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消费情况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高中政治;逆反心理;防治逆反
高中政治课教育是对高中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但当代高中生在政治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逆反心理。下面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1、学校学生基本情况
莘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和莘县教师进修学校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是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国家级示范校,学生将近万人,自2001年以来,在校生人数以每年1200人的数量递增。学生组成主要是职业中专的中专生和普通高中生。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从部分学生对学习政治课的各种反应及综合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政治课的学习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2、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逆反心理问题
通过日常观察我们发现,随着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独立自主的意向正在发展,因此,有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强心理。但当这些要求与社会需要发生冲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往往表现出一种不合理的偏执行为。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当政治课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正面教育如与其得出的“准确”结论不相符时,他们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抵制,以自己的认为为标准。
那么,我校高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对政治教育的排斥、抵触和抗拒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的出现将直接影响着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发挥,也有碍我国高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如何正确对待高中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并有效地采取措施加以矫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下面来分析这种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3、高中生政治课逆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高中生政治课逆反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
3.1 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高中生正处在蓬勃的青春发育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的世界观开始逐步形成。对一些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有所接触,并有所思考,但他们缺少深入的社会实践,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往往很片面甚至偏激,容易被一些错误思潮所左右。
3.2思维能力的显著提高
高中生的思维方法是从小学生的简单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甚至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成人的说教和书本上的结论,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好像只有这样,才能掩饰幼稚显出成熟。
3.3 客观现实的消极影响
高中生虽然思想单纯却很少有保守思想,对事物十分敏感,但思维的片面性很大,可塑性也大,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今天,他们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刺激,思想上形成了一些定势,例如:他们见到社会上有些党员和党员干部搞不正之风,对学校里进行坚持党的领导的教育就会产生反感。他们听到家长、社会上谈论奖金和实惠,对学校进行的理想教育就不相信。他们听到宣扬“能挣会花”“高消费”的论调后,对学校进行的艰苦奋斗教育就认为是过时了。
4、高中政治教学中逆反心理的防治措施
那么该如何有效防治高中政治教学中出现的逆反心理呢?
4.1把握课堂教育内容的正确性
我们知道,教育内容的客观性、正确性,是教育工作成功的前提。正所谓“以理服人”,学生才有会心悦诚服,因此教师只有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失误,才会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而要想把握课堂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敏捷性。
4.2遵循政治教育的规律性
我们要认识到,对于高中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防治,不能寄希望于通过一、二次教育工作就根本解决问题,而是要持之以恒,促使学生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
