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一、研读人教版教材,明确模块特点

1.对人教版教材选修模块的认识与分析

人教版选修3在栏目设置方面,恰当地增加了教材知识的选择性与灵活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对教材内容进行了丰富而又多变的扩充与衍生。在知识体系方面,以必修2为基础,体系和内容上避免雷同和重复,切实把握基础性,又恰当增加一定深度。内容设计上深入浅出,在原子结构与性质中介绍了原子轨道、原子光谱、激光等简单知识,引出分子结构时结合了范德华力,讨论极性时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等,既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又能联系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拓展了知识的内涵。

2.对选修3结构化学教学过程的思考认知

针对物质结构与性质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了解原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又在高中必修2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和化学键等知识,在此基础上人教版选修3对物质结构与性质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认知方式的培养,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真分析,探讨影响学生认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其次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力求通过课上课下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价值。

二、立足教材根本。探求知识点体系

1.突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基础与重点

人教版化学选修3按照模块可以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模块二:化学键与物质的空间结构;模块三: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模块四:研究物质结构的价值。分析课程模块,首先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再以微粒之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物质的相关性质,最后升华到物质构成的内在价值,这有助于高中生进一步丰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实践中,应首先形成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认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运动状态、原子的内部构造、元素的性质,学会化学键的辨别与应用,晶体的分类及相关性质,形成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概念,从而才能掌握客观规律,积极探究新物质。最后,教学实践中要立足基础,把握重点,全面而有逻辑的进行讲解和练习。

2.认真做好高中化学选修3的知识衔接

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习,良好的知识体系十分重要,要充分认识到知识衔接的必要性。本部分内容的讲授,是在已有知识层次上引入新概念能层与能级,在此基础上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讲解、练习核外电子排布,并由此引出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子云基础上引出原子轨道,为后面学习化学键构建了框架,再由原子到分子,接下来再到晶体的学习,这是一个连贯而有序的知识衔接过程,注意过渡和引导的重要作用。本部分内容在分章节学习时,注重体系的建构,如原子结构与性质这部分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内容线索力求符合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性,主次分明。图1是部分知识的脉络图。

三、利用课前课后。激发深层探究点

1.努力为选修课程创造动手实验的条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造安全可靠的实验条件,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力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寻找并提供合适的探究方向,探究点要注重实际可操作性和前沿性,使学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亲自参与化学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还要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意义的探究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晶体堆积模型,利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和牙签制作氯化钠晶体的模型,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晶体结构的深入理解,对晶体构造、配位数、微观概念与宏观的概念等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2.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善于归纳总结

在学习中善于归纳各种知识的脉络,总结蕴含在繁杂知识点、探究点中的规律方法。例如:随着原子的核电荷数递增,每到出现碱金属时,就开始建立一个新的电子层,随后最外层上的电子逐渐增多,最后达到8个电子时,出现稀有气体,然后又开始由碱金属到稀有气体,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周期规律。还可以根据在教学中所接触到的知识,编写一些方便记忆的口诀,例如:“手性碳,四键连,皆不同,始为然,含氧酸,比酸性。非晶体,量很少,有玻璃,和橡胶,得晶体,三途径,析结晶,多面体,能衍射,各向异,多晶胞,六面体,需并置,且无隙”。要明确知识点的基础性,探究点的针对性,并对此进行归纳总结才能真正的有的放矢的学好这本书。

四、关注高考考点,研究复习策略

1.把握重点考点的出题规律

在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中人教版的理科综合占300分,其中化学100分。从全国各地高考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高考命题看,由于本部分知识近年才在高考中单独命题,故结构与性质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深,试题只能是拼盘式的。高考中本部分内容的题干主要以相关背景知识、元素周期律或物质之问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设置主要元素推导,设计一系列关于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晶体类型性质的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本部分的高频考点有: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化学键的辨别、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类型、元素的性质、四大晶体类型的判断及相关计算等。

2.对于各省市历年高考真题的部分研究探讨

2014年、2015年高考选修3方面的试题难度总体来说趋于稳定,知识点考查的类型相对固定。现行高考省份中,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海南以及通用全国大纲卷和全国新课标卷的省份采取单独设题,分值范围在12分到15分不等,其中海南卷20分。主要难点失分点是分子构型,晶胞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之间的计算和根据已有条件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等。题目设置精确到细小的知识c,如(2015年福建卷31题第1问)CH4和CO2所含的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学生根据所学关于判断元素电负性大小的知识,可以快速解答出H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考纲;高考试题; 一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392-01

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工作又开始了,面对纷繁的知识点以及如海的习题,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力争在2017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呢?

