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语文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技巧;教学活动

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思维处于形象感知阶段,对学习目的缺乏认识。传统的应试教育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这种状况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相违背。因而,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是当之无愧的实践者。

一.改变课堂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因而,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组织形式能有效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表演激趣

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现欲很强,他们喜欢表演,表演带给他们无穷的乐趣。例如《包公审驴》一课,我安排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课文为依据,加上自己的想象,让学生自编自演,收效甚佳。通过表演,学生不仅懂得了包公的铁面无私,为民作主。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把表演带入课堂,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使学生多动手、多动脑,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了学习兴趣。

2.游戏激趣

在低年纪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游戏,能使课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在游戏中学生要看、要听、要说、要做、要动脑、要创造。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兴趣盎然。即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利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学,让语文课成为学生享受的乐园。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他们的口,让他们能说……”的教育思想。现在的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究其原因,教师把学生当作了“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要想彻底改变此现状,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观念。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激发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组织课堂秩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较乱的班级,教师如果不组织课堂秩序,就难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即使在秩序较好的班级,开始也要组织课堂秩序。如何组织课堂秩序,常因教师而异,有的教师面对混乱的课堂和颜悦色,只用和蔼的目光,可亲的手势学生就顿时安静。这说明,组织课堂,要讲究艺术性。如在教学课文《蚕姑娘》时,我在分析课文,有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我采用猜字谜的方式引导他们:“一只黑狗,不叫不闹”谁猜到了就发奖品,学生得注意力一下子就全集中了。

四.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的学习

1)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一切,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老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现在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以教会学生为主,而是以教学生自己去学会为主。因此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来,主动和学生一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感知新知识,交流新问题。教师从中引导,给予肯定,从而达到师生互动,使教材在课堂上活起来。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无论看到什么新鲜的事物或者学到了什么新知识,都想急切地告诉别人,以获得赞赏。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对教材的独到理解,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真实感受。独特理解讲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探究,从而达到共知共识,使教材成为师生互动的活教材。这样才能使我们手中的教材在教学中活起来,更好地使教师、学生、教材、实践融为一体。

五.与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一)以情境感染法教学

情境感染即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可将音乐、美术、语文等多种艺术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创造艺术情境,让学生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产生共鸣,从而创造立体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师范文第2篇

读《小学语文教师》有感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期《小学语文教师》这本杂志,同时我也认识了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看了他讲课的教学案例让我颇受启发,不用多媒体,就能把每一堂课演绎的非常精彩,朴实的身影、简洁而又富有幽默诙谐的语言深深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贾志敏老师的文学功底之深厚,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提出鼓励与评价恰到好处,对学生所犯得错误,用适当的语言指出,学生欣然接受,每节课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文字,还有引起学生怎样做人的一些思考。

看到《小学语文教师》贾志敏老师的文章《用一生的时间备课》时,几乎是惊讶了,用妙语连珠、字字珠玑来形容贾老师的文章,我看也不为过。我遵照古训:不动笔墨不读书,看到一些好的词语,随手画一画,圈一圈,权当积累罢。

“教书育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其次要读书,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身之本。人要有傲骨,但不能有傲气。”贾志敏老师还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继而我想教课,既要生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更要严谨——教给学生准确无误的知识;艺术需要丰富多彩,熠熠生辉;科学则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贾志敏老师在谈到“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时,引用了球王贝利的事:当球王贝利踢进第1000个球时,记者问贝利:“你踢进的1000个球中,哪一个最为精彩?”贝利说:“下一个。”引申至课堂,对于那些优秀的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备课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我想是行不通的。贾志敏老师于是说,备课笔记是教师写下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的,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厢情愿”。而课堂教学会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我们要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自己的备课。从贾志敏老师的话语中我想作为语文教师要备好课,就应该博闻强记,通古晓今,需有“知学”。当一个语文老师不算太难,而要成为一个称职的、优秀的,乃至像于漪那样的出类拔萃的语文老师,实在不易。不管怎样,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慢慢接近教学的真谛。

小学语文教师范文第3篇

一、小学语文教师高素质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要达到高素质要求,首先在学历层次上需升格到本科,其次小学教育师范院校必须按小学课程门类的特点设置相应的学科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做到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所以一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师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定位。

1.小学语文教师培养首先要定位于“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体现在其教育性上,是教师这一职业区别于其它职业的本质特征。要从事育人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当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应该包括教育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与管理、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的组织设计与评价、教育统计与测量等,使小学语文教师懂得教育的科学与规律,形成教育理念,掌握教育艺术与技巧,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2.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还应定位于“语文”学科。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虽还没有专门设科,仅纳入整个小学教育专业之中,但采用综合培养,分科(向) 发展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性仍有所体现。尤其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课,语文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生活。这就对师范生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师范生对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原则和内容非常熟悉,理解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掌握语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具备厚重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3.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培养要体现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也就是说师范生要懂得将教育理论,语文学科知识运用于具体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一股无形力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掌握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课堂管理知识,学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具备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要能紧密联系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密切关注教育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成为善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具有实践智慧的问题解决者。这些可通过设置教育见习,教学实习等课程来培养。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应突出“双专业”的特点

