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数学幼儿

一、什么是数学教育

既然是关于数学观念的调查,就得先明白数学的含义是什么。现代数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式抽象,并且是具有真实背景的、遵循科学规律的一种抽象。

在幼儿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但是家长是否也有这样的观念呢?

在华南师范大学的胡丽园的硕士学位论文《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中,她综合众多教育学家对父母教育观的界定,提出了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具体是指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儿童数学能力的发展、对儿童数学学习的期望以及对儿童数学教育的看法和认识。

(1)她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数学教育观念对于幼儿的发展很重要,因此对于父母怎么样看待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的调查可以使我们更了解家长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看法,并能一窥家长对于幼儿数学教育的看法。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将来小学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家长若能更重视幼儿园阶段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的习得更多的数学经验,配合教师在幼儿园中有意识的数学活动,幼儿的数学能力就会发展的更全面。

(2)所谓“入学准备状态”,吉尔伯特.格瑞尔德曾将之定义为儿童从正规教育中受益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作为监督机构,负责的“入学准备资源小组”提出了入学准备研究的生态学观点,认为入学准备包括三个方面:儿童发展方面的准备、学校为新入学儿童提供的条件、家庭和社区为儿童提供的支持。

(3)5-6岁正是入学准备的阶段,家长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所以,收集家长们的多种看法,对于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全方面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家长数学观念的讨论

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方面的了解较少。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是将幼儿园教育阶段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经验相互承接、有机结合,保持两个阶段数学教育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幼儿园与小学数学课程衔接必须充分关注两个学习阶段的差异,把幼儿园与小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两个阶段都应体现“五化”数学课程衔接理念:课程小步子化、课程内容生活化、课程组织统整化、课程实施活动化、课程评价多元化。

很多家长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学学怎么加减乘除,会数数,就可以了,反正以后在生活也用不了那么多的数学知识。其实不然,学数学,并不只是为了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学习一种思维的方式:把具体问题上升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通过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其应用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中。

首先,数学教育能使幼儿学会“数学地思维”,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所谓的“数学地思维”,就是用抽象化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很多具体的问题,都是数学问题的具体表现,都可以化归为一个数学的问题。

其次,数学教育能训练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的发展。数学以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事物,以抽象的逻辑推理代替具体的关系。幼儿学习数学,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上的准备。反过来,数学又可以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实际上,幼儿园对于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一般都是从小班下半学期开始的,这也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规律来决定的。4-5岁的幼儿,好奇心增加,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方式,在5-6岁时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也开始萌芽,幼儿也更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涉及到了幼小衔接方面的问题,那到底幼小衔接中的数学教育是怎么样呢?幼儿数学入学准备应侧重在哪里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林嘉绥在《幼儿数学入学准备调查报告》一文中给出了几点建议:1、重新审议我国现行幼儿数学教育纲要,删除或降低与小学重复以及不适应幼儿思维特点的内容和要求。2、幼儿数学教育入学准备,应强调在学习初步的简单数学知识同时,重在发展幼儿思维。3、提高农村及边远地区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文化背景儿童的教育工作。4、改善幼儿数学的入学准备状况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目标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在高整体教育水平和入学社会性适应的同时,促进幼儿数学教育水平及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长,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更应该清楚该如何给孩子选择数学教育的内容。

三、提出相关建议

(一)给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建议

1、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数学内容。

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快速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选择幼儿能接受的,有兴趣的数学内容。

2、尽量让数学活动的形式多样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阶段应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比较枯燥,所以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让数学变得有趣,让幼儿能主动去探索数学世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数学知识经验。

3、提供家长在幼儿数学教育方面的帮助,使家长有一个正确的数学教育观。

在家园联系方面可以多一点数学方面的意见,并利用接送时间和家长更多的交流幼儿在园数学方面学习的情况,主动提供建议。

(二)给家庭数学教育的建议

1、家长不能忽视幼儿园期间的数学教育,对于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尽量配合。

2、家长丰富自己的知识与幼儿共同成长。

3、家长应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幼儿最近的学习、生活情况。

4、让幼儿在生活中学好数学,充分利用身边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胡丽园.父母数学教育观念及其与儿童数概念发展关系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5)

[2]暴占光.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5):14-16页

[3]廖丽英.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数学教育[J].幼儿教育,1999,(12):24-25页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活动;创新;有效课堂

新课改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的讲授法、学生的被动学习和“题海战术”为主的学习方式,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引发积极性为切入点,以活动、探究等为主要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文谈谈初中数学课堂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宗旨,让活动和创新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主旋律的做法,和同仁们探讨.

