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工培训总结

社工培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工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工培训总结

社工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一、培训收获

毫无疑问,在从学生生涯到职场过渡的这样一个很有转折意义的时间点上我得到了许多收获。

第一,培训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农信。在未曾参加本次培训以前,我对农信社的认识只能算是作为一个外人对农信的认识。在之前农信社也给我十分好的印象,因为出自农村的我,在家乡中看到的银行,人们口中所谈论的银行就是我们农信社;我了解到的是农信社是一个根植大地的银行、遍布城乡的银行、服务三农的银行以及农民自己的银行。这次培训之后,我更像是一位家庭里的成员对自己家的熟悉。就比如说,我们提出的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但是,现在我们信用社已经是一个标识(双手托起火红的金融事业)、二级法人(省联社法人和县市区联社法人)、三种形式(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这样的一种情况,这样,我们是服务农民的银行但又并不是仅仅只局限在服务我们广大农民朋友,我们提供大中专院校学生的助学贷款,我们帮助发放各种财政补助等等,这些都更像是一个“造福民生的银行”。因此,我们现在提出的更为准确的四个别名应当是:“根植大地的银行、遍布城乡的银行、服务三农的银行、造福民生的银行”。另外,我还认识到信用社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亲戚朋友,认识到了我们农信社经过了五十年代的艰苦创业,六七十年代的跌宕起伏,八十年代的改革探索,九十年代的蓬勃发展以及新世纪以来的深化改革这些历程。最后,我还了解到我省农信社的地位作用以及组织构架、我们的发展态势、在全国农信系统中的位次和在全省银行业机构中的名次、我们的经营特色和优势、我们的企业文化以及作为农信人应承担起的使命与责任。我想,这些深入的认识,在未参加这次的培训之前我是无法这么快就能够认识到的。

第二,培训让我学到了许多业务知识。《安全保卫制度》的知识让我了解了作为在金融系统中工作的我们,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要,这里的安全不仅包括防盗防抢等等,还包括了防火防水等灾害。如果安全保卫工作没有做好,金融再好也是有缺陷的;《金融服务礼仪》让我知道了如何递收名片,如何握手,如何做好作为我们农信镜子的柜面服务;《假币识别、点钞技能》更是增加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农村信用社内控管理制度》让我知道了如何才能合规工作,为什么有些工作必须就简从繁,因为只有繁的这样做才能保证内控;《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及服务“三农”》和《贷款新规》让我掌握的是贷款知识,让我知道为什么新规中要改“时贷时存”为“时贷时付”;《银行卡基础业务

》更是让我们学到了与我们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我们学到的业务知识不仅仅只是以上这些在列的业务知识,还有许多未在列,是因为培训中心为我们这次培训安排了内容十分丰富的课程,这些课程内容之丰富让我欲穷举而不能。

第三,培训让我接受了教育,更加具有纪律性。我认为这次的培训安排在武警指挥学院进行全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这里的学习生活让我更加有纪律性。半个月里,我们不能踏出校门半步,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早上6:00起床,7时准时吃早饭,晚上上自习到9点,回来后10点准点熄灯。这锻炼的是我们遵守时间的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这种意识将要一直陪伴着我们,工作中不迟到,不早退,与人约好时间要守时。除了这以外是严格的纪律性,吃饭之前要排队、集合好了进餐厅、未等下命令谁都不能坐、坐下后未等下命令谁都不能动筷、吃饭过程中不许有一丁点的声音,而且动作要迅速,五到十分钟吃完饭;去上课时集合,进教室了按顺序坐,一排一排地将位子补齐。以上的这些纪律如果一条没做好就全体人员再重做一遍。这样的纪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也一定要予以保持,试想,一个金融机构如果没有纪律性那将会有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啊。

第四,培训让我接触了更多优秀的人。我们这次的二期培训一共有221人,培训中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学员,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情谊。他们中有人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的,在短短的20分钟就能组织出一个团队,建立出自己的队名,选出自己的队歌,想出自己的口号,画出自己的队标;有业务能力很强的,才几天的功夫通过训练就能掌握单指单张,扇面点钞法,并表演给众人看,而且速度极快;他们中也有学习能力很好的,不仅自己天天找时间复习课堂上的课程,还组织其他学员一起学习讨论;也有很细心的学员,同宿舍的学员受伤了,是他带着去医务室看,如是再三;还有十分富有人格魅力的学员,不仅自己经济参加各种互动活动,还积极鼓励其他学员参加活动。这些学员的优秀品质是我必须向他们学习的,从认识到他们这些优秀品质的那一刻起,我就决心要向他们学习,这些,我也将会一直学习下去。

