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鞍山广播电视大学,辽宁鞍山114014)

[摘要]本文以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阶段和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优势和不足之处,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033

素有“老工业基地”之称的辽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担当过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时代,仅靠对传统产业进行挖潜改造已难以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以之带动传统产业,实施产业间跨越发展,已成为振兴辽宁经济的必由之路。

1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

高新技术是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其主要特征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强度大,产品更新换代快。然而,虽然其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和研发人员占总员工的比重均高于传统产业。但其关键技术一旦开发成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远高于传统产业。

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依其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1“两高一深”的起步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中,辽宁始终坚持“两高一深”方针,即: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对资源和原材料进行精深加工。其着重点在于用高新技术对原有的老工业基地进行调整改造,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这一阶段中,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迅速发展。在1990—1999年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25%,比同期省工业年平均增长率高出15个百分点。至1999年年底,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607亿元,居全国第六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8.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9.8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6.5%。但这一阶段的主要缺陷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过于分散,没有充分形成产业群聚的优势。虽然高新技术企业遍地开花,但总体来看,企业规模小,名牌产品少,研发能力差,市场竞争力相对薄弱。

1.2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的群聚发展阶段

世纪之交,在“火炬计划”的推动下,辽宁先后建立了大连、沈阳、鞍山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锦州、营口、辽阳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们充分利用地区原有的设施和人才优势,集中管理高新技术企业,推出了一批又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十一五”期间,辽宁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1.6%,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为26.5%,高新区生产总值为23.8%。进入“十二五”后,各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都有所增长,其中,2013年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2%。2014年,辽宁省共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核心,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生物工程与制药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已形成一定规模。

2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各地区固有的经济态势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与其他地区相比,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的特点:

2.1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备的优势

(1)依托老工业基地,在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辽宁汇聚了以鞍钢、沈飞、大连石化等为代表的百余家大型国企,它们大多是我国冶金、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围绕这些企业,形成了颇具优势的人才、技术和基础设施方面的良性积累。近年来,辽宁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数量、供水供电以及道路交通条件等在全国均处于上游地位,为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临近韩国、日本等国,在资金技术交流和商品劳务进出口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韩国和日本都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的国家,一方面,可以与我国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互补态势,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生物工程与制药、汽车产品、纺织等方面对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促进和引导的作用。

2.2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身把高新技术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能力较弱。目前,在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中,超过2/3的民营企业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或国内的先进地区相比,股份化的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国有企业受任期、产值、利税等管理指标的约束,家族制企业受资金管理模式的约束,导致辽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投入偏低,现有技术更新速度缓慢,核心技术不能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目前,辽宁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亟待提高。

(2)外部环境中存在诸多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从政策和法律环境上看,政府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行政效率不高,对企业干预过多的现象;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财政金融政策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的力度不够大;同时,确保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法律环境也不够完善。从金融环境上看,风险投资的投入、退出和担保体系不够健全,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

3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2013年,辽宁省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高新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推动是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到2015年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达到25%,高新区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前述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应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3.1增加辽宁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

辽宁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长期偏低,主要受两个瓶颈因素的制约,一是企业自身的积累能力,二是企业的投资理念。这主要是由于辽宁高新技术产业与省内原有的基础工业体系联系较为密切。而基础工业与新兴产业相比,具有规模大,固定成本高,利润率低,设备更新慢,产品寿命周期长等特点,直接或间接地限制了处于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

当前,增加辽宁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内部投入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规范企业的股份化管理,加速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增加企业自身积累;二是通过确立企业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的重要地位,转变企业的投资理念,提留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并逐年提高其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3.2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具有研发费用高,产品更新快,易形成产业群落等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在企业初创阶段,更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法规制约。

当前,适用于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以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为主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建立并运行,但尚需增加透明度,简化运行环节,提高运行效率。

3.3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投资环境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风险大,所以,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瓶颈,阻碍了高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当前,辽宁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投资环境主要由国内资本、国外投资和政府投资组成。完善外部投资环境的主要措施包括健全风险投资的担保机制,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发展投资基金等。

综上所述,辽宁作为我国科技较为发达的省份,历经三十余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颇见成效。今后,通过进一步完善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必将走出一条多层次、多元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陈良,孙红梅.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2).