一、情境法,凸显数学的生活性

情境法被广大教师所使用,通过真实生活的再现,让学生在真实、生动、易于学生接受的熟悉环境里,轻松愉快地学习,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情境法教学,更能凸显数学学科的生活性.

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中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证明方法中有反证法,教师不妨借助情境法来趣谈“反证法”:一天早上,你起床后,发现屋顶、地面都是湿的,那么你会作出“昨晚下过雨”的判断,假如昨晚没下雨,那么屋顶和地面应是干的,但这与事实不符合,因此,“昨晚没下雨”的假设是错误的,“昨晚下过雨”的判断是对的. 随即指出,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推理往往不严谨,而在数学中,运用反证法,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的过程必然合乎逻辑、步步有据.

二、观察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法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心观察问题的能力. 因此,观察法用于数学学科也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如在学习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时,如果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一节课苦口婆心地讲解什么是统计表、何谓统计图、统计图的分类等,学生会感到味如嚼蜡,毫无兴趣可言. 如果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仔细观察和分析这三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学生不难发现:条形统计图是以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描述数据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是用圆中各扇形的面积描述各个统计项目所占的百分比,而折线统计图用折线描述数据的变化过程和趋势.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三种统计图的异同,可以看出统计图的方法不止一个,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尝试求新求异.

三、游戏法,突出数学的趣味性

初中学生大都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活动,而游戏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游戏活动能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自由参与、积极参与,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数学教学中不妨多使用游戏法,使数学课堂溢满笑声和生机,焕发灵动的魅力.

“摸球游戏”是学习概率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一只不透明的布袋里,放进3个红球、2个白球和1个黄球,(1)从袋子里摸出一个球,球的颜色可能有几种情况?(2)将6个球标上1,2,3,4,5,6,其中1,2,3是红球,4,5是白球,6是黄球,探究摸到1~6号球的可能性是否一样.

通过学生反复摸球的游戏,在玩中探求概率的意义,在游戏中构建知识,在游戏中培养参与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四、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的每一章节的教材体例都相同:以生活实际或身边的人或事抑或常见的现象作为讨论的话题,引起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是交流,交流所讨论的话题的相关内容和讨论的体会心得以及交流所探究出的结论、经验等;最后练习巩固,强化知识的运用和拓展.

如“分式的加减”一节,教学由 + = 引入学生讨论“ + =? - = ? + = ? - = ?”的运算法则. 这样,对于分式的加减,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公式、学生死记、计算运用等“三部曲”的教学法,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等找出计算的方法和法则,讨论法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法,把知识的探究留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是学生开放学习的方式之一,也给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实践法,体现数学的实践性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强调在做中学,通过实践、体验等构建知识或巩固知识,同时数学也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之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采用实践法,也能体现数学学科的实践性,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图形的旋转”时,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分的定理,让学生思考并动手做一做而得出结论:先后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对折,找到对角线的交点,用剪刀沿着对角线剪开,然后以交点为固定点沿着对角线方向旋转,直到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待重合后,旋转了多少度、对角线是否平分、是否垂直,由此又能得出什么结论等,那么对于矩形也可同样启发学生动手实践.

