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学生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阅读理解; 阅读加工水平; 识别校对水平; 阅读迁移水平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贺平(1980—),女,河南濮阳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基础教育信息化等研究。E-mail:。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性能越来越强大、价格越来越低廉、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表现形态也越来越人性化。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是平板电脑,已经不是梦想,这在许多学校已经成为现实。所谓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即“利用网络技术将若干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关的设备互联成小型的教学网络环境,每位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可随时上网在线学习”。[1]这是一种新型的、高度综合的学习方式,它尤其强调个性化与移动性,允许每位学生通过可交互的数字化学习设备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随着大量的智能化、便携式数字设备进入校园,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内开展一对一数字化阅读,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影响?这成为众多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研究问题
为了深入考察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效果,笔者长期进入中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考察与研究。H校于2009年9月开始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性试验,并首批开设10个“数字班”。所谓“数字班”,即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在课堂网络环境下开展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那些只有黑板粉笔或简易信息技术条件的相对传统情境下实施教学的班级被称为“常规班”。这两种形态的试验班均接受相同理念与模式的语文教学,如:教学时间相同,教学理念、模式、内容与方法完全一致,师资水平大致相同;每节语文课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阅读内容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数字班学生均人手一网的笔记本电脑,阅读材料以超链接文本或网站的形式呈现,可随时上网查找或浏览相关资源,并在网络平台中与教师、学生交流感受、表达想法;而常规班学生则直接阅读纸质的线性文本材料。现如今,H校开展探索性试验已长达三年半,数字班学生表现出“更喜欢阅读”、“阅读能力更高”、“当堂迁移写话的表现更好”等特点。关于此,笔者之前以该校六年级学生为对象展开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强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开展课内数字阅读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产生显著影响。[2]首批参与试验的班级中,既包括从三年级开始加入试验的六年级学生,也包括从一年级就进入试验的四年级学生,如今的四年级数字班学生开展常规化的课内数字阅读也已长达三年半。与六年级学生相比,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对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也存在显著影响呢?
本研究将对H校四年级两种形态的试验班(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对比测试,尝试用来自一线教学现场的数据解答以上问题。对此,本研究拟解决以下三个子问题: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第三,阅读理解水平的各维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在回答这三个子问题的基础上,进而对四年级与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相关结论展开综合讨论。
二、文献综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与普及,以屏幕阅读为主的数字阅读开始动摇传统纸质阅读的统治地位,许多国内外研究者先后展开多项关于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电脑屏幕阅读与纸本阅读之间的对比研究。这些关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的研究,大致存在着以下不同的研究结论。
第一种,大多数国内外学者认为运用电脑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两种媒介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和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Muter等人以大学学生和职员为研究对象展开两次验证性实验,以阴极射线管和纸张两种方式呈现文本,比较电子显示与印刷显示的可读性,两次实验研究均表明这两种呈现载体下的阅读理解水平不存在差异。[3][4]之后,国内也有学者展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呈现方式下的阅读理解水平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5]此外,Kristine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的阅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运用iPad阅读电子书和阅读纸质课本的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6]
第二种,个别研究者发现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存在差异。如:Matthew等人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一项研究中却发现纸质阅读方式下的阅读理解率要明显高于电脑屏幕阅读方式;而在回忆信息方面,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学生自由回忆记起的信息更多。[7]国内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文本的不同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有影响,且达到显著水平,具体表现为打印文本的阅读效果优于Word文本的阅读效果。[8]
已有研究(见表1)普遍认为数字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效果“不存在差异”或“纸质阅读效果优于数字屏幕阅读”,由于这些研究多以短暂、非连续性的实验研究为主,比较缺乏自然、真实、长期的研究,并普遍对研究样本和变量进行严格控制,研究结论并不具备代表性和大范围的适用性。而笔者之前以H校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所展开的跟踪性研究,与以上两种研究结论均不一致。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意味着,在自然、真实的学校情境中,研究对象使用电脑屏幕阅读的时间、阅读量大小、屏幕阅读行为是否持久等都有可能影响研究结果。
三、测试题的编制