[2]张同斌,高铁梅.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2012(5).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位双,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广东湛江524088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0-0022-03

随着世界对于海洋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国家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加重视。未来海洋开发的竞争取决于海洋高新技术实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创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成为促进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广东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一)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内涵

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新兴产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种技术的集成,它的研发和开发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技术突破的难度大,失败率高,具有一定的技术风险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集各种科学技术知识于一体,建立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二)广东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条件

1、资源条件

广东全省海域面积41.93万km2,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35.40万km2。广东省濒临南海北部,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广东省所辖海域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含量丰富,可预见性石油资源储量达50亿吨以上,并且大多具有勘采价值。广东省具有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优越的区位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海洋物产资源优势,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经济条件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一步的地区,在中国改革开放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广东省经济取得了重大成就。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56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GDP达37588元,增长8.7%,提前两年实现2010年预期34400元的目标。这为广东省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3、政策条件

广东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必须优化调整和制订实施新的海洋经济发展政策。广东省委、省政府早在2004年作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就提出了要依靠科技兴海,提高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科技创新成果。

二、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环境

我国海洋产业迅速发展,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如海洋生物技术产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电力业等发展速度放缓,但仍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海洋开发和海洋科学技术进步,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广东海洋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着全国领先地位,有力地推动了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表1)。

1、广东海洋生物医药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一些沿海地区都在大力研究开发海洋生物技术,纷纷成立专门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基地。广东省作为全国的医药大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海洋高新技术推动现代中药、新型药物制剂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加速推进了广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程。在自主创新水平和产业规模上有显著提升,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广东海水利用业

广东虽是海洋大省,但是广东淡水资源不足,用水效率不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量日渐短缺,水质日趋恶化,城市缺水问题突出,缺水范围不断扩大,难以满足沿海地区发展需求。近年来,广东积极开展海水利用工作,探索海水利用有效途径,取得较好成效。广东具有海水淡化开创性和指导意义的成功范例,如全国第一座电渗析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在南海西沙,全国第一座民用电渗析海水淡化站落户于珠三角。

3、广东海洋电力产业

海洋电力产业是利用海洋能发电满足人类电力需求的产业。海洋能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和温差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广东是海洋大省,可用于潮汐发电资源约400万千瓦。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小,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放缓,但依旧得到一定的发展。

三、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尚待完善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政策法规的配套完善、政府的间接调控能力、技术中介的服务功能、知识产权的保护、官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均有待加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综合环境。

(二)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比较薄弱

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和资金。从人才角度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广东缺少高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广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整体科技实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技术创新源的开发能力尚待加强。从资金角度来看,广东目前的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对技术开发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普遍偏低。

(三)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实力有待加强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广东海洋高新技术大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海洋高新技术小企业的数量还不多、创业氛围不够浓厚。虽然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形成经济规模的海洋高新技术产品不多。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来提高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质量和保持其发展速度。

四、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未来海洋开发的竞争取决于海洋高新技术实力。因此,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海洋,才能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应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以海洋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扩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创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一)制定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组织领导和宏观协调,结合广东省经济发

展战略需求,提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目标与动态调整建议。协调区域内各市的产业分工,消除人才、资本、信息、科技资源等市场要素的分割障碍,营造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发展环境。

(二)加强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建设

建设一批国家级或市级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完善海洋科研开发体系,大力推进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拓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资金来源

要建立多元化的海洋科技投入体制,拓宽资金渠道,逐步形成财政拨款、金融贷款、单位自筹和利用外资四大渠道。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积极推荐和协助有实力、成长性强的海洋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四)加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管理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创新人才制度,加强培养和引进人才,尤其注重引进技术研发团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欢迎他们参加广东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和开发。

(五)依据政策法规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体制

建议建立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管理体制,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恶性竞争。政府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控全省供求总量的平衡、重大科技项目的布局、产品发展方向和技术转移等。

