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派遣劳动合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合同书
(劳务派遣)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经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第一条甲方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注册地址
经营地址
第二条乙方性别户籍类型(非农业、农业)
居民身份证号码
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名称证件号码
在甲方工作起始时间年月日
家庭住址邮政编码
在京居住地址邮政编码
户口所在地省(市)区(县)街道(乡镇)
二、劳动合同期限
第三条本合同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本合同于年月日生效,其中试用期至年月日止。本合同于年月日终止。
甲方派遣乙方到用工单位的派遣期限自年月日开始。
三、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第四条甲方派遣乙方工作的用工单位名称
第五条乙方同意根据用工单位工作需要,担任
岗位(工种)工作。
第六条根据用工单位的岗位(工种)作业特点,乙方的工作区域或工作地点为
第七条乙方按用工单位的要求应达到
工作标准。
四、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八条用工单位安排乙方执行工时制度。
执行标准工时制度的,乙方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每周休息日为.
用工单位安排乙方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度或者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应当事先取得劳动行政部门特殊工时制度的行政许可决定。
第九条甲方和用工单位对乙方实行的休假制度有
五、劳动报酬
第十条甲方每月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乙方工资,月工资为
元。
乙方在试用期期间的工资为元。
甲乙双方对工资的其他约定
第十一条甲方未能安排乙方工作或者被用工单位退回期间,按照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乙方报酬。
六、社会保险及其他保险福利待遇
第十二条甲乙双方按国家和北京市的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甲方为乙方办理有关社会保险手续,并承担相应社会保险义务。
第十三条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的医疗待遇按国家、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甲方按
支付乙方病假工资。
第十四条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的待遇按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福利待遇
七、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第十六条甲方应当要求用工单位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为乙方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发放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第十七条甲方应当要求用工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制度;乙方应当严格遵守甲方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制度,严禁违章作业,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十八条甲方应当要求用工单位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和经济补偿
第十九条甲乙双方解除、终止、续订劳动合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甲方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时,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二十一条乙方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九、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甲乙双方约定本合同增加以下内容:
十、劳动争议处理及其它
第二十三条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四条本合同的附件如下
第二十五条本合同未尽事宜或与今后国家、北京市有关规定相悖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签字或盖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
劳动合同续订书
本次续订劳动合同期限类型为期限合同,续订合同生效日期为年月日,续订合同
终止。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本次续订劳动合同期限类型为期限合同,续订合同生效日期为年月日,续订合同
终止。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劳动合同变更书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对本合同做以下变更:新晨
甲方(公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人
(签字或盖章)
年月日
使用说明
一、本合同书可作为用人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使用。
二、用人单位与职工使用本合同书签订劳动合同时,凡需要双方协商约定的内容,协商一致后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
签订劳动合同,甲方应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本人签字或盖章。
三、经当事人双方协商需要增加的条款,在本合同书中第二十二条中写明。
四、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劳动合同的变更等内容在本合同内填写不下时,可另附纸。
第一条 劳动合同期限
一、本合同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合同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二、本合同约定试用期,试用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甲方派遣乙方到用工单位的派遣期限为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
第二条 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及要求
甲方派遣乙方工作的用工单位名称:
乙方同意根据用工单位工作需要,从事 工作,乙方的工作区域或工作地点在 .
乙方按用工单位的要求应达到以下工作标准 .
第三条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工作时间按下列第 项确定:
1、实行标准工时制。乙方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实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的不定时工作制。
3、实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结算周期:按 结算。
二、甲方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乙方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甲方依法保证乙方的休息休假权利。
第四条 劳动报酬及支付方式与时间
一、乙方试用期间的月劳动报酬为 元。
二、试用期满后,乙方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的月劳动报酬为 元,或根据甲方确定的薪酬制度确定为 .
