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理复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时间安排: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
2、第一轮复习的形式:重点是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合力、串并联总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在复习中及时向老师提出,或向同学请教,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一轮:3月1日——4月25日,拉网式双基复习。
今年在这轮的复习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以《导引》、《榜上有名》这本资料为模板,《名师学案》为辅导。认真研读资料上的“知识清单”、“典例剖析”、“基础过关”、“跨越中考”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翻阅教材,老师针对集中问题点拨,达到用最短时间、最佳效果来梳理“双基”,之后学生完成资料上的训练题,起到进一步巩固检测的作用。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
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复习:
1、按照知识点可以将初中物理分成力、热、声、光、电等版块,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版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有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按照中考题目类型,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思考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如“2008年奥运会中涉及的物理知识”、“嫦娥一号卫星中涉及的物理知识”等。
3、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
1、时间安排:2016年4月30日至2016年5月25日
2、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分析我市近三年物理中考试题,结合试题编排,对各类题型特点,针对训练,提高解题技巧,重点知识系统复习。
3、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但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
第二轮:4月26日——5月25日,分块复习及提高
以《中考说明》为模板,按照上边的各版块分类、分块复习和训练,提高学生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第三轮复习:热点、重点知识复习,重新回到物理课本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自己的错题,寻找自己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
1、2016年5月20日至2016年6月10日
2、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3、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总之,在中考物理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1、学生的基本知识检查,重点在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普遍掌握;
2、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要求认真和方法正确;
3、学生的基本知识应用能力,针对普通型应用题,强调单位换算、解题格式等;
4、学生的实验探究分析和基本技能,要求知晓环节、增强探究意识,并且理解实验过程。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由于基础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参与学习,但缺乏主动学习性。一些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答题规范性存在大量的问题。
三、各章节的复习重点内容:
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的三要素;超声波与次声波;减弱噪声的有效途径;声速及回声的相关计算运用。
第二章(物态变化):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物态变化及现象分析(其中对晶体熔点、凝固点和熔化凝固图象分析;水的沸腾中沸点的理解作突出强调)。
第三章(光现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等;光的反射规律及运用;光的折射规律及运用;光的色散现象;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凸、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作图分析;生活中的透镜运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的原理,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及基本应用。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道。
四、复习的基本要求:
1.梳理各章节基本知识,形成结构,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2.重点知识内容进行细讲多练,技能知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明确;
3.注意纠正学生学习及考试中的错误心态,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综合性进行课堂练习,分析讲解中加强学生的练中记忆、练中巩固和练中归纳能力。
五、具体措施:
1、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先由学生看课本再现知识,再有针对性的选择习题,以点代面,突破学生的薄弱点,教材中的难点。完善学生物理知识结构,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便于学生记忆。一般性的考点通过练习再现,重点、难点以例题形式出现。
2、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3、针对考点,强化训练。
[关键词] 歙县 山区 农机化 管理 服务 浅析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158-01
伴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去传统的刀耕火种已经成为了比较原始的、落后的社会形态,在当前科技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今社会中,歙县山区的农耕如果仍然在牛耕锄挖以及镰收这样的生产状态之中停滞不前,一定会导致现在农业发展的不断失衡。农业机械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生产工具,不仅代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社会的文明,更加是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从本质上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促进农业机械化,将农民从十分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中进行解放。下面,笔者就对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进行浅析。
一、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机服务组织的不断形成,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农业发展,从当前歙县农机服务组织服务的范围以及服务的水平来看,仍然不能够很好满足歙县农业生产的不断需要,需要将其进行进一步完善以及实施,所以,贯彻落实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山区实施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必须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推广农业机械不断下乡,要求必须要做好农业机械宣传等工作,由于歙县山区的信息比较闭塞,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都比较落后,很难对新事物进行认同,虽然相关人员在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歙县山区仍然很难保证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二、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
1.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明确意义
想要保证歙县山区的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质量,必须要明确其自身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开展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能够有效扶持以及鼓励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的经济组织,使其能够按照优势互补原则、互助协作原则、风险共担原则以及利益共享等原则,引导农民能够通过劳动要素、技术要素以及机具等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合作,推动歙县山区农机服务向产业化方向、专业化方向、社会化方向以及企业化方向不断发展,加快歙县农机服务产业化自身的进程。完善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必须要因势利导,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广泛使用以及推广适合山区进行作业、方便农民进行操作的小型农机具,开展作业服务,使得歙县当地的农民群众能够真正感受到使用农业机械化带来的诸多好处,不仅仅能够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更加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动的重要作用。
2.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注重细节
完善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必须要注重细节,建立健全农机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建设,要加强领导,强化队伍管理,强化先进技术推广和使用,制定出规划目标。当前人们已经步入到信息时代中,在农机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农机信息化,实施农机信息化有利于提升山区的农机服务能力以及农机行政的效率,重点将乡级、县级信息站进行建设,使得农民能够及时交流综合统计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生产信息以及政务信息,建立起山区农机具的供应信息体系、维修信息体系以及生产信息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创建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进而对农机专业户进行不断发展,纵观歙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在家进行务农的劳动力大约都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青年的劳动力大多数都充实二产业和三产业,或者外出打工,这就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贯彻和落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要求农机合作社要和农户签订合理的用工合同,在农忙的时候,农机合作社要按期为农户提供自身的农业服务。这样不仅仅能够节约工时,还能够提升其效率,年轻的劳动力可以拥有大量的时间外出去打工,不会对家庭的经济收入产生影响。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阐述,接着又从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明确意义以及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注重细节这两个方面对歙县山区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在带动农民闯市场中找准农机站自身的位置——五莲县于里乡农机管理服务站发展情况调查[J];山东农机化;1994年09期.
