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地区性以及流动性
建筑幕墙的施工技术作为建筑施工的一部分,必然随着建筑地点的不同而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施工现场或者一个施工现场的不同地方,因此,建筑幕墙的施工管理具有地区性以及流动性的特点,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各地风俗习惯以及气候特点不同,幕墙的施工工艺也有所变化。
2、露天作业
建筑幕墙作为建筑外体立面的一部分,属于围护结构,这也就注定了建筑幕墙施工必须在露天环境下进行作业,此外建筑幕墙作为建筑物最外面的一层结构,施工时所使用的脚手架在长期遭受日晒雨淋后,更加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协作配合关系复杂
一项施工作业的进行要经过多个步骤之间的相互配合,比如施工技术方案首先要经过建设单位的认可,然后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监督,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定期进行检查等。一般来说,在进行建筑幕墙施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如施工材料所用的铝材质量不达标、玻璃强度不达标、连接件普通塑钢不达标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建筑幕墙的施工过程。而这些材料上的缺陷使得幕墙在施工完成后外观质感很差,板缝歪歪斜斜,板面不平整并且存在污点等,使外墙的装饰效果存在很大的落差。此外施工时的一些技术操作缺陷也会影响建筑幕墙的效果,如安装位置不准确、防水措施不达标、温度湿度控制不严格等,因此,建筑幕墙施工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严格要求,才可以使得成品符合预期要求。
二、控制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措施
1、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
对于控制建筑幕墙施工质量来说,首先就要严把材料检查验收关。建筑幕墙材料包括骨架材料、密封填缝材料、板材以及结构粘结材料等,每种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都要进行实际的质量检查,并出具实际检验报告,比如对于铝材要提供力学性能实验报告。只有手续齐全的材料才被允许投入施工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或者性能不明确产品进行施工。
2、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建筑幕墙施工过程中,必须设置专门的检查监督小组对幕墙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严把幕墙施工的质量关。各个过程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材料进入现场要有实际检验报告、一些特殊原材料如结构胶等必须进行密封试验,施工的密封工程是否合格等都应该是检查监督小组的职责范围,并且检查监督小组还应该定期撰写相关报告上交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进行验收。
3、幕墙的验收
建筑幕墙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工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幕墙验收时,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结构计算书以及建筑设计单位对幕墙所出具的工程设计确认文件等都应该作为依据,在幕墙清洗完毕后,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可以局部调整的进行及时整改,从而达到合同所规定的的预期要求标准。
三、高层玻璃幕墙施工流程分析
1、测量放线
幕墙施工时的测量放线应该在建筑主体施工的测量放线下进行,并相互配合。水平标高时要注意应该采取逐层从面上引的方式,如果进行累加,难免加大误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沿着楼板外边沿使用墨线设定平面基准线,确定立柱的前后位置,然后向外确定幕墙平面,确定整片幕墙准确位置。
2、立柱的安装
立柱是幕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整片幕墙的施工安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幕墙的平面轴线与建筑物的外平面轴线之间的误差不应该超过2毫米,尤其是处于建筑物90度转角处、或者两边封闭的幕墙时,其距离偏差会严重影响的幕墙的周长。
3、横梁的安装
幕墙中横梁进行安装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横梁连接件与弹性橡胶垫以及立柱之间的连接安装应该精确位置、接缝紧密;立柱作为承重件通过螺栓或者T型槽连接,横梁与立柱之间使用螺栓连接。(2)相邻横梁之间的水平标高误差应该限制在1mm以内,同层时控制在4mm以内。(3)横梁安装应该采取由下至上的安装方式,且在同一高度的横梁安装完成后及时进行检查、调整、固定。
4、玻璃板材的安装
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在进行玻璃板材安装前,要保证各个连接部位的清洁性,包括玻璃表面、四边铝框等,此外,在玻璃板材的朝向室内方向处进行镀膜。