乙方工资的增减,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的发放,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均按相关法律法规及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执行。甲方支付给乙方的工资不得低于用工地最低工资标准。
三、甲方的工资发放日为每月 日。甲方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工资,不得拖欠。
四、甲方未能安排乙方工作或者被用工单位退回期间,按照甲方所在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乙方报酬。
第五条 社会保险
甲、乙双方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月缴纳社会保险费。乙方缴纳部分,由甲方在乙方工资中代为扣缴。
第六条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甲方应当要求用工单位根据生产岗位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业卫生等规定,为乙方提供符合规定的劳动保护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及其他劳动保护条件。乙方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甲方和用工单位必须自觉执行国家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
第七条 规章制度
一、甲方及用工单位依法制定单位规章制度,并通过有效方式及时告知乙方。
二、乙方服从甲方及用工单位管理,并严格遵守甲方及用工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
第八条 劳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
一、甲乙双方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二、甲方在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时,为乙方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三、乙方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甲方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第九条 派遣协议要求
甲方应当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并将协议内容告知乙方。
第十条 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经协商一致,甲乙双方另行约定以下内容:
第十一条 其他
1、本合同在履行中发生争议,任何一方均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本合同未尽事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3、本合同条款如与今后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时,按国家新的法律法规执行。
4、本合同依法订立,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5、本合同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用工单位留存一份。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签名:
签约日期: 签约日期:
劳务派遣劳动合同范本(北京新劳动合同范本)
劳动合同书
(劳务派遣)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派遣单位;用人单位;劳动者
劳务派遣作为发展迅速的用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他地区的对务工人员的需求,这种新兴的雇佣制度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往往劳动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等。本文将针对这些不足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以劳动合同法视野去进行劳务派遣问题的解决,以此完善劳务派遣的规范性,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在劳动合同法视野下劳务派遣的重要内涵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重要的劳务工作形式出现,在劳务派遣中会存在着三方,分别是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个人。这种形式与传统的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双方关系有很大不同,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签订合同,用工单位也与派遣单位签订合同,在此时,派遣单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酬劳,而用工单位需要向派遣单位支付酬劳。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派遣单位作为一个类似中介作用出现。但是与中介不同的是,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合同关系,这就致使派遣单位需要处理更多的问题,对更广范围的事情负责任。于是劳动合同法视野角度就尤为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处理相应的劳动关系而进行设立的,不仅仅要明确三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同时也能较为公正维护劳动者、用人单位、派遣单位的利益,所以在看待劳务派遣问题时,我们需要站在法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劳动合同法视野去了解劳务派遣的真正内涵。
二、在劳务派遣过程之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
往往在劳务派遣的过程之中会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比如说对于派遣单位而言不能将监督工作落实到位,或者是用工数量超出了规定计划,出现了“同工不同酬”、派遣务工的劳动者用工混岗[1]等现象发生,但无论是怎样,这些问题是切实存在的,这就说明在劳务派遣这个方面还是有很多制度上及法律上漏洞的,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劳务派遣单位进入市场的门槛普遍较低,导致劳务派遣单位的数量过多,而且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并不利于国家劳动行政部门进行监管,这样的劳务派遣单位也不能够起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真正作用。
三、如何在劳动合同法视野下进行劳务派遣的具体分析
(一)进行劳务派遣时提高对于派遣单位的要求
派遣单位的参差不齐不仅不利于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也无法保障相应劳动者的权益,处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应当在进行劳务派遣时提高对于派遣单位的相应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也进行了关于注册资本的修改,在第五十七条中,将劳务派遣单位的注册资本提高到“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2]”。同时,劳务派遣单位应该申请相应的行政许可,这些措施都可以促进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向法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明确劳动关系,规范合同内容
在劳务派遣这一务工流程上,出现了三方,就是派遣单位、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自身,往往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不仅仅要明确相应的劳动关系,也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规范,在合同法第六条中也有明确规定“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而且必须签订书面的合同,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益。派遣单位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枢纽,是起到收取用人单位薪酬,向劳动者发放薪酬的作用的。所以派遣单位应该承担对于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相应责任。只有明确劳动关系,规范合同内容,才能对劳务派遣所出现的问题予以责任划分,防止相互推避责任的事情发生。
(三)劳务派遣范围内应该避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发生
“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时有发生,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合同法中的第六十三条进行了修改,“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有了合同法的支持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的确定,对于派遣单位及用工单位做好事后监督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及时掌握劳务派遣的相应情况,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4],对于各个部门及单位进行用工情况的定期检查,上交相应的情况反馈表,从而促进劳务派遣的进一步发展。
(四)控制好劳务派遣的用工数量
劳务派遣的过程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用工数量往往超出了企业所需要的用工数量的比例,超出了相应的用工数量的限制,所以想要对于劳务派遣的用工数量进行控制,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用工监察制度与预控计划,成立劳务派遣用工管控小组,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计划相应的用工量,对短期职工及非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清退工作[5],并且依据法律法规及具体情况,对被清退的人员进行经济补偿,这样不仅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用工风险,也能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员的配备情况,从而提高劳务派遣人员的相应质量。
结语:
劳务派遣作为促进再就业的重要务工途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劳务派遣应该以法律基础从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要以劳动合同法的视野去看待劳务派遣的发展,往往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劳务派遣呈现以下几种特性:提高了对于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劳动关系及劳动合同更加明确、避免劳务派遣中“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发生及加强对于劳务派遣用工数量的相应控制。我们从特性中看到了劳动合同法转变的趋向,也看到了劳务派遣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劳务派遣发展上与相应制度的建立上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与完善。
作者简介:谭F,女,汉族,1991年4月生,河南南阳人,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商法。
参考文献
[1] 郑尚元. 劳务派遣用工管制与放松之平衡――兼析《劳动合同法》第58条第2款[J]. 法学,2014,07:49-58.
