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数学结题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范文第1篇

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适量有效的课外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养成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以及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尤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的作业更要体现科学性及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设计信度较高的作业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一般都采用配套使用的一课一练,这些作业基本任务是复习巩固知识,是课本习题重复,(基本上与课堂作业本的内容形式相近),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知识层次耗时过多,技能和智力的训练相对薄弱。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多样化的数学课外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的重要生活内容,每一次作业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足迹,不断地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

鉴于以上情况及其分析,我们决定致力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生活实践开展学习、收集、探究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拓展作业思路,创新作业方法,提高作业质量,实现作业的真正效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外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探讨怎样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数学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2.实践性原则。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知识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实践,不断地体验,感受成长的足迹。

3.全面性原则。学生是各具特色、动态多变的个体。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老师设计的课外作业中有不同的收获。

五、研究成果

1.教师的论文、案例;2.学生的课外作业集。

六、研究的思考及展望

一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组的教师们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探究的实践,反馈、分析、总结、在实践。实验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自主的满足与实践的乐趣。一年的研究实践,也是自身继续学习提高的过程,促进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课外作业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充满魅力,孩子们完成课外作业有了动力,由原来的不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自主开放非常规的课外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我们要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敢于超越,善于发展,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形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有效的手段赋予传统作业新的生命,是课外作业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通过实践,我们惊奇而惊喜的发现,这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对促进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即便从应对考试的角度看,他不仅使学生更有效地应对在学校期间将要面对的考试,而且对学生离开学校后迎接各方面的“考试”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然,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1.对研究的反馈功效发挥得不够。有时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花样,品种繁多,给讲评和展示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往往在无意间忽视了反馈。课题后续研究跟不上,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绪、情感和方法的评价过于忽视。有待今后进一步努力。

2.家长参与不足。和城市相比较,团场孩子在家长参与方面还存在明显差异。教师提供的训练方案,城市孩子能成功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这一方面分解了教师工作的压力,更明显的提升了作业的质量;而团场较多的家长往往因为工作关系,在知识储备,对教育的人是等诸多原因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范文第2篇

(一)选题背景

笔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学习数学是从简单的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因此笔算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相互合作和动手实践以及学生的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笔算能力下降,具体体现在三方面:1.笔算正确率下降;2.口算速度慢;3.不能灵活运用运算性质、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同时发现学生在做笔算题时,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时粗心,进位不加退位不减,笔算后不验算等不良学习习惯。笔算能力的下降,严重影响数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申报了提高学生笔算正确率的研究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笔算正确率,将是我今后的主要教学任务。

(二)理论依据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

2.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进行教学。

(三)应用价值

提高学生笔算正确率的研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笔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能逐步做到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设想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要点

1.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具体内容。

(1)研究小学生在计算中错误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能力。

(3)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

(4)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笔算习惯。

2.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理念思想转化

理念是行动的指挥者,学生笔算能力的提高首先取决于思想方面的重视,只有通过各种认知改变原有理念,重视笔算才能在行动上提高。

(2)专项题训练

学生的转化提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每一次转化都是一次质的飞跃,如何提高离不开训练,在训练中要抓好以下环节:

①专项算理的讲解,讲练结合

②多样化习题训练

③培养良好的笔算习惯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学习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笔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实施笔算竞赛了解学生现有状况与研究前对比,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以杜甫川小学四年级六班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取得实验经验后,再大范围地推广。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三)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12月—xx年2月)

1.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制定研究方案。

3.进行“小学生笔算能力现状” 的调查研究 ,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xx年2月—xx年4月)

深入落实研究方案,进行提高笔算能力的培养训练及不良笔算习惯的矫正。第三阶段:结题阶段(xx年4月—xx年6月)

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并进行推广。

结题,撰写出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范文第3篇

几何知识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认识现实世界,同时被认为是训练人们思维的极好素材,而培养空间观念是训练人们思维的必经之路。

我国在1988年提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将其编入教学大纲。此后,对于空间观念的要求不断详细与深入。尽管由于研究视角以及分析方式的差异,对于概念的界定有所不同,但都无不承认空间能力的重要地位,以及培养学生空间能力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其空间观念形成、发展、建立空间想象力的重要阶段。然而,在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几何时会感到困难,想象不出来物体的形象,空间表象能力差,空间组合复杂时不能顺利建立映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课程自身的特点,学生个体特征等因素外,还取决于教师在几何图形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方法与策略密切相关。于是,我们把视线放在学习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载体――新课标教材和教学实施者――教师等三个因素之中。对在校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希望从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影响因素等方面了解现在小学生的空间发展的现状,得到相关的资料,并竭尽所能探索有效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方法与策略,为数学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有益参考。