5、耐候胶嵌缝
玻璃板材或金属板材安装完毕后,各个连接件之间的缝隙需要使用耐候胶进行填补嵌实,以隔绝空气与雨水。
6、幕墙结构细部的处理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幕墙,在安装完毕后,都需要进行细部处理。玻璃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空隙中应该填充以防火保温材料,并用装饰板进行覆盖。如使用功能方面对内装修提出很大的要求,仍需进行幕墙吊顶的处理,底层勒角部位进行装饰、防水处理。
7、幕墙的保护和清洗
细部处理完成后,应该对幕墙整体进行一个清洁防护,将施工过程中留在幕墙表面的粘附物清除。
四、结语
涵闸其实是一个简称,它包含水闸和涵洞两层意思,是二者的结合。其中水闸是在河道或者大堤上修建的一种起挡水,泄洪作用的工程;涵洞则是在大坝上建设的建筑,它起到的作用为,水库放水,引洪。在汛期期间,涵闸与河坝防汛大堤和排蓄水工程一起起到了控制水流,引导水流的作用。在2001年颁布的《水闸设计规范》中,特别指出,此规范在平原涵闸的分级为五级。此规范的分级依据为经过涵闸的流量。依据经过涵闸的流量的大小,把经过涵闸最大流量达到5000m3/s以上的涵闸工程定为级别Ⅰ;把经过涵闸最大流量在1000-5000m3/s的涵闸工程定为级别Ⅱ;把经过涵闸最大流量在100-1000m3/s的涵闸工程定为级别Ⅲ;把经过涵闸最大流量在20-100m3/s的涵闸工程定为级别Ⅳ;把经过涵闸最大流量在20m3/s以下的定为级别Ⅴ。相应的级别对应着相应的工程施工防护等级,例如级别Ⅰ的工程防护等级为特别重要,级别Ⅲ的工程防护等级则为中等重要。可见,在涵闸工程中,工程规模及等级不同,安全防护等级也不完全相同,但相同的是,这些涵闸工程都对安全作出了明确的标识,这也表明国家对涵闸工程安全的重视,用国家机器———法律来提高涵闸工程施工的安全意识。
2涵闸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的质量管理
在涵闸工程施工中最应注意的就是安全和质量这两点问题,除了上面简述的安全问题,质量问题也应该被重视起来。为了方便在涵闸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起到监督作用,应该在涵闸工程施工现场,成立一个质量管理监督部门,以便有效的对涵闸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监督涵闸施工中的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对施工过程中水泥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占有率的监控和管理。只要监管好混凝土中水泥的含量问题,涵闸的质量就会有一个很大程度上的保障。在涵闸工程的验收环节上,也要做到粗中有细,在有些不太关键但起到重要作用的工程上,就要下大力气进行工程的验收工作,保障涵闸工程的施工质量。
3从技术层面提出解决
涵闸工程中主体工程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方法在涵闸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主体在浇筑混凝土过后,由于建筑力学中描述的裂缝不可抗拒性,施工主体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混凝土裂缝,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技术层面减少涵闸工程主体的混凝土裂缝就显得尤为关键。为了减少涵闸工程主体的混凝土裂缝,在施工中,可以采用使地基的探槽加深的办法来克服。如若遇到地形较为复杂的基础时,则要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土地勘测,对其中不符合规定的基础强度,进行基础加强,加强后再进行工程的施工。此外,沉降的缝隙设定也是减少涵闸工程的主体混凝土裂缝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沉降的缝隙设定上,一定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此行业的标准来设定。如果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来设定沉降的缝隙,会出现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增加的风险,随之,会对整个涵闸工程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此外从技术角度分析,钢筋的选择,也会对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产生影响,通过实验已经得出,相比较正常的钢筋,强度偏低,伸缩延展性偏高的钢筋,更有利于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设置适合的保温系统和施工系统,保持一定的湿度,控制高温,都有利于涵闸工程主体混凝土裂缝的减少。
4从技术层面提出解决
