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师职称论文

工程师职称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师职称论文

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它是搞活本地区经济,改善城市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的基本条件。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创造良好的外资投资环境,已成为我市乃至全国各地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作为城市构成骨架的市政设施工程,一般都是非赢利性的,它建成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只能是产生社会效益。市政设施工程的本身特点决定了它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投入和地方的资金筹措,而这些资金的投入与城市建设庞大的资金需求相比是有限的,因此,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市政建设者必须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一项市政工程从基本建设程序看须经过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阶段、竣工验收等多个阶段和环节。那么,如何做好市政工程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笔者拟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建设前期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这里所讲的前期阶段是指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完成止的工程建设阶段。长期以来,人们普遍都注重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因为从表象上看,工程项目的合同价格形成于施工招标投标阶段,而占造价比重最大的人、财、物的投入主要在施工阶段。但事实上,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否正确,方案是否经济可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一项数据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达到80%。大量的事实证明,市政项目前期投资估算的偏差是造成其投资效益低下、三超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失误也往往为后期施工阶段的技术变更和投资超额留下活口。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尝试,建立项目优化评选,采用科学的估算,细致做好投资估算,形成投资最高限额,以便有效遏止“三超”现象。但就目前市政工程计价依据而言,缺少工程建设前期评估依据,对做好前期的投资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建议省造价管理部门在做好新的市政预算定额颁布实施的基础上,搜集已建的市政工程结算资料,做好市政工程概算定额的编制出台工作,为建设前期阶段提供一个合理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保障。

二、把握设计阶段造价的重点控制

我们之所以把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个重点来进行控制,是因为在投资控制完成后,有效地控制造价就从设计阶段开始。只有在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在设计图纸未交付实施之前就把好工程造价管理第一关,才能为总体工程造价控制打好基础,因为后续的造价控制都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如果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未能肩负起优化设计与有效控制造价两重担,则势必增加工程不必要的投入,造成浪费。例如一个城市路网改造排水项目,通常采用的施工方法有开槽埋管施工和顶管施工。在设计时我们应当根据现场的路况、土质情况,分析这两种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并比较两者的造价经济性后再选用合适该工程的设计方案,而不能想当然,凭自己的想法作决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例如某市政主干道排水设计项目,采用开槽埋管施工,根据地质资料情况分析,在沟槽土方开挖后,采用原土分层夯实回填,就能保证上部路面基层的强度要求,但由于设计人员仅仅根据当地常规做法,未对地质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计算,就采用石粉和石碴回填,这样,不但增加了回填石粉和石碴的费用,还要承担开挖土方外运的额外费用。经过测算,一个采用土方回填只需500万元造价的排水工程,在采用石粉和石碴回填后造价竟然增加了100多万元。这仅是一个工程的例子,如果一个年基础设施投入在几十个亿的地区土质情况相似,均采用以上设计方案,那造价上的浪费则不敢想象。因此,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必要而且很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设计一开始,就应将控制投资的思想根植于设计人员的头脑中,通过设计阶段开展限额设计、设计方案竞标及运用价值工程原理等优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统一。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参与设计项目的投资分析,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造价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即是把设计图纸和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等变成工程实体的过程,是建设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据统计,建设项目在实施阶段工程施工费用约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左右,因此工程实施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直接影响很大。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在这一阶段,本人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招投标活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招投标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点应放在规范招投标活动和招标方式的确定上,招标评标应实行合理低价中标。随着工程造价体制和管理模式改革,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全国得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实施。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即由招标人按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视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市场价格进行自主报价。我省应随着浙江省2003版计价依据的出台,配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工程量清单指引,首先在几个较大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对透明招投标活动、减少施工合同纠纷、推行竞争和以市场定价、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市政工程项目的建设,地下隐蔽工程较多,一个不符合现场实际的签证往往对工程造价造成重大的损失。比如,市政道路工程中的石碴基层填筑,石碴方量的计算,一般采用现场丈量体积,按实结算。但如果在丈量时施工单位弄虚作假,或监理人员不负责任,签证时填筑厚度比实际厚度多出10厘米,则对于一个面积在10万平方米的道路工程,石碴方量则增加1万立方米,按石碴填筑综合单价40元/立方计算,则只此项造价就增加40万元。又如,某市政管道开槽铺设工程,在预算编制时,沟槽开挖工作面按每侧1:0.75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按定额规定进行计算,但实际施工时,由于地质、施工方案等因素,沟槽开挖工作面每侧仅按1:0.3放坡系数考虑,沟槽底宽也比原来减少了近三分之一,这样以来,土方开挖量及回填量都比原预算方量少了很多,如果监理人员不及时做好现场丈量签证工作,项目完工后实际结算时工程量则难以复查,只能按定额规定进行结算,从而造成造价费用的大大增加。因此现场签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显得十分必要。