4.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书本理论的疑难点,容易引起逆反心理,此时要根据社会现状和学生的心理动态钻深钻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消除学生的心结,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同。所以,要克服逆反心理,就更不能让学生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而是要让他们置身社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把对他们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培养同社会政治生活、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以提高他们心理上的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致迷失方向。
4.4注重学生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注意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发展,不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且利于培养他们成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人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当然也很好地抑制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要做到把学生从单纯的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注意学生素质的培养。
5、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探讨,我们知道高中政治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逆反心理的出现阻碍了教学的有效进行,防治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朝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为高中政治教育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随着金融市场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社会公众享受到越来越多金融产品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市场风险。人们一直将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发达市场不受约束的金融创新,以及人们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工具缺乏基本认识。而改变这种情况的一个措施就是大力开展公众金融教育。加强金融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金融知识水平,既可以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避免个人金融资产损失,又可以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效果,维持金融稳定。因此金融教育得到了欧美各国政府尤其是央行的重视。近几年来,各国央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金融教育,这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一、各国央行开展金融教育的做法
(一)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强化金融宣传和教育。出版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是各国央行推广金融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如美联储系统出版“TheFederalReserveSystem:purposes&functions”书籍和“powerofmoneycurriculumpackage”录像带,加拿大央行出版“notyourAveragebank”录像带,英格兰银行出版“Pounds&Pence”彩色小册子及DVD等。这些图书音像制品既有介绍央行角色作用的内容,又有普通金融知识的宣传。一般公众可以免费索取或在互联网上直接下载得到。这些书籍内容会持续更新,新的音像制品不断推出,保证公众可以得到最新的金融知识。
(二)建立金融教育专网,拓宽金融知识获取渠道。大多数国家央行都建有互联网网站,并将其作为沟通公众、货币政策和有关研究信息的渠道。而一些国家央行,还进一步建立了金融教育的专属网站。通过在网站上提供金融知识教材资料,帮助一般大众、学生、老师等群体迅速获取所需的知识。相对于出版发行图书资料和音像制品,这种方式成本低、方便、更新快。同时在网站环境下还能设计出更加生动活泼、互动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如英格兰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的“MeettheJacksonFamilyandAnita”是一种卡通动画的线上教材;加拿大银行教育网站上提供寻找货币的“digit”在线游戏,让浏览者以游戏的方式认识货币;美联储系统教育网站上提供的‘Peanuts&crackerjacks'是一种线上游戏,通过模拟棒球比赛灌输经济理念。这些依托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三)组织金融竞赛,激发金融知识学习热情。不少国家央行都采用金融知识竞赛的形式推广金融教育,激发公众尤其是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热情。美联储系统、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和韩国央行都组织了全国范围内定期的金融知识竞赛(见表一)。这些央行组织的金融知识竞赛不是抽象的理论比赛,而是模拟现实的金融实务竞赛。这种生动的学习方式让参赛和观看的学生能够体会到在普通教科书中无法体会到的真实的金融世界,可以提高他们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影响他们大学选修课程甚至影响其对就业行业的选择。
