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柏庐治家格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第1篇

释义: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出处:明代朱柏庐《朱柏庐治家格言》:“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例句:他做人一生谨慎,处世的格言是言多必失。

近义词:直言贾祸、祸从口出。

反义词:谨小慎微、少说为佳、守口如瓶。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第2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选自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导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它通过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本期的“主题素材”谀浚我们就一起来传承家风吧!

【片段一】

家风如一杯酒,清香甘洌;家风如一壶茶,醇厚芬芳;家风如一朵花,馨香扑鼻;家风如一张画,价值连城。只有优秀的家风,才能给我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我们终身的财富。

【评点】

片段言辞优美,运用排比句式,诗意盎然,将家风的味道展露无遗,同时,一语道破优秀家风是一笔精神财富,读来如沐清凉之风。

【片段二】

傅聪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父亲傅雷的家风教导。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用书信的方式对傅聪进行教育,傅雷所倡导的那种充满艺术气氛和学术精神的家风都在傅聪身上得以传承,而且使傅聪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父子俩的书信沟通中,傅雷家的老规矩就这样被积累和传承了下来。好的家风创造出世界家庭教育史上的经典。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第3篇

经典引路,提升行为素养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皆得益于先师孔子的修身养性之言,代代延续相传。品德教材作为培养学生道德观念,塑造优良品行的德育主渠道和主阵地,智慧地选用了优秀传统文化之经典,借用其浅显通俗的韵文,将传统美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年级(上册)《家庭树》中“尊敬长辈的礼节”板块,教材引用《弟子规》中两句话:“出必告,反必面”“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师生先对这两句话共同研究分析,在弄清两句话的含义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要出门或回家后是怎么告知父母的?在吃饭、就座时是怎么礼让长辈的?在W生对自己的言行反思评价之后,再设计一个情境演示环节:邀请一位老人(或老师扮演)、几个学生现场就餐。实地检验中,学生的礼节一一展示,如请老人先入座、先动筷子,就餐时细心照顾老人,就餐完毕,请老人先行,晚辈随后。抓住这和谐的氛围,老师顺水推舟,带领学生吟诵这几句经典语录,将规范与行为密切融合,水到渠成。当然,尊敬长辈的礼节,在《弟子规》中比比皆是,老师可从中再选取易于理解、便于践行的语句推荐给学生,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这些规范言行的韵文朗朗上口,再配以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赏析,从而将尊敬长辈的礼节意识及道德素养植根心间,落实到行动中,使中华几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代代传承。

名言警句中汲取精华

小学品德教材收入了一些格言、俗语、谚语,这些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提炼和总结的经验,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言简意赅,富含哲理,对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汲取其精华来指导学生知行合一,用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汲取优秀传统美德。

三年级(上册)《我想要 我能要》中安排了一个“小调查”。课前,老师制作一张调查表,请家长配合填一下表格,内容含有:家长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全家每月必要的开支有哪些,用去的费用;用在孩子生活和学习上的钱有多少。开课,让学生取出调查表,现场计算每月家庭的开支合计多少元,用在自己身上的费用是多少,将每月支出与父母的工资收入进行对比,并谈谈计算对比后的感受。此时,出示教材中选用的清朝朱柏庐《父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理解这句话时,让学生回忆父母上班工作的辛苦,感知饭粥丝缕怎样来之不易,感知家人赚钱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再取出调查表,看看用在自己生活学习上的开支,哪些是可以减少的费用,还可记下对家庭合理消费、节约开支的建议。老师小结延伸:勤俭节约是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与诗词牵手,渲染民族情怀

五年级(上册)第11课《让我们来寻根》中有一个板块“为什么是母亲河”,其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感受长江黄河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的贡献,歌颂对母亲河的赞美、热爱之情。老师先引导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找到长江、黄河的源头和流经路线,通过书本和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母亲河孕育了哪些华夏文明,怎样造福炎黄子孙。在充分感知到长江黄河被称为母亲河的缘由,欣赏长江黄河的图片及视频之后,老师抛出话题:“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母亲河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以此来抒发心中的热爱之情。面对哺育我们的母亲河,你想怎样来赞美她呢?”话题一出,组内成员合作商量,各小组的展示精彩纷呈。一组同学歌唱了关于长江黄河的歌曲,如《长江之歌》《我们是黄河泰山》等,雄伟的旋律中如诗一般的歌词让学生热血沸腾,民族情怀油然而生。四组同学朗诵了一首诗歌《黄河魂》,不算浑厚的嗓音却演绎出黄河的磅礴气势,仿佛滔滔黄河浪奏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身边。最让人惊讶的是三组同学,他们展示了古今文人描绘长江黄河的诗文,全班群情沸腾,纷纷加入吟诗诵词的队伍:“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学生吟诵的已不仅是长江黄河的雄浑气概,更有每一位华夏子孙不忘母亲河几千年的哺育之恩。