最后,这次培训让我提升了自己。这次培训期间我有幸得到大家的信任,承担起了一份责任,成为延平联社的小组长,并且成为了整个地区的合唱《精忠报国》的指挥。在承担这些责任期间,小组长一职,我认真完满地完成了。而合唱指挥一职,我也尽心尽力去做,在接到任务那天起每个晚上我都练习一个多小时。然而,由于考试任务繁重,组织大家一起演练的时间太少了,导致表演那天大家唱得还是节奏快了。但是不管怎样,这样的过程让我增长了乐理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次的培训不仅让我学到业务知识,还让我更加了解了乐理知识,同时还锻炼了我的胆量。另外,在一次团队合作中,我也得到了组织能力方面的锻炼。我组织了20多人的一个团队,在短短的20几分钟里,组建了一个团队,在表演的过程中我们的队伍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这些所有的经历都让我得到了锻炼,让我提升了自己。

二、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社工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摘 要:中等专业学校作为为社会提供最多技术人才的资源库,注重的是学员的实践能力了,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尤其重要。

关键词 :计算机;基地建设;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重点职业中学、首批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占地249亩,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是首批江苏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无锡市重点专业和第三批国示范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实训基地曾被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13年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2〕34号)要求,申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建设基地。经过一年多的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我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校锐意创新,多方借力,深化实训基地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细化计算机专业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原有的以计算机应用为主的专业优势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专业办学的市场导向原则,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发展的重点转到专业的“精细化”发展上。一方面对原有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进行内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职+4年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的社会紧缺的计算机类的应用型专业,2013年,新开设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

2013年以来,学校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性学校建设过程中,计算机应用应用专业深化与江阴市信息化协会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业工程师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利用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开展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成效显著。

二、积极教育,厚德励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学校坚持面向信息服务业,及时把握IT发展动态,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学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终身学习发展能力,达到计算机应用类(办公自动化、数字媒体制作、网络技术应用等方向)中级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项目主管潜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本着“积极德育塑人品、积极教学育人才、积极拓展绘人生”的原则,创新学生积极教育体系。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1.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完善“积极德育”工程

学校实施德育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校聘请社会劳动模范、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等人员担任德育导师,通过讲坛、授课、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导师的模范与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修养,创新德育课程教学。

2.剖析专业及课程,夯实“积极教学”工程

学校以“积极教学”为落脚点,通过专业剖析,厘清计算机专业相应的岗位职业活动,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本着“生产合格产品,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学思路,以典型项目(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同时,学校联合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制订课程教学标准,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专业技能课程特色教材。在专业细化、小班化教学、项目推进的实施下,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入好企业、有发展的岗位进行定岗实习,通过企业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员工,这样才能使专业办学出现良性循环。

3.开展“九个一”活动项目,做强“积极拓展”工程

学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双证制”的前提下,每年举办计算机文化节,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将课堂实践教学模块向课外拓展,以“九个一”项目为主线(做一名金手指、装一台电脑、组建一个局域网、设计一个网站、办一份电子报刊、出一份海报、制作一分钟宣传片、获取一张ATA证书、走进一家IT企业),分层递进,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社团,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一专多能,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目前为止,我校计算机专业利用江苏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项建设资金300万元(江阴地方财政需配套350万元),按照省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评审要求,第一年度到帐的200万元,学校根据实训基地申报书中的规划,将新增和改造10个实训室(具体见项目申报书)。学校将省财政计算机实训基地专项拨款到帐的200万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计算机基地建设项目。

序号建设项目内容预算资金(万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机房,报废五个实验室计算机 216台。添置一体化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并将1、2机房改造成2个高级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将第4机房改造成1个印刷编辑排版综合实训室,第5机房改造成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第9机房改造成1个图形图像实训室。 75.5

第二,改造和扩建1个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44.5

第三,新建2个动画设计与制作实训室。 53.5

第四,计算机实训基地的网络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学生创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设备等)。 4

合计 200

此外,企业对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也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支持。学校现代图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阴现代办公设备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实基础,锐意创新,完善实训基地管理体制

