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调查报告

互联网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丁俊杰院长首先了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和偏好的十大相同点和九大点差异点。十大相同点包括:

1.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率都很高,并且智能手机比平板电脑的伴随性更强。

2.70%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对智能手机有依赖性。普遍认为智能终端是娱乐工具。

3.两国智能终端用户在家使用移动设备最经常的行为都包括: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社交、使用本地服务、购物等。

4.40%左右的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会使用智能终端。

5.两国用户在智能终端上的广告互动频率是比较高的,且中国用户对广告回应更为积极。

6.41%的用户会在休息或者闲暇时间访问移动媒体,58%的用户会在碎片时间里访问移动媒体,这是轻松、娱乐等亚文化内容的机会。

7.最可能得到智能终端用户回应的广告内容为:(1)与用户要购买物品相关的广告(2)与要购买物品相关的优惠券(3)搞笑的广告(4)与用户最喜爱品牌相关的广告(5)与用户在线上访问过网站或使用过的应用相关的广告(6)与最近线上购物相关的广告(7)与用户所在场所相关的广告(8)与最近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相关的广告。(占比>=20%)

8.90%的中国用户曾经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过全集电视节目,并且观看频率较高。但美国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观看的频率较小,且1/2的美国用户不会在智能手机上观看。

9.中美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短片的频率明显高于全集电视节目。

10.对于平板电脑而言,无线网络在中美两国都占据优势地位,且网络满意度都较高,中国更高一些,达到90%。

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和偏好的九大差异点包括:

1.72%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智能手机,而美国用户这一比例较少。

2.中国和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对智能终端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上的看法差别较大,中国用户对智能终端的态度更为积极。

3.中国智能终端用户的社交、购物需求要强于美国用户。

4.中美移动设备用户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广告内容的回应方面,差别较大。中国移动设备用户表现出更大兴趣。

5.中美移动设备用户在点击广告后44%左右的人会观看视频或获取优惠。

大约56%中国用户会对广告中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

6.中国的用户更乐于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分享广告,购买行动会更多,也更

乐于到访本地商业机构。而注册邮件订阅会对美国用户更有作用。

7.中美用户都喜欢在等候期间、下班后、放松时、睡觉前使用社会化媒体。

但美国用户在早上刚起床时、看电视时也会更多的使用社会化媒体。而中国用户会更多在通勤期间、中间休息时间使用。

8.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最常用的是WIFI和4G网络,网络满意度较高。较少用3G网络。而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最常使用WIFI和3G网络,网络满意度较高,4G网络使用者很少。

9.在中美智能手机用户中,安卓系统都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尤其在中国达

到75%。其次是苹果系统。美国平板电脑用户仍然以安卓系统为主,其次是苹果系统。在美国,谷歌的市场份额更大,而中国使用苹果系统的用户达到75%,其次是安卓系统。

丁俊杰院长结合当前中国营销广告市场的现状,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广告传播活动在广告内容、广告形式和广告推广三大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一、广告内容

具备娱乐性、视频广告时长要短,注重创意。要根据受众群体因地制宜。

二、广告形式

互动性要强,加强与社交媒体合作,满足用户分享的需求。

三、广告推广

1、“场景”是移动媒体的关键,“伴随”成为新情景。

2、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消费群体的广告产品,应该制定不同的营销、推广策略。要注意营销推广的组合优势、全面性。

3、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需求趋于多样化,涵盖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这使得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新媒体广告的引爆点。

4、注重广告投放的优化组合。

5、注重短视频的广告投放力度。

6、广告主在进行产品推广时,采用O2O的形式会让广告效果最大化。

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争议永远都会存在。有人说,屏幕大是互联网电视的天然优势,观感体验提升不小;也有人说,移动设备具备便携性等特点,未来视频的主战场依旧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抛开口水话的讨论和产业转型中那些忽然而来的迷雾,我们想要了解,互联网电视未来的命运会是什么?用户的真实需求在哪里?各大公司又应该针对性地采取何种发展策略?

