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普通话的笑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社会化 高校体育场馆 经营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深化,人们健身需求逐渐增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健身需求,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也不可能大规模地进行体育场馆建设,如何把高校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保证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正常进行下有效的适时合理地向社会开放,将会有利于改善供需矛盾关系,最大限度的弥补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养护资金的不足,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举措。
1、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分析
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与器材配备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中没有完全达到《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的高校中,44%的高校认为体育场馆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课外话动、运动训练的需要,60%的高校认为体育器材配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课外话动及运动训练的需要。
目前高校大部分都制定了体育场地增扩建的计划,在资金引进方面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家拨款或学校贷款,资金来源单一,没有开辟新的资金渠道,造成体育设施建设缓慢,在维修资金方面79%的高校依靠国家拨款,社会化经营思路不开拓,没有引进社会资金建设和开发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高校的优质体育设施资源和优势体育师资没有有效利用,没有形成有效的有偿服务网络,在场馆利用方面社会化经营力度不大,仅仅局限于场馆出租和有限的有偿服务。
2、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必然性
2.1市场需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只有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才有可能取得收益。而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开放,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具有广阔的市场。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精神紧张、情感失衡、压抑等不良情绪需要宣泄和释放,而体育运动是他们的最佳选择;花钱买健康渐成一种时尚,许多人渴望得到健身指导,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可极大地满足他们健身娱乐方面的需求。这又为有偿开放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
2.2高校自身的优势
高校体育场馆相对来说面积大,场地条件较优越。另外,体育师资力量较强,掌握了科学锻炼的理论与方法,可谓集教学、训练、科技为一体,这都是高校具有的优势。因此,充分利用高校体育场馆优势向社会开放,发挥高校体育人才优势,参与社会体育指导,从而获得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
2.3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我国体育场馆及设施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占全国场馆大多数的高校体育场馆却存在大量闲置的现象。体育场馆本身存在一定的折旧和老化的周期,国家花巨资建造的场馆,如果只当作摆设,任其自然老化直至报废,将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3、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的思路
社会化经营是一个总体性的要求,主要是针对整个经济结构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作方式而言的。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社会化经营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引进先进经营理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保证体育设施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更多体育消费方式,创造更多的财富,克服学校建设资金的不足。其次是改善体育投资环境,开拓资金来源,引进社会资金的流入,做大作强学校体育设施社会化。
3.1转换经营观念,引入市场机制,加快高校体育设施快速发展
在国家对高校体育场馆投资缺乏,学校自身又无法解决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推行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既有现实意义,又有发展的空间。但要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规范管理,市场运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资本市场、外资和民间投入兼容并包的充满活力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解决高校体育设施发展资金不足、不活的问题。
3.2开拓思路,使体育场馆功能多元化
从传统意义上讲,体育建筑功能单一,但近些年随着体育文化在大众生活中的不断融入,体育设施
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并把这些经验规范化、普及化。使现代体育建筑成为公益性和商业性的融合体。使体育设施全方位地服务于大众。体育设施建设理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体育设施建设中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使用功能方面,注意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随着体育赛事活动中现代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场馆设备也日益专业化,并自成系统;设计中重视节能和环保,考虑采用了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甚至设置能源回收系统,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3.3深化经营理念,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提高自身造血功能
高校体育设施的经营,除了必须研究开展健康体育活动必备的基本服务之外,还必须建立整体观念,从全局出发,研究能够满足体育消费者需要,并认可的其他各种相关服务,有计划地培育以大众消费为核心的体育健身、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咨询、体育旅游等,要充分挖掘高校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的优势资源,从简单的出租场馆设施的观念中走出来,尽可能的开拓思路,采取联合培训、有偿服务、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培育人们健康投资消费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的开发利用,创造最大的效益。
3.4要处理好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过程中的公益性
高校体育场馆引进社会资金加快发展,实行有偿消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高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但许多高校体育主管部门却本末倒置,把体育设施当成赚钱的工具、盈利的手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发展。因此高校体育设施的有偿服务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要保证在校学生的基本利益,又要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具体操作中可以规划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收费标准,给消费群体一个灵活的选择空间。