经过仔细研读考纲及近三年新课标П卷的考题,发现高中化学在高考中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十二块,分别是:化学与STSE (Scinece 科学 Technology 技术Society 社会 Environment 环境)、物质的量相关知识、离子反应与微粒共存、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电化学、反应热与盖斯定律、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理论、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率、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下面是就理综试卷中化学部分总结的近三年各个题目中知识点的分布:

由上面对选择题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发现在近三年的高考中,有机化学基础虽然是选学内容,但在选择题中一定会有所考察,且侧重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另外STSE问题成为近三年化学的第一道选择题,也不难发现如今的高考越来越突出学科的社会实用性。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也是常考不衰。总之,在选择题部分很好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掌握情况。

三年必做的三道大题都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载体,全方位考察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电化学、反应热、氧化还原原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乃至实验操作等等。无机综合题强调对工艺流程的分析解读,流程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新情境下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数量和质量要求更高。这些高中化学的中心内容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充分表明了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为考查学生能否进入高等学府继续学习的潜能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对于出现在新课标Π卷中的选考模块,很多学校会有选择地开设《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这两个模块。其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近三年出现的考点重要集中在核外电子排布式,未成对电子数,微粒的空间构型,化学键类型,沸点高低判断,分子极性,晶胞的分析计算等方面。该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深化与细化,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物质性质等具体内容。知识点少且发散性较弱,考点集中,便于集中攻克, 复习耗时短,不少知识点之间相对独立,一般总可得一部分的分,这也造成了多数学生会选做这道题。但是,物质结构的内容抽象、术语陌生,空间想象力及计算能力较弱的考生,晶胞及计算难得分。

对于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来说,由于只是有机化学的基础而已,所以每年试题的考查点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这几个方面。且有机化学的必考与选考能够兼顾,对必做题有帮助,此模块知识系统性强,富有逻辑性,多数学生能掌握 ,对化学感兴趣且程度较好的学生会选做这一题。但是,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多难,学生不易得分,另外有机合成路线对思维和知识要求较高,内容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强,中间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整体全错,易导致丢分。

纵观近三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具体做法如下:

1.整合教材,科学合理安排

复习时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如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就可以放到讲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后,用缺项配平的方法来书写。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非金属碳元素中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关系问题,在讲金属元素钠的时候就涉及,就不必拖到非金属去讲了。

2.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复习中对细节的要求要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电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丢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 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3.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要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复习中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分析、训练,加强审题方法、解题思路、解题技巧的指导和总结,加大练习力度,严格按照要求答题,及时反馈、矫正,使解题能力的培养、提高落实到位。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把握 分值 复习效率

生物课共分为6册书,其中必修3册,分别是必修1、必修2、必修3,选修分3册,分别是选修1、选修2、选修3。生物课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内容比较庞杂,因此记忆、复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考试成绩不高,自己也很恼火。复习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样,关键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生物教学,与学生的交流,总结了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把握知识的联系关

生物课内容的编排是按照知识点的一定顺序来设置的,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抓住这些内在的联系,复习起来就会感到轻松起来了。

例如:生物《必修1》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本章的内容是必修1课本的核心知识,对它的复习就很重要。

本章共包含有4大节的内容,分别是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如果按逐节复习,知识点多,不好将它们联系到一块,不好记忆,不好复习,效果还不好。那么我们换一种方法思考,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首先我们绘制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模式图中的有机化学反应需要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是有关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内容,就可以进行复习,它包括了1、酶的作用和本质,2、酶的特性及实验。

模式图中的光反应阶段ATP的形成和分解过程,是有关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 -ATP的内容。

模式图中的有机物(CH2O)为生物提供能量,是有关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内容。

模式图中的整个过程,是有关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内容。

我从光合作用的1个知识点带出了3个知识点,由点到线不仅将这几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便于学生记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课复习效率。

二、把握概念的异同关

生物课本中有许多感念非常相似的词,意思非常相近或相似,有时却相差很远。例如: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自养型与异氧型、需氧型与厌氧型、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内环境与外环境、叶绿素与叶绿体、细胞呼吸与细胞发酵、核酸与核苷酸、血红蛋白与血浆蛋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如遇到这种情况,将它们抄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异同点,更好地服务于复习。

三、把握错题关

学生在做作业、资料和试卷时,都会做错一些题,对于这些做错的题,有的同学不屑一顾,认为那不重要。在我看来,那可是失败的见证,做错的题目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当时做题时是自己知识点不会?理解错误?还是粗心大意,等等。虽然当时做错了,但是经过老师或同学的讲解,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印象比较深刻,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那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复习时,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复习,研究错题就是一种效率非常高的有针对性的复习方式。

四、把握复习的细心关

许多学生考完试后说:这次试题不难,答得不错。但成绩下来后,自己却傻眼了,怎么才这点分?细看,才发现明明自己会做的题目,却因为自己的不细心而白白丢了分。

例题:假设作为模板的DNA,共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其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60个,那么DNA复制4次需要(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这个题是个填空题,但是同学们的答案多样:600、640、8100、8640等等

正确答案:8100。一般来讲计算题的答案是一个的,为什么这道题有这么多的答案呢?