涵闸工程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的方法。首先是模板工程安全问题。在进行涵闸工程施工计划时,要根据技术部门给出的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技术方案的工艺部分,来制定施工的技术安全细则。对于那些存在特殊性的模板施工,建议由技术部门先行模拟施工,然后实际施工才能保障安全。其中涵闸工程的模板工程的模板的材质选择,也极为关键和重要。一般情况下,模板应选取水利工程中的工程专用模板,这样的工程用模板更符合涵闸工程的施工要求,能更好的提高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后期混凝土的维护工作。不要为了节省工程开支,在模板的选择上,以次充好,这样的后果非常严重,不利于后续工程施工的工作展开,给后续工作的安全施工留下了安全隐患。其次是支护基坑的安全问题。在涵闸基坑开始动工之前,现场的施工员应该详细的阅览技术部门出具的施工图,特别是技术要求部分,更要逐字推敲。对于基坑的施工深度问题,一定要及时和技术部门联系施工进度,得到技术部门的同意后,才可以进行支护工作。严禁现场施工人员为了抢进度而私自决定基坑的技术参数。一旦基坑的技术参数与图纸要求产生误差,那么很有可能使基坑的支护工作,推倒重来,这样就会更严重的影响工期,甚至会加大工程的支出。最后是临时用电安全的问题。对于涵闸工程施工现场来说,现场的供电系统,应为技术部门提出的标准中性点方式的三相四线供电,并且还要配有供电保护系统。在此需要强调,用电的安全问题,现场的施工人员应该重点注意,因为现场用电的电压有可能和正常家用电的电压不同,电压的提高意味着危险系数的降低,如果不注意用电安全,随时都会给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水利施工中,一旦有施工人员伤亡情况出现,就会立即停工检查,追查事故原因,及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样调查的时间必然会使工期进度延长,甚至无限期停工的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现场施工人员严禁私自搭接用电线路,一定要在专业电工的指导下,进行电路搭接,这样才能确保现场的施工用电安全。
1.1施工难度较大
公路桥梁施工比一般桥梁工程建设难度更大,施工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一些高墩桥梁建设,对施工的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加上地形、交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都给桥梁施工增加了难度。同时,由于公路桥梁工程量很大,施工期限紧张,所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很大,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克服一系列困难,从而有效保证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1.2裂缝及下沉
一是施工技术缺陷引发裂缝增多。在公路桥梁工程中,正是因为施工技术存在缺陷,才会导致桥梁裂缝增多,严重影响公路桥梁的质量与安全。正是裂缝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公路桥梁的安全性,降低了桥梁的刚度和强度。如果不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就会留下诸多裂缝给公路桥梁造成影响。二是施工技术导致高填土下沉问题严重。在公路桥梁施工时,由于施工技术不足,特别施工时分层过厚,就会造成压实不到位,从而导致高填土下沉。此外,如果没有严格选择好材料,或是压缩技术不到位,也会造成高填土下沉的问题。三是技术导致路面损坏。在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如果路基施工技术不到位,就会因为路基下降而导致路面损坏。四是因为没有控制好配合比而影响路基承载能力下降,从而使路面损坏。
1.3施工技术缺陷降低桥梁使用寿命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桥梁所承受的荷载急剧增加,给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由于施工技术不到位,而导致一些公路桥梁工程质量隐患多,很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脱落,甚至出现变形等问题,对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是路床不平问题。在进行路床施工过程中,由于碾压不到位。如果在此情况下就投入使用,路床下的软土地基具有很大的空隙,导致含水量较大,从而降低了路床的稳定性,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二是裂缝问题。裂缝是公路桥梁工程中最为常见的病害问题。裂缝会直接威胁桥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如果桥梁混凝土裂缝数量过多或是裂缝过大,就会严重影响路桥的承载力,影响整体结构强度。如果裂缝不断扩大,就会增加安全风险。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改进措施探讨
针对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中的不足,笔者联系当前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实际,就如何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2.1做好技术交底及控制
在公路桥梁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严格会审,一旦发现设计图纸中有缺陷,就应该予以调整更改,从而将可能造成的工程隐患降到最低。在图纸会审时,不仅要认真审核数据、项目、规格,还要对这些设计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合进行核对比较。同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交底培训工作,让施工人员全面掌握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规程,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在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他们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这样就能减少人为因素施工造成的失误。
