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团购 消费行为

一、大学生网络团购的消费模式

电子商务与时代网络科技的共同发展产生网上购物,网络团购的不断发展使得普遍性大大加强,这种新型的购物模式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被普遍接受并发展,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网上团购也出现了一些多样化的团购模式,如上图所示,根据性质可以分为自发性、商业性、厂家性以及其他形式的团购模式。

大学生是网络团购中最中心的一个购物群体,大学生网上购物的交易金额总数大,使用程度频繁,其校园内的网络团购主要是由自发和商业两种形式组成。校园自发性网络团购是指在学校内的人员经过自己联系组织来共同购买一些商品,在这种团购方式中,消费人群的数量比例大,消费力强,在这种团购模式中,消费者所占的优势比较大,商家通常会因为消费者大批量的采购而给与最优惠最低的价格,以获得商品的大额度销售利益。而另外一种商业性的购物模式是在校园内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网络团购方式,在这种团购模式中,商品范围广、分类齐全是一主要的特色,商家通过一些大型的购物网站或者平台来消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互联网的浏览,然后对商品进行挑选,再经过商家提供的信息和以往购买的顾客的真实感受和评价来进行判断,最后进行选择下单支付完成购买的一种网络团购模式。由于它便捷快速的购物方式,适合大学生群体日常的生活消费习惯,所以在校园内广受好评。

二、大学生网络团购的消费因素的影响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年龄阶层普遍都在18~25岁左右,是一个由青涩慢慢成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年龄层内,人对新事物都有一种好奇心理,相应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我国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在紧张的学业之余,许多大学生喜欢相约出去聚餐、游玩等活动,消费能力和消费的频率较高。大学生群体主要经济来源是家庭,与其他社会群体结构相比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商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团购的商品通常比实体专营店的商品在价格上更占据优势,价格上的差距,以及网络团购的价廉物美使得这种购物模式能够更广泛地吸引消费者喜爱。

(二)产品因素

一个商品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最吸引顾客的两大要点,网络团购的大量出现和潮流趋势的不断发展,许多商家为了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不断运用各种经营手段来使得产品的销量不断增加,商家不断利用价格优势,利用一些买赠优惠和满减优惠的低廉价格战略来吸引大学生顾客群体眼球。网络团购的流行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网络团购的价格战优势,正因为如此,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乐忠于网络团购这种消费模式。

(三)团购网站安全性

宁波各高校大学生对网络团购网站安全方面统计情况

随着网络团购的日趋流行,各大购物网站的建设也随着发展,由于网络团购是利用互联网消费在线支付的方式进行付款交易,所以团购网站购物的安全性也受到消费者们极大的关注和担忧。网络团购所采用的线下支付形式虽然更加方便快捷,但是它所具有的较强的虚拟性使得消费者对消费过程的安全性的担忧大大加强,在购买过程中,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购物交易模式很不相同,消费者只能通过商家提供的产品图片以及其他买家的评论来进行选择判断,商品的质量、色彩差别是无法真实感觉到的,所以互联网消费的安全程度并不太高。

根据上图在对宁波各高校的大学生对网络团购网站安全调查统计情况分析来看,在商家的诚信和商家服务态度的统计调查分析中,仅仅只有8.21%的人对商家的诚信经营表示满意以及认可,不到22%的人表示满意,而对商家的诚信经营以及服务态度上表示一般、不满意、以及很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占到调查统计人数的一半以上;在网络安全的调查分析中,仅仅只有22%的人表示对网站的安全程度表示放心,而觉得网站不安全的人数比例达到了32%;对于产品以及商家的售后服务,满意程度也普遍较低,只有23%的人对售后服务表示满意,表示一般的人数比例达到将近50%,而不满意的人数比例也远远超过了满意的人数比例。

(四)物流配送因素

随着网络消费和网络商城的建立,物流行业也被快速带动发展。物流配送是否能够快速并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安全无误地将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是消费者在选择并确认支付下单时的一大影响因素之一,消费者对物流配送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和消费。

在宁波各高校大学生对网络团购配送的满意调查评价时,根据数据统计分析,有接近百分之59%的人认为目前的物流配送比较一般,不是特别满意,他们普遍觉得在商品物流配送中比较不太理想的方面包括物流配送的速度普遍较慢,对配送人员的态度等并不满意;有31%的人对网络团购配送服务表示非常不满意,他们觉得物流的配送总是与网站购物下单时所保证的运送时间有很大的出入,而且商品的配送服务并不理想,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相应的安全问题;仅仅只有10%的人是对目前的物流配送保持满意的态度。除此之外,商品配送途中的安全程度和配送的价格等也是消费者在购买时所考虑的因素。

三、大学生网络团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

1.从众消费。从众消费是在大学生群体里面最常见的一种消费观念,是一种典型的“羊群”消费效益,缺少对商品真实的判断能力。例如一群人买了同一种商品,为了和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另一些人就会跟随着去购买,下意识地觉得这个商品的价值和使用性很高,觉得这个商品比其他的商品好。

2.攀比消费。大学生群体范围广,地区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购买能力也不同。而有些人为了自尊心以及别人对自己眼光和看法,常常购买一些超出自己消费能力范围的商品。一些追随潮流和时尚的大学生喜爱奢侈品牌,购买欲望强,过度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盲目追求品牌的价值而忽略了自身的购买能力,加大了自己的经济压力负担。