(四)打造多层教育体系,增强金融教育针对性。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的知识结构以及对金融知识兴趣、接纳程度不同,各国央行都针对不同群体推出不同的金融教育内容,形成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比如英格兰银行,对中小学生发行“MadeofMoney”彩色小册子及DVD,对一般公众发行多媒体教材,对各国央行从业人员则专门成立了专业培训机构Bank'sCentreforCentralBankingStudies,通过主办研讨会、课程等进行央行业务培训。在各国央行中,金融教育内容全面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是美联储系统,从表二可以看到,美联储系统金融教育的对象层次分明。另外还要指出的是,一些央行比较重视少年儿童的金融教育,美联储、日本银行、我国台湾省‘中央银行'都建立了专门的儿童版央行网页。
(五)重视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公众金融知识现状和教育效果。调查研究是各国央行了解金融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并加以改进的重要手段。日本央行自1993年按季对公众进行央行问卷调查,其内容就包含央行认知度和金融知识状况的调查。美联储对金融教育状况和成效也有定期调查,包括:每三年一次的消费金融调查;与Jump$tart合作每两年进行调查(Jump$tart是美国民间的教育团体),了解美国高中生的经济金融知识水准;每两年一次举办社区事务研讨会,讨论金融教育的成效。其中与Jump$tart合作进行的调查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02年Jump$tart公布美国12年级高中生2001-2002年金融知识评估结果,其揭示的美国高中生在金融知识方面的低水准引起了美国国会注意,美国国会专门召开了金融教育听证会,最终促进了美国《金融知识与教育促进法》的制定和“金融知识与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另外,美联储还于芝加哥联邦准备银行设立了金融教育研究中心,为金融教育提供信息和决策支持。
(六)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特色金融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推广金融教育,有的国家央行还结合传统文化开展特色活动。日本央行通过参与地方文化复兴活动的方式推广金融教育。如在日本央行旧大楼广场演出地方戏曲“能剧”、举办音乐会、在夜间点亮霓虹灯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民众对央行的认识,增强金融教育效果。德国联邦银行每年都参加法兰克福地区定期举办的博物馆嘉年华会,在嘉年华会上设有央行展示摊位开展金融教育。嘉年华会期间,德国联邦银行的货币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邀请经济金融界学者在博物馆进行讲座,传播金融知识。实际上,不只德国联邦银行,美联储系统、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等央行的货币博物馆都是它们开展特色金融教育的重要场所。
二、各国央行开展金融教育的启示
(一)建立健全金融教育组织机构。一是建议人民银行牵头财政部门、银监会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组织推广金融教育。在时机成熟下,可以推动成立类似美国金融教育委员会、金融教育办公室等跨部门的金融教育组织机构。二是人民银行要明确内部金融教育工作的负责部门,加大对金融教育的资金投入。
(二)设立金融教育专网。在人民银行网站上设立专门的金融教育专网或专页。网页的功能包括:一是提供各种金融教育资料的电子版,方便公众下载学习。二是利用网页环境设计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假币识别、货币政策操作的网页游戏,征信系统查询流程、反洗钱宣传的视频动画等。三是设立网络交流讨论区。可以让公众在线讨论金融知识,也可以邀请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讨论区发表对当前金融形势的观点见解或对网友的金融问题进行答疑。利用央行在金融领域的影响力把讨论区打造成人民银行管理推动的,普通公众、高校师生、金融从业者和金融专家共同参与的全国最大的金融网络社区,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形成统一的金融教育推广平台、金融知识交流平台、央行与公众的沟通平台。#p#分页标题#e#
(三)举办金融知识竞赛。人民银行在2007年曾经举办过一次金融知识竞赛,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采用网络开卷形式,缺乏竞争、缺乏荣誉的竞赛没有吸引力;二是竞赛仅举办了一次,效果难以持续。三是竞赛面对的是全体公众,在参与人员上没有突出重点人群,在试题内容上没有突出央行特点,影响力有限。建议人民银行借鉴他国央行的经验,重新举办全国性的金融知识竞赛:比赛参与人员应定位于高校学生,由各高校组队参赛;比赛内容既可以有反假货币、征信或金融理财等与公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金融知识,也可以包括货币政策操作等具有一定专业性的金融知识,还可以包含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热点问题;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采用现场答题方式,也可以采用金融论文写作的比赛形式;比赛奖励除了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外,对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允许其在央行实习,甚至可以在人员录用方面向这些学生倾斜;比赛周期可以一年一次,通过长期坚持,把竞赛逐步办成全国知名的、各高校重视的传统赛事。
