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育策略 自学能力
最近十几年来,教育理念、教材、教法都处在不断变革的状态中,语文教学于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然而,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切实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这依然是语文教师们应该孜孜探求的课题。这里,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开展活动,培养兴趣。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大教育家孔子的这句话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学的积极性会大大的增强。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如何培养兴趣?
1.开展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习语文,最好的办法是读文,逐步引导学生从朗读到默读,从慢读到速读,由博返约,百读不倦。朗读比赛的形式也可多样的,如分角色朗读,小组朗读,个人朗读等等。引导学生朗读古代诗和现代诗,应该注意讲清它们的区别,注意知道学生把握节奏、轻重、长短、语气等。比赛结束后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这样,既扩大了阅读面,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励,不仅要引导学生朗读课内的,还要朗读课外的;不仅要读,还要学会欣赏,学会感受美。这样,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不断地提高起来。
2.拓展“说话”小舞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节课利用5-8分钟开展“每课一讲”、“每日一语”等活动。“每日一讲”即让学生上台亮相,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则故事、一次经历、一个谜语或一个成语。“每课一讲”让学生在寻找中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感受生活的体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书本,引向每天的报纸和新出版的刊物,教师也适当推荐提供一些读物,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每日一语”则是要学生为班组长或为同学送一句格言或名句。这种“说话”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摘录名言警句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积累了写作的词汇,丰富了写作的语言。
二、授之方法,培养技能。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养成了自学能力的第一步,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学能力,还得授以适当的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技能。
1.沉入文本,学会预习。
学生要逐字逐句,逐层逐段地认真读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自查工具书,让学生学会在文中圈点、批注、笔记,课堂上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课堂形式的改变能引发学生自学的自觉性,同学间的交流是自身能力的再现,及时的鼓励则是进步的催化剂。课堂上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预习文章。如让学生做读书卡片,摘录作者相关介绍、好词好句好段等,逐步学会积累。
2.品读课文,掌握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头脑灵活这一特点,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加强心理的体验。如品读《故乡》中闰土的少年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段加以分析。教学过程是“扶”的过程,教学“中年闰土”时,就要求学生仿效分析“少年闰土”的方法进行思考,这是“放”的过程,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持久的训练,学生的自学得到了实践的锻炼,自学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生的敢问、善问才能让学生的自学成为自发、自觉的行为。品读文章目的是更深层次的阅读,要求学生对一些好词好句进行分析鉴赏,讲清理由;也可以对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做探讨,逐步学会感悟。写阅读笔记是自学的好助手,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应鼓励并提倡学生应用。
3.读写结合,大胆运用。
由博返约,精读是为了理解、交流、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大胆采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激读,这对巩固阅读成果颇有帮助。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可让学生学习其中多视角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的一位很有特点的亲人或者朋友,使学生在仿写中品味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搭建舞台,巩固成果。
教师要善于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把平时的习得加以展示,有利于巩固学习成果。如通过一个专题性阅读,让学生把学习收获充分交流,并且评奖。这样,一批优秀学生就会脱颖而出,然后通过学优生来带动学差生。实际教学中,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优劣互补),充分体现协同合作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实践证明,学生单个学习,其进步是不明显的,然而一旦融进了群体,他们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会得以充分发挥,并形成一个你逐我赶的局面。这样一来,落后的学生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便会有效地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自学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家校合作,培养毅力。
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战胜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学生读书毅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家校合作是个有效的方法。家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要尽可能的提供相应的物质保证。如父母多给子女购买一些课外读物,父母自身的垂范,加强督促,使那些不太自觉的学生有一定的鞭策等。这样,学生的自学习惯会得以巩固和形成,且终生受益。培养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应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不懈,学生也要有信心和自觉性,以及顽强的自学意志力,这样才不会半途而废。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应该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文章只有多读,学习只有更勤奋,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课内外紧密结合,家校多多合作,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才能指日可待。