(一)研究框架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是读者主动构建自己对文本的“文本图式”或“认知地图”,并形成关于文本内容和文章结构的整体感知的过程。Kintsch等人认为,读者阅读时关于文本的表征可分为三种水平,即文章字词本身的文本水平、由命题及其关系构成的文章语义结构水平(包括对句子的理解水平)、与其他先前知识整合而成的更深层理解的篇章表征水平。[9]国内对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多种不同划分,如:有学者对文章阅读活动过程进行重新分析,将语文阅读过程分为文章微观理解阅读、文章宏观理解阅读、评价阅读和发散阅读等四个方面;[10][11] 也有学者从字词的掌握、理解能力(包括理解语言的能力和理解结构的能力)、推论能力、评价能力等四个方面考察小学生的阅读能力。[12]
本研究在借鉴已有阅读理解框架的同时,结合阅读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国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等三个层面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加以考察,其中阅读加工水平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理解、篇章结构理解和篇章推断判断等四个维度。
(二)测试标准
采用自编《小学四年级阅读理解测试题》,测试题共包括2篇不同体裁和不同难度的文章,每篇文章后面均设有三类答题项,即4个单选题、1个纠错题、1个主观题,其中纠错题需要从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限时20分钟。测试题总计50分,分项评分标准分别为:每个单选题3分、纠错题每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写正确记2分(每篇共设4个错别字)、主观题按照三个等级分别记分(1分、3分、5分)。以上这三类答题项分别对应考察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
四、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H校四年级共5个班,其中4个数字班,1个常规班,数字班与常规班整体规模并不均匀。本研究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以不打乱原有的教学班级单位和不影响既定的教学秩序为原则,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抽样。由于常规班只有1个,直接进入测试;而从4个数字班中随机选择了3个进入测试,以尽量减少抽样带来的误差。另外,四年级入学伊始,学校按照学业成绩表现将4个数字班所有学生进行了重新分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字班学生样本更加均匀和更具代表性。本研究共选择122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其中数字班学生93名,常规班学生29名,男生63名,女生59名。
(二)数据分析
数字班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与常规班的纸质阅读,均为长期的常规化课内阅读。为了有效检测两种班级形态的学生在某一时间点的阅读理解水平,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统一性,本研究采用传统的纸质测试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于2012年11月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者念指导语,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测试题,并由5位语文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流水批阅试卷,学生的各题分项得分与总分均使用Excel表格统计。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简单效应检验、偏相关分析等。
(三)信度分析
将测试获得的所有数据进行Cronbach’s Alpha检验,整套测试题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715。两篇文章的各个答题项信度系数分别为:词语理解0.706、0.722;句子理解0.704、0.713;篇章结构理解0.704、0.712;篇章推断判断0.707、0.722;识别校对水平0.690、0.677;阅读迁移水平0.687、0.694。吴明隆提出在信度系数的接受度上面,分层面最低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最好高于0.60,而整体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要在0.70以上。[13]因此,整套测试题的整体信度与各答题项的信度都达到可接受程度,信度良好,测试数据可靠、可信。
五、测试结果
(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比较
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在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上,t=-1.81,p>0.05,不同
表2 不同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 ± sd)
*p
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下的学生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总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虽然数字班学生的平均分比常规班高3.97分,但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在阅读理解水平的整体表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一,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在阅读加工水平总分上,t=-2.99,p
第二,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在识别校对水平上,t=-0.08,p>0.05,数字班学生仅比常规班略高0.06分,但不具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在阅读迁移水平总分上,t=-1.81,p>0.05,数字班学生总分比常规班高0.43分,但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长时间在一对一数字环境下进行电脑屏幕阅读并不会对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分析
对阅读理解水平总分进行2(性别:男女)×2(组别:数字班、常规班)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从性别来看,F(1,118)=9.78,p
第一,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比较。
表3 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
阅读理解水平比较(M ± sd)
对阅读加工水平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6.34,p
依次对各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①在词语理解上,性别主效应、组别主效应以及性别与组别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②在句子理解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5.27,p
第二,不同性别的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比较。
对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分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识别校对水平上,性别主效应显著,F(1,118)=4.57,p
