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视文艺节目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1篇

导播就是对电视文艺节目的转播进行多讯道现场电视录制。由于导播工作的特殊性,就要求导播要具备很强的电视感、屏幕感,用连续的图像思考,处理画面的剪辑和切换。因为导播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即时性和现场性,在导播的切换工作中是没有时间仔细斟酌的,不恰当的切换,将导致节目的镜头衔接混乱。然而每一种电视文艺节目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也必须以不同的画面进行呈现。对戏剧演出、文艺晚会、音乐会等节目的电视转播,导播的工作如果做得好,可以给演出添彩增色,使本来并不算精彩的演出变得精彩许多,让人感觉在荧屏上的效果比在剧院里的效果还要好。而如果导播工作有限,就有可能使荧屏效果大打折扣,将一台本来十分精彩的演出变得平淡无味,让人感觉在电视上看到的效果比在剧院里看差得多。可以说毫无专业水平与艺术修养的人,仅靠对熟习设备操作方法来做节目,是绝对不可能做出好节目来的。而导播对各类文艺演出的转播,是要把艺术再现给观众的工作,除首先应具有一般导播所应具有的各种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扎实而深厚的理论修养、文化艺术修养和艺术作品鉴赏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导播经验和较强的临场发挥能力,还应具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电视思维。这样才有可能按照舞台艺术的固有规律来表现好舞台艺术。

一、做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播要精通电视画面语言

导播对画面语言应熟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语言知识,把要传播的各类电视文艺作品通过艺术化的创作呈现给观众。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导演指挥摄影机比指挥演员更重要。”作为一个搞电视艺术的工作者,最终还是要用镜头说话,要懂得镜头语言,就要学摄影,学构图,以及学习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则,只有精通了它,才有工作的主动权。

在现场实况转播和录制各种电视文艺节目,都是以声、光、画、字为语言来向观众传播信息的,而其中又以画面语言为主要语言。对画面组接艺术的掌握至关重要。电视文艺导播在实际工作中要熟悉画面剪辑点和声响剪辑点的选取方法。画面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包括动作、氛围、节奏3种不同类型的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声响剪辑点的选取方法,包括语言、音乐、音响3种不同类型的剪辑点的选取方法。

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播不仅要有以上的专业修养,还要求导播具有构图、景别、视角知识。电视画面构图包括单镜头构图,还包括运动中的构图。导播要能根据情况选择景别,远景、全景、近景、特写交替运用,每个景别都具有不同的功能。远景主要用来交代环境,表现气氛;全景可以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中景既注意表情又能兼顾形体动作;近景主要突出表情;特写照顾局部,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导播要根据总体构思用不同的景别来切换,完整地表达主题与创作意图。导播还应熟悉拍摄角度,平视最符合人的审美记忆,是在画面中最常用的角度;仰角会使画面有开阔、舒展、崇高等感觉;俯视,在远景与全景画面中,适于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电视观众在剧场欣赏观看演出会局限于一个视角,而通过多台摄像机多个角度拍摄又经过导播切换的电视画面,可以有多个观看视角,使画面更鲜活、灵动,更具视觉冲击力。同时导播在实际工作中要不仅仅观看画面图像,同时要监听声音,作出各种判断,给录音师、调音师指令,使音乐效果配合良好,各声音元素相互协调。这样产生出来的画面效果,就会给观众带来新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电视文艺导播要熟悉和了解不同种类的舞台艺术

在最为常见的电视艺术类节目中,如演唱会、文艺晚会、音乐会、戏剧、戏曲、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专场演出,它们无不和音乐艺术紧密相连。因此,对于从事电视文艺的导播应该多熟习和了解这些舞台艺术,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的鉴赏水平。熟知这些舞台艺术的风格特点及结构规律,是导播搞好这些和音乐艺术紧密相连的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基础。

在电视文艺导播工作中接触最多的应是舞台艺术,它们所表现的内容大多是各种形式的演唱或舞蹈等形式相结合的舞台文艺节目。例如在独唱歌曲的画面语言处理上,不同唱法、不同风格、不同演唱形式的独唱,在画面语言的处理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如在录制美声唱法的独唱歌曲时,其画面语言就应简洁些;在录制通俗歌曲的独唱时,在画面语言的处理上就应充分利用舞台的舞美元素,把画面处理得时尚些、动感些。再就是对所录制的音乐作品的熟习,如歌曲是几段体结构的歌曲,歌曲的前奏与间奏的长短都应胸中有数。总之,作为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的导播具有良好的音乐艺术修养很重要。

