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科学与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物理电子、光电子与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广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3、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基础物理、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信息电子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零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4、主干课程:电子线路、计算机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电子与电子学以及微电子学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70-02
21世纪被称为信息时代,电子科学与技术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生命、环境、军事和民用等科技领域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必然导致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产业化趋势反过来对本专业的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人才的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了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并详细介绍了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
目前,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庞大的微电子、光电子、光伏和新能源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但是也应该注意到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的分布不均,分类较细,且发展变化较快。另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产业结构具有多样性,既有劳动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大公司,更多的是小公司和小企业;既有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更有合资、独资的外企。因此,社会需求与本专业毕业生的供需矛盾还会继续存在。
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本专业培养具备微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宽厚专业基础知识,熟练实验技能,能掌握电子材料、电子器件、微电子和光电子系统的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技能,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该领域从事各种电子材料、元器件、光电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工程技术人才。并且结合我校“大工程观”人才培养特色,依据“卓越工程师”教育理念下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培养适应微电子和新兴光电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工程技术型人才。
三、本科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参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专业下设微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本科培养方向的思路制定。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工程能力,使毕业生能满足长三角地区微电子、光电子和新能源行业发展的需求。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专注于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则偏向于光电信息、光电材料与光电器件方面。
四、本科培养方案的改革探索
要实现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并结合我校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对省内外几所高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研,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1.培养方案的模块化设计。在设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时,根据“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和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理念下,专业培养方案分人文与社会科学、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三个模块,下设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在前两年学习相同的课程,到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选修各自方向的专业课。由于两个方向的不同培养要求,因此在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方面设置限选模块,每个专业方向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才能毕业。
2.改革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因此,在保留了原有电子信息类专业通常所开设的电子类课程外,增加了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如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删减了原先与物理类相关的一些课程,如物理学史、原子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并删减了一些计算机软件类课程,如C++程序设计、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分方向限选模块,两个专业方向对应有不同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程。
3.优化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整个专业教育中的主干部分,微电子方向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设计方向,开设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半导体测试技术、现代电子材料及元器件、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等课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方向围绕光电材料和光纤通信方向,开设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传感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课程。另外专业课程里面还设置有专业实验,通过加强实验环节,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
五、与省内外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别
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大高校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服务于不同的区域经济,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的培养具有区域化、差异化。我们分析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徐州工程学院这五所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使我们能学习到其他高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也可以发现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定位。各个学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区域经济要求确定专业的发展定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培养定位于能从事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乃至电子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光通信、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人才。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在培养能够在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等领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是突出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定位在培养能从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而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服务长三角地区半导体和新能源行业,培养能从事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体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系统、电子集成系统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EDA技术、薄膜物理与技术、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和应用、现代DSP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浙江工业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开发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的能力,开设了电路原理、模电数电、通信电子线路、集成电路设计、光纤通信原理、光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线路CAD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大型实验、微电子基础实验、半导体器件仿真大型实验、集成电路设计大型实验等实验类课程。苏州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与系统,从事各类系统级、板级和芯片级研发工作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路设计与制作、电子线路CAD、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基础等专业课程,以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信号与电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等实验类课程。南京理工大学培养学生从事光电子器件、光电系统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应用的能力,开设了信号与系统、光学、光电信号处理、光辐射测量、光电子器件、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技术、显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线路、电视原理等专业课程。徐州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设计与开发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能力,开设有信号与系统、光电子学、光电子技术、激光原理与技术、光伏材料等专业课程,以及模拟电路课程设计、数字电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实践性课程。我校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与制备能力,开设有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原理、MEMS技术、微电子工艺原理与技术、薄膜材料及制备技术、工艺与器件可靠性分析、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模拟、EDA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以及近代物理实验、专业实验等实验类课程。
