达到“四有四无”,即有墙、有顶、有门窗、有化粪池并加盖;厕所内基本无蝇、无异味、无渗漏、粪便无害化处理。三是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
4、改灶、改圈和沼气建设工程
积极倡导和推行农村清洁能源,把农村沼气建设与改厕、改灶、改圈结合起来,即户用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灶同步设计布局、同步施工,严格按照建设标准,把好质量验收关。
5、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一是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站,垃圾收集台按500人一座进行设置,底部水泥硬化,设倒入口和出口,有防雨和臭气外泄设施。二是农户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存放。三是生活垃圾定时收集、定点存放、及时清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6、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一是建设农村村庄排水管网,排水管覆盖率达到80%。二是城市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三是人口比较集中、有条件的村庄宜建设集中式的污水处理设施。一般村庄提倡建设“小涝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可以蓄水、排涝,又可以净化生活污水,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7、绿化造林工程
大力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抓好“三化一片林”工程,突出乡土树种和经济林,切实搞好村庄绿化美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5%(人均15株乔木),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10%。
责任单位:环保分局、区水利局、爱卫办协助指导,各镇政府负责落实。
四、考核验收
全区此次3镇54村生态创建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3个镇、27个村年底前完成创建任务,剩余的27个村年底前完成创建任务。创建任务完成后,各镇政府要按照《市级生态乡镇考核验收标准》和《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先行自查,自查结束后申请区环保分局进行检查验收。区环保分局将采取听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实地检查,并汇总考评结果,作为考核奖励依据。工作进展较快的,可不受时间限制,条件成熟的即可提前申请验收。
五、工作要求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开展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是创建生态市、生态区的基础条件之一。各镇政府、区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目标责任,确保按期完成生态创建工作任务。
一、考核内容及标准:
(一)新农村建设(50分)
1、基础设施建设(35分)
(1)村道硬化:任务完成100%,主村道硬化厚度18厘米,便道硬化厚度10厘米。(10分)
(2)户水改造完成任务的100%,全村实现“取水不用提”。(10分)
(3)户厕达标改造完成任务的100%。(10分)
(4)清洁能源利用项目,沼气建设达到全村农户的50%。(5分)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0分)
(1)村务活动场所建设(图书室、健身场所、休闲场所、设宣传长廊并按要求布置完善等)得5分。
(2)村民活动场所和街道设有管护员和保洁员,并有长效管护机制。(5分)
3、奖励分(5分)
结合平时检查与年终综合考评,对出现工作失误的村,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扣分(最高扣5分);对未出现工作失误,圆满完成任务的村,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分(最高奖励5分)。
(二)环境建设(50分)
按照县关于村庄环境整治的要求,村庄环境整治要达到“干净、整洁、路畅、村绿、建制”的目标,具体标准如下:
1、干净(10分)。村庄内外无积存垃圾、无污水溢流、无牲畜粪便、无卫生死角、公共厕所和户厕保持清洁卫生。
2、整洁(10分)。村内无私搭乱建、道路两旁无乱堆乱放、墙壁无乱贴乱挂、居住区无残墙断壁。
3、路畅(5分)。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上无影响人们出行的坑洼。道路两侧边沟得到整修,没有堆积杂物,排水畅通,下雨、下雪路面没有积水和淤泥。路面上无影响咬通的堆积物或建筑物。
4、村绿(5分)。村边、路边、沟边、房屋周边能够绿化的要全部绿化,村内无大片黄土,房屋外墙壁无乱写、乱贴、乱画。
5、建制(20分)。
(1)帐目明确清晰,建设共享帐,各户自享帐,义务工平衡帐,各自明确仔细。
(2)按照项目建设完成时间表,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4分,若没有按时完成扣
(3)有成文的管理维护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在实际运行中效果良好。
(4)合理确定一定数量的专门人员负责环境卫生的日常保洁和维护,有明确的责任区,村内环卫设施齐全有效,维护完好。
(5)能够每月组织卫生大评比,使村民都能自觉参加环境整治活动。
二、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综合考评,被评为优秀的村,加5分。
三、考核办法:
1、场党委成立考核小组,不定期的听取各村及包村干部工作汇报,每月至少一次,并由考核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2、各村要在11月前对本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和评估,并非此基础上形成自查报告,由场考核小组组织专门力量对各村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考核结果运用
1、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定支部书记工资、奖金和包村干部年底奖金的重要依据,按所得分数核定工资奖金数额。