3、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若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若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上述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还须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所以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的初期,特别是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的设计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一般情况下,即使变更可能在技术上是合理的,也应全面考虑,将变更后所产生的效益与现场变更增加的费用和可能引起的索赔等所产生的损失,加以比较,权衡轻重后再做决定。要坚决杜绝内容不明,没有详图或具体使用部位,而只是增加材料用量的变更。

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1971年,台湾地区公布全文共105条的《建筑法》,该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建筑物设计人及监造人为建筑师,以依法登记开业之建筑师为限。但有关建筑物结构与设备等专业工程部分,除五层以下非供公众使用之建筑物外,应由承办建筑师交由依法登记开业之专业技师负责办理,建筑师并负连带责任。”上述条文规定,建筑师受业主委托监督工程施工,是法定的监造人。建筑监造制度是补充于行政监管制度的一种预防性介入措施[2],但并不是所有建筑物都必须强制进行监造。台湾地区《建筑法》第十六条规定:“建筑物造价在一定金额以下或规模在一定标准以下者,可以免由建筑师设计或监造。”前项造价金额或规模标准,由各地于建筑管理规则中规定。以台北市为例,依据其公布的《建筑管理自治条例》(2001)第十条,无须建筑师监造的建筑物为:(一)非公众使用之平房;(二)总楼地板面积在60m2以下;(三)檐高在3.5m以下[3]。为使实际参与工程施工的所有成员均能认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在施工过程中,应有系统化的管理,有效的管理步骤,以完善建设工程质量,达到规范标准与要求。《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了三级质量管理制度(三级品管制度)。如图1所示,第一级为承包商的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第二级是业主的施工质量保证系统,第三级为行政主管机关的工程施工质量评鉴制度的三个层级质量管理架构。这种施工质量评鉴制度在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地区等实际施行的结果,效果特别显著。在“行政院”下设的“公共工程委员会”大力推行下,台湾地区开始积极实施公共工程施工质量评鉴制度。其系基于“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看得见”和“质量是可以验证出来”的理念,由独立公正的具专业的第三者,以公平、客观的评鉴标准,针对已完成的施工项目,以抽样调查方式评估,并评定其优劣等级[4]。施工质量评鉴的意义并非取代原有监造体系功能与职责,而是与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相辅相成,以确保施工质量。2002年2月,台湾《政府采购法》第七十条第三款规定,将第三层级的质量管理修改为主管机关的施工质量查核机制。台湾“公共工程委员会”为落实施工质量管理制度,于1996年制定《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业要点》,规范公共工程三级品管制度的实施方式,为进一步强化主管机关查核功能,于2002年了《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组织准则》及《工程施工查核小组作业办法》。为落实《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公共工程质量,“公共工程委员会”制定了《公共工程质量提升方案》(见图2)。在制度上,制定相关质量管理法规。在执行上,以教育与训练、核查与评鉴、推广与观摩及考核与奖惩等四大方面来推动,来建立优质的施工文化,以提升公共工程质量。教育训练方面,委托各大学及其他训练机构办理公共工程质量管理训练班和公共工程主办人员训练,充实质量管理人员的工程管理实务经验、强化其监工能力,也使工程人员能接受新的知识;质量查核方面,为有效发挥查核功能,于2003年订立《工程施工查核小组绩效考核作业要点》,对查核小组执行情况加以考核;观摩推广方面,“公共工程委员会”挑选施工质量优良的工程,办理公共工程质量观摩会,邀请工程主办机关、监造单位、承包商及品管人员等参加,为其提供了相互观摩学习的机会,共同讨论缺陷改善方法,以提升施工质量;考核奖惩方面,对于质量缺陷严重的工程,对承包商和监造厂商进行惩罚,落实惩罚性违约金机制。成立金质奖,包括质量优良奖,质量查核绩优奖和个人贡献奖三种奖项,奖励优良工程的主办机关、主管机关和对公共工程质量有特殊贡献的个人。台湾地区对建筑管理的态度注重细节的执行,相关法规规定得非常细致,对建筑从业人员执业的限制也较多。例如,台湾有《营造业法》对施工企业的行为、权利和责任进行规定;《建筑师法》和《技师法》对建筑师和技师的执业范围、权利和责任又有相应的约束。

