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专业英语论文

医学专业英语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学内容多样化

教学计划打破传统的单一按照临床检验与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及临床病原微生物学四个子学科进行组合教学的计划安排,重新按照语言学习规律,以教授医学词汇、专业词汇为前提;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目标;着重从内容上注重新颖性、知识性和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医学词汇的讲解;注重听说能力训练。将“立足实用、强化能力”的口语式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从国外HealthReport、NatureMedicine等主流医学资讯媒体选取,从网络搜取国外大学的公开课程有声课件、国际大会会议录像。截取编辑一些医务短剧的片断,如美国的《ER》、《HouseM.D.》、《Grey’sAnatomy》等,这些资料和片段的截取都注重和专业结合,如新的检测禽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方法的介绍,床旁诊断的推广,仪器原理及检测流程,实验室介绍等。充分挖掘身边教材,寓教于乐。

2.完善考核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不定期进行随机课堂小练习,进行同学间自评与互评,强化学习动力,每次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纳入总评。另外,针对实用需要,结合专业特色,将操作说明书、试剂说明书、项目检测原理等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翻译作为考点,突出实用性。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多看原版教材,浏览英文网站,阅读英文报摘,看原声电影,培养学生用英语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技能,从而达到专业英语教学更高层次的目的和要求。

3.到医院检验中心实验室现场教学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所以作为检验专业的专业英语必须和检验专业的教学特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安排开展实验室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医院检验科,带领学生到附属医院的检验医学中心,由检验科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老师现场讲解检验仪器,重点介绍常用检验仪器的英文操作界面及检验仪器中常见的生词,如检验项目、参数设置、系统维护和质量控制等。课堂教学中注意师生互动,同时邀请国外留学生在必修实验诊断学的实验课时和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可以围绕课堂内容,让学生表达他们熟悉的专业知识,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口语表达中的自信。

二、结语

医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师范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

1、引言

长期以来,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们围绕“文化”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但是至今也未能形成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结果。文化包括知识、风俗、价值观念,也包括实物;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文化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通过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文化进行区分。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文化也能够以其它形式存在,但是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媒介,语言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师范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不仅应当对基本的单词、语法等知识进行掌握和提升,还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获得高水平运用语言的能力。

2、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2.1、符合新时期师范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

在新时期,国家对师范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新要求,共包括情感态度、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语言知识、文化意识五方面内容。同时,还将英语课程的目标划分为九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均对应着上述五个方面所应达到的能力高度。作为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其英语运用能力应达到最高层次,即具有世界意识。由于师范英语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会成为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所以无论是从当前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还是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的角度,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都应当得到有效培养,以便在提高自身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为日后高水平的授课提供根本性的保障。

2.2、符合社会发展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沟通和交流日趋频繁,跨文化交际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持续向向内陆以及当前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迅速扩展。如果自身对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在交际过程中,就能够消除文化差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的实现交际目的。所以,跨文化意识的作用不仅仅是方便语言上的交流,也有利于文化层面的交流。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也应在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生对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了解,即文化教学。

2.3、案例分析

美国的Party在汉语中只有音译的“派对”与之对应,此类聚会相对松散,主人只会提供简单的饮料和食品,客人参与聚会的目的也只是结实新朋友或是与老友聊天,因此无论是到达还是离开的时间,都比较灵活。而受国内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认为既然是聚会,就应当准时到达,主人应当准备丰盛的菜肴,自己的朋友也不应该把自己留在一边。这就是由于对美国文化和交际规则的不了解所引起的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所以说语言的流利性只是跨文化交际的一部分,只有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3、对于师范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建议

3.1、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自身的跨文化意识就应当得到有效保障,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应当对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礼仪、风俗习惯、地理历史等知识进行尽可能全面、详细的了解,并从中总结出与我国文化存在的差异之处。这样一来,在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去进行英语学习,使跨文化意识逐渐内化到学生心中。另外,教师也应当注意语言的最新发展情况,使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及时的反映出目的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的最新变化。

3.2、对于课外教材的灵活运用

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过程中,如果始终采取教师单方面讲述,学生单纯记录的方法,往往不能够获得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对各种“课外教材”进行充分的利用,即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英语国家的名著名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Rip Van Winkle》就生动的描写了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乡村生活,能够使学生了解美国田园牧歌的一面;而德莱赛的《嘉莉妹妹》则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纽约和芝加哥的大都市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美国社会的风貌。

3.3、定期组织跨文化交际的模拟活动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就应当着手安排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模拟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也可以在户外开展,作用是通过模拟不同的交际环境,让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忽略或存在误区的地方加以指正,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交际方法或语言的使用方式。通过此类模拟活动的反复进行,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将理论内容转变为自然而然的交际习惯,以便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更好的实现交际目标。

4、结语

总的来说,在跨文化交际日趋频繁的今天,师范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摒弃以往那种只重视语法知识和单词积累的做法,高度重视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和满足时展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孝燕.如何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语用素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4):155-157.