(三)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为了考查学生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我们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偏相关分析,即控制某一种水平之后寻找另外两种水平之间的关系。对所有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见表4):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呈现显著性正相关(r=0.303,p
表4 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
三大变项之间的相关分析
六、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1. 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而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识别校对水平、阅读迁移水平以及阅读理解总分则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 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在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无论是在阅读理解总分上,还是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这三大变相水平上,女生均明显优于男生。另外,在对性别与组别(数字班与常规班)的交互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后发现,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而数字班女生与常规班女生的整体阅读水平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
3. 阅读理解水平的三大变项之间存在相关
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交互效应,具体表现为: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
(二)综合讨论
笔者曾就H校六年级学生的同期阅读测试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第一,数字班学生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整体呈现显著性差异,数字班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和阅读迁移水平均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第二,无论数字班还是常规班,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明显差异。第三,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都呈现正相关,而阅读加工水平与识别校对水平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14]截至2012年年底,H校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字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长期在课内开展常规性纸质阅读),坚持开展课内阅读均已达三年半之久。与六年级相比,本研究关于四年级学生阅读水平的研究结果既有不同,也有相同(见表5)。
1. 关于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在阅读理解总分上,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 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首先,对于四年级和六年级而言,无论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学生们每节语文课中都会有8~10分钟时间阅读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章,“每节课的识字量大大超出传统教学”,[15]这种长期且连续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其课内阅读量已远远超过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和“5~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6]然而,常规班学生的课内阅读材料仅限于纸质的印刷材料,而数字班学生除了阅读与常规班学生阅读内容相同的电子材料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主题资源,并且可以当堂与教师和其他学生通过平台交流与讨论,数字班学生也因而比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范围更广、视野也更开阔、思维更活跃。这也是在大致相同的课内阅读内容的情况下,四年级和六年级数字班学生在阅读加工水平上都明显优于常规班的主要原因,也意味着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次,识别校对水平并非简单的识字水平,而是学生对字形、字义和字音的综合反映,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这就要求学生既能根据上下文判断字义、字音找出错别字,又要掌握字形并正确写出该字。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看小说或故事时大多只注意事件的进程和变化”,[17]关注焦点多停留于文章或书籍的故事情节或整体概况,对单个的汉字或词语等细节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而六年级学生则越来越多地关注字词与语法结构、“事物的规律性知识”[18]等,数字班学生可通过网络环境随时解决各种识字和阅读问题。因而,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识别校对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第三,阅读迁移水平指学生将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迁移应用到其他实际情境中的能力;H校的试验班学生在每节语文课都有8~10分钟的时间当堂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写作表达,其中数字班学生在电脑上打写,常规班学生采用传统的手写,长期的课内写话训练使得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都同时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本研究中,在阅读迁移水平方面,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学生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六年级数字班学生明显优于常规班学生,这说明一对一数字化课内阅读对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迁移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2. 关于男女生之间的阅读理解水平差异表现