[2] 张洪河;多种经营 综合服务——记长清县归德镇农机管理服务站[J];山东农机化;1994年01期.
[3] 会议论文 浅议山区丘陵农业机械化的思考 2010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 2010.
[4] 宗锦耀;;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关键词:专业服务业;国际化;驱动力
专业服务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近几年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活跃。伴随着全球跨国公司跨国投资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从事专业服务业这一行业的国际专业服务公司也开始了跨国投资经营。使得这一行业由不可贸易、当地化极强转向跨国界扩张。
一、专业服务业的概念和特点
专业服务是拥有特殊知识、技能和责任的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一系列专业的服务(UNCTC,1990)。这些服务被认为是知识性的工作,因为数据和信息是这些服务的主要产品(Drucker,1988)。Feketekuty(1986)将专业服务定义为拥有专业或专门知识的专家,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按照客户需求,为客户在某一领域提供特殊服务的职业。国外开始注意对专业服务业的研究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而且大部分是针对专业服务公司进行的。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服务部门的分类界定,专业服务业包括: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税收服务;建筑服务;工程服务;土木工程服务、城市规划和风景建筑服务、医疗与牙医服务、兽医服务、助产士、护士、理疗家和护理员提供的服务及其他服务等。诸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公证处、信息咨询、建筑工程设计教育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
本文采用国内较为广泛的专业服务的定义,即是指当事一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经验和有关信息,向委托人提供的具有智能性的服务。专业服务业,就是以有偿的方式运用专业知识在律师、会计、咨询、建筑、工程、医疗等方面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技术、信息、智能服务的行业(张建民,1998)。本文所研究、所针对的专业服务业主要集中于国际上研究比较广泛的诸如会计、审计和簿记服务、咨询、计算机服务、法律服务、广告和工程咨询等相关服务行业。
二、专业服务跨国公司国际化形势
根据UNCTAD(2004)贸易发展报告,专业服务业的主要影响在于它对于知识产生的贡献并将其传播到其他生产活动中和社会实践中。它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商业和投资基础设施。20世纪80年代开始,专业服务跨国公司开始在国际上大规模扩张。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发展中地区市场对专业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加,发达地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长期的专业服务经验,向发展中地区大量开展国际直接投资,开始专业服务的国际扩张。
以国际会计专业服务为例,我们从表1可以看出以“四大”为代表的国际会计专业服务公司的国际扩张的强劲增长势头。各大会计公司在扩张的过程中不仅通过在全球扩张其办事机构数量和合作者数量来增强其实力,还通过公司合并等方式增强其公司竞争力,这一点由曾经的“”到今天的“四大”这一转变可以看出。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各大会计公司全球盈利的丰厚程度,根据各大会计公司年报,2007年,德勤、安永、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盈利分别是231亿、211亿、198.1亿和252亿。如此好的盈利成绩,无疑是专业服务公司国际化的强大推动力。
三、专业服务业国际化驱动力机制分析
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从20世纪初开始,到80年代迅速发展,并且规模急剧增大。跨国专业服务公司不论是全球地理位置的扩张还是其全球获利水平上,都达到了惊人的增长速度。这种国际化的趋势是诸多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相互作用机制如图1:
(一)外部驱动因素
1、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作用。服务业国际扩张的动力,尤其是专业服务业的跨国扩张,其主要的推动力来自于需求推动或者说是客户推动(Erramilli and Rao,1990;Aharoni,1993b)。Aharoni(1993)认为PSFs(人员行为形成因子)。首先是因为本土的客户跨国经营开始的,由于客户要进行跨国经营,使得PSFs跟随客户到海外市场发展,这即是需求推动或者说是客户推动。制造业生产的国际化产生了对金融、会计和法律等服务的需求,为了满足国内制造业国际化的需要,专业服务企业跟随进入东道国提供服务。而在跟随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经营的过程中,国外专业服务公司不断积累服务经验,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进而有能力主动在国外寻找发展的机会,实现从跟随战略到主动寻求新市场的国际化战略转变。
2、企业非生产性活动的外部化趋势的加强。另一个国内和国际服务部门的重要发展的推动力是非服务部门的企业将非生产性活动的外部化趋势的加强(Dunning,1989;Lowendahl,1997)。这一点对于专业服务业诸如会计、审计和法律等服务业部门的跨国扩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非生产性活动的外部化即所谓通常意义所说的外包,而这里的外包不是生产的外包,而是企业非主要活动的服务外包,更确切的说是某些专业服务的外包。如很多大型公司都将其公司会计、审计工作交给专业的会计、审计公司去处理,而公司内部不再对类似事物进行专门的处理。这种性质的活动的外部化可以使得公司降低成本,增加灵活度,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水平。不仅影响成本结构,同时也影响长期的竞争形式和改变公司所面临的风险。
3、进入壁垒的降低和专业服务管制放松。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开始对外资开放自己的服务业市场,以期实现全球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由于贸易壁垒的降低,还有政府或者专业限制的放松是对于专业服务公司的大量国际扩张有竞争力的解释之一(UNCTC,1988)。鉴于专业服务业的特殊性(如法律业的特殊政治原因、广告业的特殊文化原因),专业服务业一般是严格受国家或者行业联合会的管制的(如会计、法律)。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各种区域性的专业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强,各种区域性组织如OECD、北美自由贸易区等通过“自动互相承认”资格、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逐渐放松国家层面上对专业服务的限制,促进了专业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