学校围绕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训基地各项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体制。

1.实施“分线分块”管理,构建基地日常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框架如下:

岗位名称工作职责

实训中心主任总体负责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等各项工作;负责实训教学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安排,实训中心人员管理。

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计算机类实训教学实施。

辅导员具体负责计算机专业实训德育工作,指导实训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

对外培训与校企服务110负责人具体负责对外培训和企业技术服务,包括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管理,承接对外项目开发等业务。

2.积极实施实训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为了及时了解实训基地运行状态,学校实施实训基地安全巡查、教学巡查制度。重点查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沟通、与班主任沟通,并立即加以解决。

3.实施实训基地晚自习值班制度

学校为了让实训设备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增加计算机设备使用率,增强学生计算机专业动手能力,晚自习安排计算机系的学生在机房进行自习,让学生合理利用这段时间,完成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学习训练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技能。为此,学校实行晚自习值日制度,计算机专业教师晚自修都要轮流安排到机房辅助管理,避免夜间可能出现的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有效开展。

社工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时光荏苒,岁月穿梭!转眼间我的工作试用期已接近尾声。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经历,也给我留下了精彩而美好的回忆。在这段时间里大家给予了我足够的宽容、支持、鼓励和帮助,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坚定的信念,和同事们积极乐观的精神。在对大家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机构正式员工而感到光荣和兴奋!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记得初到机构时,我对机构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机构网站的简单介绍,对社工的了解也仅仅限于书面知识和一些网络下载案例。所以,试用期中如何去认识、了解并熟悉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便成了我的当务之急。

在以机构实习社工身份工作的这一个多月中,我有幸参加了两次深圳市召开的社会工作领域的业务培训和一次机构组织的社工朋辈交流会,受益匪浅,感觉这是一份关荣而附有挑战的工作。学习是取得一切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机构和社工各相关资料,并从网络上摄取了大量的有用素材,日常工作的积累使我对社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到了社工对中国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

改革与社会基础服务工作的完善所起的重大作用,更加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不迟到不早退,并积极自觉利用节假日参与机构与机构的培训学习与加班工作,严格遵守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我所在的项目部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挑战的部门,我要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克服不足,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1、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社工理论知识,通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社工工作技能。

社工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工作模式;社区青少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一、背景

(一)社区青少年的界定。本文所说的社区青少年,是指在海西州各街道、社区辖区范围内,具有正式海西户籍的14到25周岁之间,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没有进一步就学或失去监护的失业、失学、失管的青少年。

(二)海西州社区青少年工作的现状。近年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区域的迅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了低龄化、智能化、团伙化和暴力化的趋势。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州青少年犯罪案件,从2013年州检察院批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57人到2014年的37人,海西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虽然在绝对人数和占批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总数的比例方面均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4年海西州共青团青海省委员会考虑到本州城乡并存的州情实际,决定开展“探索建立社工队伍,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试点工作。

二、海西州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探索与海西模式的建立

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海西州社区青少年工作从“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招募、统一培训”四个统一入手,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社工统一招募,统一管理,而培训专家和培训项目也统一安排在相关高校。围绕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的要建立“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着重从“以青少年普查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以社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拓展服务领域为关键”四个方面着手,认真调查全州社区青少年群体状况,逐步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试点工作的开展。

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特殊情况,从多个渠道招募并挑选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考虑离、退休老同志的业余时间比较多,人生阅历和教育经验丰富,对于缺少社会阅历的社区青少年而言,老同志的丰富人生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大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与社区青少年属于同龄群体的优势,也应当从高校选拔了部分学生社会工作者。

三、海西模式的可行性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逐步上升趋势,数量多、蔓延快、危害大。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对象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对于此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法的指引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更要有效地采取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所以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的理论研究、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应开拓新的预防思路,运用新的预防方法。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理念。所谓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通常简称“社工”。社会工作者作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支重要的服务于居民福利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专业力量,已经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上海市,逐步承担起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任。

(二)社会化资源整合的有效利用。社区作为城市的一个细胞,由于其基层性,其在服务于居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区为本”的工作取向,着重于调动所有可能的资源,调动社工共同参与的积极性,使专业服务的运作趋于社会化,以有效、公平和合乎人道的方法帮助青少年犯罪者。