关于“不同性别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国内学者研究发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男女生性别差异随着年纪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女生在阅读能力上的优势逐渐明显”,[19]具体表现为三年级男女生差异不显著,四、五年级差异显著,六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国外研究也指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男女性别差异,且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到青少年时期,这种差别倾向于消失”。[20]这里的“青少年”指年满13周岁但不满18周岁的社会群体,一般多为中学生。因此,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小学低年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不存在明显的男女差异,到了中高年段后男女生差异逐渐显著,且女生优于男生,但到青少年时期这种性别差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本研究中,四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女生阅读水平都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即中年段差异显著;六年级数字班与常规班内,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都不存在显著的男女差异,这与已有研究结论“小学高年段男女生差异非常显著”并不一致。这说明,不管是数字班还是常规班,大量的常规性课内阅读对高年段学生的影响比对中年段学生的影响更明显。此外,四年级数字班男生的整体阅读理解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六年级数字班男生的阅读加工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班男生,即数字班男生在阅读理解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优于常规班男生。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长期的一对一数字化阅读在提高男生阅读能力、阅读心智方面具有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关于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的相关分析
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加工水平、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的交互效应均表现一致。首先,本研究的识别校对水平主要通过在指定的原文段落中找到错别字并正确修改进行考察,即便学生已经理解文章篇章或句子的大致意思,也未必能顺利找出错别字并予以改正。这意味着,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识别校对水平,识别校对水平的高低也不决定于阅读加工水平,因此二者未呈现显著相关。其次,中高年段的学生开始从“学习阅读方法”到“通过阅读学习”[22]转化,对文章或书籍中结构与内容的整体理解不断增强,并越来越关注人物的内心体验和真实自我的表达,阅读加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迁移应用与表达的效果,因而阅读加工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出显著相关。第三,数字班的电脑打写与常规班的传统手写,都是学生通过语言的自我建构与内化加工之后真正将语言迁移应用到实际情境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对汉字本身拥有足够的识字量,不但要认识字词、掌握字义字音,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并且正确拼写出来,因此识别校对水平与阅读迁移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相关。
综合来看,关于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研究结论,与前文关于屏幕与纸质两种媒介下的阅读效果已有两种研究结论(不存在明显差异、纸质阅读明显高于屏幕阅读)均不完全一致。笔者所研究的数字班学生的电脑屏幕阅读与常规班学生的纸质阅读是基于长期且连续的常规课内阅读而开展的,而已有研究中的纸质阅读与屏幕阅读大都是基于某一次的阅读行为和效果而开展的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具有较明显的随机性和偶然性。本研究的研究样本仅来自于一所学校,样本量偏小,未来将扩大抽样范围到其他地区和学校,以获得更大范围的取样和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此外,鉴于横向研究设计本身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未来将对同一批研究对象开展后续的跟踪性研究,以求更加清晰、完整地探求儿童数字阅读的发展规律。
(指导教师:余胜泉)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陈玲.1:1课堂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1):25~29.
[2] [14] 贺平,余胜泉.1:1数字化学习对小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5):99~105.
[3] Muter, P., Kruk, R.S., Buttigieg, M.A. & Kang, J.T.. Reader-Controlled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Human Factors, 1988(30):473~486.
[4] Muter, P. &Maurutto, P.. Reading and Skimming from Computer Screens and Books:The Paperless Office Revisited? Behavior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991(10):257~266.
[5] 姜丽红.电脑屏幕与纸面呈现载体对大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8:64.
[6] KristineE. Grace. Comparing the IPAD to Paper: Increas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Digital Age[D]. Master Dissertation, 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2011.
[7] Matthew A. Kerr, & Sonya E. Symons. Computerized Presentation of Text: Effectson Children's Reading Ofinformational Material. Reading and Writing. 2006,(19):1~19.
[8] 孙悦亮,肖崇好.限定阅读时间条件下文本呈现方式对阅读效果的影响[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97~300.
[9] Kintsch, W.,&Van Dijk, T. A. Toward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8,(85):24~40.
[10] 莫雷.语文阅读水平测量(三)(修订版小学六年级适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
[11] 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6.
[12]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上)[J].学科教育,1998,(5):46~48.
[13]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15]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2.
[17] [18]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35.
[19] 臧铁军.小学生阅读能力诊断性测评研究(下)[J].学科教育,1998,(6):41~44.