三、电视文艺导播在导播中对节奏的把握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一个优秀的电视文艺导播,必须熟悉音乐的节奏语言和电视画面语言的节奏及掌握两种语言间的关系。在电视文艺作品中最具约束的是音乐音响的节奏,导播在构思电视画面语言时,要紧密结合音乐的节奏来构思和处理画面。一般来说,在电视艺术的舞台上,音乐音响大多有其段落结构,这个结构或是呈起、承、转、合或是平行结构的上下句乐段,这为我们的导播提供了一个处理画面语言的基础,当然也可有意识地用反差强烈的对位法来反衬画面的节奏 。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视文艺节目 创新 发展

电视文艺节目是广大社会民众丰富业余生活的主要手段,和新闻节目一起构成了现在电视节目的两大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文艺节目迎来了大而强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优秀文艺节目开始出现,经过起步、初次繁荣、受阻、复兴到近几年的繁荣姿态这样一个过程,电视文艺节目以贴近民众生活为宗旨,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精神盛宴。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其创新和发展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建议。

一、我国电视文艺节目存在的弊端

电视文艺节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思想深度不够,内容略显庸俗

现在很多电视文艺节目没有深度,思想性不够,而且靠模仿搞笑,通过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博取观众的笑容,但是笑过之后往往没有什么值得回味的。电视文艺节目的主要目的虽然是丰富观众的业余生活,但是也不能用大量庸俗的内容,缺失了思想内涵,不能寓教于乐是突出的问题,如何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有所领悟是今后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照搬模式,创新意识薄弱

很多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几乎都是雷同的是现在中国电视文艺节目一个突出的弊端,音乐选秀节目、相亲婚恋节目比比皆是,没有创新性的模式和内容作支撑,相互模仿只是让观众视觉疲劳而已。比如由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引领的相亲类节目,全国的每一个卫视台和地方台几乎都有。不追求改变,等待节目的将会是观众的离去,如何追求创新、多样化的文艺节目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有的节目也是照搬国外模式,缺乏本土气息,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创新节目,是阻碍电视文艺节目发展的重要因素。

3.节目周期短

缺乏创新意识的节目,势必在一段时间之后受到观众的冷落,这样的话电视台往往就会选择战略性放弃。雷同的节目内容和风格本来就会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长期以往循环下去的话就会出现节目周期性短的弊端。这对电视文艺节目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模式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对于电视文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电视文艺节目也日益多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众多的电视文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内容和模式上苦下功夫,改革创新,丰富节目内容,提升节目思想内涵,着重做好创新工作。

1.创新内容

内容是一个节目好坏的首要标准,而原创是保证内容真实而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大投入来培养人才是众多电视媒体研发节目和激活创新能力的方式,把握潮流,争取引导潮流,而不一味的跟随潮流,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一定要有深度游内涵,贴近生活,不能和老百姓产生距离,不能让单纯的搞笑和模仿来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需要高质量的、可以引发共鸣、引流社会主流思想的创新内容来发展电视文艺节目。

2.创新模式

有了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模式来做支撑也是难以取得成功的,当然主持人的选择也很重要。要想提高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不创新形式是不会成功的。电视文艺节目之间极其容易雷同,形式上都是大相庭径,没有什么新意,要想创新节目形式,就必须开动脑筋,用新思维拓展新道路。在主动娱乐性的时候,不能忘记知识性,根据观众的口味来调整节目形式,同时也要做好一些辅助工作,诸如灯光、印象等。举个例子,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快乐大本营》为什么会是内地综艺节目首屈一指的收视节目,首先因为其良好的节目定位和节目内容,然后用新颖中带着笑意的形式呈现出来,尤其是五位主持人,各有优点,各有千秋,很善于调动现场气氛,每一期都有新的主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创新风格

一个电视文艺节目,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才容易引起观众的注意。而风格更多的依靠主持人来创造,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创新节目风格。具有亲和力的语言适合温暖类的节目,可以快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给观众带来亲切感,提高节目受欢迎程度。通过支持人的个人魅力来给节目带来独特的风格,是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措施。比如安徽卫视的《非常静距离》就是一档有着独特李静风格的电视节目,幽默而犀利的访问就是这个节目给人的最大印象,也是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

