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优化;方案;可扩展
中图分类号:TP30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5.022
Optimization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eN Li
(Information centerthe 3rd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ome optimization of current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chemas which focused on network devices and database storage equipments optimization was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These schemas could improv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enhanced security and scalability.
【Key words】Informa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Scalability
0 引 言
医院信息化是将网络、存储、数据中心、电子商务等技术应用到医疗企业的市场调研、技术改造、业务流程控制、资金运作管理、医疗器械供应等过程,从而实现医院管理现代化。医疗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其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网络、数据和应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1]。而应用系统(如ERP、CRM等)全都构建在网络平台之上,因此基础网络平台建设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网络平台应该能同时满足企业应用系统对实现话音、视频、电子商务等多种业务的需求。
1 医疗信息化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时间较早,采用的网络设备大多为低端无管理交换机,随着应用系统的增多,网络规模不断的扩大,原有的网络设备无法满足与日剧增的网络吞吐量,主要暴露出以下几点问题:
1)功能性差,主要体现在无法有效的隔离网络风暴,当网络出现故障时不能快速的找到发生故障的节点;
2)网络主干线路部分多为百兆,在数据传输高峰期易成为传输瓶颈;冗余技术陈旧以致关键节点可能存在单点故障;
3)数据之间联系不大,缺乏有效的整合;
4)采用的信息技术落后导致办公效率低下;
5)缺乏较可靠的安全管理手段,时常发生信息化事故,如计算机病毒攻击、软件漏洞、重要数据的泄密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需要在现有的医院信息化基础平台架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及改造。
2 总体设计规划
为快速改造现有基础架构且保证投入的改造成本较低,设计采用总体统一规划,局部分期实施的模式[2],结合医院目前的运作管理模式,充分考虑各应用系统的需求,应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同时兼顾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原则来建设。
2.1 基础平台建设内容
医院基础平台建设包含以下几大系统:
2.1.1 网络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系统架构,优化核心数据中心网络,实现数据中心网络与现网无缝融合;改建医院园区网络交换系统,部署全覆盖的无线网络系统。
2.1.2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数据中心机房系统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应用系统以及相应的数据存储设备,包括应用架构平台、数据存储、备份系统。另一方面为机房配套设施[3],如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消防系统、空调、防尘系统、KVM、UPS等。
2.1.3 网络安全系统
优化改造现有网络安全系统,数据中心网络、数据安全系统,流量管理系统,入侵检测、审计系统、准入控制系统。
2.1.4 存储/备份/容灾系统
部署完善的存储基础平台,实现数据平滑迁移到新数据中心,医院两地实现同城应用级容灾。
2.2 基础平台设计原则
为使系统既能满足当前性能需求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基础平台设计必须既能适应当前应用系统的需求又可满足未来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2.2.1 先进性
采用成熟的技术,在兼顾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使整个系统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在同行业之间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使语音、视频等对网络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数据能够传输顺畅,
2.2.2 安全可靠性
高可靠性,即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不因硬件故障无法开展业务,具体实施方法有:在关键业务点采用冗余、热备等方法尽量避免系统的单点故障,制定较强的软件操作规范,以及建立事故监控网络技术措施等。
2.2.3 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医疗信息化基础平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因此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应用系统的发展,当医院业务量增大时,能比较容易的扩大平台承载容量和提高各节点的性能。具备支持多种物理接口、通信媒体类型的扩展能力。
2.2.4 开放性
基础平台应具备与多种通信协议相互通信的特点,确保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作用。遵循开放式标准,坚持采用统一规范的原则(如国家标准,ISO标准等)。
2.2.5 经济性
