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能力
一、教师系统性的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理论性极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就必须条理清楚、结构清晰地讲述,这样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与巩固已学知识时,才能更加轻松。如何才能做到系统性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过程要紧密。紧密的教学过程,是指在教学中做到“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往往找不到学习重点,学习方向错误,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系统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重点、难点向学生讲述明白,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学习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三至五人为最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得学生在与组员的合作学习中,发现自我的不足,借鉴组员的长处,从而弥补自己的缺陷。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进取,力争上游。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课题任务分配给各小组,让小组成员自行探究,然后整理、论述课题观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完善自我学习能力
学习任何一门学问,要获得其精髓,扩大其深度、宽度,单靠教师的传授、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自我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提高学习能力,就必然要培养信息反馈、完善自我的能力。教师如何完善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扩展,如,剖析时政,让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自我总结。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加强对应的练习。
【关键词】寄宿制;思想品德;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
1 引言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基础保障。思想品德教育包含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学生高尚品德的养成,需要以正确的认知为基础,良好的行为为实践,其实质是健康、积极、向上的知行统一的过程。家庭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但在寄宿制学校中,学生长期离开家庭和父母亲人,正常的家庭教育活动无法展开,家庭教育严重缺失,由于学生众多,教师也无法逐一对学生进行周到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发展得不到很好的引导,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的状态。
2 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寄宿制学校中,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校教师并不是全部都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多数教师都在全力以赴地抓教学质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除了班主任在抓,很少有人关注;第二,没有形成多元评价体系,学生不能从评价中获得成功、成长的快乐;第三,学校结合上级部门要求,会开展一些时令性的教育活动,但局限性较大,而且活动多流于形式,还有更广阔的思想品德教育空间有待开辟。
3 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与实践
3.1 做好学生常规管理,抓好三支队伍建设
班主任、生活教师和共青团监督岗,是寄宿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管理中要抓的主要方面,如果要提升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效果与质量,就必须要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调动并全面激活这三支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持久地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
(1)加强学生的个体管理,建立全面的管理和考评制度,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除了正常的学习和纪律方面的管理外,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常规管理还应包括发型着装、生活纪律、就餐秩序、生活区卫生等。首先应结合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做好及时的检查反馈和整改;并根据考评制度对逐一项量化,做好表彰奖励与违规处罚,最后,每月一汇总,对违纪严重的进行处理,对优秀学生予以表彰。
(2)加强班级管理,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教育权利还给每一个学生,提高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参与能力,使学生得以自由、健康的成长。班主任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应少说多做,不讲空话套话,多做实事,通过召开民主班会、民主家委会、民主评议等方式来解决班级事务,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努力做到班级事务让学生知情,让学生做主,由学生管理,请学生监督,让学生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语气、态度,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自觉地去承认错误并改正。
(3)重视生活区管理,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生活区的管理是寄宿制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区域,首先需从生活教师中选聘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教师担任生活部主任,组建生活区管理团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活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考评细则,不断加强培训,提升生活教师的素质,并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定期召开班主任、生活部的工作交流会议,及时反馈,将班主任的考核与深入生活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相结合,提高生活区的管理力度,依靠规范而科学的管理,向学生及家长提供优质服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育人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因此,寄宿制学校要充分发挥和结合好区域特色和地域优势,投入必要的物力、财力、人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娱乐场馆和课外活动要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书法、绘画、器乐、合唱、舞蹈、棋类、特色跳绳、抖空竹、地书字等兴趣小组有序地开展,以满足学生娱乐、参与、创造的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3.2 加强校内外联系,整合资源巩固思想品德教育成果
要巩固好学生在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果,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寄宿制学校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巩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成果。
(1)家长会。家长会能增进教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了解和信任,让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和效果。
(2)“校讯通”。教师利用“校讯通”系统,可将学生在学校的思想表现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临时通知等反馈给家长,让家长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学校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可以以短信的方式告知家长,得到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高度熟练、真才实学、有本领、有技术、手艺高超、实事求是、不辞劳苦――这才是最吸引孩子们的东西。”作为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自身做起,不断钻研业务知识,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从而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精通教学业务,不仅可以使教师学生产生一种热爱科学、不断进取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作用,也可以使教师本人对学生保持着一种源于科学、源于知识、源于专业的人格魅力。
3.4 不断创新,健全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
首先,评价要体现出动态性。可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效结合。形成性评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随时进行,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改进;同时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有助于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进行判断。其次,整个评价过程要科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应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为辅。再次,评价要体现出主体性。评价要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这样评价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生活化教学