关键词:自主学习;学习策略;调查结果;教改对策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069-02
引言:
信息化推动现代教育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教育信息化的使命不是要用信息技术武装传统教学,强化和巩固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超越以教师讲授、灌输为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实现传统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模式向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学习、创造性学习能力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导学模式转变[1]。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对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只有掌握和分析学生运用自主学习策略的实际情况,才能根据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系统建设。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现状进行综合调查,对调查结果认真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参照我国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张卫教授等编制的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2],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策略的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从六个方面展开,分别为一般方法、学习求助、学习计划、学结、学习评价和学习管理。问卷共设计29道题,这些题目要求被调查者在给定答案中选出最合适的答案。本问卷的计分方式为:非常不符合1分,不符合2分,比较符合3分,符合4分,非常符合5分。问卷得分值越大,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越强。其中,0~1分很差,1~2分比较差,2~3分基本合格,3~4分良好,4~5分优秀。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学院1~4年级本科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各为300名,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9份,回收率99.1%,有效率100%。四个年级学生的分层调查,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增加了部分学生主观陈述的例证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使主观内容与客观数据相互印证。
二、问卷题目示意
自主学习策略问卷调查的题目如下表所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实际反馈信息得出以下结论:
1.一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的年级平均值为3.54分,各评定项的得分均衡,差异较小,其中学结和学习计划分值较高,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把握相关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当学习计划和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时,能够合理调整学习计划和进度,同时对学习和训练的任务可以做到统筹协调。学生的学习评价项得分较低,说明一年级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有些不适应,很少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思考以其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
2.二年级学生年级平均值为3.56分,其中学习计划得分值较高,说明学生能够按照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当学习计划和现实情况不协调时,能够适时调整学习计划,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打乱了学习计划,会设法弥补;但学生不太注重学习方法的运用,课上认真做笔记的人数较少,若老师不布置作业,学生很少主动复习、看书或者自己找习题练习。
3.三年级学生年级平均值为3.45分,其中得分较高项为学习计划和学习评价,表明学生能够对自己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取得的进步深入思考并进行自我评价;分值较低项为学习求助,说明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自我学习,和老师以及其他学生沟通交流较少,需要提高这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意识。
4.四年级学生的年级平均值为3.22分,其中分值最高项为学习管理,说明四年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统筹兼顾的能力比低年级学生有很大提高,这对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适应第一任职需要是非常有益的,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不足,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较多,对“为什么”带来的感悟和体会偏少,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5.四个年级学生学习策略综合评定成绩为3.44分,其中学习计划分值最高为3.49分,一般方法分值最低为3.39分,但各评价项得分较均衡,差异较小。说明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测评结果属于良好水平,但呈现年级差异大的特点。
四、教改对策研究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包括的6个方面,共29个评价点进行综合分析,对照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并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内在关系如图所示。具体来讲,开展案例应用军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理论实验一体化和能力培养过程化的四维度教学改革,案例应用军事化要注重两个对接,一是大学物理知识点与实战问题对接,二是知识点与专业问题对接;教学形式多样化要在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基础上探索深层次的教学方法;理论实验一体化要全面推进演示实验进入大学物理课堂,同时物理老师和实验老师要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能力培养过程化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二是积极开展各种创新竞赛活动,通过四维度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2]朱祖德,王静琼,张卫,等.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60-65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就曾明确指出: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就是爱和自尊。如果学生感到没有被人爱,或认为自己无能,他们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的目标。这就是说,爱和自尊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每个人都需要感到别人在关爱并且尊重自己,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在学校里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更显得重要。这将有助于小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力。对于我的学生,我就努力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爱和尊重:课堂上的 “Hello, my pupils! ”课间的“How are you ?”、“Your dress is very nice ! I like it so much .”、“ Put on more clothes , please ! ”就能把我和学生的心靠得很近。当然,关爱和尊重学生,还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公平上。每个班在英语学习中都有尖子生和后进生。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对尖子生给予更多的爱和关注,都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他们身上,而对于后进生更多的是责备和放任。但我们教师都应意识到,这样的做法会极大的伤害这部分后进生的自尊心,让他们认为自己在英语学习中是失败的,从而使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何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其实,后进生更应值得教师的关注。成绩的暂时落后,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学习好英语的能力。我就时常鼓励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信任的目光,关爱的微笑,耐心的辅导,不让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刻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和尊重。我所做的换来的是学生对我的信任和对英语产生的兴趣,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的较大提高。我班三年级新转来一名学生,以前从没学过英语(我班学生一、二年级都开设英语课),刚开始时学习兴趣很浓,机灵的眼睛总是跟着我转,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没有以前那种活跃的身影了。我知道他在英语学习上感到有些落后,怕跟不上其他同学,因而在同学面前失去自尊。于是,一方面在课堂上,只要他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一定叫他回答,并加以表扬鼓励;另一方面在课后,给他制定了可行的学习计划,定时给他补充学习内容,让他逐渐减小和其他同学的差距,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名学生英语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已经能够很好的适应我的教学,从而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英语活动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的期望理论指出:学习动机=估计的成功的概率×成功的诱因价值。这就是说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学生对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及学习成功后所带来的结果,这说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此采取措施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学中的重要问题。
