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一轮的课改正在大范围推广。伴随着课程改革而来的,是各大中小学校教师培训的陆续开展。对于中小学校来讲,课程改革带来最大变化的课程应该就是英语教学,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
目前,我国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的教师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尤其是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项目更是数目繁多,各种“国培”和“省培”项目层出不穷。有些培训活动既有理论课程的学习,又组织教师参与实践时间,看起来十分科学,但是这些培训的实际效果如何,是否取得了既定的培训目标,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实践。
一、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1、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
目前,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培训,依旧是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即专家学者在讲台上面讲,参加培训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们在课桌后边听。教学方式老套,忽视了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看作了相应英语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灌输对象。这种自上而下的培训模式,将参与学习的教师置于被动地位,与我国提高教育水平、推广素质教育运动中对教师的要求完全相悖,是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症结之一。
2、缺少对教师真实状态的了解
正是由于培训者高高在上,教师们被动接受的培训模式,导致培训过程中,忽略了不同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不同的个体处境。1)态度和意识等主观层面的忽略。培训者的教育活动,往往是脱离实际的高谈阔论,听起来句句在理,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些理论能派上用场的时候却是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培训者忽略了培训过程对教师主观态度和意识的改变。教师的主观态度和意识,决定着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教学成果的高低。态度和意识,说起来好像很深奥,但是简单来讲,对于教学工作应该积极主动,还是应该消极怠工、消磨时间,这就是不同教师的不同态度。因此,如果在一次教学培训中,如果培训者不重视受训教师心理状态的变化,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那么这次教学培训很难被称作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培训。2)环境等教学状态的忽略。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教育硬件设施。如果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不重视与受训教师的交流,不能很好地了解每一位受训教师所处的教学硬件环境、教学理念环境和教学行为环境,“一视同仁”,那么这次教学培训活动,就肯定存在相应的盲点,培训的成果也不可能全面地落到实处。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
1、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培训项目
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参与教学培训的主体,必须重视他们的主体地位,避免将培训项目变成培训者施展自己的舞台,不能使培训者成为唯一的主角。应该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师和培训者之间的交流对话,使培训成为一种合作共赢。在对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应该做到:1)深入了解本次培训中教师的教学背景,并提出问题,总结问题。2)培训进行过程中,加深与受训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意识、态度。通过讨论和经验交流,对他们的主观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解疑答惑,运用自己的学术理论研究优势,为受训者解决实际问题。
2、努力实现“授人以渔”的培训目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传授外语教学知识,而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掌握独立开展教学研究、不断取得自身进步的专业能力。为了达到“授人以渔”的培训目标,培训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做好课堂观察培训者可以通过辅助手段,如录音、录像设备等,从参加培训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上收集资料。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让受训者观察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得出更加客观的反省和分析。同时,一同参加培训的英语教师也可以在彼此的课堂资料中,发现对方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平等地沟通和交流,增进对教学行为的认识,获得批判性的反思。2)做好叙事探究在有些培训项目中,培训者很难收集到相关教师的课堂资料,如果想要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采用叙事探究的方式。叙事探究就是让每位受训的外语教师,口述自己的教学经历,通过这种教学经历的叙述,讲述教师的内心感受就能在语言中获得升华,产生对教学生活的顿悟。其他人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自觉查找自身的优缺点。这一过程,帮助受训者对自己产生正确的认知,摆脱传统习惯和权威理论的束缚,进而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
3、注重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的结合
校本培训是指学校自身基于自己的发展规划和教学目标,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在培训机制。这种培训机制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培训方式,同时能够对受训者进行准确的划分分组(教龄1-3年,努力使其成为一名合格教师;教龄3-9年,努力使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龄9年以上,努力使其实现更好的发展)和全面的人员覆盖,因此是一种及时有效的培训方式。自我培训是一种按需培训,它的操作程序主要由教师自己决定:首先教师自身选定需要发展的内容和部分并交由学校统筹安排;其次,教师提交实施计划报告;最后,实施。校本培训和自我培训的结合,充分发挥了内因和外因的双效作用,对于达成培训目标,提高教师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洁 单位:陕西榆林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
陕西省榆林市2015年科技计划项目“基于翻转理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建构与实践”(编号:2015CXY-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in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the basis of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it is true of Shaanxi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and gives 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easible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English education of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One Belt and One Road".