五、制订计划,明确方向。
学生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是自学的方向和动力,是制订自学计划的依据,是评价自学效果的标准,是自学活动自组织能力的标志。初中生应具有独立地确定自学目标和计划的能力,它包括把握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确定目标难度的能力,将大目标分解为具体目标的能力,在自学活动中随时调整目标的能力,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措施的能力。如阅读新课标推荐的名著,打算几星期完成,做哪些笔记,写几篇读书心得,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水到渠成。
情 况 简 报(第 二 期)
仪陇县灯塔 二00四年九月二十九日
接县、区级竟教通知,我校于9月27—9月28日对小语、初语、初英进行了一次竞教大比武,本次活动由学校统一布暑,教导处具体安排:抽派学校骨干,对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初中英语有特长的教师和学校四位领导一起组成评委组,严格按照县、区级竞教要求。每位评委对参赛的各选手的课堂教学、教案、说课材料分项打分,按“课堂教学(60%),单页教案(20%),说课材料(20%)”折算出每位参赛选手的成绩。现将本次竞教活动情况总结于后:
本次教研活动的竞教课,其成功的,值得老师们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所有竞教的老师在赛前都作了精心准备。他们都结合学校实际,花了大量时间制作了CAI课件,CD教学碟片组,教学挂图,录音机及教学用具,这使本次竞教课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⒈ 人本观念的体现:①、本次竞教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教育教学之本的思路,竭力张扬健康的个性人格,如“你喜欢”,“你认为好在哪里”,“熟读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用自己的画表现心中喜爱的季节”等教学提示与要求,既降低了教学难度,更重要的是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心态去观察,审视教材,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②、注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在各堂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陈丽梅老师上的《五彩池》,读、思、写的紧密结合教学;刘丽君老师上的《四季的脚步》、李丽娟老师上的《第一场雪》图文结合,读、听、思、画融为一体的教学等。③、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应用,老师引导后让学生讨论自学,生置疑—释疑,教师小结,细微处重学生笔记,思路的指导,从而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⒉ 整体把握教材的“大语文观”:无论是眼光的高与低,立意远与近,从整体感知入手进行教材的分析、理解,各堂课都做得非常好。尤以《第一场雪》、《四季的脚步》做得更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大部分竞教老师总的情况做得比较好。他们在教学内容上,注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把思想教育溶于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之中;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目标达成度比较高,教学效果比较好;方法上,老师们都善于精讲巧练,且提问富有启发性;结构上,老师们都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教学思路清晰,过程完整,容量适度;从教师本身的素质上说,他们都坚持用了普通话,语言流畅,板书简洁,相对完整,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当然,本次竟教活动,也暴露了一些值得老师们相互探讨的问题,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阅读;小说;情境教学
相对于传统教学,情境教学的意义在于将学生的精神带入小说中,通过各类方法,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身临其境地探索小说的内涵,从而在课本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对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有所裨益。
一、情境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次接受小说单元的学习,在这之前有不少学生有阅读各类小说书报的兴趣,大多数对于小说文选的学习是抱有极大的兴趣的。此时不应当再使用传统的课堂老师口述和学生笔记的教育方式。无聊沉闷的传统教学无疑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扼杀。一旦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便会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同时对于学生以后语文小说单元的学习都具有非常消极的影响。而情境教学能够从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够极大地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和个人独到的见解。激发孩子对小说的学习兴趣,对于以后的小说学习甚至是语文这一科目的学习都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2.培养思想内涵
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说,课本里小说文选的摘录都是对孩子的思想方式和人格塑造有着积极影响的,通过小说的学习,孩子理应从中获得一些人生哲理和思想启发。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这一点往往会被教师所忽略,由于课程的单调晦涩,加上老师将课文揉碎,填鸭式地告诉孩子应试过程中所要考的考点。
二、情境教学的策略
1.文本创新
首先对于课本文本,我们采用两个方面的创新。首先在文本的诵读上,由于很多长篇小说,例如《最后一课》,我们需要将文章交给学生分角色还原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每个人物说话时应当使用何种语气。对于韩麦尔先生说话时的哽咽和欲言又止,让学生自己去模仿和揣摩。然后老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朗读,充分地将韩麦尔先生心情的绝望和伤心表现出来。尤其是最后一句“下课了,你们走吧”,充分地体现出韩麦尔老师的内心因为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悲凉,致使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有自我正确的认识。而后我们采取表演的形式充分地还原人物对话和性格,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上台互相合作还原故事情境,尤其是对于《孔乙己》此类小说。学生通过大胆地表演,能够亲身体会到孔乙己的处境艰难以及孔乙己这个小人物所面对的社会地位尴尬的情况。学生通过模仿孔乙己的满口“之乎者也”,从而在对其抱有怜悯之心的同时,也对孔乙己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于小说的主旨有了更多的见解。最后再要求学生各抒己见,通过老师的补充纠正,让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2.教具利用