3.超前消费。大学生作为购买能力和购买欲望较强的年轻群体,对时尚潮流的敏感程度高。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一般是家庭,经济消费能力有限,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有时候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但是价格十分昂贵的一个商品他们甚至会将几个月的生活费都投入进去,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来进行超前消费。

(二)大学生网络团购的市场现状

1.大学生网络团购的能力强。大学生群体消费中,数量占据很大的一个优势。他们受教育程度高,接收能力普遍较强,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在大学生人群里也相当广泛。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的稳定使得大学生网络团购的能力强。网络团购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与大学生群体的特点相互吻合,再加上大学生群体的交流和普及能力强,这使得网络团购在这个群体消费中的发展十分迅速。大学生的网络团购消费是一股强大而稳定的集合力,它能够使得网络团购能够在市场上迅速发展壮大,

2.大学生网络团购市场份额大。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群体,跟随快节奏的时代潮流,喜欢便捷快速的生活方式。网络团购的快速便捷使得他们不用出门,在家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大大加快了生活速度,节约了时间,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学校园一般都是住宿制,每个宿舍都有一定的人员数量,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时,通常大家都会相互分享,这使得网络团购的发展更加广泛。

四、大学生网络团购的发展对策

(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观念,建立一种普遍健康的消费观

在校的大学生还未真正接触、步入社会,社会的经验不够,社会历练不足,思想成熟度不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学校应该多与当地企业合作,提供一些就业岗位和就业平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去一些企业进行实践,建立起勤俭节约的好思想。学校还可以举办一些关于建立正确消费观、如何理财等类型的讲座,帮助大学生从误区中走出,建立一种新的校园风气,引导一种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减少过度消费和攀比等现象的发生。

(二)提高商家的诚信度和服务质量

商品的交易离不开诚信,诚信是经商之本。网络团购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购物模式,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种商品特性更要求商家具有良好的诚信度和服务质量,这是消费者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商家是否诚信,服务质量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选择。商家不应该只注重于利益层面,想要牢牢抓住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还是要靠提高商品的质量和服务,加强诚信经营等方面。

(三)增强网站安全性,提高网络购物的安全性

网络购物的虚拟性使得在购物过程中的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许多人介于这一点不愿意进行网络购物。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漏洞来实施犯罪盗取资金,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相对不足,发生在校园的网络案件屡有发生,大学生在网络团购时不免产生安全性的担忧。对于这种现象,购物的平台及网站要加强安全性建设,保障消费者的网络购物环境的安全以及消费者资料的保密,我国也要加强网络团购的法律监督,来共同提高网络购物的安全性。

(四)加强物流配送服务,提高物流配送速度,保证效率

根据对物流配送满意程度的调查报告中,许多人对于物流配送的速度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很低。物流配送作为网络团购最主要的发展因素之一,应当加强管理和建设。相关的物流配送企业要完善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管理和建设,加强人员的管理和素质,保证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保证物流运输的时间,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工作的效率,做好售后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人群对产品物流配送的满意程度。

五、总结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团购的主要参与群体,群体数量总数大,参与程度高,近年来,大学校园内网络团购不断发展普及,这种新型的网上购物模式在校园内日趋流行,大学生对于网络团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说明大学生市场在整个网络团购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网络团购的发展应该抓住时展的机会,将重点的发展市场放在大学生校园,将重点发展的目标锁定在大学生身上,通过不断提高商品以及服务的质量、通过提高商家的诚信、建设更好的消费购物环境等方面的建设来使网络团购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勇,吴玉萍.《网络团购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科技信息》.2010.

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一、欠费学生的行为特征

(一)羊群行为。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由从众心理而产生的盲从就是羊群行为。在高校收费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极强的羊群行为,看周围的同学缴费就缴费,看周围的同学不缴费就不缴费。这部分欠费学生不了解国家、学校有关的收费资金管理规定,而是受极少数恶意欠费者的影响,把家长给的学费私留起来不交学校。由此,欠费现象愈演愈烈,迅速传染,许多学生盲目跟风,做出非理性的选择,无故拖欠学费,只注重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无视学校的收费制度。

(二)博弈行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预期的不确定性,一个策略组合,给定对手的策略,每个参与的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一部分学生在交费过程中有与学校、与银行、与其他同学非合作博弈的行为特征。一是不如实填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自称是家庭贫困的学生,想凭此获得助学贷款或其他资助来交学费,这部分学生的说法是“白捡的便宜,能占就占,先贷到款,等还的时候看情形再说”;二是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怀疑自己有可能无法获得毕业证、学位证,想等毕业前看情况而定。这些学生都有拖欠国家教育费用的侥幸心理,根据自己的效用函数权衡按时交费与拖欠学费所产生的效用大小,依据自身行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选择自己的策略。在贫困生不易甄别、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学校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恶意拖欠学费的行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选择拖欠学费就成为学生博弈的效用最大化行为,而按规定交纳学费的学生损失最大化。其结果引发信用崩溃,学校、银行处于两难境地,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造成欠费严重的恶性循环。

