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

谈到化学,特别是高中化学,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化学方程式太多,记不住。而有效记忆并熟练运用化学方程式是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关键。高中化学方程式种类繁多,很多学生在记忆化学方程式时死记硬背,或者强行记忆,这样就导致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了的结果。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就导致学习化学非常困难,从而影响了化学成绩的提高,最终对化学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记忆化学方程式呢?根据本人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记忆高中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希望对广大高中生有所帮助。

一、分类总结记忆法

1.根据物质的分类记忆

掌握此类方法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这几个概念。同类物质一般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记住一个方程式也就记住了一类方程式。如CO2能和NaOH反应:CO2+2NaOH=Na2CO3+H2O,对这个方程式我们不能只把它看成一个方程式,要从分类法的角度去看它,其中CO2属于酸性氧化物,NaOH属于碱,这个方程式代表一类方程式即: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SO2、S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因此他们都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SO3+2NaOH=Na2SO4+H2O。

2.根据元素的位置记忆

如在周期表中处在同一列的主族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似的性质。如第一列的碱金属元素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卤族元素单质都能和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等。

二、情境记忆法

人们在记忆时,总是对图像、声音或故事即有一定的情境更印象深刻,也就是说记忆化学方程式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而应把它放到一定的情境中记忆。例如在记忆Na和H2O反应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这个情境来记忆,如钠与水反应时水面有响声说明有气体生成,最后溶液变红了说明有碱生成。又如我们在学习Cu和稀HNO3反应时,记忆Cu和稀HNO3前的系数3和8时可以结合一个节日“三八妇女节”,可以想象一下“三八妇女节”比较稀少,一年才一次,因此就记住了铜和稀硝酸反应前面的系数是3和8。

三、“特征反应”记忆法

此类方法适用于有机化学中方程式的记忆。记忆有机化学方程式关键是记忆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包括: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消去反应、酯化反应、缩聚反应等。每一类有机物都可发生其对应的特征反应,抓住这些特征反应,就有利于记忆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比如烷烃可发生取代反应;烯烃可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卤代烃、醇可发生消去反应;醇、羧酸可发生酯化反应等等。这些特征反应实际上是由有机物中的官能团决定的,抓住了官能团就抓住了特征反应,也就容易记忆方程式了。

四、做题重现记忆法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知识,就要温习它,记忆化学方程式也不例外,记忆了、学习了就要去用它。所以,记过以后一定要做做题目,学以致用,在题目中用到此方程式时就相当于温习了,第一次做题不会看看书,第二次就有点印象了,第三次再遇到就可以准确地写出了。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见面是“朋友”的道理。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2篇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就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充满吸引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让问题教学模式成为化学教学的“主旋律”,通过合理创设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过氧化钠(Na2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生活中出现火灾,你能想到哪些灭火方案?学生快速回答:水、灭火器.再结合学生学过的知识,即燃烧的必要条件“充足的氧气”,教师继续提问:二氧化碳(CO2)可以点火吗?学生下意识地纷纷表示不可能.这一问题,使学生陷入深度思考.一方面肯定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另一方面认为教师不可能提出这样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在学生处于思考矛盾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出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可以看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氧气,而氧气又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出现燃烧的现象.在对问题的深层次剖析中,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增强师生有效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处于单向学习模式,即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高中化学理论性强、逻辑严密的特点,枯燥、缺乏活力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丧失兴趣,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不利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增强师生有效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例如,在讲“过氧化钠(Na2O2)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在实验过程中,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通过对化学方程式的基本了解,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根据石灰石和盐酸的化学式,得出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在化学实验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扩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体现.

三、注重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成绩作为评价结果,不利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化学水平难以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例如,在讲“过氧化钠(Na2O2)的性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如,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1)氧气浓度较低:4Na+O2点燃2Na2O(氧化钠);(2)氧气浓度较高:2Na+O2点燃Na2O2(过氧化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不够,通过再次验证化学方程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公式学习;方法浅析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多数都是要借助一定的化学公式进行解答换算等,但对于这样多的复杂公式,并且大量公式中是很多相同物质和相近化学反应的交错组合,这就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因此,如何正确地将这些公式记忆准确、牢固就是一个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下功夫的地方。对于这些化学公式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教师要对公式进行以物质来分类的公式总结,对特殊或者是相近的化学公式要有明确的辨析,区分差别,方便记忆

