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体育锻炼 早操 课间操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22-02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相对于体育课更加灵活多样,而在学校体育改革中备受重视,因此,深入挖掘课外体育活动的内涵,活化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创造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但要承担体育课的教工作学任务,还要策划、组织和调整适当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树立体育参与信心的有效途径。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所从事的各种体育活动,既包括学生在校内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参加体育活动,又包括学生自发参与的一切校内外体育活动。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选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保证活动质量

1.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

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既使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能够相互促进,又使课外活动和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如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运动项目,它们既是目前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是经常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因此可以将这些项目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选择内容。

2.群体性和调节性

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项目,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

3.兴趣性

选择与学生兴趣相一致、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项目,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4.季节性

选择与季节、气候相吻合的项目,便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如在冬季,可选择拔河、长跑等项目。

5.补充性

一些没有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但易于组织竞赛或有利于终身锻炼的项目应作为选择的内容,如健美操、太极拳等。

二、制定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

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是全校体育工作计划的组成部分,它对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包括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班级体育锻炼计划、个人锻炼计划。

1.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

全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可由体育教研室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竟见、认真总结上学年或上学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初步设想或计划,经学校体委会讨论,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2.班级体育锻炼计划

班级体育锻炼计划是以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为依据,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班级体育锻炼计划可使班级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是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班级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班级体育锻炼的任务与目标、锻炼小组的划分、锻炼时间、锻炼内容、检查评比办法等。制定班级体育锻炼计划首先要认真学习讨论全校计划,广泛听取同学意见,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可由体育委员起草经全班同学讨论通过后,公布执行。班级体育锻炼应根据学校体育锻炼时间、项目轮流表,结合本班情况具体安排。

3.个人锻炼计划

个人锻炼计划是根据班级体育锻炼计划结合个人的实际,对个人的体育锻炼作出的具体安排。它包括每周或每次的体育锻炼计划。个人体育锻炼计划针对性强,能使个人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改变落后和不足,发展爱好和特长,锻炼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个人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步使其将参加体育锻炼变为积极自觉的行为,形成个人锻炼的特点和风格。个人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包括锻炼目标、锻炼内容、锻炼时间、锻炼方法、定期自我评价的要求等。个人锻炼计划可在征得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基础上由自己制定,也可几个同学结合共同制定,以便得到帮助和督促。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具体内容

1.早操

20世纪50年代,早操这一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是作为一种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大学中出现的,其一出现,便被传习了50余年。这种传习也影响了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近年来,对于早操的功过是非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有人说:“早操,如今看起来更像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鸡肋”赋予了早操实施上硬性、僵化、缺乏人本主义内涵的最后一叹。早操的改革势在必行。

2.课间操

一般意义上,课间操是指那种在上午二、三节课之间开展的,全校统一的,天天重复的,具有强制性的,对全体学生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操作。其反复性主要表现在一套操(尤其是广播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长期重复相同的内容,也就是内容“不宜常换”;整齐划一性主要是要求“全体学生做普遍一致之活动”,也就是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完全合乎操的韵律与节拍;强制性表现为以制度化的形式确保所有的中小学都重视课间操,保证课间操的有效实施;说它以制度化的形式出现,是因为课间操是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的内容,也是唯一列入课程表中的一种活动。具有这些特征的操作包括广播体操、健身操、武术操、自编操等。

3.班级体育锻炼

班级体育锻炼又称为班级体育活动,是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锻炼小组,在班干部和锻炼组长带领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是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发展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班级体育锻炼可以根据青少年儿童的特点对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组织纪律、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关心集体等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班级体育锻炼对于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才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形成学校的锻炼风气和传统等具有积极意义。