结束语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第4篇

早上好,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做品德高尚的文明学生”。

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流的设备,星级宾馆般的宿舍,全镇唯一的400米环形塑胶跑道。比起原来的中心小学、上华小学、葛岸小学、良教小学好多了。6000万的投入,我们在享受着,我们是乐从镇一万多小学生当中的幸福者。因为我们在一流的校舍中学习`生活`成长。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6000万元是从哪里来?有人说是镇政府出的。哪镇政府的6000万又从哪里来?天上掉?地上捡?当然不可能。这6000万是乐从镇劳动人民的血汗的积累,是各行各业劳动者创造的财富的积累,也是同学们的父母兄姐长辈们在各个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的成果!头顶烈日,脚踏赤土,挥汗如雨,浑身湿透,从事劳业耕作的农民们要交农业税。在工厂里打工一站八个小时下班回家筋疲力倦,在商场售货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吃饭也要忙做生意,在灰尘滚滚噪音振耳的钢铁市场里忙碌的搬运工、切割工吊车司机以及经理们,在车流滚滚危机四伏的公路上驾车奔跑的人们……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的劳动者,都要缴交工业税商业税营业税车船税个人所得税,我们老师收了工资后也要交个人所得税。正是千千万万的劳动者,你们的父母兄姐的劳动创造了税收,一元十元百圆积累起这6000万圆政府用来建设我们的学校!有了6000万元,还要一千几百个设计人员`审核人员主管领导,以及建筑行业的土工水工木工电工装修工花工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劳动,用他们聪慧的头脑,勤劳的双手,滴滴汗水,一砖一石一木一铁,砌成这高楼大厦,打造出我们这所学校。

当我们踏进学校,踩在广场的地砖上,就要想起千万劳动者的辛劳。

当我们坐在教室,可不能忘记挥汗如雨的父母。当我们奔跑在运动场上,应当想起一天辛劳后劳动者们疲倦的身影。当我们享用着学校里一切设施之时绝不能忘记这都是劳动者的血汗成果!

劳动,是人类与一般动物的区别的根本标志,世界上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成果是人的基本素养。因为我们将来也是一名光荣的劳动者。爱护校内所有的财产物品就是珍惜劳动成果,是我们全体师生的基本责任,是学校教育质量高低校风优劣的标志!

大半个学期过去了,学校加紧教育,老师具体指导管教,绝大部份同学养成爱护公物的习惯,他们珍措学校的一切财物,这是可喜的。但是极少数的学生破坏公物的现象令人痛心。你看,不少的课室门厕所门宿舍门过道的防烟门被乱推乱踢,一只只黑通通的鞋印脚印在门上墙上:卫生间的胶喉软管被恶意拧开;水笼头给弄坏了十多个;小便渠的水掣本己用铁丝固定还硬被扭开,大量的水流被白白浪费;两扇防烟门的弹簧门锁被损坏拆下,消防箱的封条被撕烂,有人甚至乱动灭火器,饮水机的喷嘴螺帽给拧走;课室内电教平台贵重的物品被随意摆弄,一个课室的遥控器被偷走,一个班的电教平台的后板门给碰坏,花草被随意践踏弄死,更为严重的竟把楼梯护栏的大玻璃板上的螺栓帽拧下偷走。要知道每块又厚又重的尖角的玻璃板就靠四颗螺栓固定,拧掉了螺帽,玻璃板掉下来肯定会砸伤人甚至砸死人,这些学生有没有想过,你偷走螺帽等于偷走自已的良知,可能会出人命的!椐统计被偷走的螺帽在40个左右,由于市面上没有这种螺帽卖,还有四到五个现在没装上!上述这些行为是在糟塌乐从镇人民的血汗,是在损坏全镇人民的劳动成果,是给我们全体师生制造安全隐患,这样做怎对得起所有辛劳的父母兄姐劳动群众!