对于大多数学习化学的学生来讲,化学公式的熟悉与否直接决定了一道化学题目中解答能否正确,但是,多数学生因为都是理科学生,因此,对于这些繁杂的要求记忆的公式常常会混淆它们。因此,如何做到准确地记忆,明确地解答题目,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门课程。对此,教师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化学的教学过程很多时候都是散乱的,很多物质都是交替使用的,因为不同的反应原理,在不同的实验中化学反应不一样,这样极容易导致学生对化学公式的记忆产生混乱。为此,教师可以将这些化学反应以化学物质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例如“钠”这个元素,教师要对同它相关的是哪些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中有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有的不能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问题进行整理,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醒,督促其多加练习。当然,在学生对这些物质的特性有所了解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推论掌握一些反应的原理,从而应用于各个推论,这样可以免去一些记忆的难度,但同时也要掌握有度,不能任意地进行化学反应的猜测,因为很多时候很多物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不适用于这样的反应原理。对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对物质讲解时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也要在复习阶段引起重视,这些方面都是最为基础的方面,同时也是解题最为本质的方面,只有熟练把握好这些公式的类别,区分好同类、近义或者特殊的方程式才能做到在考试当中得心应手,沉着冷静。

二、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点,从中了解到考题的基本规律,在考试的练习和平时的练习中寻求一些做题的规律和反应方程式的基本规律

作为一门理科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练习,而且这些练习是有针对性的,特别是对于一些易错的内容的练习,学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着重考察学生对方程式的运用和理解程度,要求其不单单是能做好这一道题目,更要在探索题目的过程中做好与此类型相同的题目,找到一个解题的方法,真正学会这一部分相关的知识。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教师应当把握好作业习题关,要在课下的针对性练习中找到一些正确的,有一定难度和一些切题比较贴切的练习题,让学生不断感悟学习到的知识在题目中的运用要领,从而举一反三。其次,教师要在练习题及每一次的随堂练习或者是考试之后对每道题的关键点,具体到因为哪一句话,哪一个词提示或者是暗示这道题用怎么样的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化学反应是哪一种,怎样搭建公式和平台求得题目要求的最终答案等给予必要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偏不倚,正中要害。这些都是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方程式的运用途径和它们具体功能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当在面对哪一种类型的描述时可以采用哪一类型的具体方法,例如在看到有关“高锰酸钾”这四个字时就可以直接把有关于高锰酸钾的化学方程式在脑海中筛选出来,再在阅读和审题的过程中一一对应物质,挑选出符合相对问题的一个方程式,这样建立起来就得心应手。这样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也是教师需要长期坚持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地提示学生,不断地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话,学生就会真正做到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培养了思维。

三、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好化学方程式的特殊情况,在系统学习的同时要注意到特殊情况特殊解决,总结一套有趣的记忆方法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4篇

在高中许多课程当中,化学是属于知识点比较零碎的一?T学科,虽然化学是划分到理科这一行列当中的,但是它也具有文科的一些性质。在学习过程当中,为了使学生们不再感觉那么的单调,有更大的积极性,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需要多关注学习的趣味性。这样既能够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又不会使学生们感到厌烦。通过对高中化学的学习经历,来讨论一些有关于高中化学的趣味学习体会。

1有关于高中化学课内的趣味学习体会

1.1趣味总结,归纳记忆

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管是从资料里还是老师告诉我们的,你会找到许多有关的趣味顺口溜。把这些化学知识点带有趣味性的综合到一起,然后进行归纳整理,有助于记忆。

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过滤操作实验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口诀:

酸管碱管莫混用,视线刻度要齐平。尖嘴充液无气泡,液面不要高于零。

莫忘添加指示剂,开始读数要记清。左手轻轻旋开关,右手摇动锥形瓶。

眼睛紧盯待测液,颜色一变立即停。数据记录要及时,重复滴定求平均。

误差判断看V(标),规范操作靠多练。

1.2有关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提到化学这门学科,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化学方程式。的确,化学方程式在化学这门学科当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学生们经常丢分的地方。这就需要掌握一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了。要分清楚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各物质的化合价要算对,条件要写对,方程式要配平,还有就是气体和沉淀的箭头要标对。

1.3要具有想象力,然后进行总结归纳

在化学的各种题型当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推断题了。其实这种题并不难,只要我们队一些反应现象足够了解并且进行归纳整合,就可以很快做出来。要牢记10电子微粒组以及18电子微粒组。

具有特征的化学反应:

(1)焰色反应钠离子是黄色,钾离子是紫色。

(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有二氧化硫以及氯气。

(3)具有某些离子的有色溶液:二价和三价的铁离子以及二价铜离子。

(4)有色固体:红色的有铜、氧化铜和氧化铁;红褐色的有氢氧化铁;蓝色的有氢氧化铜;黑色的有氧化铜、硫化铜;黄色的有碘化银;白色的有氢氧化亚铁、碳酸钙以及硫酸钡;还有一些有色气体:黄绿色的氯气以及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5)一些具有特征的反应现象:有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现象是由白色到灰绿色再到红褐色。

还有一些关于气体的总结:

有毒的气体:硫化氢、氯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氯气以及氨气等;在空气当中可以生成白雾的气体是氯化氢;不溶于水的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等,这些气体都可以用排水法来收集;一氧化氮不能用排气法来收集。

1.4要与实际密切联系,能够熟练的掌握俗名

化学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比如:甲烷就是所谓的沼气,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苏打,碳酸氢钠又被称为小苏打,酒精是乙醇,氢氧化钠是烧碱或者火碱。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的视频,来加深对于化学反应的了解与记忆。能够更加深刻地记住反应现象,比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讲课生动形象又具体的多。然后再加上自己亲自实践做过的实验,通过同学之间相互探讨,进行总结,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巩固化学知识。摒弃掉那些只是单纯背书的旧方法,提高学习与创作能力。

2要对高中化学的趣味学习有总体上的正确认识

(1)要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总结,进一步提升。在学习化学学科时,肯定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有实验操作不准确的原因,也有理解不够到位的原因。总而言之,只有不断的犯错,然后不断的改正错误,进行归纳总结,才会得到提升。

学化学,不光要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规律,然后巩固所学的知识。要想更好地获取知识,就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做练习题时,要从多个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分析,是自己的各项能力都有所提升。

(2)学化学,要向课堂之外进行拓展。我们不能只是埋头做试卷,永远有做不完的试卷和习题,题海战术是不明智的。我们需要适当的挤出一些时间来看一些有关的书籍,然后积极主动地去参加课堂上组织的实验活动,可以做一些实验和发明等等。有些学校还会集体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和化学相关的工厂、单位等等这样的一些活动。我也是很乐意去参加的,因为我认为这是对于化学学习的填充,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

当走出课本以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了什么样的才是真正的化学。使得我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这十分有助于以后我对于化学的学习。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学习障碍;策略分析;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1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知识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想学习好化学,培养一定程度的的探究化学问题的能力,就必须要掌握好化学概念。所以,化学概念的教学是化学教学研究的非常重要课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高中的化学教师应当注重与初中课程教学的衔接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关注整体性,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探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教学方向,即做好初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衔接是有效进行高中化学教学的根本。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障碍的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和其应用贯穿整个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由于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另一方面“氧化还原”概念又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体系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氧化还原概念是学生能有效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探究、推断物质性质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学生必须学会、必须掌握应用的化学知识。

1. 概念认知的心理内部表征

所谓“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难”,是指高一学生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存在理解困难和名词混淆不清等方面的障碍,从而导致了学习和建构的困难。理解概念就是形成和建构科学合理的概念心理的内部表征,准确地理解概念就意味着形成了正确的内部表征。心理内部表征就是一种心理活动,人们运用形象、文字、符号等多种形式来表示外部的各种信息,并将它们联系成有内在意义的知识结构的认知活动。心理内部表征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活动的结果,即经过前面的认知活动而在大脑中产生的知识结构。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的学习,在头脑中建构概念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可获得准确的概念同时形成有效的概念的内部表征,能够将它存储在长时记忆,在问题解决时及时提取和使用。但也有一些学生概念接受困难,表现为不理解或者理解困难。如果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能够同化和顺应新概念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并与其他知识形成密切的关联,则意味着学生“理解”概念;反之,就意味学生不理解概念或者概念理解产生困难。

2. 概念认知本身的微观特征

从化学学科知识本身来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微观性也导致其“难学”,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用化学符号从微观层面简明科学地描述宏观现象和变化规律,这种描述的能力也是化学学习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例如燃烧、生锈属于宏观层面的现象;分子、原子微粒排列及其运动是微观层面上的现象;元素符号、分子式、结构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符号层面上的形式。但是,研究表明,初中学生在有关化学符号层面上的表征方式很困难。当大部分学生看到“Cu Cu2+”和“Fe2O3+3CO2[=][]Fe+3CO2”等化学符号时,虽然能够对这些现象做宏观上描述,但不却能从微观层面上做出较合理的解释,描述这些符号所隐含的物质结构及“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属性。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结束后,仅将化学式看作物质的名称或简写,将化学方程式看作机械的“公式”,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将化学方程式与物质变化的微观实质联系起来,这将妨碍他们深层次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在衔接时的教学策略的分析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