现在教学教具不比当初,不再是一块黑板和一张讲台。我们通过从三个方面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完成对情境教学的改善。在听觉上我们通过电脑里一些曲目的播放让学生去仔细联想品味课文的某些情境,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时,我们可以在夜间划船的剧情中播放德彪西的《月光曲》。通过曲子的静谧和灵动,让学生放松的同时,配合老师的深情朗读,让学生在休息冥思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听觉感官的情境还原。深切地体会鲁迅先生当初生活的殷实美好。其次,老师通过收集好的摄影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小说中所涉及的物品和情境。例如《故乡》一文中,通过显示预先找到的猹和闰土的角色图片,让学生明白所谓的小动物是何种形态,还有少年闰土的机灵活泼。最后,通过播放部分小说的相关影视资料来完成教学目的。例如《香菱学诗》,通过播放《红楼梦》里的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得到对小说情境的深刻体会。对于本身被诟病且晦涩难懂的《红楼梦》通过观看影片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人物性格和背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无疑也是一种推动。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应当构建一个开放并且有张力的课堂,而非传统的应试教育课堂。通过情境教学,生动地还原小说的情节构筑,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情境的还原中去,从而能够在立足生活认知的同时,对于小说文本的探究有了循序渐进的认识。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应当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并且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问题的答案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而是在合理的范围给予学生更多的认识空间,尊重学生的思想认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小说阅读情境教学也是未来这类教学中的发展重心。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三种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2.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闯其声、如J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自学的信心。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教给自学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自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一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读懂各类文章。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人物的特点。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等。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四、培养自学的习惯。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下了根。不仅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言文字的积累,其途径是听和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其形式是说和写。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落实课堂之外的学习呢?
一、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落实新课程关于阅读的理念精髓,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根据小学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多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还经常让学生上台讲故事。那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朗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我告诉学生,这些故事在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
课文中也有许多从名著中节选或改编的文章,深受学生喜爱。我及时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讲课前,先把这些文章的前后内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兴趣,再把这本书介绍给学生,并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鼓励学生读。如:学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发动学生广泛阅读《西游记》;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少年闰土》读鲁迅的小说《故乡》等等。
二、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体包括精读(含朗读)、略读(含默读)、浏览三类。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三种阅读法。
我从二年级下学期起,就让孩子们专门制定了一个“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页上我都设计了以下几项:“我的收获――总结一周来自己的学习、生活或者观察到的一切”“好词佳句――每周摘抄20个”“格言警句――摘抄三五句”“我背诵的课文”“老师评价”,背面就是孩子们通过一单元的学习写下的周记,还可以是孩子们喜欢画的画并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这样改变了以往学生不喜欢写日记或小短文的毛病。
再比如我执教关于名人的一组课文时,我就先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自己了解的名人故事,摘抄其中好的语句;接着,让学生读一本关于写名人的书;最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名人有什么吸引自己的地方,这样层层深入,学生不但要找书,还要读、抄,同时还要思考,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地阅读,而是无形中把阅读渗透到活动中,也增强了孩子们协作交流、绘画等各种能力。
三、开展多类读书评比活动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时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更喜欢读书。
四、持之以恒,小溪汇成海洋
好的习惯成就一生的成功。现代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终身学习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提倡。
我觉得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单靠简单的表扬、奖励是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目的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从心里爱上阅读,愿意阅读,才能爱不释手,才能养成习惯。
我利用每天的课前10分钟开展“我读了……”的活动。每天一点时间,让每个学生都用简短的话来说说自己昨天读的书或者文章。我们的活动能够坚持多长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能坚持多长时间。只要持之以恒,小溪终将汇成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