2大陆与台湾地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法规比较

2.1“法律”位阶及定性

针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法律”体系定位问题,台湾《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业要点》第二条规定:“‘行政院’暨所属各级行政机关、‘公立学校’及‘公营事业机构’办理工程采购,其施工质量管理作业,除法令另有规定外,依本要点之规定。”该条规定保留了其他法律法规优先适用的空间。台湾为了提升公共工程的施工质量,“公共工程委员会”在质量管理方面颁布了许多法规命令与行政规则,有关条文还在不断修改以求完善当中,所以该条规定旨在维护与质量管理相匹配的法令处于优先适用。与之相对比,大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及实施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必须遵守本条例。”即明确将该条例定为基本母法,没有保留其他法规优先适用的空间,虽然保持了该条例在适用上的优越性,但却阻碍了与质量监督相关法规的先进性。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代建筑市场逐步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制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成为必然趋势。

2.2事故处理程序

大陆建筑行业的进入门坎比较低,除了造成施工人员的经验与能力参差不齐外,部分监理单位的责任感也不强,这都为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事故一旦发生,有关部门应积极遵守有关规定,根据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将生命财产安全损失降低到最低。大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在事故处理程序中有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当在24h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对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事故类别和等级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如果出现瞒报、谎报的情况,相应的处罚为第七十条规定:“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反之,台湾地区在事故处理程序上则无相关规定。

2.3惩罚机制

大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八章为罚则的规定,而台湾《公共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作业要点》第十七条规定:“厂商有施工质量不良、监造不实或其他违反本要点之情事,机关得依契约(大陆称合同)规定暂停发放工程估验款、扣(罚)款或为其他适当之处置,并得依采购法第一百零一条至第一百零三条规定处理。”与大陆相比,台湾建立了更为严厉的惩罚机制,成立了营造业惩戒委员会对营造厂商与专任工程人员的不良行为进行惩戒;台湾地区《建筑师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直辖市、县(市)主管机关对于建筑师惩戒事项,应设置建筑师惩戒委员会处理之。”对于技师,成立了技师惩戒委员会及技师惩戒覆审委员会,对执业工程师的不良行为进行惩戒。上述惩戒委员会与“国税局”、税捐稽征机关及“入出境管理局”等相关部门随时保持联系,定期检查承包商的运营情况和工地专任工程人员的受聘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或者资质挂靠的现象,立即进行查证核实,移送营造业惩戒委员会处理。工程查核小组核验后的评分分为四等:优等、甲等、乙等、丙等,对于查核成绩为丙等的工程,工程查核小组对负责该工程的建筑师、技师、专任工程人员或工地主任,将报请各主管机关予以惩处或移送司法机关。