生活中,可以参与实践的内容很多,如动手做风筝、做风车、调查报告、调查学生扔垃圾袋情况、用圆内接正六边形计算圆周率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无定法,但教应有法.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把握学生实际,创造性的使用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方法,以激发兴趣、引发求知欲、培养实践能力等为主要目的,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让活动和创新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双翼,让活动和创新溢满初中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初探高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

                     钱中海

(滨海县五汛中学,江苏  盐城  224500)

摘  要:数学作业的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农村中学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纳入作业中,而且要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努力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作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作业有效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优化作业设计,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质量,从而产生“负担轻收获大”的作业效应,使作业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农村中学数学作业,让其起到提高数学质量的作用呢?我在平时的教研教学工作中,主要有如下的做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减负

    一、分层次设置作业

    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作业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学,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提供多样性的作业选择。要难易适合,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可选B,稍差可选A。但要注意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例如:在学习了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设计有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尽力而为。     1.已知函数f(x)=x3-4x2+4x,求①求f(x)的单调区间;②求f(x)的极值。     2.已知函数f(x)=x3-4x2+ax在(1,2)上为减函数,在(2,+∞)上为增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3.已知函数f(x)=x(x-c)2在x=2处有极小值,求c的值。 如,在讲解“数列求和”专题后的作业设置中,第一层次习题为简单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练习,以及利用公式求解数列基本量;第二层次习题是常见的求和方法运用,如,分析通项、错位相减以及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等;第三层次习题则是渗透字母讨论、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通过布置分层作业,面对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设置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作业的单调、枯燥,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要点、积极思考,以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性作业这种作业不要求当天完成,可以给他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如布置 学生(1) 调查电、煤气、煤的价格,使用电和煤气、煤,到底哪个合算?(2)正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小河对岸两点间长度,楼房、电视塔等高度的测量问题(3)调查报亭的卖报情况(进价、售价及卖不出去而退回每份报纸赔钱多少),统计一个月的销售情况,为报亭主人决策,使之收益最大。(4)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怎样存款获利最多?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将很多数学知识运用其中,在完成调查报告的时候还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此种作业要注意让学生力所能及。

三、设计研究性作业

研究性作业是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猜测、判断、论证、运算、检验,使问题得以解决;学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不少教师认为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比较难开展,原因在于选题较难、持续时间长难以监控、评价标准多样无法全面量化等。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就是一种较为简单直接、操作性强的研究性作业。通过“变式问题”的研究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方面的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作业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的主要形式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数学学习呈现出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数学作业形式也不仅仅是解题,也应呈现出多样化。

如学习余弦定理后,设计如下作业:     1.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余弦定理的证明;     2.小组合作收集一些余弦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由于数学探究性作业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开放性、实践性、合作性等特点,就要求我们要改变单一的评价。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多种结论存在,可以用展览、墙报、小论文等形式来展示成果。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确定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进行课题学习的设计之前,教师应当根据该课题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设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材料,进行组内讨论、交流、探讨,发现并总结出课题中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探索,将实际问题向数学问题转化,提出猜想,根据个人特长对分解出来的小问题进行小组内的人员分配。对问题进行类比、实验、对比、观察、联想、归纳、化归,形成数学化的问题,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清晰的数学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先组内讨论再组间探讨。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

课堂的结束不代表课题学习的结束,教师可以适时将课题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拓展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课题学习之外相关的现实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和学习。

除此以外,研究报告模式、调查报告模式、论文研讨模式以及课外活动中的“四部模式”也都是比较适合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根据课题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一种或几种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

二、数学课题学习环节设计

数学课题活动与平时的教学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课题学习中更注重培养学生团体协作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类比平时的教学步骤,注意到数学课题学习本身的特征,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好整个课题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

1.建立学习小组

教师在建立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特点,将学生平均分组。在组内,教师需要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课题学习的计划,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中所要完成的任务,从而从最大程度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此次课题学习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能力。

2.收集和分析资料

初中生对与课题相关的资料还不能做到主动收集,对于一个课题学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哪些渠道来收集资料,如上网、查阅书刊杂志、讨论等;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甄别真假信息,淘汰垃圾信息,选取对该课题学习有意义的信息,从高层面上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最终总结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并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或实施方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不应将自己或大众的理解强加到学生的头上。