(六)加强国际和区域科技合作

营造良好的研发环境,充分发挥广东的区位和市场化程度高的优势,鼓励国内科研机构与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使外资企业研发机构融入到广东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中。

五、结语

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广东凭借其丰富的海洋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处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21世纪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海洋,才能实现传统海洋产业升华和发展。依托广东海洋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海洋产业,形成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体系,进而实现广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谨凯,我国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广东省统计局,2008年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广州:广东省统计局,2009。

[3]高慧英,海洋能发电[J],广东科技,2007,(4)。

[4]李业,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体系[J],科技管理研究,2001,(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昌邑市;高新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6-0009-02

1 概述

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1991年,原国家科委规定科技管理部门将电子信息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11项技术确定为高新科技。2008年国家重新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界定,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和认定程序,使高新技术企业统计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党的十报告中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这就为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确定了重要地位。

2 昌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各地政府充分认识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对带动产业发展的显著作用,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仍然突出,传统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弱化的情况下,只有把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必然要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的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带动转变。

近年来,昌邑市委市政府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高新技术企业数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力度加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3年12月份,全市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86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26.1%;实现产值216.9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2.38%,比去年提高1.9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化工、电子、医药、汽车配件4大领域。

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形势,准确把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这是全面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前提。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宏观大环境、区位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不例外,分析各地高新技术企业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发达地区,新兴的高新工业区和资源集聚区。这些地区依靠充足的科技、人才和信息支持,更容易打造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往往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先机。昌邑市高新技术企业受资源影响,超过半数是集中在北部沿海开发区的新兴化工企业,人才和技术力量贮备不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应该开拓思路,大胆创新,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实现超常规跨越式

发展。

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昌邑市为例

3.1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含量低,品种比较单一,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较弱

昌邑市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化工企业49家,医药5家,电子产品3家,汽车配件企业25家,其余企业4家,除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外,分布较分散,多数只限于一、两种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的生产,产品竞争力差,赢利能力不强,不能发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高产出,高附加值优势。其次,企业的外向性较差,缺少新的科技输入和创新环境支持,企业创新能力较弱、科技竞争力不强、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缺少可持续发展能力。

3.2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发展缺乏后劲,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全市330家规模企业,2013年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为11.3%,而8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增长速度仅为12.5%,略高于传统产业,仅有3家达到中型以上企业规模。就目前来看,小企业要想提高技术水平,只能依靠技术引进,引进的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就需要进行消化吸收,就需要人才和智力支持,就要进行资金投入,这样往往造成周期过长,而小企业恰恰又是研发机构不健全,缺少成熟的科技研发人才,资金投入不足,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欠缺,往往不能承担研发的主体任务。从大环境看,技术市场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筹资渠道单一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3.3 科技人才不足,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从工业科技年报来看,我市的科技创新人才严重不足,平均每企业仅2~3人,主要是从事设备维护、工艺指导的技术人员,缺少真正从事开发研制的人才,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产业在这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全市40多个科技研发中心,本年有研发项目的仅有不到10家,取得技术成果仅有十几项,不能满足企业创新要求。从大环境看,引进成熟尖端人才及自主培养科技人才的渠道没有畅通,没有形成人才的成长使用和创新的机制和体制。一方面高新技术发展缺少领军人物,另一方面专业人才无用武之地,人们的观念长期形成重生产轻研发、重管理轻的局面;企业与高端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之间缺少桥梁和纽带,难以抓住人才和科技发展的先机,成熟成果转化的成功率也大大降低,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4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昌邑市为例

从目前看,要想扭转昌邑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比重偏低的局面,一要继续发掘现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潜力和生产能力,提高研发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二要促进准高新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占有率,使之能够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三要大力培植规模以下的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争取尽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统计

范围。

第一,必须从我市实际出发,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以增强科技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济竞争能力为目标;加速培养和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进一步拓宽科技活动经费筹措渠道,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高技术领域内形成自主创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紧密连接。