4.创新包装

电视文艺节目在播放时采用的包装模式,影响着节目的画面和音乐效果。好的音响效果和震撼的视觉效果需要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开发和驾驭,需要事先的良好构思加上默契的配合以及主持人的努力,才会有一个创新的电视文艺节目包装模式。

5.创新意识

审美意识是电视文艺节目的指导思想,在现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创新意识是提高节目质量的必要需求。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思想境界,对国内外的良好节目进行借鉴和创新,编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和编导等也需要有良好的审美意识以及艺术修养,以坚实的基础作为创新工作的动力,只有了解文学、戏曲、音乐、灯光等多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才能做好电视文艺节目的编排和编辑能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电视文艺节目虽然发展的较为迅速,但是也表现出了很多弊端,要想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注重电视文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从内容、形式、风格、包装和意识等五个方面,不断优化完善,创新发展,真正真到贴近民众和生活,紧随潮流并主导潮流,多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电视文艺节目思想性和娱乐性的统一,永葆电视文艺节目的青春。

参考文献:

[1] 叶仲海.浅谈中国娱乐节目创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11).

[2] 金德龙.创新电视艺术激发创作力量――纪录片《绽放的力量》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电视,2012,(12):14-16.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 节目类型 报道形式 报道要求

信息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观众的求知欲逐渐增强,电视新闻不仅要及时传播国内外大事、反映舆论、传播舆论,还要以深度的报道、言论来影响、指导舆论。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以何种类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对于新闻的传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类型,先要对电视新闻的概念及个性、共性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一、电视新闻的个性特征

电视新闻具有声形并茂、音画结合的特点,它不同于报纸和广播,因此,如何认清与利用它的个性特点及优势,如何树立电视观念,完整准确认识电视形象化传播,指导新闻节目采摄制作,便成了电视新闻业务研究中的基本立足点。与此同时,世界各国的电视与报纸、广播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促使业界更加深入地研究电视采摄编播等各项业务,更好的发挥电视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二、电视新闻节目分类

(一)类型

在“电视新闻分类和界定”的研讨中,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认真分析探讨,较集中的意见是把电视新闻节目分为三大类:消息类新闻节目、专题类新闻节目和评论类新闻节目。各类节目中有多种报道传播方式与节目形态。

(二)各类电视新闻节目特点与报道要求

1、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它在电视新闻性节目中处于重要地位,是新闻性节目中的骨干。消息类新闻是电视台实现国内外要闻总汇的主渠道,是观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主要窗口。一旦发生有价值的事,它就会捷足先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用客观事实,形象地、真实地,“短、频(广)、快、活”地传播,是它的基本特点。

(2)报道形式:电视新闻语言的多符号,传播技术的现代化为报道形式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条件。主要有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影像新闻、字幕新闻、访谈新闻和现场报道等。

2.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专题类电视新闻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如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某一战线、地区新面貌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2)报道形式及报道要求

①专题报道。专题报道是专题类新闻中承载深度报道内容的重要形式。从题材内容来分析,专题报道可以分为以下类别:

典型报道。对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重点报道。要使典型报道真正为观众所感悟、所接受,就必须克服模式化、重视个性化;注重思想引路而不是经验领路;要拓宽报道题材。

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指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具有重大意义的某项行动等。每逢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消息类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同时以连续报道的方式,及时向观众作最新动态的连续报道。

重大新闻事件的总结性报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对同一天,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事件的总汇;二是把追踪重大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每天的最新报道在事件结束后,重新汇总精选材料编制而成;三是以事件为源头,或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既对事件进行总结和回顾,又对事件进行相关内容的链接或拓展。

②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思辨性报道。思辨性报道是专题报道作为深度报道的重要典型,它是现代新闻观念在专题报道中的体现,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典型报道一人一事不同,它是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分析、思辨。这种类型的专题报道,需要记者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增强对新闻事物的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的能力,对复杂事物的比较与鉴别,抽象与概括的能力,要加强哲学的思考。

③新闻调查报道。新闻调查报道是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类别。需要记者通过调查去挖掘,要掌握翔实的材料;在采访中展现调查过程;要客观地报道事实,融观点于调查过程中;要让观众参与思考;要层层展示,步步取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