现在正在倡导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其发展方向强调教师教育“双专业”的特点。所谓“双专业”,一是学科专业水平的专业化问题,是“教什么”的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高等院校学科专业的学术水准。二是教育专业化问题,就是“怎么教育,怎么教”问题,指承担中小学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为人师表的道德品质等”,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科专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所教课程的学科知识。教“语文”这门课程,就要具备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即语言、文字、文学等知识。但是小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在学科知识专业化方面的要求不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知识要求标准、正确、宽泛,但不一定深透。如汉语拼音知识,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熟悉声母、韵母的区别,懂得拼音组合规则,能发音清楚,书写正确。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这些知识直接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所以其学科专业化的体现是建立在语文知识基础上的正确性、规范性。在课程设置上就要培养小学语文教师朗读的能力、书写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的标准和规范的考核。对于教育专业化问题,这是小学教育专业升本的前提。几十年的中师教育无法胜任小学教师的培养,也便是在教育专业化方面的力量不足。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相应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必须对教育理论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懂得教育教学一般规律,有着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历练好教师职业技能,同时还要学会多学科的综合,将自然、音乐、美术等知识作为教学艺术手段,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师培养更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小学语文教师范文第4篇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对教师职业尤为重要。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专业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某一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求知欲旺盛的时候,这阶段他们好奇心强烈,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从而大大降低了上课的效率。而优秀的教学语言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神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乐学,进而能主动学。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求

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伴有取得沟通对象心灵最佳效率的语言,所以说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的要求应该有必要的了解。

1.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准确

教学语言要做到规范应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而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模范。笔者就在某小学见习听到,一位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就在不断地向孩子们重复着:“一百(bǎ),一百(bǎ)……”虽然这位老师课上得很好,但用这种方言土话教学,受害的是孩子啊!第二,谈吐要文雅,不说口头禅,杜绝不文明用语,善用文雅的美辞。在教学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有的教师语言不够文明,“你十几年饭都白吃了?”“我管不了你了,叫你爸爸来!”“你和某某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学生被骂得心情压抑,无心听课,对他们的心理也会造成伤害。第三,教师应尽量避免用词不当,语句不通,半截话,颠三倒四等语病,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应避免错误。

2.教学语言要通俗、口语化

教学语言是一种有声语言,教师的教案、讲稿,必须转化为口头的教学语言,通俗易懂,亲切感人。有的老师喜欢故作高深,讲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或满口文言古语,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深入浅出,才能引人入胜。

如,在听课中,教师在教授《鸟的天堂》一课时,其中有一个句子把学生难住了:“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理解教材,老师先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再用通俗、口语化的语言进行阐述,让学生理解接受。

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外树叶在微风中的各种姿态。然后设计了这样一段话:“大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它把生命全部展示给了我们。有的在轻轻地摇摆,好像在翩翩起舞;有的左右旋转,好像在摇动着美丽的衣裙;有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互相簇拥,层层叠叠,好像要把这‘天堂’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绿荫。这是作者精心的描写,他赋予了这些树叶新的生命、新的灵魂。”

教师有声有色地把这段话讲给学生听,通俗易懂,学生听得入神,不仅顺利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积极性。

3.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是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法宝”。有的老师说,语文课最难上,因为教学语言难组织。的确,语文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笔者在某小学二年级上《美丽的丹顶鹤》时,创设了一个“小丹顶鹤找妈妈”的情景:“我们看看可怜的小丹顶鹤,小朋友快帮帮它吧,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丹顶鹤妈妈样子的句子,然后帮小丹顶鹤把它的‘寻人启事’填写完。”小学生兴致勃勃,迫不及待地读课文,然后伸高他们的小手跃跃欲试。威廉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

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把握启发教学的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适当时机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4.教学语言要儿童化

儿童化的教学语言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它尤其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师要满腔热情,童心焕发,以美的语言作为教育的载体,深入学生的心灵。