第二,积极构建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我市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而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是最能体现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与其他先地区相比,我市高技术产业规模小,底子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要积极构建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等院校和重点科研机构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在立足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和吸收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扶持那些能够创造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以鼓励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高新产业发展的宏观引导,积极引导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企业,加大企业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成果转化的速度,经济增长也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后劲的相统一,这将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拓宽领域。

第三,必须将企业的主体地位与政府的谐调作用想结合,把企业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由政府牵头,协调解决。抓住国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重新配置的机会,积极融入“三区”建设,紧紧抓住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省试点推进、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等重要机遇,努力争取国家、省和潍坊市科研经费扶持,构建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特色、有规模的沿海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框架,带动全市高技术产业的协调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①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成长期,政府财税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效应与导向意义。自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施以来,政府陆续通过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于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国外学者观点主要分为不确定、正向、负向三种,其中,认为财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影响的观点如Karolina et al. (1997);财税政策具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如Czarnitzki(2004);财税政策负向影响的文献如Bennis(2006),他们认为政府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此外,国外许多学者还将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结合进行研究,如考察财税政策与人力资本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研究(Sequeria, 2008)。总之,有关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偏重于财政政策的研究,对税收政策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国内研究较多,并且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许多问题,如孙伯灿等(2001)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税负比例等方面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认为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已经明显减弱。王晓滨等(2004)则认为我国缺乏私人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优惠是政策激励不足的主要原因。近来,国内学者倾向于将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同时进行分析,如柳剑平(2005)的研究表明,在研发溢出程度较高时,政府应给予企业补贴,以鼓励其研发投入,而在研发溢出程度较低时,政府应在补贴的同时对企业研发活动征税,才能实现社会需要的研发活动水平。更进一步的研究如郑绪涛等(2008),认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应同时进行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其中,事前补贴用于补偿企业研发活动溢出效应带来的损失,而事后补贴则用于解决市场结构导致的研发和创新不足问题。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外学者认为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与溢出效应实现的。带动作用的研究如Bonardi et al. (2003)认为高新技术核心产品会对与其相关的互补产品或附属产品产生“网络效应”,因而促进其他产业产出增长。溢出效应的研究如Tsai et al. (2004)认为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对传统产业具有差异化的溢出效应,进而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生产率提升的研究如Chongvilaivan(2008)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深化通过非中性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资本深化是资本节约型和材料能源增进型的。Hauknes et al. (2009)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认为,OECD国家高技术行业向低技术行业的知识流动及其导致的溢出效应是存在的,并且溢出效应促进了低技术各行业的产出增长。

    国内学者从多个视角解释了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要素配置视角的研究如邵一华等(2001)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够促使生产要素不断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降低要素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改善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各产业的发展。产业链视角的研究如金碚(2003)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分解和各产业间的融合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进步视角的研究如赵玉林等(2008),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工业技术结构升级的效果显著,进而使得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变动。创新能力视角的研究如李邃等(2011),认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创新的波及能力、经济支撑能力共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将投入产出表进行归并,并且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将这种联系融入一个均衡框架中。另外,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国内外一般是分别进行研究,并且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将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有效地模拟政府财税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及其方向和程度。本文第二部分说明了财税政策激励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CGE模型;第四部分则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政府财政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模拟了财税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且进行了模拟结果的敏感性测试;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财税政策激励的作用机理

    (一)财税政策激励的作用机理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社会收益大于企业收益,另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政府财税政策的激励。财税政策又分为财政激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其中,财政激励政策主要有政府补贴、政府设立的专项技术投资基金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贷款等事前激励措施,以及政府采购或政府组织引导其他企业的采购等事后激励方式。税收政策方面,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税收优惠主要有税基式优惠和税额式优惠两种,税基式优惠主要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额式优惠有税收减免和税率优惠等。

    本文从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和高新技术产品消费增长两方面分析财税政策激励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作用机理。

    1.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

    

    

