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1篇

一、组织纪律严谨,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在工作上我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一届学生我由三年级带上六年级,一直担任其英语教学工作,已培养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后来期中阶段由于学校特殊工作调动需要,我毅然接受了一年级班主任工作,兼任语文、英语教学——虽然面临重大的转折,倍感责任与压力重大,我还是全力以赴,将勤补拙,不断在新工作实践中总结积累,务实创新。经过用心的耕耘,新转任班主任第一学年我班每月均获“两操”、“卫生”、“午休”流动红旗和“文明班”光荣称号,学年末我班还得获学年“标兵班”。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我在辛勤耕耘的同时,常常会想方设法地激励学生。如针对学生写字马虎、出错率高的问题,我冠以“大小书法家”的头衔,标记在学生的作业本上,以作激励,试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效果。习作上我冠以“大小作家”头衔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来激励他们,还常常挤出时间,与学生用笔交心,激励他们用笔抒心;学生的写作劲头越来越足了,从之前艰涩的三言两语到现在的洋洋洒洒。在一次区的作文比赛中,杨泽坤一人入选参加区赛。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劲头,我让学生每天看书每天做读书笔记,抒发所思所感,我定期评选出读书笔记“特等奖、一等奖”等,让学生爱嬴才会拼。另我还利用了早午读、课前5分钟个人或组合表演活动;试行以来,学生从之前畏畏缩缩到兴致盎然,增强了他们的胆识与自信,很大程度推动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经过了不懈努力,本班已逐步形成了自律能力较强、学习风气较浓的班风。记得刚接新班的第一学期,也许由于新转科等原因,期末考试本班与同年级班相差7—8分,当时我没气馁,经过不懈的努力,也有赖于有经验老师与同年级老师的帮助,后来期考成绩与同年级班大大拉近了距离,甚至相差仅零点几分。

二、锐意进取,认真完成学校各项任务。

当时我还兼任英语科组长工作。我勇于创新,努力开拓教学的新路子。其中科组创立了“特色英语”专题活动,开展了系列活动。其中的活动报道《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发表于《中山报》上。期间参与合作编排英语剧获区一等奖;协助蔡惠琼老师参加区的英语说课比赛,获区一等奖;组织、培训学生郭子聪参加英语朗诵比赛,获区二等奖;另组织、培训学生参加区“国学经典诵读”获区一等奖,并入选参加市赛。期间我个人也参加了区的思品评优课,获二等奖;代表了学校工会参加了区的演讲比赛。当时参加演讲比赛前夕由于一些原因,在赛前几天时间才发现演讲主题弄错了。几天时间要重新写稿、背稿、感情处理等,我当时出现了放弃念头,可想到这是代表学校,后来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坚持了下来。虽然后来也许由于赶写的稿内容过于单薄等原因,仅获得了三等奖,我还是觉得虽败犹荣。

三、探索不懈,不断提高教学教育理论和业务水平。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民族地区普通高校 艺术设计专业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一、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艺术教育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培养艺术综合性人才的有效载体

我国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致力于培养艺术素养宽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熟练、面向民族地区文化教育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设计教育快速而超常规的发展给设计教学、设计产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不少院校未将艺术设计实践纳入教学体系,双师型教师的缺乏成为现代艺术高校的通病,这种问题在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尤为突出。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授课形式需要改革

学生在沉闷的教室中没有艺术灵感,大部分的设计构思局限于参考资料的框架之内,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思维,违背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宗旨。一方面,相当多的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位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其实践条件不高,造成实践教学具有局限性。另一方面,设计专业本身对实践条件要求很高,设计项目所需要的所有实践场所和设备必须是诸如实际工程、设计项目、模型或仿真软件等实际的东西。

二、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一)教学理论研究工作者为实践教学提供智力支持

各大高校针对中国的国情、设计艺术实践教学的自身规律及社会对设计艺术人才的需求,认真研究办学层次问题,并对每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面向的社会层面进行系统研究等。且在我国很多高校已经采用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院、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已成为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共同话语

在包豪斯的教育体制中,作坊(或者车间)是教学的主要场地和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技能技巧,通过实践提升设计产品化意识,推动艺术设计教学。

三、创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构想

(一)明确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模式的目标

1.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室教学模式这些年来在许多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正在尝试开展,以引入项目式教学推动过程式教学研究在很多高职院校进行试验及推广,工作室教学就是一个很好地把项目教学引入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改革方式,并从真正意义上弥补先基础后专业学习的僵化教学”[1]。根据普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室制模式。工作室制以专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密切联系社会,了解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宝贵经验,提升设计能力,为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打开一个窗口,搭建一个平台。

2.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摆脱一味强调学生追求结果的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对课程体系中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内容的研究,建构一种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合理的具有实战经验的师资结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新体系。