(四)增强金融教育针对性。对少年儿童,可以制作央行的儿童网页,给予他们金融方面的感性认识,从小灌输正确的金融观念;对普通民众,可以整合人民银行每年各种宣传资源,将反洗钱、反假货币、银行卡等宣传资料定期汇集成册或制成光盘免费提供;对中、高收入人群,可以开展金融产品的介绍讲座,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理念,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对高中生或大学生,除举行金融知识竞赛外,还可以举办金融知识夏令营、金融知识进学校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金融知识,扩大金融业在校园的影响力;对高校教师,可以提供人民银行编写的岗位任职资格系列教材作为教辅资料,或者与高校教师合作编写金融知识教材,还可以帮助高校培训金融师资;对企业高管或金融从业工作者,可以依托金融培训中心提供高端投融资课程。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8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眼睛是人类身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看世界的窗口。从近几年青少年学生视力检查中发现,近视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这一发展趋势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治疗近视的产品也相继涌现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本文将主要以渐进多焦镜为例,探讨近视治疗产品的原理及未来前景发展。
渐进多焦点镜片,也叫渐变镜,临床上多用于老花眼和预防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渐变镜的广泛应用在于它精美的加光设计原理,它自上而下逐渐改变镜片前表面的曲率半径而实现镜片自上而下逐渐变化的度数,视觉过渡自然、舒适,使配戴者对所有距离的物体都有连续性的视点。
1.1国外市场的发展
贝.梅特纳兹先生,法国依视路集团现任名誉总裁,1952年第一次描述了渐进多焦镜片的概念。在经历8年的开发研究和实验后,渐进镜片自从1959年在法国依视路集团诞生迄今,已经走过了40个年头,依视路集团的万里路系列渐进镜片也已经五次更新换代,这种新概念的光学镜片的诞生、使我们看到了人类视光学领域的强大生命力。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渐进多焦镜在国外的市场。
1欧洲-逐步成熟的市场
欧洲每年都新增加七百万左右人口需要矫正视力。从70年代渐进镜片发展初起,渐进镜片就在不断吞噬着单光镜片的市场 至1999年,欧洲渐进镜片销售已占整体老视镜片销售市场的30% 。
2法国-成熟稳定的市场
在欧洲各国中,法国是渐进多焦镜的诞生国。因此法国镜片市场的结构也是全
球未来镜片市场的真实写照。1999年,渐进多焦镜销量已经占据法国总销量的31.8%,而这一市场占有率仍在不断的高速增长。销售量仅占31.8%的渐进片就占据了总体销售额的65%。由此可以看出,法国的眼镜零售业紧抓高附加值渐进多焦镜片系列产品的策略,是法国眼镜行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3美国-迅速成长的市场
1980年时渐进镜片仅占老视市场的26%,80年代束开始强劲增长;90年代进入高速增长期;至1998年.渐进镜片已占据市场的38%。渐进多焦镜在美国的销售比例几乎是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在2003年渐进多焦镜片已经达到美国眼镜销售量的58%。
1.2国内市场的发展
中国式最有潜力的市场。渐进镜片在中国还只处在新生阶段。作为一种新事物,消费者对它的了解甚少,因此渐进镜片的佩戴人数也微乎其徽 但中国庞大的人几及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转性,预示丁渐进镜片在中国是前途无量的。由于渐进镜片的附加值极高,渐进镜片的销售敬益大大高于其他镜片产品。可见、渐进镜片系列产品对广大商家的销售业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渐进镜片以其技术上的高科技性正在也必将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的青睐。间时,渐进镜片的验配水平也是各店家专业化形象的标志。渐进镜片将不容置疑地成为中国眼镜业发展过程中最持久、最稳定的增长点。我们同样看到,这也是一条各成熟市场共同走过的道路。
2.主要参考文献:
[1] 许永杰. 从事哪些职业不宜配戴隐形眼镜[J]. 职业与健康 , 1993,(01)
[2] 严宗辉, 胡建荣, 吴健芳, 孙勉, 杨丽琼.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儿童近视屈光参差[J]. 眼视光学杂志 , 2005,(01)
[3] Leung JT, Brown B.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Hong Kong Chinese school children is slowed by wearing progressive lenses [J]. Optom Vis Sci 1999; 76(6):346-354.
[4] Butzon SP et al. J Am Optom Assoc , 1997 ; 68 (8) :495
[5] 郑荣领,邓一仁.佩戴眼睛与接触镜对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 Yanke Xinjinzhan 2001;21(1):61.
[6] 张红, 龚向明. 渐进多焦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2005,(07)
[7] 翟佳.我国屈光不正矫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华眼科杂志2000;36(3):205-207.
[8] Gwiazda J, Marsh-Tootle WL, Hyman L, Hussein M, Norton TT. Baseline refractive and ocular component measures of children Enrolled in the correction of myopia evaluation trial (COMET) [J]. Invest Ophthalmil Vis Sci 2002;43(2):314-321.
[9] 续美如,黄一飞,王静.儿童渐进多焦近视眼镜的可接受性试验[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0;8(4):155-157.