3.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组内,组织学生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在集体探讨中思考如何完成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对学生不明确或认识错误的地方要给予说明。可以引导学生将一个大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策略,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并验证解决方案是否合理,逐一解决课题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实施过程中遇到严重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指导,并对实施方案的有关步骤进行调整,但不可代替学生自己动脑,要尽量让学生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各小组合作的步骤、结论都大同小异,也就失去了课题学习的意义。

4.小组交流

完成课题内容的学习后,教师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将本组对该课题收集整理的资料以及解决问题的想法、步骤、实施情况、结论、收获、不足等进行总结,以小论文、研究报告、作品展示、幻灯片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并展开小组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对其中的数学原理加以解释说明,并通过交流、研讨与其他学生分享成果,以促进共同进步。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游戏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绽放不一样的色彩。

1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一堂课中,最基础最开始的就是导入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环节会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但是一般认为导入在数学课堂中应用不普遍,对学生没有太大作用,其实不然;在数学课堂中,加入游戏型等有趣活泼的导入,同样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课堂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初中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关键阶段,需要打好坚实的基础去迎接以后的学习,面临中考的压力,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中感到疲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游戏来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初中生处在敏感的青春期,对于学习的热情忽高忽低,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跟着教师进行一节课的学习。初中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会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用游戏导入,并不是说在课堂上玩耍,而是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完全掌握,对教学对象所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游戏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接受,转变对传统数学课堂的认识,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游戏导入中进行数学课的学习。

2 在复习课中加入游戏环节

古言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即使不是为了为师而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在我们的学习中,复习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初中数学逻辑性强,知识点多,一环扣一环,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而复习不仅仅是对上一阶段学习的总结,也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基础,因此在学习中要进行有效的复习。例如,在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的复习课时,由于这一章节内容比较简单,内容不是很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巩固学习。比如,通过学习第三节关于节水的问题,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根据调查实际情况,自制表格,完成调查内容,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师可将全班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组,每个组在实际范围内自主选择一个课题进行展开研究,通过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来完成每组的调查报告。初中学生一般会忽视每次都复习课,认为数学不需要复习,只需要平常的练习即可,因此,相对于书面性的作业,初中学生会更乐于游戏式的复习课,通过游戏型的复习方式,让学生转变对复习课的认知态度,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3 创设游戏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每个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每个阶段的学生也有其个性特点,但每个阶段的学生还是有其共性可循的。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于其他阶段,相对来说心理发展不稳定,处于人生发展的青少年时期。在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有热情的,但由于诱惑太多,学习的热情不会持久很长时间,而且又由于数学这一课程逻辑性过强,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瓶颈期。有些学生会迎难而上,对数学问题进行刨根问底地进行探究,有些学生会把难题累积,每个知识点都是浅浅的学习,在难题上出现恶性循环的情况,也就会在数学课堂上越来越抵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生动的游?蛐徒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的深入学习。在创设游戏型的教学情境时,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性的了解,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喜欢在活泼生动的氛围中来进行一节课的学习,游戏型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耍”中进行快乐的学习,让学生在压力中感受来自数学课堂不一样的快乐和幸福。

4 将游戏渗透于作业之中

作业的布置其实也是对一堂课的总结,对下堂课的提前预习,作业的布置情况也可以展显示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而对于学生来说,作业似乎更多的是一种来自学习的负担,在作业方面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因此,作业的性质明显不一样。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将游戏渗透于中,让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有所转变,在游戏中进行数学作业的完成。例如,在《随机事件与概率》这一章节的作业中,除了基础的、书面性的作业,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关于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并实施,在探索中巩固所学习的内容。由于初中生有很强的探索心理和好奇心,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和创造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设计与课程有关的游戏型作业,让学生由被动完成转变为主动去探索,让学生去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课下不断地去练习去巩固,在不断的练习中来掌握学习的知识,游戏型作业的布置会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全面不同的认识,在游戏中总结一天的学习,深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新一节的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