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会计体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必要性
我们也把环境会计叫做“绿色会计”,其所包含的内容就是企业已经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的确认和计量,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增长,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 能够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重要信息
通常情况下,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社会大众、政府、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他们之中任一部分的的财务信息都会受到环境活动和环境管理的影响,所以,企业外部信息的使用者为了更好的进行决策,那么就会要求企业提供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另外,为了方便这些利益相关者全面的掌握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他们也必须深入的了解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这样就方便他们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未来的投资计划。
1.2 真实的反映出了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下,传统的会计完全忽视了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单纯的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就会纵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他们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而要想有效的杜绝这一问题,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就是一项必要的措施,能够公正的反映出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2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2.1 很多企业都还无法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目前,我国能够有效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是很少的,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层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环境意识,他们最为重视的还是企业所能获得的经济利润,他们几乎都没有考虑自身的经营活动可能对周围活动产生的影响,因此,大部分企业都还无法规范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另外,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需求环境会计信息的愿望也不是特别强烈,那么企业内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压力就大大的降低了,而我国相关部门所制定的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文件并不多,所以,企业通常都没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2.2 无法完整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在我国,那些能够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他们所披露的内容也是很少的,显然是无法与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求相适应的。一方面,一部分企业认为只要在财务报告的附注部分进行了相应的说明就是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根本没有按照要求来设置环境科目,并且也都是停留在定性描述上,几乎没有定量的描述。另一方面,企业往往都不愿意披露会对自身形象产生影响的信息,他们更加愿意披露对自身有利的环境会计信息。最后,企业在年报中不会连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那么信息的使用者就无法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分析。
2.3 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环境会计与众多的学科都是密切相关的,如可持续发展学、环境学、会计学以及生态学等,而要想做好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就要求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完善的知识结构。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虽然企业中的财会人员都是毕业于相应的专业,但是他们对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却是十分缺乏的,这就会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同时也限制了环境会计在我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3 做好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提升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
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要想真正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那么首要工作就是应大力的宣传环境会计理论,提高企业全员的环境意识,这样企业才能更加自觉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做好对员工的环保教育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一旦企业的生产对环境产生了污染,那么势必也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群众才会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效益。现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已经更加的需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了,那么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动力也会随之增大。最后,我国还应进一步的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充分的提升法律法规文件的可操作性,这样企业和群众才能更加的重视环境会计工作。
3.2 进一步的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应进一步的统一会计信息的计量方式,同时强制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对比各类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断的加强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意识,采取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将对企业有利和对企业不利的信息都披露出来,从而公正并且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第二,应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充分的吸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科学的应用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和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这两种主流的披露形式。针对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所受到的企业的污染现状,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那么就应采用独立环境会计报告这一形式,而如果污染较轻,那么就可以采用补充环境会计报告这种披露形式。
3.3 相关部门应发挥出监管的作用
在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为了充分的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企业也应参考传统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对环境进行审计时建议采取第三方审计的方式。针对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我国的财政部、环保局以及证监会等部门应联合起来共同负责对其的审核和评价工作,审核中应严格的处罚违规企业,充分的保证环境会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此外,社会大众自身也有监管和管理的权力,新闻媒体应发挥出宣传、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同时应保证环保举报投诉渠道始终是畅通无阻的。
3.4 企业应大力的培养环境会计专业的人才
环境会计这门学科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那么相关人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我国的各类企业应充分的认识到培养环境会计方面人才的重要性,开设与之相关的培训课程,保证财务会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奠定人才基础。而企业在外聘人员时,也应多招募那些熟悉环境会计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保证企业中的财会人员具备完善的知识结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全面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环境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并且环境会计披露的内容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的解决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主要问题,从而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冯银波.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模式选择[J].商业会计,2011.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版权所有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张瑞君,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会计、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经济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0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任访问学者,2007年在美国哈佛商学院参加PCMPCL,案例写作与案例教学研究(Executive Education Program on Case MethodL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冲国注册会计师(CPA)、国家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投资项目咨询评审专家,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委员会咨询专家、国家会计学院、北京大学等大学的外聘教授。