(三)享乐行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部分家庭确实贫困的学生由于过分的自尊,缺乏健康、积极的心态,在学费的资助上有“等、靠、要”思想,对待学校安排的勤工助学岗位要么怕苦嫌脏,怕丢面子;要么缺乏岗位责任,这种行为蔓延会在校园里养懒汉。二是有些欠费学生把家长给的学费挪作他用。为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物质享受,不顾父母的经济负担,把学费都用在了超前消费上,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缺乏艰苦奋斗意识。

二、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

(一)少数学生或家长诚信度不高,不自觉缴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欠费学生中确实存在不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但是,有相当多的学生却是有钱不交费,把家长给的学费用于高消费而恶意拖欠,甚至逃废学费。当然,在当今整个社会诚信意识不是很强的大环境下,很难企望“象牙塔”里的诚信意识会很高。

(二)国家关于高校教育收费的法规不健全。《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这是高校对学生收费的根本性规定。除国家税法外,这是我国法律中少有的对收费的规定。再加上于9月1日起实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第十条“每学期开学时,学生……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学费或者其他不符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或者其他形式资助,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的规定,都强调了“先缴费后注册”。

由于相关法规建设的滞后,没有将学校、学生双方在收费中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予以细化,因而就整体而言,对高校学生收费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而散见于教育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章,虽然对学生收费有些零星规定,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法律地位,显得刚性不足,力度不够。

(三)社会舆论导向不利于高校收费。当前,高校中确有不少贫困学生。但也有不少学生欠费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其他原因。而当前社会舆论单方面宣传对贫困生的照顾,又一定程度地助长了学生等待、观望以至故意欠费的风气。

(四)目前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学费标准较高,而高校中贫困学生多,无力缴费。众所周知,“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国策之一,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兴办教育是抢占未来制高点。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其投资属于公共财政的范畴,理应由政府代表国家投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现阶段各级政府很少有真正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落实了对高等教育投入的责任。前几年,一部分人还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口号。这样,由于教育教学逐步规范,技术日益进步,以及教师工作年限的延长和技术职称的提高,使高校的教育经费大幅增加,教学、实验、学生公寓及运动场所的维护成本,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的购置成本,人员工资,行政办公成本等教育投入的刚性支出,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

为了维持教学的正常运转,政府只能允许学校通过向学生及家长收取较高的学费来弥补教育投入的不足。然而,由于我国经济总体上欠发达,而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高校中贫困学生较多,确实无力缴费。据中国扶贫基金会通过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得知,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该会7、8月间,组织对北京、河北、山西、甘肃等10个省、直辖市的12个市、县的优秀特困高考生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其《中国优秀特困高考生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在校贫困生的比例为20%,约240万人;特困生则为5%—10%,约160万人。该报告还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年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均纯收入分别为9422元和2936元,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农民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我们于5月对我校学生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方法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法。根据抽样调查方法中样本的确定和计算,调查对象主要为级、级同学,有少量级学生。调查抽取为大样本,样本数为1100.其中本科样本940,高职专科样本160.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基本涵盖了我校、级所有专业。问卷收回1034份,回收率为94%.参考学校所在地海南省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6元,加上40元的物价补贴,实际为196元。我们将贫困生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定为200元/月。由此得出我校困难生比例为15.47%,其困生7.64%.我校现有在校生为11000人,按照这一比例测算,则困难生为1701人,其困生为840人。这两部分同学都需要学校的不同资助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三、治理对策思考

(一)构筑一个信心。学生收费工作是一定可以做好的,大可不必“谈费色变”。鉴于高校学生收费的重要性,学校必须解决收费问题。而且,与学生相较,毕竟学校处在一个比较有利的强势地位,应该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的。但是,要注意政策、法律界限和方式方法,合法、公允地解决。

(二)抓住两个关键。

1.依法治费是根本。学生收费工作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影响很大,在各级政府关注、群众关心、舆论监督的情况下,稍有不慎,将对学校声誉引致非常不利的影响,也会严重干扰正常的收费工作,给学校造成重大损害。因此,学校收费工作,必须确保运行在法制的轨道上,依法、有序进行,即必须依法治费。

2.领导挂帅是保证。学生收费工作不仅是高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财务管理工作,而且还涉及学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等事项,几乎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全局性的工作。可以说,政策性强,集合度高。因而,学生收费工作需要学校领导挂帅,亲自抓,亲自管,才能把握政策,掌控大局,收到实效。

(三)树立三个观念。做好收费工作,高校中应树立三个观念,并转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两个思想观念:

1.“以人为本”。这句话是人本思想的体现。但要以正直的、善良的、遵纪守法的人为本,而不能以不守纪律、没有诚信的人为本。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收费秩序,而不至于造成混乱。

2.“学生无小事”。这也是对的,但不是很全面。只强调了学生的权利,没有相应的义务;学校则承担没有范畴的无限责任,彼此责权不对等,这是不可思议的。完整的表述应是“学生无小事,但学生收费也是大事”。

3.部分学生不按规定缴费是对大多数按规定缴费学生的不公平。对困难学生可以进行资助、救济,但不能不收费。所有学生都按规定正常缴费,学校的办学条件才能不断得到改善,教职工待遇才能得到提高,从而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名师用心从教,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也才能让学生享受到真正优质的高等教育。