2.2充分运用高科技技术
针对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缺陷,要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才能提高公路桥梁工程质量与安全。一是对建模技术进行优化。通过应用建模技术,对桥梁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通过模拟数据计算,根据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从而增强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性。要充分利用建模技术,为公路桥梁技术的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以切实做好公路桥梁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将工程施工成本降到最低,以提高工程效益。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确保工程质量,将工程质量与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增强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准确度,能够将施工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最大可能提高工程质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增强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通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将公路桥梁工程大量复杂的资料、记录等信息记录下来,还可以借助网络为公路桥梁施工技术的改进提供丰富的信息来源,极大增强施工技术管理的便捷性。三是充分利用仿真技术。通过仿真技术,可以辅助设计人员,进行模拟施工方案建设,从而有效地发现设计方案中的缺陷,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以提高公路桥梁施工质量与安全。
2.3改进沉降控制的施工技术
一是合理控制桥头填土厚度。在施工时,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状况,对路面进行分层,合理控制填土厚度。在夯实路基过程中,要严格夯实到位,避免夯实不足或漏夯等问题。二是合理选择填土材料。尽可能选择密度大的填土材料,一般可以选用砂石和渗水能力较强的土壤或是具有良好压实性和水稳性的材料。此外,要做好对新旧土衔接部分的处理,对填土衔接长度严格控制。特别是对于软土路基,还要通过置换法、填充法、排水法等措施,对路基进行硬化处理,以增强桥梁路基硬度,提升公路桥梁质量。三是采用土工格栅技术。土工格栅的弹性,能够缓冲车辆反复碾压的荷载影响,增强桥梁抗变形能力。通过使用土工格栅,能够增强路基填土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其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的摩擦,能够有效分解上部的荷载,从而减少桥台的台背垂直应力,实现有效控制沉降的效果。四是合理设置过渡段。从刚性方面相比而言,路基的刚性要弱于桥梁。故此,在进行过渡段施工时,必须是强度较大的过渡段,从而使不均匀沉降降到最低。
2.4增强桥梁使用寿命的施工技术
一是严格做好裂缝防控。充分利用基坑作用,利用其侧限条件,将膨化剂掺入混凝土中,从而构成预压力,使其内部温度得到有效的补偿,从而避免裂缝的产生。充分利用温度应力,使构造得到有益的改善。二是增强路床碾压质量。严格施工程序,严格按照要求施工,对路床标高、横坡要严格控制到位,从而确保路基与平整度的要求相符合。在施工之前,要采取必要的防水及排水措施,尽可能地避免出现积水问题,保证排水的通畅性和防水的有效性。重点检查路床结构。对其密实度要作为检查的主要对象,进行重点检查,切实按照要求做好路面的碾压和压实。在进行碾压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低到高、从轻到重、从慢到快等原则,多遍碾压路面,以确保其达到密实度和平整度的要求。
3结语
1.1基础桩施工
1.1.1工艺流程基础桩成桩采用“水下灌注”工艺。工艺流程:放桩位线、埋设护筒钢筋笼制作、验收钻机就位、技术人员复测制备泥浆旋挖成孔验孔、清孔下放钢筋笼下放导管(或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灌注后的工作。
1.1.2施工后工作本工程工程桩处于地下,采用地温养护。桩身灌注后,要对孔口进行覆盖,由于桩顶虚孔内存在后注浆管,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后注浆管的保护。
1.2抗浮锚杆施工
1.2.1施工方法抗浮锚杆施工工序如下:
1.2.2施工注意事项1)锚杆体应无损伤。2)锚杆体的选择试验(基本试验、验收试验),质量的要求等,应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进行,禁止盲目操作,以免发生危险。3)锚孔内的水泥浆应有足够的养护时间,在养护期内不得移动锚杆。