基础平台应使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小值以获得较高的性价比。通过以较少的人员投入支撑系统运行,使用较低的成本,在不影响系统整体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保留已有系统,充分利用原有的资金投入。
2.2.6 可管理性
当业务系统的不断扩大时,基础平台管理任务会越来越重。因此在设计时须建立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实时监控平台的运行情况并快速确定网络故障、动态平衡网络负载等。通过采用先进的管理策略和工具提高网络可靠性[4],为业务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3.1 方案思路
针对目前医院的现状,医院现有基础平台从技术层面上可分为两大基础平台:网络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基础平台。第一步:重点优化现有网络基础平台,第二步:重点优化数据中心存储。
3.2 网络基础平台优化方案
网络基础平台规划设计图如图1,结合第三人民医院现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需求,全面优化、改造现有的基础平台。使该平台成为先进、高可靠、高效的基础支撑平台。同时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兼容性、能适应医院未来5年的信息化发展,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
如图2所示,优化后的网络系统架构采用区域模块化架构,各区域模块根据其承担的功能分别设计,模块间相互独立并通过核心交换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当增加或优化业务系统时[5],只需增加或改动相关区域,避免了修改整体架构,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的投资。结合医院当前实际运行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核心交换区域和五个功能区域(数据中心区域、楼层汇聚区域、网管区域、外联出口区域、安全隔离区域),如图3所示。
核心交换区担任各功能区域间的数据交换,其重要性非常明显,因此改区域应具备高可靠、高性能、高冗余等特点,建议该区域采用两台万兆交换机交换机采用热备方式与各功能区域互联[6]。各功能区域互联的骨干链路全部采用千兆ETH线路(6类双绞线),利用区域模块架构设计,使各个区域的核心设备来分担现有核心交换机的负载,延长核心交换机的利用年限,在应用系统发展到需要万兆数据交换时,直接更换为万兆核心交换机。并且在核心区域部署IC4500担任全院安全准入控制系统,与各交换机和防火墙联动。
数据中心区域是数据存储核心区域,为各应用系统提供用户信息、医疗信息等基础数据。该区域应采用两台千兆交换机热备方式,为各服务器提供高速稳定的交换平台。区域出口采用两台冗余防火墙控制访问权限,为数据中心区域提供安全防护。每台防火墙两条上行千兆光链路分别与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互联,形成骨干千兆冗余链路。
楼层汇聚区域担医院各大楼各楼层的接入交换机汇聚功能。结合目前医院的布线情况和楼层信息点分布情况,建议行政楼、老年科大楼、内科楼、综合楼4栋楼的汇聚功能由核心交换机担任,各楼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直接汇聚到核心交换机上。门诊楼采用1台EX3200-48T交换机担任汇聚交换机各楼层的接入层交换机先汇聚到EX3200-48T上,再通过汇聚交换机EX3200-48T与核心交换机连接。核心的Juniper EX4200千兆全线速集换机,部署为集群模式,实现各楼层交换机到EX4200汇聚交换机冗余链路且 2G上线干线。利用集群堆叠技术屏蔽了2层STP的问题,彻底解决2层冗余链路成环的问题,所有干线运用channel技术,不仅实现了链路冗余[7],还实现了冗余链路扩充干线链路带宽。港天门诊楼的汇聚交换机EX3200采用2层trunk channel链路与核心交换机互联,链路带宽为20G ETH 链路。根据原有各大楼间的光纤链路资源,建议采用单芯千兆光收发器为各大楼到中心机房的核心交换机提供链路。
网管区域担任医院信息化运维系统的重要区域,采用1台防火墙及单台千兆交换机组成,与核心交换机互联。网管区域是部署信息化运维系统服务器及设备的独立区域。
外联出口区域担任与医院相关联的所有其他企业、机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同时确保医院内网网络的安全。(如:与医保的互联互通)外联出口区域采用1台Juniper SSG350防火墙担任与外联单位的专线互联,同时采用冗余链路分别连接到核心交换区域的两台核心交换机上,实现外联单位与医院内网各功能区域的互联互通;该防火墙还担任各外联单位的相互隔离及访问安全控制功能。
安全隔离区域是一个公共区域。是为未通过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查的用户提供的可访问的信息区域。安全隔离区域是部署、防病毒服务器、补丁分布服务器、低安全度的公共信息资源等。
3.3 数据存储中心优化
数据中心是整个医疗信息系统信息存储仓库,保存着所有医务人员以及病人的相关资料,其重要性尤为突出。随着数据中心技术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将逐渐退出舞台。从数据中心的高扩展性、高效性、节能性、资源合理利用率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同时结合负载均衡系统、存储共享系统、服务器虚拟化系统、备份系统等,应实现数据、应用分离。如图4所示:
图4 数据中心架构
数据中心将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文件分离存放,数据库文件存放到比较稳定的存储设备上,并作相应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则采用双机或者等技术以保障数据库7*24小时运行,为应用级容灾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Vmware虚拟化系统将所有硬件设备进行整合,再根据具体需求分配相应的资源给相关应用,合理的利用了计算资源,节约了成本,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
4 结 语
本文分析了现有医疗信息系统存在的不足。针对当前医疗信息系统网络设备陈旧、可扩展性差、数据存储不集中等不足,提出了优化当前医疗信息系统应重点优化两个部分,即优化当前信息系统的网络设备和数据存储中心。并根据该指导思想制定了改良医疗信息系统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迎镭.论重庆卷烟厂的网络改造优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01.15.