④电视新闻专题访谈。新闻性题材的电视专题访谈也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通常叫电视专访。专访可以做为一个完整的节目播出,如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面对面》;也可以在新闻节目中作为一个小栏目播出,如《东方之子》。专题访问的成功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选择和记者、主持人的提问水平。《面对面》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另有一番见解,原制片人王志曾说“下工夫就在一个‘人’字,如果新闻里没有核心的人物,《面对面》无法生存”。

⑤新闻性谈话节目。新闻性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主持下,邀请嘉宾和观众,就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平等的对话交流方式,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观点和见解。谈话节目以语言为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是由主持人、嘉宾共同参与,直接对话完成的。选择好话题,现场参与谈话的对象——嘉宾和现场观众,以及主持人对节目成功与否都有重要作用。主持人作为驾驭整个节目的核心,它对话题的组织、理解的水平和机敏的现场控制能力对节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1)特点:评论类新闻节目是就新闻事实发表议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事实,还要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于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评论类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电视台的政治思想水平。

(2)报道形式及报道要求

①电视新闻评论。电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直接作评论的节目。它有明显的立场、观点,直接反映评论者或电视台的观点、主张,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它可分为:

电视短评。是在消息报道后,对有评论价值的新闻配上编者按语等,由播音员播念。在新闻杂志节目中,则是以新闻主持人对消息新闻进行简短评说。

评论员评论。评论员评论是电视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或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直接面向观众表示的意见、看法、立场和态度。

电视评论。通过单个的事物,揭示其全局、整体的意义,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局部看整体。

②电视新闻述评。这是叙述新闻事件与发表议论相结合的议论形式。述评性评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电视评论节目一般是由主持人主持的,在新闻专栏中播出。在节目中,既报道了事实的真实情况,又对事实进行分析与评论;既可以夹叙夹议,又可先展示记者对问题的调查,让观众弄清事态的来龙去脉,最后集中议论,以事实作为评论的基础。

③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2003年央视开播新闻频道,推出了一档纯粹的新闻评论栏目——《央视论坛》。《央视论坛》不采集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事实中最引人注目、最具谈论空间的内容进行评论、分析和解读。此类节目的特点是从“用事实说话”到“借事实说观点”;从“以事实为中心”到“以观点为中心”;从“展现调查的过程”到“展现观点的过程”。

结语

我们看到,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条件和人的心理需求的多方推动下,电视媒介继续追求能充分调动感官的更为人性化的信息结构,还在寻找更有创造力的新闻形态,使新闻的质地获得更大的发展。电视从来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一点尤为鲜明地体现在新闻节目上。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又与网络媒介以多种形式接轨,譬如互联网内容直接进入电视节目,很多电视新闻栏目都开辟了网络新闻的板块,将互联网数据、图像和交互过程等直接搬进电视新闻,增加信息源的宽泛和信息综合。譬如将互联网的点击引入电视屏幕,在新闻节目中利用互联网进行及时交互,拓宽观众参与的面,增强新闻的交互性、选择性等。这只是初步的变化,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电视自身的改变,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之间会形成更大的沟通,相信电视新闻会有更大的发展,有更多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出现,电视新闻也将会发生新的质变。

参考文献

①朱羽君:《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②杨伟光:《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

③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④郑祖武:《电视新闻报道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⑤赵玉明:《广播电视词典》,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⑥王振业:《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新闻节目创新

求新创新是新闻的共性要求。当前有线电视新闻在各地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中属于“动手术”最大的范畴,纵向要与上下有线系统联网,横向要与本地无线电视台合并明确各自的频道分工、定位,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把突出个性特色的文章做大做好?结合我们伊通有线电视节目播出的实践,笔者认为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升华新闻节目的质量。