(四)实现“五个结合”。

1.将学生收费工作与强大的、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在欠费学生诚信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对其收费应当保持一定的压力和威慑力,否则,难以见效。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有说服力,又有足够威力;既要深入细致、春风化雨,又要立场坚定、义正词严。要坚持思想教育与政策法规教育相结合,着重树立大学生缴费上学意识;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贫困生通过课余劳动挣取学费;引导学生消费文化,避免学生把学费挪作他用。通过以上工作,使学生打消对抗心理,培养、强化缴费意识。

2.将学生收费工作与学籍管理结合起来。学生有了缴费意识,并成为自觉行为,还得有制度保证。制度是诱导、督促、约束学生及时、足额缴费的根本保障。对学生而言,最根本、最有效的制约就是学籍管理,要实现收费工作与学籍管理的紧密结合。如原则上必须先缴费后注册;对于经过批准,办理有关手续后注册的学生,要求其作出缴款计划,并及时催缴;对其中恶意欠费的学生,要加强监管,如允许其听课、参加考试,但所考课程不登记成绩、不记学分;对在下一学年注册之前尚未缴清本学年学费者,可责令其休学,待缴足费用后方准予复学;专科生(高职生)取消其专升本资格,不给予参加生产实习;本科生不给予参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或毕业论文(设计)不给予参加论文答辩;不批准转专业申请;研究生不得参加中期考核;毕业班学生欠费的不予办理推荐就业手续,至离校时仍未缴清费用的,暂缓办理毕业证、学位证,并不予出具任何机关的证明材料,其毕业证号码不准登上教育网;等等。

3.将学生收费工作与对真正贫困学生的救济结合起来。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还有许多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政府和学校都要大力创造条件,确保家庭确实贫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政府教育投入的各项责任;并制定好政策,鼓励银行开展助学贷款,鼓励民间捐资投入教育。

学校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好对贫困大学生的救济工作。要深入学生群体,切实掌握、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做好对贫困大学生的调查摸底和筛选甄别工作。学校要按期从学费收入中按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助学金,通过综合运用“奖、勤、助、补、贷”等手段,对优秀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学校不仅要注重从物质上帮助贫困生,还要注意从心理上关心爱护贫困生。针对学生由经济困难导致的精神困惑和学习困扰,学校要努力做到经济解困和心理解困并举,在岗位设置、指导老师教育引导等方面精心安排,使这些学生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和自信,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孤僻、悲观等负面心理倾向,使得贫困生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认识到贫困也是一种“财富”,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贫困生更应该奋发上进、完善自我,去坦然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学生收费工作。

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 风险特征 风险防控机制

一、引言

“创新创业”成为主流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创立公司回报社会。然而,与富有社会经验和人脉的创业者相比,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和回报更大,筹资的难度增加,大学生创业融资难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高校基金、风投、政府创业奖励补贴、创业大赛奖金,各种资金来源,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的选择来源。然而,现有渠道仍是杯水车薪,获取资金的程序也比较繁琐,有不少创业项目由于缺乏资金而夭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大学生创业融资有了更多的选择。本文设计了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运作模式,利用社会资金和高校资源为大学生创业融资助力。同时,由于所筹资项目的特殊性,平台的风险管理运作机制是平台成功运营的关键,本文创造性地构建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

二、大学生创业融资现行方式问题概述

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自有资金、亲友投资、合伙融资、学校投资(高校基金)、政府扶持(奖励补贴和贷款、税收减免、创业基金)以及社会投资(天使投资、银行贷款、风险投资)。自有资金和亲友投资是大学生创业主要来源。然而创业是一项持续性的投入,仅仅依赖自有资金获取亲友投入不足以维持长期的高强度投入。学校的投资来源不多,并且获取投资需要通过层层筛选,例如W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多限于项目初期的一次性投入。合伙融资需要协调合伙人间的意见分歧,降低决策效率。政府的补贴和贷款看重项目的初期盈利,而且获取政府支持的项目数量有所限制,导致优秀的创意流失。社会支持则更加重视项目的回报还有担保,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缺少担保的特点容易使社会投资人望而却步,减少资金投入的可能性和数量。王亚娟(2015)对比国内外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现有的融资渠道存在以下缺点:融资渠道单一,除了自有资金和亲友借款主要融资渠道之外,其余的融资渠道限制性因素大、获得渠道窄;大学生缺乏银行贷款所需的担保和抵押;融资结构不合理,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以所有权作为获取资金的条件;大学生创业项目存在风险大收益低的特点,对投资人的吸引力降低。张晖、金利娟(2012)认为,政府未形成针对性的创业融资政策,高校未建立系统性的创业支持体系,商业银行缺乏支持创业融资的动力、风险投资对大学生创业缺乏进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是大学生创业融资的主要障碍。阳大胜等(2012)认为,缺乏风险转移机制、自我准备不足,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缺乏专业指导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难点。谢冰蕾(2015)选取浙江省经济较发达且高校密集的三个城市,走访了各大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人社局、风投机构,发现融资各阶段的需求与供给机制未有效形成等现状问题,并指出:缺少有形资产抵押、亲情融资能力低、创业融资体系缺失,项目融资可持续性差、投资评估体系落后等是主要原因。郑巧(2013)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难”问题主要体现在难以获得二次贷款和贷款门槛高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和制度供给不足。信息不对称源于大学生创业企业普遍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和系统的财务报表,银行无法了解创业企业的财务信息;制度供给不足体现在缺乏具有公益性质的借贷中介为银行和大学生创业者架构信息沟通的桥梁,提供尽职调查报告等信息,并且大学生也难以寻找针对性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周培(2015)认为,创业融资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首要因素,高校缺乏重视、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窄、社会融资和保障体系不完善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何海宴(2011)在对江苏苏北地区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创业信心、资金、能力不足,风险规避机制不健全,机会型创业比例不高等诸多问题,提出政府迫切需要通过拓展多元化的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来推动创新经济的发展。徐小洲等(2015)发现高校创业教育有效性低、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不畅、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不完善、创业环境薄弱等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阻力,同时呼吁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拓展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完善校企创业合作机制以改善大学生创业生态。林雪治、谢凤(2015)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机构在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方面尚未形成合力,高校缺乏创业融资实践操作层面的培训和指导,大学生融资能力的缺乏,例如不善于整合多方面资源,面见投资人或投资机构时不善于阐述。戴兴武、包进、蒋之阳(2016)对大学生创业融资与众筹的对接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马建(2015)、赵莹(2015)、刘宁宁和刘润南(2016)均提出了将众筹模式和大学生创业融资对接的设想。