二、核心概念

1.图形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本课题研究中的图形教学是教师以上述内容为基础所进行的教学活动。

2.空间观念

《标准》中的空间观念主要表述为:根据实物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据此,课题组约定:本课题研究相关“空间观念”包含人脑空间知觉形成物体表象及在形成表象过程中所进行的分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空间观念,国内外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比如:心理学加德纳论证到,空间能力是人类智力中的一种。空间观念对于科学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建构主义教育学家皮亚杰、英海尔德在他们的实验研究中认为儿童通过不断地、积极地内化自身行为,积累组织有意义的结果,进而形成自身的运算系统,从而形成儿童的空间观念。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活动化的研究。比如孙晓天《空间观念的内容及意义与培养》认为,空间观念是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丰富几何知识体验出发,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应当是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途径,都应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刘晓玫博士在《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规律及特点研究》中从课程的角度出发,比较系统地揭示了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发展牢固的空间观念,掌握几何的概念和语言,不仅可以较好地为学习数和度量概念做准备,还可以促进其他数学课程的进一步学习。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阶段《标准》下“图形与几何”这一领域中有关空间观念知识点的教学状况的分析,结合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现状,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行之有效地进行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小学阶段,作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媒介――几何与图形不同学段知识点分布状况如何,有什么联系?

以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蓝本,以目标要求中的关键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为标准,对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形成知识结构体系图;

(2)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按照上述标准,合理设计样题,对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学生在空间观念方面的现状水平,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3)针对不同学段关于空间观念发展的目标要求及学生空间发展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更好的发展。

结合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现状,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更好的发展。

五、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法。合理设计样题,对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现状,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

(2)行动研究法。组织进行教学评比活动,通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再总结反思的过程,提高研究水平。

(3)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课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策略的合理性。

六、研究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

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文献综述,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撰写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

(1)梳理教材,全面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内容与目标要求。

以教育部2013年审定的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为蓝本,以目标要求中的关键词“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为标准,对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形成《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知识结构图及特点》报告

(2)调查、分析小学阶段图形教学空间观念发展状况。

按照上述标准,合理设计样题,对学生进行测评。了解学生在空间观念方面的现状水平,找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形成《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现况》报告。

(3)查阅文献、反复实践与反思,探索适合小学图形教学中发展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依据前述两个报告,查阅文献,开展图形与几何类研究课教学展示,反复实践与反思,探索适合小学图形教学中发展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形成《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发展空间观念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论文。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范文第4篇

课题负责人:鄢建红

如今世界是经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使学生长大后能够适应这个社会,不被淘汰、如何使他们成为多功能型人才,是现代教师(特别是我们乡村教师)教学中急待钻研的课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功能于一体,不受时空限制,直观、形象、生动,有较强的感染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师,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高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积极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如何正确、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举措,让这些技术资源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经过近两年的多媒体教学实践,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活力。教师们力所能及的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感受到了网络的神奇,领略了网络的魅力。

主要参加人:鄢建红、张亚、何龙权、陈正方、黄伟。

二、研究设想

研究目标:(各学期研究目标,最后研究目标。一般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小学的研究时间可以是六年为一个周期)

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确立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探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网络资源,构建校园文化,尝试远程教学,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1、探索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教学效益。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

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多途径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用于实践的能力。

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和善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教师群体。

研究内容:(各阶段研究的内容,逐层深入)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3年3月)准备阶段

1、确定、撰写好课题研究方案。

2、确定实验研究对象,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完成调查报告。

3、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4、成立课题组并根据教师所任学科特点完成成员分工。

5、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信息技术理论培训。

6、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

第二阶段(2013年4月―2014年3月)实施阶段

1、开展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具体的实践研究。

2、开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学课常上的探究性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开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活动中对信息技术应用情况进行比较、创新。

4、举行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

5、组织全校性的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术研究成果的评比与展览活动。

第三阶段 (2014年4月―2015年3月)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各类资料。

2、分析各类资料,完成实验报告。

3、请专家组和学校进行结题鉴定。

预期成果及研究价值: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确立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探讨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网络资源,构建校园文化,尝试远程教学,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最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研究范围和内容:

1、研究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渠道,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全面开放和优化。

3、研究如何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资源、网上资源、软件资源以及学校自行开发制作的课件等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研究法、对比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小学数学结题报告范文第5篇