4、结论和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经营是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我国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开拓思路,采取符合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变革。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一方面可以缓解高校体育设施建设中的资金不足的困难,一方面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使用还可以缓解社会体育场馆紧张的矛盾。体育设施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注意使用功能的多样化,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从而为社会化经营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经营势在必行,但如何在经营“盈利”和“促进发展”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结合点,成为高校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参 考 文 献
[1]顾雪兰.学校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构思[j].体育学刊,2003(4):10-12
[2]赵云宏,袁建国.我国体育场馆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3):20-13
[3]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j].上海体育学报,2005(6):1-3
[4]刘官元,郭礼.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建设改革[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1):15-18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转化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以来,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就是对“学困生”的管理和转化问题。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管理,存在着厌学、不学和弃学现象,他们拿着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不用于学习之上,却沉迷于“三网”(电网、交往和情网)之内,游戏于“三吧”(网吧、酒吧和乐吧)之中。完全把大学学习当成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迟到、早退、旷课、逃学等现象屡见不鲜,结果造成所压学科和学分越来越多,被迫降级和退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也败坏了学校的风气,制约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把“学困生”的管理和转化纳入到高校的重要工作中来,研究如何教育和尽快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和管理者的当务之急。本人就目前普通高等学校的“学困生”情况来看,对“学困生”的形成上大体上分为以下四类:相对智弱型、智力转移型、思维偏激型、行为懒散型。现就这四类“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探讨如下。
一、相对智弱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
俗话说:勤能补拙,笨鸟先飞”。对相对智弱型“学困生”来说,要比其他同学多付出,多努力,才能和大多数同学同步。学校在培养此类型的学生时,授课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课上多提问,课后多答疑,平时多辅导。要有耐心和热心,要付出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引导他们。辅导员要注重对他们的督促和监控,平时多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安排他们和学习好的同学同桌同寝,便于他们及时对知识的请教和沟通。班级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融洽相处,避免讥讽和歧视。班级干部要带头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和自信,从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激发出持久的学习斗志。天道酬勤,对于此类型的学生只要想办法调动他们多付出、多努力,相信会很快赶上其他同学的。
二、智力转移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
学习上追求的是“刻苦专研”,一方面要勇于吃苦。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有付出,不可能得到应用的回报;另一方面要专心致志。专则成乱则废。一心不能二用。一个高智商的学生未必是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学困生”中的一部分学生的智商并不比别人低,有的甚至很聪明。他们在相同的教育环境下,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接受相同教师的授课方法,但成绩上却是大相径庭、不尽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智力被挪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在其它方面,如上网打游戏、谈情说爱、忙于社交、争当干部、勤于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等等。未能把有效的时间用于学习之上。结果导致成绩落后,成为班级的“学困生”。
三、思维偏激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
思维偏激是指语言、思想、认识过于极端、有失平允等。思维偏激的学生往往对社会、人生、学校管理和学业等方面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容易产生逆反和叛逆心理,难以承受失败和挫折,甚至会产生轻生和自杀等倾向。此类型学生会给教育者带来很大麻烦,教师和辅导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教导他们。对于思维偏激型“学困生”转化关键在于对他们思想观念上的转化。要改变他们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看法,要改造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要转变他们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为此,对他们进行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首先,教师辅导员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要公平、公正、公开的处理班级各项事情,要用教育者的高大形象影射和感化他们;其次要加强正面引导,以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思想教育他们;再有要经常和家长沟通,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为一体,达到教育思路的统一;另外,要给予思维偏激型“学困生”恰当的表现机会,担任适当的班级干部,体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转变为人处事的理念,达到积极、客观看待事物的效果。
四、行为懒散型“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武汉的妇女乘海船到青岛出差,她在甲板上散步,一不小心,一只鞋子掉到了海中,她于是大声疾呼:“我的鞋子掉到海里了!我的鞋子……”听到呼救,不少热心人纷纷跃入海中抢救,但忙活了大半天,却一无所获,等人们问她的孩子有多大,她才一指光着的脚。人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武汉话的“鞋”与普通话的“孩”读音一样!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是意义却十分重大,由这个侧面,我们也就可以感受到语言隔阂的危害性了.