(二)创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模式实施方案

1.确立实践课程具体目标。“工作室制下的项目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种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自与更实际的教学作用”[2]。要有效实施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师生必须理解课程所包含的专业技能及所要达到的素质与能力要求,该实践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什么环节和位置,它解决岗位工作过程中哪一项或哪几项工作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师生明确该实践课程的具体目标。

2.建立实践项目操作平台。成立与社会市场经济接轨的校内设计公司或工作室,直接参与市场大循环,捕捉和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并以此及时充实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张家界市的地方城镇建设、园林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旅游工艺品的设计、旅游地规划与设计等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子琳.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之工作室制度教学初探[J].高职教育,2012(4):197.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3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更新,远程培训已经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并也已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借助于网络的远程培训,打通了时空的阻隔,整合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低成本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省时、便捷、可交互、可选择、可重复,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同与喜爱。在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远程培训学员以自主学习为主,采用课程视频浏览、提交作业、上传资源、查阅和评论同学作业和资源的方式,完成培训任务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这种个体性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为主要案例,结合其他远程培训的案例,分析与反思存在的问题,探讨建设学习社区来改善与解决远程培训的方法。

2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的一些问题

2.1 学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问题

学员自觉学习和主动完成学习是教师远程培训中最难管理、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是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大,分身无术难以保证完成各阶段性学习任务等成人学习的客观因素。还有学员本身没有被培训的意愿,迫于上级部门的行政压力参加学习,因此对培训采取抵触情绪。

其次是因为一些网络培训项目,片面追求通过率,好大喜功,通过率门槛过低,致使学员在敷衍了事后就能轻易过关,使学员获得了负面的网络学习经验,从而弱化了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

2.2 学困学员的有效指导和帮扶问题

由于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人人参与的全员培训,因此各年龄层次的学员都有,有些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偏大。以武汉市武昌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项目培训为例,教师年龄分布见表1。

由表1数据可见,40岁以上的教师占50.81%,年龄较大的学员占比较大。这些学员信息技术能力较差,视力老化不能久视视屏,行动较慢,学习吃力。如何让这部分学员跟上进度,对他们进行有效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让他们学有收获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2.3 区域管理员专业素质和指导精力的不够问题

远程培训的经验和结果表明,培训质量与助学导师、班主任(辅导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成正比例关系。要保证高质量的培训成绩,就必须要求辅导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全时段地与学员保持高频率的交流,随时随地解决问题、促进学员有效学习。而班主任(辅导教师)多为临时指派,是在其原有本职工作没有减少的情况下管理远程培训,此外教师培训受众规模庞大(如近千人的班级),辅导员精力有限,往往不能实时有效地辅导学员学习。事实表明,要达到好的培训效果,远程培训班级规模越小越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要增加辅导教师的人数、降低师生比。

此外,远程培训指导不仅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也是一种人际交往,一方面要帮助学员解决网络问题,专业学习问题;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学员的学习心理,不断帮助和激励学员学习,不断提醒学员学习和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辅导员需要专业学习和岗位实践认证。美国的在线远程教育证书中有一项就是“远程教学”资格的认证,一般需要数月的系统化培训才能获得上岗资格。可见助学导师的自身素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培训的质量。

2.4 学习的有效交流和互动学习问题

线上学习时,学员看视频,在视频下方发帖评论,评论海量的同期同学的作业,这类单调和没有跟进的互动,是一种断裂的、没有回馈的低效互动,可想而知其质量和效果往往不能保证。而在远程培训学习活动中,师生可以有效互动,是促进学员进一步学习,提高学员学习动机水平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学互动可以改变学习者行为,并引领学习者逐渐达成教学目标。这种教学互动,重点关注的是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来帮助学习者构建有意义的学习。但由于指导教师的专业限制和执业水平,以及时间精力的保障问题,学习的交流和互动经常会落空。所以,适当安排视频讲座,让教师与学员同步在线互动或交流,将会大大提升学员的知识建构和有效学习效率。

2.5 应用性能力的学习和实践提升问题

在整个远程培训学习过程中,是人机互动的学习模式,缺乏同伴交流、研讨、反思乃至层层递进的互动和交流,以及知识和技能构建的主动学习,更没有岗位实践、反思、修订再实践的磨练过程,何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的只是将参培教师作为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这不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化模式。

以上问题的解决,需要遵循教师专业的发展规律,需求良策。教师专业发展是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并通过个体学习、实践反思,再次构建,不断改变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形成个人的教学主张,即“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家引领,离不开同伴互助,更无法脱离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远程培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应该顺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创建能够起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作用的学习社区。

3 教师远程培训学习社区的构建

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社区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行为特征。要顺利地展开学习过程,就要创建覆盖全部学习者的网状结构的学习社区。