[10] Mondon H. Rev Prat ,1993 ;43(14) :1765
3.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引言
1、近视产生的原因
2、遗传因素
3、后天因素
二、一些近视治疗产品的原理和弊端
4、近视眼睛
5、隐形眼镜
6、眼药水
7、OK镜
8、激光手术
三、以渐进多焦镜为例
1、渐进多焦镜的原理
2、渐进多焦镜的作用
3、渐进多焦镜的优点
4、渐进多焦镜的缺点
5、渐进多焦镜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四结论
关键词:微学习;移动学习;手机终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9-0013-03
2000年初,国际远程教育学家德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第一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引入中国,立刻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十多年来,在移动学习理论研究、相关技术研究、应用模式研究、学习设计研究以及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些研究为移动学习的实践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移动微学习的概念与内涵
1.微学习(Micro-Learning)
2004年,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首先提出了“微学习”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活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因此,微学习是一种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也是规模相对较小的学习单元和时间相对较短的学习活动。微学习的主要特征有:学习时间相对短小,而且分散在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内容相对独立,都是由微小的板块组成;学习形式相对灵活,学习内容和地点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随时改变。
实际上,微学习的方式早已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例如,旅游者在旅行途中利用休息时间阅读有关景点的相关信息;上班族在公交车上利用PSP阅读新闻或电子书;学生在E-mail中浏览英语学习网站定期发来的电子邮件等等。从微学习的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来看,微学习受终端设备和学习内容的影响,终端设备的平台功能决定着微学习的过程能否顺利完成,而学习内容的交互性和精准度决定着微学习的效果能否达到。
2.移动微学习(Mobile Micro-Learning)
移动微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微学习活动,也是移动学习的一种类型。Alexzander Dye等人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北京师范大学的黄荣怀教授则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非固定和非预先设定的位置下发生的学习,或有效利用移动技术所发生的学习。随着智能手机、PDA、平板电脑、电子词典等微型移动媒体的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它们进行移动学习。
当人们希望更快地获取答案,希望更好地解决问题时,他们都可以利用移动设备有针对性地查找信息,这便是移动微学习。因此,移动微学习是微学习与移动学习相互融合的产物,是运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微型学习,它把学习场所拓展到了更广泛的地域,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移动微学习系统的空间结构(如图2所示)中,由于学习者常在户外,环境吵闹且时间零碎,所以学习者需要具备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较好的自控能力;学习内容是微内容,是小的信息单元、狭窄的主题、相对简单的问题及呈现;媒体终端要求小型、移动方便、高速和高效,信息文件内容和容量必须是微型的,且适合网络传输;学习资源可以是由服务器提供的信息资源,也可以是专家提供的在线辅导。
二、基于手机终端微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手机作为一种普及性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终端设备,在教育和学习上蕴含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而微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态,如果能够和手机终端结合在一起,则必将大大促进移动微型学习的发展,并有利于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系统的构建。
1.技术环境可行性分析
基于手机的微学习是一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的学习形态,技术环境对其成败而言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因此能够创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环境,是基于手机的微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物质技术保证。
虽然目前手机具备广泛的3G无线连接能力,其处理性能也已达到媲美电脑处理性能的GHz时代,但是目前很多厂商为了在性能和待机时间中取得平衡,大多采用了限定处理器最高运行频率的措施。尽管如此,相比以前200—220MHZ处理器而言,目前手机处理器的运行环境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足够满足用户用智能手机作为微学习终端的学习需求。
一款较好性能的手机除了需要具备高速的处理芯片、标准化的显示屏以外,还需要具备其他一些功能,例如:大存储芯片和存储扩展能力、支持播放式的手机电视、支持GPS导航、操作系统必须支持新的应用安装、配备大容量的电池和良好的人际交互界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需要具备的这些功能正在日趋完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能为用户提供的学习支持也越来越多。手机由于具备体积小、携带方便、处理文件高速高效等特点,符合移动微型学习对移动媒体终端的要求,将其作为微学习的学习终端是可行的。
2.学习资源可行性分析