医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通过对52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校、实习医院、学生个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实习医院、学校应该为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实习医院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专科实习2-4周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个人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提高与撰写论文有关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

医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术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46―02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引起我国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做准备,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展开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听懂专业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查阅或翻译英文原版的学术文献,使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学术报告等。这些学教学目标恰恰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学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方向。

一、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

前医学类院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英语和英语选修课两种,开课时间通常为两个学期,学时数相当有限。此外,虽然部分院校和专业尝试性地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口语等课程,但开课时间也大都为一个学期,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无法满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也无法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对研究生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

2.师资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毕业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承担,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却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即使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教师也只能讲解医学词汇、句型等内容,勉强生硬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将医学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真正结合,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某些院校也在尝试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学术英语教学任务,虽然专业教师医学知识渊博精深,但通常对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掌握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授课过程只是将英语内容用汉语进行解释,与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课的知识讲解没有区别,甚至有的教师由于英语水平的欠缺而遭到学生的质疑。

3.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在本科阶段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研究生英语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延续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只是帮助学生不断地扩充词汇量,阅读篇幅更长更复杂的文章,重复那些早已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语法和句型练习,以致许多研究生产生疑问,究竟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本科阶段有何本质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会由于对教学内容的失望而放弃或终止英语学习。部分院校开设学术英语或医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于不同的医学专业也没有做相应区分,导致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实践没有很大帮助,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大多数院校中,研究生英语课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大班授课,上百名学生同时上课,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较少有条件和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积极的教学活动也常常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而一个大班中的上百名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其本科阶段打下的英语基础也处于不同的层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基于EPA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针对上文所述各方面现状,各医学类院校应尽早以学术英语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

1.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

根据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医学院校应逐步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将必修的基础英语课改为医学英语课。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再继续将重心放于基础英语,而是将其转移到帮助学生完成基础英语与学术英语成功衔接上。其次,增加医学英语课的课时,使其符合教育部的最新大纲规定课时数,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开设两学期或以上各类医学学术英语的选修课程,如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翻译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目的和内容的学习需求。最后,建议按照不同专业将学生英语课程班进行细分,实现分专业的小班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区分开。许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就为学生开设了某些医学英语选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词汇和术语,尝试阅读医学类英语文章等。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应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医学研究及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或医学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编写统一标准、内容科学、系统完整又能突出各院校特色的学术教材成为各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部分院校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突出其中医学科特色分别编写的《中医英语》均受到了学界较高评价。

医学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属于跨学科的科研任务,需要英语专业专家与医学专业的专家通力合作,并随着医学发展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增删和改进,使教材做到与时俱进,真正、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的教学内容对其专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作用。

如能实现前文课程设置改革中提到的细分专业的小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也将相应增加,教师应逐步改变讲授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和依托式教学模式(CBI)所推崇的“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课堂教学机制。例如,模仿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场景,要求学生准备相关主题的英语论文进行现场提交和主题讨论。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选取和播放医学内容的英文视频,例如,笔者有同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美国电视剧《不朽法医》(Forever)的部分相关剧集及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和讲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某些医学场景例如手术室发生的故事进行情景还原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术英语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医学英语知识变得富有趣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培养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兼备的师资

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对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学术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要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有两种教师来源可供参考。首先是原来从事英语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之切实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其运用到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次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组织他们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观摩学习,并对其口语、听力、翻译等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与教材编写同理,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共同努力,两者应沟通合作,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发挥各自专长,共同为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而贡献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各界对新时期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后备力量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是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帮助他们利用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提升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医学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发现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以学术英语为理论基础和指导,积极探讨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拟定改革方案,推动英语课程改革,真正为培养出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级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2]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02).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02).

[5]王守仁, 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 2013(05).

[6]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J]. 2011(07).