一、强化以观众为中心的传播意识,在宣传报道的内容和立意上力求创新。在市场经济过程中,媒体逐步产业化,观众成为电视节目的消费者,而消费者又是决定广告商资金流向、判断节目质量的上帝。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导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由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从这一点上说,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要求,尽量获取较高的收视率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有线电视新闻实行频道分工定位后,减少了行政干与,我们可以按照上级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特色、自己策划报道内容,可以从无休止的会议报道、领导活动报道中解脱出来;在宣传报道的立意上,在遵循坚持政治原则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按受众感兴趣、能引起受众共鸣的方式去立意。尽量营造“这一方水土”的荧屏氛围。一句话,可以从被动逐步转向主动,但在宣传内容上不能偏离党和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宣传中心,在报道中不能追奇逐异,忽视舆论导向。“由于电视是每日定时的播出,具有与人们生活同在的伴随状态,与人们在一种生命的互动中存在。”有线电视新闻节目要想在众多电视新闻节目的挑战与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必须有丰富的节目内容和信息容量。这就要求我们新闻从业人员加强调查研究,随时掌握、了解、研究受众需要什么,了解社会生活中涌现的新闻源。

二、不断研究观众的欣赏心理,在宣传报道的角度、时效和传播方式上寻求创新。

观众对有线电视新闻节目的欣赏要求是:在宣传报道的角度上要平视、不要高台教化。在报道的时效上要快捷:传播方式上要多样,在报道选材上要事关群众痛痒。有线电视新闻报道要以百姓为主体、让百姓唱主角,以平视的角度和目光,反映百姓的喜怒哀乐,尽力使题材“软化”,眼睛向下,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新闻事实,由于选择报道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对新闻快速感知、判断和及时表现的能力,以提高新闻的时效性。现在有不少有线电视台加大了新闻直播的含量,并提出要逐步做到新闻直播日常化。新闻直播随时能把重大新闻事件的感染力和突发事件中“未知性”的魅力,其奥妙在于它能增强观众“亲眼目睹”的和亲眼探求“未知”的新奇感及满足感。新闻直播出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既增强了新闻的时效,又是新闻传播方式创新的体现。

“电视具有把公众和个人融合起来的力量。”有线电视作为一种新的传输手段,在走进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将更先进,更快捷的传播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随着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普及,我们的文化生活也增加了更加精彩的空间和更多的信息量。传播方式的创新、传播方式的表现形式说到底是为内容服务的,只要不违背电视新闻基本法则,在传播方式上应该倡导大胆尝试,勇于求新求异,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三、“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内容的电视新闻形态”,增强新闻报道的故事性,用新闻事实的细节震撼观众。

“电视新闻是电视台赖以生存的基石”有线电视新闻如何增强表现力,吸引受众的目光,做到精彩、好看?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增强新闻报道的故事性,着力在捕捉生动、感人的细节上下功夫。这是因为现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一天忙碌下来,许多人晚上看电视新闻的首选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接下来是当地省、市电视台和无线台的新闻,再下来是有线新闻节目,如果还是那么凝重、严肃,大多是会议消息或无情节性新闻,势必会不太感兴趣。这时,人民需要了解一些轻松、活泼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新闻事实。因此,有线电视新闻要树立“讲述老百姓故事”的报道理念,用生动、活泼的真实故事再现一个个新闻人物或事件,或者用故事介入新闻消息和新闻典型。加强有线新闻报道的故事性,首先要精心选择好典型,通过富有情节的典型人物和实践,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扩展新闻报道的内涵与外延,达到增加新闻可看性的目的;其次要讲究故事介入新闻报道的技巧与手法。报道人物和事件必须真实无误,不能像文艺作品那样有虚构情节。应力求通过跟踪报道直接反映故事;力求让报道中的人物或周围的知情者来述说故事报道中有故事不代表就能感动人,还必须细心观察、精心选择,捕捉故事中的细节、以语言、动作或特写镜头对细节画面进行展现,让观众通过细节透视到事物深层的本质。

四、讲究包装科学化和个性化,力求做到引人入胜。

时下,不少地方有线电视台对自身新闻节目的包装不太重视,片名、片头与配乐缺乏个性化,有的模仿无线台新闻包装;有的随意挂牌,一档节目五六个栏目小片头;也有的对主持人形象和演播室设计不讲究;还有的无节制地在新闻节目中插播广告。笔者认为,包装是对频道形象的美化,它能使节目形象统一、和谐、增强美观。包装怎么创新?应该注重目标受众的市场调查,考虑地方经济与人文景观,从节目色调、节目节奏、节目标志、牌面用字、音乐配置直至背景图案、主持人服饰、语言形象等,设计与栏目定位、风格一致的包装,使有线电视新闻栏目包装逐步科学化、个性化、进而使节目给人以一种统一整齐、规范醒目而又富有地方特色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吴曼,曹潞.广播新闻业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孙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新华出版社.