[2] 周建大,黄志平,姚宁宁,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J].管理观察,2012(4):221-224.
[3] 孙中海,孙卫,王继伟.基于云计算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2):47-50.
[4] 王琳华.关于远程医疗如何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重庆医学,2011,40(35):3574-3575.
[5] 杜晨霞.医疗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0):117-11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为宗旨,以提升各类农资经营主体诚信理念、营造农资市场诚信经营环境为目标,通过实现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数据化、购售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1、创建农资实名销售和农资实时监管平台。利用省厅统一平台,采用电脑购销管理模式,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县级平台和信息库,对农资购销信息进行管理,提高农资监管效率,提升农资监管水平。
2、实行农资商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由农资批发公司将其经营的商品信息(包括商品名称、规格、有效成份、批准(许可)证号、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产品实物照片)在农资监管信息平台进行登记,农资监管部门对登记信息进行核对审查,发现不符合规定产品,告知农资批发公司不得销售,并及时进行处理,把好农资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农资产品市场准入备案制度。
3、实行农资商店POS机管理。农资进货、销售和商品库存管理都使用POS机作为管理工具,农资商品进货时进行入库登记,登记内容为备案登记的信息和该批商品的生产批号,销售时进行出库登记,登记信息内容为商品信息和农资用户(种养户)信息,农资商店的进销信息通过网络自动上传到农资监管信息平台。
4、实行农资用户实名制管理。对购买农资的农户,由农资商店进行实名制登记,将农户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主要种养类别、种养面积进行登记,并发放农资会员卡,实行实名会员制管理。
三、实施步骤
1、2011年上半年,拟制方案,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调查摸底,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信息库和产品信息库,确定试点网点。
2、2011年下半年~2012年,在省厅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实施后,组织相关实施网点经营者进行培训,购置配备必要的硬件设备,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确保运行畅通。
3、验收总结,通过对试点建设和运行情况的考核,分析存在问题,为完善系统和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结累经验。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机构
为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局党组会专题研究了信息化建设的设备、人员和资金等问题,并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全同志为组长,其他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监督与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为使我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尽早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切实落实“便民”、“惠民”和“只让数据网上传,不让百姓来回跑”的要求,我局将紧紧抓住“建设”这一重点,在确保日常业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情况下,逐步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我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从人工、纸质、繁琐的老式工作模式中转变成电子、简易、快捷、高效的新型现代化工作模式。
20*年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网络,加快党政网建设步伐
继续做好对我局已建成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的维护工作,对补充的新设备及时接入局域网内,并做好定期的安全检查、监督工作,从而在我局范围内建成一个安全、稳固的网络综合办公系统。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将不断与市局信息中心交流,完善我局的办公自动网络软硬件调试。并在现有的软硬件基础上,加快内部党政网建设,逐步实现与市局和国土所公文流转和公文交换,提高日常事务处理的工作效能。
(二)推进电子政务网建设,实现政务信息网上公开
建立健全锦江国土分局门户网站,按市局要求,对我局门户网站进行维护,及时改版更新,通过门户网站,把政务信息、工作流程、业务办理情况,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畅通网上申报、网上、网上举报的诉求渠道,增强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全面实现国土信息资源网上公开,为全社会提供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
(三)完成国土所网络架设,完善三级电子政务网络
利用各级局域网和××市城域网光纤,采用vpn技术实现市局、分局以及国土资源管理所的三级联网,将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网络、电子政务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延伸到基层国土所,方便广大办事的群众,完善我局信息网络的建设。