从以上诸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创业的资金问题不在于资金的缺乏,而是专业又安全的融资渠道的匮乏。而学者将众筹模式和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对接的融资形式构想,又缺乏完善精密的风险管理平台的设计。因此,本文在构建大学生众筹平台融资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融资平台,为社会闲余资金和大学生的优秀创意提供安全的沟通桥梁。

三、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的运作机制

众筹,意为面向多人融资。最初来源于美国学者Michael Sullivan(2009)提出的Crowdfunding一词,同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众筹平台Kickstarter。2011年我国作家寒雨在《创业邦》中首次将其意译为“众筹”,自此,众筹一词在我国广为传播。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以其特有优势拓宽了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本文将众筹模式应用于大学生创业融资机制的构建,打造一个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其具体机制和盈利模式如下:

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将融资对象设定为创业大学生,充分利用各高校已有师资校友资源,打造一个集资金、人脉、信息资源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社区。平台与高校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各高校以公司名义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设计比赛,遴选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其一定的融资优惠,降低融资成本,使项目尽早产生社会效益。融资平台因其专属性质,可以吸引到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有着强烈兴趣的投资者,对创业者进行资金投入及创业指导。平台采取会员制,对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并定期不定期推出讲座、交流会、网络研讨会、沙龙等会员活动,促进投融资双方的交流互动。通过互相学习以及创业项目之间的借鉴整合,大学生创业者们能提升自己的项目质量,从而增强自身项目的竞争力。

构建众筹平台的核心是盈利模式的确定。目前的众筹网站盈利模式基本上都是按成功融资项目总融资额的一定百分比的佣金模式。但是这样的模式有个缺点:投资人不希望自己的资金拿去作佣金,而会绕过众筹平台这个中介,直接与融资者联系,将款项直接打到融资者的银行账户上。因而,为了避免被绕过,近期来,有众筹网站就推出了免佣金模式。不收取融资成功项目的佣金费用,宁可承受初期亏损,将市场做大。但是,这样的模式是否能够长久,项目运营是否能够最终持续,还是个未知数,蕴含着较大风险。

本文构建的大学生创业融资项目避免了以上两种模式的弊端,开发了第三种模式。采用会员收费方式。即每一位进入该平台、利用平台搭建的资源进行融资的创业者,都要缴纳一定的会费。待融资成功后,按融资成功数额加收一定的溢价。并且如果要持续融资,就需要持续缴纳会费以维持会员身份。融资投资额可以成为会员积分的计算基础,凭借会员积分可以有融资投资方面的优惠。平台还可以推出各类联谊交流活动,来促进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该种活动只有会员可以免费或缴纳较少费用参加。平台促进线上投资人与创业者的充分互动,提供双方沟通的桥梁平台,及时发现双方需求。平台及时统计投资人投资项目的类型倾向以及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倾向,利用信息优势加速项目投资,提高投资成功率。平台在具备一定信誉与声誉后,与各高校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并以平台名义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比赛,给予获胜者一定融资优惠。平台利用高校资源打造更为广阔的专属大学生的投筹资人脉,通过一系列赛事等活动形成一个专业化的品牌和一个稳定的有区分度的社交圈。该模式增强了投融资方的黏性,提高了项目的可持续性。

为了降低平台的投资风险,平台可与政府联手,让政府参与项目的担保,降低项目的融资风险。

四、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平台

根据风险管理工具,针对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上述已识别出和潜在的风险,共有七种风险管理策略工具予以应对: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本文根据七种风险管理工具的类型,构建了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众筹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模式。

(一)风险承担。风险承担亦称风险保留、风险自留。风险承担是指企业对所面临的风险采取接受的态度,从而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对未能辨识出的风险,企业只能采用风险承担。但该方法不适用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对于众筹平台来说,企业可以承担小额项目失败的风险,但是对于影响面广、融资额大的项目并不适合使用该种方法。