手机作为微学习的终端,除了需要较高的硬件配置外,我们还需要给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果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手机作为微学习的终端将更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反之,学习者在使用时会产生疑虑,学习效果将会受到影响。目前,随着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不断发展,能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软件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系统工具、聊天工具、病毒防治、编程应用、模拟器类、PC端软件等(如图3所示)。
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利用阅读软件、学习工具(如字典、翻译软件、题库、词典等)(如图4所示)和多媒体软件等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使用办公软件对相关知识进行编辑,还可以通过网络应用(如浏览器、文件共享、远程控制、电子邮件、蓝牙等)(如图5所示)和聊天工具(如手机QQ、MSN、飞信等)随时在线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能随时随地与具有相同爱好的学习者进行交流。此外,学习者通过手机上网浏览信息时,难免会遇到病毒的威胁或系统垃圾文件过多等问题,但日益完善的系统管理工具和病毒防御工具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快捷安全的学习环境。总之,智能手机具备丰富的学习资源,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让学习者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因此手机作为微学习的终端是可行的。
3.学习者分析
手机终端的用户都可能是潜在的学习者。据ICInsight的2011年ICMarketDrivers最新版本(11月公布)中显示,2010年全球估计有36.3亿的手机用户,相当于全球53%的人都拥有手机,还不包括SIM卡的贡献或一个手机用户有多张卡。基于手机这种被广泛使用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价格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用户将会利用手机进行正式学习或者非正式学习。
(1) 正式学习中的学习者分析
正式学习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以课程、任务、研讨会等形式展开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在教室进行,也可以是在线进行。因此,正式学习中的学习者主要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在校学生。
专门从事手机产业咨询的深圳山脊咨询公司对深圳、长沙、西安、九江等地2678名大学生、中学生及学生家长、部分都市白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4%的大学生、42%的高中生、42%的初中生表示对学习型手机持喜欢态度,超过调查总人数的1/3;而选择一般的人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3%以上。持不喜欢态度的人不到总人数的1/5。由此可见,将手机作为一种微学习的终端得到大多数潜在用户的认可。
不同群体的用户,对学习型手机的期望也不同。调查发现,92%的大学生、90%的高中生、88%的初中生希望学习软件能集理科公式、英语学习、古诗辞、百科知识等功能于一体;对于手机,他们希望能拥有MP3、MP4、摄像、游戏等娱乐功能。而对于学习型手机的功能,消费者除了希望它具有学习机及手机的全部功能外,更有91%的大学生、88%的高中生、87%的初中生期待它能有更完备的外语功能,如日语、英语、韩语等。目前基于手机的学习资源已经有很多,建议在以后的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完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服务。
(2)非正式学习中的学习者分析
非正式学习指发生在非正式的学习时间和场所的学习活动,它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交谈、讨论、咨询、短时阅读、浏览网站等。
近年来,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视非正式学习的重要作用。根据二八理论,人们80%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在学校的正式学习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需要通过非正式学习方式来融会贯通。研究表明,非正式学习占个体所学知识的75%以上,而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投入却不到20%(如图7所示)。
移动微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泛在性和交互性。泛在性表现在这种学习活动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交互性表现在学习者和专家或网络服务器之间存在不断的信息交流过程。移动微学习在运用结构化的小信息片断去更新和补充现存知识时最为成功。例如,一个工作繁忙的商业人士可以随时随地利用自己的手机进行微型移动学习,他除了可以通过手机了解最新的商业信息外,还可以利用自己零碎的时间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而达到提升自己工作能力的目的。
因此,无论是从正式学习的角度还是非正式学习的角度来看,手机作为微学习的学习终端都是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人们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手机作为微型学习的学习终端,无论是媒介环境,还是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媒介或学习资源,都具备足够的可行性。但这仅仅是一小步,要真正实现基于手机终端的微学习的广泛普及与使用,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有关微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及其学习活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都将是移动微学习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浩.微型学习:理念、环境与资源[J].现代教育技术,2009(4):50-52.
[2]顾小清,顾凤佳.微型学习策略:设计移动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08(3):17-21.
[3]陈华曦.基于Linux智能手机多媒体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1-85.
[4]黄荣怀.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陈维维,李艺.移动微型学习的内涵和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9):16-19.
[6]智能手机芯片市场2010年增长42%[EB/OL].http:///2010/11/101116361712.shtml.