1.3土方施工与基础桩及抗浮锚杆施工的协调配合基础桩、抗浮锚杆施工需要土方配合的有如下方面:(1)土方开挖至基础桩、抗浮桩(锚杆)施工保护层工作面后暂停施工,待基础桩、抗浮桩(锚杆)施工完毕后,进行相关土方开挖的后续施工。(2)桩基础、抗浮锚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钻孔出土、桩间土及时外运,以免影响基础桩和抗浮锚杆的施工。
2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2.1质量保证体系我公司根据项目部职能安排,制定相关责任人员的职责,严格把关,并根据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考核项目部成员,严格保证工程质量。
2.2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前,根据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责任制,并向所有的施工人员贯彻施工方案。(2)在施工过程中,完善工序控制,严格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把好质量关。(3)施工中严格遵守施工图纸与国家有关规范;监督各工序、各工种的技术管理落实情况。(4)对原材料作到及时进场,及时检验,及时报验,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及时退场,不准使用。(5)施工技术资料,严格按照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颁发的《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11/T695-2009)的相关规定进行整理、保存、报验、归档。
3工程紧急预案
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钻孔时出现塌孔;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发生漏水;首次灌注量未能埋住导管,则需要及时停止原计划,按预案执行。
3.1预控方案
3.1.1组织措施项目人员在施工中多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配合,虚心接受指导,作到勤跑、勤问、勤沟通、勤改正、勤总结,加强过程控制,作好质量预控。(1)施工前应多掌握工程前期所有有益信息。(2)施工前组织骨干技术、管理、财务人员编制、掌握相关施工组织设计、资金计划,作到计划在前、实施在后、过程监督、事后总结。(3)安排施工人员24小时值班,出现意外及时汇报,以便及时处理,及时解决。(4)施工后期处于雨季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雨水围挡、外排工作。
3.1.2技术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O.6,砂率应在40%以上,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2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用料上优先采用中粗砂,级配较好的卵石。(2)基础桩成孔施工过程中,遇到中雨以上的暴雨天气,成孔工作可以暂停,但必须保证孔内泥浆的稠度,防止雨水混入稀释护壁泥浆,造成塌孔;(3)基础桩灌注混凝土过程中,遇到中雨以上的天气,必须采取遮雨措施,保证混凝土水灰比不受影响,保证水下灌注混凝土过程的连续,防止灌注过程中断造成断桩。(4)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堵管,采用敲击导管管箍,将混凝土震落,或提升导管(保证导管最小埋如混凝土中深度不小于2.0m)。如无效,则采用“二次插管法”处理。
3.2质量事故处理措施质量事故一般有:灌注桩断桩;出现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失败;业主、监理单位认为需要的其他紧急情况等。
3.2.1断桩因意外原因造成断桩,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制定补救措施上报给监理、设计单位,补救措施一般如下:移位后在原位桩旁边补桩;加强相临桩,分担上部荷载;事故桩桩体钻孔,高压注浆补强。
3.2.2后压浆处理(1)如桩中一根压浆管堵塞无法打开,其注浆量由另一根压浆管压入;(2)如一根桩压浆量不足,可由邻近桩或同一承台桩压入;(3)如一根桩的压浆管全部阻塞,可在桩侧钻孔,补埋压浆管进行补强。
3.2.3应急过程中人员组织措施(1)人员安排。出现紧急事故,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2小时内汇报给项目经理及职能部门领导,全部到现场,安排指挥抢救工作;(2)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分类,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3)信息措施。加强监测力度,施工观测工作必须设专人连续进行,观测仪器应统一,不得随意换人、换仪器。(4)管理措施。由项目总工程师对各种紧急方案、处理措施把关;由项目经理调配工程急需的各种资源。
4结论
本黄河特大桥全长1072m,最大桥高150m,主桥最大墩高141m。主桥上部是(88+4×160+88)m混凝土预应力刚构桥。桥墩采用单薄壁空心桥墩,横桥向宽度7.0m,顺桥向宽度9.0m,横桥向壁厚为0.7m,顺桥向壁厚为0.9m。薄壁空心桥墩墩高116m,平面尺寸为7.0×9.0m,结构尺寸2m实心段+6m变截面空心段+102m等截面空心段+4m变截面空心段+2m实心段。空心部分内壁设置倒角,形式为0.3×0.3m。为了在不影响墩身质量、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赶超进度,积累更多施工经验,施工部基于翻模与爬模两种技术措施,经认真比选,最终决定采用爬模施工方案。