腾讯科技《企鹅智酷》栏目特此推出《互联网电视用户行为调查》,收集并分析了10826个调查样本,为你讲述关于互联网电视的一个可能未来。

(注:由于调查来自网络,因此结论更贴近于网民群体的选择——即互联网电视最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互联网电视不再陌生 超40%调查者表示“经常看”

在10826名参与调查的网友中,43.3%的被调查者称经常使用互联网电视,24.6%的调查者会偶尔使用,这也就意味着高达67.9%的调查对象使用过互联网电视,而仅有6.3%的调查者表示没听说过互联网电视。

这组数据说明,互联网电视已经从最初的极客、小众产品逐渐走向更成熟的大众消费市场。

影视节目:互联网电视用户的最爱

互联网电视的硬件门槛其实并不高,内容才是各大互联网电视厂商真正应该关注的事情。调查结果显示,67%的网友使用互联网电视来看电影、电视剧等影视节目,遥遥领先其他类别的视频。

(注:此项调查,已排除没有互联网电视使用经历的用户样本。)

用户时间分布较为碎片化

从这一组调查中可以看到,用户时间较为平均。但依然可以看出移动设备对电视产业的冲击,29.8%的调查者每天花在互联网电视上的时间要少于30分钟,这说明用户更多的时间依旧被其他设备占据着,这也给互联网电视提出了更艰难的挑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动用户?

互联网电视:忘掉互联网,先聚焦“电视”吧

互联网电视已经不再是单纯地电视产品,而是有了更多外延的功能,包括玩游戏、K歌、搞笑短视频等等。但有63.9%的被调查者表示,更喜欢在互联网电视上看到高清、超清大片,这说明互联网电视依旧要聚焦于电视的本质功能,并非其他的外延功能。

还有18.5%的用户表示, 只要电视上可以看到的资源,就不会再其他移动设备和电脑上看。

作为厂商来说,“纯粹的”电视内容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近40%用户买互联网电视就是因为屏幕大

你为什么会购买互联网电视?在这1万多名被调查者中,39%的用户称互联网电视屏幕大是促使自己购买的重要原因,毕竟大屏带来的感官体验是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所无法带来的。另外有22.4%的被调查者称,软件和内容免费也被他们所看重。

政策和售后最被用户担心

互联网电视虽然已经被大众熟知,但还没有成为像智能手机或者传统电视一样的普及产品。在这份调查中,42.7%的用户担心政策有变,买来了电视却看不了想看的节目,还有33.3%的人对互联网电视的售后持怀疑态度,对质量不放心的用户也达到了28%。

结论:2015年,如何做一台优秀的互联网电视

1.在功能上,互联网电视还是要遵循“把本质功能做好”的理念,毕竟互联网只是定语,电视才是主语,最终还是要回归电视的功能——观看节目,玩游戏、K歌等只能当成是“增值功能”。

2.在内容选择方面,互联网电视用户最看重的就是能获得比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更好的体验,而获得优质体验的前提就是得保证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内容的取舍或许可多考虑一些高清大片、电视剧等影视节目,新闻类视频、综艺类视频等加以辅助。

3.在互联网的世界里,绝大部分产品都遵循“免费”这条铁律,互联网电视也不例外。用户都已经习惯了免费的互联网产品,不能因为平台从手机、平板迁移到电视,就成为了收费理由。互联网电视厂商更应该考虑如何与广告商、客户实现共赢。

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为了了解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属性及其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特征,互联网消费调研中心ZDC进行了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2001份,其中手机用户有效问卷为9560份,平板电脑用户有效问卷为2344份。

通过对这些第一手数据的分析,ZDC推出《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调研研究报告》,本报告共包括移动互联网手机用户及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用户两大部分,其中手机部分分为手机终端使用、手机上网、手机软件使用、手机阅读、手机游戏、手机支付六部分。平板电脑部分分为平板电脑终端使用、平板电脑上网、平板电脑阅读、平板电脑游戏四大部分。本次的报告为手机移动互联网用户特征及手机终端使用调查报告。

注:由于调研样本主要来源于ZOL网站,可能会对调研结果产生影响。

报告要点

从年龄及地区来看,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以男性为主,占比九成以上;25-34岁人群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主力军;广东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最高;移动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镇。

从职业、学历、收入来看,在校学生及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较高;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大专及本科学历为主;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收入(税前)以2000-5000元为主

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整体认知度较高。从性别、年龄及地区来看,男性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的比例高于女性,34岁以下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较高,城镇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明显高于农村。

从学历与收入来看,学历高的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水平较高,收入与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使用手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占绝对主流,其中国际品牌手机仍为调查者的集中选择,男性与女性在手机品牌选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从手机终端的特征来看,Android系统成为主流选择,1000-2000元价格段机型为调查者的集中选择,八成以上调查者所用手机支持3G。

一、移动互联网用户属性

1、性别结构

·男性调查者占比九成以上

参与本次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男性占比为93.1%,远高于女性移动互联网用户6.9%的比例。这与本次调查的样本来源有直接关系。

