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人与海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然南北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 于 清 绮 河 朔 词 义 贞 刚 重 乎 气 质 气 质 则 理 胜 其 词 清 绮 则 文 过 其 意 理 深 者 便 于 时 用 文 华 者 宜 于 咏 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舍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

(《隋书•文学传序》)

1. 用斜线“/“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6处)

贵 于 清 绮 河 朔 词 义 贞 刚 重 乎 气 质 气 质 则 理 胜 其 词 清 绮 则 文 过 其 意 理 深 者 便 于 时 用 文 华 者 宜 于 咏 歌

2.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南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

3. 文中“宫商”指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五音中的两音,请写出其余的三音。

二、 阅读名著,完成4~6题。

4.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诗集,诗歌形式自由活泼、风格雄奇壮美,具有瑰丽的浪漫色彩,《炉中煤》《天上的街市》等均是其中的名篇。

B. 《老人与海》描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经过重重艰险,最终只带回一副鱼的骨架的故事。这是一部具有象征性的小说,是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

C. 《女神》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破旧立新、勇于革命的大胆叛逆精神。诗人作为旧时代的逆子,站在新时代的顶峰,以无比强烈的情怀和恢宏的气概,呼唤着二十世纪革命风暴的来临。

D. 《老人与海》选择了老人圣地亚哥作为主人公;选择了孩子诺曼林作老人的伙伴;选择了辽远的大海作为老人捕鱼的典型环境;选择了一生中难得遇见的大马林鱼作为老人的猎物,让故事集中在84天内完成,体现了海明威创作的“冰山原则”――冰山的水下部分要让读者去体会。

E.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鱼似乎是一种硬汉的两种表现:一个是体力不足但智慧和顽强有余,另一个不但强健而且沉着机智。鱼和老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双子座。

5. 《老人与海》中有许多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鲨鱼”“狮子”的象征意义。

三、 阅读材料,完成6~8题。

一朵花

西洋人说一朵花造不成春天。我是中国人,中国人说一朵梅花就能造成春天。

我家没种梅,但也有植物报春,它是多年生球根,花朵似郁金香而小,像是郁金香远房的不肖子孙。它在每年春分之前就钻出积雪,使人精神大振。冰冻的土地很坚硬,它必须以“怒芽似剑”的姿势开路,然后,它就转换角色,谦卑地、柔和地、十分可人地,在雪地上铺出一片彩色,以春的气息转换人们冬的心情。这花身价平常、地位重要,因为它“一阳来复”占了先机。

花有千红万紫,也有公侯伯子男,可是一般人家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时机是成功或失败的一个条件。

以花喻人,他如果开风气,敢实验,就得一“早”字。如果专心致志,再接再厉,就得一“久”字;如果不求近功,大器晚成,就得一“迟”字。社会需要每一种人,他们都能登上“人才”舞台。

选自《青年文摘》

6. 赏析文章第2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7. 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8. 根据文章内容,总结花朵开放的特点和人的性格之间的关联。

【参考答案

1. 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2. 南朝重音韵文采,北朝质朴刚健。

3. 角、徵、羽

4. AD 解析:A选项中《天上的街市》出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D选项中应该为“故事集中在4天内发生”。

5. “老人”是“硬汉精神”的象征;“大马林鱼”是人类美好理想和追求的象征;“鲨鱼”是邪恶力量的象征;“狮子”是勇敢、自信、男性(正义)力量的象征。

6. “谦卑地、柔和地”等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儿既顽强又谦卑、柔和的特点,也写出了一朵普通的花带给人们的喜悦。

7. 文章开头先写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提出一朵梅花能造成春天;接着写了自家一朵普通的花;最后分析花与人之间的关系。

8. 开得早的花,就像开风气、敢实验的人一样;开得久的花,就像专心致志、再接再厉的人一样;开得迟的花,就像不求近功、大器晚成的人一样。

(作者:朱彩娥,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少年心事当拿云。

(上接第55页)

【参考答案】

1. ①战乱连年,山河破碎;②亲人离散,生死未卜;③老友分别,难以重逢。

2. 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3. 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一、海明威

海明威是一个出生在美国医生家庭的小说家,父亲酷爱打猎,母亲热爱文学,这些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写作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学毕业后的海明威曾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这6个月的实习经历令海明威的写作受到了良好的训练。怀着要亲临战场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他曾先后参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在小说结构上,他善于制造矛盾和问题,诱导读者深思挖掘矛盾的根源,其代表作《老人与海》《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和《太阳照常升起》都体现了这种矛盾的结构,同时也折射了海明威矛盾的精神世界。