Keywords "One Belt and One Road"; Shaanxi province; rural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English education
0 引言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从长远来看,要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就要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抓起,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及学习效果乃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对陕西省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
1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小学英语基础教育的成败关乎国家整体英语教育质量以及英语人才的培养。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是实现“一带一路”所有愿景与规划的基础。要解决“一带一路”中的语言相通问题,首先要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抓起。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无论是教学设备、师资状况及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都不容乐观。为了清楚地认识陕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笔者先后以陕西咸阳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从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资源三大方面较全面地了解中小学英语教育现状。调查走访发现中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中小学英语师资依然短缺
我国中小学已经普遍开设英语课程,但是在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力量仍然不足,这是影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最大障碍。陕西作为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由于环境、待遇等因素,在人才引进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师相对还是很缺乏的。本次调查走访陕西省咸阳市彬县某镇小学,85%的英语教师都是前些年通过暑假短期、临时培训上岗的,他们根本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英语教育及学习,其英语水平可想而知。这还算情况好一点,更让人诧异的是有的小学就连这样的英语教师都没有,比如,笔者走访了彬县义门镇较偏僻的某小学,小学一年级至小学四年级,英语课程是由语文任课老师来兼任的,更别提接受英语专业培训了,这样的话,根本无法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及效果。笔者还走访调查了北极镇街道条件较好的某中、小学校,80%的英语教师是通过函授、电大这类的考试取得的大专学历。只有20%的英语教师是某些师范院校的专科学历。走访了解到虽然有些教师是专业英语教师,但由于对其工作环境、待遇等现状不满,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调入条件更好的学校比如县城的中小学,以至于偏远的学校英语教师仍然短缺。以上情况在陕西省偏远的农村小学更常见,中学情况能稍微好点。
1.2 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少,专业素质低下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对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为陕西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提供了机遇。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实施,国家对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而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质量,必须竭力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对中小学生英语学习有很大影响。调查?l现大部分学校70%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而仅仅通过短期的英语培训来担任英语教学。笔者调查了陕西省泾阳县城某中、小学,75%的教师每年参加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培训,相比之下,农村非县城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教育培训的机会相对少,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即使教师培训机会很多,但是分到每个学校的名额会很少,教师的教育培训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而对于比较落后的偏远山区,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教师甚至根本就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笔者调查走访了彬县香庙镇某中、小学,只有10%的中学英语教师参加过培训,而100%小学教师根本就没有参加过培训。培训作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是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教师只有经常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专业素质才会有所提升。
1.3 教学资源缺乏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比如笔者走访的彬县几个镇以及彬县永寿中小学,发现教学资源普遍缺乏,只有一台录音机及和教材配套的磁带,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更为贫乏。条件好的中学英语教师会有办公室,还有电脑等,供教师备课查找资料。总体来说,电子白板、多媒体资源、电脑等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依然是奢侈品。不过每个县的县城中、小学教学资源及设施与乡镇相比较好一点。另外,笔者也走访了乾县、礼泉、泾阳、三原的中小学,普遍的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相比咸阳其他地区也要好一点。对于咸阳市区的部分中小学,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到,虽然现代化的教学资源较为丰富,80%学校有电脑和办公室,但78%的学校几乎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白板。总之,陕西省的大部分中小校教学资源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
2 “一带一路”背景下改善陕西省农村中小学英语现状的策略
2.1 完善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阶段教育的投入,也要极大完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资源,这对于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调查中也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比以前较齐全,尤其是县城有的学校配有音机、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室,电脑等。但大部分中小学还仍需要加强和完善教学设备,如配备与英语教材同步的教学软件,建立语音学习室、英语教学专用活动室等。鼓励中小学英语教师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为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英语的教学奠定基础。
2.2 加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
基础教育乃国家发展之根本。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英语教育是为培养高等英语教育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通过师资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很有必要。学校应该为、英语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培训机会以及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科学合理地安排农村中、英语教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考虑到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且培训应具有可持续性,否则培训效果甚微。特别强调的是需要对教师要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这样有利于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2.3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在“互联网+”时代,课堂组织形式灵活,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数字化资源的广泛应用,使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渠道变得多样化。教师就需要不断充电,确立终身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观,竭力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才能自觉地利用新技术来获取、梳理和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及形式,提升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提升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从任职资格来看,随着国家对师资队伍达标的新要求,中小学教师在学历上面临新挑战,相当多的教师必须进行学历上的再提高,将近一半的英语教师尽管有专科或本科学历,但并不具备从事英语教学的资格,他们在专业方面没有接受深入、系统的学习,其语言能力和教学技能不足以保障教学效果,给英语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从年龄结构来看,结构不合理,师资缺口大。