本次调查样本主要来源于科技网站ZOL受众,ZOL网站受众是中国IT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男性为主,因此男性调查者占比较高。

(图) 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性别结构

2、年龄结构

·25-34岁人群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主力军

从年龄来看,25-34岁人群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占比47.6%,接近五成。其次为18-24岁群体,在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占据25.4%的比例。35-44岁群体占比接近两成。整体来看,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年轻化的特点明显。

(图) 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年龄结构

3、区域结构

·广东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最高

从不同地区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广东为移动互联网用户最集中的地方,占比12.1%。北京与山东用户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7.7%与7.3%。江苏、河南、河北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例分布在5%-6%之间,其他省市自治区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比均在5%以下。

(图) 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所处地区分布

4、居住地属性

移动互联网用户主要集中在城镇

参与本次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90.6%的集中在城镇,来自农村的不足一成。ZDC认为这与城镇、农村不同的互联网水平及移动通信水平有直接关系。

(图) 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所处居住地属性分布

5、职业结构

·在校学生及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在校学生占比最高,达到15.4%,ZDC认为这与近两年运营商抢滩学生市场,在校园大力推广3G与移动互联网业务有直接关系。其次为企业基层技术及研发人员,占比13.6%。

(图) 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职业结构

6、学历结构

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大专及本科学历为主

从学历来看,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以大专及本科学历为主,占比分别为30.9%与39.0%。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用户占比在两成左右。其他学历的用户占比均较低,不足5%。

(图) 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学历结构

7、收入分布

·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收入(税前)以2000-5000元为主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月收入(税前)以2000-5000元为主,累计占比58.0%。其中月收入为3001-5000元的用户占比较2000-3000元用户占比稍高1.4个百分点。无收入群体占比14.0%,主要以学生为主。

(图) 参与调查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入分布

二、移动互联网认知度

1、整体认知度

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整体认知度较高

2009年中国3G牌照的正式拉开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序幕。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国正在从移动互联网的萌芽期逐步向成长期过渡。ZDC调查结果显示,所有的参与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度较高,表示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的调查者占比26.7%,选择对移动互联网比较了解的调查者占比高达47.9%,接近一半。而表示对移动互联网有一点了解和非常不理解的调查者累计占比不足5%。可见,调查者对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整体认知度较高。

(图) 参与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2、不同性别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

男性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的比例高于女性

对比男性与女性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度可见,男性调查者中,选择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的比例为27.4%,较女性调查者高近10个百分点。女性调查者中表示对移动互联网一般了解的比例为26.6%,较男性高6.3%。可见,男性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度水平高于女性。

(图) 不同性别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3、不同年龄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

34岁以下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较高

对比不同年龄段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可见,在“非常了解”的选项上,25-34岁的调查者选择比例最高,达到30.6%,其次为18岁以下调查者,选择比例为30.3%。其他年龄段调查者选择比例均在25%以下。而在“比较了解”的选项上,18-24岁调查者选择比例 ,达到50.1%。其次为25-34岁调查者,选择比例为48.1%。整体来看,34岁以下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水平较高。

(图) 不同年龄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4、不同居住地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

城镇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明显高于农村

来自城镇的调查者中,表示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比例累计为75.8%,较来自农村的高12.7个百分点。可见,城镇与农村不同的经济发展及互联网、移动通信水平制约着城镇与农村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度水平。

(图) 不同居住地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5、不同学历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

学历高的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水平较高

不同的学历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调查者表示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的比例达到35.9%,明显高于拥有其他学历的调查者。而且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调查者中表示对移动互联网“比较了解”的比例为49.8%,略低于本科学历调查者的50.2%。整体来看,学历与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学历越高的群体,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水平也越高。

(图) 不同学历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6、不同收入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认知度

收入与对移动互联网的认知水平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从收入水平来看,除无收入的学生群体外,收入越高的调查者中,选择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的比例越高。月收入(税前)万元以上的调查者中,表示对移动互联网“非常了解”的比例高达45.3%,明显高于其他收入的调查者。

(图) 不同收入调查者对移动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三、移动终端使用状况

(一) 移动终端的选择

使用手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占绝对主流

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发展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进程。从调查者较多使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来看,手机已经成为绝对主流,占比79.7%,接近八成。而较多使用平板电脑的调查者占比两成。

(图) 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时,您较多使用哪类移动终端?