[2] 王美艳.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问题和对策建议[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3,01:23-31.
[3] 苏应生,陈春梅. 浅析《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对劳务派遣的影响[J]. 中国劳动,2013,02:17-19.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务派遣;分析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11-0000-00
1 什么是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将该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从事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在这种特殊用工形式下,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不用工,即不直接指挥劳动者从事劳动;用工单位直接管理和指挥劳动者从事劳动,但是与劳动者之间不建立劳动关系。其特征是用人但不养人,人为派遣单位所有,才为用工单位所用。
2 劳务派遣的优势
(1)劳务派遣对社会而言,倡导人力资源配置市场化,打破人才地区分布不平衡,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利用率。
(2)劳务派遣对用工单位来说,可增强企业竞争力。由于减少了在招聘、用工手续、薪酬发放、档案管理、劳资纠纷等方面的人力和费用支出,大大减轻了用工单位的人事管理负担,可以专注自己的核心业务,降低运营成本;可增强企业应变能力。用工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单位使用劳动者,可以减少企业的固定员工人数,也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要求派遣机构增减派员,有利于用工单位用人的灵活性,增强企业面对经营风险时的应变能力;可减少用工单位劳动纠纷。因为与劳动者发生劳动关系的实际上是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只是一种有偿使用关系,这样用工单位就避免了直接与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上发生纠纷。
(3)劳务派遣对被派遣劳动者也有益处。劳务派遣单位拥有广泛的就业信息渠道,能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降低就业成本;初出校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劳务派遣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找到理想工作提供良好和坚实的基础,在不同职位流动和比较中也有利于找到合适的生涯职业;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定劳动合同,成为派遣单位的人,工资及社会保险金由派遣单位发放和缴纳,可以增加职业安全感,保障劳动权益。如果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或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劳务派遣单位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对于人员富余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通过劳务派遣协议派遣自己的员工到用工单位,既可以解决单位人多岗位少人浮于事的矛盾,提高人员利用率,又可以增加企业和员工的收入。
3 劳动合同法的施行对劳务派遣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存在着无序竞争和缺乏规范的现状,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许多用人单位假借劳务派遣之名长期使用劳动者却不与之签订劳动合同,借此不给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有的劳务派遣单位擅自克扣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更有甚者,某些用人单位还将其长期雇用的员工派遣到劳动中介部门,搞所谓的“逆向派遣”。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作了专门规定,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历史,有效的保护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劳务市场准入门槛提高
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法律、行政法规对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劳务派遣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属于特别规定。劳动合同法施行后,一大批没有劳务派遣资质的单位将被逐出劳务市场,劳务市场秩序将逐步得以规范。
3.2 市场主体地位明确
劳务派遣的三方主体分别是用人单位、被派遣劳动者、用工单位,三方主体通过分别签订两份合同(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来实现劳务派遣。首先,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使被派遣劳动者成为劳务派遣单位的员工;然后,劳务派遣单位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依约将其员工派往用工单位从事劳务。
3.3 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的义务及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二条分别规定了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义务。明确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利包括依法签订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按月领取劳动报酬的权利;知情权;同工同酬的权利;参加或组织工会的权利等。其中,规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至少签定二年以上合同;劳动者无工作期间每月支付最低工资;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用工单位应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这些条款无疑将有效地解决长期以来劳务派遣中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3.4 限制了劳务派遣的岗位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这样规定的目的是限制劳务派遣范围的随意扩大,使劳务派遣不能成为用工的主渠道,只能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一种补充,限制企业在长期性、稳定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劳务派遣工。