[7]学习型手机可行性分析报告[EB/OL].http:///bk1/z/100006/rv/sd/yb/.
[8]李娟,刘彪,王鑫鹏,卢宪美.基于微型移动终端的非正式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7):87-89.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倡导“人性化”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以更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从思想政治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实践出发,从施教主体、施教环节、施教目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出发,把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观点寓于社会生活之中,探索一些策略和方法,以提高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这说明,一切教育活动不过是社会生活的前奏,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生活。由于思想政治学科在德育方面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师当班主任有很多的便利,可以借助思想政治教学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发生命的活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从施教主体、施教环节、施教过程三位一体自成系统的动态机制出发来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浅略的想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施教主体的地位,引发学生的自我认识,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
要构建“学生—老师—家长”密切配合的三位一体施教主体系统,凸显学生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在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曾有过“教学主体论”的讨论,有些观点主张“教师主体论”,也有些主张“学生主体论”,而也有主张“双主体论”的。笔者比较赞同最后一种观点。当然,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尤其是教师的端正态度、公平心理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和引导,在教育这一群体中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充分发挥德育和智育的双重功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其一,教师、家长在教育学生中自身也受到教育,本身也是受教者。其二,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教育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可以而且应该也是施教的主体,在自我教育中也会实现自我超越,取得进步。我们可以把这一理念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下面来看一下获得成功的实例。
印象最深的是,高三第一次月考后的一次家长会,一位家长因为她女儿(金学生)的巨大进步向我致谢。因为金学生在高一时沉浸于高中恋情中,无法自拔,无心向学。高中的学习是苦的,金同学和郑同学在画画中接触频繁,互生好感,出现谈恋爱的迹象。如何引导他们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我认为,针对两位自尊心和个性极强的人而言,如果一味地说教可能会适得其反。我在思想政治课上讲到“矛盾具有特殊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时,话锋一转,说人生的每个阶段也有自己的特点,高中阶段正是努力读书的关键时期,人生的价值不仅是恋爱,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我还特地观察了这位女生和男生的表情。第二天,我采取了“围而不打”的战术,我先从信任的几个班委入手,了解情况,顺藤摸瓜,我又调查到与这个事件有关联的几个关键人物,一一找这几个关键人物谈话,旁敲侧击,我的目的也是让学生放风出去,让那两位学生知道“老师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我就耐心等待两位学生的出现。果不出我所料,先来说明情况的是郑同学,一副忐忑不安的样子,在我面前讲述了两个人的经过,认识到此件事情的不合适,把责任都推在女生身上。女生是夜自修来找我的,她自信地跟我理论:“没什么不可以,也有成功的案例。”我并没批评她,而是慢慢引导让她自己想这个事带来的一系列结
果,学习、生活、事业……她也开始不自信起来,我顺势把男孩中午的话和表现告知她,她才意识到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感情是如此经不起考验,痛哭了一顿。最后,我打电话联系双方的家长,叫家长配合监督,但要当作不知道这件事,一起为学生保密。在以后的几天里,我发现男生女生不再说话,变得沉默了,所以当我上思想政治课讲到“内因、外因”和“顺境、逆境”时,我着重对于学生当中存在的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在以后的日子,我发现他们恢复了正常的同学友谊。文理分班后,男孩去了理科班,女孩在文科班,成绩一直都在进步。女孩有次碰到我聊起时说:“过去的事情与其是一种教训,不如说是一种成长。”
在这个成功的案例里,在老师、家长的紧密配合下,学生主体最终能“逐步自我感悟”即实现“自我教育”,所以,老师采用各种施教的策略帮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来正确认识自我发展现状,充分认识某种心理品质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缺失感和认同感,唤起情感共鸣或震撼,激起自我成长的动机,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让该生总结自己的表现和感受,了解自己的自控水平。
二、创设活动情境,营造和谐气氛,促进学生的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
构建并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环一体的课堂结构系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思想政治课堂结构的施教机制,提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通过创设情境来体验生活,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虚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以此来提升生活品质,为将来更好地生活服务。
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例为例:
1.课前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体验,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和热情
课前先让学生准备了演绎大卖场活动,学生在大卖场里自由消费,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了多种角色的扮演,初次感受活动体验式教学的魅力。