1.适当的运用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除了必须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关爱与尊重之外,还来自于他们受到的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外在激励是指学生通过寻求外在奖赏或诱因而获得的推动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外部激励尤其有效。教师可以使用五角星、印章或表扬(Good job ! How clever!)等来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必须要建立起内在激励系统,即学生给予自己的推动力,才能让学生从心理内部来激励自己,从而能长期保持学习英语的乐趣和积极性。在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中,我采取了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一方面,以发放五角星和盖印章的外在激励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投入学习之后有所回报;另一方面,从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好英语自信心的内在激励方式来保持学生长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班一名学生在二、三年级时,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来自我给他的物质奖励和口头表扬,每次得到五角星或我的表扬后,就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仅仅对于我的物质奖励和表扬已不能调动其积极性了。于是我改变方式,经常利用课堂上他回答对问题或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机,对他加以表扬鼓励“You are very clever !”,“I believe you! ”课后主动找他交流,用班上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并取得成功的学生事例,帮他树立自信心。在内外激励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地,又能见到他积极的投入学习了。
2.正确对待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错误,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是小学生习得的第二语言。不可避免地在学习过程中会受母语的负迁移和中继语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错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待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不分大小、性质等有错必纠,虽然出于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和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但这种做法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根据S.P.Corder“错误分析理论”的原理,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所产生的错误,应采取一种正面和积极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口误或无关句子表述或交流的正常进行的错误,教师要采取包容和宽松的态度。
三、善待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
一、调研背景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期发展论”(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人格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产生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以及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遇到不同性质的社会适应问题。6―11岁的儿童(对应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发展危机,在这一阶段中,他们逐步习得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顺利完成这一任务,他们就会养成和保持一种勤奋、积极、进取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获得勤奋感;如果不能获得而缺乏这些基本能力,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无能,便形成和强化了自卑感。
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成功或失败所带来的欢乐或痛苦经验非常大地影响着他们是否能够顺利度过勤奋-自卑的发展危机,学业的失败甚至会带来人格发展的扭曲甚至变异(张春兴,1996)。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格外有意义。
“适应”在心理学上一般指个体调整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使之与环境条件的要求相符合,这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就“适应”而言,包含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1)个体,这是“适应”的主体;(2)环境(情境),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其中人际关系是个体“适应”过程中环境(情境)的重要部分;(3)改变,这是“适应”的中心环节。现代意义上的“改变”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满足自己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适应性”则指个体在这种使自己的机体和心理状态适应环境要求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因此“学习适应”是指学生个体主动调整自身以与学习环境要求相符合,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部分。“学习适应性”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差异很大,有些小学生存在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有超过20%的小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水平低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差;约有20%的小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技术水平低下,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有25%的学生对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总体来说有26.71%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低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达到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但在学习适应性某些因素方面存在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戴育红,2009)。这些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为他们顺利完成小学阶段的社会适应问题提出了挑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学习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适应水平。
也有研究证明,不同学校的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也有所不同。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是一所具有50年历史的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严谨的校风和独特的教学特点,因此,对丰台第一小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构建丰台第一小学学习心理辅导校本课程,首先需要明确本校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调研目的