首先:题目中告诉的条件是共有1000个脱氧核苷酸对,脱氧核苷酸对的对排版时放在第二行,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2000个,许多考生没有注意到,那么计算肯定会出错的,这道题就是抓住了考生不细心的缺点。

再次:DNA复制4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需要的含义是全部的但不包括原来那部分。

计算过程:

A+T+C+G=1000 X 2=2000个

因为:A=T C=G

所以:460 +460+C+G =2000

C=540

复制4次共产生DNA数:2 4=16个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问题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5-01

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改革方向主要集中于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生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目前来看,这一改革方向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1.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无法同步众所周知,化学的核心是实验,学生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才能切身感受到理论中所描述的各种实验现象。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讲解知识和习题,而安排在实验教学方面的课时相对比较少,尽管课堂上有很多探究实验需要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但由于教学的安排,学生们走进实验室的机会大大减少,有些同学甚至都没有接触过实验器材和用品。事实上,这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理论与实际也不能有效的结合。教师们低估了实验在教学中所发挥的用处,它不仅仅是让同学们感受实验的过程,更是在亲自实验中,通过重温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们在准备实验器材以及用品、把控实验所需条件等各个环节里发现问题、并尝试去解决问题。此外,一些高校可能由于硬件设施无法满足,选择用观看视频的方式代替同学们的实验教学课,这一做法严重违背了新课标改革下的理念。我们都知道,化学实验中,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条件的控制稍有偏差,都可能引起不同的实验结果。视频资料上的实验往往是没有任何差错的,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无法发现自身的问题,而且极易给学生们产生化学实验操作起来很简单的印象,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认知偏差,不仅不利于学生们进一步探索问题,而且还会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脱离实际。

1.2处理不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各方面的内容进行地毯式的教学,更侧重于广度,而教学的深度主要集中于选修部分。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教师很难紧跟节奏,完美的在广度与深度间寻找到恰当的契合点。在教学中,必修一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但是将物质结构方面的内容放到了选修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总希望能够一次性给同学们讲透彻,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课时不够,同学们理解起来也比较费劲。等进入选修部分后,老师又习惯以点带面,希望在讲解物质结构的同时能够让同学们与之前所学的内容有所联系,往往在进行深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之前所学的广度上的内容。

1.3教辅资料不能与时俱进

新课程化学教材剔除了许多以前偏旧、偏难、偏繁的知识点,同时更新了许多现代有关化学的案例以及知识点,但是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很多都没有与时俱进,只是将旧版本的辅导资料重新编排,再度作为新课标的参考用书,这样的教辅资料往往容易出现怪题、偏题,不能与学生们所学的知识点形成良性互动,不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虽然教师会尽可能的挑选一些适合学生们的教学资料,但由于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实在太多,再加上学生们的自主选择性较大,所以很难保证学生们不会使用到内容相对陈旧的教辅资料。

2.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2.1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在实验教学方面加大建设,一方面,着重培养专业化学实验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化学的知识技能,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实验设备以及各种实验用品,尽可能对现有的实验室进行扩充,以避免因为硬件设施不完备而导致学生们实验课程的减少。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安排方面也要合理规划,加大实验课的教学时间以及充分发挥实验课的教学任务以及目的,让同学们在理论与实践中,产生兴趣,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2.2改变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能再以传统的教学思维进行讲课,而要结合新课标课本的内容,重新调整教学安排。严格按照每一部分的教学目的制定教学计划,准确把握每一阶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需要教师们改变常年的教学习惯。教师们必须从心里认真审视新课改下的教学安排,切不可仍按照自己以前的教学思路,教师应该试着将两者相结合,创新研究一个新课改背景下,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2.3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改下,教师们在讲解知识点时应该摒弃过去老学究式的教学方式,应该充分做到将所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同学们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的辩论赛或是知识竞答赛,提升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3.总结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虽然也在不断地改革推进中,但目前仍尚未完善,还有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对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也是体现教师们教学水平的好机会。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使得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育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解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228-228,229.

[2]黄巍巍.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81-82.

化学选修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剧本选读

引言

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是指学生先自主学习知识,而传统的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利用课堂进行答疑解惑,内化知识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艺术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并不是很好,词汇量也还有很大上升空间,甚至有些基本的语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这表明对他们而言,课堂的有限时间能够学习并真正掌握的知识很有限。翻转课堂的引入,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帮助,也符合国家对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翻转课堂的特点与优势

翻转课堂最开始由美国的化学老师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采用,并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进行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视频,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进行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记载,便于利用课堂解答疑惑,相互交流。学生从传统课堂中被动学习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教师从知识讲解者和课堂管理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督促者和指导者。翻转课堂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学生可以自行安排自主学习时间,无限回放知识重难点,将自己的学习效率最大化。其次,对于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利用翻转课堂,可以把课堂有限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

二、《英语影视剧本选读》的课程特点

《英语影视剧本选读》作为本校的一门选修课,授课对象是传媒类院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还有部分学生暂未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该课程作为一门以阅读和鉴赏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学生容易感到审美疲劳,所以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传统英语教学中,阅读类课程容易局限于教材。由于影视剧本中语言知识点有限,但文化内涵却很丰富,若《英语影视剧本选读》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必然收效甚微。同时,该课程一学期只安排有32个课时,涉及的影视剧本类型超过十种,课时却很有限。该课程作为下学期《影视翻译》的先修课程,还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影视赏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