(四)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库统一管理
在数据中心方面要配合市局及时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地籍数据库;加快建设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库、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数据库、土地报征应用数据库、档案管理数据库等建设。抓好已建数据库的更新维护和管理。
(五)加快建设速度,早日实现信息化
一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与市信息中心取得联系,完成应用软件的升级和完善,确保各项业务流程工作的顺利运行;二是不断完善、整合办证大厅职能、服务事项、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内容,让办证大厅成为真正意义的“窗口”。将办证大厅从以前单一的收件发证,与业务管理完全分离的职能逐步转变为承担各业务事项从收件、具体载办、科室之间的协调职能,实现了“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管理模式。
三、采取措施、完善业务
(一)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将利用各种会议,加强干部职工的宣传动员工作,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参与分局信息化建设,切实解决信息化建设和使用脱节的问题,营造一种网上办公的良好氛围,实现国土资源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加大培训力度。将定期不定期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软件应用的培训,让全局职工都熟悉、熟练操作业务软件,确保培训率达100%。同时要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不但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知识、业务软件应用的培训,还要不断熟悉各业务工作的办理流程,确保系统软件各模块的全方位熟知。另外,将加强对各业务口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让其熟练操作各自业务流程的网上办公流程。
一、总目标
到20xx年底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乡免疫预防接种网络体系,实现全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
二、具体目标
1、20xx年完成全县的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建立并正常运行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2、已使用并将继续使用其他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地区,必须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交换集成标准》的要求,对应用软件进行调整,按照时间安排实现与国家、省、市、县级信息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
三、系统的基本功能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分为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和国家信息管理平台两个部分,系统的基本功能为:
(一)接种点基本服务和管理功能
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接种人员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对当天接种的疫苗、冷链运转等情况进行登记,完成免疫服务基本资料的建档。每次儿童接种后及时将接种信息录入系统,同时对下一次接种进行预约。通过从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将流动儿童的接种信息下载到接种点客户端软件系统中,完成对流动儿童的接种。利用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查询、统计,还可以打印预约通知单、统计结果和接种卡证。
(二)国家、省、市、县级对接种信息的监测和管理功能
各级通过国家用户权限管理系统授权登录国家信息管理平台,对辖区儿童预防接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儿童的个案信息实现对儿童接种个案信息管理;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对一、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和流动儿童接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上传下载日志分析接种点上报的个案数、频率、及时率、成功率,及时发现接种点常规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具备用于辖区日常业务管理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有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运行系统的基本条件
1、开展日常预防接种服务的计算机1台(处理器频率高于1500MHz,内存大于256MB),用于接种证、报表或其他资料打印的存折式打印机1台。
如果数据采集方式采用磁卡或条形码等,乡级还须配有相应的数据识别设备。
2、保障宽带网络接入(ADSL或光纤)及维持运转。
3、Windows操作系统、防病毒软件。
4、具有至少2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具有一年以上免疫服务工作经验的人员。
承担此工作的人员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中专以上学历,执业医师(护师),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证书,年龄最好在45岁以下。