为给丰台第一小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为科学构建丰台第一小学学习心理辅导校本课程提供第一手资料,使本校的学习心理辅导建立在现实需要的基础上,丰台第一小学开展了学习适应性调查研究。本研究以五、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本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而分析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调研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被试采用不记名方式作答,选择与自己最相符合的选项。问卷采用的是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五、六年级适用),该量表的折半相关系数为0.71-0.86,重测相关系数为0.75-0.88,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效标,表明有较好的建构效度。因此,此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属标准常模测验。
周步成教授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基本理论认为,学习适应性是指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也可以说是一种学习适应能力,其主要因素有:学习热情、有计划地学习、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在不同的年级,学习适应性的标准有所差异。根据年级的差异,“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在测验项目上作了细致的编排,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多。小学阶段量表分为小学一、二年级用(包括5个内容量表),小学三、四年级用(包括7个内容量表),小学五、六年级用(包括9个内容量表)。在内容量表的基础上又分为4个分量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心身健康,并编有效度量表,用于检查回答的一致性,以剔除无效问卷。具体是:分量表一(学习态度)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1(学习热情),A2(学习计划),A3(听课方法);分量表二(学习技术)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4(学习技术),A5(读书和记笔记方法),A6(应试方法);分量表三(学习环境)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7(家庭环境),A8(学校环境),A9(朋友关系);分量表四(心身健康)由3个内容量表组成,A10(独立性),A11(毅力),A12(心身健康)。每个内容量表10个题目。
测验的评分标准是:在对学习适应性的评定上采取等级制,具体地说就是将测查结果分成5、4、3、2、1五个等级,5为优等,4为中上,3为中等,2为中下,1为差。处于中下和差的都可以归为学习适应不良。
四、调研过程
研究采用随机整群取样的方法,选取丰台第一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个班,共计293人。其中五年级4个班级,共151人,均为有效问卷;六年级4个班级,共142人,均为有效问卷。问卷结果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处理。
五、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学习适应性状况的总体水平
经统计分析,接受调查的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见表1。
表2显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处于三等和三等以上的占75.5%,处于三等以下,亦即学习适应不良率占24.5%。六年级学习适应良好率为76.76%,适应不良率为23.24%。
目前已有的研究对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发展水平的评估不太一致,有的研究认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水平为“略超中等3”,但也有的研究则认为是“低于中等3水平”,而我校的调查结果表明,五、六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是“略超中等水平”。我们认为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与此学校教育影响、学生家庭教育影响有密切的关系,我校学生呈现出自己独特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水平。
(二)学习适应性各因素的差异 两个年级在AAT各内容量表和分量表上的不良率分别见表3和表4。
在学习适应性9个维度上,五年级学生不良率较高的是学校环境、学习计划和毅力,较低的是听课方法和学习技术;六年级学生不良率较高的是毅力、学习计划和学习热情。在4个分量表上,五、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环境上不良率均最高,在学习技术上不良率均最低。可见,高年级学生对“学习环境”,尤其是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困难较为突出。
(三)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学习适应性的年级差异,结果表明,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计划方面,五年级学生明显优于六年级学生,而在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毅力、身心健康几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就年级差异而言,我校六年级学生更需要在学习热情和学习计划方面加强干预。 (四)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五年级女生在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方面显著优于男生,而在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六年级女生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方面显著优于男生,而在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和心身健康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我校五、六年级的女生在学习热情、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方面要显著好于男生,而在学习计划、学习技术、学校环境、毅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因此,就性别来说,男生应是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干预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在听课方法、家庭环境、独立性、心身健康方面。
六、启示与建议 我校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基本类型
学习适应问题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之一,本研究把学习适应分为身心健康、环境适应、学习动力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四个基本方面,综合调查结果与相关教师的访谈,把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环境适应不良。具体表现为在学生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消极因素,人际关系需要改善,或者不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这在我校平时接受的个体咨询辅导中也有体现。
2.学习策略欠佳。一些学生欠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比如听讲、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试、记忆等。
3.学习动力不足。这类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学习的独立性、毅力在他们身上表现也较弱。
4.身心健康有待加强。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在平时的个体咨询中我们也发现,这类学生总会感到没劲儿,头晕脑胀,做事拖拉。 重视对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培养
从总体上看,我校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还应该进一步提高。有一些教师会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是一个自然而然提高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适应学习生活,或者只是重视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培养,但是从总体上看,每个年级都有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又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此调查研究更表明,高年级学生还存在学习适应不良的问题。教师需要把学习适应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不得忽视。 团体心理辅导要有年级差异、性别差异
本研究是为我校进行学习心理团体辅导做准备的,本研究发现,总体来看,我校有一部分学生学习适应不良,需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男生、女生也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团体辅导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差异,使团体辅导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加强个体学习心理辅导
[摘 要]数学学习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我监控学习是对其影响最深的因素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高段小学生数学自我监控知识的研究,来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探讨自我监控在不同性别、年级上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数学学习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提升