4、科学通讯技术的便利。虽然没有验证,但是人们都广泛认为科学技术的引进对于沟通方式和交流过程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于专业服务公司来说,公司服务客户的过程是基于人与人的交流的基础上的,而通讯技术的引入对于交流的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电信和传递技术逐渐消除了服务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障碍,服务的不可储存性和不可运输性的传统特性发生了改变。从此,原来需要同时进行的许多生产和消费服务现在可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分离,银行、保险、医疗、咨询和教育等原来需要供需双方直接接触的服务现在可以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通讯革命大大提高了服务的国际间可贸易性。因此通讯技术是专业服务国际化过程的重要载体。
(二)内部驱动因素
1、取得规模经济和消减服务成本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专业服务业的需求,除了大的跨国公司,大量的中等或小规模的业务的顾客需求增加,专业服务企业面临着在地理位置上扩展商业存在的压力,同时也为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消减服务成本,以吸引更广泛的客户。于是专业服务在世界各地广泛的展开。服务企业所追求的不仅是为跨国公司服务,而且更多的是为当地的公司企业服务。
2、自身“学习效应”的需要。专业服务企业更多的是依靠专有技术和经验诀窍,这既容易消逝也易被模仿,借助全球扩张的形式,不仅可以使得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得以更好地利用,还能够在全球扩张中更多地积累和创造新的经验和知识,拓展企业学习、知识创造的范围和基础,形成我们今天通常提到的“全球学习”效应。专业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行为提高了企业的声誉,使它在服务尚未售出之前就已经成功地推销了可信赖的承诺(即使要价更高或是实际服务质量的不可预见也并不会给顾客产生多少信心动摇)(郑琴琴、李志强,2007)。
3、专业服务公司公司制形式的变更。Baden-Fuller (1993)认为是PSFs的法律规定的公司形式的改变促进了其国际的扩张。因为,通常情况下专业服务公司是合伙制形式的公司制形式,这就意味着,合伙者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法律规定的合伙专业服务公司合伙者可以承担有限责任这一制度的改变是PSFs国际化的一种原因。美国、欧洲的专业服务机构开始采取有限责任合伙制(LLP)的形式、有限责任公司(LLC)或股份有限公司(Inc.)的形式。这些所有制形式对于企业自身降低运作成本和风险、谋求更快速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郑琴琴、李志强,2006)。所以,专业服务公司公司制形式的改变无疑是减轻了专业服务公司跨国投资的负担,增强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更利于公司的跨国发展。
(三)我国面对专业服务业国际化趋势的对策
为应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方法和先进技术,促进我国专业服务贸易逐步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促使国内专业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总体服务水平,从而推动我国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树立国际竞争观念。国际化必然带来激烈的竞争,要努力在竞争中求生存。不应有恐惧或依靠政府保护的思想,要树立国际竞争意识,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发展经验,加强联合,组建集团型专业服务机构,开拓专业服务业市场,提高我国专业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健全我国专业服务业法制环境。虽然我国已经先后颁布和制定了很多有关专业服务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与发达国家专业服务业法律体系相比还是明显滞后,缺乏系统性、先进性,很多方面的细则欠缺,而且执法不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建立良好的法制法规体系、规范的运营专业服务,才能更加吸引国际著名专业服务机构的投资,改善我国专业服务市场环境,大力推动专业服务的发展。
3、加强专业服务监管。国家应加强对专业服务的监管,对专业服务执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执业人员遵守职业纪律和准则的状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各服务行业的质量和技术标准,对专业服务执业机构定期进行评估,适当提高专业服务执业人员的资格。努力实现市场约束,政府规制和专业服务团体的自我规制三者的最优结合的规制监管体系。
4、努力培养高素质专业服务业人才。借专业服务国际化这一良好机遇,通过在国际专业服务公司的从业经验等,努力培养一批国际化、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专业服务质量的好坏是通过人才能力的高低体现的。只有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服务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专业服务业。
参考文献:
1、Suddaby R.. , Cooper D. J., Greenwood R.. Transnational regulation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Governance dynamics of Weld level organizational chang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7(32).
2、郭萍,张旭昆.专业服务市场的规制分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3).
3、郑琴琴,李志强.专业服务业跨国公司全球发展的启示[J].环球中国,2007(6).
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行政管理也必须实现信息化,即政府信息化。政府的信息化将是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各国向着信息化方向迈进的大潮下,我国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提出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想。实现这一伟大战略,首先要推进政府信息化,这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而实现政府信息化关键在于电子政务建设。