(三)县级如需建立本地系统应用管理平台的条件
1、用于接入公网的2-10M光纤,至少2个公网IP地址;
2、PC机服务器、防火墙、3000VA在线式不间断电源等各1台;
3、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市级平台可采用SQL Sever数据库)、NET 平台;
4、1名软件、硬件系统维护人员,2名免疫规划专业人员。
五、实施办法
(一)经费
1、儿童免疫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建设费用分为两类,一类系统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和读卡器,另一类是系统维护费,包括软件应用安装与培训费、每年系统维护费和硬件折旧费(硬件折旧期5年)。
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预约通知空白单。有条件的地区如果使用条形码或磁卡等设备,应以县为单位统一部署。
(二)人员培训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工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加大培训和技术支持力度才能保证系统的部署和正常运转,根据信息系统的建设规划,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客户端软件的安装、使用、系统管理、国家信息管理平台的使用等,培训的重点应放在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对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上。培训结束时要求学员均应参加考核,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人员须获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软件操作技能培训合格证,并持证上岗。
(三)建立基本信息档案
儿童基本信息档案由建立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的原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在系统启动后3个月内对所有在册20xx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预防接种历史资料进行信息录入,建立儿童预防接种基础数据库,并为每一名儿童建立唯一的编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条形码或磁卡等,以便系统自动识别和登录。
(四)职责分工
1、县卫生局
(1)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结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组织制定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方案,落实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工作。
(3)定期组织开展对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2、县疾病控制中心
(1)制定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实施计划,指导乡级防保组织和接种单位开展信息系统实施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2)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督导和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质量控制,开展考核和评估工作。
(3)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报告和反馈。
(4)负责本辖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的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5)承担本辖区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统计信息录入和上报。
3、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
(1)建立健全预防接种证(卡)登记管理制度和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制度。
(2)负责本单位和村级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培训。
(3)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管理。
乡级接种单位负责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有村级接种单位的乡级防保组织,还需承担辖区内村级接种单位儿童预防接种接种个案信息的录入和网络报告。
(4)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乡级防保组织或接种单位,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开展接种率报告。
关键词:比质比价 岗位不相容 阳光管理
1 确定比质比价采购平台的使用群体
根据业务全程可见性管理理念,以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以及供、需方用户特征,对供需双方进行全面规划。
需方用户:各二级、三级公司物资部(采购经理、计划员、采购员、保管员)。
需方用户特征:需方企业在传统的手工作业下计划、采购等业务处理,是先根据需求计划编制采购计划,再根据采购计划组织货源,下达采购任务书交采购人员,然后由采购人员通过电话、邮件及出差等传统方式落实供应商供货状态,致使供货周期较长。之后,还要组织发运、装卸、整理及与保管员进行交接,办理结算手续等业务。各业务人员要花费较多时间,从各种独立、分散、零乱的媒介载体中查找大量的信息;单据传递、交接登记量大,且各部门、各岗位及个人封闭式保管单据等资料,造成信息资源自成体系而无法共享。还存在着业务处理过程因封闭而不透明,行政监督、内部审计只能事后进行,给内部控制带来了诸多不便。
供方用户:与需方单位有业务往来所有供方企业及联系人(通常指需方的供应商)。