综合分析高一学生在“氧化还原”认知上的上述特征,笔者认为,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影响概念学习的最大的障碍来自于两点:一是促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积极主动发生的因素——概念价值的认可,即为什么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学习氧化还原,它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二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形成方法的问题?理清了这两个问题,具体的概念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氧化还原反应”是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的,所以教学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将学生的思维导向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属性看,它是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本质而形成的概念,是定义性概念。定义性概念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对实例的观察和分析,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特征的概括。直接观察不能得到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分析多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基础上,才能构建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引导学生思维的最有效方法是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可能研究方向,再确定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去进行具体的研究。

2.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衔接探究学习情景设计(片段)

情景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引入

创设情景:“魔术表演”

教师演示:蓝瓶子趣味实验

PPT展示:蓝瓶子实验的相关资料

教师点拨:想想看蓝瓶子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探究:

PPT揭秘:亚甲蓝又称亚甲基蓝(C16H18ClN3S),是一种暗绿色晶体,在碱性溶液中,蓝色的亚甲基蓝就容易被葡萄糖还原成无色亚甲基白。振荡后,由于溶液与空气接触面积变大,溶液中O2溶解量就增多,O2把亚甲基白氧化为亚甲基蓝,溶液又呈蓝色。静置时,由于有一部分溶解的O2逸出,亚甲基蓝又还原为亚甲基白。重复上述操作,蓝色—无色交替出现。这叫做亚甲基蓝的化学振荡。颜色交替出现是反应体系交替发生还原与氧化反应的结果。

过渡: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类型,人类在生产、生活乃至人体生命过程的新陈代谢中都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吗?什么样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呢?

情景二:“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界定

创设情景:PPT展示六张常见化学反应的图片

①铜片在空气中氧化

②氢气还原氧化铜

③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④钠与氯气反应

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⑥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过渡:请写出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所学知识,多种角度对反应进行分类。

探究活动:

①2Cu+O2[=][]2CuO(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②H2+ CuO[=][]CuO+H2O(置换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离子反应)

④2Na+Cl2[=][]NaCl(化合反应)

⑤3CO+Fe2O3[=][]2Fe+3CO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⑥FeCl3+NaOH[=]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离子反应)

投影:学生所写化学方程式

探究小结:可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对应所有的化学反应类型。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化学反应还有其他的分类标准。例如,依据在溶液中有无离子反应,可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也可以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将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①②⑤可知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就好像购买商品,有“买”有“卖”。

提问:这些化学反应,还有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点拨:从化合价角度

探究活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变化(在化学方程式中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探究小结: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PPT展示: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判断其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和化合物化合

②有两种生成物的分解反应;有三种生成物的分解反应

③金属单质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④复分解反应

探究活动:用图形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探究小结: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情景三:“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应用

创设情景:钢铁会生锈,人也会“生锈”

探究活动:搜集素材,了解人体疾病、老化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以班级为单位办一张题为“如何永葆青春活力”的手抄报。

探究小结:(视频展示)钢铁的腐蚀、工业用电解法制造金属Na、工业合成氨气、接触法制硫酸、氯碱工业;农业生产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干电池、蓄电池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

学生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基本理清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概念辨析和习题练习等教学环节,达到规范概念表达、建立概念关系、完整概念意义建构的目的。

3. 案例的设计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联系到生产、生活及科研领域,在中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内容之一,本设计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对已有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的探究,运用真实的化学事实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获取知识。

情景一的“魔术表演”——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引入“氧化还原”的奇妙的空间里,独特的现象,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通过探究活动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进入了一个丰富的化学世界,揭示了“氧化还原反应”存在的普及性,应用的广泛性,自然激发了学生学习该概念的热切性。

在初中,学生已经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所认识,这对他们构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学进行的程序。情景二的设计就是为了与学生原有的初中知识进行合理的衔接,使“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能来源所知又高于所知,以减轻学生进入高中学校的不适应感,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中矛盾点,引出高一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的认识。要通过学生自己用图形来表示“氧化还原”与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举例、分析和讨论方程式培养学生宏观物质和微观结构之间的转化,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的转化。

情景三提供给学生一个联系生活和开展实践活动的课题,把学习的知识放到实践中提炼和再学习,并将自己的所学变成了一份看得见的成果。让学生辩证地认识和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止方法,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总之,新课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应树立初高中化学概念衔接的观点,转换化学概念教学的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表及里地层层推进,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参与探究活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特征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同时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逐渐迁移和深化,在探究活动时及时归纳小结,才能让学生把握重点,提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