[7]马武林.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内容设置探究(一) ――学术英语[J].外语研究, 2011 (05).

医学专业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1引言

进入全球化、信息化的新世纪,国际间交流渗透到我国经济、科技的每一个领域,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熟悉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英语教学在最近几年有了几个重要的转变,那就是从单学科到多学科;从研究教学法到研究学生;从形式教学到功能和意义教学;从语言技能教学到内容

教学;从终结性测试到形成性评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再局限于从前的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以四六级考试为目的的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保证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知识的需要,尤其是医学院校的英语学生,他们面临着要广泛阅读最新进的医学英语资料,要在国际期刊发表最新的医学英语论文成果,要去参加国际会议,要去国外进行访学,甚至要在外资医院工作,等等。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基础英语以后应该转向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模式。专门用途英语已经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ESP教学是改革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也在逐渐向ESP教学转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积极探索大学英语ESP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与角色的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和实战经验的ESP教师队伍,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已经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将从ESP理论出发,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型的理论基础,探讨ESP教师角色的转变,并结合参与医学英语课程开发的实践,探讨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成功的实施ESP课程,并实现向ESP课程的转型。

2大学英语教师向ESP转型的理论依据

21关于ESP的一些理解

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Hutchinson and Waters,1987:18~21)。ESP课程不同于双语课程。双语教学是指兼用外语和汉语来讲授专业知识,它不是以与研究学为目的,而是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两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ESP教学侧重语言,双语教学课程专业侧重专业知识。ESP课程是从基础英语课程到双语课程或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英语课程(EAP)之间的过渡性课程(卫乃兴等,1994:36)。“ESP教学应主要由外语教师来承担,而双语课程可由专业教师授课” (蔡基刚,2004:27)。Robinson(1991)也认为普通语言教师可以灵活地转向专门用途英语老师,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要求。事实上,目前无论是在英美等英语国家还是在新加坡、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由英语教师承担ESP的教学工作(梁友珍,2003:402~464;Ho Wah Kam,2001:258~267;王海华等,2003:26~31)。

22ESP的特殊性

ESP属于英语课程的范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它又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是一个特殊的英语课程。相对于普通英语,ESP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ESP具有特别的专业词汇、句法以及篇章结构

ESP英语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和抽象词汇。很多熟识的普通词汇在专业领域内也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句法方面的突出特点是句式复杂,长难句多。语篇行文严谨客观、程序化。面对大量晦涩生僻的专业词汇和复杂结构,即便是英语应用能力很强的大学英语教师也常常束手无策。大学英语教师也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才能熟悉专业英语词汇和行文结构特点,才能读懂专业文献。

222ESP课程设置要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

ESP课程设置是建立在满足学习者特别需求的基础上的,它是ESP产生发展的原因,是ESP的精髓。与大学英语课程相比,ESP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需求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安排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方法和进行课程评价。

223ESP课程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ESP课程具有边缘性,是英语语言与专业内容的结合。对于ESP教师是否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也一直是讨论的重点。传统观点认为ESP教师不需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理由为ESP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技能,不是传授专业知识,学习者通过适当的语言技能指导可以凭借其专业背景理解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因此专业知识可以成为很好的后盾。但随着ESP的发展,这一观点受到了质疑。BELL(1999)通过两个专业英语培训项目的实证研究证明ESP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教师就无法理解专业内容,削弱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无法展开课堂活动,将自己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因此,ESP教师除了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水平,掌握语言教学技能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3ESP教师角色

31语言教师的角色

作为一名ESP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首先是个语言教师。秦秀白教授的描述颇为精辟,“ESP教师首先是个合格的英语教师”。ESP的教学内容更倾向于语言功能和语言活动。ESP教师必须具有语言能力,能灵活运用语言,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包括外语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等。一个语言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授课技巧和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对专门职业领域内所使用的英语语法、词汇、局势、语篇、问题等独特语言技能的训练,从语义、语用、修辞和语篇等角度,探讨和分析英语各种功能语体的特殊性和规律性。语言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运用语言能力。无论是大学英语还是ESP教师,都应该明白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就语言教师的素质来讲,ESP教师和大学英语教师并无区别。但是目前在我国很多人都忽视了ESP教学的实质。将普通英语教学和ESP教学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从而过分强调ESP中的特殊内容。