1、手机品牌选择

·国际品牌手机仍为调查者的集中选择

从品牌来看,较多使用手机进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调查者中,两成以上选择的诺基亚品牌,占比21.4%。三星与HTC品牌选择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14.2%、12.7%。选择其他品牌的调查者比例均在10%以下。整体来看,国际品牌手机仍为参与调查者的集中选择,前十五品牌中,国际品牌累计占比67.9%。

(图) 您所用的手机是什么品牌?

·男性与女性在手机品牌选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对比男性与女性调查者对手机品牌的选择可见,除诺基亚、三星、HTC三家品牌外,女性调查者中选择苹果的比例为8.2%,较男性高3个百分点。而男性调查者中选择华为、中兴国产品牌的比例则高达13.5%,明显高于女性的6.6%。

表1 男性、女性调查者手机品牌选择对比

排名品牌男性选择比例品牌女性选择比例1诺基亚20.9%诺基亚28.1%2三星14.1%三星15.7%3HTC12.8%HTC12.3%4摩托罗拉8.9%苹果8.2%5华为7.3%摩托罗拉6.5%6中兴6.2%华为4.0%7苹果5.2%索尼移动3.8%8联想4.9%联想3.5%9小米3.5%中兴2.6%10索尼移动2.8%LG1.7% 其他13.4%其他13.6%

2、操作系统选择

·Android系统成为主流选择

与当下手机市场上Android操作系统一家独大格局一致的是,58.2%的调查者表示所用手机支持的是Android系统,占据主流。其次为Symbian系统,占比18.3%。采用Java平台的手机比例为6.1%。苹果iOS与微软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系统的选择比例分别为5.5%、4.4%。其他系统机型的选择比例相对较低。

(图) 您所使用的手机支持哪种操作系统?

3、手机价格选择

1000-2000元价格段机型为调查者的集中选择

从价格来看,调查者所用手机的价格集中在1000-2000元,占比44.3%。其次为2001-3000元价格段机型使用者,占比26.2%。千元以下机型使用者比例为14.8%。3000元以上价格段机型使用者比例累计为14.8%。

(图) 您所用的手机价格分布在哪个价格段?

4、3G选择

·八成以上调查者所用手机支持3G

3G网络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扩大。从对3G功能的支持来看,较多使用手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手机支持3G功能的比例为81.6%,远高于所用机型不支持3G的用户比例。

(图) 您的手机是否支持3G功能?

正在使用3G业务的用户比例超六成

ZDC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超过八成的较多使用手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手机支持3G功能,但正在使用3G业务的用户比例却为65.2%。可见,3G业务的普及还需假以时日,运营商仍需付出努力。

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cnnic每年两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已成惯例,但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概括性地描述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而此次开展对网站短信息和宽带服务的专项调查,则是对互联网市场上出现的新业务、新应用的专项调查,使得调查能够更深入、更具体地反应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两份报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据悉,cnnic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调查方法设计、样本的抽取、数据的采集、整理以及报告的撰写均与每年两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相同,由此,其工作量可见一斑。

报告显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平均每周使用网站发送短信息10.9条,58.4%的用户每月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花费不超过10元。另外,70.8%的宽带用户是通过adsl方式接入的,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其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

调查显示,对于网络短信息,在使用网络短信息的人群中,18-24岁的用户所占比例最高,达到32.8%;其次是25-30岁的用户,为29.1%;31-35岁的用户占15.8%;35岁以上的用户占16.6%;可以看出,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大部分集中在18-30岁的年轻人,他们使用网络短信息主要是为了与朋友沟通。

另外,本次调查还就网站短信息使用者的基本特征、网站短信息服务使用情况、用户满意度以及非网站短信息服务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比较有意思的是,对于拥有手机但是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互联网用户,其原因多种多样:因为"不需要"而不使用的人最多,达到34.6%;其次是"没有感兴趣的内容"、"不知道怎么使用"以及"收费太贵",分别有13%、12.2%和11.6%的用户选择;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操作繁琐"、"不了解该服务"、"上网不方便"等原因而不使用的用户各占5%左右;3.7%的用户担心"不安全/不可靠";"没想过"、"不习惯/不喜欢"、"内容太乱/不真实"、"担心网络病毒"、"手机无此功能"等也是用户不使用网站短信息服务的原因。这让我们一方面感觉到网络短信息的市场容量还远远没有饱和,另一方面,在网络短信的市场开拓与市场培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宽带方面,报告对我国的宽带使用、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查显示:宽带服务用户中,男性、30岁及以下、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下的用户占据相对主要地位,而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使用最多的宽带上网方式是adsl,所占比例为70.8%。而绝大多数家庭宽带用户采用包月或者包年的方式支付宽带上网费用;使用计时付费的家庭宽带用户大部分每月宽带上网花费不超过100元,采用包月或者包年制的家庭宽带用户每月所支付的包月费用平均为92.3元。另外,针对现在宽带服务,有一半的非宽带服务用户未来一年内肯定会或可能会使用宽带服务,因此我国宽带服务的前景比较乐观。