活动课是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生活化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被推广、应用,其作用在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弃传统教学中只对学生进行书本上知识的传授、考试等思想道德培养方式,结合新时代背景,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来诱发学生的自主性,深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新视野下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生活化教学。
一、搭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道理、理论等都来源于生活,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掌握知识,从而将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以生活的实例来诱发学生自主分析、总结知识原理,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德育教育等。因此,作为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构建贴近生活或者以生活为真实的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生动的生活化教学氛围,诱发学生的兴趣、自主性,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总结经验、体验感受,锻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团结、经验分享等良好品质。再如:在学习《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时,笔者以学校宿舍为例构建了一个实际的情境:下了晚自习,宿舍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想要休息,但是有的学生却在宿舍大声说话,你开口阻止他,他却说自己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权益应当如何保护呢?学生很快就会结合案例从教材中总结答案: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这种事情在学生之间很容易发生,通过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强化学生之间的尊重、团结等。构建生活化教学背景,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课堂真正地贴近生活。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活动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理论强调一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将生活问题转化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从而使问题呈现生活化。初中阶段是学生性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初中三年是学生生理、心理变化最快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生活背景来开展活动课程。如,初一学生,刚步入中学阶段,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希望,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希望自己能够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对此,初一的思想品德活动课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性、亲身体验等,增强学生的活动量,适合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初二学生大部分已经进入青春发育期,心理、生理日渐成熟,可以说是成长过程中的“危险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较为敏感,尤其对异性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很容易出现早恋的现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案例解说法,即将法律常识融入课本或者具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报纸等内容中,让学生知法、学法、守法。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调查、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初三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而思想品德的活动课也比较复杂,多以搜集材料、调查研究、访谈、讨论为主。教师对此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去进行社会实践,倡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分析问题,深化学生的品德教育。
三、留有空白,课后拓展生活化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真正满足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
目的,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对其进行优化、拓展,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完成教学任务,逐渐锻炼学生的自我生活技能,活化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采取社会热点新闻、实际生活现象来诱发学生课下自主挖掘知识,充实自我,从而实现课后拓展生活化教学的目的。
总之,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整合生活中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学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梁金霞,黄祖辉.道德教育全球视域[M].华南理工,2007(8).
【关键词】研究;情感;原则
与以往教学相比,思想品德新课程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达成。为了更加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积极地探索,特别是对有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情感教学法概述
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情感教学法非常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情感。它把学生们中引起的教学情感当做重点的教学研究对象和目标,并借此来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从教育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看,情感教学法是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把教学重点由认知教育推向了情感教育,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与传统的以认知为主的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二、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作用
1.利于增大课堂的互动效果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发挥受教育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课堂的互动效果达到最大。情感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互动,教师对于学生们情绪的了解和把握更为方便,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进行正确引导,使教学目标更高的达成。
在目前我国教育理念整体注重素质教育的格调下,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自由和多样化促使了受教育者个性和思想的多种多样。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多角度地对学生们异彩纷呈的个性及思想进行全程把控,掌握学生们的个性情感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情感特点来设计课堂方案,亩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2.利于形成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正确认知
把情感教学法应用于课堂实践中,方便了教师对受教育者情绪和情感的引导,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形成正确的认知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实践证明,在教师的引导下,情感教学法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够使学生得到学识和思想上的成长。
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讲到“权利与义务”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更改一下平时固定的授课方式,还权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对权利与义务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通过这种角色和身份的扮演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情感调整,既可以使同学们加强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可以训练同学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及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最后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进行及时地反思与总结,如果效果特别好,就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采用。 三、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注重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渲染力
为了使情感教学法更有价值,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培养自己细腻的情感投入和情感渲染的能力,能够及时地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调控和把握好学生的情感激发点,让学生能够从学习的内容和课堂的教学资源中获得情感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平时要加强思考,善于挖掘隐含在生活事件背后的情感因素,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思想品德课层面的思考,使学生能将课堂中激发出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人生态度,践行于日常的生活模式之中去。