3.1 三级构架网状联系

三级网状社区管理和构建分为两大类:行政类和专业类。行政类是由区级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研组组长创建的行政管理小组;专业类是由区级各学科教研员组成的学科学习社区――各学科教研员的学习社区――各学科学员的学科工作坊。形成以行政分类作经线,以学科分类作纬线的双向网状管理系统。

这种网状的学习社区可在线上运行,也可在线下开放。线上运行时,行政管理小组主要关注学员的考勤、学习状态,帮助解决一般性的学习问题,如培训启动时遇到的网页的操作难题等。专业类学科工作坊关注的是专业课程学习效果、活动的发动和学员参与的情况。行政管理小组和专业类学科工作坊均保证线上随时有人关注和施以援手。线下开放时,行政管理小组可以根据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活动,如培训前的集中注册和熟悉学习界面、学习中的传授学习经验和介绍解决问题的小妙招;而专业类学科工作坊则提供学习探究的课题和指导。如学科微课制作以及解决制作难题方法,微课课堂运用中的教学策略等。这种线上和线下、行政与专业的相互协作,相互协调,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学困生的帮扶和指导方面、专业应用能力提高和区域管理员指导不到位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形成了制度和组织的保障,造就了双向运行相互策应协同完成学习目标的有效模式。

3.2 多元互动取长补短

处于三级网状学习社区的学员,可与区级管理员、学校管理员、教研组长进行对话和互动交流,还可以与学科教研员、学校学科教研组长、其他同伴进行切磋。这样既有助于学习导向和督导的管理员跟进,又有助于参培教师和学科教育类专家、教学研究者与功底浓厚的学科教师,以及有较好信息技术背景和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组合搭配。这样形成了多元化的全方位指导和互动,无论是回帖子,还是参与交流,都有一定频度与深度。

这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指向更加明确,互动更加及时,交流更加顺畅。这种多元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在促进学习,构建知识结构、改变行动策略上起到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学习和帮助,学区内同伴交流、研讨、反思乃至层层递进的互动和交流,促成教师知识和技能构建,以及自我反思的视角形成并将其引向深度发展,多元互动中相互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培训质量。

3.3 结合工作有效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远程培训应该结合工作实践才会导致有效学习,而学习社区为教师专业实践性的改善提供助力,无论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都是学习社区的构建的主要目的。线上的学科工作坊、线下的教研活动,还有区级教研员和网站聘请的专家团队,为教师学以致用的实践活动诊断把脉,学习社区的话题研讨为教师实践运用提供教学思路,而教师的个人学习工作室,更是记载了教师自我反思的学习轨迹。在三级学习社区的多元互动中,教师持续性的学习和实践运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重建,使得教师的专业实践不断改善,从而使教师有着明智的专业实践行动,并且是基于深入思考后的实践行动。

4 远程培训学习社区实施初步效果

学习社区的建设和运行是与培训过程的展开息息相关的。在远程培训启动前,首先筹备组建区级管理的学习社区。这是一支以学校继教管理者为主要成员,通过工作会议、QQ群实时联系的社区,组建后的第一次管理团队培训会,达成了两项培训目标。其一,学校远程培训学习社区的创建目标,要求学校组建学习社区,并对社区组建和实施提出具体的要求;其二是远程培训登录注册、考核和学习要求,形成区域培训目标的共识。

远程培训的启动都是在学校学习社区下展开的,由于行政分类和以学科分类的双向网状管理系统的有效实施,培训的参训率和学习率都达到了100%。经过一个多月的先期运行后,基于各学校的行政社区和学科工作坊运行的过程和效果,可以发现和找出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在网络学情会后和第三个学段学习开始前,区级的学习社区举行了第二次培训会,请区级学科教研员和学校管理者参培。培训会上,学习成绩领先的学校管理者,介绍了学校行政社区和学科工作坊开展活动的先进经验,传授了提升成绩的学习方法。学科教研员提出学区运行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学习要求。培训会上管理者和学科辅导员集思广益,解疑答难,实现了培训目标,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范文第4篇

2010年湖北省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并连续两年将“完成200所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任务”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2年又将“新增教育信息化‘班班通’教室1 000个”作为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孝感市经过3年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以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校园网为骨干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网络覆盖全市90%的中小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初具规模,设施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主线,以应用服务为重点,实行制度化管理、全方位应用、城乡一体化共享,为促进孝感市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2013年,孝感市制定了《孝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培训安排:①选优配强培训师资,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为主导、孝感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及学科骨干教师为辅的培训师资队伍;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标准;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④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⑤实施分层教学,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进行先期预培训,对科任教师实施后期学科培训。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所有参训教师都要经过考评认证,采用上机考试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考勤、教学设计、学习成果汇报;上机考试由参训教师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网上学分、培训考核、上机综合考核中合格的教师,将获得孝感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证书。此证书将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定岗定级的必备条件。