班级体育锻炼比早操、课间操结构分散,因此管理上较之更复杂。班级体育锻炼在管理模式上主要包括人、财务、时间和信息等方面。

①班级体育活动中参与者是核心,无论有器械还是无器械的活动,对参与者的管理是首要任务。在班级体育活动中,参与者的管理要分层落实责任,从班主任到体育委员再到活动小组组长,层层负责。在落实职责的同时,要使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发挥班主任、体育委员及活动小组组长的积极性,使班级体育活动有序地开展。

②班级体育锻炼的器材场地管理主要是针对学校现有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班级体育活动的器材使用要节约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在分配上要考虑“一材多用”。合理地分配现有场地,要在满足班级体育锻炼的需求上充分提高场地利用率,兼顾场地密度,确保安全。

③班级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内容的管理。在班级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上应灵活,兼顾体育锻炼的一般规律,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做适当的调整。在内容上,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班级体育锻炼,不可随意安排,班级体育锻炼应有学期和学生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器材、场地特点制定合适的内容,同时应注意针对班级体育锻炼的效果制定评价方案。

体育课作为规定的必修课,外在的约束很多,在课程设置、课的内容上,自由度明显较课外体育活动受到更多限制。因此,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在课外体育活动的环节中更有施展的空间。因此,在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同时,把课外体育活动搞活,而不拘泥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形式,能够因趣利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参与锻炼的习惯养成是必要的。在实践中,可以开展学生因体育活动兴趣而自发组成的小组织、小俱乐部。引导这些“兴趣组织”发展壮大,以扩大在学生中间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体育活动;和谐发展;创新见长;思维培养

1. 前言

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如何开展新型和谐的课外体育活动,这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体育课程的改革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应该和学校其它体育工作孤立起来,实现课堂内外互为补充促进的新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作用及现状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课外体育锻炼是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学生有年龄、性别之分,体质强弱千差万别,对活动内容要求各不相同,承担负荷的能力不一。因此,在安排学生体育锻炼时必须考虑上述的不同特点,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

现在很多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说困难很大,学校运动场小,人数很多,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合理科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值得我们探索。我们传统的认识是把课外活动理解为教学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这种理解至今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应当怎样正确地理解和认识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既看到两者的联系,又承认它们之间的差别,可能是比较符合教育和教学规律。

3. 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内容的创新研究和最佳开展方法探索

根据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来组织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经过一年左右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无论是从运动队的训练,还是学生达标成绩的考核,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下是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探讨:

(1)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内容项目形式多样,参与人员多,故进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很难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我校的具体做法是,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由体育组、校学生会,以及各班主任组成管理网络,把课外体育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如每年的地县级体育竞赛活动的运动队组建和训练,每年一次的校田径运动会由体育组具体实施。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严格的体育课外活动的管理体系,各负其责,既减轻了体育教师的过重负担,又使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注重“面向全体”。

课外体育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全体参与。为了落实全体参与,首先在体育活动的内容选择上有利于大众参加,主要安排有:每学年第一学期十月至十二月开展冬季长跑活动,第二学期整个学期开展全校跳绳活动。这两大体育活动贯穿了整个学年,活动要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冬季长跑规定每人每天晨跑不少于1000米,跳绳每天不少于1000次。而十二月份为期两周的体育节,更是天天有活动,个个有比赛的体育盛会,真正体现了全体参与性。

(3)强调“个性发展”。

在各项体育活动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首先学校安排的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搭建了便于他们发挥体育特长、展示体育才华的活动平台,可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在活动的设置上也考虑到班级差异、个体差异,学校体育活动形式、内容尽量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容易获奖,更多地去体验体育的成功感受,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对体育特长生我们则注重在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中去发展他们的体育特长。

(4)注重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

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应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活动项目,使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

(5)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

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从根据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其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能积极的参加,保证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6)体育与健康意识习惯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意识是人们对体育客观现实的反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化,关键是强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学校体育终身化已被我国教育界所接受和认同。同时,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启动,学校体育的作用日益突出,学校体育的任务更明确、更艰巨。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反映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工作。