一、引言
在学科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监控知识,有了它,学生就可以在学科学习中自己寻求获取知识的策略,从而学会自学,这是学习能力和学科能力的最好体现。 通过对小学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学习的调查,发现了小学生自我监控学习与数学成绩之间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数学成绩显著相关
对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数学成绩进行相关分析,r值为0.477,属于中度正相关,P值为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数学成绩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通过进一步对数学学优生(班级数学成绩排名前30%)与学困生(班级数学成绩排名后30%)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进行差异分析,最后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学优生与学困生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差异分析表
学优生 学困生 t P
M SD M SD
数学自我监 控学习能力 28.096 3.56 25.768 5.2 2.422* 0.004
注: *表示在.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上表1可知,t值为2.422,P值为0.004,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认为学优生与学困生在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表现为:数学成绩较好者,其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水平也较高,相对的,数学成绩相对较差者,其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水平相对较低。
(二)不同性别在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上并无显著区别
由下表2可知,t值为-0.528,P值为0.59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男女生性别在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上不存在显著区别。
表2: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性别的差异分析表
男生 女生 t P
M SD M SD
数学自我监 控学习能力 25.134 3.129 25.768 2.796 -0.528 0.598
性别作为影响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个体因素之一,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 ~ ,女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优于男生。但是,在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表2)中,发现4—6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且男生的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女生一样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三)不同年级在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上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反馈性、补救性这两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区别
对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年级做了方差齐性检验,P值为0.308,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认为不同年级总体方差是相等的,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与年级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SS df
F P
组间 2.344 2 1.172 0.131 0.877
组内 1248.475 140 8.918
总数 1250.819 142
由上表3可知,方差检验的F值为0.131,P值为0.87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不同年级与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之间不存在显著区别。这与董奇等 研究发现儿童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在10—13岁期间变化较小相符。
本研究进一步对数学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各维度进行研究,将各维度分别与年级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发现各维度的方差齐性检验P值都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可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各维度与年级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
计划性 准备性 意识性 方法性 执行性 反馈性 补救性 总结性
年级间P值 0.850 0.378 0.293 0.129 0.707 0.001 0.029 0.462
由上表4可以发现,反馈性、补救性这两个维度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这两个维度与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区别,其余六个维度与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区别。
图1:反馈性均值与年级的线性关系 图2:补救性均值与年级的线性关系
由图1可知,在反馈性这一维度上,五年级的反馈性最优,六年级优于四年级。
由图2可知,在补救性这一维度上,四年级与六年级差不多,两者都优于五年级。
三、建议
(一)加强预习指导,制定学习计划
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之一。新课前,教师应制定出明确的预习目标,这样学生才能明确预习的方向。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给出的预习目标应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制定,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
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内容前,教师可以先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明天我们将要学习“轴对称图形”,你们先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想一想为什么他们被称为“轴对称图形”,并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看是否能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就为课堂讨论交流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学生会纷纷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通过课前的观察与动手实践,学生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新课对他们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预习完后,有的学生会觉得简单,有的会觉得学起来有困难。例如 “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有的同学很快就能发现对折一次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即是轴对称图形,而有的同学并不能发现这一点,他们只是凭感觉,猜测该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足来制定学习计划,如上课时对哪些内容要着重听讲,哪些内容需要通过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学习时间的安排等。有了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学生就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了。
(二)大声思维,呈现解题方法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很少结合一些有效的数学方法进行解答。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数学方法的运用。因此可采用大声思维法,通过自己或他人思维过程的呈现来认识比较不同的思维过程,从而选择更为有效的方法或者帮助发散自己的思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大声思维的训练者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甚至可以是学生自己,由学生自己来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更能加快其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
师:谁能告诉我,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生1:已知汽车产生的噪音是80分贝,通过绿化造林使噪音降低了1/8,由此我可以求出噪音降低了多少分贝,即80×1/8=10分贝。而原先的噪音是80分贝,减去降低的10分贝,即为现在人所听到的分贝数:80—10=70分贝。
生2:老师,我根据条件先画了个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