教师队伍年轻,经验丰富的中老年老师偏少,年轻教师居多。这些年轻教师拥有新颖、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语言技能,但是教学阅历肤浅,教学经验欠缺,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从接受培训来看,大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足,觉得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自觉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意识淡薄,不注重在教学实践中的提高;教学任务过重影响了教师理论学习与研究,制约了教师发展的“后劲”。同时由于专业基础欠缺,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此外,培训也忽略了接受培训的教师的认知方式和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教学实践所形成的个人教育理念及这种理念在他们接受新知识过程中的作用。加之时间短、内容多,要在短时间内彻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也不现实。因此培训工作也是流于形式,搞“一刀切”,而没有采用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的作法,构建一种“分层要求、分类推进、多种形式、多方结合”的培养模式。
二、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
外语教学有其特殊规律性。培训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历,也是为了加强语言能力、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巧和现代教育理念,以提高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应试教育(exam-orientededucation)的现象。从根本上讲,教师培训就是开发人力资源(humanresources),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提高性和实效性。由于年龄、经历、性格、情感、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要发挥其应有功效,培训务必确保差异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正如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一样。培训所涉及的内容也应是全方位的。为了真正将培训落到实处、卓有成效,根据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的要求,再结合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实际情况及教育现状,教师培训应涵盖以下方面:
1、完善培训机制
完善的培训机制是确保中小学英语教师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的基础。目前,我国的培训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或者说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再培训,再上岗”的原则,不断加强适合中小学英语继续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从而在机制上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明确目标定位
培训旨在唤醒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和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rolereconstruction)。根据叶澜教授的观点,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理想的风采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二是多层复合知识结构,突破“传统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三是形成更高要求上的新能力,如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四是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这就是我们期望的未来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理想风采。
3、更新教学理念
结合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观,培训的目的是使接受培训者完成对培训中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摈弃根据经验和教学实践所形成的教育理念中的不合理成分,树立相应的现代教育理念,能运用大教育观、学习观对教育行为进行反思(reflection),探索新的教学行为。中小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应充分领悟语言教学思想的内涵。克拉申(Krashen)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必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主体变主导,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组织参与交际活动。
4、提高教研意识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研水平低下,难以适应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外语教学应根据个体认知差异(cognitivedifferences),把握语言教学的规律及特点,科学实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这就要求外语教师掌握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培养良好的教研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教研能力。教研能力的培养说到底就是培养用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在正确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技巧,这是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必然挑战,也是教师的必备本领。科研工作应以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结合外语教学理论,在教材、教法等方面开展实证研究(empiricalresearch)。研究不能凭感觉,而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课堂教学行为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缺点并适时加以调整,形成新的教学决策能力,开展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提高科研水平主要是培养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5、强化信息技术
仅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还不够,还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能切实理解当今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特点,把握如何选择合适的信息通信技术来呈现中小学英语知识体系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应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利用网络搜集获取信息、加工利用信息、整合交流信息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整合。
6、形成整体衔接
我国的外语教育要不断改善宏观调控措施,立足整体,统筹安排,应根据国情(缺少语言环境、办学条件差、师资水平不高等),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外语教育整体方案。中小学、大学外语教育应形成系统,环环相扣,“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条龙”的整体衔接。这就要求三者在大纲、教材、方法、考试等方面有可行的衔接安排,避免衔接不利而造成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对机械重复、炒现饭的外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不相衔接的问题严重违背了教育学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打基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深化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外语教学中出现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尴尬局面。
三、结语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11-02
一、导言
在当今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现代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获得能力、网络信息检索能力,这是教师基本素养的一个体现。如今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帮助教师实现综合素质,教学能力等全方面的提高。