4. 体育课程改革下构建和谐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的思考

许多中小学校都面临着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场地狭小,器械问题,危险因素,运动中的身体冲撞,对抗引发的人身冲突等问题,这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造成了较大困难。

教师要加强技能指导,让学生由体育兴趣向体育习惯转移。“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是形成体育习惯的首要条件”,一般地说,学生对自己从事体育活动能力的自信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自觉地参加课外活动,比如,一个学生自认为具有从事打篮球的能力,他就会很乐意地去参加篮球运动。而多次参加篮球运动的锻炼实践,则有助于其体育习惯的形成。

为了让课外体育活动更能起到激励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各项体育活动评奖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把体育活动的参与表现情况也作为评奖依据和内容,设有“积极奖”、“优秀奖”、“组织奖”、“精神风尚奖”,极大地调动了每位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而各项体育评奖都将列入学校整体的班级评估中去,个人获奖都进行照相公榜,这样,班级、师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评价中得到充分的调动,使课外体育活动和谐开展。

5.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科学管理探索

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良好的管理使课外体育活动沿着健康、有效的方向发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如下:

(1)制定计划要明确规定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目标,提出具体任务,确定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负责人及完成指标,并以计划的形式统一有关管理人员的工作,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工作职责的相互关系,以达到高质量地完成管理任务。

(2)组织实施是管理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关键。首先建立好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其次调动每个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

(3)反馈修正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的重要环节,反馈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出,又把其作用结果返回,并对信息进行修正调节的再输出,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4)检查评定对课外体育活动逐步向计划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5)较大规模的竞赛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如田径运动会,逐步形成制度固定下来。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竞赛规程,培训好裁判员,加强场地器材检查,合理布置,严格竞赛纪律,注意安全管理。

6. 小结

新型课外体育活动的构建要以体育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为理论依据。重点突出“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课程改革下的新型课外体育活动要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并互为补充促进,共同为学校体育改革作贡献。

新型课外体育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的贯彻和落实,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体育个性得以发挥,特长得到发展,学生体育实践、应用、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并且推动了学校整体体育工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楚继军汤起宇《普通高校群体运动竞赛内容的改革》

[2] 鲍源林崔承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 杨贵仁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会上的讲话》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健美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频率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环节,同时,课外体育活动还是学生体育课之外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也是学校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窗口。此外,课外体育活动还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综合体育素质以及在体育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缺乏体育锻炼习惯,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降等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1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

以榆林学院十四个院系41个专业的5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00名,女生200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相关文件、专著、文献资料及部分学报中相关的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围绕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检验,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3份,其中有效问卷48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8.6%和96%。

2.调查情况分析

2.1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表1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推动和持续参与锻炼的心理动因,是决定学生进行锻炼的重要因素。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学生参加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的占80%,其次是调节精神的占70%。这说明追求身心健康发展仍是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旋律。有一部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因此,也不能实现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素质开拓学生兴趣,建立终身锻炼习惯的初衷。在健美减肥方面,女生占的比例相对较大,说明女生对自身的身体形态要求比较高。调查中发现有42%的学生认为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能满足他们对体育锻炼的需要,必须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加以补充,在这部分学生中男生数量比女生多。

2.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时间

表2 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时间,表明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的运动量和参加锻炼的频率,是反映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表2是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大多数在1-3次,其中男生占680%;女生占591%。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4-5次的学生很少,男生占251%;女生占153%。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6次以上的学生还不到25%,在这部分学生中女生占的比例很大,是男生的2倍多,说明在女生中还有极少部分人很注重课外体育锻炼。每周平均一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同学,女生比男生多,而且女生中还有101%的同学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这表明部分女生还没有意识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从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6次以上和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所占比例来看,女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别。

2.3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所参加的课外体育活动比较集中;男生以篮球和足球

为主,女生以乒乓球,健身操和舞蹈为主。从男,女生所喜爱的项目说明,男生喜欢剧烈,对抗性强,比较刺激,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女生则喜欢对抗性不强,身体接触少,运动易控制而且不易受伤的项目。