(二)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指企业回避、停止或退出蕴含某一风险的商业活动或商业环境,避免成为风险的所有人。在众筹项目投资方面,风险规避就是不把资金投入到预计高风险的项目中,在初始阶段就避免风险。由于众筹平台的投资人范围有所扩大,囊括了很多非专业的投资人,在评定项目风险上的能力有限,因而本文认为,众筹平台可以考虑对预备上线和已上线融资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帮助投资者判断项目质量的好坏,从而降低项目投资风险。具体来说,众筹平台可以考虑给预备上线的项目一个风险评定的等级。风险评定的依据可以是行业标准,并且,该标准可以依据平台运营过程中从企业实际运营发展情况得到的经验进行更改。所以该风险等级不是静态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动态调整的。项目投资人在选择项目时,可以查看到该项目的风险等级,决定是否投资以及投资的金额。本文设想的方法不同于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投资人分级制度。相对于投资人分级制度,在投资项目的分级上平台更有信息优势。因为相对项目融资者有着更大的话语权,众筹平台能更理性评估项目的投资潜力和潜在风险,可以为投资者评级给出更为精准的指标。

众筹平台应及时披露运营失败项目并予以公示。同时,行业范围应设立“黑名单”制度,将诚信缺失的项目发起人予以名单区分和公示。平台须及时披露项目资金的运用情况,让投资者及时跟踪了解,辨别项目的投资风险。以人人投为例,披露了高风险项目、投资项目黑名单以及投资人黑名单,作为投资人的风险警示。而多数的平台都未设置该栏目。

众筹平台应设置投融资方的信用评价系统。投资人和融资人都有权给对方的信用和诚信水平评分,且该评价透明,对所有投融资方可见。例如,人人投设置了点评系统,对投资人和项目方都进行诚信度和信用价值的评分。该种制度可以对平台上的投资人、项目方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对平台良好运营以及投资人和项目方自身建设、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认为此类做法应该成为行业的惯例和制度,在全行业范围内施行。

(三)风险转移和转换。风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合同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企业对转移后的风险不再拥有所有权。转移风险不会降低其可能的严重程度,只是从一方移除后转移到另一方。众筹投资中的风险转移的方法之一是给投资者购买投资失败保险。保险费可以包含在投资额中,也可以免费,将保险作为投资的附增保障。若投资人在大额投资的同时能获得一份保险,确保其面对可能的亏损局面不至于血本无归,如此便可吸引投资者投资,增加项目的融资成功概率,增强众筹平台的吸引力。众筹平台还可以通过风险证券化的方式来转移风险。众筹平台可以将质量较高的目转换成风险等级不同的债券,出售给不同风险承担能力的债券购买人。债券购买人可以以本金和利息的形式获得该项目未来的现金流。众筹平台亦可以利用广告、线下活动等盈利收入自设风险池,在项目失败、投资人索偿无果时给予一定补偿。

(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即减轻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以及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例如控制风险事件发生的动因等。众筹平台在控制风险方面的努力可以是规范众筹项目的准入标准,对项目发起人的资信进行严格审核,对项目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进行专业分析。再如,化股权为债权。众筹平台可以考虑以出售迷你债券的形式获取投资者资金。债券因其固定回报,对项目的稳定性、收益率要求比较高,因而如果是质量较好的项目,可以考虑以发行项目债券的形式融资。

(五)风险对冲。风险对冲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引入多个风险因素或承担多个风险,使得这些风险能够互相对冲,也就是使这些风险的影响互相抵消。本文认为,众筹平台可以采用风险对冲的风险管理手段,引入期权模式。众筹项目周期长、风险大,从项目融资成功到产生第一笔收益之间蕴含较大的不确定性,故而可以为项目增设一份欧式看跌期权,初始的项目费用包含了期权费,投资人投资于该项目后能自动获得一份看跌期权。若后续项目成功盈利,则投资人放弃行权,增量付出成本为零。反之,若项目后续运营失败,投资人行权以获得一定收益,从而抵冲了运营失败所致的亏损。该种制度设计可以有效避免项目运营失败后超出投资者承受能力的亏损额,减少投资者投资的风险,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从而加速项目资金的筹集,降低项目筹资失败的风险。目前仍未有平台采取该种模式管控风险,本文认为,大学生众筹融资平台可以采用该种风险管控模式,进一步降低投资人的投资风险。

(六)风险补偿。风险补偿是指企业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补偿。众筹平台可以计提风险准备金,划拨应急资本,建立风险池。众筹平台用内部资源主动承担重大风险,提前作出防范措施。众筹平台亦可考虑与银行或支持性企业签订应急资本协议。银行划拨出一笔资金供众筹平台随时无抵押动用,平台须对未动用资本支付承诺费并还本付息。

五、研究小结和展望

本文从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面临的渠道难题出发,构建了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众筹创业融资平台模式。本文从其运行机制、盈利模式优势等角度分析该平台的形式和特征。在盈利模式方面,本文避免了已有的主要两种模式的弊端,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模式――会员收费模式。风险防控方面,本文从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和风险控制等视角设计了多种实践中尚未运用的风险管理方式。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在理论上构建具有风险防控机制的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模式,为平台在实际运营中的风险管理作出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戴兴武,包进,蒋之阳.众筹:大学生创业融资的新策略[J].新经济,2016,(05):17-18.