2.4“全民”监督机制

公共工程质量攸关民众生活福祉,2002年台湾地区引进“全民”监督的机制,颁布《“全民”监督公共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除了提升公共工程施工质量外,还首次提倡以民间力量监督施工质量,协助有关部门及早发现相关缺失,并谋求改善,其工作流程如图3所示。该方案公布了公众通报的具体网址、专线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和信函邮件地址,以保证民众通报路径的畅通,以更有效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并真正参与到质量监管体系中,使工程的实体质量在与各层级质量监管及人民群众监督下进行,为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全民”监督机制使施工建设在民众的监督下进行,为民众维护自己的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公共工程委员会”办理表扬大会,鼓励民众踊跃通报,对优良通报人将颁发奖状及奖金,或者以电子邮件方式感谢通报民众,实地访查各机关办理“全民”监督执行情况。

3结语

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1.损失重大

城市中的河道主要承担整个城市的防洪防水工作,随着城市占地面积的不断增加,硬地面积也逐渐扩大,其严重的缩短了由于降水汇集导致洪峰形成的时间,而且增加了洪量及峰值。通常情况下,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范围相对较小,各种管道和线路较多而且都很复杂,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的发生。我们都知道,城市是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科学发展的核心区域,如果发生洪水灾害,将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损失。

2.治理工程的防洪标准相对较低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将原始的水流引向下游区域,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筑造临时挡水围堰和排水构造。施工时需要的挡水围堰都属于临时建筑,其级别为 4 或 5 级,设计的防洪标准不应超过 20 年一遇。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其设计标准一般为 3 年或 5 年一遇,通常情况下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通常都起不到调蓄和分洪的作用,与永久型的建筑比较,它的防洪标准相对较低,而且风险也很大。近几年来,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中,有很多由洪水将围堰冲毁、基坑被淹没等引起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等现象。因此,要编制防汛预案好,同时要建立健全的防汛应急体制,极力要做好城市河道治理的防汛工作。

二、做好防汛工作的途径

1.编制防汛工作的预案

防汛预案的编制要做到科学、合理而且适用,保证其可操作性,耐得住实践的检验。根据因地制宜这一原则,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材料和设备充分的利用,做到就地取材。要对有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进行级别的划分,对其划分需根据分级处置的原则,同时根据不同级别的洪水及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合理的防汛方案。而一套完整的防汛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了解基本情况。首先,对河道治理工程规模及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的叙述,然后对施工方案的设计及对工期的安排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要说明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位置和地质情况及水文资料。不仅如此,对河道治理施工区域的洪水突况及洪水险情源进行综合分析,介绍可以影响防汛工作安全进行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对该治理工程及施工区域存在防汛安全隐患进行详细介绍。说明施工区域上下游的实际情况及工程失事后造成的影响。第二,明确组织体系。首先要明确防汛工作指挥机构的各个组成单位及职责。了解防汛工作指挥机构的组成,掌握各组成部门在进行防汛工作时的责任和义务。然后,对防汛指挥机构的组成和各工作人员应该承担的职责进行一定的了解。更要了解各组成单位及各个成员所担任的职位及责任,还有他们的联系方式。第三,制定应急对策。合理的应急对策应该包括技术方面的措施、足够的物资储备量和紧急救助方案。技术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工程技术方面的措施、排泄超标洪水的方法、洪水警报系统、洪灾的分析、洪水调度及对洪水实时情况的监测等。紧急救助方案一定要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当洪灾发生时,能及时开启救援系统,保证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第四,相关的图和表。应该具备工程施工的平面图、剖面图,还有防汛调度图及安全转移路线图等。防汛方案编制完之后,需要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员工应急救援的培训。

2.建立防汛应急体制

2.1 做好防汛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做施工围挡。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之前,要先做好施工围挡,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严格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避免危险情况发生。切记要做好警示牌。第二,检查施工围堰。对施工围堰的堰体进行检查时一定要仔细,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汛期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巡堤检查,应该将围堰的迎水面坡脚划为检查的重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及解决。第三,对临时设施的监控工作。要严格监控临时用电、施工基坑、临时民工住房、临时工棚、施工机械等,加固容易被风吹走的临时建筑物,并合理安排室外物品,防止被大风损坏或吹走。在雷雨天气到来时,应该禁止进行高空或者室外等危险的工作,并对临时用电设施做好防水工作,防止触电。第四,管理好排水设施。疏通好排水设施,并对其进行加固,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增加排水系统。防汛前要检查好设备的开关是否灵敏,保证其可以正常使用。