张教授长期从事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相融合的交叉性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框架的构建、IT环境下财务集中管理、预算管理模式、资金集中管理,以及IT环境下公司理财与管理决策等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张教授已主持与参与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新技术“863”等科研项目9项,如211工程项目《财务会计计算机教学模型研究》于2000年获教育部优秀项目及标志性成果;作为负责人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IT环境下价值链管理与价值链会计研究”在2008年获得“优秀”评估结果。近年来,张瑞君教授出版著作11部,如《网络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E时代财务管理》《CFO丛书》、《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建模方法与技术》、《财务管理信息化――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网络环境下会计事中控制研究》获首届杨纪琬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获第四届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国际研讨会最佳优秀论文奖(香港国际会计学会),《企业集团信息一体化和内部报告问题研究》获大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中国会计学会)等。
近年来,张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Finance Shared Service)和企业集团司库管理(Treasury Management)领域。张教授认为,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将各个分子公司的一些财务职能剥离出来,设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且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为各个分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的模式正在成为跨国企业集团广泛关注和采用的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企业集团金融资源的不断增加,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如何应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企业集团的因利率、汇率等市场环境产生的金融风险,如何实现企业集团资金、融资、投资等的统一管理,支持企业集团全球化战略实现,司库管理体系构建和产融结合的研究正在成为先进跨国企业集团关注和采纳的另一个财务管理热点。张教授先后在50佘家企业进行管理信息化典型案例研究工作,撰写了大量有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案例。2010年7月在《会计研究》发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一文,以中兴通讯共享服务管理为研究案例,提炼和确立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从理论层面看,填补了辅业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的不足,丰富了流程再造理论。同时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进行了丰富,从共享服务概念、价值的界定研究到应用案例研究,揭示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要素和实现路径;从实践层面看,研究结论对正在探索如何构建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及如何确立其关键要素和路径的中国企业集团来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10年在《财务与会计》发表多篇论文《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的企业集团票据管理研究》、《中国企业集团司库体系构建的战略思考――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最佳实践为例》、《中国企业集团司库管理的职能构成研究》、《运用久期模型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基于企业集团的视角》、《企业集团司库高级管理职能风险管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等论文,对于丰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理论和指导企业集团强化金融资源管理特别是资金资源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教授还积极参加财政部、国资委、中央国家机构高级财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建集团、中国航天集团、TCL集团等集团管理层讲授“会计信息系统”、“E时代财务管理”、“IT环境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等课程。张教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改革与创新,支持会计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和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所采纳,为我国开展管理信息化工作做出较大的贡献。
1、会计假设起点论。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为了进行会计实践而对会计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和现象所做的合理推断。会计假设最早由W·A·佩顿于1992年在其著作《会计理论》中提出,但直到50年代末才引起美国会计界的高度重视。其观点是既然把会计假设视为来自客观环境对会计的约束条件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那么会计假设就必须作为公认会计原则的最高层次概念或命题。按照演绎法,以会计假设为出发点推导出会计程序和方法。
2、会计本质起点论。会计本质起点论认为,本质是决定1事物区别另1事物的根本属性。会计本质是由会计的内在矛盾构成,是会计这1事物比较深刻的1贯的和稳定的方面,它从整体上规定会计的性能和发展方向。会计本质也是确定和解释其他会计概念的依据,会计研究首先应解决会计本质问题。这1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风靡我国,并在会计研究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存在于我国会计理论界的对会计本质的3种认识“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和“会计控制论”就是其长期研究的结果。
3、会计环境起点论。会计环境系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会计工作水平,以及与会计密切相关的审计、财务的客观历史条件及其特殊情况。会计环境起点论认为,会计的历史发展始终受环境的影响与支配,会计环境不仅是会计研究的必经之地及深入展开研究之依据,而且是探明会计原理、本质及规律的出发点。会计环境决定会计本质、会计目标、会计对象及会计职能等,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4、会计目标起点论。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会计目标起点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在会计信息系统论基础上,以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思路深入人心并占据西方会计理论的主导地位。会计目标起点论认为,会计作为1个信息系统,应首先明确目标,再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计量,指导会计实务。
2、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特征
1、惟1性。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只有1个,而且只能是1个。进行会计研究工作需要有1个切入点,即逻辑起点。从这点出发,研究会计的其他相关问题,达到对会计的深入认识,形成会计理论,进而指导会计实践,并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只有从这个逻辑起点出发,才能减少研究的盲目性,达到对会计的本质性认识。
2、稳定性。所谓稳定性,是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贯穿于会计理论研究的始终,不因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会计的实践活动,会随着时代、社会、经济等的发展而变化,从而使得会计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同1时期各个不同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发展性、复杂性和变化性。但会计作为1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内在的稳定性和规定性。这就决定了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必然具有稳定性的特征,不因时代、实践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历史的稳定性。3、普遍性。这里所讲的普遍性,是指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理应成为而且应当是所有会计学分支的逻辑起点,不能仅仅适用于财务会计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把这1特征称为统1性。从最初的结绳记事和绘图记事等会计学科的萌芽状态,到单式记账法的产生、复式记账法的出现,会计基本上是履行反映和监督的职能。这时的会计学科以财务会计为主。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管理的需要以及人们越来越重视会计等原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以及审计学等学科才相继独立成科。目前,会计学科又包含了1些新的分支,如国际会计、通货膨胀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等。因此,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就不能仅是财务会计的逻辑起点,它应该成为整个会计学科体系的逻辑起点。
3、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相结合共同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的合理性