    从理论上分析,财税激励政策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该假设需要进行实证检验。

    (二)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

    财税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对其他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带动效应,因而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有着显著差异,因此不同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各产业增加值增长和结构变动的影响也应该存在差别。财政政策激励主要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和消费增加拉动其产出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增长将直接带动其后向关联产业②的产出增长。根据主导产业理论,财政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首先是回顾影响。③以高新 技术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例,2009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4%,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2.6%。④其次,高新技术在前向关联⑤程度较高行业的应用将促进这些行业的设备改造和效率提升,即产生显著的前瞻影响。⑥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其直接分配系数最大的消费者服务业(0.097)和装备制造业(0.069)的发展。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能够通过关联程度较大的各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放大。

    图4显示,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了高新技术产业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相对价格,使得市场中的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下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也是通过改变要素配置实现的。税收优惠使得高新技术产业中使用要素的价格下降,其他行业中要素的价格相对上涨,如图4所示,要素价格上升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其他行业要素流向高新技术产业,要素数量的减少使得这些行业增加值增长减缓。但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通过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利用率,进而对各行业产出产生促进效应。两种效应的大小最终决定产出变动的方向。要素流动少、效率提升快的行业产出不断增长,而要素流动大、技术提升不明显的行业则会出现增长缓慢或产生负增长,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CGE模型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划分与数据来源

    本文首先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关联程度,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135个部门归并为农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8大部门。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与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共五大类17个二级行业相对应,本文将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调整为12个。⑦该划分方法较为全面地包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各子行业,适合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图4 财税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CGE模型的数据基础是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SAM)。在上述部门划分之后,本文在归并后的投入产出表基础上,收集国民经济账户数据,采用自底向上方法编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社会核算矩阵(2007)。最后采用交叉熵(Cross-Entropy, CE)法对SAM进行调平。⑧

    (二)高新技术产业CGE模型的构建与财税政策说明

    在CGE模型中,一般均衡状态的实现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描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各机构收支平衡、商品要素市场均衡。参照Harts et al. (2001)、林伯强等(2008)和陈烨等(2010),本文设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CGE模型。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部分是财税政策模拟的重点,本文予以简要介绍。如第二部分图4所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活动分为顶层的总产出生产活动和底层的增加值生产活动两部分。⑨

    1.高新技术产业的顶层生产活动与财税政策作用

    在生产过程的顶层,高新技术企业采用增加值(QHVA)、中间投入(QHINTA)作为投入来进行生产活动。⑩本文采用对两者进行嵌套的常替代弹性函数得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出(QHA),如方程(1)所示:

    

    其中,PHVA、PHINTA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间投入的价格。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方程(2),可以得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出生产过程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如式(3)所示:

    2.高新技术产业的底层生产活动与财税政策作用

    在生产过程的底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QHVA)由资本要素(HKD)和劳动要素(HLD)嵌套的常替代弹性函数表示,如式(4)所示:

    

    

    财政激励政策中,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补贴使得资本要素价格(WK)降低,如式(6)所示,资本投入(HKD)增加,与之相对,劳动要素价格(WL)相对上涨导致劳动投入(HLD)减少。

    此外,求解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生产过程的利润最大化方程,可以得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价格(PHVA)与劳动、资本要素价格的关系如式(7)所示:

    

    税收优惠政策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即增值税率tva下降将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如前所述,式(7)中投入不变情形下,则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QHVA)不变,税率tva下降将使得增加值价格(PHVA)下降,进而使得对增加值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税率tva下降也使得其他行业的要素流向高新技术产业,从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要素(HKD)和劳动要素(HLD)投入增加,使得增加值(QHVA)增长。

    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各变量的变动通过CGE模型中方程之间的关联传递至其他产业,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动。