[2]王亚娟.国内外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比较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1):13-14.

[3]张晖,金利娟.大学生创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2):34-36.

[4]阳大胜,彭强,梁开竹.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原因与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经济,2012,(05):98-100.

[5]谢冰蕾.大学生创业融资现状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86-88.

[6]郑巧.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及对策[J].西南金融,2013,(04):64-66.

[7]周培.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6):219-220.

[8]何海宴.大学生创业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05):68-69.

[9]徐小洲,梅伟惠,倪好.大学生创业困境与制度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5,(01):45-48+53.

[10]林雪治,谢凤.大学生创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3):46-47+71.

[11]马建.基于众筹融资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5,(10):28-29+37.

[12]赵莹.利用众筹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创新问题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5,(12):58-61.

大学生诚信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扩大内需 消费需求 贫富差距 中小企业 节能环保

正当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开始进入调整期时,不期而遇的国际金融风暴又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面对各种新旧矛盾集结的严峻形势,中央政府审时度势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要政策举措。这对纾缓困难、防止经济衰退无疑提供了政策保障,但目前我国面临的很多现实问题乃经济长期高速运行内在比例关系失衡的集中反映。故扩大内需,借助需求总量的扩张,切实调整好发展中主要经济社会关系至为重要。鉴于此,以下四个方面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扩大内需应使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得到大力提升

投资与消费是扩大内需的两个基本面,也是确保经济持续增长首先要处理好的重要经济关系。经济学告诉我们,一切投资活动的根本目的无不是满足消费需求。依据这一原理,投资以消费为中心,使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保持协调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铁定原则。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社会需求增长中,大多数年份投资需求的增长都远高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在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投资拉动最为强劲,相对于投资与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偏低。2009年1月20日,《中国经济导报》登载了一组数据,其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1978年与2007年均为39.4%,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一直存在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倾向。这种经济增长格局长此以往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两大问题:一是使高投入、高耗费、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根本改变;二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相对过剩的生产品只得向海外寻找市场,势必增大经济波动的风险。而这两大问题都可能形成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梗阻。

为应对经济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确保经济长期平稳发展,本文认为,当前应实行以提升消费率为基点的扩大内需政策。200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指导方针。在这九字方针中,“调结构”是切入点,而“调结构”首先应调整投资率与影响社会消费水平的分配结构,把提振国内消费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年来,举国上下集中资金搞建设,我国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等均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如今也该作一个战略性调整,使公共资金的基建投资率大幅降低,实现社会经济运行主要由生产投资驱动向投资、消费并行驱动的转型。既促使社会充分利用已形成的生产及生活的共同外部条件,以缓解公共建设资金的紧张;又切实缩小消费与投资在增长中所形成的差距,同时填补因世界性经济衰退而失去的那部分订单,吸收外需持续减少而形成的过剩需求。从而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促使国内经济尽快复苏。

根据我国国情,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应把攻克当前困难与追求长远效果结合起来运作,并将切入点放在消费模型金字塔的中低层,即占人口绝大比重的消费群体,使人们有钱消费,有钱敢于消费,敢于借钱消费,着力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为此,应考虑提高劳动所得占GDP的比重,尤其要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给优抚对象、低收入者、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增加生活费补贴,以提高社会有效消费需求;对生产经营民生消费品的企业实行减税,以推动降价,鼓励消费。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拓展商业保险市场,开发适合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保险产品,让居民统筹安排好一生的消费。要加强商品服务质量和价格的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以刺激消费。要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从长远应把“藏富于民”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战略,改变我国国民财富分配结构,使居民财富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同时实行以家庭为单位,按年征收综合个人所得税,以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等减税措施,实现国民财富由财政收益向居民收入的转化。通过上述措施,来提高最终消费率,使消费与生产投资形成协调的比例关系,既减少历史性消费欠账,改善民生,普遍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又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进步最直接和最持久的拉动力量。

二、扩大内需应将缩小贫富差距纳入宏观布局

控制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既定目标,也是扩大内需不可忽视的战略任务。国家发改委的《2006年中国居民收入年度报告》显示:2000―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10%最高收入组与10%最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从4.5倍上升至9.2倍,行业最高人均工资与行业最低人均工资之比由2.63倍提高到4.88倍(若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行业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已达10倍),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由1∶2.79扩大到1∶3.22。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形成贫富两极分化,不仅不符合现代文明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还会消蚀广大民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同时,贫富差距拉大对扩大消费、提高社会消费的经济贡献率十分不利。因为少数富人集中了大多数财富,虽然他们也能带动消费,但受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制约,其对消费的贡献会下降;而中低收入消费群体其消费倾向大大高于富人,却因有效消费需求不足,难以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另外,受多层次消费水平的制约,地区间贫富差距拉大将使生产力布局难以达到最优,降低经济运行效率。为此,扩大内需应把控制和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纳入战略规划,在扩大内需的决策上体现效率与公平并重,更加关注公平的原则,使扩大内需成为保经济增长与缩小贫富差距的粘合剂。

“没有天生的穷人”。缩小我国贫富差距,既要进一步破除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之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的非合理的二元体制安排,实现分配权力平等,包括起点机会平等和过程参与平等;又要利用非市场方式对市场机制所造成的收入分配悬殊状况进行有效地调节,加大扶贫帮困的力度,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以更多地补偿他们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不足。