二、海明威的矛盾精神

海明威一生勤奋创作,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他之所以能影响美国文学史的发展,除了他的创作对人民的情感和态度产生了过大的影响外,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硬汉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效仿他作品中的人物,他成了美国精神的化身和支柱。海明威的小说创作除了结构独特外,心理挖掘和心理描述也是一大特色,尤其是通过对人物内心迷茫的描述来塑造人物形象,为读者直观细致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彷徨与软弱,这种侧面描述手法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细细品读海明威的作品,脑海中总会出现一种矛盾的情感,这种矛盾会引发读者的思考,但又始终找不到答案,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思绪和情感去解读都会感觉有道理,作品的内涵也因此得到了升华。从海明威的“硬汉”系列作品中我们能感觉到男权主义非常突出,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女权运动的出现,女权运动的兴起使得男权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冲击,对此海明威有了敏锐的感受,为了维护男权主义的中心思想,他将这种危机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

在海明威生活的家庭中,由于父亲的软弱使得母亲占据了主导地位,母亲为了满足她拥有姐妹双胞胎的心愿,自小将海明威打扮成与姐姐性别相同的模样,如女式服装、女式发型和玩具等,这让幼小的海明威失去了性别区分意识,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又或者是男女结合体,内心的矛盾由此而产生。在母亲的影响下,海明威成为男子汉的渴望更为强烈,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家中的大小事务都由母亲全权处理,这使得海明威对母亲的专制产生了痛恨,同时也对父亲的软弱表达了蔑视;另一方面他对母亲的文学素养及领导能力感到由衷的钦佩,于是他整日生活在这种爱恨交织的矛盾之中。对性别区分意识不强的观念使得他形成了两性视角,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既表现了对现代女性的钦佩,同时又表达了他的恨意,这种爱恨情感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海明威小说中矛盾精神的折射

(一)从小说主题解构矛盾精神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中包含了海明威的真实情感及个人感受。作为海明威最引以为傲的一部作品,小说讲述的是一位老渔夫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老渔夫桑提亚哥是一位孤独的老人,常年生活在海边,靠捕鱼为生,尽管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他依然坚持每天出海。曼诺林是一个跟随老渔夫打鱼的小男孩,在40天都没有钓到鱼的情况下,小男孩被父母安排到了另一条船上,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儿不会交好运。第85天老人仍旧坚持出海,这天他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在与马林鱼周旋了两天后,老渔夫终于叉中了它,但也因此引来了一大群鲨鱼,为此老人又和鲨鱼展开了斗争。尽管老人亲切地称马林鱼为自己的兄弟,可物质的困窘使他在忏悔的同时还是杀死了马林鱼,生存使人和世界变得急功近利,面对这些不齿的行为人还是要生存,忏悔与屠杀同在,这种矛盾的精神充斥着全文。尽管《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以“硬汉精神”著称,字里行间作者也在鼓励人们应像老渔夫一样积极向上,可细细品读却也不难发现文字中隐含的悲观主义,颓废而彷徨的情绪不时流露,反映出小说主题的矛盾性。作品中桑提亚哥的形象就是现实生活中海明威的真实写照,一方面,他被社会的悲观情绪所影响;另一方面,他又积极探索自身存在的精神价值,这种矛盾的情感较量注定了桑提亚哥的失败。故事从一开始就表明老人与海之间的搏斗在力量上存在较大的悬殊。

海明威早期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男性主义为创作视角,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和成功,海明威逐渐将写作视角转移到了女性身上,其作品《伊甸园》就表达了海明威对女性的关注。尽管硬汉精神仍在作品中占主要地位,但海明威已将写作镜头转向了受到性别歧视的妇女身上。这部作品中的女性都带有传统的悲剧色彩,除了苦难和性别歧视外,她们还受到了男权主义的挤兑。对于妇女们的悲惨遭遇海明威表示了同情和理解。另外还有几部小说都描述到男主角对待女子的冷漠与无情。海明威的小说为这些受压迫和挤兑的妇女们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看到了女性的苦难、挫折与迷茫,在这个平台中女性可大胆随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当我们重新审视海明威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在他的小说中女性也占据了大量的篇幅,特别是在《伊甸园》这部小说中,海明威更是首次以女性视角的角度创作小说,在小说中他毫不掩饰对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欣赏与赞扬,凯瑟琳・伯恩就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人物。女权运动的成功不仅改变了女性的传统地位,同时也吸引了海明威的目光,海明威将这种独立自主和突破传统禁锢的女性作为社会变革的标志。女性的解放让他感到欣喜和高兴,同时他又为男性地位感到担忧,所以他在塑造现代女性形象时内心充满了纠结与矛盾。他想提高女性地位,给女性一点帮助,所以他笔下的女性聪明而美丽,但他又担心这种帮助会让女子的地位超越男性,因而他作品中的女性性格复杂并带有一种悲剧色彩,矛盾的思想充斥在整部作品中。