3.5 规定了用工单位和劳务派遣单位对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连带责任
一旦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派遣单位是法定的用人主体,但是用工单位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另外,双方都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这解决了目前派遣组织两头收费的做法。
3.6 解决“再派遣转派遣”及“逆向派遣”的问题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这两项规定解决了长期以来广受诟病的“再派遣转派遣”及“逆向派遣”的问题。
3.7 建立了劳务派遣监管和赔偿制度
劳动合同法第七十四条明确规定了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职权和法律责任。这对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侵害被派遣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是一种有效制约。
4 劳务派遣实践中仍旧存在的问题
4.1 被派遣劳动者难以产生企业归属感
由于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只是有偿使用关系,用工单位往往不会把这部分员工看成是本企业的员工,被派遣劳动者很难享受到各种非法定的福利待遇。一些对个人长久发展有利的培训,用工单位更是不会轻易向他们提供。用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与被派遣劳动者的薪酬不挂钩。这些都影响被派遣劳动者的组织归属感。
4.2 被派遣劳动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受限
被派遣劳动者由于不是用工单位的正式职工,即使工作能力强、表现好也难有晋升机会,另外,由于工作流动性大,也很难有稳定的职业发展通道。
4.3 被派遣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得不到保障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派遣;完善
中图分类号:D9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36-02
1 劳动派遣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劳务派遣,最早产生于美国,之后在西欧和日本出现,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又称为“劳动派遣”、“临时劳动”、“租赁劳动”、“劳动”。称谓不同,概念的界定也没有统一。国际劳工组织《1997年私营职业介绍所公约》第1条第1款b项对劳务派遣规定为:提供雇佣工人的服务,目的是使这些工人可供第三方使用,而该第三方可能是自然人、法人,他们给工人分配任务并监督这些任务的实行。这种用工形式存在着派遣机构、要派企业和派遣劳工的三方关系。因此所谓劳动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派遣其劳动者至用工单位劳动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派遣制度包含了三方面的法律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单位之间的劳务输出关系;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管理关系。
劳动派遣的法律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1)用人单位两个层次化。在劳动派遣中,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作为两个独立的主体。共同行使用人单位的职能。(2)内部劳动管理与社会化劳动管理相结合。在劳动派遣中,要派企业的内部机构负责受派员工的工作岗位安置、劳动任务安排、劳动纪律制定和实施等生产性劳动管理事务。(3)劳动者权益受到双层责任保障。在劳动关系的双层运行中,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都对劳动者权益负有保护职责。
2 实践中劳动派遣出现的问题
一直以来,劳动派遣作为一种新颖的用工形式,虽然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些积极的作用,如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有利于满足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时性用工需求;有利于满足临时性就业需求等。但是在实践中,其消极作用显而易见。
首先是转移风险,规避责任。如某些大公司利用不断为公司员工更换“婆家”的做法,选择一些实力一般的公司,以“劳动派遣”的合法形式将公司的社保风险、工伤保险等转嫁给这些小公司。一旦发生事故需要赔偿,小公司可以随时破产,而丝毫不会影响到这些大公司,从而规避了他们本应当承担的风险。
其次是降低应纳税额。自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公司异常火爆,意味着有更多按照新法可以和企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将不再是所服务企业的员工,而只是由劳务公司派到企业工作的人员,即他们将是劳务派遣公司的员工。所以,如果是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并不能纳入公司的成本,税收缴纳很高。但是只要通过劳动部门的这些劳务公司,就可以纳入成本,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就能降了下来。
再次是执行力度不够。新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单位签署的两年以上固定期限合同期内如果没有工作,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但是,这项规定执行起来极难,因为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劳务挣的就是每个人每月几十元的管理费,这笔费用远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是分级管理标准不统一。由于目前有关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严重欠缺,不同地区劳动部门及企业对劳务派遣的认识很不一致,有关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做法不同。比如,浙江省绍兴市的劳务派遣单位有着强烈的政府色彩,全市有八家劳务派遣单位,其中市区两家,分别是绍兴市劳动保障事务中心,为市就业局下属集体企业。另一家是人事局下属的人才中心管理的中心;六个区县各一家,均为劳动保障部门对口管理。
除此之外,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很多企业和公司认为,劳动关系在劳务公司,工资应该由劳务公司支付,但当工资被劳务公司待发后,又会出现其他情况,如: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的劳务公司携款潜逃怎么办?工资被劳务公司克扣怎么办?法律不直接规定由用工单位直接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加班费及其他福利,因此问题应运而生。针对以上的这些现状,对于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3 对于劳动派遣的法律思考