    (三)闭合规则设定、价格基准选择与参数估计

    在上述CGE模型中,存在着内生变量个数多于方程个数的情形,因此模型无法求解。借鉴严斌剑等(2009)对各种闭合规则的检验方法,本文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特征,对上述CGE模型从要素市场、国外市场、投资储蓄账户与政府行为四个方面进行宏观闭合。由于我国要素市场上劳动力未实现充分就业,资本要素也部分闲置,因此将要素价格设为固定的,要素需求为内生。外汇市场上,我国目前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本文将汇率设为自由变动,而将国外在本国的储蓄设为外生。投资储蓄方面,我国目前仍然是由政府引导的“投资驱动型”,各种政策推动储蓄顺应投资流向,因此将投资外生化,储蓄内生化。另外,为方便对政府财税政策变动作用的分析,本文将政府消费设为外生。上述闭合规则具有凯恩斯闭合的典型特征。由于劳动力要素价格已经设为外生,本文中采用劳动力要素价格作为价格基准,以进一步确定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CGE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需事先给定常替代弹性函数、线性支出系统、常转换弹性函数中的弹性值。本文研究了郑玉歆等(1999)、Hans et al. (2001)、Fan(2005)、张晓光(2009)、张欣(2010)等文献中的弹性值选取方法的合理性,按照CGE模型中参数估计的校准方法能够有效地“复制”原始数据集的原则,借鉴计量经济学中最小二乘的思想,本文对各种弹性值进行组合后求解CGE模型,将得到的内生变量值与原始数据集中内 生变量初值的离差平方和进行计算,最后得到离差平方和最小时对应的一组弹性值,作为模拟原始数据集的弹性值组合。(11)选定弹性值后,据此校准其他参数,然后求解CGE模型,本文采用GAMS23.6软件实现上述操作。

    四、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模拟

    (一)财政激励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

    如前所述,财政激励政策包括政府补贴等事前激励、政府采购或者政府组织其他企业的采购等事后激励,本文假定两种政策并行实施,现假定财政补贴等事前激励政策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增长2%~10%,同时,政府采购等事后激励政策使得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增长8%—40%。另外,本文中将高新技术产业中资本投入增长2%和产品需求增长8%的政策组合称为激励幅度为10%的财政政策,资本投入增长4%和产品需求增长16%的政策组合称为激励幅度为20%的财政政策,以此类推。在上述设定后,通过CGE模型模拟得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其他指标的变动,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基期指的是模型求解得出的均衡状态、未进行政策模拟之前各变量的值。

    

    由上述模拟结果得出,财政政策激励效果显著,财政激励幅度为30%时,能够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992个百分点,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0.264个百分点,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0.444个百分点。财政激励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增加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引导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投资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需求。此外,政府制定的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新技术产品的正外部性,保证了财政激励效果的实现。

    (二)税收优惠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的作用机理如第三部分所示。以增值税为例,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增值税主要为生产型增值税,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率(tva)在22%左右,如果在此税率基础上优惠10%,则可达到19.8%左右,以此类推,在现行税率基础上优惠40%,则为13.2%左右,该税率接近于我国一些地区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低税率13%。对上述设定进行模拟得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变动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得出,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在基期税率的基础上税率优惠30%,能够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81个百分点,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增加0.047个百分点,并且税收优惠50%仅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21%。这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本身是间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政策措施,其传导速度较慢。另外,税收优惠主要从供给角度增大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其收益实现和产出增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市场需求瓶颈约束下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出的份额,即增加值率,代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的效益水平。财税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如表3所示。

    由表3得出,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由18.402%增加至18.869%,增长了0.467个百分点。财政政策有效刺激了高新技术产出的增长,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益水平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主要是财政研发补贴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增加具有一定贡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中间产品的利用率提高进而使得增加值率上升。

    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相对更显著,表3显示,税率(tva)在基期税率的基础上优惠50%,可以使增加值率提高1.563个百分点。如第三部分CGE模型所示,税收优惠使得增加值的价格下降,中间投入的价格相对上升,替代效应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同时,增加值价格降低产生的替代效应导致的中间投入减少降低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也会使得增加值率上升。另外,与财政政策中的研发补贴类似,税收优惠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要素投入增加具有推动作用,进而研发投入增加导致的技术进步使得中间产品的利用率提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偏低,如表3所示,由社会核算矩阵计算的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增加值率仅为18.402%。而相比之下,2006年,美国、英国、日本三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分别为42.82%、41.44%和36.81%。(12)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制造活动,上述生产活动的增加值率低。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自主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高进而导致生产活动受到限制。因此,有效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增大自主研发支出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综合以上两种政策,财政激励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则主要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即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此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财税政策激励是否发挥了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还需对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