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广大的学科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更应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根据Jia & Wen(2008)[1]综合研究结果,当代中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标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知识层面:要具备一定的信息专业知识。教师应该基本了解电脑软硬件构成、掌握基本的电脑网络及多媒体工作原理,同时警惕信息安全问题,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另外,要掌握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的知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管理学习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开发教学新策略和评价教学效果。
技能层面:一方面要有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也就是说,会操作电脑和网络对相关信息进行检索、评估和有效整合;同时掌握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技能。另一方面,要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设计以及综合管理教学资源、学生数据等。
态度层面:包括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度,网络知识产权的态度,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效度的把握;网络信息在课堂运用的认可度以及如何看待利用互联网信息终身学习的问题等。
国家充分意识到了对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能力。200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进而在全国范围内针对教师进行教师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旨在提高其信息综合素养。
二、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现状
(一)硬件设备匮乏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电脑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也逐渐开始普及。可是就河北省而言,农村中小学的多媒体设备仍然存在很大的缺憾。学校虽然开始重视配套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在教学资料、设备、教室等方面的需求,一半左右的学校能做到尽量想办法解决,但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很多学校并不能为多数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不能满足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教学需求。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难以正常开展。这种情况下,教师接触多媒体的机会也就很少,教师也就缺乏相应的基本信息知识。
另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农村地区开始逐步普及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大部分学校在国家和省的支持下能够为学生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某些学校规定其使用仅限于学生,甚至仅限于公开课。因此,即便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也因为学校政策而弃之不用,选择传统的纸质教案,粉笔黑板,久而久之,习惯了传统方式,也会规避新兴技术应用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
(二)培训覆盖面小
河北省每年针对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有一到两次大规模集中培训,以省级培训和国家培训为主,并且河北省也逐步意识到了农村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较低的问题,在名额分配上,对处于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师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培训课程专门设置了与现代教育技术有关课程,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为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特意添加了《信息检索》,《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用》等课程用来专门集中提升培训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但由于每次培训人数有限,能够获得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另外,很多学校不愿意因为外出培训耽误正常教学活动,很多教师即便获得培训名额,学校也不批准,错失培训机会。同样的原因,免费师范生、顶岗实习、免费教育硕士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和师范生实习支教等诸多政策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少数受训教师的信息素养,但是由于培训覆盖面小,不能形成大规模的影响。
(三)培训意识淡薄
农村地区本来就不具备硬件设施的优越条件,学校的师资也相对较弱,因此在生源的抢夺中不占优势,大部分优秀学生都流向了师资和硬件相对较强的市或县里。因此,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领导十分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分数提高才能带来生源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分数是唯一评判标准。由此产生的后果是部分农村中小学校没有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没有对于缺乏信息素会逐渐被社会淘汰而产生的危机意识与紧迫感。因为信息素养的培训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分数的提高,他们把教师培训当作额外的负担,不情愿甚至是被动地参加培训。缺乏了内在驱动力,自然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和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淡薄,也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
(四)缺乏后续性指导
很多受训教师反映,即便参加了培训,甚至也顺利通过了培训考核,但却仅仅是为了培训而学习,没有办法把所学到的多媒体应用知识应用到教学中去。主要原因是,虽然教师接受了相关培训,可是学校的硬件措施上不去,没有使用和操练的机会。另外,集中培训的弊端是,培训时间短,没有后续的跟踪实践活动,缺乏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在日后的教学应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受训教师没有精力或者不愿意浪费大量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久而久之,放弃了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
三、培训模式研究
Nancy Dennis(2001)[2] 指出:“对于在职老师的信息素养培训,不应该凭空假设老师的需求,而应该帮助老师创造独立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可以把培训的重点从传统的单纯讲解如何获取信息的讲座转为创造需求机会,帮助老师们自己构建选择信息的标准。结合河北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实际需求,总结前人经验,笔者认为,对于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应该从参训老师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参训老师需求为中心设计活动,帮助他们实际解决在现实生活中信息检索、甄选和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为参训老师提供实际可操作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一)提高信息素养的第一步是要让参训教师理解网络信息的分类和用途。通常利用网络查找信息的第一步便是检索,因此在培训第一部分,参训老师首先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同一检索网页陈列出的信息源进行甄别。这部分培训的目的在于告知参训老师网络信息源各有目的,并不是所有存在的都是正确或毫无偏见的;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拿来就能用的。判断网络信息源与书本信息源的标准是不同的。网络信息源的质量和其呈现形式是无关的。
(二)相关度是指信息源呈现的内容和我们检索的关键字之间的相关程度。越是相关自然越会引起注意。围绕可信度展开的问题有:作者的信息陈列方式是否清晰、可理解?援引的数据是否有出处?Johan Olaisen(1990) [3]提供了几个辨别可信度的指数:作者的专业,作者所在单位的素质,出版商或网站的名誉,专业机构的担保,政府信息等等。知识的外在体现形式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并确定信息的类型,并且避免不必要的认知工作。