电视文艺节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视综艺;娱乐至死;大众文化;精英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24-01

一、当下综艺节目娱乐化特点

电视综艺节目是电视节目一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多门艺术的综合,具有广泛受众群体,如近年火热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歌唱型节目;《奔跑吧,兄弟》《O限挑战》等明星真人秀节目;《康熙来了》《金星秀》等脱口秀节目。娱乐似乎成为大众文化的附庸,随着收视率的不断攀升,以娱乐为主的文化消费对受众、对电视节目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2016年卫视综艺收视排行榜前三名的分别是《奔跑吧,兄弟》《中国新歌声》《欢乐喜剧人》。以《奔跑吧,兄弟》为例,该节目是引进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版权的一档明星户外竞技真人秀,以游戏、娱乐为主,兼有传递团队精神和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融合。其成功原因有“撕名牌”的游戏形式,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到游戏的趣味性中,从而工作中的压力得以释放。也有年轻观众对明星在游戏状态下的表现行为抱有一种猎奇心理。其内容不免有低俗的调侃、庸俗的话语,游戏设计也算不上高雅。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一切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电视是我们文化中存在的、了解文化的最主要方式。娱乐不仅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1]观众一方面对娱乐性节目的认可度增加;另一方面也导致电视节目内容刻意迎合观众,为获取收视率而逐渐呈现娱乐化、同质化趋势。

二、我国电视读书类节目发展状态

从1996年央视开办《读书时间》栏目算起,我国电视读书节目的探索之路至今也有20多年了,此类弘扬精英文化的新型电视节目却是昙花一现,因收视率不佳而停播。此后的读书类电视节目,如央视的《子午书简》,2011年6月13日改名为《读书》,是一档每期30分钟的读书评论节目,一本书、两位嘉宾加上主持人,围绕此书展开谈话,其收视率最高为0.16%,最低为0.03%。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每期节目用8分钟的时间为观众简洁、直观地介绍一本书,但是,它仍旧逃不过收视惨淡的命运,在节目开播8年后消失于观众视线。电视读书类节目的定位过于小众,节目内容和形式相对枯燥呆板,使之在夹缝中生存,频频遭受冷落。

三、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隔阂

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从传统的纸质阅读到电视阅读,是电视和读书的矛盾。电视声像、色彩并存,是娱乐化的传播媒介,人们从中获取新闻信息,满足工作外的身心放松。读书是个人内在的、思维性的审美过程,从老子的“涤除玄鉴”到宗炳的“澄怀味象”,读书也是这样一种虚静的审美体验。而电视作为具有娱乐性、通俗性、流行性的大众文化的传播媒介,与高雅性的、拒绝庸俗肤浅,旨在丰富人文内涵的精英文化有着不可消除的隔阂。

四、电视节目的返璞归真,电视生态泛娱乐的突破

面对这样的电视娱乐环境,有许多电视人也在尝试着改变。近年从央视的《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系列节目好评如潮,观众群上到年过八旬的老人,下至几岁小孩。这一系列节目的火爆也在于把娱乐节目的模式与传统文化的传播相结合,使观众没有距离感,能不由自主参与其中,产生共鸣。

2017年2月18日,央视推出的由董卿担任主持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再次做到了收视与口碑双丰收。“一个人,一段文。”每期节目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词,围绕此话题,邀请嘉宾,将文学作品与人物自身经历结合,以朗读的方式,着重讲述人物的故事,从而传递情感、传承精神。

2016年12月29日,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以明星读信为主要方式的阅读推广节目《见字如面》,用书信启封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明星朗读书信加上第二现场文化名人解读历史背景,相比起《朗读者》,《见字如面》更加简单质朴,没有华美的舞台和灯光,重点在朗读者所读的书信上,将经过时间洗礼却依旧浓烈的情感,通过质朴平淡的文字,打动无数观众。

这两档节目突破了传统的点评型、访谈型电视读书类节目固有的模式,改掉枯燥呆板的说教方式,将读、评结合,以事传情、以情动人。

电视担任文化传播的功能,电视节目的诞生不是为了占有市场率,获得高收视率,从而吸引观众,而是应该引导观众。电视人也应发挥大众媒介的职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综艺节目。

参考文献:

[1]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