四、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的社工队伍

(一)提高社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有专业化的社工队伍。在当前我国社工工作刚刚起步,缺乏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环境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社工教育工作者、社工实务工作者以及行内各方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为社工的发展提供支持。专业化社工队伍的建立,伴随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过程。相关政策的出台将对社工职业化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海西州从2014年12月开始的试点工作中,社工队伍的组成还主要依托于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以社工志愿者为主,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社工队伍的培训力度,建立制度,加强社工工作交流,逐步推进社工专业化进程。此外,我们还将从完善社工聘用考核、强化社工交流和例会等方面加强社工队伍的建设。

社工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联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48-02

一、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者

非营利组织,在学界也被称为第三部门。“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组织运营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参与。

志愿者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个人自愿行为,受一定的价值观引导。志愿服务是无偿的,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志愿者应具备一定的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技能和精力。公民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蓬勃兴起,其志愿者管理,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的主题。

二、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中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

学界从各个角度对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进行了研究。志愿者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从外界环境来说,社会各界对志愿者活动缺乏足够的认知,往往低估了志愿服务的社会意义与效益。全国性的志愿服务法还未制定,政府对志愿者合法利益的保护力度还不足。随着志愿服务的发展,民政部以民函[2012]340号印发《志愿服务记录办法》并自之日起施行。此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不足,积极性不高,流动性与随意性较大,缺乏足够的计划性和延续性;志愿者管理的专业人才不足,专业性培训不到位,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的能力较差;志愿者回馈激励机制不健全等。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加强与创新,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组织的效率,促进组织的持久发展;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及专业化提升;有利于促进非营利组织志愿服务对象的发展;提升社会各界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可。学界对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重要意义基本达成了共识,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对策。如对志愿者赋权、加强志愿者培训、保障志愿者的必要权益等。

加强和创新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笔者结合自身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认识,认为可借鉴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的社工义工联动模式,提升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能力。

三、社工义工联动模式

(一)社会工作与社工

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在我国,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

以社会工作为职业的人员称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社工具有显著的职业特征: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有一定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在工作中善于开发和整合社会资源;能实现发起者、调停者、倡导者、实现者、教育者、经纪人、充权者等多种角色的转变。

(二)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基本内容

在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在国内外达成了共识。社会工作在加强社会建设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全国各地在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具体实践,整合社工义工的人力资源,实现两工“联动双赢、互补互惠、互助共进”。综观各地社工义工联动发展推进社会服务,可看出,社工义工联动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内容:

1.理念先行。

(1)以义工为本。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虽义工处于协助地位,但在义工服务及义工管理中,社工以义工为本,以义工为重。根据义工的个别化需求与具体情况,制定或安排合适的义工服务,并调动义工参与各项决策,如培训内容的确定、义工队伍自身建设与管理等,充分赋权义工,让义工发挥自身才能,感到被重视。

(2)社会工作理念融入义工管理与义工服务。社会工作理念“平等、接纳、尊重”,要求义工们平等地看待、尊重并接纳服务对象,采取非批判的态度。

2.规范化管理。

(1)义工招募上,先了解义工的需要及参与义工服务的可行性,再制定招募计划,这样使招募更具针对性和计划性;根据义工个别化情况,分类建档,完善义工信息,加强义工管理信息化;多渠道招募义工。

(2)加强义工培训,重视义工成长。社工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义工基本培训、服务技巧技能培训、义工项目专项培训等,提升义工服务理念,增强义工服务技巧技能,提升服务专业化。

(3)规范并丰富义工服务。一是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流程、设计全套的服务记录表格等,理顺和完善服务流程,使服务更为规范化、常态化。二是义工服务过程中的转介服务。义工收集到服务对象的需求后,将需要社工作进一步评估的服务转介给社工,社工单独或与义工一起评估服务对象的进一步需求,决定是否提供服务。三是与义工共同策划各种服务项目,使义工服务更具实践性,更丰富多彩。

(4)加强评估,重视服务督导。在义工服务全程,及时对义工服务进行自评与他评,总结分享,针对服务过程中的困惑,社工或资深义工进行专业督导,为义工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引。

(5)完善义工回馈激励制度。义工服务的无酬,不代表义工服务不需要激励。在社工义工联动模式中,社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对义工表达感谢和鼓励。如温馨短信问候、赠送节日礼物、年度优秀义工评选、外出交流拓展、整合社会资源对优秀义工开展物质激励等。