3.人才培养特色。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注重集成电路设计、系统集成方面能力的培养。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纤通信、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苏州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电路与系统设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南京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技术和微电子与信息处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以光电成像探测理论与技术及微电子理论与技术为专业特色。徐州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光电材料与器件方面能力的培养。我校的人才培养注重电子材料与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开发、集成电路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鹤鸣,范红,施伟华,徐宁.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年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7-20.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的核心素质;要点
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意义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相关专业人员和工程师的需求也在随之增长。而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则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电子科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国防建设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制造“核芯”,该专业连接了许多高科技学科,例如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子材料和组件,并致力于应对未来的新发展和新形式的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也是面向21世纪服务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人工智能行业的高科技人才。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全新领域,新的技术和新的理论层出不穷,对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与培养
深入探索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的思路,以达到不断提高电子科学与技术的质量并提供专业资格的目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核心素质应具备以下要点: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知识
优化传统的人才培训目标,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并设定特定的培训目标。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基础,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电子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学校应增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广度,包括能够适应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以及边缘或跨行业的工作。
2.2具有使用与电子实践相关最新工具的技能和能力
学校可以增加实践教育的强度,加强与公司的合作,加强实验室内部和外部培训中心的建设,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例如实践创新和校园竞赛,为参与的学生提供专业技能指导以及提高学生的表现,通过允许学生参加教师和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来增加动手体验。
2.3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分析和汇总,具有特定的设计功能
要根据电子科学和技术专业人员的培训目标来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培训计划是模块化的,设置了不同的模块(例如基础知识和专业),一个或多个专业说明以及不同的培训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学习同样的基础课程,完成基础课程后,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计划选择专业方向,并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模块化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制定了不同的要求和培训计划,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轻了学习负担并提高了学习成果。
2.4具有操作生产相关设备和设计电子系统的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需要改革课程并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有必要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扩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原来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与该专业相关的课程,删除一些与该专业无关的、实用价值较低的课程,重塑基础专业课程,实现训练目标。二是优化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指导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需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以增加学生人数。实践经验,以提高操作技能,获得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除以上几点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还需要做到具有国际视野,了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具有自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关注当前问题、了解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了解和应用工程伦理,并具有社会责任感。
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核心
1.研究领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研究:通信与广播电视、厘米波与毫米波技术、传感与自控、雷达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超导电子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电路系统的研究、微电子技术、电子离子光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显示、光电子技术和真空微电子学、传感技术与应用系统等方向。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3.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4.社会作用
电子科学与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如下:信息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动力结构正出现巨变,信息技术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电子科学技术的应用
1.电子科学技术的应用领域
主要应用下列各方面:电化学、电镀、电加工、直流传动、直流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交流电力牵引、电机励磁、电磁合闸、充电、中频感应加热、高频静电除尘、直流高压输电、无功功率补偿以及深入千家万户的各种家用电器。
2.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
(1)教育信息化。互联网、教育两种力量决定着时代的命运。而这两种力量的融合就促成了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的产物,也是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其出现具有着极强的时代必然性。
其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其二,教育具有基础性,教育信息化会带动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其三,教育人口是接受信息化最快的入口;其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最容易推广。
电子信息技术与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如今,学校对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新的计算机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推行,全社会广泛开展的信息教育,加上计算机和网络的高度普及应用势必助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2)居民生活信息化。网络已经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了。在智能小区中,居民可以利用此平台实现网上购物、视频在线、远程通讯、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居家办公、异地间的资源共享等,真正使居民日常生活所关心的工作学习、家庭保健、家庭娱乐等问题以廉价、快速的信息化方式解决。
(3)日常设备信息化。随着人们对生活信息化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日常设备都或多或少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如冰箱的恒温控制系统、彩电的数字网络功能等等。而日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汽车更是将信息技术在日常设备中应用发挥到了极点。电子技术的发展已使汽车产品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汽车电子系统由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可以独立操控,同时又能协调到整体运行的最佳状态。举一个安全驾驶方面的例子,出于平稳、安全驾驶的需要,对四个轮子的操控,除了应用大量压力传感器并普遍安装了刹车防抱死装置(ABS)外,许多轿车,包括国产车,已增设了电子动力分配系统(EBD)。ABS+EBD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雨雪天气驾驶时的稳定性。
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1.网络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网络主要是指通信网络,例如电话交换网,电报传真网,移动通信网,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数字数据网等,计算机网络指的是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得不提到物联网。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时代,冬天在海口暖暖的海边只要有个念头,立刻就能知道冰天雪地的哈尔滨的即时气温是多少。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物联网产业关乎绝大多数的产业群,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个行业。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光电技术的发展