如前所述,目前在实践中却并不能根除劳动派遣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因此,要使新劳动合同法健康有效的实施,还需要靠法律解释和制定其他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和限制才能实现法律所想要达成的目标。对此,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3.1 对特定范围的选择问题
国外的立法都将劳动派遣限定于特定的范围中,也呈现出了一定了扩大趋势。例如日本的劳动派遣法将劳动派遣的工作限定为需要专门知识、能力或经历以便更为快速、准确操作的工作和由于从事或从业形式的特点,对工人需要特殊管理的工作,并授权政府内阁具体决定可派遣的工种。
因为劳动派遣存在负面的影响,比如受派员工在劳动待遇和用人成本上往往低于正式员工,因此有些企业大量使用受派员工,会对正规的员工产生一定的冲击作用;受派员工的流动量大,对其过多的使用也会影响到劳动的安定性。我国目前是雇佣方市场,就业者数量较大,劳动者权益很难维护,虽然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派遣适用于临时性、辅或替代性的安排,但是具体到什么类型的工作属于这个范围并不明确,很容易使用工单位钻了空子。
我国应借鉴外国的做法,对劳动派遣适用范围的限制应当采取从严限制,对于一些属于非常设性的岗位、的工种、应当缩短其期限。并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对于不用区域也可作出一些不同的限制和规定。
3.2 对于派遣机构的资格管理
派遣机构的实力和信誉对于劳动派遣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注册资本不少于五十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从资金和形式两方面加以约束,但是在实践中,各地设立的方式不同等原因使得劳务派遣单位仍然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因此对其加强管理很有必要。
(1)对其必备的条件要求进一步明确。不但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符合企业法人设立所要达到的条件,还需要具有一定数量和专业的从业人员,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数额,风险担保金的数额标准和财务管理符合规定。(2)设立的程序符合法律规定。对于派遣机构的设立要从严规定,实行特许制度。要经过相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特许,获得劳动派遣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方可经营,并且还应当对其营利性作出一定的限制。(3)明确其地位。我国目前现有的派遣机构大多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所属的公共机构,有的由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转化而来,这是一种界于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的混合性主体。而且,我国劳动派遣公共性弱于职业介绍,但成本又高于职业介绍,因此可将其定
位为企业法人,这样由有利于形成劳动派遣的激励和竞争机制。
3.3 对正规员工和受派员工的地位比较
由于正规员工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并且一般在常设性岗位或核心岗位使用,其劳动待遇往往高于受派员工。因此在劳动派遣中较容易产生劳动歧视问题。虽然新劳动合同法赋予受派员工享有与正规员工同工同酬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未必能落实到实处,为了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歧视,不但要切实保证受派员工和正规员工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在同一岗位使用的受派员工和正规员工应当同工同酬,享有同等待遇。还要无论派遣机构是否与相应的工会在组织上对应,受派员工都要与正规员工一样享有加入工会的权利,让工会的监督发挥作用。这不仅需要我国劳动合同法立法的支持,还需要有关的行政机关把好关,相应的工会切实保障受派员工的权益。
3.4 对于双层用人单位的义务划分和责任关系
新劳动合同法中对于派遣机构和要求企业所要履行的业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对于二者的义务划分却显得并不强硬,这样在实践中就会产生双方都逃避承担义务的问题。
对于双层用人单位向受派员工承担法律责任应当分下述几种情形来处理:①在存在担保责任的场合下,可以按照义务的主、从来区分责任的承担顺序。主义务人未能承担责任时,应当由从义务人承担责任。对于劳动派遣来说,要派企业已经履行工资的承担义务,而派遣机构未向受派员工支付时,派遣机构为第一责任人,要派企业为第二责任人,如果派遣机构由于要派企业未履行工资负担义务时,要派企业为第一责任人,派遣机构为第二责任人。②在存在双层用人单位合谋侵害派遣员工权益时,双层用人单位都作为共同侵权的第一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③在不存在担保责任和共同侵权的场合,假如责任在派遣机构,则应当只有派遣机构单独承担责任。
3.5 对于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管辖和法律适用
新劳动合同法对于由于劳动派遣引发的劳动争议的当事人、管辖和法律适用并未做详尽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加以明确。
劳动派遣中发生的劳动争议,只限于受派员工与派遣机构或要派企业之间,要派员工与双层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如果派遣机构与要派企业之间发生争议,虽然涉及受派员工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在存在双层用人单位共同侵权或者负担担保责任的争议中,双层用人单位都应当作为被申诉人。在由某一层次用人单位单独承担法律责任的争议中,如果争议处理结果与另一层次用人单位有利害关系,前者应当作为被申诉人,后者应当作为第三人。
异地劳动派遣中的劳动争议,由于派遣机构和要派企业不在同一地方,就当然的涉及到了案件的管辖问题,当两地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一致时,还涉及到法律适用的选择问题。就管辖问题而言,受派员工与派遣机构的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受派员工与要派企业的争议由要派企业所在地管辖,受派员工与双层用人单位的争议,可由当事人自由选择,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或者由要派企业所在地管辖。至于涉及到的法律的适用,劳动合同的签订以何地的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就适用何地的法规和规章,如果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也可以从其约定。这样做,将更加便于对劳务派遣争议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