通过培训学习,参训教师认识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思考了如何克服教学困难的对应策略;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学会了如何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掌握了各种电子白板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有效学习的5个原则;掌握了教育云平台的功能。每个参训人员通过学习,都能自己完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下的学科教学设计,并自行上传至教育云平台的空间。开展培训的同时,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交叉举行。通过竞赛的方式,加强电子白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升各级各类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班班通”教室的使用效率。2013年已经完成专家团队、教务主任、初中语文等学科13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集中培训教师人数1 342名;举办11期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参赛教师达到513人。2014年计划完成校长和各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及当年晋升职称教师的培训任务。

2搭建教育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服务一体化

建设覆盖孝感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孝感市教育宏观管理提供监管和支撑。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系统、网络备课授课系统、在线考试阅卷及教学质量分析系统、教师空间及名师工作室系统、网络学习评价系统、互动课堂系统、课程资源直播点播系统等。在平台内实现所有模块之间数据的连通,建成以孝感市教育为主体,覆盖全市中小学师生、教学教研机构的教学资源推送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应用云平台。不断完善市级数据中心,部署覆盖全市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应用体系。加强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对各类教育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积极开展基于“电子书包”教学的互动课堂实验,通过使用平板电脑、课堂教学软件、教育平台客户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师生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善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的教育“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体系,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3探索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机制开展网络学习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按照“标准、开放、协作、共建、共享”的基本要求和“平台+资源+服务”的模式,孝感市采取组织开发与征集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名师课堂、名校的网络课堂等形式推进资源共享,重点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形成企业、学校、社会优势互补的格局,利用湖北省薄改项目配送资源库平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加大紧缺性小科目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同时加强本地资源建设规模和深度,依靠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自动录播系统和教研活动,覆盖各学科学段,制作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教学数字资源,2013年建设教学资源库3TB,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40%以上的学校,并使已实现宽带接入学校的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5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2014年,经过孝感市多方争取,华中师范大学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国家项目将孝感市工业学校和安陆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建立了试点实施机构及职业课程推进安排,为全国职业教育学科资源信息化及课程管理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积极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加快部署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通过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和网络教学活动,积极开通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和远程协作,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供支撑服务。大力开展学生网上协同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托孝感教育服务平台,推动孝感市教师学生的网络学习,以达到“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推进多种模式的“一对一数字教学班”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家校互动的深度融合。2013年建设师生学习网络学习空间5 000余个。

4启动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学校网络共同体,探索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的“名师课堂对接”和“班班对接”应用模式。通过“名师课堂对接”模式,利用空中网络资源,可以为两校搭建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通道,提供“办学理念对接、办学优势互补、管理经验探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师培训拓展”的平台,促进两校的“精细化、科学化、效率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名师“1+X”同步课堂的应用给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网络教研的发展。打造区域网络教研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形成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网络教研体系,从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2013年,“名师‘1+X’同步课堂”成功立项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实践,探索孝感市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问题,将市县两级优质资源同步传送至乡镇学校。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1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差异明显,这其中虽然有当地经济社会背景等客观原因,但也与该地区、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关系。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为例,多地都很重视,能够广泛组织发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个别县区尽管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并不算差,但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活动参与率较低。

5.2网络设备维修情况混乱

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中,很多项目设备都已经过了保修期,不少学校都是自行联系公司或者个人维修及购买,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5.3运维经费匮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没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仍然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资金短缺,老化、损坏的设备无法更新,即便当初费尽周折花大价钱买来的设备也可能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太重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县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尤为明显。

5.4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学校都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使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校园网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待遇不能与其他教师同工同酬,而只能列入教辅人员行列,造成专业人员改行担任学科教学工作,专业人员无法安心工作的现象。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积极性,队伍长期得不到稳定和发展,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新的要求。

6对策与建议

6.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物质保障,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真正纳入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目标考核中,切实解决好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要加强科学发展规划管理指导,有效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整体协调快步发展,认真抓好每一所学校信息技术建、配、管、用工作。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物品采购、管理使用、队伍建设和检查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配套制订管理规范和评估细则,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效能的过程性管理和督查。定期召开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听取各地工作汇报和建议,部署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

6.2加大投入统筹配置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保障机制,为稳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孝感市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在制定教育经费预算时,安排信息技术专项经费。各学校要从学生公用经费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资源购置、网络通讯、电费以及信息技术操作考核等。

6.3规范队伍增强素质

要注重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按国家要求和工作需要配齐人员,以适应信息技术工作的更新要求。各学校均应建立信息技术中心,由一位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信息化人员队伍。实施中小学全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筹划实施好中小学全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和运用水平。要组织参加各类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研讨、探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人员素质,推动应用水平。

6.4加强督查注重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