例如在《学会自主选择》这一教学课程中,用了苏格拉底的故事以及某次案件中副队长以身殉职的故事,还有毛驴与甘草、小鲤鱼的故事等作为引入,这种对于课堂的引导方式显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不相符的,要不是成人世界的生活要不就是遥远历史中的事件。远离学生生活的课堂必将是缺少情感基础的课堂,学生难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更不要说态度和价值观的提高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范围,及时捕捉学生生活范围内的情感案例,课堂上用这些情感案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机和活力的。
2.搭建获得情感体验的平台,注重课堂效果
由于思想品德课程本身比较枯燥,跟其他课程相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的学习主要也都是在45分钟的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尤其重视45分钟的课程教学。通过经典有效的案例和现代化的信息教学方式等为学生搭建获得情感体验的平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们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运用社会上新近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案例,比如把雾霾问题与环保联系起来,把学生失联问题与教育联系起来等,然后把班级学生进行兴趣分组,根据自己小组的论点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后由小组长作发言陈述,最后教师对各小组讨论的内容和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为了促进学生更深地学习掌握课程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在课堂内容学习之外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活动中深入体验,在感性层面上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确保小组活动的效率,教师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活动,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例如计入学期考核等以此来激发同学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比较好奇且争强好胜团队意识强,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必能够大大地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把理论融入实际生活,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把教学理论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式可以减少政治理论的枯燥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比如看电视、上网中感觉到政治存在,从而加强加深对思想品德课程知识的理解。对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政治热点话题在课堂中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们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念,促进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使课堂效果达到最大化,从而使情感教学更有意义。
4.情感教学法坚持的原则
把情感教学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三项基本原则。
(1)及时性原则。
根据记忆学的规律,教师在上完一堂课之后要对教学内容及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地分析和总结,在给学生做反思总结中提升自己的情感态度,避免因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淡忘的现象的出现。
(2)真实性原则。
要根据课堂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同学们的课堂反馈进行真实有效地思考,仅仅做流于形式的表面工作是毫无意义的。在学生的课堂听课笔记以及课后作业操练中,真实地书写当时的自己的情感历程。引导学生学会在文字的表达中反思自己的人生B度和价值观,最终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3)针对性原则。
对思想品德教学中思想性要求较高的教学内容和章节,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反思和批评的力量是无形的、强大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情感日记,让学生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教师收交批阅,然后从中选择出较为典型的内容,为课堂教学所用。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自我思考的机会,这种做法将会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性,思想性。
随着信息化大时代的发展,诸多电脑文档编辑软件为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载体。为此,广大师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信息技术,编辑博客、微课等,以此展现自己的情感历程,反思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四、总结
情感教学法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该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日常言行举止,能及时真实地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态度的纠正,价值观的再确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性教学,它必将极大地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69-01
思想品德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担负着学生德育的重要任务,那么怎样完成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下面笔者从导入、授课、总结和实践四个方面来谈谈探索和体会。
一 重视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是一堂课的切入点,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心理氛围。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诸如故事导入、小品导入、诗歌导入、谜语导入、漫画导入、音乐导入等导入课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我与小动物》一课时,笔者以猜动物谜语的方式引入主题,并根据学生猜出的谜底分组命名。在游戏中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一开始就将动物与学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亲近小动物的情感。为使导入富有情趣,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导入材料的选用应注意典型和真实性,要取材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要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导入的信息材料与教学内容必须有内在联系,能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
第三,导入的问题设计应在学生的生活体验范围内或学生现有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
二 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空间。”
首先,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如教学《吃穿住话古今》一课,笔者让学生结合调查表,访问家中或本地的老人,也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古今中外人们在生活、文化、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在课堂上通过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介绍调查结果,课后将调查结果制成手抄报、采访专题,并写了体验文章。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探索,自求其果,充分享受到含英咀华的乐趣。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营造合作互动式氛围,营造多向交互的空间。现代社会心理学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改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拓宽思路,扩大视野,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理解事物。在教学《我们的生活需要谁》一课时,组织学生开展以“社区生活的一天”为主题的模拟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切实认识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种服务的劳动者,感受到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小组活动中大家各抒己见,促使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嘴问,从而使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
三 总结重视导行,促进学生道德观念内化,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
课堂总结是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技能更好地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要让学生知道整堂课主要讲什么,给一堂课教学画上句号,又要给学生提出书本上的基础知识与社会实践或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为新知识添上问号,可以说是整堂课的点睛之笔。如小结《我与小动物》一课教学时,笔者结合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保护日,让学生以“我要当保护动物爱心小天使”为目标,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情感体验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体验和升华,使“导行”落实到实处。这样的课堂小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既注意了行为的落实,又避免了空洞的说教。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上形成的道德观点,产生的行为冲动,除了在课上进行必要的课内操作、演练外,还必须依靠课外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真正把品德教育落到实处。
四 开放品德课堂,培养道德实践能力,做到“知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