(三)信息检索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检索出来的信息源的相关度。新型学习理论中的信息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是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认知网络一般有三个层次组成:输入层,内隐层和输出层;输入层接受输入的表征,输出层提供输出应有的表征,而内隐层则存储网络所学习到的知识表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检索过程显然也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另有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表明,个体是否受信息的影响取决于自身的信息处理方式。经验式-系统式模型(Heuristic-systematic Model,HSM)描述了两种人类信息处理的方式: 经验式和系统式。经验式信息处理方式是决策者缺乏相应的知识、技术和能力,而只能以简单的决策规则进行判断。系统式信息处理方式,是指决策者会投入更多的脑力劳动,能够全面综合地做出决策。通过这部分的培训,希望参训教师能够不单单利用经验,而更能侧重运用系统式信息处理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四)培训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培训的完结。短期集训之后,应该设立专门的论坛或者qq群为广大受训教师提供后续的可持续发展。一来,教师们在遇到问题后可以咨询;二来,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四、结语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多样,不再拘泥与书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扩大自身的信息储备,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信息技术培养迫在眉睫。而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事情,开展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也是建立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培训学校和教师本人需要共同努力。一定要看到当前的现状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基础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Jia Rong Wen&Wen Ling Shih.Exploring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e standards for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puters&Education,2008,(50):787-806.
[关键词]职前教师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反思性实践
[作者简介]胡晓静(1980- ),女,山西平遥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师教育、第二语言习得。(陕西 西安 71012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基于反思性实践的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JK033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084-02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从事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职前英语教师培训是英语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阶段。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工作主要由师范类高等院校承担,但是师范类院校在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方面力度不够,部分师范类院校甚至存在“去师范化”倾向,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脱离实际,由于培养机制的问题毕业生不全是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职前教育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英语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教师入职前接受必要的专门训练。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外语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不健全,因此英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校虽不是师范类院校,但是这所西北地区唯一的外语类大学,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英语教师。英语教育学院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这些学历水平较高、英语学科知识扎实过硬的毕业生将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师资的中坚力量。
一、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时间不够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跟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是实施四年制的培养模式,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学好英语,还要学会如何教英语,学习的任务量很大,如何在不延长培养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这两个目标值得广大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工作者深思和调研。
(二)培养目标不清晰
我国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对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方法、教师意识、教师身份、人文素养等教师教育内容,没有明确而详细的描述,以培养通用人才为主要目标。
(三)课程设置不具体
现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英语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两张皮现象严重。英语学科课程在内容上片面追求自身系统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它们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性和实用性,缺少与教育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课程类型上也明显存在重学科课、轻实践课,重分数课、轻综合课的倾向。
(四)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脱离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必要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导致职前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生一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实习也无法给职前教师提供充分的机会把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活动严重脱节。
二、构建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新模式
教师在教育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始阶段。现行的培养模式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培养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一)优化课程设置
我们对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做了如下调整: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英语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和ESP学科课程。将语言类课程进行简化和整合,突出外语师资培养特色,实现以教育为主体的语言学习,将教育学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实现有效融合,开发题材多样的ESP课程。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把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知识、英语教师基本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将抽象化、范畴化的教学法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实践
反思性实践职前教师教育模式除强调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外,更注重他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培养。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教学思想贯穿于职前英语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师反思性实践职前教育的理论准备阶段,反思性教学实践则是课程设置改革的保障措施。
职前英语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教师教育者最直接影响职前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方式,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对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很容易被职前教师效仿、认同。职前教师经过长期的“学徒观察”容易对教学产生单纯的理解,只看到教师的外部行为,而忽略了其内部思考。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是持续终身的过程,而不只是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反思性实践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形式,因此,培养专业反思能力应贯穿在整个教师教育阶段。把反思性实践纳入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程体系,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课堂观摩反思、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实践操练、教学反思日记、教学行动研究是具体的实施措施。