光电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技术包括光电检测技术、光电电子技术、光电显示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等等。转贴于233网校光电技术涉及光学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等多种学科领域。这样就催生了软性显示器,软性显示器不但画面精细清晰,色彩炫丽明亮,3D显示以假乱真,还具备像传统的纸一样能弯能折的特性,不用时可以折起放进口袋,需要时如纸一般展开就可以使用于各种场合,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快捷轻松。在现今全球能源短缺的情况下,节约能源是我们所面临的大问题,LED作为一种绿色光源产品,不仅节能、环保、多变换,还具有寿命长、高新尖等特点。其技术已越来越多的用于工业、军事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LED路灯、LED电视等。在纳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光电信息新材料,将不断推动光电技术的快步发展,我们将会拥有更加环保与多彩的生活。
现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涉及了信息的产业、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包括了光电技术,网络技术,集成电路等各个领域。未来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代最活跃、渗透力最强的科学技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正成为和将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的需求和发展前景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加快速,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作者简介:
常耀庭,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科1302班。
靳,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电科1302班。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方式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类专业一门重要关键的基础理论课,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好坏,关系到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好搞懂该课程,是电类专业学生必须跨越的第一道槛,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的难度大内容多,既涉及器件的微观结构导电机理,又涉及各种放大电路模型等内容;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理论课时不断压缩,内容又不能不讲,也给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造成内容多课时少的局面,针对这些问题,担任该课程教学同行们都进行了许多探索,也取得很多有益的成果, 为更好地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改革尝试和取得的一些成果,探讨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行为规范,为更好地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
高端的职业技能往往涵盖了低端的职业技能,只有以高端引领定位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入门性质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涉及的专业较多,对应的是电子信息类行业范围较广的广谱就业岗位群,教学目标是为专业课程学习及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奠定基础。
具体来看一是使学生掌握面向应用、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二是通过讲解数理公式方程与工程实际应用中的物理概念案例分析,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严谨分析能力和数理基础能力。三是努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是该课程的内容多,涉及器件种类多,有二极管、双极型三极管、单极型三极管( 场效应管)、单结晶体管、晶闸管集成电路; 涉及电路形式多,有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电源电路等; 涉及分析方法多,有估算法微变等效法、图解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实验法等;。
器件外部特性涉及内部结构多,有二极管和晶体管特性频率响应特性非线性失真等; 同时,也不断有新的器件或新的功能更强大的集成电路出现该课程既涉及有器件内部结构微观运行规则的内容,又涉及外部宏观规律的内容,跳跃性大,需要很强的抽象理解力,因此,该课程本身抽象难度大教师教学依然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现象,或采用多媒体手段或采用传统黑板+粉笔手段; 由于教学时间被压缩,教师只能节选认为重要的内容来讲授或只讲授各个内容重要部分,造成学生学习内容的不连贯,理解难度更大; 多以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课堂参与不多等,学生学习上还存在对基础理论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内驱力不够等问题。
三、高端引领的人才培养目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所在地吉林省及东三省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中的电子信息类企业面对产业向中高端的转移和重组,除需要高层次的研发精英人才外还需要大量能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具有一定电子信息类产品开发设计能力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对应的岗位是电子信息类产品制造业和工程生产服务管理销售一线的工程师、技术员、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服务管理干部等高端引领的就业岗位群,这正是我们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定位。
四、融教学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式
基本的电路分析设计开发制作是模拟电子技术核心基础知识所在,是高级职业技能的具体体现。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单元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设计制作为教学要求,通过融教学实践为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力求理论教育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课堂板书结合多媒体演示以及当堂做电路为一体的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对于一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思想方法,多方面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经典例题和案例,采取启发讨论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一步一步跟上认知的提高,另一方面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深入。
五、多种形式的开放式教学
建立服务于社会的学生电子科技活动中心,鉴于模拟电子技术等电子技术课程与家用电器衔接较为紧密的特点。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学生中组织建立了“学生电子制作活动中心”采用高年级老生带低年级新生,加老师指导的方式,每两周一次。将近十年来,利用双休日始终坚持电器义务维修服务,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这个载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得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结合得更加紧密。义务维修活动深受学生的好评。每年“学生电子制作活动中心”配合学校每年度技能活动周的教学进程,安排在每一轮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进程中。我们都把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列入了教学体系中进行安排,按照竞赛的程序和形式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竞赛,在学校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随后每年一次的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这种以竞赛形式进行的实训实习项目既调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又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就业竞争能力。
六、硬件实例课堂演示,强化学生理解与兴趣
仿真实例所做的实验是完美的,但学生心存疑虑,实际硬件电路能否真的实现这些功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利用本学院电子制作协会的力量,组织制作了一批与模拟电子技术内容有关的硬件实例,如二极管的作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等,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看到实际硬件电路的确能够实现这些功能 也吸引了一部分同学加入电子制作协会,深入学习电子系统设计和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举多得,成果不错。
课堂问题学生讲解,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专业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由于自身难度大,内容多,时间紧等原因,大部分教师选择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教学模式,提问学生的机会有,但让让学生讲的机会不多,从而造成学生课堂参与性不强,学习主动性不够,为此,本课题组强调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为此,我们课堂布置问题,下一次课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解其问题及解决方法,每次由一名学生主讲,另一名学生补充,其他学生参与。
人人都有机会学生上了讲台讲课,教师与学生有了充分交流,学生得到煅炼,为了讲课,学生课后也进行了多方学习,积极探讨,教学效果显著。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多元驱动法的目的,就是使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引起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更好也引领学生自主去探索与学习,深入理解器件电路的内部机理,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多元驱动教学策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课堂课后的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和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模拟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和基本的内容,是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和基本的保证,教学模式如何改革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涂巧玲,李山. 问题引领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 重庆工学院学院( 自然科学) , 2008,22( 3) :171-173.
[2]何红宇,陈国鼎.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 2) :107-109.
[3]薛延侠.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西安邮电学院,2009,14( 6) :168-170.
[4]钱月霞. 基于任务驱动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0( 2) :133-135.
[5]秦宏,曲延华,黄硕. 应用型本科电子技术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9,5( 4) :554-557.
[6]周亚丽. 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21( 4)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