因此,国家法律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虽然如此,但是不会普通话的人还是不少的,于是就有了不少措施出台。
上海的地铁站由于时常有不少地区的人,于是有许多方言。上海的地铁站就组织售票员一起学习各种方言的培训。
当然,方言是地方文化的体现,是绝对不可以丢弃的!但是,在交流中,还是要以普通话为主。否则麻烦就大了去了。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为期四天的普通话培训学习,真的是收获不少,受益匪浅。尤其是每一位授课教师优美流利的普通话,更激发了我学好、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在这次普通话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总体语音面貌不容乐观:我平时讲普通话不同程度的带有自己成长地的方言语调。虽然我讲普通话时有正音意识,但要突破自身的局限还有相当的困难。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认为要学好普通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从思想上重视普通话的培训与考试,不能抱无所谓的态度。
2、作为教师,普通话是我们工作的校园语言,所以我在学校得抓紧一切机会讲普通话,并和普通话语言面貌好的老师经常练习。
3、我应该经常收听广播电视的普通话节目,跟学,形成良好的语感。
4、我应该经常读一读经典文章,并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朗读是训练普通话的最好捷径。
5、《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提供了测试涵盖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内容,我自己应该对照列表多读多练,直到滚瓜烂熟。
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提高!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大力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区教育局工作人员1月31—2月4日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普通话骨干教师培训,来自全区160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虽然此次培训仅有短短的五天时间,却让我收获颇多,令我受益匪浅。以前在讲普通话方面存在的一些疑问,在此次培训中通过聆听老师们的讲解,我也找到了答案。在此感谢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平台。
以前总感觉学说普通话并不是件难事,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才发现原来学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并不太容易。以前说的普通话有很多地方并不是很规范,现在再改也确实有些困难。可想而知,如果我把这些不规范的普通话交给学生们,将会给他们带来多少误区!所以本次学习我格外珍惜。
培训课上名师们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测试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他们的授课亲切自然,认真严谨,他们的学识更是令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期间,我认真聆听、细心做好笔记,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下面具体谈谈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我感觉要想真正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过去总是抹不开面子去和周围的人说普通话,只有在课堂上面对学生不得不说普通话,所以讲起来也不是很流畅。其实说好普通话是我们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能,我们就应该多说多练,不要太在意旁人的看法,只有练得好、学的会,才能在工作中用的轻松。
二、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多听、多读、多记、多问、常总结、多练习。多听,就是多听些规范标准的示范读音,比如每天收听新闻联播、节目主持来纠正、强化自己的读音。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问,就是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及时解决说普通话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点整理总结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三、字典要在手边,读书看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切忌不懂装懂,再出现“秀才读字读半边”的尴尬场面。
总之,这次培训的开展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对普通话的学习和推广。
2022关于普通话培训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师训科举办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虽然仅是短短的两天学习,却有着别样的体会。
刚开始学习是不以为然的。不就是普通话吗?上学时就已达到二甲,毕业后做了将近十年的教师,上课全用普通话,经过培训成绩提高一下,应该没问题。然而,当我走进一小报告厅,面对紧密的日程安排、慈祥而又严格的培训教师时,终于有了些忐忑的心情。情况还不止如此,当我们正式进行培训时,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
培训第一天,为了使培训教师对我们的语言基础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今后针对性进行培训,教育局魏局长、师训科王老师和主讲赵老师以及其他领导,给各单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准备了学习材料。培训声调的时候,赵老师先让学员注音,然后纠正答案。一向自信的我一下错了20多个,面对阔别了多年的拼音真切地感受到了压力。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迎接余下的培训,因为此刻,我们已深切的认识到,我们的竞争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培训中,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就是发音部位不准确。发音是普通话培训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可是对于一个已学会普通话的人来说,克服旧有的发音习惯就困难多了。为了纠正我们的错音,赵老师是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教我们它的发音部位在哪,怎么发,真可谓“口对口”的教。对于声母韵母的教学赵老师都是一如既往。