如,小学生对j、q、x与ü相拼时,ü上面的两点要去掉这一知识点总是记不住,后来笔者运用儿歌的形式教小朋友,“小鱼儿(ü),有礼貌,见到j、q、x,摘掉小帽帽。”小朋友在嘻嘻哈哈的模仿声中很快记住了这一规律。可见,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学生感到亲切倍增,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灵,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5.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感情互动的过程,富有情感性的教学语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中,感情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起点,更是吸收知识、转化能力、陶冶性灵、形成信念的终点,所以“情”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在笔者导入《美丽的丹顶鹤》一课时,先播放了一首《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录音歌曲,然后缓缓地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孩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沼泽再也没有出来,是什么样的鸟儿让女孩如此奋不顾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美丽的动物吧!”这样一席话,诱发了学生的感情,为学生学习课文作了感情的铺垫。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他认为讲话含糊不清、表达笨拙、文理不通都是无知的表现,可见其对教学语言的重视。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讲标准的普通话,加强思维训练

作为语文教师,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语言艺术化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语流畅通,避免读错字音或者满口方言。语文教师还要加强思维的训练。讲话思路要有条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更要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各种情况都有发生,教师只有具备灵活的思维,才能保证教学语言的灵活,妥善处理不断生成的各种问题。

2.进行各种积淀,有好的修养

曾经看到一位老教师这样回答赞美他课的同行,“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的。”这位教师就是不断从书本、从生活中吸取知识与营养,进行各方面的积淀,不断塑造自己的灵魂,以此影响他的学生。

教师要热爱教育工作,有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将教师的教学激情通过教学语言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造就一代代莘莘学子。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言为心声,语言是精神的外化,教师好的修养能让语言的魅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3.要有教育的个性与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特点

锻炼学生理解与使用中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艺术性地运用教学语言,对于实现语文教学的初衷起着关键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语言教学修养所决定。”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优美、准确的教学用语,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兴致盎然地接受语文知识,从而让语文教学焕发最美的生命力。

一、充满童真的语言更容易直达学生心灵

我们都知道,孩提时期的语言都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善于运用童真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使用一些拟声词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风呼呼吹、树叶沙啦啦响、青蛙呱呱叫、钟表滴滴答答在旋转、小雨淅淅沥沥一直下等。除了拟声词之外,一些叠词型形容词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直观联想和想象:绿油油的稻田、香喷喷的米饭、地地道道的乡音、纷纷扬扬的雪花、密密麻麻的小字等类似的词汇的表述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而且这些词汇本身带有一些直观性信息在里面,在交流过程中,容易直达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老师举例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试着去举一些这样的例子,老师加以适当的指导,这也非常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创作兴趣的养成。

二、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示范性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教师就是小学生崇拜和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首先是发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在师范教育阶段,每个老师都需要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为的就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可以正确使用语言来教导学生。如果老师本身南腔北调,在讲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刻意模仿老师讲话,而忽视了正常的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良好有益的环境,_保使用符合国家词汇、语音、语调要求的教学用语。做到口语教学吐字清晰、声音宏亮、语调适度、自然,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语文的长足发展,它不仅能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还能为今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教师本人语调柔和,发音纯正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语文美学的一种隐性传递,非常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

三、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规范、优美、准确的教学用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注意自身语言表达的科学严谨性。语言学习过程是为了充盈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语言文化历史悠久,意蕴悠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首先做好备课工作,准确了解所要学习和阐述的文字和词语本身的感彩和常用表达方式。汉语中的很多词语起源于很多历史典故,其本身的意思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在教学和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如用“大”组词,有的同学组词:大致相同,还有同学组词:大相径庭,由于不理解词语意思,大家都觉得这两个词很好就混着使用,其实它们的词义有着天壤之别,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辅以准确、规范的解释,必要时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恰当使用肢体语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都有看电影的经验,在很多影视剧中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不是因为她说话有多么好听,而是她举手投足间带出的肢体语言增强了她的表现力。如果演员们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相信再精彩的台词也达不到预想的舞台表现力。同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口语语言文字之外,教师的肢体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讲课的过程中辅以教师的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就会大大增强课堂讲解的效果。如,在讲解一些与小动物有关的篇章时,除了展示一下动物的图片,模仿一下动物的声音之外,教师也可以模仿一下动物的标志性动作,这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还有在听课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走神了,教师如果点名批评或者走到跟前去把他揪出来必然会影响其他的学生,但是如果老师恰当的示意眼神的警告,则既不会影响其他同学又可以提醒这个同学集中精力。有的学生比较胆小,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特别拘谨,这时老师可以给予竖拇指鼓励或者一个温和的眼神,学生都会感知得到。

总之,语文课堂是用语言创造美和传递美的教学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使用魅力语言来对小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教学时的声音要宏亮有力,语言表达流利,这是语音上的审美;要善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运用各种修辞凸显语文的结构美;针对语境上的审美,则要求巧妙运用语言,将学生引入情境,有很强的逻辑性;在结构上,要流畅通顺,衔接得恰到好处,语言节奏鲜明,结尾引人入胜;最后是体态语的审美,教师要善用表情和形态,这也是一种教学语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