    五、财税政策作用的模拟

    (一)财政激励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

    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作用下各产业的增加值变动如表4所示。

    

    1.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后向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

    根据第二部分中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将有效带动与其后向关联系数大,并且增加值率高的行业实现较快增长。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高新技术产业对原材料工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0.131),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0.071)且该行业的增加值率最高(57.5%),表4中的计算结果显示,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原材料工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1.446%、1.579%。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对化学制品、塑料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原材料的投入和对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的生产需求大幅增加,直接 拉动了上述产业的发展。

    2.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前向关联产业的推动效应

    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前瞻影响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将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其直接分配系数最大的消费者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装备制造业和消费者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1.167%、1.055%。以装备制造业为例,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大幅度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率,改变传统装备制造业中的粗放式发展与自然资源依赖严重的现状。另外,高技术装备制造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装备制造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但是高新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使得资本对劳动替代导致资本不断深化,进而导致资本的回报率递减,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小于原材料工业。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消费者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小于生产者服务业。如研发的财政补贴主要增加了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对消费者服务业的需求相对较少。另外,消费者服务业的产业收入弹性大,其增长依赖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在推动居民收入增加中的贡献小且传导路径长,因此对消费者服务业的带动效应不显著,并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服务业产生了替代作用,如传统的文化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部分服务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

    3.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发展推动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生产过程的改造与产品升级

    如表4,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1.457%、1.756%。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对两者生产过程的改造和产品更新的推动实现。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农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和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农业的灾害预防和减灾救灾效果显著。另外,高新技术农业装备的发展也将大幅提升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消费品工业而言,我国消费品工业产能规模大、产业链较长、加工程度较低、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高新技术能够对消费品工业的产业链进行改造,有效促进消费品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促进消费品的转型升级,推进新产品的开发。另外,高新技术产业对消费品工业、农业的推动通过两者紧密的产业关联进一步得到加强,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结果显示,消费品工业的中间投入有25.3%来自于农业,农业则有24.1%来自消费品工业。农业新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对其下游产业消费品工业中间投入品的供给,而消费品工业新技术的引入则显著改变了对上游产业农业中间投入品的需求。

    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其对各产业增长带动效应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基期各产业所占GDP的比重。总体而言,虽然财政政策激励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占GDP的份额和增加值率都较低,因此带动能力有限。

    (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与产业结构变动

    如前所述,与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激励的拉动作用不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通过鼓励要素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另外,相对于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税收优惠作用是间接的,并且传导速度较慢。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作用下各产业的增加值变动如表5所示。

    1.税收优惠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出的负向影响

    由于税收优惠并没有显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对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带动效应有限。不仅如此,表5显示,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对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增长产生了负影响。结合第二部分中高新技术税收优惠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对这些行业资本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小于要素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增加。并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处于加工、组装和制造阶段,相对价格变动也导致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中的要素流向高新技术产业,要素投入减少进而导致增加值减少。此外,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会使得我国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中的垄断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上述产业的增长。

    

    2.税收优惠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

    税收优惠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是促进了农业、消费品工业的增长。税收优惠50%,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0.966%和1.676%。我国农业和消费品工业中的劳动力供给充裕,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够进一步发挥上述两个行业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使得产出的增长大于要素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服务业方面,税收优惠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服务的市场需求,使得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同时实现了增长。

    (三)敏感性测试

    CGE模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生给定的弹性值。弹性值不同时,模拟结果可能发生变化。为保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即CGE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本文首先设定弹性值在给定弹性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50%,得到弹性值的试验变动区间,并且假定弹性值在该区间上满足均匀分布,在上述设定完成后,对财政激励、税收优惠下的CGE模型进行500次模拟求解得到各产业增加值的求解值。然后对各产业增加值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给定弹性值情形下财税政策激励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激励幅度为30%的财政政策为例,500次模拟中有373次能够成功求解,模拟结果显示,各产业增加值的模拟值均值与给定弹性值下的求解值相差不大,且标准差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拟结果的稳健性。另外,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为例,模拟值绝大多数落在均值加减两倍的标准差之内,如图5、图6所示。