(二)从小说人物解构矛盾精神

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有许多硬汉人物形象,如迷惘的战地英雄亨利・弗雷德里克、斗牛英雄曼努埃尔、老渔夫桑提亚哥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色,他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硬汉精神,也拥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通过总结海明威的作品我们能发现,在他3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硬汉精神的追求,这种硬汉精神还包括对人生追求的勇敢与执著,面对恶劣的环境,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度,这是他创作的核心思想。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海明威表达了一种无论你多么努力结果都是失败的思想,但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执著精神却令人钦佩,即使结局是失败是悲剧,可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会让你的尊严和人生价值得到提高。在作者的眼中,现实和虚幻是没有差别的,从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我们能发现他自己的影子,对于这些硬汉形象,尽管有部分批评家曾表示反对,但这确是迷惘中唯一的出路。

海明威笔下的每个硬汉都具有坚韧的性格和超乎常人的毅力,无论面对多么困难的处境,他们始终能坚持下去。面对事物,他们用全部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连周围的人也都受其感染,生命之光发出耀眼的光芒,尽管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具有优秀的品格和坚忍的毅力,但最后获得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对于他们来说,失败不算什么,死亡才让他们感到措手不及。为了突出矛盾无所不在,海明威特意对主人公优秀的品质进行大肆渲染,然后再展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败与不顺。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来强调矛盾的存在,通读小说后你会发现,无论多坚强多热情的人,他们都存在脆弱和不知所措的一面。这部小说告诉读者,现实生活的不顺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心态,只要精神力量存在,它就能支撑你一直走下去,美好生活终有一天会到来。小说发表时正处于世界大战恢复期,战争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巨大伤害是物质生活无法补偿的,海明威的作品抚慰了人们受伤的心灵,给了他们精神上的力量。

四、结 语

作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海明威对美国文学和20世纪的文学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获奖之作,也是他引以为傲的一部作品,因为这部作品是海明威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包含了许多思想情感和个人感受。针对海明威本身而言,他自小受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对男子汉精神的渴望更为强烈,为了追求这种硬汉精神,他的多部作品均以男性主义为创作视角;另外他对母亲的文学素养和领导能力感到由衷的钦佩,因而在他另外一些作品中表达了他对女性地位的关注与同情,还包括对新时代女性独立自主的欣赏与赞扬。情感和精神上的双重矛盾使得海明威的作品结构、主题和人物都充满了矛盾精神,而这种矛盾恰巧是海明威小说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 姜岳斌.生与死的较量――谈海明威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J].咸宁学院学报,1991(03).

[2] 陆启霞.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海明威生态矛盾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1(02).

[3] 袁欣.浅析海明威矛盾的女性观[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06).

[4] 吴智浩.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对待命运的矛盾态度[J].科教文汇,2007(02).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在学术界虽然未有统一的概念,但每位学者的概念论述都注重情境的创设,关心学生的兴趣特长,重视学生的情感意志,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更加贴近,课堂更具灵活性,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意义重大。总体来说,情境教学法就是以关心学生情感为前提,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掌握、运用知识。情境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导入情境,情境导入成功与否关系到整堂课的情境融入效果。导入成功,那么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与文章的距离会进一步拉近,因而教师在导入方法的选择上要格外用心。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会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当中寻找答案,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除了设置悬疑,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文章及作者的背景进行背景导入,或利用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等手段来实现直观形象导入,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情境导入的有效方法。

(二)创设情境,提升感知能力

学生在开展阅读时,对一些长篇的、理解较为困难的文章往往只是浅表地阅读,难以真正深入到文章当中,其感知能力在囫囵吞枣的阅读中很难提高。教师需要通过泛读、讨论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例如,《老人与海》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老人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老人与大鱼搏斗的图片,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基本印象,然后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读到“只要我有浆,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这样的语句时,要用激昂的语调将学生带入到渔夫不畏艰险的精神世界当中。通过教师的泛读,学生在阅读时更能感同身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提升阅读质量。

(三)提出疑问,启发学生思维

适当地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专注、有目的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的探索热情被激发出来。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例,可以给学生设置如下问题:马丁・路德・金的这场演说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他的梦想具体是什么?为什么这场演说影响力如此巨大?他的演说带给你什么启示?还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进行演讲现场的氛围描述,刻画演讲者及听众的表情、动作等等,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文章的情境当中,以当事人的身份来感受氛围,思考问题。学生对文本的把握会更加到位,思维空间得以拓展,并且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迁移对比,促使情境升华