一、学习理论,确立课题,全面开展校本科研活动

1 创“学研思”体系,依靠制度考核、激励

学校和学生发展都靠教师,因此教师发展是根本。为此,我们力求教师在学习中形成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发展教育思想,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思想,在积累中丰富教育思想。我校创建“月月理论学习、周周校本科研、日日教学反思”的“学研思”体系。制定以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为模式的理论学习制度。每学期末,我们都将教师理论学习成绩、教学科研成果与期末考评挂钩,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使之成为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三年来,“学研思”体系从未动摇,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有了实质性转变。

2 针对教学问题,确立校本课题

教师通过教育理论学习,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拟定了以问题为对象,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科研方案;组建了把问题转化为校本课题,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平等对话为特征的校本科研体系。我校严格按照课题研究项目立项程序:教学问题调查学科组讨论课题组申请填写课题申报表学部审查学校审批,2009年以来共确立13项校本科研课题,并体现出三大特点:学科面广,包括绝大部分学科;参与面广,人人参与,每个教师都有课题;探讨面广,有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和思想品质教育策略研究。

3 课题群组合作,全面开展活动

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创建学习氛围,建立研究型课题组非常必要。我校在保留原有教研组格局基础上,结合课题组需要进行了适当改组。由教研组长负责建立本学科校本主课题,教师按年级和学段参加,也可申报立项子课题,形成合作课题和子课题群,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研究,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科学方法操作执行。教研活动要求经常开展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学习讨论与课题研究,随时进行信息交换:建立必要活动登记、记录和评价制度,加强教研管理和监督。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上研究课是校本活动的主要形式,采取的主要是多案、多讲、多议和多思方式,将每项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有条不紊地开展活动。

二、转变观念,突出主体,灵活运用创新教学模式

认知派观点强调学生主动理解式学习,教学过程是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操作发现知识,并通过意义建构形成知识结构。根据这一理念,我们探讨“先学后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下面谈谈“先学”与“后教”的运用方法。

目标定向(2—3分钟)。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学习与训练的重点,做到方向明确,攻关有数。在先学前一定要有学习目标。目标定向主要根据学科维度,也要考虑学生维度。

学生自学(8—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查找答案。学困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部分答案。这是先学的主要形式。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主要根据学生维度而定。

小组讨论(5—6分钟)。学生相互讨论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讨论中寻求答案,也可交流自学信息。其实这就是“兵教兵”,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根据学生维度而定。

交流答疑(6—8分钟)。学生把仍未解决的问题或答案,有分歧的问题提交给老师(或其他组同学)。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进行点拨讲解,或其他同学帮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也是“后教”的基本形式,当然这里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维度灵活运用。

练习检测(7—10分钟)。通过对定向指出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自测(独立作业),检测学习效果。这是“先学后教”的效果检查。

课堂小结(3—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收获进行总结,使学生接收的知识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强化教学效果,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也可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教学延伸和知识拓展。

另外,我们还探讨了“三段六环”和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它们不是机械不变的,都有其灵活性和机动性。这些模式对校本科研活动的初级阶段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对青年教师也有很好引导作用。

三、组织结题,提炼升华,全而推广校本科研成果

1 精心组织校本课题结题

我校校本课题结题工作严格按科研项目程序进行:申请结题撰写结题报告整理递交结题材料听结题课和结题报告评审组审议举行仪式颁发结题证书。下面是《小学数学“三段六环”教学法应用研勋结题报告摘选。

研究范围。关于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数学学习方法的研究,其中既有教学行为研究,也有学生学习行为研究和学生行为评价研究。

理论支撑。生本教育理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

模式运用。三段是指动机产生、探究活动和运用拓展阶段。六环是指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巩固运用和总结拓展。

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主要解决学生特别是弱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和参与性不高,对学习没有信心的问题:探究“三段六环”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自主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技能和数学学习能力。

研究成果。通过课题研究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突破的难关,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兴趣等问题的研究;不仅探究出“三段六环”课堂教学方法的深刻内涵,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加以改进,科学调整六个环节,灵活运用这一模式,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力:这一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与新授课的教学,利于青年教师学习模仿,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同时还存在获奖论文和教案,研究课图片、课件和教具等物化成果。

2 全面推广校本科研成果

校本科研活动中,即要重视校本课题研究,更重视课题成果推广。我们注意将校本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教学效益,用科研成果指导常规教育教学实践,这是不断进取,步步深入,面向未来的过程,也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主要是三条措施: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成果主动在常规课教学中运用,学科组监督落实;本学科教师结合课题成果积极在常规课教学中运用,学校监察落实;其他学科教师有选择运用校本课题成果,学部指导推广,检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