32课程设计者的角色

Strevens提出ESP教学的四个区别性特征: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学习以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中的语言运用为主;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开展需求分析师设计课程和教学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有能力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ESP教师学习需求分析,分析研究学生缺乏什么、需要什么、必须或应该先学什么而后学什么;教师必须考虑到学习情境过程中的各种需要,了解未来工作对学生技能的需求,以及学生学习ESP知识与技能的用途。通过需求分析,教师可获得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如学生信息,语言学习需求,从而进行课程设计。因此,很多时候ESP教师会发现没有现成的适用于本校学生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因此他们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改编,甚至自己动手来编写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像一个管理者,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变化要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而在教学任务完成后,他们还要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估,看其是否还有待提高和改进。

33ESP教师应该与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关系

ESP教师既是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学生的合作伙伴。首先,ESP教师应该经常主动地和专业教师进行合作。在专业教师的协助下,分析学生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学习专业知识可以缩短备课时间避免盲目劳动。其次,同行之间的交流同样有助于ESP教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同行之间的交流是促进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必要手段,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全国性的、区域性的、校际间的,多种多样。通过交流不但可以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也为ESP发展和科研成果展示提供了平台。

4医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向ESP转型的实践

41教师培养

本项目采取专业培训、团队合作和个人研修相结合的教师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教学团队和教师个人三方面的能动作用。邀请医学专业教师为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介绍医学知识。邀请行业专家开办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医学讲座和会议。专业培训将大学英语教师带进了专业的大门,对教师转型起到了引领作用。向ESP转型的过程是需要创新的过程,也是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集体的支持,更需要集体的智慧。我教研室组建了课程开发教学团队,由几位专业教师协助英语教师开发ESP课程。专业教师的协助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阅读清单,推荐专业网站、杂志、书籍,进行目标语言情境描述,解决专业疑难问题,帮助确定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审核教材译文。职业转型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团队的智慧,更需要教师本人的个人研修和自主发展。英语教师通过旁听校内医学专业课程,研读网络资源,丰富了专业知识,开阔了视野。

42需求分析与教材开发

ESP的性质决定ESP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需求分析是制定ESP教学大纲、编写ESP教材的基础。需求分析包括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两方面。目标需求分析学习者将来必然遇到的交际情况,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学习需求包括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先学,哪些应该后学;哪些是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法等(秦朽败,2003:82)。我们对医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了解了医院对毕业生专业英语的具体需求;并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专业基础、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在专业教师的协助下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写了医学英语教材。同时教师还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的音频视频资料,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43具体实施

在教学实施阶段,医学英语课程将信息技术和课程充分整合,采取了多媒体课堂教学与项目网络协作学习相整合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采取多米提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引入真实的学习材料,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设计真实的任务,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让学习者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通过交际和协作完成知识构建。利用网络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探索创新的主动性,增强合作和团队意识。

多媒体课堂教学。传统的ESP课堂采取“语法+翻译”的教学形式,很少涉及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虽然该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但却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提高,对日后工作中需要用英语交流不利,而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忽略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创建了真实的语言环境,使教学内容内在设计的科学紧密与外在形式的形象生动紧密联合。多媒体教学创造了语境丰富、多感官的互动交际课堂。文章将以“高血压的产生机制”一课为例,说明ESP教学的实施过程:

课前教师向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材料的难点和关键词语注释,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材料内容并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网络探索,制作PPT介绍高血压的产生机制。课上首先请两组同学利用PPT演示,进行presentation,其次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和点评。最后教师结合教学材料和视频详细介绍。该单元结束前,教师让学生以pair work形式完成角色表演任务:一位学生扮演高血压患者,一位扮演医生。病人陈述症状,医生向病人咨询病情,并回答病人关于高血压疾病的若干疑问,以及药物的使用,潜在的风险和如何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让学生尽量使用该单元出现的词汇和句子。情景式队徽互动任务增加了学习者有意义的话语输出量,促进学生实现语言输入向语言输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44教学成果反思

课程结束时,在我教研室教师不参与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客观地了解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教授ESP课程的态度。学生认为专业英语非常重要,有助于未来的专业研究和职业发展。而且学生对该课程表示非常满意。他们认为教材专业面广,难度适中。课堂补充的视频材料形式新颖,教学活动丰富,趣味性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提高了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英语教师的转型也持支持和欢迎态度,他们认为英语教师语言驾驭能力强,教学方法先进,课程设计能力强,课堂活动丰富,气氛活跃,对由英语教师转型教授ESP课程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