扩大内需应切实发挥在分配方面的协调功能,给广大民众带来更多公平利益。一方面,要通过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倾斜,把中央政府所规划的在今明两年集中投入的公共资金以及所动员的社会资金,较多地分流于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加快改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使这些地区的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利用,以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开发;同时,吸引外部资源流入和更多企业尤其是产业群迁入,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由此,提升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实现社会共同进步,使不同地区的居民都能享受现代文明生活。另一方面,在总体布局上,应考虑将扩大内需安排用于投资的公共资金,更多用作扩大社会民生需求,如增大文化教育、公共生活设施、环境保护、社会安全体系以及解困房、廉租房等方面的投入,以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将安排用于消费的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作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社会贫弱群体享受更多的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使低收入者和无经济来源者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从而把社会各阶层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差距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并为广大民众所能接受的范围。使扩大内需的过程成为缩小贫富差距的过程。

三、扩大内需应把搞活中小企业作为关键着力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200万户,达到企业总数的99%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专利产品中67%是中小企业发明创造的,74%以上的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完成的,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50%的税收是中小企业上缴的。事实表明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市场力量。当前,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增长,搞活中小企业无疑是一个关键着力点。

应当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经改制后大多属于私有企业。尽管近些年来中央政府提出了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但因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远未落实到位,较之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融资和申请政策性项目等方面一直处于劣势。据调查报道,全国中小企业生存年限一般超不过5年,平均寿命仅2.9年。中小企业数量频繁减少,不仅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失业人口增加,而且也降低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由于中小企业70%是流通企业,处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下游,惟有中小企业搞活了,才能激活上游企业和大型企业,促使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回暖。我们不能再片面强调“抓大放小”,对企业应实行平等保护政策,要像刺激股市、房市一样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使扩大内需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生态的助推器,以形成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互为补充、互相促进、错位竞争的市场运行机制。

在扩大内需的大战略下,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措施化,并着力提高执行力和监控力。为扶助中小企业发展,各级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以随时了解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经常倾听中小企业的呼声,及时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必要对中小企业做一次“体检”排队。对那些诚信度高、经营项目市场需求看好、能吸纳较多劳动力的企业,在投资、财税及金融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应通过降低市场准入条件,让中小企业有更多机会介入政策性项目开发,以扶肋中小企业开拓更广阔市场;应考虑对中小企业免征1―2年的所得税,使其充实自有资本,以扩大经营规模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对近些年来经营业绩突出、并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应准其发行企业债券,以弥补内源资金的不足。对管理规范,持续经营效益好,且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中小企业,应鼓励它们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为现代企业,促使其做大做强。要大力推动中小企业金融担保公司的发展,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利用社会资金创造良好条件。各大银行应成立中小企业信贷服务部,尽可能给中小企业更多的流动性支持,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又扩大银行自身经营业务。随着上述一揽子措施的全面实施,中小企业将迎来一个大好的发展机遇。

四、扩大内需应与促进降耗环保工程建设并行

扩大内需的直接目的是保经济持续增长,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前提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过去较长时期里,一些地方未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总以为自然资源无处不有,取之不竭,在提升经济业绩的背后付出了透支资源和自然生态严重退化的巨大代价。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许多为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资源都处于紧缺状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我们必须走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科学发展之路,并持续推动生态革命进程。

当前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务必强调安全效益,把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要防止突击花钱,盲目投资,形成又一个短线操作的“”,警惕因急功近利为进入另一个高速增长而陷入“污染”怪圈。必须从长远入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科学、协调、可持续的经济调控理念。切实处理好保增长与降耗减排之间的关系,把扩大内需与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消费体系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要通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经济增长的综合效益。

以扩大内需为契机,使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建立起相互制约关系。必须推行资源安全防护战略,健全和完善资源法规制度,形成资源利用“红线”,控制资源用量,限制“三废”排放总量,规定资源利用达标率。在扩大内需新上项目的审批上,严禁放宽条件降低要求,避免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项目再扩大规模。对各类保护区和主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严加控制;对耗能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重已亮黄牌的制造企业加强监管,在规定时限内不达标者坚决淘汰。扩大内需应使必要的公共资金分流于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处理及资源循环利用工程,为降耗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基础条件;要努力突破制约生产过程中节能环保的技术瓶颈,加大该方面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的投入,提升降耗环保科研能力和环境监测能力;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节能循环控制”技术,选择有示范意义的产业给予重点支持,以发挥引路作用。在财税金融政策上,要扶优助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积极采用降耗环保替代技术,帮助制造企业实现战略转型,以促进绿色制造产业的发展。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内需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使命。应当吸纳公共智慧,引入公共监督,扎实推进,不断扩大成果。

扩大内需作为提振经济的“驱动器”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肩负着现实所赋于的多重任务,既要作解决当务之急之谋划,更要把协调各类经济社会关系纳入总体考量,为实现国家各项发展战略奠定基础。这既是扩大内需的科学内涵所在,也是提高扩大内需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培林等:中国网民对两会热点的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09-03-07.

[2] 吴敬琏:应对危机根本在转变发展方式[N].人民日报,20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