供方特征:传统的手工作业下,供方企业在获取销售信息后,需派出销售人员赴需方企业取得询价资料,然后根据销售人员带回的询价信息,进行报价准备。再由销售人员赴需方企业或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传统方式与需方采购人员进行联络递交供方产品资料,洽谈可能的成交价格及数量。供方企业只是被动开拓市场及销售渠道,这样就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耗费于往返的路途中。当一个业务人员与多个需方企业同时有业务往来时,就有可能顾此失彼而错失商机。
2 确定业务流程
平台采购流程采用岗位不相容设置。
2.1 企业分管采购的主管对采购订单没有操作权限。但对其有审批权限。对不同意的采购订单有权驳回和终止(中止)。根据相关权限的设置审批结算单。
2.2 计划员有权编辑采购订单,并将采购订单分派给采购员。监督采购员的定价状况。有权驳回和终止(中止)不合理的采购价格订单。但没有与供应商商谈价格的权限。根据供应商发货通知、发票或入库单办理填写结算单。
2.3 采购员根据计划员分派的采购订单,与供应商进行采购价格的商谈,并确定采购价格。根据供应商的发货通知提货,并与保管员办理到货交接手续。
3 供方岗位不相容设置
3.1 分管销售的经理审核销售员的报价,有权驳回不合理的报价。
3.2 销售员根据需方订单进行网上报价,对需方的应价进行还价与确认。办理发货通知。
4 系统主要模块
订单管理:计划员根据需求计划制定采购计划,编辑采购品种、数量、技术资料等数据,并将采购业务指定到合格供应商(可选两家以上),然后按订单号将采购业务分派给采购员。
询价管理:采购员根据计划员分配到的询价单,进行询价业务处理。短信通知供货商对询价单进行报价、应价。
审批:在供需双方需要审批的流程中使用,由计划员、采购经理、主管等执行。根据系统设置由采购金额的数目决定询价单由谁审批。
报价管理:供方在收到采购通知后,在网上进行报价,需方在收到报价后,通过审比应价,供方决定是否对需方应价成交。
发货通知单:对成交的询价单由供方用户填写发货单的发票号、运单号、结算方式、税率、运杂费等内容,并将数据提交给需方。供需双方都可根据供方填写的发货单内容打印发货通知单。
发票与结算管理:当需方采购员收到供应商的发货通知及对应的发票后,将发票号码登记在系统中,并与订单号、发货通知号、供应商号等建立关联关系。登记完毕后,系统自动将该业务分派到计划员,由计划员作接收标识后,才能编制结算单。
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需方的一个重要模块,对需方而言,供应商是需方企业物质资源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需方从购进和建设生产设备及设施的初期,就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需方评审的合格供应商越多,则意味着企业连续生产经营的物资保障指数越高。合格供应商的供应能力、条件及持续发展前景关系到需方生产经营的物资是有可靠的保证。尤其是电力企业(设备维护型),生产经营设备一旦投入运行,需在很长的时间内,周期性地循环维护、大修及技术更新改造直至退出运行状态。这就需要详细记录生产经营设备的供应信息,并能快速查找出某一设备及配件的供应渠道及其变更信息,建立一套对采购需求快速反应的保障体系,以满足安全生产正常运行的需要,并达到减少库存储备的目的。
物资目录:物资是整个采购的核心,物资目录应含概所有需方采购作业的对象,同时为了规范集团公司电力物资采购及使用,需制定一整套的电力物资编码。
5 比质比价采购在线平台方案预计功效
5.1 对于需方
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追求目标。要想提高利润、压缩成本,还需从源头上控制采购成本,而成本降低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又一利器。要想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利润,控制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以前,采购员掌握物资采购,时常出现采购价格偏高的现象,企业对此缺乏有效的控制。使用比质比价采购平台后可以帮助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有价可比,并将采购过程置于计划、生产、采购、审计等部门的监控之下,使得采购全程可见、高度透明化,打破采购过程的“暗箱操作”,为企业控制采购价格,约束采购行为提供了工具支撑。采购员可以实时的与供货商联系、掌握供应商情况,拉近了与供应商的距离,使得供需双方企业之间的信息快速传递,达到快速响应市场、全面提高企业各部门业务管理水平的效果。
5.2 对于供方
供应商实时的接收需方企业的采购询价信息,通过互联网在该比质比价采购平台下载需方询价资料,并根据情况上传已方资料。销售人员无需往返供需双方两地而疲于奔波,在该平台中可以轻松的在同一时间与数家需方企业进行交易。所有的目标供应商将在同一时间实时接收到需方企业的采购询价信息,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报价,当需方应价后供应商有权选择是否成交。实时双向的与需方企业沟通交流、了解需方需求,节约了销售成本,缩短了交易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5.3 比质比价采购平台采用了集团及二级企业编制的统一代码,该平台能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原理,采用岗位不相容规则,对物资采购申请、计划、采购、结算权限等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分离,实现对采购业务的规范管理。通过该平台可在互联网上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对采购物资进行比质比价,不仅缩短了交易时间和订货周期,也大大降低了购销双方的交易成本。该系统的启用,将为优化二级公司系统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规范物资采购行为,推行物资采购“阳光管理”,提升物资管理水平,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注释:比质比价:是企业介于招标采购和零星采购方式之间的一种重要的采购方式。
业务特性:业务量大、手工处理复杂、涉及面广、询价报价讨价操作周期长、供需双方耗费大。
参考文献:
[1]魏国辰.《采购实际操作技巧》[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温卫娟.《如何进行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