互联网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与家庭场域的重构

根据2016年1月的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0.1%。数字表明手机移动网络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最主要的媒介使用形式。人们通过移动互联网络满足日常工作生活各种需求,“从基础的娱乐沟通、信息查询,到商务交易、网络金融,再到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移动互联网塑造了全新的社会生活形态,潜移默化的改变着移动网民的日常生活”①。移动互联网络的普及加剧了公共空间对私人空间的挤占,家庭场域空间作为最重要的私人空间随之发生重构,在特定时空领域蜕变为媒介中枢。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家庭居民在自己的住所时移动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在卧室的接触率高达26%,在客厅的接触率为22.6%②。作为移动互联网络时代新兴的媒介中枢,家庭场域的媒介使用频率激增,移动互联网络的频繁使用割裂了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卧室和客厅的媒介争夺成就了疏远的陪伴,家庭场域的关系网络组成和作用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随着家庭场域的重构,以家庭场域为载体的家庭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二、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化趋势

(一)家庭教育中教与受的角色不断转换。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中,家长作为权威性的存在,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知识、规范和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而孩子则因为年龄、身份、阅历、经济等方面的弱势,更多扮演着受传者的角色。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分享取代了单向度的教授。谁更擅长应用电子产品和移动社交网络获取信息,谁就扮演教授者的角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中,教和受的角色不再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媒介接触行为和信息的占有量决定某个时刻的教受关系,某个新知的分享权。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趋于碎片化。传统家庭场域中,教育一般采用家长面对面教授的方式,完成内容的整体传达。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原本单一的信息源变得复杂,浩繁的移动网络应用工具带来信息的洪流,这些信息一方面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却加深了信息的碎片化和无序性。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整合碎片化信息无疑需要完整的知识体系、缜密的思维和精准判断力,而家庭中符合这一标准的受教育者寥寥无几。调查数据显示③,我国网民有75.1%年龄在10-29岁,10岁以下低龄群体占到了2.9%,学历层次集中在中等教育程度,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弱势加深了家庭教育信息内容甄别和整合的难度。

(三)家庭教育的媒介实现多元化。传统家庭场域中教育的媒介主要是面对面人际传播。而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手机、平板、网络电视等多元化网络终端成为家庭教育的惯用媒介。家长可以通过移动网络终端获取信息,同时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信媒介与孩子、教师和专家沟通,而孩子可以通过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站社区等媒介接触行为自行从他人处获取信息。家庭教育媒介的多元化拓宽了知识的来源,但同时也削弱了信息的拔罐,一些恶意传播的信息会导致孩子行为的失范,对人生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知识结构的养成都是致命的伤害。

三、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巨变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家庭教育参与者的媒介素养。提高家庭教育中教受双方的媒介素养不外乎两个渠道,一是培养教受双方使用媒介的能力,二是培养教受双方批判的接受媒介信息的思维。具体而言,就是提高硬件配备,普及移动网络终端,提升手机等移动网络载体的使用效率,推广网络应用工具软件,使家长和孩子保持同样的媒介接触习惯和媒介使用习惯。同时,培养家长和孩子批判思维,提高媒介接触和使用的主动性,有选择性的接触有用信息,提升对信息的判断力和洞察力。

(二)加强对网络内容生产商的监管。自行生产内容的网络平台,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生产商的把关力度,通过网友上传产生内容的平台,要加强对网友上传内容的把关力度,一些知名度高的兴趣知识共享类社区,如知乎、B站、果壳网等,应提高驻站答手的水平,保障内容输出的质量。

(三)重视在线教育,发展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民使用在线教育应用的达到11014万人,占网民总数的16%,④在线教育大有可为。一方面,大力发展适合家庭场域登陆的网校和MOOC课堂,推动家庭教育通过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连接;另一方面,将微课和翻转课堂带入家庭教育体系,在家长、教师和学生间建立起以移动网络为载体的新的关系链条。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中心(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报告》(第37次),39-40.

②喻国明、李慧娟.《家庭场域的数字化重构――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空间的功能异化研究》.[J]现代传播,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