朱柏庐治家格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人才;成长;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12-0090-02

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对子女、长辈对晚辈、兄姐对弟妹进行有利于他们向着成才方向发展的教育。其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教育。

一、传授知识

据日本学者木村久在他的名著《早期教育和天才》一书的《序》中这样说:“从种种事实看来,天才还是庸才,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决定的,莫如说是由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决定的。早期教育就是一种事实根据”。他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这是因为儿童的可能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的。比如书中例举的卡尔威特,由于其父亲威特博士从他出生之后,就对他施以理想的教育,因此,他在五、六岁时就记住了三万多词汇,六岁开始学外语,一年学会法语,接着六个月学会意大利语,九个月学会拉丁语,三个月学会英语,六个月学完希腊语。到八、九岁时,已能够自由地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仅九岁时,就考中了莱比锡大学。

传授知识,还包括孩子入学后的辅导。孩子在学生期间,父母亲要尽自己的能力对孩子进行辅导,使他能把书本上的和老师教的知识真正掌握,这样才能使他的知识日增。

二、培养品德

英国诗人雪莱说过:“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道德品质对于一个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来说是如此地重要,那么对于一个“人才”来说就更重要。一个道德败坏、灵魂丑恶的人,不管才智多高,也算不得是人才,而且才智越高,对社会越有害。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把凡有才能的人都称做“人才”的观点,是不符合人才学的理论的,应予摒弃。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因为一个人从哇哇落地到蹒跚习步、咿呀学语、乃至整个幼年、童年时代,几乎都是在家里和父母身边度过,父母、兄姊及其他人员的信仰、理想、德行、操守等都给了他直接的影响,有的还会影响着他的一生。

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们和一切正直的有识之士,都很重视对子女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如孟母三迁与断枳,田稷子受贿遭母训、诸葛亮教子以俭养德等,就是我国古代父母对子女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典范。还有一些人为了教育子孙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专门撰写了《家训》。如北齐时人颜之推就撰有《家训》二十卷;清初隐士朱柏庐也撰有《治家格言》。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尚且如此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尤其是在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今天,就更应该重视道德品质的教育。如果只注意了智的教育,而忽视了德的教育,就会使子女走向成才的反面,成为人们所不齿的渣子。

三、教子立志

“有志者事竟成”。所以宋代的文学家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立志对于成才是何等重要,立志与否,是能否成才的关键。只有立下“坚忍不拔之志”,才可成就盖世之业。

但是,“志”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受教育,经风雨,见世面的产物。因此,要使子女成才,必须教子立志,并鼓励子女经风雨,见世面,从而增长见识,陶冶性情,锻炼意志,这样,方有“坚忍不拔之志”。人人敬仰的总理,之所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一方面是受到了家庭、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他亲眼看到了帝国主义的魔爪纷纷向中国伸来,祖国正处在危难之中,促使他立下了这样远大的志向。因此,如果既愿望子女成才,又不对他进行立志成才的教育,不让他经风雨,见世面,那

么他就会无所适从,即使满腹经纶,也只会空叹怀才不遇,或者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已。

四、选择目标

我们说:“立志”是成才的关键,但是,仅有远大的志向,而没有选好恰当的目标,也是难以成才的。目标是否正确,与能否成才关系极大,不可不慎选。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我确信这也是一个真理”。目标越高,就越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是千真万确的,但决不是说可以盲目地追求高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去选择,另一方面要有“自知之明”,能够度德量力,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目标,这就比较容易成功。

但是,年轻人,尤其是在青少年时代,由于见识、阅历有限,往往在选择成才的目标时飘摇不定,经常变换,结果在成才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叉路,更有甚者是有的人虽然才华横溢,壮志凌云,但由于目标未选准,到头来只落得个“少壮空努力,老来徒太息”。为此,若愿子女成才,做父亲的应根据自己的见识与阅历,把握住时代的方向,帮助子女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以弥补孩子的不足,使之能够比较顺利地成才。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学者之所以成才,大都得力于父母的帮助和指引,选中了恰当目标。如十七世纪前叶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里奥・伽利略年轻时曾经一度想当修士,在修道院里消磨他的一生,及时地纠正他这种错误选择的是他的父亲凡山佐,从而使他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成为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颗巨星。可见,当子女拿不准选择怎样的目标有利于成才时,父母的帮助、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五、督促成才

学习上,品德上对子女的监督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不可能时时都在父母身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与社会,与外界的接触就日多,孩子因为年幼,很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容易接受坏的影响,沾染坏的习气,如果不对他进行经常的监督检查,他就会在无声之中变坏,那就谈不上成才了。但是,如果经常对他进行监督检查,既可以随时掌握自己子女的情况,给他施以适当的教育,又能及时地帮助子女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使之自始至终地沿着成才的方向发展。因此,父母决不可忽视对子女的监督检查。

参考文献:

[1]木地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M].河北大学日本问题研究所教育组译,刘和民校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1.

[2]余心言.名人家庭教育故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相关期刊更多

山东林业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

四川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教育厅

矿业工程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