    

    图5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模拟结果

    

    图6 建筑业增加值的模拟结果

    六、结论

    本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方面,财政激励政策比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长。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方面,财政激励政策通过增大研发支出促进技术进步,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相对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鼓励要素流入产生的技术进步,都能够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 增加值率,改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但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更为显著。

    本文还研究了财政激励、税政优惠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后向关联产业产生了显著的回顾效应,对其前向关联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前瞻效应,对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产出增加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税收优惠作用下,虽然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发挥农业和消费品工业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但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资本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小于相对要素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增加,对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增长产生了负的影响。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制造活动和自主研发投入不足是导致增加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实施各种财税激励政策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中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本投入,促进我国研发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后吸收再创新的同时,政府应组织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着重进行自主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国际分工中价值链低端的状态,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由组装制造活动向研发活动、服务活动转移。

    相比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他产业增长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财政激励政策相对灵活,易于实施。而税收政策一旦制定则相对固定,不易变动,并且税收减少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不公平竞争等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财税政策制定时,鼓励使用财政激励政策,应谨慎使用税收优惠政策。

    注释:

    ①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00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借鉴OECD的方法,采用研发(R&D)强度作为行业技术密集度高低的判断标准,并将技术密集度达到制造业平均水平2~3倍的产业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确定我国高技术产业包括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共软件服务业等8大类58个小类。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关联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与各产业以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建立的技术经济联系,分为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两部分。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向关联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为其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向关联相对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回顾影响即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后向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

    ④科技部发展计划司,《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 sts. org. cn/tjbg/tjic/tcindex. asp。

    ⑤高新技术产业的前向关联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使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⑥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前向关联相对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前瞻影响则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前向关联产业的推动效应。

    ⑦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中的17个行业为: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经过部门调整后,本文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软件业。

    ⑧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中编制的社会核算矩阵并未给出,需要时可向作者索取。

    ⑨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中仅列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部分的方程,CGE模型中的其他方程可向作者索取。

    ⑩本文中的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一、突出优势产业,明确发展定位

一是要结合“十三五”发展规划,突出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精心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详细制定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要有选择性的确定产业主攻方向,均衡用力,避免全面开花。三是注重示范带动作用,每年要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重点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财力、物力重点支持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产业发展,避免“撒胡椒面”现象,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二、强化宣传引导,重树高企地位

一是要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宣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提升企业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引导企业走高新技术发展道路。二是通过开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培训班等形式,邀请专家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的培训力度,供企业学习借鉴,使企业懂得申报要点和复审程序,避免企业盲目申报。三是税务部门要进一步扭转思想,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也是西部重点鼓励类发展产业,因此要简化享受优惠政策的审批手续,取消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代替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改为只要是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西部发展特别是促进西部企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效应才会更加明显。

三、盘活优化存量,引进培育增量

一是要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围绕优势产业,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重点引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西部发展,打好军民融合、科技城等金字招牌,转移嫁接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市场前景好的产业。二是通过培育壮大一批。遴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具有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企业,通过政策、项目、资金等要素集成支持,加大企业孵化与培育力度,形成一批掌控核心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力强的企业群体,实现规模的扩张。三是通过改造提升一批。坚持引进高新技术和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并举,促进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传统产业技术水平。

四、加强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一是推动园区转型发展。各园区结合优势产业打造成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阵地,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平台。重点要推动园区增长方式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特别是要将国家级的园区建成自主创新基地。二是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创新能力强、产业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到产业园区集聚集群发展。同时注意统筹发展,避免各园区恶性竞争。三是提升园区发展环境。完善集中简约、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园区管理体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完善项目快速落地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园区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能力。四是加快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生物医药、资源与环境、高技术服务业为重点领域,以园区为主要承接地,以孵化平台为有效载体,培育发展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通过政策扶持、项目资助、金融服务等手段促进初创型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五、搭建创新平台,促进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