1.课堂观摩反思。课堂观摩反思主要采取教师教育者授课、讲座、特级教师教学展示、微格教学实践等形式。职前教师将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课堂教学过程、记录英语教学课堂、填写课堂观察表、分析课堂录音、录像等。课堂观察的结果将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
2.教学任务设计。职前教师进行专业教学技能的系统学习,主要包括理解运用教材、课堂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等。职前教师在教师教育者的指导下分析中小学英语教材,以中小学英语教材为蓝本,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用具,构思整个教学过程。
3.教学实践操练。微格模拟教学和职前教育实习将尽可能多地给职前教师提供实践操练机会。职前英语教师在微格课堂演示自己的教学过程,把大脑中建立起的英语教学过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形式,练习各种教学技能,亲身体验和监控各种教学行为和策略。职前英语教师还将在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他们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检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职前教师真正成为反思实践者。
4.教学反思日志。撰写教学日志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形式。一位执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高级英语教师这样说道:如果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能经常抽出时间反思记录自己每天的课堂教学,那么花在这段时间上的心思所产生的效益绝对不低于课堂内常规教学所产生的效益。教学日志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们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学日志引入,旨在促进职前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
5.教学行动研究。对职前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是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行动研究将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随时随地进行研究,教师不仅仅承担传授知识、释疑解惑的角色,更承担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参与课堂研究,可就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研究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利用课堂观察、建立学习者档案、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随时随地管理和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不竭动力。教育实习过程中,职前教师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入手,运用问卷、访谈、课堂观摩等方式初步调查和分析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最终确定教学行动研究具体方案。返校后收集、整理、校对并输入电脑,汇集成职前教师行动研究语料库,这些资料将成为指导下一批职前教师的教学资料。
三、保障措施
(一)编写新的教材、教学资料,真正实现语言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兼容并顾,有效融合”
目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学资料跟国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几乎一样,在此基础上,再加几门教育学的课程,语言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两张皮”现象严重,设计开发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势在必行。在语言课程教材中融入教育学知识,苏联、欧美等著名教育家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等英语文章都可以做教材素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做了一些删节和调整,这样新教材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凸显中小学英语教师人才培养这一最终目标。同样,教育学科课程可部分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鼓励教师全英文授课,把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的理念贯彻整个教育学课程的讲授过程。
(二)建立职前教师“成长档案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模式
培养模式的革新带来了评价模式的变更,过去以课程分数、实习分数为主导的单一评价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形成性评价应成为职前教师成长的主要评价模式。教师教育者给职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职前教师的试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日记、微格教学资料及光盘、实结,甚至教学研究报告都保存起来,“成长档案袋”记录着职前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实现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上,也要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评定实习效果的做法,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结和实习研究报告。
(三)师资力量的重新布局规划
为了确保新模式的正常实施,需要引进一批教育学、教育管理学高层次人才,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在整个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等方面充当顾问角色。他们定期开展师资建设、师资培养的讲座和举办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培养意识。对于目前在岗的英语教育专业老师,之前几乎都是英美文学专业、翻译专业及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这些老师的职前教师培养能力亟待提高。有一位教龄长达25年的老教师感慨:“我都教书教了25年了,才发现自己不会教书,我的老师当时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教书主要是根据经验和主观想象。”由于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的欠缺,有不少人不能很好地胜任中小学外语师资培养的重任,因此,要给这些老师提供国内外相关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水平。
(四)设计开发实践课程,力求课堂理论课程实践化;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合作,实现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
新的课程模式要给职前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帮助职前教师课程学习过的理论课程实践化。模拟授课大赛、说课、集体备课、撰写研究报告等是不错的活动。职前教师培养院校要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和合作,实习基地实习是职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难得的实践机会,也是职前教师教学理论难得的实践化机会,一位职前教师在完成了一个月的实习后,在实习日记中这样写道:“过去观摩了很多老师、学生的教学课堂,自己也有微格教学体验,但走上真正的讲台,看到讲台下密密麻麻的同学,还是非常紧张。为了不辜负学生那如饥似渴的眼睛,我和伙伴们努力备好每堂课,在上课之前先试讲,认真改好每一本作业,这次实习我才明白了原来老师这个活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培养院校的老师和实习基地的老师要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实现职前教师培养的“双导师制”。
四、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新模式,这一模式立足于国内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优化了职前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英语学科和教育学科的有效融合,强调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帮助职前教师建构个人教学理论;另外,反思性实践纳入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体系,更注重培养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探讨英语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红霞.对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日志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英语教育,2010(3).
[2]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3).
[3]韩刚,李庆.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3DR”课程方案[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韩刚,王蓉.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目标[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5]王芳,马云鹏.“教师学习”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4).
[6]王蓉,韩刚.英语师范生的专业成长:“3DR”课程实验总结[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