1 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化进程
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承担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功能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层政府的电子政务是电子政务网络连接的末梢,具有信息化程度低、办事效能不高、地区发展差异大等特点。因而政府应该把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今后一个阶段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对提高政府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督和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大力推进基于电子政务网络的办公应用系统建设
电子政务是在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等技术的支撑下,政府机关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行政管理形式。基于电子政务的办公应用包括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如:电子公文传输系统,依托电子政务网络构建起统一的公文传输平台,实现了部门与部门间相互公文的电子传输,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节约了政府办公成本。
1.2 完善政务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利用率,降低行政成本
依托电子政务系统,搭建政民互动的平台,为服务群众提供一个便捷的窗口,实现网上办事、便民办事。加快推进政府门户网站群系统、网上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系统建设,并对相关系统平台即时进行政府及各办事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更新,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就可以进行相关事情办理、咨询投诉、表格下载等。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实现政府部门的相关数据、文件等信息资源的共享,既提高了办事效率、质量,又节省了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这同时也是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网络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程序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打造网上政府、阳光政府。
1.3 电子政务促进政府内部组织重构
电子政务一方面促使政府的内部组织重构,将市场机制的优势吸纳到缺乏活力的公共组织中,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将部分本属于审批范畴的公共服务过渡给非政府组织如行业、协会等承担,这些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专业化优势满足公公的需求。同时,这也降低了政府和公营部门的支出规模,节省了资金,这种制度设计最终会形成公众自助服务、中介机构服务和政府审批管理相结合的多中心公共事务管理体系。
2 电子政务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电子政务在实现“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上网后,通过公开政府部门的机构组织、职能、办事程序等,能够大大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有效的服务,开展网上办公,实现虚拟政府。同时,可以使政府部门掌握的大部分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共享,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电子政务在为工业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营造基础网络环境、提供丰富信息资源、发挥政府有效管理和全方位服务,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发挥极大作用。
3 电子政务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
3.1 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先导
电子政府将打破传统的政府办公管理方式,其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思路都有很大改变。通过电子政务网,政府直接与人民群众沟通,收集群众意见,传达政府信息。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丰富网上信息资源,拉动IT产业的需求并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政府和互联网互动过程中,最初是政府催生了互联网并推动了网络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又回过头来影响着政府。到了今天,上层建筑的电子化过程本身会极大地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促成社会革命性的进步。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领域中,电子政务被列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3.2 电子政务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随着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应用大大拓展,形成了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城市遥感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城市交通智能化系统等为主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近年来,又出现了以“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为龙头、全面规划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组建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各级政府之间网上信息交换、信息和信息服务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直接面对百姓的社区信息化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政务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