关键词:方言地区 高校学生 普通话学习 心理障碍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方言复杂多样,生源相对集中给普通话教学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从方言地区高校学生入手,优化学生心理,排除地域障碍,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学好普通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方言地区高校学生普通话学习现状
(一)错误的教学观念
当前,我国方言区高校生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在这一学习动机的驱使下,我国高校把普通话教学的着眼点一味放在测试上,而忽略了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对普通话等级测试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二)普通话语感的培养不够
方言地区的学生学普通话大多受书面语的影响,习惯在有文字时用读书音进行训练。朗读训练时也以语音练习为主,忽视语言表达的能动性,这样学生只学会了“只言片语”。在普通话等级测试中很多应试者不惜把每一个说话参考题逐一拟成文字稿,然后下工夫背,以便在测试时用“读书音”表达出来。
(三)方言情感对普通话教学的负面影响
方言地区高校生源相对集中,教师也以高校所在地本籍人居多,日常生活中方言母语是主要的交际语言。因此,学生对自己的方言母语有着一种复杂的情感,认为他们使用母语时,能够流利、清晰地表达感情,听起来格外亲切,而使用普通话就会感到生硬别扭。
二、排除学生障碍心理,创造良好的普通话学习环境
(一)排除地域障碍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各种方言可谓“五花八门”。北方方言区高校学生,由于本地话比南方话更接近“标准语”一些,就觉得自己有明显的优越感,容易滋生一种惰性。而南方方言区,由于当地土话与普通话差距甚大,所以掌握普通话困难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心理。
(二)排除情感障碍
由于独特的方言文化传统,种种以方言为媒介的文化因素深化了人们对方言的感情,从而导致了对其他语言的排斥效应。教师应以情感为着眼点,教育高校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以说普通话为美为荣。要让学生明白,民族共同语是在思想情感上维系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基本纽带。学习普通话是捍卫祖国语言和民族精神的需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才能端正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排除年龄障碍
高校学生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黄金年龄。二十来年乡音的熏陶,使他们只习惯于使用方言。面对自己日趋僵化的发音器官,天天与自己的口舌较劲,其苦恼、焦虑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对此,教师应加以引导,排除其心理障碍,带领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1.加强语言学习的韧性的教育
要让学生看到困难,懂得语言的学习必须反复实践,不断重复,才能熟练运用。另外也要让学生看到有利条件,如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学生若能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找出对应关系,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保证学习过程中适度的焦虑
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不同学习层次和不同方言区的各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自信,提高普通话水平。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成就动力”这一因素的作用,运用情绪强化力量维护并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然后确立新的目标,产生新的焦虑,引发新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3.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提倡人人都说普通话,课上课下一个样,“讲得好有人夸,讲得差无人笑”,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大学生的学习用语和生活用语。
(四)激活学习兴趣
1.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氛围
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丰富课堂学习活动。语音笑话、绕口令、词语接龙、讲故事、朗读、演讲、情绪表演等是符合普通话课程性质的、符合高校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形式,运用录音、录像、挂图、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发音原理,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2.优化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普通话课程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如果在口语训练中学生没有开口说话的欲望和兴趣,那么作为主导的教师就根本无法组织正常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思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自己,在师生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氛围,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使普通话推广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谢旭慧.高师学生普通话学习障碍心理分析.教育探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