3.人性化关怀。社工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等方法,及时对义工进行情绪疏导,定期开展义工交流,组织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

4.项目化管理。设立各种义工服务项目,运用项目管理办法,将社会工作各项实务方法融入项目运作中。整合政府、企业等资源购买义工服务,宣传推广义工精神、提升义工服务的社会认可;宣传城市文明、提升文明氛围;同时项目资金充实了组织的经费来完善义工回馈激励制度。

总之,各地探索社工义工联动模式的具体实践,推动了社会工作的发展,促进了义工队伍及义工服务的发展,使义工服务及义工队伍管理逐步走向良性循环。

四、社工义工联动模式在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中的借鉴

非营利组织整合有限的志愿者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优质服务,使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收获自我成长的同时促进组织的良性发展,达到多赢。这样的理想状态的达成,可以借鉴社工义工联动模式。

(一)以志愿者为本

非营利组织服务领域广泛,有着自身的服务对象,但非营利组织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广大志愿者的参与,二者息息相关。非营利组织关注服务对象的同时,需加强对志愿者的关注,以志愿者为本。从志愿者的需求出发,对接适合的服务;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赋权志愿者骨干;让志愿者共同参与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发展决策中来,感受组织的力量,在志愿服务中成长。

(二)认同并学习社会工作理念

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人员需认同社工理念、对社工服务技巧感兴趣,愿意与志愿者一同成长。认同并学习社工理念与知识,可为优化志愿者管理奠定基础。

(三)规范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招募、培训、使用、评价、激励,是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的重要内容。而每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才能充分运用志愿者资源,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1.广渠道、细分类、满需求、促发展。非营利组织可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采用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招募渠道,吸收志愿者。志愿者加入志愿服务有着不同的意愿与需求,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建档,便于志愿服务对接时有针对性,满足志愿者的各类需求;可充分利用志愿者的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在志愿服务中成长。

2.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志愿者培训,能使志愿者清晰地评估自己,提升志愿服务技能。非营利组织对志愿者入门培训、本组织志愿服务技巧技能培训、项目专项培训、志愿者素质拓展培训、志愿者骨干培训等方面应加强,将常规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提高志愿服务水平,促进服务专业化,拓展志愿者能力与素质。

3.规范志愿服务过程。首先需完善组织的服务标准流程及各项服务记录表,以便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时做好服务记录。对于服务记录中需进一步跟进的服务对象应及时告知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评估与跟进。

4.加强评估与督导。社工开展服务全程,会对服务进行评估,并对服务过程中的困惑提供督导,这样有利于服务水平的提升及服务者的成长。非营利组织应加强志愿者服务全程的评估与督导,采用多种评估、督导方式,如自评、服务对象评估、组织评估、组织管理者督导、资深志愿者督导等,让志愿者在评估与督导中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优势,加以改进,提升往后服务质量。

5.人文关怀,完善回馈激励制度。志愿者的基本权益需非营利组织给予保障。非营利组织给志愿者一定的车费补贴、保险等基本保障,有利于调动志愿者参与的可持续性;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对志愿者表达感谢和鼓励。同理心,代表着对志愿者无限的人文关怀。充满人文关怀的组织,越能留住志愿者,激励志愿者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四)增强志愿者团队建设意识

志愿者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重要资源,志愿者管理者可采取各种方式,及时疏导志愿者情绪,处理服务过程中的困惑;积极回应志愿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定期开展志愿服务交流,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五)采用项目化管理,培养志愿者骨干

非营利组织做实项目化管理,每个项目及其子项目确定好志愿者负责人,有利于培养志愿者骨干。同时将项目常规化,品牌化,吸引政府、企业等资源购买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提升组织与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92.

[2] 武琪.从应对志愿人员危机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J].沈阳大学学报,2009,(10).

[3] 郭泽保.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管理与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9,(4).

[4] 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3.

[5] 社工、义工“两工联动”机制研究[DB/OL].2006-02-22.http:///article/llyjlm/200706/20070600000391.shtml?5.

[6] 冯现.“关爱空巢老人服务项目”下的社工义工联动[J].中国社会工作,2012,(3).

[7] 梁健玲.江门市借力“社工+义工”模式推进社会工作[J].广东民政,2012,

(12).

[8] 李丹丹.“长者心声热线”见证社工和义工的共同成长[J].中国社会工作,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