2先进的液压爬模系统
液压爬模主要涉及三大系统,即模板系统、爬升系统和工作平台系统。
2.1模板系统模板系统的主体构造是图2所示的模板及可移动的支架。
2.1.1钢木组合
可拆式整体木模板这套模板包括面板、竖肋和横肋等主体构件。面板是酚醛树脂双面覆盖胶合板、21mm进口维萨板。其胶合工艺特殊,抗变形能力和防水性能较好。它的表面经高压合成树脂处理,能避免混凝土附着。并且可重复利用至少20次。竖肋的主体构造是20cm×8cm的工字木架,而横肋则是14d轻质槽钢,可保证模板具有较强的刚度。用自攻螺丝、地板钉连接面板和竖肋,用连接爪连接横竖肋。在面板上钉的螺钉必须是平齐的,以免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模板的斜撑主背楞是2根双16d槽钢组合件。连接面板和斜撑主背楞的构件是连接爪、调节座连接。竖向调节模板时会用到调节座。调节后,将一后移装置装设在斜撑主背楞处,以便于水平移动螺旋斜撑和主操作平台。内模板与外模板之间可通过拉螺杆、垫板连接。
2.1.2移动模板支架
首先,用螺栓、销轴型钢连接移动模板支架,用一拆卸式支撑体系稳固模板,一来可加快施工进度,二来浇筑混凝土时可承受部分侧压力,并且在浇筑完毕后,可借助滑轮实现整体脱模。2.2爬升系统爬升系统:它的主体构造是液压系统、埋件系统、导轨和爬架。爬架:它包括上爬架、下吊架。拼装上爬架,主要是方便安装模板和钢筋。拼装下吊架,目的是为爬升操作、拆卸锚锥、修饰混凝土表面和电梯入口搭建一作业平台。埋件系统:其主体构件是爬锥、高强螺杆、受力螺栓、埋件板和预埋件支座。其中,已浇筑节段的承力点———锚锥,由高强螺栓、锥形螺母和锚筋组成。除此以外,爬升系统主要通过爬头、锚板和锚靴传力。导轨的主体构件是楼梯挡板(1组)、20d工字钢(2根)。矩形定位孔作为爬升的承力点应设在侧面。2.3工作平台系统工作平台系统可摆放小型施工机具,能够为安全作业提供以稳固的平台。按照设计要求,应该由下到上安设6层工作平台,即为-1,0,+1,+2,+3,+4,各层的功能如下:-1层:拆卸锚锥,修饰墩身混凝土表面。0层:爬升操控;+1、+2、+3层:装设和调整模板,安装锚锥;+4层:绑扎和处理未浇筑的混凝土段墩身钢筋,浇筑混凝土构件。
3完善的墩身液压爬模施工工艺
3.1爬模拼装
在场外拼装爬模结构,然后运抵现场,按施工要求吊装到位。预留爬模预埋件,然后开始首节墩柱的浇筑施工。当混凝土筑件的强度符合15MPa的标准后拆掉模板,在预埋锚锥位置上固定锚板,并在锚板上挂锚靴,通过限位销调整位置。接下来,按要求装设三角架、后移装置、承重架,并安装上爬架及爬升系统的操控平台,然后安装下吊架。浇筑完第二节墩身混凝土并整体脱模后,以此进行挂做、导轨、液压系统的装配,在液压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爬升部分的施工内容。安装好模板承重结构后,在其主纵梁上固定移动模板。但是须在地面预拼三角支撑架体。
3.2爬架爬升
在爬升施工中,只有爬架和轨道相互配合,才能使爬架爬升。操控爬升系统时,应该按1-8号的标号管理液压操作平台上的油缸。每边的油缸处安排一位观察人员,随时查看自锁提升件的卡锁是否紧贴着导轨梯挡,同时密切关注导轨梯挡上是否同步爬升。油泵要指派专人操控,每个操控人员人手一台对讲机,实时交流1-8号的运行情况。待四边步进装置到位后尽快安排第二次爬升。若四边的爬升进度不同步,还须调节液压油路确保同步爬升。爬升架高出指定标高10cm时停止爬升,将承重销插在指定位置,回油让爬架回落至原位,插上安全销,并将液压油泵关闭,断电,拧紧贴在混凝土表面上的承重三角架的附墙撑。3.3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到位后安装模版。可借助塔吊将内模吊装到位。通过内模平台支撑后,穿对拉杆连接模板,再借助全站仪调整模板位置,最后拧紧阳角拉杆。吊装模板时须注意几个关键节点:一是吊运过程中,切忌刮碰模板;二是为了避免混凝土筑件脱模后出现色差,必须用同一种脱模剂脱模;三是振捣过程中保证棒头与模板表面至少相距10cm,以防刮蹭模板板面;四是严禁用撬动的方式拆模,可借助模板背后的钢构支撑拆模;五是采用软毛刷刷脱模剂,严禁使用钢刷。
4切合实际的工艺改进
对比同类桥梁的爬模施工,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在工艺实施过程中进行了改进。
4.1首节变截面空心段施
工爬模时模板标高6m。混凝土墩底实心段标高是2m,变截面空心段的标高是6m,因而定制的内模板不能用在首节混凝土筑件上,施工的繁琐程度可想而知。鉴于此,施工部拟用竹胶板和钢模板组装内模板,用槽钢作背楞,很好的解决了模板的使用问题,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4.2交叉流水施工
墩身左右幅结构形式相同,因此决定用1个钢筋工班和1个模板工班交叉流水作业,以加快施工进度。也就是说,墩身左右幅交错着作业,施作左幅的钢筋部分时,右幅同时浇筑混凝土,反之亦然,这样可保证每个工班始终有作业面,并且只需拼装一套内模板(左右幅共用)、两套外模板即可完成本阶段的施工内容。模板随爬架爬升操作。这样一来,变截面空心段组合模板可灵活周转,节省了一部分施工成本。
4.3墩身质量控制措施
现场利用型钢制作钢筋定位卡尺,控制墩身主筋间距,采用劲性骨架引导支撑钢筋安装。立模时在薄壁墩内外侧模板之间布置多道70、90cm的钢筋,用以提高立模精度,保证墩身及保护层厚度。外模板低于板面10cm设置一道定位卡槽,用以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保证混凝土面的连续平整。混凝土浇筑采用地泵,高压泵管沿塔吊固定爬升。泵管接到平台中心处,接软管至墩身四面,均匀布料,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