2.2 建立应有的警报系统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防汛警报系统,对河道的水流情况进行监控,防汛警报可以及时让有关部门发现并解决问题。其次,要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巡逻,几个人轮流值班,保证 24 小时都有人向防汛部门汇报实时情况;最后,在各大交通要道路口也要轮班值守,城市河道治理中,有超标准的洪水发生时,路口及临时便桥是最可能发生事故的地方,因此,一定要做好监视工作。

2.3 后勤保障机制的建立

后勤保障系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保障,即:物资保障、通讯保障、交通保障、资金保障及电力保障,只有完成五个保障,才能在危险情况发生时,真正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

2.4 防汛组织保障机制的建立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为河道治理的防汛工作做好灾后恢复工作。要建立完善的防汛组织机制,组织专业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同时做好撤离现场的计划。

三、结语

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政工程;成本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城市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市政工程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城市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市政工程施工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同时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优秀的市政工程施工对实现城市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由于现代城市一直在向多功能性与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市政工程施工相比于以往来说,难度与复杂性也增加了不少。在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施工所用原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成本的增加,也使市政工程的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加。对施工项目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市政工程施工企业实现投资回收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一、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竞争的逐渐加剧,市政工程的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市政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项目是企业获得利润的一个重要的来源,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实现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项目的投入额以及项目的达标率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的进度合理、各项安全目标和质量都达到最优化,就要处理好进度、质量、安全、成本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想实现企业优化管理的过程,把成本降低到最低,处理好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政项目完工后,要对其整体的效益,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整体的评价。用最少的投入并且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市政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建设单位和政府所希望的,这样,政府能将资金合理有效的投入到市政工程建设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二、市政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问题

1、管理与经营脱节,由于人员的组成不同,每个部门的要求目标不同,使经营部门在投标的过程中,容易忽略工程质量和工期方面的问题,在投标报价的时候会将工程的施工方案都趋于模式化,所以报价常常不能真实的反映工程施工中实际的真实情况。而项目管理部门通常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面对最具体的项目问题,如果临时的调整方案,往往就会增加工程成本。因此,管理与经营部门之间如果脱节,就一定会出现成本超出预算的情况。

 2、市政施工企业本身具有特殊性,其产品多为构筑物或是建筑物,建筑设计的变化一般来说相对较大,而且所需的材料质感和数量都相对巨大,不同设计的建筑所用的材料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也就相当于产品非标准化。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产品即为施工的工程,由于每项工程自身的结构、环境和规模都不一样,所以各项成本之间没有可比性,想要控制项目成本就没有一个可靠的参考标准,所以,怎样针对当前的市政工程项目拟定出可以操作并能发挥效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已经十分的关键。

3、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包括:市场材料价格的变化、工程项目人员的变更、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等变化都使得市政施工的项目费用需要随时更变,所以成本的控制面临着各种挑战。

三、市政工程施工成本控制问题的对策

1、做好招投标工作

我国现行的招投标管理模式多是采用工程量清单单价,工程的结算造价是实际完成的工程量乘以合同中所指定的(一般是中标价)固定综合单价。额外增加造价的途径只能在:索赔、材料调差、调整价格(额外工作变更与设计变更)。由于单价固定不易变更,施工中成本控制得好就盈利,成本控制得差就容易产生亏损。因此,我们必须在投标报价时就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在投标时对招标文件、施工工期、施工方法等各方面可能发生变更的因素及以后合同履约、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规划,将其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对待。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期望的利润,否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搞不好会赔本。