为进一步做好规划工作,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重建规划组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和规模,提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垃圾处理等生活设施的建设方案,提出农业生产设施重建方案。基本要求是摸清农村基础设施受灾损失的基本数据,确定村庄恢复建设的基本标准;确定乡村居民点的基本布局;确定基本的资金盘子;明确恢复建设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明确基本政策和措施;明确基本实施步骤。规划范围主要是市严重受灾县区,具体范围距震中300公里、烈度达到6度以上县区。规划期为三年。规划期内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规划目标和主要内容,要体现在具体项目上。
省建设厅按照规划编制的进度要求,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和初步方案制定阶段,各县市规划工作小组赴现场开展工作,完成农村居民点选址布局等方面的初步规划方案。完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方案,并与各县市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进行衔接与整合。根据各县市农村居民点选址布局的初步方案,提出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配置的具体意见和投资估算。各县市政府组织审定上报。期间必须完成基础资料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提出重建规划方案。第二阶段为方案调整与修改阶段,各县市规划工作小组提交初步规划方案。省编制组负责组织听取各市初步规划方案汇报,提出完善意见。各市规划工作小组根据编制组提出的修改完善意见,组织方案调整与修改完善工作。期间必须完成分析研究与数据汇总。第三阶段为成果综合编制阶段,期间必须完成上报规划的初稿。第四阶段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和上报阶段。
农村居民点布局选址与重建规划,按照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灾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尊重当地农村的地域性、民族性,注重优先恢复建设农村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基础设施,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基本布局。适应灾后生产力布局调整,科学引导县(市、区)域人口合理分布。坚持以原址建设为主,异地建设为辅,明确乡集镇与村庄恢复重建的类型。准确汇总、分析、归纳异地安置的主要原因,提出异地安置的目标和规模,并制作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比较表。按照县(市、区)城、建制镇、集镇、重点中心村、基层村五个层次划定村镇层级。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制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分级配置乡集镇、重点中心村与基层村各类设施,确定设施配置的类型和标准,配套建设的规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明确重建的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区域性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的政策。
省建设厅还提出恢复重建的目标、时序与投资估算。依据本年度过冬、三年重建的基本要求,制定重建规划目标。重点提出本年度可以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复建任务的数量,以及完成全部复建任务的时序安排设想。按乡集镇与村两级,分建(构)筑物与基础设施两类进行灾区重建投资估算。对资金总规模进行分析,对异地安置的进行方案比选,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农业生产设施建设规划上,由农业部门负责编制,在规划中进行衔接和汇总。
为了更好的做好规划工作,省建设厅设计了县域综合现状分析图和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选址与重建规划图。县域综合现状分析图主要分析图主要反映县市(区)域城镇、乡集镇与村庄的等级、规模的分布情况,并标注地震损坏情况(全损、基本全损、部分损坏与基本无损坏);反映县市(区)域基础设施分布情况,列表说明基础设施损坏情况。标注灾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分布情况。划出地震受灾范围(按灾害评估分重灾、中度受灾与轻度受灾划分)。标注主要灾害分布(地震烈度、泥石流、滑坡、崩塌、洪水等)。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选址与重建规划图主要标明各乡集镇、中心村与基层村的位置、等级、规模。标明灾后重建的各乡集镇、中心村与基层村;反映其恢复重建类型,即原址建设与异地建设;且标注其安置规模(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与建设标准等。划定四类区域(居民点)的范围。
按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重建规划组的要求,全省各地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布局和规模,并尽快恢复农村居民正常生活,也加快灾后村民住房建设。市规划布局的原则是按照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灾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本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尊重当地农村的地域性、民族性,注重优先恢复建设农村群众基本生活和公共基础设施,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按照农村居民点的基本布局,以原地建设为主,异地建设为辅,同时遵照县区村庄布局规划,确定乡集镇与村庄恢复重建的类型,以中心村、基层村划定村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