2.4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从调查可以得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篮球场和田径场,其中男生使用的场地比女生多得多,相对来说女生的活动场所更少。其次是学校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而在校外参加活动的很少,加起来不到总数的10%。在收费的体育场馆活动的就更少了。这反映了目前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比较单一,学生的可选择范围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2.5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为了找出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列出了6个因素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可以得出,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大部分认为体育运动场馆设施的不足是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学生在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运动场地的类型、状况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组织形式等。其次是缺少伙伴,环境和天气以及个人兴趣。更多的学生认为体育设施不足,器材少,运动场地拥挤是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3.1不仅要抓课上,还要抓课下;不仅要传授技术、技能,还要传播正确的健康观念和体育运动方法。学校应在体育课时间上加以改进,减少不必要的选修课,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时。

3.2学校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体育器材陈旧、缺少、单调以及过于拥挤的运动场地成为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在学生宿舍周围安装简易的健身器材,修建简易的乒乓球台,羽毛球场地等,以满足学生锻炼的需要。

3.3大部分学生没有锻炼计划,没有形成锻炼的习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频率和活动时间不足以达到健康的效果,导致部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教师应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制定健身计划,进行目标设置,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推行运动处方。

3.4经过调查发现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自觉性比女生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做好宣传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要做好女生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女生提高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以便于自觉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外体育活动 组织 辅导

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和体育健康教育的新时期,学校体育在搞好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如何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辅导,如何调动学生自觉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这些问题就成了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新问题。我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又不在教学课时之内,受国家教育法则《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制约,带有“课内”与“课外”的双重性,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提出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各校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设计应从学生本位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课外活动的项目、器材、以及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的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实践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以吸引学生的主动注意,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使学生的某些个性不知不觉地从课外体育活动中凸现出来,使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要有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课外体育活动从内容设计上对学生的行为要有张有弛,不能放过了头,到达一定的界限时,教师可宏观调控,用激励性、鼓动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但也要避免人来疯的现象。在项目的设计上要注意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以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第三,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和有效释放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当设计一些较困难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去解决困难,在解决困难中让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协调自身的心理能力,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组织活动上还应考虑让学生全员参与,使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运动能力,对表现欲较强的同学及时表扬,才能发挥其效果,对不善表现的同学,积极地鼓励他们去参加活动,通过活动帮助他们调整心理活动能力。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导管理

第一,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活泼,而且是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最多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学生的体质、终身体育意识、参加活动的兴趣、活动的习惯以及现代人所具备的体育活动能力、心理素质等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第三,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领导、体委会、体育教研组、学生科、班主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一项工作。如果抓好了,可以得到全校各方面的支持,容易收到好的效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也能大大促进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

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体育教研室制定课外体育比赛及活动内容的计划,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负责技术指导,这种形式可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但也确实存在弊端,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一个教师同时辅导几百名学生,课外活动效果无法保证,走马观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而且安全保护差,久而久之,会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因而会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就会影响锻炼的效果,如何克服上述弊端?我认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解决。

1.领导重视,制定计划

要真正落实好健康教育的体育教学思想,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校领导就必须重视和支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组建课余活动组织领导机构,并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统一安排,对课余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必须克服随意性,时间、内容和场地应统一安排落实。

2.班主任积极参与辅导

课外体育活动,要依靠和发挥班主任的力量。班主任要严格筛选,除具备其他任职条件外,还要懂体育,热爱体育,发挥中、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参加意识强、善于和学生打成一片、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强的组织能力的特点。他们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称职的辅导教师,他们热爱和了解自己班的学生情况,和学生较密切,他们的参与,对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安全性,巩固和提高动作的质量、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学校代表队的运动员积极参与辅导