在阅读结束之后,学生应该对文章有深刻的领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进行情境设置,让学生回味文章的意蕴,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使学习内容得以深化。例如,阅读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可以将父爱和母爱进行总结,让学生品味父母给予的关怀,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回想父母是如何为自己付出的,组织学生们进行分享。学生在情境回顾的过程中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会更加透彻,同时会更加感念父母的辛苦与付出。通过迁移对比,学生的认知与情感都可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渲染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一、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注重引导,让学生“敢说”

让学生敢说,就要增强学生的自信。传统的教学整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参与很少,只是中规中矩的听讲,做笔记,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体验及教学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关爱,都能给学生情感的暗示,帮助其树立自信。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互相讨论,积极思考,不再仅仅只是“将教兵”,还出现“兵教兵”的场面。学生互相教授知识,彼此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既然我们追求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效果,给每个学生“压担子”让其尝试去说、去讲,讲台上就出现很多有思想、有学问的“老师”。实践也证明,随着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后来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期待着表现自己。他们都争着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少出现像从前那样上课听着听着就睡着的学生了。学生这样说:当自己站在讲台上时,看着下面的同学,心中不免紧张,但更多的还是自豪,因为我向大家证明了“我能行”。

2.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说”

中职学生正值育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

3.引源头活水,如学生“会说”

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活水来自生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需向课外延伸。阅读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老师要做好引导,毕竟有些中职生动阅读行为和习惯需做干预,推荐积极健康、促人向上的优秀学习内容,比如,中学生优秀课外阅读篇目,“国学网”内容、优秀报刊杂志等,我就曾采用自主阅读和指定篇目阅读相结合,以谈收获、说感想的形式,让同学分享读国学经典之乐。如研讨《老人与海》时,组织同学之间讨论,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在焦点问题:我们如何看待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斗争?学生们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这样,学生的思维在激辩中变得敏锐,语言在交流中得到训练和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老人与海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懂得预习课文,对文章整体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了解,能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通过翻查工具书等方式,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其次,教师应该主动建立起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途径,引发学生表达个人意见。此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述来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观点、认识。最后,还应该加强学生间的阅读交流,使他们对文章的基本结构、主题思想以及写法特点等有较为明确的认识。

二、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人成长经历存都在着非常明显的唯一性,所以他们理解事物的角度与看法也就不尽相同,对阅读的体验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学生认识多样性的体现,表明他们的思维开阔,不受任何的限制与束缚。这正是现代教育中需要着重培养的学生基本素质能力。

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说明阅读并不存在着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见解。就拿课文《北京的春节》来说,当学生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来谈一谈自己对春节、对过年的感想。为了引导学生,教师也应该敞开心扉谈一谈自己对春节的感受。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每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对春节的看法也自然不尽相同,这样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课堂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包容性。这不仅能使教学气氛更加融洽,也能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与作者的共鸣,提升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总之,要重视并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能用“标准”“统一”等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来限定学生的阅读感受。否则,不仅会剥夺学生的主导权,还会使学生丧失对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阅读,并非是一个机械地接受过程,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思考与识别的过程。因此,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探索,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思维能力。如,教学《山雨》一文,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凭借自身的经验,运用其自身的思维能力,在脑海中描绘一幅“山雨图”。之后,再让学生翻开课本,看看作者所描绘的山雨景象,与自己心中的“山雨”与进行比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与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进行启发与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创造性与探究性的阅读思维能力。

四、强化学生语感训练

阅读不仅能增长见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强化语感。小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采用朗读或默读两种方式。

阅读是一个多种感官协调运作的过程,也是直觉体悟语言的基本方式之一。首先,要注重对学生的精读训练,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最准确的阅读感知训练。如《老人与海鸥》、《怀念母亲》等必读的课文,是训练学生精读的最佳材料。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基本感知能力。第二,在抓好学生精读训练的基础之上,还要对学生进行速读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所谓的速读,并不是单一的“一目十行”,也不是对文字、符号进行单独的大概、模糊了解,而是凭借阅读者自身的语言直觉感悟,对阅读内容进行快速、准确的整体理解。因为阅读者在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时,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逐字逐句地对文字、符号进行理解,而需要凭借作者自身的直觉思维对文字进行有依据的“预见”,以迅速、准确地对阅读内容进行了解与掌握。如《林海》、《鹿和狼的故事》、《看戏》等选读课文以及其他课外阅读课文都是训练学生速读能力的最佳选择。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每一词、每一句都有非常精确的理解不可,而只需要学生能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大概内容有清楚的认识即可。

这样的阅读训练,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