做好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是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条件,以配合施工为前提进行合理安排,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时难免会出现不能执行平面场地布置的情况,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为此,必须适时调整方案,尽可能的实现人、机、料有机结合与平衡。合理的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可以避免施工设施反复搬迁,减少临时性建筑物的修建费用。比如,材料、预制构件、周转材料等不按规定地点进行堆放,造成二次搬运,不仅浪费人力,材料、构件在搬运过程中也会造成损失,对安全管理也带来了困难。施工现场配电柜,线路布设不规范,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隐患,这些都是不利于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因素,必须从施工现场管理入手,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把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控制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人工费主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控制,要根据劳动定额计算出定额用工量,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减少和避免无效劳动,提高劳动效率。材料的成本控制包括材料用量控制和材料价格控制两方面。在材料用量控制上,坚持按定额确定材料使用量,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各班组只能在规定限额内分期分批领用,如超出限额领料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另外要在改进施工技术,采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上下功夫,实现节约材料的目的。在价格控制上,对工程进行功能分析和对材料进行性能分析;在保证质量基础上,力求用价格低的材料替代价格高的材料。同时应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通过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做到比质比价,择优采购。在材料管理上,加强现场管理,认真计量验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合理堆放,减少搬运,降低堆放仓储损耗。在运费控制上,合理组织运输,,就近购料,选用最经济的运输方法,以降低运输成本。在材料储备上,要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量。控制机械使用费,要根据工程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机械,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主要机械的利用率,充分挖掘机械的效能;要合理化地安排施工段落,,提高现场机械的利用率,减少机械使用成本,定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的完好率。

4、完善激励机制

市政工程中标后,企业的成本考核小组应对工程各项施工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进行现场调研,并根据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结合本企业施工定额,计算其标后预算价,制定下达给项目部的目标成本额。当项目部实现了公司下达的成本目标和其他经营管理目标,且降低了成本的应给予一定奖励和分成。同时需要从效益角度来看待投入,使投入与产出相互配比,并使产出在大于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有效地控制项目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提高项目质量缩短施工工期等手段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促进企业长期发展。鉴于上述原因,施工企业内部不仅要采用一系列的监督机制,还要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保证其行动与企业的预定目标相协调,保证企业各种策略得以有效地实施。

结束语

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对市政工程施工进行项目成本控制是实现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必经之路,并且也提高了施工企业在施工行业以及市政建设部门的信誉度。

参考文献

[1] 李胜江.市政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与思考[J].2011,8,(10):14-85.

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在实施基底建造时,所存在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等问题主要有基地没有夯实、对松软土层基底没有掺加回填土等。由于水利工程大多是在积水或河道处建造,因此其对于基底建造的要求比较高,技术难度比较大,所以,必须对基底实施多道工序夯实,对于松软土层基地采取回填土掺加的方法进行夯实,从而确保基底质量。

二、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保障对策

水利工程的建设核心问题就是工程的质量问题,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水利工程的质量不但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更与人们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施工的技术,不断提高施工的技术,完善管理体系,保障工程的质量。关于处理施工问题的对策,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做好事前的检测工作

要想确保施工的质量,最基础的手段就是将事前检查工作做好,在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加强对设备管理与材料检查的力度,并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根据施工人员的技术强项安排到相关的工作单位中,并认真对待每一项检测工作,并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与真实性,以便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

2.完善质量的管理机制

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是最为基本的保障方法,水利工程是一项对于国家和人民都有利的工程,其在施工中,可通过发动舆论力量来监管工程的质量,并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及时对质量存在问题进行现场取样,通过分析后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及时有效的处理质量问题。此外,工程施工人员要秉持认真工作的态度,加强责任心,对于重点工程与难点工程要知难而上,客观对待问题,并寻找科学的处理方法,团结协调工作,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

3.创新与利用人才力量

在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要想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当中获取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创新,完善原有体制制度,构建完善的施工机制,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重视人才的力量与创新人才的力量,合理利用人才,广泛吸纳人才,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能力,确保施工的质量,提高企业的信誉。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