学校普遍容易开展的传统项目有:田径、球类、健美操、游泳等。每个班基本上都会有校代表队的运动员,这部分学生随班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体育特长作用。把在代表队所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同学,这样既可起组织与示范作用,又可以提高自身动作的熟练程度,在合作中,共同学习与提高,共同享受体育的乐趣。

4.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相互辅导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往往一个班有多项活动内容,或者同时要分成几组进行活动,各项目小组都需要辅导员,在此情况下,我们教师就要随时发现“小先生”,采用毛遂自荐或学生之间相互推荐的办法,从班级中产生“小先生”——辅导员,在同年级班与班之间进行互换辅导,这种同级辅导,可以加强班级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增强班级之间的友谊。

5.不同年级间的相互辅导

不同年级的相互辅导就是低年级可以聘请高年级的同学作指导,高年级同学也可以拜低年级的能者为师。一所学校里,有的班级擅长篮球,有的擅长足球,还有的擅长跑、跳、投,广播操、韵律操等,这样各班可根据自己本班的活动内容跨年级聘请辅导员,从而可参与活动的人数,同时壮大辅导队伍,加强班级之间的纵向联系,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更好地开展。

6.体育教师参与辅导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应首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各自负责自己所任课的班级,在辅导上要与上述几种方法有所不同,应与体育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并侧重加强对新授课内容、难度较大的运动的技术、技能的辅导工作,这样使教师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以及了解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术、技能得到复习巩固,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与辅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做到时间、内容、场地器材和辅导人员的“四落实”。

(2)课外体育活动要纳入学校体育工作的学年、学期计划。

(3)改革体育教学考核模式,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列入学生体育成绩考核内容。

(4)适时地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以“赛”推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对策研究

Development elementary school after school sport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ake the earth right flag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as the example

Wang Fei

【Abstract】Not only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fills a prescription the function to the student intense study, moreover to promotes studen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to have the obvious actual effect, is raises the student health standard the powerful method, also is advance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action.The author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and in the earth right flag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practice 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law proposed the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carries out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the question as well as solves this a series of question method and the suggestion.

【Key words】The elementary student;After school sports;Research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被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而被青少年一代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所忽视。尤其在小学阶段,繁多的作业以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小学生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 

课外体育活动,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开展课外活动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教育方式。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愉悦身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知社会,其情感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1.当前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在6名体育教师中,4名为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专业体育运动,而其他两名体育老师,则有一名曾经从事语文教学,还有一名为音乐老师进行兼职代课。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

2.当前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完善,无落实。

在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大多数的班级根本没有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任课教师的备课本中偶尔插几次课外活动名称,仅此而已,课外活动随意性大。有一部分的班级尽管有课外活动计划,但很不完整,只是提纲式地罗列出活动名称、大致时间、步骤等,缺乏活动的目标、具体时间安排、过程安排等,造成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少部分的班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出较为详尽的活动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即使如此,还是缺乏教师对整个活动的的调控策略及活动意外的预防措施,计划不够完善。还有极少数的班级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

3.开展小学课外活动发展的对策 

3.1 积极贯彻新课标下的课外活动发展方向

《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大力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在娱乐中得到成长,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2 有组织,有目的开展小学生课余活动。

以土右旗蒙古族小学为例,学校如能每天都安排一节“二课堂”体育兴趣小组。其目的是在学校和老师的统一安排与指挥下,使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其组织形式是把每年级的学生按其对体育的兴趣以及结合学校的设施来进行分组,学生可按其对体育的爱好来报名,如“田径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还有“乒乓球兴趣小组”等。

3.3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提高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但课外活动的研究却一直没有进入“组”内。究其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学校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办出特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通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互相交流和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观念、方法、能力上的不足,提高自己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惟其如此,课外活动才能走出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的误区,向高层次、高效率上发展。

4.结论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它不仅确保了学生每天达到体育锻炼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不仅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还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课外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管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既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又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2006.

[2] 《农村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2006.

[3] 王佩铭,刘炎辉.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4]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M].2010.

[5] 齐 浩.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J].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