前面对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11作了介绍和评价,笔者也提出1种新的观点,即把会计环境与会计本质相结合,取长补短,综合考虑,作为会计理论的研究起点。下面来谈谈理由。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会计环境1般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对会计环境理论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如果用系统、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会计理论,会计环境必然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首要因素之1。环境变了,则导致对会计其他领域认识的变化。把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的1个突出优点,表现在理论的前后1贯性和逻辑1致性上,因为考虑了会计环境的因素,把会计环境视为内生变量则减少了理论的不确定性,研究的结果更为稳定,也更符合人们对会计理论内涵的界定。
把会计环境和会计本质作为研究起点,更能解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1系列会计理论创新问题。因此,将会计环境纳入会计理论研究的动态过程中,结合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就可构建1个分层面的会计理论体系,这样的会计理论体系才能满足会计理论本身发展和指导会计实践的要求,使理论具有前后1贯性和逻辑上的1致性。
【参考文献】
[1]段志新:“会计理论研究逻辑起点的定位”,《审计与理财》,2006.5
[2]刘丽丹:“浅谈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经济师》,2006.3
[3]司德奎:“对会计理论逻辑起点论几种观点的评介与思考”,《会计论坛》,2006.3
内容摘要: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是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本文研究了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具备的特征,对各种有关逻辑起点的观点进行了评述,并讨论了我国会计理论逻辑起点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5-02
一、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
1.总体目标。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其总体目标是:构建完整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设计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基本原则。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按照认识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设计,促进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3)改革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紧跟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的潮流,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4)探索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结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共同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的深层次合作。
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构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本学科专业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的需要,围绕本科人才培养计划的总体框架以及各专业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着力构建“四层次、五模块”创新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的层次。实践教学“四层次”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基本素质层次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基础技能层次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综合训练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
2.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五模块”即构建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创新模块。素质拓展模块重在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适应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军训、“两课”实践、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环节;实验教学模块是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实习实训模块是根据学科、专业方向,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基地等完成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或调查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论文设计模块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在学生参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模块是根据创业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内涵,安排学生在实验室、教学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会计知识大赛、财务建模、证券模拟投资大赛)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
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设计
1.实验教学。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财务管理专业要构建以基础、综合设计和研究创新等为主的多层次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调整实验项目,改变实验内容陈旧、实验项目少、因人因设备设置实验项目的状况,精选经典内容,增加现代财务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实验。财务管理所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离不开对企业会计、财务、金融等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实验内容应该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原理、金融市场等相关课程的实验内容。如会计凭证处理、账簿登记、报表编制;企业融资、投资和收益分配;金融市场结构与运行等。(2)业务实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环节及其主要内容可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如财务管理目标测定、资金需要量预测、企业融资方案设计、企业资本预算编制、企业收益分配方案设计、财务政策制定、最佳现金余额制定、存货最佳经济订货量制定、财务报告分析、模拟证券(外汇、期货)操作等。通过财务管理业务实验,使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业务操作的程序和技巧。(3)综合实验。为了使学生熟悉财务管理、会计及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设计企业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软件系统的操作实验以及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具体操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业务的技巧,模拟企业环境学会经营决策。特别是ERP沙盘模拟实验,它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生在游戏般的实验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2.实习实训。强化课程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习,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开放实习的途径,改善实习的效果;以校内商学实验中心和相关专业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向学生开设生产实训和仿真训练等实训项目。
为了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可在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习,使学生对要学的专业有所认识和了解;也可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某些专业或专业相关问题开展社会调查,了解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企业的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工艺流程、营销渠道、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环境等,要求学生撰写专题调查报告。通过调查,使学生把握企业系统的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熟悉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及财务活动,为学生解决分析与解决财务专业问题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习方面,根据有关课程设计相关专业实习,学生在财务管理原理课程开设之后的假期,在教师指导下到企业事业等单位,了解实习单位财务管理过程,加深对财务管理全面认识,如,企业理财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影响、企业如何制定财务战略、如何设立财务岗位、如何进行业绩评价、如何设定理财目标、如何融资、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实施对相关利益者的回报、如何强化日常财务管理等。通过专业见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外,还可培养学生的沟通、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及团结协作能力。
在毕业实习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参加财务管理实务实践。毕业实习是综合性能力的培养,涉及的财务相关业务主要有: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本运营、银行、审计、税务等。通过毕业实习,不仅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等综合素质也是个极好的锻炼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