2.在课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演绎课堂中的生成
(1)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实现学习目标
第一环节热热闹闹的大卖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回到座位上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带着教学问题阅读课本。这一环节做到了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的阅读、独立思考、探索提高等方法实现学习目标。
(2)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演绎课堂中的生成
3.迁移应用
迁移应用环节要求学生由大卖场的消费情况,用所学知识评析小组成员的消费是否合理,并分析原因。这一环节让“动态生存”成为生活化课堂的亮点。这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被唤醒,智慧被点燃,情感被激发,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消费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调查中去了解我国当前的消费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水平
总之,本堂课的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实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在活动体验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帮助了别人,悦纳了自己,达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回归生活,注重知行合一,让学生生命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要构建“再现生活—思索生活—回归生活”三位一体的施教目的系统,让教育回归生活,提高生命的质量。在回归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建构人生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人的价值生命。
然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教育可以是多渠道、全方位
的。唯有从教材出发,科学地把握情感教育的方向与时机,采取恰当的方法,注重课外的实践,就能既促进学生课堂教学的情感参与,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施教的主体、环节、目的这三点是紧密相连的,由此构建的以上三种相应的施教系统虽然各有自身的特点,但从整体看,他们是统一的“主体、环节、目的”三位一体施教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三位一体主体施教系统强调的是谁施教的问题,三位一体环节施教系统解决的是如何抓住施教过程的各个重要阶段的问题,三位一体施教的目的系统解决的是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学动态系统构建的核心问题。只有把施教的主体、环节、目的切实抓好了,我们才能在解决学生问题、构建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学动态系统方面取得突破。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所谓“主体、环节、目的”三位一体思想政治教学系统实际上是一种活生生的动态施教系统,它是在摸清学生学习生活背景、学情,特别是学生问题的基础上,从施教的各个主体、环节、目的等方面构建起各自的三位一体的体系,以唤起学生的内在动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当然,要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优化这一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转,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积极有效参与
构建特殊学生群体问题三位一体施教主体系统是一个整体联动工程,它要求各个相关主体的积极有效参与,各个施教主体要发挥自身独特作用。如,家长在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教师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自我施教方面能换位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各个施教主体互补互动、紧密配合,使这一机制得以运行协调、整体推进、有效构建。
2.科学、理性对待学生问题
学生的问题尽管形态各异,但基本上都是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烦恼”的消解就是人生的进步。对这类问题,我们应有科学、理性的期待。要科学期待,这就要求我们弄清学生的全貌,喜欢学生的优点,也喜爱学生的缺点和问题,对症施治、据情施教,还要理性施教,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耐心、恒心。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视为思想品德问题,有的常常表现出急躁情绪,这些都是不科学的、有害的。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我们应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弄清学生的全貌,对症施治,据情施教,切忌千人一方、主观片面、不顾后果,也不能张冠李戴,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4.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学生学习生活中对自我原有基础的不断超越,就会使自己的学业水平获得提升。因此,我们的努力,就要着眼于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会学习,体悟学习的真谛,享受学习的愉悦和快乐。这样做才能切实抓到点子上,使学生喜欢上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才能使学生问题“主体、环节、课堂”三位一体施教系统得以真正构建起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学生问题的施教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笔者对构建学生问题“主体、环节、目的”三位一体动态施教系统的探寻,对解决困扰思想政治同行面临的现实迫切问
题,也许有所裨益。其实,在这一方面,许多同行已经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切实把握住这一机制,并在实践中有效运行,就会使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志勇.情感教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刘建国,郭瑞芳.情感的魅力.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0):6.
[4]汪显来.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政治课教学,199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